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青春片,更多的是透过十五岁的故事,看到生活中许多情感细腻处的描写。
先来说说几处感动吧。
第一处是桑原的妈妈。
知道自己来到这世界的使命,对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来说,是如此清晰且残酷。
因为有一个自闭症的哥哥,父母为了能够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在自己离开人世的时候,能够有人照顾他。
所以桑原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自己说,偶尔,偶尔会讨厌哥哥。
但是深知自己的使命,一出生就生命就被赋予了意义。
因为参加合唱团而让哥哥走失一次,遭到责备的桑原不得不忍痛放弃。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妈妈,承接下了每天下午去接哥哥的任务。
桑原因此有有了参加合唱队的机会。
当他说出抱歉的时候,妈妈微笑着回答:这个时候应该说“谢谢”不是吗?
家人的支持在这时候变得如此有力。
我们总是对容易对自己最亲近的、最爱自己的人,过分宣泄自己的情绪。
这些话语上的“暴力”总是无意地伤害着他们。
我们太容易说抱歉,但为什么不把这些说抱歉的机会换成说谢谢的时刻呢。
桑原感谢哥哥,感谢因为他的缺陷,自己才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
谢谢你,爱我的人,让我能够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一直感到坚实的力量。
谢谢你们对我的宽容,给我不断犯错的机会。
第二处是圭佑对荠菜隐藏的情窦初开。
一个男孩对于女孩的喜爱,在这个时期显得如此单纯而有直接。
男生们为了看美女老师加入合唱队,圭佑似乎也是其中一份子。
随着剧情的推进,发现他因为同伴说了荠菜的不好,冲动地打了对方。
把散乱的男孩子们纠集起来认真练习唱歌,并且一直坚持到比赛。
最美好的画面,还是在那段沿海的公路上,女孩背着手在前面走着,男孩推着自行车在后门跟着,夕阳下,没有人说一句话。
有时候,不需要语言的情感表达,更令人感动和满足。
青春的荷尔蒙跃然纸上。
深切感受到被爱,也是因为恋爱之后,似乎开启了第三根弦,发现原来被全盘接受的感觉是这样的。
虽然荠菜因为父亲的原因而对男同学异常粗暴,但是在圭佑的眼里都不是问题。
甚至女孩一些细微的变化都被看在眼里,连菜的好朋友都没有发觉她的异常,而男孩的眼睛却洞悉了一切。
被温柔注视着的感觉是如此不同一般,也是如此幸福温暖。
就不谈gakki在影片中的表演啦,全程面无表情。
虽然是冲着她进来的,感谢,也因此发现了一部很棒的青春片。
给十五岁的自己,之前是在奶茶的歌里面听到中文版的,没有想到是日版的原曲,歌词也写到心里去了。
活在当下这个词,被讲到烂透了。
但还是在「不失勇气 唇上有歌 心中有光」在结尾处收到了来自编剧和导演传递的感动。
最近自己也当了老师,有了第一批学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自己能够有一桶水,才能给他们一杯水。
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努力,真诚希望通过于此,让他们在考试中都能做到自己最满意的答题。
很享受自己在讲台上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他们。
gakki在里面也是一位老师,从刚开始的讨厌,到最后的喜欢。
没有煽情的留下,萍水相逢的情感碰撞。
我们总是他人生命的过客,但是在世界相交的时刻,就都好好付出真心对待彼此吧!
谢谢今晚,遇到了这群十五岁的孩子,遇到了一个写满感悟的夜晚。
对爱我的人,我爱的人说,你在也真是太好了啊!
