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这么个标题你可别不承认,2星是给演员的演技…这剧刚开始那几集吧还有点意思,后来看秦淮茹那样就越来越讨厌,合着她就是来拖累何雨柱还自以为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的。
不断破坏傻柱的感情,无限拖垮傻柱的大好时光,自私的为一己“幸福”拉傻柱进火坑,她不是最爱傻柱的,却是最利用傻柱善良的绿茶婊,这都没结婚呢,拿人傻柱工资,一分不给人留,私房钱也不给人藏,衣服不给人买,占人房子,抢着好吃的全带走,就给人留一把花生米下酒,你说一大爷们,一天在外边工作,累死累活,吃把花生米身体能受各住么?
相反的娄晓蛾不一样,她不向傻柱索取,而是不停为傻柱付出,还给人傻柱生了一儿子,你说秦淮茹不离婚什么就算了,凭什么还各种阻止人傻柱亲父子相聚来给你们家三孩子让位,置办婚礼嫁妆?
演员非常棒,就像剧中人就是他们自己一样,很多尴尬的情节,比如后面的“二女共事一夫”、原谅自己爸爸、原谅许大茂这些不合理的东西都被演员演得非常自然,就像应该这么发生一样,让人观感舒适。
如果我是小朋友,我一定会相信,这个世界就该这样,所以说好演员的演技非常可怕啊!
但我不是小朋友,我会隐约觉得在这种自然里藏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为什么那个年代谈朋友条件合适就可以,而且分分合合都没有起承转合?
这不是我们称之为“爱情”的东西;为什么秦淮茹耗了傻柱八年,不承诺不给予,这一段却一笔带过,仿佛不曾存在?
这里没有逻辑,也没有人性。
编剧把历史、时代都一笔带过了,留下的是一种命定的结局:傻柱天生就和秦淮茹是一对,坏人最终都会吃到饿果,傻柱不傻,无私奉献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年代剧。
它撇去了历史的种种黑暗,只展示其向前发展的趋势。
是啊,历史终究是向前发展的,但身处其中的人,哪个不苦呢?
你还要被这些错误方针政策伤害的娄晓娥站到大众的面前,大大方方地原谅过往种种,心甘情愿地承认是自己小肚鸡肠,这是不是有点太不要脸了呢?
这部剧非常喜欢借剧中人讲出一句:“做人那,不能太自私了”。
对,不能太自私了,于是这部剧里,大家拿娄晓娥的钱当自己的钱,去共建一个其乐融融的养老院。
原来曾经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秦淮茹,原来血气方刚只想讨个老婆的傻柱这一辈子就是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真的是让人失敬了。
他们身上那些可爱的小缺点最终都消解在这个高尚的结局里,让这部剧看不到一个活着的人存在。
没有人向编剧问一句,这里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大家陶醉在一种虚假的狂欢中,太可怕了。
一群人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娄晓娥无私付出,而且是对曾经深深伤害过她的人,实在无法苟同,简直毁三观,而且还是一群靠人家养活的人,娄晓娥太亏了,她付出的太多太多,但是什么都没得到,反而是遭到别人的指责,我就想问那些人,有什么资格?
还有傻柱对自己的亲生孩子,以及那三个非亲生孩子,亲孩子却依然对他那么好,要放在现在,哪有这种事,对这部剧的吐槽太多
演员个顶个的好赞精……但是哪来的剧本?!
三观严重有问题:傻柱简直是圣人啊……简直比雷锋还雷锋……和寡妇结婚养人家5口,给所有人房子住,养全大院的老人,还给死对头还债!
院里其他人除了几个中不溜的基本就没什么好菜……作作作,反正有个邻居傻柱和他媳妇加前老婆搂着,都没啥亲戚朋友,大事小事都要管……要法制干嘛要政府干嘛要公平干嘛要努力干嘛?
为了大院和谐,神马都是屁~就讲了这么个纠结的温情故事!
