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一定以为我会跟其他迷妹一样三观不正地说“不用绑我跟你走”是吧!
当然这个想法我也是有的咳咳。
但不是最重要的。
一、电影最近上映的悬疑电影《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里面胡歌演了个绑架小姑娘把人绑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反派。
先来讲讲电影的大致情节:家里开公司的富豪袁家有两个女儿,姐姐阿静从小嫉妒妹妹阿樱聪明伶俐讨父母欢心。
一家人搬到美国后不久,因为阿静跟阿樱吵架把她一个人留在外面导致八岁的阿樱被人绑架。
很快传来阿樱被撕票的噩耗,一家人又搬回了香港。
十二年后阿樱被解救回国,但却跟家人沟通有障碍。
当年袁家的仆人、袁母、袁父以及袁家大伯先后意外身亡或重伤,原来是阿樱与当年绑架她的袁雎合谋。
袁家大伯多年来一直看阿樱父亲的脸色过活怀恨在心,所以当年让私生子袁雎绑架阿樱。
阿樱曾被袁雎放回家过,却发现家人已经搬走,只能与袁雎相依为命。
而今两人计划拿到袁家财产后远走高飞,最后一刻,袁雎要阿樱杀掉察觉阴谋的姐姐,阿樱却把刀举向了袁雎,于是被袁雎所杀,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其实我最恨的是你(袁雎)。
没错胡歌演的正是袁雎。
没错阿樱临死前的反应成功地让我一脸黑线:什么鬼?
她不是一直恨家人抛弃她恨姐姐害自己被绑架吗?
她不是跟袁雎相依为命了十二年吗?
感情转折在哪里?
看起来像是100分钟的电影讲了90分钟之后导演突然发现咦正派怎么跟反派狼狈为奸了不能这样啊那就赶紧让正派回头是岸吧!
真的不是因为胡歌太帅导致我三观不正,而是导演的功力实在是不及格。
前面很成功地刻画了阿樱在父母面前乖顺、在仆人面前狠厉的两幅面孔,也很明显地展现了她想报复姐姐的心情。
我还期待了一下后面要怎么收。
在回忆她被绑架的经历时,没有直接讲过袁雎待她如何不好,都是一些不太容易被注意的旁敲侧击,完全不及她在异国他乡被家人抛弃不知何去何从时袁雎收留她(虽然这种抛弃可能是袁雎一手导演的)来得让人印象深刻。
唯一直接反映切实伤害到她的是被解救之前故意划伤她手腕,但这个看上去更像是两个人的合谋,而非单方面的加害。
两人共同生活十二年,比此前阿樱跟家人在一起度过的八年还要久,简直可算得上是养成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袁雎面目丑陋甚至狰狞,女孩子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不难理解。
阿樱为什么恨袁雎?
影片中其实也有迹象,一是在袁雎的指挥下阿樱与母亲互换衣服,导致母亲被害,二是袁雎杀死了阿樱的父亲,阿樱质问他说你答应不杀我父母。
但相比诸如与姐姐之间的矛盾等铺垫,这种恨意来得太浅太模糊,甚至看不出她是从一开始就恨袁雎?
还是发现袁雎食言害她父母开始恨袁雎?
就更谈不上居然能支撑她在关键时刻冒着性命危险要杀死袁雎了。
要让阿樱的情感不那么突兀也并不难。
可以稍微演一下精神分裂的袁雎会怎样变成另一副面孔来虐待阿樱,也可以拿出一点篇幅讲讲阿樱怎么跟姐姐和解,又怎么原谅了父亲。
而现在呢,袁雎精神分裂的设置看上去很鸡肋。
除了服用药物的特写之外,并无明显表现和特殊意义,仿佛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是因为他精神分裂所以才如此残暴——但其实犯罪分子并不需要精神分裂也可以残暴,又或者只是增加一种悬疑的氛围。
难道导演指望观众自行脑补在和阿樱共同度过的十二年间,袁雎是如何精神分裂地今天对她好明天对她坏吗?
