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看完电影后的心情和感触吧。
总的来说是一部轻松愉快的电影,某些情节被吸引得揪紧了心,大多数时候却会心一笑。
当然从中也可以窥见西方文化的样子,热情奔放的巴塞罗那风情,国际混寝的留学生公寓,Erasmus欧洲洲际大学生交流项目,这对于我们都是新鲜而有趣的。
作为外语学生,我们得对所学的语言及其所携带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专业老师推荐这电影,就是想让我们了解Erasmus项目,和留学期间会出现的问题。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Xavier的感情纠葛。
这纠葛有爱情与欲望上的:一方面,他留学后,和女朋友Martine成了异地恋,一开始浓情蜜意,数着指头熬日子,偶尔见上一面也难分难舍,后来争吵误解埋怨接踵而至,感情逐渐淡化破碎,另一方面,在他还没与女朋友分手的时候,Xavier却迷恋上朋友的妻子Anne-Sophie,或者说让Anne-Sophie沉溺于他的挑逗和诱惑。
也有友情和亲情上的:一方面,他适应了西班牙的留学生活,与新朋友们打成一片,享受起了新生活,另一方面,他并不想家,难得见妈妈一次却因为自己的焦虑冲她发火。
这些都看得我莫名心慌。
如果我和我男朋友以后因为学业或工作分飞两地,能不能保持沟通理解,能不能抵御诱惑,能不能坚持下来:如果我离开父母生活,我该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等等。
电影提醒了我问题的存在,未雨绸缪很有必要。
另外,觉得结尾有点突兀啊,男主留学回来后怎么就能追逐梦想了呢。
虽然可以理解这种变化,领会到电影想传达的意思,但也太跳跃了吧,跟前面的节奏和剧情搭不太上。
不过我又发现了这电影的续集《俄罗斯玩偶》,讲述这群年轻人步入社会的际遇,正是为解答观众心中的疑惑,有机会一定要补上。
抛开演员什么的不讲,只说这个关于交换留学的故事。
一个讲述欧洲交换留学生的故事,很平静的从头到尾娓娓道来,少有高潮,却也高潮迭起。
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母语,大家在这个热烈的西班牙城市相聚,从不信任到微笑到彼此熟悉,到交汇,再分离。
这一年在误解和理解之中可以擦出很多火花,每个看似平行的人终在一个点交汇,再渐行渐远。
这个汇聚点是Mendy男友来访这个片段,亦或这整一年。
影片平淡的出奇,不是有共鸣的恐怕难以看完,就像一部无聊的纪录片 ,笑点也限于文化差异大多冷掉了,比如那个la fac,还有那个絮絮叨叨的英国男孩的无聊笑话。
在陌生的国度,感情的碰撞更为原始而激烈,从迷茫,到迷茫,到迷茫,这中间穿插的Radiohead的No surprises,虽然歌词没有多少联系,但感情足够到位,尤其是在分离那段,Xavier回到巴黎,和女友作最后的告别,走在巴黎的街头,眼前的一切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遥远,然后他哭了,路人好奇的眼神和镜头,Xavier的悲伤属于他一个人,而这也是一种典型。
经历过跨国文化交流后,我们不再是一个独立国籍的人。
不是法国人,也不是西班牙人,不是比利时,也不是英国人。
无论对哪个我们曾经呆过的地方,多少都有不同的感情,也只有对其热爱,才能真正融入这个环境。
或许在那个街道,我们走过无数遍,在这无数遍的日子里,欢笑过,也抱怨过,狂放过,也咒骂过,喜怒哀乐掺杂其中,当我们最后一次站在这个街道上时,都会深陷那种伤感的泥淖吧;那些身边经历过的人,一年,两年,几个月,几天,当想起这或许是最后的一次交汇,都会不舍的吧;在这最后的一刻,之前的不愉快都早已离散,心可以包容一切了。
我们在西班牙的街头狂欢,在法国的午后漫步,转换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各种语言,甚至已全然混杂在了一起,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熟悉,却又全然离我们遥远,内心的距离强行钻进这夹缝,“我在巴黎,周围却没有一个巴黎人”。
Yorke的嗓音是忧郁的,而这些并不应该使我们蒙上那层忧郁,无论在哪个国度,我们都只作为人的存在,没有国籍。
毕竟,人终归是孤独的,何必为自己寻找什么归属。
Te amo, Barcelona; Je t'aime , paris .最后,一切从这里开始,有关自由和我们的未来。
故事很简单,一个经家里关系介绍要在法国公务员系统工作的夏维尔被要求要懂西班牙的经济和西语,于是去西班牙交流学习一年,在这一年校外住宿生活结交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朋友,自己也收获了爱情、友情,最后在即将迈向设定好路线的那一刻自我逃离了,向往了自己从小想干的事情,当一个作家。
