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臭批这部电影,说剧情不对。
阿信的朋友面筋死的太dramatic,而之后的黑老大又仁慈的太容易。
要我说,这些评论者的浅意识是受不了男主觉,太过英俊!
腹肌太过嚣张。
哈哈,开玩笑,但是我看很多影评感觉醋意十足我是外行,点评全凭直觉。
这部电影,成功的文艺了一点,又商业了一点。
文艺在许多镜头仿佛是日本电影,各种清新小画面。
商业在,里面囊括励志,黑帮,爱情等诸多元素。
残酷而不太沉重。
还很有教育意义,电影阿信和,面筋同为青年,一个因为有梦,终于出淤泥而不染。
一个沾染毒品,回头已经没路。
潜台词,看你还敢吸毒不!!
剧情合不合理,拍摄有无硬伤,在观看的一瞬间,意义不大。
只要观众看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
我反正看到了,那就是青春!
和青春渐行渐远的我通过这部电影,某一刻似乎又感觉到了年轻时代,青春就是跑一跑就强壮了,跳一跳就长高了,青春是流汗,充满体能,却无处释放的苦恼。
所以整天在家坐不住。
青春就是,又美,又英俊,什么破衣烂衫,满脸都是泥也遮掩不住的光彩。
让每个曾有过青春的大人,看见你都喜欢,都渴望培育你,成全你。
青春发生最美好的事,就是有了一个自己的目标,年轻人独有的目标,第一次自己努力,不靠爸妈,自己经历漫长的,平凡的,痛苦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最完美的是,成功时,所有人都在为你欢呼,你的朋友,你的敌人,你的父母,你的老师,曾经看轻你的人,觉得你不行的人,都在为你鼓掌。
这就是完美的青春故事。
从现在我不会再逃避 重新地唤起 埋葬在我心底的血液沉住气 我的心不再移 屏息不放弃 慢慢地朝着我的梦前进忘了吧,混乱的事不再提放了吧,把心思变唯一我会用尽所有力 奋力地跃起在天际 迎着光明我会更用力呼吸 飞到另一个灿烂天空 完美 落地我相信有努力会开启 久违的光明 老天爷总是会看得清 重新又回到最初自己 每一次练习 我只想朝着我的梦前进忘了吧,混乱的事不再提放了吧,把心思变唯一我会用尽所有力 奋力地跃起在天际 迎着光明我会更用力呼吸 飞到另一个灿烂天空 完美 落地阿信,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从只是喜欢;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局限,然后努力做到最好;然后成功;然后到挫折;然后放弃;然后放弃之后的挫折,放弃之后才发现曾今的那个自己才是自己最想要的;再然后再次努力,这次的努力不仅是依靠喜欢支撑着而已,更承载的是对梦想的渴望与珍惜,其中更有的是心智的成长,经历挫折后心灵的沉淀,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还有最后的成功。
不敢说最后是否能够成功,但是一般的我们才走到第一个挫折就真的放弃了,然后再第二个挫折中反复,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只一味地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埋没了你当初的才华。
阿信想要回来,去找黑帮老大说:“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看到梦想中最大的拦路虎,他选择的是正视它,不躲避。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到为了梦想与命相赌的地步,但是我们仍然懒惰。
或者就是再次努力的时候发现自己真的不行了,然后再次放弃。
在剧中,当阿信再次回到体操队,他的体力与速度也大不如从前了,来回跑落单,灵活性也被小树称为“阿伯”。
但是他真的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自己一个人跑步,训练。
只要有了坚定的梦想,那就会有满满的力量充满胸膛!
可能,这又要联系到现在这个时世界通货膨胀,人心膨胀,急功近利的人越来越多,从小就被比来比去,成为了一个个的模仿者,看不清自己真正的梦想是什么。
所以,面对梦想的时候,我们踌躇、迷惘,我们不确定我们的梦想未来能不能够当饭吃,我们不敢太卖力做,我们得时刻准备更换没有“前途”的行业。
所以,我们看不到未来的摸样,哪怕是未来失败的摸样。
一切尽在歌词中!