#电影《唇上之歌》/《Have a Song on Your Lips》好久没有认真好好看一部电影了。
好久没有看一部这样慢悠悠又温暖让我感触的电影了。
新垣结衣饰演的代课老师因为爱人的离去不再愿意弹钢琴,学生中村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桑原是因为哥哥昭夫得了自闭症,他说我活着意义是如此清晰,但是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感谢哥哥,因为如果没有他,我也不会存在。
昭夫开心的时候会发出船的鸣笛声,而这是因为小时候中村妈妈在安慰中村的时候说,船鸣笛就是“do”,鸣笛两声代表出发。
圭佑默默陪伴中村的细腻心思。
这些人因为音乐相遇,不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一看到桑原君来接昭夫我就心疼了,以前看过自闭症题材的《守望的天空》,也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哥哥,李沁饰演他的妹妹。
那个故事让我开始了解这个群体。
还让我想起一部外国电影,讲的是父母为了给姐姐治病,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剩下了第二胎女儿,妹妹出生的“使命”就是给姐姐治病,妹妹把父母告上法庭,但其实是姐姐让她这么做的,姐姐说,我真的好累,不想再活下去了。
)青春啊如果现在要我写封信给15年后的自己,我还真不知道些什么啊……如果我现在遇到了15岁的我,我会跟她说什么呢?
一听到他们合唱那首歌《信:给15岁的自己》就忍不住地泪湿眼眶啊……
新垣結衣好像不適合這種喲,人物並沒有刻畫出來~電影裡最感人的是森原,小小的個子,自閉的哥哥,無法擁有自己的人生,儘管會希望離開哥哥,還是勇敢肩負這份責任。
別的人讓我感覺有點小尬。
哈哈~本來就是因為音樂才想看的電影。
"不管是什麼理由,能和音樂相遇就是一件美好的事兒"。
我認為音樂對我也是這樣。
也许有一天,习惯了城市的灯光与摩天轮的你,会忘了自己也曾赤脚站在沙滩与草原上迎风歌唱;麻痹于工作压力、生活苦担的你,会忘了自己也曾为自己青春期的许多阵痛而烦恼;饱尝人情的冷淡、疲惫维系于一段段脆弱社交关系的你,会忘了这个世界也曾闪闪发亮,而你面带微笑、毫不害羞,宛若唇上有歌地向陌生人传递爱的信息。
那一天,你会忘了15岁的自己是怎样地全力以赴,一边迷茫着一边磕磕绊绊地成长,但现在,正15岁的你,拥有一整个天空的蔚蓝与满心的纯真的你,请不要那么快地对这个世界筑起戒备,不要那么快地驱散自己眼里的光与热泪,不要那么快地放弃向远方呐喊、对旁人与世界任性的权利,好好地挥洒你的青春,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回忆供未来的自己翻阅,你才有足够的力气供未来的自己稳住颤抖的手臂,轻轻地按下人生琴键的两个“哆”,默默对自己说“前进、前进……”
《唇上之歌》听名字就知道是有关音乐的故事,很文艺的片子。
一起 “心中有光,唇上有歌,不失勇气”,生活不就是要这样才有意义吗?
仲村父亲的不知悔改,柏木由里的恋人去世,桑田悟的哥哥自闭症...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但真正让他们走在一起的应该还有那颗对待音乐的心吧!
仲村是柏木的救赎,桑田悟哥哥是仲村的救赎,但是总体来看音乐才是他们最大的救赎。
影片有点冗长,但是我看完了,很奇怪,看完后心里总有点写什么的冲动,在很久以前,我以为我也可以去成为别人的救赎,但是后来的后来才发现是我的想法太过于天真了,我自己都深陷泥潭,怎么可能成为别人的救赎?