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映入眼帘的即是学生时代那铿锵的回忆,前面快速的剪辑带过了缘由,一直到夏维尔在巴塞罗那这个热情的城市找到一间有着英国人、意大利人、德国人、丹麦人、西班牙本地人这些林立的公寓宿舍时,男主夏维尔想都没想,心里就说这就是他向往的环境,同理,此时屏幕前的我,也直接来了一句,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和电影。
接下来的剧情其实很简单,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在巴黎这个大城市被训练得有些古板的夏维尔在巴塞罗那结交了新的女朋友(当然有婚之妇),和宿舍朋友们去酒吧释放自己的青春,和les (西塞尔饰,她在年轻的教宗里也是十分的精彩)探讨女性的私密,和朋友们一起为其他朋友挡包。
除了他和他女朋友的那段扯不断的感情交待的是为了对应和旧式生活的分离外,其他都是年轻与迷幻的模样。
结尾嘛,略老套,当然这也是老电影了。
前行的分离对应着结尾的分离,离开法国的哭和当面道别后在熟悉的街道上的哭,都是合乎传统结构的。
这个时候的我突然有些期待玩偶的表现了。
他来到了巴塞罗那,说每到一个新地方总要仔细的看看街道,然后慢慢去克服初到的恐惧,然后就是习惯,再到享受。
这里有香烟,啤酒,还有radiohead 的no surprises,还可以找个是同性恋的异性来做闺蜜。
恋人也好,情人也罢,一切都开放,狂放的巴塞罗那。
晚上从酒吧回来,露天下,美国人弹着吉它,大家一起唱,No woman no cry,唱歌的时候,wendy的弟弟在街边正扶着墙吐,重叠的两种声音就是青春。
他失恋了,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说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复杂,虚浮,易变,而其它人总更简单,更条理。
我就是一片混乱。。。
25岁了,穿上正装,第一天上班的感觉,就像上学考试出现的胃痛。
然后一切又从这里开始。
挺好看的,画面清晰,法式幽默清新片,好多美女啊!
还有好看的西班牙建筑和风景。
男主角抛下女友来西班牙学习,为省钱三男三女合租在一套公寓里,有女同性恋,有背着男友劈腿的,有背着女友乱搞的,来自各国,挺复杂的,总之,爱情在他们身上是个迷,但肯定的是有友情,说真的,那个女同性恋真漂亮。
男主在法国飞往西班牙的飞机上认识一对刚结婚的夫妻,来西班牙工作的老公,跟老公一起来无所事事的妻子。
男主在女同性恋的教导下,学会了如何泡女人,与人妻展开一场浪漫的恋爱,令人妻欲罢不能,人夫却只一句不准再来找她结束,夫妻最后还来送男主。
故事以男主西班牙结束一年实习回到法国,与女朋友和平分手,男主一年里成长了,收获了友情和亲情,工作和方向。
如果想艳遇就要来西班牙法国,如果想出轨就要去法国西班牙
法语课老师带来一堆DVD让我们挑,我们一致选择了这部电影,于是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欢乐的两个小时。
法语版+中文字幕,法国小成本电影,立意不新,演员不美,但是某些台词能打动你,某些情节能逗乐你,还有啥好抱怨的呢,本来朋友们在一起就是找乐子嘛。。。
1. Anna认真地问男主角,你确定la fac是学校的意思吗?
(我学到这个词的时候也有同样的困惑)2. lesbian抚摸男主角,嘟囔道“可惜你不是女生”,男主答“世界需要多样性”;3. Anna弟弟William是大话唠+多动症,男苍蝇遇见女苍蝇是明证;4. 众人高唱“Everything gonna be all right”时小伙子在路边狂吐;5. Anna正牌男友来公寓,大伙儿一个个冲回来阻止他捉奸,然后william主动牺牲色相(这段编的实在是太搞笑了)最后我个人觉得Audrey Tautou没办法跳出那个经典角色了,不晓得有没有人有同感。
不想夸大其词,但是很多微小的细节都印证了这几年在法国留学的生活点滴。
比如那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大学秘书,让我把这两年与大学秘书们的交谈全都想起来了,一直笑到肚子痛。
看这部电影小品,比较像是在跟一个法国人闲聊,戏谑、暗喻,幽默感十足。
电影的名字我倒是有点异议。
首先电影名字直译是西班牙布丁,其次他们同租一间公寓,名为旅馆的话好像不太恰当。
至于公寓里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混说着各国的语言,倒是在欧洲常见的景象。
不用羡慕他们的语言天赋,实际上他们的语言隔膜比北京话和温州话之间还小点。
要羡慕就羡慕那个欧洲ERASMUS学生交换计划吧。
有了这个计划,欧洲的大学生们几乎可以走遍欧洲了,还可以边学边玩呢。
PS,“艾美丽”不是主演,不过因为喜欢她来看这部电影也不错。
西班牙巴塞罗那合租公寓内的交换生生活,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习惯,不同性取向,杂烩,有趣。
特别是当英国女孩Wendy的男友临时飞抵送惊喜那段,同一屋檐下的室友慌慌张张赶来欲盖弥彰,想帮助掩盖Wendy和一美国佬的性事,而Wendy的弟弟万般无奈急中生智,牺牲自己冒充Gay的囧迫样子,哈哈。。。。