之前是在没有看别人的影评写的,觉得不受别人打扰的才是自己真是看到的,看完之后写的是别人教会和自己思考的。
在看完部分影评之后,才发现影评强人很多,我只看到了其中一个面,很多人都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影片,从制作到演员到剧本到实时背景再到思想。
但我也觉得我之前写的很好,符合我的想法。
但看了影评之后,我又有了新的觉得更好的想法,之前想到没有说,现在说下,是写在一片影评的回应里面的:“没看影评之前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看完影评之后,我仍然喜欢这部电影。
不同的电影给不同的人不同感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觉得那些所谓的不合理,都可以认为作艺术的加工,比如说黑帮老大的化敌为友,这本身就是电影,当然可以一点戏剧的加工,何况它本来就真实到真人真事改变的,到底这部分有多真我不知道,但是我很能理解它的这点不合理(如果说它不合理的话),更者,生活有时本身就很戏剧化啊。
电影真正打动人的是阿信为了自己的梦想迷途重返,付出的种种辛苦,最后得到的回报。
这真心是很励志的,也给我们看者对自己梦想至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
可能本身也处于失败之中,所以看到这里真的给我了很大的推动力。
电影本身呈现的就是它想表达的思想。
我们在看书读文章时,结合作者的背景才能更真正地了解作者想表达的。
但是也不能只看背景,而脱离了电影本身,只为以为挖苦作者不良意图,忽略电影呈现给我们的内容。
再者,宝岛文化在这方面确实比大陆文化发展地更好,可贵!
”
台湾电影工业的半公益化性质导致其具有一种不受商业利益驱使的独立品格,于是在华语电影日益飞沙走石、奇葩乱入的今天,台湾电影总是显露出一种偏安一隅的淡定和自足。
这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的姿态,一方面让台湾电影在艺术追求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另方面也让台湾电影有着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寂寞,过分的本土化和艺术化让他们丧失了在大中华地域概念上的电影市场上的竞争力。
当然也偶有光荣绽放的时刻,如《海角七号》、《艋舺》,以及今年的话题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夹在这些电影中间,《翻滚吧!
阿信!
》会显得平庸了一些,因为属于它自己原创性的东西相对缺乏,但可贵之处在于其表现出的亲近观众的欲望,它回归了一些类型片的表现手段,也添加了一些事实证明观众会买账的元素,这种做法与其他台湾电影比起来似乎是有点取巧和刻意,但我认为从整体效果上来说是成功的。
我很感谢创作者没有将这部影片拍成一部仅沉醉于个人情怀中的文艺小清新电影,给了我这种喜欢在俗套中寻找亲近感的观众以足够的乐趣。
从类型上说,《阿信》属于体育励志电影,但这部分内容其实也就是集中在影片的头尾,而占去影片大半篇幅的中段部分,是一个古惑仔式的迷途故事,这种热血讴歌式的青春暴力史,不可摆脱地打上了《艋舺》的印记,虽然这种对于创作出发点的揣测未必公允,但如果影片能够得到观众认可,这种媚俗的姿态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亲和作用的。
怀旧式的青春残酷物语对观众永远具有杀伤力,关键看表述的完成度和融合的自然度。
在《阿信》中反复出现了上世纪90年代风靡的王杰的歌声,王杰本身就是一个回头浪子,他既印证了那个时代,也对应了主人公的命运轨迹,从特定年代走过来的一代人,自然会对此产生足够的意会和共鸣。
对于30岁以上的观众来说,这里有很多的时代细节可以去回味,比如现在已经烟消云散但在本片叙事环节起到重要作用的传呼台。
台湾的电影演员主要来自其强大的本土偶像剧和综艺节目体系,但这些演员在台湾以外电影中发展都不是很顺利,这是因为他们过于自我的岛国气质和辨识度过于出跳的台湾腔使得他们在融入其他文化语境时所产生的接受障碍,本片中的彭于晏和陈汉典都是这种情况。
但是一旦回到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环境下,他们都能找到体现自身价值的位置。
相比起彭于晏的男色和陈汉典的贱格,柯宇纶的颓废更值得玩味,这个挣扎在道德底线边缘的角色也许会成为这部励志电影中最让人难忘的一抹暗色。
尽管人物刻画整体有些过火,结尾部分太过流俗,但这还是一部能让我开心并惆怅的电影,青春的流水账,不怕俗套,怕的是因没有激情来不及绽放。
【南方都市报】
既然是“翻身”,这样的人生大概总也离不开荒唐的岁月了吧,这就是一杯茶,香醇、甘冽、苦涩……茶汤都是你的。
看上去艺术影院尚且保留了足本,没有《猩球崛起》被“掐断”的的突兀。
毒品、粗口,国父孙中山的画像和含有“中华民国”旗帜、徽章、对白都保留了下来。
在预热《翻滚吧,阿信!