无论是诡异的调色、突兀的音乐还是刻意表现的看似意有所指实际不知所云的裂缝中飞舞的苍蝇、血红的番茄汁……都看得出导演很努力地在营造恐怖悬疑的氛围,但可惜的是,这仍然是一部失败的悬疑片。
太碎片化了,就像拼图一样,每一片可能构思都很巧妙,但是导演没有能力把它们拼出大幅的精彩,而是直接丢给了观众。
搜了一下导演周隼,之前做的基本都是编剧。
这就难怪了,其实这部电影的构思角度挺不错,可惜拍电影跟写剧本还是不一样,想得很好但未必能拍出来。
比如最后袁雎死的时候,手中握的怀表打开了,一边珍藏着妈妈的相片,是之前我们都看到过的,而我们没看到过的另一边,原来是阿樱的照片。
多虐啊,说不清到底是什么感情,总之袁雎一定是爱着阿樱的(虽然爱得可能很变态),而阿樱不知道,谁都不知道。
?但这个虐点被浪费掉了。
这段剧情是伴随着袁雎囧得让我忍不住笑了的挺尸模样而来的,虐点被笑点给冲散了。
是的,我还没说他临死前脖子喷血的特效都在发光,阿静惊呼“你不是人”时有多搞笑,还没说怎么汽车明明撞到他腿上他竟然能整个人都飞出去呢。
二、胡歌饰演阿樱的女主角颜卓灵的灵气已经很多人赞过了,我就不重复了(但还是想说她真的好像王俊凯),重点想说的是胡歌。
可能因为港片本身就很难拍出大气的感觉,整部电影的格局也很小,更像是电视剧而非电影。
再加上,除了颜卓灵之外,饰演姐姐的小宋佳、饰演邓Sir的林家栋和客串反派的胡歌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剧演员。
演多了电视剧的演员真的不适合上大屏幕吗?
我不觉得。
只有演技过不过关的问题,不存在是更适合电影还是电视剧。
在大屏幕上暴露了演技短板的演员,在小荧屏上也未必演技多好,之所以演电视剧的时候不被察觉,是因为看电视的观众多半一边玩手机一边看,对待演技并不像在电影院里专心致志看片的观众要求那么高。
而在电视剧中表现好的演员,上了电影同样不会太逊色,只是可能有的时候观众不太适应这种大小荧屏的转换。
就比如这部电影给人的电视剧感,一方面是导演的拍摄问题,另外很大一方面是源于观众对演员的固有印象。
胡歌在整部电影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背影出现,所有露脸的镜头加起来只有几分钟,但是翻了一下豆瓣的影评,无论好评还是差评绝大多数都是冲着他打分的。
一方面这有点类似于小鲜肉主演的粉丝电影了,可怜树大招风的演员替不给力的导演背了黑锅,而粉丝依然不得不为这么短短几分钟的出场拼命撑票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提演员转型的艰难。
ps:其实这部电影的票房怎么都不该算到胡歌头上,但是片方宣传把胡歌当了最大卖点。
搜了一下,算是两年前拍的电影了,当时胡歌还没红到现在这样,拖到现在才上真是赚大了,人生啊知名度可能是每个演员都梦寐以求的,但太高的知名度很多时候确实会给演员带来困扰甚至障碍。
琅琊榜之前的胡歌花了几年的时间才终于扭转了观众心中嬉皮笑脸的小混混形象,而今又要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从小荧屏转向大荧幕。
总有人说他当年车祸怎样怎样大荧幕不能看了,可我觉得大荧幕更帅了啊!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胡歌老师你能好好保养一下皮肤吗?
