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骚年们还是真正的骚年,无知,有梦想,有着憧憬,那么,骚年们一定觉得英雄是种职业,并立志成为。
幼时我看过两部和原著有关的动画片,后来也翻了原著,那时候,我是个纯真的骚年。
因此会幻想自己手执长剑,着斗篷、皮靴,以一敌十,然后策马而去;或者剑指天空,高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当然,英雄与英雄也是有差别的,半吊子贵族的火枪手们也算有组织,不用像佐罗那样以面具示人,而且可以在巴黎街头闲晃,来场决斗装装逼。
达达尼昂也是那么一个骚年,世家虽已没落,生活在郊区,一个“乡巴佬”,但英雄情结未殇,于是只身一人,去往巴黎。
对我来说,片子算很华丽。
有时候,华丽不一定指场面有多大,而是一种逼入人心的气势。
巴黎,时尚的城市,无论多么鲜艳的着装都不会偏离潮流,华服艳丽无比。
飞艇来得有些突然,但一点点都谈不上突兀,恰到好处地渲染了气势,它也是剧本至关重要的一个道具,贯穿了情节始终。
巴黎终究是巴黎,法兰西男子会一边打架一边和美女搭讪,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情结。
侠客又怎么样,扬名天下又如何,虚名不及博美人一颗欢心。
美人若不是喜欢乡巴佬拔剑的摸样,一定不会和他多扯半句,哪怕尽是巴黎女人调情时固有的尖酸;也一定不会在安妮王后那替他美言几句,一定还神采飞扬,唾沫横飞,添油加醋地把四敌四十的场面描绘得天花乱坠。
那她也一定不会在最危急的关头想到去找达达尼昂,但,她去了。
当那个女人就站在自己面前时,眼神略带哀求。
如果是个中国男子,一定会大义凛然,拔门而去,风萧萧兮易水寒,妹子让我上前线 ,待到戎马归来日,再与妹子把手牵;如果是个美国男子,一定会确认下组织配备的装备供给是否周全,踏上行程之前直接摁到妹子,至少一场激吻。
而这是个法国人的故事,如果不罗嗦上几句就不好玩了,还是那个道理,英雄有什么用,骚年磨剑十年,不就是为了用来骗妹子嘛。
情节本没什么好讨论,骗到妹子的热吻就好。
但看到有人诟病剧本,不说多,两个字不错。
人物刻画鲜明,路易十三,安妮王后,主教黎赛流,米拉蒂,白金汉公爵,每一个都个性十足;情节张弛有度,节奏明朗,没有哪点对不起一个编剧的基本功,忠不忠于原著根本绝对是一种无力的吐槽。
如果片中的云端之战亮瞎了你的眼,那么抱歉,我只能说,就当做加勒比海盗将就着看吧。
只要是战斗,我可不在乎火枪手们用怎样的方式耍帅。
如今,骚年们都已经长大,从事着各行各业各个“正当”的职业,俨然无力成为英雄,也恐怕只能偶尔打两盘DotA体验下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的快感。
末了,其实我觉得去年有部《绿灯侠》也没有诸位说的那么差。
《三个火枪手》无数次被改编为电影,保罗安德森这一版可能是最扯淡同时也最欢乐的一版。
我不懂什么蒸汽朋克,但看到他们忽忽悠悠地把海盗船开到了天上,就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个语境一下子变得很鬼马,也让我的心态变得很童心,摆明了我不是来跟你好好说事的,我就是来逗你玩的,此后的海陆空乱战,就彻底变成了一场无厘头狂欢,这种感觉有点像看《加勒比海盗》第一部。