首先我是在爱奇艺看的版本,目前看了41集,所有观感皆出于此。
剧情什么的分析就不说了我的发言主要针对一众声音,说秦淮如自私,引出其一家人甚至整四合院的人都是势利眼白眼狼的说法。
在爱奇艺的评论里充斥这这样的舆论,甚至跟风者成潮,这让我内心里某种声音不吐不快。
今天特意下了豆瓣就想好好吐槽一番。
先说秦淮如,其是拖家带口的寡妇,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不易,这是她的原罪,很多评论建立在这基础上,以至于抹杀了她追求幸福的权利甚至扭曲了其追求幸福就必定有着私心。
且先不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例子有多少,但就爱而言首先该问这爱是不是真心实意的或虚情假意,这点上我以为秦淮如真爱傻柱所以追求傻柱不应该成为让人质疑的把柄以致于成为攻击其为人自私的理由。
再来说秦淮如自私论的几点缘由(暂且这么多欢迎补充):1.秦淮如破坏傻柱的相亲;2.秦淮如蹭傻柱吃喝;3.让傻柱等了8年;4.占傻柱房子;5.没给傻柱生孩子;6.吃娄小娥用娄小娥的还有理由霸占傻柱捍卫婚姻;7.不让傻柱认儿子。
分析如下1.那会两人不是认识一天两天,秦淮如认定傻柱想跟傻柱好,这点后面剧情有交代,秦淮如喜欢上傻柱了,但因为家里老人小孩那么多困难她这爱说不出口,但爱了就爱了,对于爱情吃醋的举动是人人都会有的吧,所以拆台冉老师,娄小娥,还有那谁(忘了),这点你说自私是有点,但谁对自己喜欢的人无动于衷我就服他。
2.吃喝问题,这得从两方面说起,好之前和好之后(这里好跟结婚领证不等同)。
好之前,秦拿傻柱的饭盒给家里老人孩子,有人小题大做,这时候他们还是邻居,邻里感情处得不错,秦帮着傻柱收拾房子洗衣服傻柱疼爱秦孩子乐意把吃的给他们,这有个前提是傻柱本就是个厨子,家里不缺这。
我在爱奇艺的评论说了,谁家孩子小时候不跟邻居吃点什么喝点什么?
就你家邻居的果树从青涩就开始偷吃了吧?
这邻里之间这点东西够不上谈自私吧?
好了之后,好了之后人就两口子。
男主外女主内包括现在很多也是如此,这时候说夫妻谁蹭谁吃喝这说法就有点亏心。
夫妻生活怎么过才好,这跟自私不自私扯不上关系。
3.傻柱等8年,我记得是因为棒梗心里的小纠结没领证。
但似乎已经在一起了,实质夫妻了,那本小证现在那么多人不在乎,凭什么说人自私了?
是人没给你睡了还是咋的?
4.霸占房子,这点说真的我想不通为什么说霸占?
是房产证上写的户主不写傻柱改秦淮如了还是就傻柱的房子除了傻柱都不能住了?
这时候人都好了是一家人了。
你说房子空着当仓库让一个老人三孩子挤一间合适?
傻柱和孩子们的关系本就亲近,怎么不能住。
怎么成霸占呢?
5.没给傻柱生孩子,在爱奇艺版本里说的秦生了槐花后上环了后来也取下了就是没怀上,这说了不是没那心,是没那条件,现在多少人为了工作事业都先不生孩子?
理由归结就条件还不成熟,再者孩子是想有就有?
6.娄小娥回来了,带来了何晓,娄小娥是傻柱初恋,人到中年该见识的都见识了,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变了,在香港结婚时听她母亲的话觉得傻柱就一厨子,搁浅了这问题,后来离婚了想明白了傻柱一人值得依托一生而且娄小娥也喜欢傻柱。
所以娄小娥帮助傻柱很多,但非得说秦淮如吃娄小娥用娄小娥的就亏心了,那是傻柱赚甭管傻柱哪来的,秦用傻柱的钱有错?
如果是秦直接拿着娄小娥的钱那还谈得上,甚至有的人还说全院的人都用娄小娥的钱,别天真了,娄小娥只看傻柱,她愿意给傻柱。
她甚至连那个小院都不想进去你觉得她能管能给钱!
如果没有傻柱。
娄小娥跟那四合院一点都牵扯不上,谁生病要钱她娄小娥压根不会知道。
所以这怎么能说人用着娄小娥的钱?
这道理就像现在你比如在阿里巴巴工作,马云给你钱了,是不是得说你家人用着马云钱了,不能讲马云一点坏话要不就自私白眼狼了?
7.秦淮如从没说过不让傻柱认何晓啊,何晓和小当槐花都处得好,这不认一说从何谈起?