虽然咱不走花美男路线但也不能这么糙汉风啊,强迫症的我想往你脸上抹一整瓶的护肤品只求抹平那些坑。
印象中胡歌总共演过两次反派,都是电影,一次是这部电影里的袁雎,一次是多年前的《剑蝶》,他在武侠梁祝的故事里演一个相当于马文才的角色,也不知道刚好两次都是故事设置有问题还是他本人实在让人恨不起来的原因,我都毫不同情正派,反而心疼他演的反派。
他演过太多正义又善良的男主角,作为一个热爱电视剧的人我几乎是从小看着他的电视剧长大。
要让他成功塑造一个能让我入戏的反派,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这种难,不仅体现在他的演技发挥上,还体现在电影的成全。
好导演真是太重要但又真是太少了,比如在那年夏天里,导演的功夫还停留在表面,只能通过让他简单粗暴地耍狠来告诉大家他是反派,再给一点身世背景来告诉大家他是个可怜的反派,别的就没了。
这种简单粗暴甚至夸张到胡歌一出场就画风突变加恐怖音效,夸张得让人想笑。
就像这部电影一样,这个角色本来也可以更精彩,以胡歌的表现力或许本可以达到80分,然而导演只给了60分的剧本。
不过也不是什么进军大荧幕的转型之作,烂片就烂片吧,希望后面好好挑导演啊,人太红了就更不能随便乱接戏了,不然管你演得好不好,烂片的黑锅都得你扛。
但?还是想惋惜一下,导演没有挖掘出胡歌的特质。
耍狠他当然也可以演,但从外形气质来说,他更适合的一定是有两幅面孔的斯文败类型角色啊,想象一下袁雎如果不是一个总是莫名其妙吃别人药的帽衫狂人,而是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波澜不惊蛊惑人心的人,是不是会带感得多?
所以整部电影里关于胡歌的部分,最让我入戏的是他温柔地蛊惑女孩的场景。
说到这里终于想起题目里写到的那个问题了,我想说的是,胡歌你真的不考虑当配音演员吗???
虽然长得这么好看当配音演员太可惜,但是可以在不放弃演戏的时候多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啊!
我一直觉得他声音超好听,但是之前没有像这部电影这样震撼过。
尤其是开头的一段英文,yeah that’s my baby girl……实在是太太太苏了,毫不夸张地说,真是苏得我整个人都软了,女主不肯当你的乖宝贝,我肯啊!
刚看完还有点没回过味来。
当时上映排片太少没赶得上去看,专程为老胡补上。
老胡戏份不太多也不太少,演得完全没有说的那么不好,但也没发挥到自己最佳水平,不过对于一个友情客串的角色来说真的能让人不出戏已经很可以了吧。
然后这部电影感觉演技上没有一个掉链子的,演员表现方面真的很棒棒了。
剧本打磨得也可以,本来会是一部挺好的片。
但是镜头语言不够精炼和准确,有些情节的展示本来可以很惊喜但这部会让人有无趣感,这对于一部电影尤其是惊悚悬疑类的电影来说就是很致命的弱点了,有点可惜一批好演员和比较好的剧本了。
不过看过不会后悔,总体评分6分吧。
豆瓣评分确实偏低了。
文/梦里诗书乍看《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这一片名,相信很多人会错以电影是部清新的爱情片,但其实这不过是一个蹩脚伐善的悬疑故事,导演对整体掌控的不力和对恐怖效果音乐的滥用,使电影如若非是演员演技的撑场,那么这部电影几乎同诸多的烂俗悬疑片如出一辙。
据闻这部电影的灵感来自于美国2014年所发生的真实绑架事件,遭到绑架的女孩多年下落不明,最终却发现他们选择了和绑匪生活在一起,其实导演若真的能顺着这个思路,未尝不可用人性与亲情拍出一部一如《房间》般的佳作,但电影所着点的却并非是一场斯德哥尔摩式的绑架,而是自觉巧妙的上演了一场亲情的复仇,将本自简单的故事故弄玄虚的弄得云山雾绕,使电影不管是逻辑还是立场上都只能算差强人意。
在一个平庸的悬疑故事中,电影其实有着很好的两个角色担当,一个当是颜卓灵饰演被绑架的少女阿樱,另一个则是胡歌饰演的绑匪,电影中阿樱的台词虽然并不太多,但这个角色却极为苛求于演员演技的情绪表达,在面对长达十几年所经历的痛苦,那份看似乖巧下的阴冷透过一个眼神,在颜卓灵身上已然尤为出色的已呈现,而胡歌更是戏份很少,但他所担当的这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反派人物既有着变态般的恶面,亦也有着对阿樱的畸恋,对这一人物游刃有余的把控,为人所见于他精湛的演技。