》的国内影展上,导演林育贤说,大陆影片不感人。
这部台湾青春片保留了监制人李烈《艋舺》式的热血,而导演林育贤则将2005年剧情式纪录片《翻滚吧!
男孩》变成了真正的剧情片:80年代的台北县城,少年的梦想、成长的曲折之痛、兄弟情义、纯洁而青涩的爱情、剪不断理还乱的小镇黑道、不甚完美的父母亲情、迷茫的青春泪水,乃至轻轻点点的钢琴曲、田野的风景,这些都组成了台湾青春片的淡雅元素。
而正是这样一部平淡如水的影片,让人尝到了温盐水的味道。
《翻滚吧,阿信!
》摆脱了纪录片风格,在平铺直叙之外使用了插叙、倒叙,让本来可以以时间轴线顺序交代的故事有了更多跌宕起伏和情感变化,这跟《艋舺》的正在进行时的主线略有不同。
用回忆体去讲述80年代发生在平静乡村的不为人知的体操冠军的故事,听上去有些主旋律?
没错,青春热血励志片就点出了励志的元素。
不知道是不是要一改往日的衰颓之风,在自然风当中寻找一些积极力量。
就当下台湾电视选秀传达的印象来说,以(练体操的)梦想作为整部戏的情感推动,更显得俗套了一些。
但老套也有老套的好处,每个人都有梦想,片子的回忆体更带有人生、成长的视角,每个人都能理解。
虽然这种体操梦的萌生、成长在整部影片交代得那么清淡:爷爷捧场的戏班子、体育系的旁观生、混社会时体操风格的武术和舞蹈、哭泣时的体操倒立……这也许就是“少年之梦”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在生活中,没有突发的情感却始终没有离开。
在荒唐岁月里,混沌少年依然没有彻底离开体操。
对少年来说,梦想只是纤绳,而对于人生来说,梦想已然内化成生活习惯。
就像日本动画《灌篮高手》里的三井寿,浪子回头只因希望重新回到自己的轨道上。
其实阿信并不是十足的混混,只是偶然性和不能选择强加在少年的心头。
荒唐岁月里,人生向上之火从未熄灭。
街头打斗、勾心斗角、市侩流氓、人生苦旅都未曾沾染过少年之梦,所以能保留持久。
阿信对大佬说,之所以他不怕死,是因为他想“翻身”。
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完美的后空翻,只是多少人能在荒唐过后,像阿信、三井寿那样喊出埋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声音。
这声音可是是我想练体操、我想打篮球,也可以是我想学英语专业、我想上北外、上外,我想要一所不被hr秒杀的北大毕业证……可以是正常的过完高中,可以是一如16岁那样阳光、健康、单纯、乐天、开朗。
“翻身”的后空翻,阿信翻得很曲折,也很辛苦,这时间可能有好多年,有母亲的不理解、抱怨,有成长之痛、友谊之殇、皮肉之苦、心灵落寞,却也有爱情滋润、长辈关怀。
阿信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父母……不为他人左右,甚至不为人生左右,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做得很棒。
你也可以。
我也是。
就像是一片儿茶叶在水中的起伏,茶汤当中必然包含了高潮和低谷,“翻身”的人生大概总也离不开荒唐的岁月了,这就是一杯茶,香醇甘冽苦涩都是你的。
在这家艺术影院,剧情片终于还是像优酷上写的那样成为喜剧片。
同行的电影爱好者们笑点很低。
可我还是看哭了。
艺术影院可能还需要一些气氛,比如三层的洗手间小便池临时盖上了黑塑料袋,还有不够洁净的盥洗盆,还有味道,显得影院只顾脸面不顾实用,一层电梯前摆放了电动自行车,还有略显空洞的一层货架。