这电影有很多地方让我想起了《加勒比海盗》,无论是音乐还是飞船造型,更重要的是唤起了我久违的儿时观影记忆,虽然很傻很天真,但那种快感真实而单纯。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类型之一就是《佐罗》、《黑郁金香》、《铁面人》这种法式的侠义片,又过瘾又显得很文艺,阿兰德龙也成为心中高不可攀的偶像。
不过这种感觉后来许久没有再体会到了,当初美国还翻拍过《铁面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看起来也完全没有当年的迷醉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电影拍得越来越阴郁,越来越沉重,怎么都让人开心不起来,于是看《三个火枪手》的愉悦让我觉得很难得。
我觉得无论《三个火枪手》在海外成绩如何,它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应该会很不错,古典名著加视觉奇观,这确实是中国观众喜欢的故事类型和表现方式,对像我这样上了点岁数的人来说,还有点怀旧的感喟。
电影最后的片尾曲千万不要错过,take that演唱的When We Were Young,很好听也很煽情,简直觉得就是唱给我听的。
这部电影其实是可以当做一部武侠片来看的,我看的时候就觉得很穿越,结果把自己笑得不行。
火枪手就是禁卫军锦衣卫,主教卫队就是东厂西厂,而黎塞留就是厂公了。
比起华语武侠片来,动作设计上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但那些花拳绣腿也不能说不好看,虽然有时候显得有点傻气,观赏性也还不错,关键是打得很欢乐。
我们的武侠片一般都会显得苦大仇深,这种阳光游子的味道还真是挺值得我们学习的。
保罗安德森一直在拍《生化危机》系列,这也是他继《生化4》之后再一次拍3D电影,我总体来说是不喜欢3D电影的,但我也一直认为保罗安德森的3D制作还是比较认真的,我对他《生化4》的视觉效果也是持肯定态度的,《三个火枪手》也是这样。
这里自然还有铁打不动的女主角米拉乔沃维奇,而更出彩的是两个反派,扮演黎塞留的克里斯托弗沃尔兹和扮演白金汉公爵的奥兰多布鲁姆,虽说比起原著来进行了简单的脸谱化处理,但人物的功能性设置得很好,一个阴毒一个帅气,都有着浮夸的喜感。
尤其是白金汉公爵和路易十三的时尚之争,很巴黎啊!
周二去看了三个火枪手,阿多斯出场的时候我就有不好的感觉,好像在看刺客联盟,等到空中飞艇大战的时候我TM彻底阵亡了,太坑爹了,这货根本不是三剑客,这货是加勒比海盗外传。
开场阿多斯水中射出一箭搞定守卫给人一种暗杀的感觉,但是随后守卫倒入河中激起大量水花和噪音让我泪流满面,我彻底明白了这货根本不是暗杀来了,这货绝对是冲着耍帅去了,在帅气的搞定剩下的杂兵后跟米拉开始调情让我对整部影片开始失望。
为什么法国国王的正副卫队长变成了007 ,大搞特搞特种战而不是去当他的保镖的呢?
为什么达达尼亚练完一次剑就莫名其妙的踏上路途,连顿热饭都吃不上呢?
为什么你妹当时前膛枪那慢的可以的初速度可以在达达尼亚胳膊上造成贯穿伤而不是骨折呢?
为什么达达尼亚单膝跪地时上身连平衡都保持不了还能当上火枪手呢?
为什么堂堂法国国王居然谈起了恋爱,还跟达达尼亚请教泡妞秘诀呢?