再来说秦淮如她孩子还有院里的三位大爷,有人也喷说都是白眼狼,只知傻爸这傻爸那,不懂孝顺。
孩子怎么孝顺电视里没怎么演,但侧面看,孩子和傻柱亲着呢,如果孩子真没心没肺和傻柱能这么好着?
别和何晓比,何晓说爸我给你点钱吧。
何晓是富二代,这是他孝顺的表现,槐花说我就算乞讨也得给傻爸先要一碗,都是好孩子,不能厚此彼非。
再者一大爷,听到有人说他绝后的喷他的,傻柱都说了,聋老太太是一大爷给养老送终的,他做人就跟一大爷学的,当初一大爷怎么给老太太养老他就怎么给一大爷养老。
傻柱说老人家就怕孤单,只要能一起就算吃糠咽菜老人也乐着。
傻柱看得透彻的事,电视机前面的你就看不明白?
总结一点,很多人都把当代的价值观,金钱至上的衡量标准套在电视里的人了。
看到了钱的得失,却不能体谅感情的投入付出。
因此评价总是有失偏颇,情满四合院,看到的应该是情,是善。
要看一个人为自己做了什么又为别人做了什么,他(她)自己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就像傻柱你可以说他傻,但你不能不说他善,就像秦淮如你可以说她偏,但你不能说她自私。
起先几集看的十分过瘾,甚至推荐给亲朋好友一起看,渐渐地,被女主角的表现噎了,看她的行为举止和教育子女的方式,如鲠在喉。
编剧是水平太差还是太不负责任?
导演是否也没走心?
还是剧组人员都感觉很好?
挺费解的,后来看秦淮如的画面一出现我就快进,接着一大爷一说话一剥瓜子我就快进,同样她的三个孩子角色单薄,个性自私狭隘,快进,就等着看倪大红老师的出场痛快一下视听感受了。
情满四合院的编导,就是十足的脑残,反三观。
可以理解编导在回避政治,反映老百姓的普通生活。
但你不能把违反人性违反社会的公平正义。
该剧的三个坏人,李主任,二大爷,许大茂在文革,迫害老百姓,当打手,并没有付出代价。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
当然他们可以说是上面指使,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不付出代价的理由。
就算他们没有受到惩罚。
但他们为他们在文革打砸抢诚心实意的道歉吗?
难道只有让傻柱和傻娥毫无原则的原谅来体现社会的和谐?
当然,有人说在哪个时代,是毛主席最高指示,但这不能成为他们在文革后不接受惩罚的理由。
事实上,文革后对于参加打砸抢分子都是有过追究责任的。
但为什么编导回避呢?
看完该剧你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老人都变坏了!
该剧里真正的好人只有傻柱和傻娥!
剧中最后宣扬的养老主题,是当初九十年代的时代需要,更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本人认为,宣扬应该真实恰当,建立在不客观现实的宣扬、抬高混淆概念的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剧中宣扬的是无私奉献,说的是秦寡妇和傻柱俩口子在做一件伟大的、善良的、无私的壮举!
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宣扬,也混淆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养老院的盈利性!
说到养老院,先提一下咱国家在50年代末的“五保户”和之后的“敬老院”。
五保户,就是国家对一些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生活依靠的的鳏寡孤独者,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但是,死后房产或财产得充公(2006年后改为,如有遗产继承人的并主张索取房产及财产的,需补齐五保费用后才可以才能领回遗产,其他情况则充公)。
敬老院性质跟五保户大致相同。
敬老院在当时全国的数量不多,发展规模也很小。
到了九十年代,国家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问题成为当时社会重要问题。
很多像剧中一样的老人,像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那种,家有房产、自己有退休金,是不符合进敬老院的标准的。
但很多不了敬老院的老人,孤独无依的、无能力解决做饭的、需要陪护的,又没办法解决。
所以,就需要更多类似于敬老院但又条件宽松、待遇更高的机构。
养老院就是在这时候兴起的。
养老院,不论是当时公办的,还是民办的,基本运营模式都是,由养老院与需要养老的老人或子女,签署养老协议,收取一定标准的养老费用,由养老院给老人提供吃、住、穿、陪、葬等等问题。
收取费用的标准,根据养老院的级别标准进行定价。
对于缴纳不起养老费用的,也可以酌情签署协议,对养老老人的财产接管并折抵。
当然,是在既没有没有财产又没有现金的,那列入国家低保户,另行解决的。
所以,无论当时的养老院,还是现在的养老院,出了个别低保户外,其他的,都是有盈利性质的。
只不过,公办的和民办的有些许差别。
公办的,标准更低,条件也更低,国家对于公办性质的,给予补助资金更多。
民办的,标准高低层次较多,更多依靠自身的盈利运转,国家给予补助资金更少或者没有。
说了这么多,我们就大概可以知道,养老院不是真的无偿的,而是需要盈利的,尤其是民办的养老院,说白了,更多像现在的公司运转模式。
那么,回到我们讨论的电视剧中,怎么一开始觉得编剧是告诉大家:傻柱和寡妇在做着的养老院事业,是无私奉献!