国内第一家艺术影院,总该鼓励一下。
库布里克书店不错,终于找到了适合放置《生活月刊》的书店,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儿。
对于运动励志题材的电影我还是很有兴趣的,不过看了这部片,混杂了童年立志青春期叛逆懵懂爱情和江湖义气的故事却并不给人太深刻的印象——哪个段落都不深刻——更别说震撼了。
剧情类片子,有剧,就老老实实完整地讲一个故事;有情,爱情友情亲情,可以全有最好着意刻画其中一项;这两件事做明白了,片子基本不会太脱轨。
阿信的故事里,小时候喜欢练体操但被母亲阻止,因为先天小儿麻痹造成长短腿是一个原因,家庭状况欠佳父亲早逝母亲独立抚养两个儿子的生活压力也是一个原因。
阿信有个乖巧可爱且对他崇拜的弟弟,弟兄俩和母亲一同依赖一爿水果店过活。
亲情这边已经足够纵深展开着力刻画了,无论是父亲早逝的遗憾,母亲隐忍坚强的个性,懂事的弟弟,还是表面大喇喇其实对他们无比深爱的母亲,都能创作几个温馨感人的故事成就一个小男孩先苦后甜的体操梦想。
但是,导演没有这样做。
友情呢?
有从小一起玩儿大的兄弟,有待他又严格又宽爱的教练,街头打架的小混混虽然手毒但并不心狠,更何况小混混的父亲年轻时也是个体操运动员,天啊,这条线根本就可以上演一出黑白共荣惺惺相惜的戏码啊。
跟童年好兄弟死撑到底,跟街头混混先打后好,让凶狠的黑帮老大也露出温柔励志的情绪,多好的梗啊。
但是,导演没有这样做。
那就说爱情吧。
人生低潮期偶然结识了传呼台的妹妹,几轮电话过后二人互生情愫。
妹妹曾经是游泳健将,但却意外失去双腿再也不能游泳了。
他们对梦想的坚持对胜利的渴望,于是妹妹鼓励他,让他摆脱阴影再次走上运动场。
爱情也是不错的线索呀。
但是,导演也没有这样做。
导演把每种感情都扯了个头,露了下脸,之后就半生不熟地一锅烩了。
于是我们看到,前段童年故事里,两个萌萌的少年和能干的母亲只是吃了个晚饭。
到了中断——耗时最长的一段,兄弟情谊变成一次次街头打架斗殴,以为自己错手杀人然后集体逃亡,结果还偏偏弄错了。
没杀人,倒送了自己的命。
可是,励志了吗?
我没太看出来。
对小混混及其黑帮头目的父亲的刻画也很敷衍,他们化敌为友,操场跑两圈就实现了?
黑帮老大自己年轻时也练体操,然后就突然出现在比赛现场为他加油了?
从时间分布来看,导演在这个段落耗费的镜头最多,但不得不说,对江湖帮派气的驾驭,对《艋舺》式兄弟情意的驾驭,导演并不如钮承泽来得自然到位。
片子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说兄弟情谊,但说得并不精彩。
至于蜻蜓点水的爱情部分,哎,基本就是个虚幻的加油声而已,甚至最后阿信落寞地放下电话女孩在比赛现场感动到泪流满面,导演也没有给两人安排一点温情戏码。
所以,我真想问问,导演你究竟要干什么嘛。
电影说,阿信去练体操的原因是一只脚长一只脚短,也就是俗称的长短脚。
在我看来,《翻滚吧!
阿信》的问题不在于哪只脚长、哪只脚短,影片的症状也不是什么剧本好导演烂,更不是演员好技术烂。
综合看来,它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有短脚问题。
比短脚还严重的是,它没有去做自己,而是去学别人。
东西是别人的,看在眼里,学着很容易。
说来也是,林育贤导演啊,这世上,做自己最难。
这部影片有如发霉过期的劣质三明治,那励志、帮派再到励志的故事解构,就好似三明治的粗糙做法。
只是它用料低次,手艺糟糕,产品还过了保质期,怎能入口?