从这个角度再来反看这部《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其实不难发现电影其实在伊始就摆错了重心,身负悲情宿命的绑匪和心态转变居然能反杀家人的阿樱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人物内心由善到恶的人性转变才应该是这部电影的核心,而并不是将剧情自作聪明的放在何般牵强的悬念转折上,更不是滥用音乐去刻意的突显恐怖氛围,将一个其实本就已然能为人不寒而栗的故事变的尤为突兀。
对于这场以美国真实事件为灵感的嫁接,其所见仅只是导演对悬疑类型片执导能力的不善,使那本自爱与亲情下扭曲的人性,既不见夏天的炽热,亦难谈动人的情感。
今天受朋友邀请了看了那夏,朋友是胡歌迷妹本人也算胡歌路好便一同前往。
胡歌里面戏份不多满打满算大概十几分钟吧,但演得还是很有突破的,完全褪去了印象中的梅宗主的样子,变身变态杀手,每每出场引发全程惊呼。
演妹妹的小演员也很不错,眼神很到位。
其他演员演绎就比较平淡,可能角色发挥的余地不大。
但平心而论节奏不太好,比较拖沓,故事演绎得更加悬疑会更具观赏性。
但这些都瑕不掩瑜,电影真正想传达给观众的其实是当代社会因为家庭的亲情缺失导致的种种悲剧的发生,亲人之间的不信任冷暴力,为了名利忽视家庭等等,而在非正常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如绑匪如小樱,伤害家人社会的同时,也导致自我的毁灭。
作为一个家长看完也不仅唏嘘,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工作,多陪陪家人多陪陪孩子了。
冲着胡歌去的!
小宋佳和胡歌的演技大赏,被胡歌最后吓人的时候吓到了,真恐怖呀!
原来一个人狠起来真的是怎么恐怖怎么狠!
不过原来人心终究是红的,小璎虽然做错了很多,可是在家人父母姐姐的陪伴下终究心还是善良的,最后哪一刻那把匕首终究还是没有挥向姐姐而是朝向了一直蛊惑她的坏人!
说实在的最后小璎走的那一刻真真让人心疼了一把,她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从小被人绑架,心中有创伤是在所难免的!
最初被这部电影吸引是因为题材。
国外有不少针对犯罪的电影,都能成为佳作,探讨人性的光辉与弱点。
比如《素媛》,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将少女受伤害这个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提醒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
电影看完,因为小女孩的遭遇哭得满脸是泪,也因这个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电影起到了他的作用。
反观那夏,据说选择的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其实这个故事中可引发思考的问题很多。
婚外私生子的处境,袁雎的故事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被绑架者的心理康复。
家长如何外理子女的矛盾。
儿童心理问题。
尤其是袁雎的故事,虽不典型,但发人深思,引发对这类人群的思考。
当然我国的非婚生子女并不多,不符合国情。
但是当导演把电影定义为恐怖片时,其实就失掉了电影的人性讨论价值。
也许当时导演遇到了问题,为了市场将电影拍成恐怖片,不过私心还是希望片子讨论一下非婚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问题,从袁雎的角度,提醒大家对这类人多一些宽容与爱。
首先声明,这是一部很一般的悬疑片。
事实上,他一点都不悬疑,全靠一惊一乍的音效和背景音乐吓你玩。
画面正常几个人说话,然后背景音乐就突然变得很恐怖??
为什么啊,要伏笔也不用这么明目张胆的伏吧。
一开始就告诉你小女孩儿有问题,有个坏人,坏人和小女孩儿有关系。
这。。。
还拍个什么悬疑片?