是跟古代开粥厂(开粥厂,是古代的大善人,对于短期特殊灾难下给百姓设施粥,不索取任何回报或代价)一样的大善人!
这怎么成了是无偿的呢?
先说幸福家园的前身——”秦家”和三大爷的大饭桌模式:“秦家”赡养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是在一大爷老伴去世以后开始的,一开始,是一大爷。
由秦家负责吃、花的,一大爷将自己的退休金全部交给秦家。
在这里,盈利性质不明显,但也不是无偿的赡养。
姑且不论一大爷一个人的工资是否能养得活自己的问题,还得考虑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死亡后的房产归属问题。
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五保户被保护后尚且房产充公,那么一大爷无儿无女,去世后房产归谁?
原聋老太太因为傻柱的赡养而把房子留给了傻柱,这也是个先例。
所以,在一大爷赡养时,不应该是完全无私的。
(个人更觉得应该是,傻柱没开窍,没考虑和算计,但作为精于算计的秦寡妇,不应该没有计算,更不是无私奉献的初心)。
二大爷、三大爷加入这个饭桌过程,反反复复,加入又退出,后又加入。
一大爷也一直拉拢说,一起搭伙过吧,退休金已经交给秦家了,省心。
这说明,其实就是搭帮过的性质。
每家加入进来,就是将退休金或者一定标准的搭帮费交给秦家,由秦家统一安排大家的吃饭。
那么,在这里,秦家会亏损吗?
个人认为,绝不会亏损,这是一个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利益的绑定。
打个比方,同事间中午一起吃饭,单独每个人食堂吃一份快餐得15元,但6个人一起搭帮吃饭,90块钱放一起点菜,能在食堂吃一份标准高多了的6人餐。
这时,如果其中一人正好中午闲着能回家做饭给大家吃,自己买菜自己做饭,那么90元的的饭菜能比食堂90元的点餐标准高多了。
这时,做饭那人告诉其他5人,说你们别给15了,给10元就够了,保证大家吃得比食堂的90元点菜的标准一样好。
从此以后,那人承包了大家的中饭,每人10元,做饭那人花40元的饭菜成本,就做出了食堂90元的饭菜标准出来了。
大家不亦乐乎!
不做饭的5人每顿省了5元,做饭的不用交钱10元还额外赚到了10元。
如果,做饭的这个人,有个便利,老公正好是一个超市菜品的负责人,能利用工作之便顺点菜回家。
这菜,对外不方面吆喝去卖,没法套现,但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省掉了买菜的费用35元了。
每回做饭的只需5元的米饭和煤气水电费用。
这么一来,里外一算,做饭的赚了55元。
这个做饭的,就是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盈利模式。
回到这个剧中,一大爷、二大爷、三大爷加入秦家一起吃饭,刚刚才举例的做饭的模式差不多。
在这里,秦家是有其盈利运转模式的,也是不会亏损自己的。
这就是后期的养老院的雏形。
(同理,傻柱可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伟大的壮举,要担负老人的养老问题,但作为秦家,傻柱的财务掌控者,是不可能计算盈利得失的)。
后来,由于天上掉下来了个傻鹅,又让秦家和傻柱有了更远大的理想,把整个四合院改成养老院,成为一份事业!
具体的就是,由傻鹅出钱,秦家和傻柱出面,将四合院的老头们的祖产都买来,各老头们得到一笔卖房的费用,用来缴纳以后养老院的费用(分期),由秦家负责养老院的日常开销。
这就是90年代兴起的民办养老院。
这都是盈利性质的。
当时国家为什么鼓励这种民办的养老院?
