说实话,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深刻的喜剧了。
影片想传达的内容太多,太复杂,也太深刻。
我自觉是没法全部列出来了,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了。
望各位看客见谅。
希特勒究竟是不是穿越了?
我本人更倾向于认为影片想传达的是希特勒的“精神”穿越了——而不是“肉体”。
影片并未交待希特勒是如何穿越的,只是用一团迷雾敷衍了之(我怀疑这也是一种暗示)。
这就说明希特勒绝非仅仅是肉体穿越这么简单,而是在影射排外和保守主义的“死灰复燃”。
“但我们的电视却播放着什么节目,垃圾电视节目”。
影片分出相当一部分以讽刺“娱乐至死”的现代消费思想。
男主为了钱而想到邀请希特勒拍电影;贝利尼夫人为了私利而力挺希特勒;光头副总监讨厌元首,却为了收视率而被迫与元首合作。
而民众呢?
最开始抱着娱乐心态来看“元首闹剧”,后来又开始支持他,而当看到元首枪杀一条小狗时却又排挤他。
杀了那么多人却不被讨厌,而杀了一只狗却好像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一样。
试问人的生命还不如狗重要吗?
这不是价值观的问题,只不过是观众从来不认真对待镜头前的“娱乐”罢了。
电影对左派与右派统统进行讽刺。
这同样不是价值观问题。
问题在于双方总是以自己的立场出发而对对方进行攻讦,甚至不息以“扣帽子”来扼制他人发表反对意见。
“外国小孩很讨厌,但我却不能说,哪怕我说两句,也会被他们的父母指责为种族主义”。
法西斯迫害弱者,政治正确的本意在于保障弱者的权利,维护公平与自由。
但当“政治正确”沦为钳制言论,进而妨害他人自由的工具时,它是否树立了新的不平等?
它是否成了新的“法西斯”呢?
我在题目中提到了“希特勒主义”——注意,不是纳粹主义。
那么什么是“希特勒主义呢”?
希特勒强制推动纳粹思想,而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民便是希特勒主义;希特勒强调种族高贵性与纯洁性,而鼓吹民粹主义与排外主义就是“希特勒主义”;希特勒组织盖世太保监示人民,而对百姓无死角地审察就是希特勒主义;希特勒通过宣传机器欺骗人民,而遇弄人民就叫“希特勒主义”。
“希特勒主义”无关左右,因为它本身就是强权政治的代名词,而它的借口,又有什么关系吗?
“你杀不死我,因为我就在你们心中”。
希特勒为什么能够被人民推举上台?
是欺骗和强迫的伎俩凑效了吗?
我觉得不是。
他能够受到欢迎是因为他说出了我们不敢说的事,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迎合了我们内心深处的黑暗面。
希特勒不会归来,但他的精神早已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卷土重来。
所以,当不幸来临时,不要以指责来推卸责任,因为,我们,都是刽子手。
电影内容如题,就是希特勒莫名穿越至现代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实本来还没什么,但碰到了个刚被炒鱿鱼急切地想“搞个大新闻”的记者,于是希特勒慢慢出现在了各种网络、电视媒体上,用自己的独特魅力,越搞越大。
影片分类为喜剧,并不算佳作,不过也确实有些地方蛮有意思的。
随便哪个已死之人穿越到现代,都会出现一堆“卧槽这啥玩意儿好厉害”的笑点,更何况是元首。
波兰还在,帝国的地盘被分了不少,现在被女人领导着,光是这些就足够给元首的心灵带来一万点伤害了。
而且由于元首在网络上身份特殊,贵为YouTube以及AB站等各视频网站的重要嘉宾,更是多了一层自带笑点。
该片也利用了这一点,官方自带了些鬼畜。
描绘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时,用了不少恶搞元首素材,以及YouTuber们的节目评论。
甚至还来了个办公室版的“元首的愤怒”虽然是喜剧片,但这部电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其讽刺的部分。