无论励志还是黑道,林育贤都拍得新意寥寥,细节处理不着轻重。
面对老掉牙的桥段,莫名其妙的行为逻辑,导演偏偏还沉浸在那种自嗨的情绪当中,无法自拔。
“想哭的时候就倒立,那样眼泪就不会流出来”,十年前《流星花园》的狗血台词都被拿了出来,真当观众全是花痴女生了。
无怪乎很多人觉得,当阿信在黑白两道的支持下,重练体操,那就推翻了之前表述,柯宇纶的惨死也变得极为可笑。
而从彭于晏到陈汉典,剧中人物好像不小心走错了片场,又胡乱做戏,演将了下去。
《翻滚吧!
阿信》会让人想到很多部电影,《艋舺》到《马拉松》等等,结果横竖来看,它惟独没有老老实实去做好自己,我们也无法理解阿信这个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动机。
就这点说来,导演不仅判断失误,更有点太贪心了。
如果把矫情等同于真诚,把烂俗看做热血,那么,《翻滚吧!
阿信》好像会投一部分人所好,就像女生看到彭于晏狂露胸口肌肉,两眼猛发光。
有人说,再怎么样,《翻滚吧!
阿信》都是无毒无害的绿色产品。
浪子回头的故事,积极向上的主题,刻意营造的怀旧感,一如既往的台湾风土人情,它应该被原谅。
更何况,林育贤还贡献了哥哥的真人真事,诉说那永不消失的成长伤痛。
就连主创阵容上,他和其他新导演用的都是同一拨人,其心可鉴。
但是眼下电影有这么多,观众不应该连好坏都分不清了。
如果导演愿意接受为什么的问题吐槽,随便想想,整上一百个都不算难。
为什么落跑到原谅处理得像儿戏,为什么人在楼下了还不去见CALL机少女一面,为什么别的模仿对象不选偏偏选了去年票房大热的《艋舺》……剧作上,《翻滚吧!
阿信》完全断裂,前面和中间不搭,中间和后面不搭。
即便前后相搭,那也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励志故事。
同是跟体育运动的题材挂钩,片子全然没有《听说》那样好玩,更没有《练习曲》的清新范。
演员上,彭于晏除了肌肉身板,一无是处,他延续了台湾年轻男星一贯的哭鼻子演技,可惜还哭得特难看。
柯宇纶自甘沉沦,林辰唏莫名其妙,陈汉典白赚了个有势力的老爸,从《艋舺》穿越而至,徒劳一场。
我对台片一向包容偏爱,评论时会尽量扬其长、避其短。
倘若林育贤是九把刀一样的长片首作,《翻滚吧!
阿信》拍成这样,情有可原。
只是,导演五六年前早已成名,现在还混迹个这般模样,拿“翻滚吧”做旗号,底气实在不足。
想到林育贤前两部剧情长片的失败状况,看来也绝非意外偶然。
或许,对林育贤来说,意识到自己没才华,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东方早报】
http://sports.cntv.cn/20110817/116266.shtml中央台有专访,大家可以看下故事背景真实的林育信1台湾的黑社会真的不一样呀,跟香港大陆的都不是一个风格的。
连黑帮老大都充满了人文情怀。
2当那个女孩559说她以前游泳现在不游的时候,我就猜到她可能是坐轮椅。
果然,一点不出乎所料。
3真实的林育信也很帅。
真实故事总能感动人。
感觉台湾的教练,现在的林育信满随和的。
4看见陈汉典就忍不住要笑。。
还演黑帮,绷着脸吓唬谁呢。
5彭于晏真的演的很不错,身材更是一级棒。
男的羡慕,女的忍不住。
看到那个穿牛仔服的阿信在摩托车上看着前方,我忽然想起这部电影似乎还跟《天若有情》或者《旺角卡门》扯上了关系。
一粒粒金属球的链子,古老的公用电话,甚至那个跟乌蝇一样鲁莽的小弟,阿信说出密码168的时候我克制不住的想起了20年前的香港街头,另一个蛊惑仔在电话亭里说密码三条八。
彭于晏的大眼睛甚至也会让我影影绰绰的想起来另外那个内心充满矛盾的生命,想走走不开,想留留不住,总是淤青着的脸和欲言又止的样子,20年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闯入我的回忆,就像在一个年轻的生命上看到了一个许久未见的老情人的影子,自己也跟着时间倒流到记忆交汇处。