因为当时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多,公办的数量远远不够,而养老院投入资金量巨大,资金回收缓慢,需要发展一部分民办养老院的来解决国家的难题。
这时候,有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眼光超前的实业家,做起了养老事业。
当初做养老事业的民企实业家,或得到国家的土地政策支持划拨得到了土地,或得到其他支持名下获得很多的房产,再加上日常的运营,盈利都是非常不错的。
就像这个电视剧中,秦家和傻柱兴办了这个养老院,巨额的收房子资金由傻鹅投入,以秦家和傻柱的名义全部收来,日常的开销由各家交的养老院费用,像秦家那么会算计会持家的,日常肯定是有不错的盈利的,名下还得了整个四合院的房子。
运气好,随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房产的逐步升温,秦家与傻柱的盈利不可估量!
在这里,四合院房子和到底在谁名下,剧中没细说,但有一些细节,能推定,这些房子应该在秦家和傻柱的名下:傻鹅一直不愿出面,完全交给秦家和傻柱去做;与任何一家的签署房屋买卖协议,都是由秦家和傻柱去做的,甚至有些都不让傻鹅知道的;政府表彰也是一直是 秦家和傻柱,没有傻鹅任何关系等等,应该这些房子不在傻鹅的名下,而应该在养老院真正的实权人物秦家和傻柱家名下。
至于傻鹅以后跟秦家傻柱家房产怎么解决,也许,傻鹅一高兴,就不再追究这些房产的归属了。
呵呵,看到这里,是不是看到了秦家和傻柱在这养老院的盈利模式了吧!
所以,这个电视剧,宣扬养老主题,是当今社会需要。
但拿错例子,拿着一个普通的民办养老院,并且还本身槽点多多人物,宣扬成一种无私、奉献、高道德标准的典型,反而失去真实性,适得其反吧!
最近,二老在追看一部劣质国产剧《傻柱》,看得义愤填膺牢骚满腹,因为,这是一部宣扬好人吃亏坏人得逞的充满了负能量的作品,狗血和弱智的程度早已突破了天际。
傻柱的大名叫何雨柱,其貌不扬,但他是个厨师,在那个人人吃不饱的年代,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高富帅了。
所以,他被院子里的小寡妇秦淮茹给盯上了。
秦淮茹带着三个娃,还有一个拖油瓶性质的婆婆,生存都成了问题,忠厚老实的傻柱就成了她最好的猎物。
定好了目标,下一步就是行动。
她是怎么做的呢?
但凡有个女人对傻柱稍感兴趣,她就跳出来迫不及待的宣示主权:傻柱是老娘的禁脔,闲人退散!
清清白白的女儿家,哪里斗得过不要脸皮的泼妇?
最终,傻柱还是落在了这恶女人的手里。
秦淮茹拖了八年才和傻柱结婚,一开始,她还扮成含辛茹苦的小白花,时间一长渐渐的原形毕露。
婚前,她就提前接收了傻柱的财产;婚后,她做的当然变本加厉。
大姐,知道你卖肉养孤儿,也知道你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吃相能不能不要这么难看?
能不能大发慈悲,好歹也装出点关心傻柱的样子?
恶人做坏事是没有心理负担的,也没有底线。
秦淮茹和她的婆婆(哦,现在已升格成前婆婆,一个老寡妇),两个恶女人,有事没事地凑在一起密谋,算计着傻柱的那点辛苦钱。
比如,千万不能帮傻柱生娃,生了,他就不爱咱家的孩子了——看吧,她就没把傻柱当成老公,而是当成了冤大头、取款机和不平等性交易对象的三位一体。
(按照因果循环的理论,傻柱上辈子一定欠了她的钱,很多很多的钱,这辈子才遭此报应)上梁不正下梁歪,秦淮茹的儿子同样不是好东西,在不要脸的程度上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方面,他反对老娘再嫁,另一方面,他一点也不反对全家人愉快地花那个野男人的钱。
见过不要脸的,但全家人都这么不要脸的,还真是少见。
啰里啰嗦的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在同情傻柱?