对现在德国社会一顿批,对各党派的作风,各种社会现状都一顿批,甚至还专门有段“元首狂虐某党派领袖”。
归来的希特勒广受好评,甚至不少政府人员都喜欢他,然而摧毁他的,却是一个无意间拍到的杀狗视频。
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光头这一角色所带的政治讽刺,就和现实一样,在野时各种反对执政党,而总算自己上位执政后,却又为了自身利益,不顾自己之前所言与所为,改变立场。
除了政治讽刺外,影片还包含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也是很多人认为该片绝非喜剧片的原因——希特勒回来了,而且又成功了希特勒的魅力是无法否认的。
影片中也展现了一次希特勒作为一个演说家的才能。
演说开始前时间极长的静默,演说时的极度自信,出色的节奏感,适当的肢体辅助和语气细小变化,再加上所说的内容,洗脑性极强。
若只是这样,还并不可怕,顶多让我们感叹一下希特勒的才能。
真正可怕的,是大众对于希特勒的反应。
在这部电影中,只有极少数人保持清醒,认识到希特勒的可怕。
大部分人对他保持着好感,甚至不少人表示了支持。
希特勒甚至利用Facebook,重建了一支禁卫军。
影片采用了很多社会调查的形式,其中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路人。
这种真实的反应,最为恐怖。
片中有一个片段,希特勒对想杀掉他的人说:“你杀不了我。
我是你的一部分,来自你们所有人。
” 而现实或许也是如此。
之前有部讲一周建立纳粹组织的德国电影《浪潮》,结局是世人看到了可怕之处,并将其阻止。
而本片的结局更为灰暗,似乎片中的希特勒,已经无可阻挡。
《希特勒回来了》并非极其出色的电影。
在B站看的支援分了2P,明显感觉后半段稍好一些,而前段比较一般。
作为喜剧片,其中的笑点也并非总能达到效果,有的地方略有些太干。
但这部结局灰暗的电影,实在有些细思极恐,看着片中群众的反应,已经足够发人深省。
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们,很多直到结尾才突然醒悟,这也已足够可怕。
(微信公众号 no_412)
影片中有一些希特勒出现在街头类似偷拍的镜头,事先没有经过排练,街上的行人们的反应是真实的,而希特勒的台词也是由演员奥利弗·马萨齐自由发挥。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9日报道,参与拍摄本片的演员奥利佛·马萨奇扮成希特勒的样子在德国街头行走,结果竟然受到了众人的围观与追捧,许多人和他自拍,甚至和他拥抱。
还有人向他吐露心声称:“请把集中营带回德国吧!
”这一切都令他大为吃惊。
许多专家分析,这意味着在德国右翼极端势力的抬头,而这一现象在当前数十万难民涌入德国的状态下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
然而,引起德国舆论议论纷纷的并不是电影的内容,而是拍戏时,马萨奇身着戏服,扮成希特勒在街头行走时公众的反应。
在勃兰登堡门,马萨奇受到了公众的“欢迎”,演员自称当时感觉“就像成为了一位明星”,而这使他“感到恐慌”。
“人们都簇拥在我身边,”马萨奇描述道,“有一位女士说爱我,并要我拥抱她。
还有很多人对我表示了极端主义的思想,甚至有人对我说‘请把集中营带回德国吧’。
”不过,人群中也有人开始打他,而演员对此表示“那真让我感到轻松,还是有人是理智的。
”德国《柏林早报》对此评论,“一个假扮的希特勒,一个小胡子,就很容易让人们不再压抑自己,这深刻揭示了德国的黑暗面。
极右势力潜伏到了今天,并且找到了新的形式。
”德国人数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和排外心理隐隐作祟,只是自从希特勒失败了之后,大家不得不学会一定程度的伪装。
拆下了面具之后,人民依然是那个会选希特勒当总统的人民,希特勒是他们心中永远不灭的鬼。
剧情:2014年的一天,希特勒回来了,一个人穿越而来,醒在这一年夏日清晨8点45分的阳光里,熟悉的柏林街头不再,身边没有了亲信,消失的帝国总理府已经回不去,更让他困惑的是,波兰还依旧存在,德国现在的总理居然是个女的!