20年前的耍帅是发自内心的冲动,带着闯荡人生的英气逼人和挥霍人生的意气用事,那种不经意间散发出的男性荷尔蒙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感染到屏幕前的每一颗年轻的心,并不是抹去了表情弄乱了头发就擦得干净的。
如今侯杰蜕变成了净觉,心净了,磨掉了火气,留下处世的智慧和冷静。
做戏的人和看戏的人都长大了,沉湎于回忆时也会惊觉,陈年往事已是彼岸花,开到酴醾,渐行渐远。
阿信的迷途知返始终比不上阿华的悲情绝命让人刻骨铭心,就算表演,彭于晏也比不上当年身上自然流露出江湖义气的刘德华。
不过台湾年青一代的男星确实后生可畏,相比香港到现在也只拿得出来将近40的古天乐和吴彦祖,台湾大把的阮经天、赵又廷、陈柏霖、贺军翔、范逸臣。。。。。。
全部又高又帅,简直是等待输出的上等食材啊。
我实在是喜欢台湾片中的黑帮老大们,一个个的都如邻家大叔般让人想亲
简单纯粹的体育精神《翻滚吧 阿信》阿信不停重复那些动作,他对着窗口都在想着自己跳马的动作。
——我想到了我自己的体育生涯。
从十岁开始练跑步,400米和800米两个项目,一直练到二十岁。
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绕着操场跑、跑、继续跑、每天不停地跑、春夏秋冬不间断地跑……我不似阿信,我不喜欢我的运动项目,我只是被教练逼着。
直到有一天进入了大学,我把钉鞋扔进了垃圾筒。
但是十年,800米所带给人的坚持和忍耐,到达终点必须冲刺的精神,像刀一样刻进了骨头里,有时候自己都不曾意识得到。
2年前,我跑了第一个10KM,然后半程马拉松,上个星期跑了上海的全程马拉松。
跑全马之前没有好好的训练,跑到16公里的时候就觉得不行了,我想算了,我就跑个半程算了。
但是到了半程和全程的岔路口,没有一丝的犹豫,我不由自主地迈向了全程的通道,我意识到,坚持完成比赛,这是本能。
前半程我跑了2个小时,而后半程我跑了3小时45分钟,脚底起了四个水泡,可能已经被我踩破了,四肢的肌肉已经无法支撑这样的强度了,连意志力都不能控制身体走下去了,但是到了离终点最后的200米,我迈开步伐冲刺,超越了所有人,我对自己喊,加油,左!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体力,我意识到,冲过比赛的终点,这是本能。
那个时刻,世界没有其他人,没有其他事,只有我自己,和终点。
所以,我喜欢上跑步,消耗自己的体能和精神,让一切都坍塌都崩溃,让灵魂和意识可显现。
有的人说,练体育的人头脑简单,是的,因为复杂都已经坍塌崩溃了。
阿信离开体操队,开始混社会,他很能打,惹了很多事,最好的朋友菜脯落得被人打死的下场,他开始悔悟。
他对流氓老大黑松说,我想翻身,我想练体操。
——人生很长也很短,容不得犯下几个错误,有的人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一步走错,一生就可能就步步都错了。
我们总是鼓励别人说,没关系,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但是未必。
就像阿信他不停地给599的拷机电台女孩子打电话,女孩子告诉他,她以前也是个游泳运动员,她让阿信加油,因为他不仅仅是在为自己的梦想在奋斗,而是在为很多的梦想在奋斗!
这个时候,我已经才想到,她是不是残疾了,果然。
她的桌板上挂着她拿着金牌的照片,但是失去双腿的她已经无法再游泳了,但她依然在最后辞去了接线员的工作,她留言给阿信说,她也要为她的梦想去奋斗了。
也许我们能犯的最大的错,就是错过了我们的人生!
如果你还没有错过,那就去为你的梦想而奋斗吧!