在一通乱七八糟的情节过后,飞艇出场了,这违和的兵器和奥兰多的脸让我想起了加勒比海盗。
正当我感慨这船去了头上的气球就是个黑珍珠号得时候,让我震惊的高潮来临了,空中飞艇的大战。
你妹的编剧你还真让飞艇装上那么多重炮,鉴于飞艇的负载,我只能说这货根本不是飞艇,这货是德国的容克88或者英国的兰卡斯特改装的。
飞艇被炮弹击中后木片横飞的场景让我直接穿越到了海盗3终场的大漩涡中,对了,建议编剧下次再加上水手跳帮战的情节,这样就更像了。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敌人解决了,妹纸到手了。
结局预示着还有续集,但是我再也不会跑到影院被编剧和导演坑了
可能是期望太高,作為週末電影略有失望。
開場的效果是碉堡了,3個大叔很有愛,神父兄還被我錯認成布魯姆,米姨簡直是不老妖精。
但是男主羅根出來場面就有點突兀,調情段子莫名其妙,後面的劇情基本就是圍著他轉。
布魯姆出場後上上下下都是傑克船長的范兒,精靈王子被帶娘了,囧...剩下的主教和衛隊長實在醬油得可以。
國王皇后沒啥子存在感,不過女仕倒是挺亮眼的。
接下來就是happy ending的老套路,最後還特意加上米姨未掛的橋段下文大條的段段,保羅兄明顯是在照顧老婆嘛。
男主小弟還是太稚嫩,跟一群氣場強烈的群星包圍下明顯hold不住場面,波西米亞的神火之盜裏還可以耍青春,在這片子裏就成了小屁孩裝老成,一張大好青年的臉實在不適合耍流氓。
也許神火之盜裏的反派小哥略帶點邪氣來飾演主角效果會更好。
PS:我擦,Ray Stevenson還真是北愛人,之前的《殺死那個愛爾蘭人》就演老鄉,現在又來演法國人打英國人,真是很英格蘭有仇啊
昨天去看电影《三个火枪手》,3D的,看了一会儿,感觉3D效果很差,看着眼花,这时我心想:欧洲的3D电影技术这么烂啊。
后来感觉实在难受,于是摘下3D眼镜想擦擦镜片,看这样能不能使得3D效果变好点,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我把眼镜戴反了……将眼镜正过来重新戴上,效果一下就变好了。
要是我一直没发现这一点,估计从此就会有这样一个偏见在我心里根深蒂固:欧洲的3D电影技术太烂了。
我初中时看过《三个火枪手》这部小说,应该没读完,就记得书中的男主人公的名字被翻译成“达尔大尼央”(现在更常见的翻译貌似是:达达尼昂,这部电影里也是这样翻译的),除此之外书中的情节几乎全忘光了。
说回到电影版《三个火枪手》,看完这部电影,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奶奶的,我爱这部电影!
”读艾柯的《悠游小说林》时,对艾柯这一观点印象特深刻:生活更像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而不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但人们更喜欢用后者而不是前者的方式去思考生活……这几年,我对艾柯的这一观点越来越认同了。
虽然我同样没有读完过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虽然我只是读过关于这本书的大量评论,但我越来越觉得,生活就像《尤利西斯》所描写的那样晦涩凌乱,生活毫无意义,生活只是无穷无尽的空虚和徒劳,一切都是无常的梦幻,一切都是易碎的泡影……只是,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我能做什么?
去自杀?