希特勒慢慢摸索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因为实在太像希特勒,希特勒被电视节目制作人相中,结果第一次出演节目就爆了,随后,节目片段在Youtube上点击率激增,各种采访邀约都来了。
于是,在现代社会,希特勒成为了一名脱口秀明星。
希特勒的发掘人法比安带他见自己的未来岳母,不料老人是犹太人,她一眼就认出希特勒并大声指责他的犯罪。
法比安在网络上搜索希特勒醒来的地方,原来是昔日的元首地堡,他才相信希特勒原来是真的。
为了避免旧日覆辙,本着对历史对民族的负责,法比安试图除掉希特勒,却被众人当做精神病关了起来。
电视人投资之后,红极一时的希特勒还拍了电影。
坐在敞篷车上,路人纷纷向希特勒致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
有的同学说德国喜剧电影让人笑不出来,完美地反应了德国人死板的个性。
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
关于元首的喜剧,2007的《拜见希特勒》我当时看的时候还小,也完全get不到里面的笑点。
大约十年之后,当我在这个以前认真考虑过渡过一生的城市里急着考虑逃离欧洲计划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这一部er ist wieder da。
电影很可爱——一本书里嵌套了一个电影,一个电影里面也嵌套了一个电影,电影里面又嵌套了书。
还有对结局的真假剪辑处理。
我不想说这是玩儿弄电影手段,我只是觉得很可爱。
但是我这次笑了。
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一直在笑。
我想这真的是关于元首搞笑剧最好的一部。
国内对于作为鬼畜明星的元首大概很熟悉的大家也会为其中的一些桥段大声喝彩的。
很多同学说这部电影是对德国政治正确的讽刺:但是真的,德国的政治正确达到了连讽刺政治正确都不可以的程度。
所以大部分”政治正确”的人应该认为这部电影完全就是讽刺了希特勒。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看这部电影啊,就像电影中普通人们对于电影中穿越的希特勒的看法,就像很多时候表现的希特勒去某党派总部啊招保镖啊这些让人发笑的桥段,就像电影最后电视台女总监说的那些话。
但是还有一些人会觉得,这是对于德国社会的惊醒。
就像最后希特勒在大楼顶上说的那些话。
其实非常非常震撼人心。
大家可以去看《浪潮》,希特勒的那一套在现实世界是多么容易重现。
AfD这次大选的大跃进又说明了什么。
川普的广受欢迎又说明了什么。
电影结束时候欢快的音乐渐渐变得扭曲又说明什么。
或者我们就看到了娱乐至上的精神。
我不同意希特勒说的任何一句话,但是我真的同意他讲的,德国电视台播的节目实在是太烂了,一个月十好几块的电视费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希特勒穿越到现代的故事,尽管打着喜剧和讽刺的旗号,但一点也不幽默,说得都是大实话,看得我都想追随元首了。
政治很重的影片,里面收纳了好多纳粹历史和希特勒的梗,希特勒这个杀人狂是人民选出来,是人民把这个恶魔推上顶端,“因为其实我的性格就存在每个普通人身上”,反观中国国内其实民族主义浓厚,“杀遍所有日本人”“杀到日本本土”口号从来都不少,尽管好多人都哈哈一笑当中二病处理,但要是真有那么一个神经病走上中国权力核心处呢?
法西斯思想要占据人民思想到底要多久?
影片“浪潮”已经给出答案了,这样的理论真的好荒诞,不过也正如影片的一句话“人们起初也是嘲笑他”。
电影Er ist wieder da.这本书我也买过,这部电影也等了很久。
电影本身超越了近年很多德语电影,应该给六星。
这部电影改自畅销书,我也等待电影了好久。
虽然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喜剧,但是有点卓别林喜剧的味道,是那种让人笑的同时需要很多反思的电影。
特别喜欢电影的最后二十分钟,希特勒说,你杀不死我,因为其实我的性格就存在每个德国普通人身上。
还有最后最先接触到复活的希特勒的制片人已经意识到了他不是搞笑演员,而真的就是希特勒本人,反而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这部电影中很多桥段,其实是让人笑的同时,深思起来是非常恐惧的。
原来时间已经隔开了将近70年了,一个被弱化的民主国家走向集权,仍然完全是可能的,而且并不困难。
其实这部电影不但讽刺性地反应了很多德国人心中的那些缺点,更是提醒现在的德国人,当年希特勒就是这么一步步被选上了dictator的位置,更实验性地验证了一遍,即使到现在因为德国人人性中的那些缺点还大量残存,再有一个dictator上来的可能仍然存在。
小时候就喜欢看二战,但一开始对于希特勒的个人魅力深感奇怪。
因为从小接受的反纳粹教育让我对于纳粹,对于德国的认知就停留在恶魔、战争狂人、屠杀八百万犹太人上。
后来,怀着对德意志的兴趣,开始了解那段历史,也对于当时的德国有了相对的认知。
德国在一战后满目疮痍又受凡尔赛体系制约。
最重要的是德国的经济命脉被许多犹太人所把持。
一个庞大的国家经济命脉被异族所把持,后来的结局,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初衷没错,但是处理问题的方式太过极端。
影片中始终都在穿插着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论调,只不过还换了一种叫法而已。
电影虽然有一些荒诞,但是重在拍摄手法真实,代入感强。
突然间感觉他真的活着,走在德国的街头巷尾,问长问短。
找寻社会问题,言辞犀利,从不在意别人鄙视的眼光,他的眼里只有军队、政治、国家、人民、种族主义。
他注重舆论宣传、强调纪律、充满激情和热忱。
他很会把握听众心里,他从没有把简单的电视节目当成表演,对于他来说每一次都是啤酒馆政变。
他有着极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面对计算机和互联网,他更依靠我们常人的工具做到了更好,接受海量的知识。
通过报纸就能及时的分析问题。
他是希特勒么?