这是一部很真实的电影,男主角从法国到西班牙,和各个国家来的交流学生同住,体验到了不同文化带给自己的冲击。
我们都曾离开父母,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念,让18,19岁的我们无所适从,所谓文化的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不同家庭,不同地域,不同个性都会产生一个和你截然不同的个体,这些个体都生活得很合理。
当在人群中感觉渺小,孤独的时候,难免自己的价值观和个性都会受到冲击,喜欢某个人,会学着去接近他,学习他,有时候哪怕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有人迷失了,有人回归了,当自己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切又顺理成章起来,我们学会了慢慢的成长,也许以前的经历会影响我们,男主角通过这场经历,终于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应该说他成熟了。
而我们这些仍然坚持自我的人,成长的路会变得很长,很长。
“来到一座城市,我们远远地看到那里的街道,看到鳞次栉比的楼房,毫无方向一切处于未知,等待发掘。
之后,我们会住在这座城市,我们会行走在它的街道上,我们会来到那些远景的尽头,我们会熟悉它的楼房,我们会和那里的人发生一些故事,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我们会走过这条街 10次 20次 1000次。
10,20,1000fois... Urquinaona Passeig de Gracia Laietana 最后你会拥有这一切 因为你都经历过 这即将发生在我身上 我却还一无所知 这些奇怪的词深藏在脑海中的某个角落 巴黎地铁站名现在变得寻常et熟稔。
”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语。
弗朗明戈。
影片结束了,交换生合租公寓里居住的形象却没有栩栩如生起来,刻板国别印象以外,细节缺失。
贴在墙上的语音照片。
一张诉说小时候的梦想,一张倾听恋人的絮语。
异国求学结束,感情随之毕业。
在初吻与分手的拥抱间悄悄流逝了的青涩容颜。
结局像是为了不忘初心而设置的。
老练神经外科医师用早餐材料做出的脑剖面。
研究记忆和语言的海马体。
学习二外,令人慢慢淡忘母语,似乎身份侵蚀。
但一切都没事,多样身份和人格完善。
悬在半空的爱恋。
荷尔蒙如烟雾弥漫,蠢蠢欲动,嗡嗡作响male fly&female fly. 这一段像梦一场,我直接跳过了。
一声长叹 竟然还有两个小时
配乐不错,整部片子时好时坏,前三分之一有点拖,美女倒是不少,看到后面的告别,不舍得删了
生活百态。英国弟弟学苍蝇太好笑了。大家从各处奔回为了掩护wendy真是太仗义了。烦恼,快乐,爱,欺骗,相聚,分离,蓝天,沙滩,脏乱的街道,美妙的建筑,同性恋,酒,夜..各种元素交织构成了一部丰富的电影。生活就是最好的电影。
呵呵呵。。。。欧洲人拍留学生活真是图样图森破
讨厌没责任感的蓝猪脚...
3星半,挺轻松的一个片子,平铺直叙有点近似纪录片了,叙述了一个法国人去西班牙求学,与几个同是异国的青年人合租的故事;wendy男友到公寓去看她的那段比较搞笑。
总觉帅气的les很眼熟,嘴角眉梢的那些小动作,冥思苦想了一晚上,终于想起是Hereafter里经历海啸的法国女记者。8年后成熟了~
L.Auberge.Espagnole.2002.720p.BluRay.x264-CiNEFiLE
梦想中的shared house
教男人如何俘虏女人那段实在精辟
乍的我就没有这种经历叻?!平庸中感谢编剧写了这题材,也感谢有投资方肯出钱啊。
欧洲的青春洋溢的片子。
很有共鸣, 可惜共鸣不够
破烂。
1好想好想好想去板鸭国!2一个人去板鸭应该比一个人去泰国好混! 3鉴于可行性考虑 还是先一个人去泰国吧![2014/6/4] 2011年12月31日评论的时候我应该还没有想到之后会如此频繁地去板鸭。人生际遇多奇妙:)
出乎意料的挺好看 青春就要奔跑着过
虽然电影以一个”小团体“来命名,但它其实只是以一个男生为中心,讲述他的游学、艳遇、失恋、择业。这种软绵绵的青春片,对男性观众来讲根本不够讨喜。另外把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欧洲人放在一起,虽然可以见出文化和性格差异,但欧洲人对于各种性爱方式的包容性却是共有的。
这镜头
Olé - just like what I've always longed for - meeting new people, new languages et new cultures. 人不闯荡枉少年!
感触共鸣颇多,非常喜欢。故事也足够吸引人,关于青春梦想的部分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却总是血淋淋的事实,关于不同文化碰撞相融的部分笑料和看点不少也都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