阿信躺在病床上,镜头俯拍着彭于晏脸,他嚎啕大哭,哭得整个脸都变形了。
——我想到生命中某些相似的瞬间,拼命地哭没有任何顾忌,拼命地哭所有的精神都崩溃……然后,一个新的世界,开始建立。
我想,如果我的眼前有这样一个人,我不会去安慰他,我会给他留下一个安静的空间,我会为他高兴。
所有的新世界都是建立在旧的废墟之上,新的自我也是如此。
《翻滚吧 阿信》是部好片子,这还与我自己运动员的背景有关,特别有自己的感受。
体育的精神,让人回归到一种简单纯粹的状态,就像最后比赛是小树对阿信说的,要赢别人很简单,难的是要赢自己,往往太多的时候,我们看不到那个真实的自己了。
我承认是为了看彭于晏的八块腹肌去的,真心好身材,就爱他的帅!
我认为这是半部好电影,后面从菜脯死了以后就流于主旋律和狗血了,特别是黑道老大也曾经练体操,就够侮辱观众智商了,让菜脯的死变得特别可笑。
包括一些逻辑上的硬伤:1、菜脯就这么被一枪嘣了?
台北没有警察叔叔吗?
枪支不管制吗?
2、接线员竟然从游泳健将变成了残疾妹妹?
我去,太逆转。
虽然我看镜头一直只拍她的脸,我就猜到她身残志坚了。
(话说,不喜欢这个妹子的脸)3、就因为黑道老大也练过体操,就这么高风亮节的原谅了曾经想砍死他亲儿子的臭小子?
还默默支持他?
我靠,这是当代雷锋啊,不是老大啊。。。
4、阿信最后夺冠的那套动作,如果放到国际比赛,得分能超过8.0?
别欺负观众智商了。。。
吐槽那么多,只是因为还是挺喜欢这种台湾味道的电影,宜兰的一幕一景很有80年代的感觉,很台湾风情,虽然导演想说的东西多了点杂了点。
最佳男配确实出彩。
查了一下百度,发觉这个演员77年的,看上去倒不显年纪,而且出道很早,和杨德昌啥的大导演都合作过,就是一直好像也没啥名气,倒是凭这部戏拿了最佳男配,我真是觉得这部戏里面的表现让他的得奖实至名归,演的真好。
小彭,相比之下,还稍欠火候,不过也不失水准。
不过看在他那么帅的份上,谁会计较他的演的好不好?!
光看着那个倒三角的身材,就流口水了。。。
2144 好梦成真
古惑仔7之翻滚阿信
实在是~~没必要看!
励志的片子哦!烈火青春 小萌动的爱 亲情 友情 ……基情?哈哈~值得看的片子 。
为肉也得多给一颗星
这帮台湾小鸡巴是有多喜欢把黑帮片拍成偶像闹剧?
不要把观众当脑残好不好啊好不好啊好不好啊!!!!!!
林辰唏声音很好听啊!
梦想,就是让你沉迷在任何黑暗时,都能看到的阳光
节奏太拖拉了,影片风格属于混搭型。标准的励志电影开场,突然一秒变《艋舺》,各种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转折很突兀,缺乏说服力,最后又突然转回励志套路直到喜剧收尾 - -!
机车上的追梦人,舞池中的杜德伟,电信楼下的一场游戏一场梦,都是加分的点,我相信导演是有旧时代情怀的,这部比当年的艋舺不知道好看多少
陈汉典一出来我就觉得这是部喜剧。。。
青春就是热血无悔,最喜欢其中控制翻越的镜头,很美
梦想!永远不会过时
有亮点,而且还不少,虽然有着励志片一贯的刻意娇性,不过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在这个犯傻逼的时间段里,我格外需要这些励志片的鼓励
最討厭沒上映就亂捧了,那些評論都幾號的呀,根本片都沒拍完,噁心
剧情老套,陈汉典老演这种角色是。。。
柯宇纶终有一天会得影帝的,我看好他
原来导演是阿信的弟弟啊,鼓励给个三星吧。喜欢那段,阿信骑着摩托去约女孩,在楼下放着王杰的歌吧?“跟我约会吧!”像个小孩一样翻滚跟头,真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