第一次 参加节目,面对现场民众的怀疑,他长时间的沉默和应变能力,让人们对此不屑一顾。
剧情的推进让人们开始对他有所相信,无论他是扮演的还是真实的。
因为,他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曾经,希特勒就是凭借这个成功的。
电影的最后,希特勒对男主说你无法摆脱我,因为我就是你们的一部分,我就来自你们。
我相信任何一个曾经懦弱的国家,他的人民都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他们前进。
辩证的看希特勒在此之前没有做错什么。
因为,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铁托等等他们都是一类人。
回眸历史,我们可以说希特勒是魔鬼,只是因为他失败了。
但是,他所创造出的这种精神和理念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本身而已。
因为,人们都需要牺牲和奉献精神,社会才能进步。
只不过,那个时代,他们只是为一个人牺牲奉献而已。
想起曾经看过的浪潮,纳粹其实一直都在。
因为那就是集体和纪律,同样的口号,同样的行礼方式,同样的衣服,一天没有什么,两天没有什么,但是时间长了,这个集体就很难拆散了。
纳粹代表了什么?
希特勒又代表了什么?
正如我们所说自由是杀不死的一样,精神也是杀不死的。
2015年,喜剧细思恐极电影《希特勒回来了 | Er ist wieder da》也是有生之年电影,就是你也许看不到天朝会出同样的电影了,不得不服德国人真敢拍啊。。
很是羡慕!
吐槽一下希特勒变成网红了。。
电影也自带鬼畜,自带经典电影片段,还有各种知名主播也客串了一下,而且黑的也好,虽然我GET不到点,不过身在其中的德国人才能体会到吧。
还有结尾曲挺好听的。
这个电影充满恶搞,讽刺,但是又能让你深思,这个电影给大家上了深刻的一课,虽然历史都是胜利的一方书写的,但是希特勒我不否认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领导人,注定是一个非凡的人。
电影里的那句话非常发人深省,“不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而是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对于历史的反思德国人做的非常好,他们并没有把错误都推给了一个人,一个时代,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裁者”,人们总是想向前走向前看,但是到头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个怪圈总也走不出去。
说说我们自己,一大堆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很多矛盾也在慢慢的化成死结,但是人民的声音却没人听,人们没有宣泄的出路,这样的负能量冲击着人与人之间仅有的善意,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吐槽,医生治不好中国人,这点鲁迅先生早就看出来了。
再指责别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过我们自己?
其实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荒唐的时代,你以为走出来了,其实你已深陷其中。
我是沉默的分界线---推荐指数:★★★★☆(9/10分),虽然是喜剧电影却发人深思,不得不说是一部好电影。
几乎没看过德国电影,但是这个名字实在太吸引人了。
一个罪恶滔天、杀害600万犹太人的元首在其战败自杀之际穿越到2014年,会发生什么故事?
这个题材很容易让猎奇爱好者们浮想联翩。
当然,这个片子很显然超越了猎奇的层次。
电影中“一切从零开始”的元首让很多对他有刻板印象的人大开眼界:他始终坚持走到群众中间,认真听取、记录他们的诉求,希望能帮助他们实现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
同时他能比普通人更准确地判断出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在脱口秀电视节目上的演讲让本来哈哈大笑的观众们都陷入了严肃的思考,甚至有群众开始愿意“支持”这个看上去像模仿演员的“元首”。
这还是我们认识的魔鬼希特勒吗?
电影告诉我们,这就是元首的本来的样子。
影片后半段一个德国犹太老太太见到元首时认出了他是真正的希特勒:
说白了,不是所有的魔鬼都以披着黑斗篷,手握镰刀的形象现身。
而魔鬼能得势,靠的当然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我们知道,从地缘上讲,德国西有法国和英国堵着,东有俄罗斯(前苏联)虎视眈眈,自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以来几百年间就是一个长期缺乏安全感的区域(19世纪前叫德意志邦联)。
没有希特勒,在那个特定的时代也很可能会有其他“特勒”出现。
电影最后通过镜头语言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历史会重演吗?