才不是!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恶女人这么嚣张,完全是傻柱长年累月纵容的结果,对恶的纵容,也就意味着是恶的帮凶。
这种恶,充分暴露了人类的劣根性,自私自利掩盖在温情脉脉和家长里短之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甚至,还会造成一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错觉。
按照国产剧的尿性,恶女人最后的结局应该不错,成了人生的赢家。
总的来说,她就是一个廉价穷酸版的马蓉,马蓉和傻根的婚姻眼见是保不住了,如果她再找一个,我建议她去找傻根的弟弟——傻柱。
(剧情根据二老在餐桌上的口述整理,如有出入,本人概不负责)
老爸看到第5集,有我喜欢的郝蕾何冰,整部剧戏特别好我也就跟着看了。
但谁让我手贱百度剧情了呢。。。。
6070年代,一个身体周全的工人不可能找不到媳妇,这种优质资源,工会早盯着帮忙解决了。
一群男工友,谁有心长期搅和人找媳妇?
那年代那群工人都是香饽饽,用得着三番四次撬傻柱的墙角吗!
再说女主角,在介绍表妹给傻柱的时候就已经对他有点意思了,后期还主动争取。。。
主动争取,那你一定爱他吧希望他日子过得安稳,不绝后吧。
结果因为自己的孩子多年不能结婚,活生生熬的傻柱四十只有一次性生活, 结婚后一个孩子也无。。。
我理解艺术高于生活,但拒绝看这种好人无好报,坏人爽歪歪的片!
遇到这些奇葩邻居,咱跑不掉还不能远着点吗!
何冰的演技是好,但是话剧腔实在是太重了。或许是近些年专注话剧舞台的缘故吧,感觉电视剧上显得有些假。看看当年演电视剧版《我这一辈子》时候的自然,再看看现在梗着脖子拿腔拿调的刻意……因为他是好演员,所以不希望看到他有退步。另外,这部剧里挺喜欢演过郑西坡的那个老爷爷的。
娄月娥应该才是女一号,人性最好
2.8 过年假期看完。浓浓京片子味儿。饶人不是痴汉。
演员个个精彩,全都表现上乘,演技精湛。但是剧情实在不敢恭维,一味弘扬这种全然不求回报,恨不得自己倾家荡产的奉献精神。原谅我不能理解,更无法赞同。
希望能修正我国刑法,给编剧判刑,判重刑——他在作品中所弘扬的扭曲价值观,对心智健康的人来说是摧残、对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来说是误导,这种剧的热播会严重影响社会精神健康、或者更可怕——将整个社会价值观引导向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可怕境地。墙裂呼吁国内可以对文化作品输出的价值观进行审核,杜绝这种下里巴人再出现祸害整个民族!
陪老妈看
看的人能气死,还情满四合院,根本看不出一点温情,只有道德绑架和吸血利用 这剧真的挺丑恶的
狗血,生活中有那么不要脸的,可是却没那么傻的
三观歪坏了,这片子给何冰1分,老太太1分,其余1分。
演技的盛宴,满满的正能量,一众老戏骨的精彩演出,演出水平没得挑,就是剧情稍显狗血和薄弱,后半段一直是纠扯和争夺丈夫的剧情,真是有点烦躁和失去耐心,对于时代变迁的提及和关注太少,所以怀旧感和时代感不足。
就这女方一家子能活活把人气死
弃剧,演员发挥满分,可剧本歌颂这么个故事也太让人寒心了。本来前几集还可以的啊,垃圾电视剧
希望所有男孩子都能看一看,何冰老师说任何话都相当迷人希望所有女孩子也能看一看,像郝蕾老师这样洒脱不做作 还善良的姑娘太好了。
贴切生活, 有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民风,剧中的傻柱外表看似无赖样儿,实则是有爱!
看完剧情觉得太恶心了。🙃
三星半吧,看到第十集弃剧主角魅力值越来越低,寡妇开始讨厌,就等着反派出手是吗另外,剪得太指令破碎了
这剧三观不正啊,感觉寡妇就是想找一个人帮她养家,傻住也是奇怪,是个女的都有意思……
我蕾下限太高以至于很多人错把她下限当上限了。我冰亦如是。
两个圣人拯救一切的极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但这也得被剪。故事没啥别的,好拍好写好演。何冰郝蕾太难得。
本来我想说幸好找了郝蕾来演女主,能感受到对傻柱的爱情,看到后面觉得郝蕾也救不了,寡妇就是自私自利的吸血鬼啊,一家的吸血鬼。。这个电视告诉我们好人有好福,但是如果你是个傻逼,做再多好事也没用(好报送上门你也不会抓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