一起歌唱 救赎啊,多么沉重的话题,但是我们当代人缺少的就是可救赎的东西啊。
《唇上之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自我救赎其实很容易,就是你想不想啦。
高铁上看的,看下来感觉总体来讲这部电影很适合在高铁上杀时间,但要记得戴降噪耳机,毕竟有音乐的部分。
看日本电影总感觉整体的氛围和剧情都是在很细腻且隐蔽地展开,一点一点去雕刻情绪,没有突然爆发的大起大落。
如果能走进点映描绘的世界里去一点点观察,就能体会出它描绘的平静但细节丰富的内心世界。
个人认为新垣结衣的演技比较到位,乍一看都是一个表情,但仔细去看的话就能看出微表情随着电影的变化而发生转换。
我甚至认为演员的服装也有经过精心设计,不同阶段的服装颜色也在反映人物的心理。
另外,看到一半就想起了《放牛班的春天》,只不过这部电影讲得更多的是老师被学生改变,而《放牛班的春天》则更多的是老师改变学生。
剧中最打动的我是桑原和哥哥的感情,真的很感慨,在这个日本家庭,并没有把所有的宠爱给与幼小健康的弟弟,而是一家人的感情维系都是在哥哥身上。
因为哥哥的自闭,父母需要让幼小的桑原开始承担照顾哥哥的责任,让他从小都清楚是由于哥哥才有他的出生,他对此并没有恨意或者怨言,而是心怀感激,认为哥哥就是他生存的意义。
而他的哥哥,看似呆呆傻傻,却内心拥有很多美好的瞬间,他能记住一些能重启人希望的字眼和语句,并且复述给当事人听。
特别是那两声汽笛声,以及“有你真好”都让心碎的人重拾希望。
当所有的同学为哥哥献唱的时候,哥哥父亲满含热泪的表情以及弟弟受到鼓舞的样子都让人看到这部电影的纯美。
反而显得女主柏木老师的情况并没有突出,由于爱人的突然离世而自责的她暂时丧失弹钢琴的能力,也是由于受到自己学生的各种鼓舞和好友的鼓励能够重拾自信。
整部电影因为一首歌而串联起来,音乐好听,人好看,故事情节虽然并不是很突出,但传达出来的意义很明确,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离去或者受到伤害,再或者是外界赋予他的责任而怀疑自己的价值,不论是谁,出生都是一件极其神圣的事情,要让自己的一生活出最好的样子,要让自己一直揣着最初的梦想,keep on believing and keep going
哥哥患有自闭症的桑原,失去未婚夫的柏木,被父亲抛弃的芥菜,他们都有自己畏惧不敢面对的一面:桑原因为自闭症的哥哥,曾经一直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柏木因为失去爱人,一度放弃弹奏钢琴,无法面对现实;芥菜因为从小父亲出走,缺乏关爱。
但是他们都热爱音乐,所以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场关于音乐的自我救赎之旅由此开启。
不失勇气,唇上有歌,心中有光是影片的主题,结尾的合唱歌曲《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是对影片升华也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另外一个打动人的地方是桑原写给15年后自己的信,阐述自己活着的意义,柏木给同学们布置的作业也是信,写信给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告知自己要活在当下,继续前行!
或许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本片的台湾译名叫做《再会吧 ! 青春小鸟》。
(今年从电影里面发现了两首很好听的日语歌曲,一首就是本片的《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另外一首就是百元之恋的结尾曲《百八円の恋》)
最温暖的是剧中每个人都对别人抱有极大的善意。
那个自闭症哥哥让我想起老家街道上一个脑瘫的男孩。
从我小学能独自去米粉店里过早开始,那家叫做“亮子餐馆”的米粉店门口就永远坐着一个看起来和我们不同的人。
他永远驼着背、怂着肩,两只手放在胸前弯成鸡爪子模样,一只爪子向内一只爪子向外,说起话来口齿含混不清,嘴角向下拉扯,站起来走路的时候像只瘸腿的霸王龙🦖,让人担心他会突然失去平衡摔到在马路中央。
我上小学的时候他看不太出来具体年龄,说十几岁,二十出头都可以,那时候我还不知道那叫脑瘫儿,只是觉得他一看就不是正常人。
每天早上他都还在露天的桌子上吃一碗米粉,然后一坐就是一上午,米粉店的老板和街坊都很爱跟他聊天,虽然那语气有点像哄小孩。
他也很喜欢人多热闹的场景,话说不清楚,就痴痴地笑。
然后直到午饭时间,他起身离去,周围闲聊的人一定要看着他安全到达马路对面才会收回目光。
所以虽然他样子怪异,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小孩也从没怕过他。
后来这条街上的米粉店越来越多,味道也各有各的特点,我几乎不再去这家店过早,看见那个男孩的机会也少了。
前段时间春节回家,我忽然再一次看见了他。
小城市居民的变化和小城市的发展一样,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坐在露天的桌子旁,脸上挂着和十年前一样的表情,看着周围人痴痴地笑,只有下巴上一些青青的胡茬能看出岁月的痕迹。
除此之外,他开心、单纯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能看出来,在这十多年里,他被人们的善意笼罩着,没有受到一点伤害。
就像影片结尾,大家齐声为自闭症哥哥演唱一样,这样真诚的善意让人觉得无比温暖,又有更多的人被这个世界所接纳了。
新垣结衣在这部片里一改灿烂笑脸的形象,改做高冷老师,不过,果然不适合她啊总体来说比较平庸,依然是日本清新海岛风光片,纯美的心,纯美的爱,夹杂着青春的微痛,非常坚强,非常向上,结局又是无悬念的巧合中的圆满。
如果想放松,不妨看看此片,清新的海岛风会吹散你心头的雾霾。
影片的主题曲《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信 拜启 给十五岁的你》)是亮点!