当现在的”德国人“像二战前一样对移民、难民和社会制度有诸多不满和迷茫时,“元首”会回来吗?
本片用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让观众们不禁思考一下历史发生的“土壤”究竟是什么?
未来的和平仍需要历史记忆的传承,需要像这样精彩的电影带给大家的思考。
<图片3>
「希特勒只是人类黑暗面的替罪羊」,而越来越纷扰和「众生喧嚣」的时代,依旧和20世纪初别无他样,左派或者右派不过是利用民意的借口,而插上网路的翅膀,元首进化得更加迷人,民众如何避免下一个希特勒的诞生?或者元首早就在每个人的身边种下种子,等待下次意志的胜利与定于一尊。
一部看似意味深刻的伪纪录片。一种发条橙子的社会恐怖秀的戏仿。不难从最初和最后的配乐,以及元首进医院的场景里看出端倪。所谓历史呢,不断重复折腾而已。
这部黑色喜剧把时下这个陷于分裂的世界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奚落个遍,结局则颇具警示性。考虑到影片在柏林街头拍摄时,真有不少路人对“希特勒”行纳粹礼,就更让我们毛骨悚然了。
制度与人从来都是互相缔造互相成就的。从影片的结尾来看,导演并没有坚持所谓的客观与思辨,而是态度鲜明的对希特勒所代表的民粹主义与本土主义予以批驳,诚然当融入普世价值的程度加深,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在各种美好的愿景背后,会同时诞生各种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德国来说就是移民问题,但是因为选择左而出现了暂时性问题,不能就此便立刻怀念起极右的好。当然,跳出德国,希特勒复活其实以各种形式在地球各地上演着,譬如MAGA,譬如XXXX,这点来说,导演是很有预见性的。
网络大电影
看不下去啊
希特勒就在我们身边!娱乐版的《浪潮》,感觉一般。
4.5低端政治讽刺
真能闹腾
活久见的希特勒,不过不是我口味
前面大部分时间里的喜剧水准时高时低,不太稳定。但进入最后20分钟的剧情时,深度就陡增了。复活后的希特勒被新纳粹分子胖揍,几乎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威胁要把重回人间的上帝送上火刑架如出一辙。最先看出端倪的犹太老妪说,当时人们一开始也是欢声笑语的。对此,希特勒对德国人民的回答是:你们摆脱不了我,因为我就是你们所有人的一部分。
有点荒唐,以后我不要轻易碰德国喜剧。。
你德人民的双关和讽刺是要上天啊!
太闷
就这种片子都能上八分,豆瓣药丸。反思不深刻,一点不好笑。也就cos《帝国的毁灭》一段还行。
这b片子我甚至还没看就已经笑得不行了。。哈哈哈哈妈的忽然莫名其妙到广场上还跟别人拍照,他妈的行为艺术哈哈哈哈哈。救命笑晕了,这b片子太搞笑了,没钱了忽然想起自己是美术生于是上街给别人画肖像赚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传统艺能笑死我了。妈的这完全就是希特勒和主角出去现代社会游玩的经历,笑死。我靠,我笑到天崩地裂哈哈哈哈哈哈救命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希特勒和总监走了之后那个公司越来越不赚钱,直接复刻上演帝国的毁灭我真的会笑到精神病爆发我操这他妈是世界上最好笑的东西了妈的🤣🤣🤣希特勒的演员太牛逼了,唯一不好的就是希特勒只有175而演员有187,他实在是太高啦!!(压迫感一下子变得好强)以后谁再刻板印象说蛰鳗不会搞喜剧我就把这片甩他们脸上🤣。
看似荒谬的喜剧,所蕴含的东西让人恐怖。不是希特勒要复活,而是人们需要他复活;就如当初将其选举上台一样。“是人民选择了我”,希特勒有着敏锐的判断,有着极佳的口才,他即使不以纳粹主义出现,也会以其他形式出现。“人民需要领袖”,希特勒说,“他们是我依靠的力量”。
真的挺有意思的。
讽刺喜剧,关于身份和历史的“错位”喜剧,臭名昭著的希特勒重回现代德国开疆拓土,用电视节目、网络的娱乐方式重新连接了德国的历史和当下,回应的是那句:“不是希特勒选择了德国,而是德国人选择了希特勒。”结尾的讽刺性非常强,人民再次选择了希特勒,历史似乎又在另一个平行时空中重演,还应了那句话“希特勒与德国人互为因果”,so do we。(可以和《斯大林死了》一同观看,简直是同类型里的“绝代双骄”)
人民选择了他,但杀狗就要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