整部片子节奏快的都不正常,没有一丝丝让人要稍微回味的地方。
第一个人死了,2分钟后告诉你小女孩儿弄死的,第二个人受害前,基本上就把她会怎么遭罪告诉你了,第三个人刚死还配上了一段及其尴尬的cg...然后一个坏人背影就告诉你谁弄死的,第四个人死的时候直接展现了犯罪现场:)一时间感到,我仿佛在看法制在线。
从我来看这剧本顶多值两分。
从表演的角度上来看,其实还可以。
演员们都把自己的角色演出到位了啊。
我胡就客串了10分钟,演一个自幼丧母的变态,也确实把那种毫无人性,狠戾的感觉演出来了,当然也绝对谈不上什么奉献出最佳表演的地步。
优良吧。
主演是小女孩儿和宋佳,就这部的角色而言,也到位了。
只是有的时候小女孩儿的台词有点让人出戏。
其他的演员都还好,平淡如水,除了演小三的那个人确实、确实、太丑了...配上那嗲声嗲气的配音...我...笑了...我觉得剧情上的亮点在于小女孩儿的反杀,至少三观对...但是,又觉得没有表现出小女孩儿和胡歌演的那个人之间的感情。
只有恨也好,微妙的感情也好,稍微表现出来还能让角色更丰富点...这么处理,就给人很没劲的感觉了。
对了,警察永远出现在剧情需要他出现的地方,还配上了半吊子的和宋佳的感情戏。
这是一部聚集了一些能演出好片子的演员拍的一部其实题材不错可以变成好电影的无聊的片子。
感觉也到不了烂片的地步,就是平淡如水毫无特色还一言不合就拿音效吓人。
剧本两分,胡歌小女孩儿一分,总共三分。
希望那些没看就乱黑,打一分的人原地爆炸,蟹蟹。
ps.作为一堆香港人,你们的普通话过于通顺了;)宋佳还带北京腔;)
这部片最大的缺陷就是剧情的薄弱,打着悬疑的旗号,却实则十分老套和狗血,才演二十分钟我就猜到了所有剧情,阿樱在杀掉老管家和老何时那种狠绝和果断我就知道,这个生活在黑暗十二年的小姑凉再也回不去了,他恨所有人,恨得要命,恨得锥心刺骨,可她最后在要下手杀姐姐的时候还是心软了,或许真的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比起姐姐,她更恨身后这个把她拉进地狱,逼她舍弃一切,一起沉沦犯罪的男人,所以她把刀转向了身后的男人。
而胡歌演得角色同样也是一个悲剧色彩,一无所有所以只想要毁掉一切,而阿樱虽然是他拉下地狱的却同样是他唯一的救赎,维二承认的亲人,所以他绝不允许背叛,在杀掉啊樱的时候才那样决绝,与其说是杀掉了啊樱,不如说是再次杀掉了自己,杀掉了自己仅剩的一丝丝光亮,所以就算最后不是警察撞死了他,最后他也注定逃不过一死的。
而姐姐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她在小时候嫉妒啊樱,其实长大后啊樱回来她依旧是痛苦挣扎的,但其实也是她们原声家庭的原因,爸爸在外面忙于工作,忙着养情人,妈妈偏心妹妹也就造成了姐姐的痛苦。
所以这就是一部大家一起下地狱的电影,额呵呵,胡歌的演技还是棒棒哒,虽然出场不多,但还是把一个变态精神病人+反社会人格表现得很痛快。
我也是一个姐姐,我也有一个妹妹。
看到这个姐姐嫉妒妹妹的时候也想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那个时候我十一岁,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也不知道妈妈要给家里添小成员了,每天就知道吃了玩,玩完偶尔再做做寒假作业。
当时对于我即将成为一个姐姐还没有多大的概念,也不知道一个妹妹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一直以为我就是爱的中心。
过年的时候有一天,在奶奶家吃完午饭,突然妈妈说肚子疼,然后爸爸叫了车,叫了外公,把我送到小姑家,他们就去医院了。
晚上快要睡觉的时候,爸爸回来了,说生了个女儿。
当时我还不知道为什么爸爸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呢?
后来长大了我才明白,原来爸爸和妈妈都是想要一个儿子。
不过还好,爸爸妈妈也很期待家里的新成员。
我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姐姐的责任感。
只是记得她特别能吃,老妈的奶水不够,她就吃奶粉,别的小孩都只喝一瓶就够了,她要喝一瓶半。
那个时候爷爷还感慨:哎呀,要养不起这个小家伙了。
后来慢慢的,我们都长大了,也是她,才教会了我原来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就是家人之间的爱,也教会了我怎么样去爱别人。
现在时差会怀念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整天等我放学回家会给我表演儿歌、舞蹈,现在她长大了,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什么小秘密不会再跟我讲,但是每次当我回家从外地的时候,她永远是站在路口等我的那个人,也是唯一一个让我旅游的时候心心念念给她买好吃的的人。
也很感谢爸爸妈妈给我一个这么可爱的妹妹,让我能够有所念想。
那年夏天里 胡歌饰演的绑匪 虽然只出现短短几分钟 但他的每一次出场 每一个眼神 他每一句轻飘飘的呢喃 都深深地释放出 绑匪内心的孤独 冷酷 决绝 以及他渴望被爱的讯息 胡歌精准的演绎 这让我既痛恨他的残忍 又同情他的遭遇 所以我要为他打5星 对于那些带着满满的成见 连看都没看就打一分的人 我只想说你开心就好 然而那些带着恶意 出口成脏随意辱骂贬低演员的人 我想说保重身体 恶气伤肝
胡歌好帅٩(๑´3`๑)۶,我佳超美,就冲这个任性三星
什麼鬼?