此曲曾被刘若英翻唱,不过我更喜欢日本歌词,映照了很多人曾经的伤口,给人力量。
虽然剧情老套略拖,但gakki够美合唱好听,总算还有那么一点值得我撑两小时的地方_(:з」∠)_
浪费我嘎的颜
日本的社团文化下孕育了超多优秀的青春片,此外本片还是音乐片,疗愈片,悼念片。自病症哥哥听出了那个汽笛的音符过去对女孩说出了他当年听到的女孩的妈妈对她说出的安慰,像一个跨越生死跨越时间的复读机一样,将死去妈妈的爱延续到了现在,这个梗埋的太深太动人了。
歌自有阕,人自有缺;歌既不绝,生即不绝。p.s.:歌的确好听。3.5
新垣结衣摆了130分钟的臭脸
咖喱较少的不笑的电影 怪我 看了一半没看下去
刻意煽情刻意励志,看得真累,另外gakki的扑克脸,真的是无话可说了。2.5星。
呵呵
这首歌太好听!
看到开头就可以猜中所有过程和结尾的电影,实在不是我的菜。一小时32分左右的画面很美。
乙一写的,勉强看一下。但依旧和书一样无法打动我,离学校太远,又离她们太远。
新恒结衣总结的非常到位,一群小屁孩年纪不大,嘴上还不饶人,多次进入年度演技尴尬时刻
《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把我給聽哭了
新恒结衣靠颜已经可以撑起一部治愈剧了
手纸 ~拝启 十五の君へ~十年后再听还是泪流满面。。。
太过煽情。青春当然有难以说明的苦痛和秘密,但这样撕心裂肺真的好么。我见过最好的送别是《机器人竞赛》里荒川良良那群糟糕到极致的精英在海边大骂畜生啊郁闷啊欢送你们!日本青春片的极致就是《五个扑水少年》,难以逾越。PS:我是冲着桐谷健太去的,你说一美男怎么就沦落到这地步了!!重启啊!!!
劇情一般...
几个合唱队员表演挺好的,尤其是葵若菜和恒松祐里,很有潜力!
也许俗套,也许过于清纯,可是啊,那一张张充满胶原蛋白的脸怎么也比我们国家那些“大妈学生脸”好看啊。世界好复杂啊,突然之间爱人去世,爸爸还是那个坏爸爸,自闭症的哥哥永远只能依靠懂事的弟弟,心脏不好但在歌声中迎来了新生宝宝,可是,老师还能再次弹出门里的声音,孩子们咧嘴笑着歌唱,新生儿哇哇大哭,就一切好像是能战胜苦厄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就是十五年后能笑着回忆十五岁的自己,并喜欢三十岁的自己。
看的好尴尬,从头到尾都好不自然,即便如此听到歌时还是有被治愈到。音乐果然是减轻痛苦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