演技全员在线 剧情方面还需进步
因为有胡歌,所以私心打了个四星。故事想表达的表达清楚了,但是剧本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多东西有点莫名其妙!不过演员的演技都没得挑!还是可以一看的!
还是有故事情节的,也有反转和让人意想不到的过程,但是怎么就觉得和欧美的同类片子差了珠穆朗玛峰那么远呢,小宋佳还是小宋佳。
看完了回来改评论 减半星 三星半吧 众演员演技真没得黑 颜卓灵真的是一个很有灵气的演员 胡歌的反派有上升空间但真心不差 就是感觉bgm太夸张了 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 特效太渣 不懂那么多针对胡歌给的一星怎么想的 胡歌戏份很少 正脸都没几个镜头你就说他不适合大荧幕?搞笑呢?
故事不复杂
46/100 那年夏天编剧的脑子都去了哪里。
有一点恐怖 颜卓灵很出彩 喜欢 寻龙诀里就很出彩 看好她
越看越不恐怖,胡歌演的好吓人,妹妹的表情动作都怪怪的。这部电影还不能及格。宋佳的表现也不是很好。剧情什么的就不多说了
为了等着跨年倒数,去电影院打发时间。镜头语言还不错,只是片子本身平平无奇。爸爸妈妈大伯阿樱和邓sir都是港派演技,不评价。只有小宋佳的表演在我看来是最立体的,并且还有大长腿(˶‾᷄⁻̫‾᷅˵)但是在浓浓的港风中强行插入满口儿化音,依然是别扭的。胡歌能写写小传吗?
还可以,能吸引我看到结局,袁家人我不觉得有好人,一个个都很讨厌,最后的结局搞那点温情很无聊,妹妹和堂哥联手害死全家,就很黑暗了。胡歌戏份非常少,表演还可以,有点变态那味。颜卓灵不说话还行,一说话就让人出戏,台词好差。宋佳还行吧,不功不过。
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胡歌的反派也有一种狠辣变态的阴森感,友情出演却被片方拿来各种宣传,完全就是溜了一波粉,看的时候还奇怪都过半了胡歌都只有几个后脑勺的镜头。林家栋也很不错。不过剧情走向略有套路,结局也有些显得刻意,总体还是很不错。
快乐不能一起分享,痛苦无法一起分担,大家庭里的每个成员只能自己面对心灵和身体上的伤口血痂,像困兽一样低吼踱步。这些小情绪、小细节,应该是最能打动中国观众的地方,许多观众应该对其有天然的共鸣:这不就是最最常见的中国家庭的相处之道吗?
动作指导黄伟亮
国产悬疑片本就没啥可期待的,完全冲胡歌那几分钟的客串去的,果然没让我失望,变态反派演得贼带感!就是戏份略少不够看,期待以后可以主演个大电影。
港产悬疑惊悚片,最后还是姐姐赢了,没有后患还有邓sir还有遗产。哎
胡歌在这片评论区的存在感好高,远高过他在电影里的存在感。电影本身不咋样,烂俗套路的悬疑片,跟许多悬疑烂片一样,导演永远沉浸在自己已经唬到大多数观众的良好感觉里,然而观众只觉得这踏马是what?宋佳勉强完成角色。至于胡歌的演技,不好意思,存在感低得看不出有没有演技。
『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胡歌演了一段时间话剧后对于大银幕的控制力还是差很多,灵气全无,依然更适合在小荧幕上演电视剧。虽说是悬疑片,但导演过早的暴露胡歌及对颜卓灵的一些安排,配上一惊一乍的音乐,使人最迟在影片过半时就已猜出整个脉络。【6分或7分】
胡歌演技不错,期待未来大电影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