很显然,我现在还不想身体力行这唯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
我能做的只是想方设法让我的生活变得有点意义,而一旦我这样做了,我就可能像艾柯说的那样,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以《三个火枪手》的方式去思考生活了。
我之所以喜欢《三个火枪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我被达达尼昂以及三个火枪手的一些言谈和行为打动了,我对他们坚持的某些价值观产生了共鸣。
你可以说这只是通俗小说式的价值观,你可以说这种价值观很肤浅,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这种通俗小说式的、肤浅的价值观依旧是理想主义的,依旧能点燃青春的身体和血液。
例如电影中达达尼昂在离家出走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时,他的父亲对他说:去战斗吧,去恋爱吧,去生活吧。
记不清原话了,大意如此吧。
在我看来,这种价值观有些类似于心灵鸡血,类似于心灵牛鞭汤。
这种价值观不同于心灵鸡汤,在我看来心灵鸡汤理论之所以被大肆宣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告诉大家:当你正在被社会强奸时,不要抱怨,不要反抗,你要换个思路去看待你正在被强奸这一事实,这样你就能感受到被社会强奸的乐趣,这样你就会对正在强奸你的社会产生感恩之情。
我讨厌这样的价值观,我更喜欢达达尼昂的父亲所说的那种价值观,虽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但我还是想保留一些少年心气,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了我在2010年曾写过一首题为《假如生活强奸了你》的歪诗:假如生活强奸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哭泣/ 就像他们劝你的那样/ 闭上你的眼睛/ 假装你很享受/ 然后找个机会/ 一口咬掉他的小鸡鸡……再例如电影中在达达尼昂面临是拯救法国还是拯救自己心爱的女孩儿这一抉择时,一个火枪手建议达达尼昂为爱战斗,他还对达达尼昂说:所有不能在寒夜里温暖你的,都不值得你为之战斗。
上面这段话我同样记不清原话了,这段话同样打动了我。
人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你和你在最寒冷的雪夜里最想念的那些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和温暖才是真的……电影《三个火枪手》应该算是欧洲电影导演搞出来的大片儿了,虽然我个人特喜欢这部电影,虽然这部电影的结尾留下了拍续集的伏笔,但据说这部电影在欧美票房不佳,估计不大可能拍续集了。
而说到大片儿,前两天我看了电影《复仇者联盟》,回来后写了这样一条微博:听说《复仇者联盟》全球票房过十亿美元了,因此凑热闹去看了。
看完后,发现这部电影可谓美式无脑大片儿教科书之作了。
拍这种无脑大片儿,特效的钱不能省,请巨星的钱更不能省,这两手都要硬。
前段时间上映的《异星战场》听说巨亏两亿美元,其实那部电影的特效还不错,可能还是吃了片中无巨星的亏吧。
我写这条微博绝不是有意贬低《复仇者联盟》,我个人对这个电影不喜欢但也不讨厌,如果它出续集了,我肯定还会去看的。
而且我也相信,绝大多数大片儿导演都能拍出有脑的大片儿,只是他们十有八九不会这么干,为什么?
因为观众不买账。
很多观众看大片儿只为放松,或者寻找这样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这部电影怎么这么无脑?
导演是傻瓜吗?
”如果一个电影导演拍出了一部《尤利西斯》式的大片儿,估计他的投资者会很想在他两肋上插刀。
为什么电影《三个火枪手》在欧美票房不佳?
这部电影的娱乐性其实挺强的,笑点也挺多的,而且它肯定不能算是有脑的大片儿了,只是欧洲电影导演拍大片儿就像光屁股坐板凳,总是想拍得有板有眼儿的。
还想要点脸的他们不想拍那种完全无脑的爆米花电影,但为了票房他们又不得不取悦大众,他们的这种心态可能会使得他们两头不讨好。
而很多美国导演拍起大片儿来,则可以做到完全不要脸,估计在他们看来:艺术诚可贵,理想价更高,若为票房故,两者皆可抛。
说回到电影《三个火枪手》,看这部电影时,我想起了另外两部也是由欧洲电影导演拍的大片儿,即盖•里奇导演的那两部《大侦探福尔摩斯》,这两部电影同样拍得有板有眼儿的,但在票房上还算比较成功吧。
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盖•里奇的名头更响,而且影片里的两位男主角也足够大牌吧。
顺便说一嘴,我在本文中所说的“不要脸”不是贬义的,也不是褒义的,它完全是中性的。
而且尤其是在爱情世界里,不要脸更是必修课。
单身男女如何告别单身状态?
秘诀有三个:不要脸;不要脸;不要脸。
要脸的十有八九都找不到自己的真爱,最后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相亲。
另外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特要脸的一般都没有钱,没有钱的一般都找不着对象,找不着对象的一般都特要脸。
在欧洲,尤其瑞士以东的地区,决定边界的归属非是种族血脉,反而基本靠械斗,大陆的破落户外加不列颠的土财自东罗马帝国散架以后就开始折腾。
别扯太远的,1900年的欧洲边界到现在已然没有保存完整的。
当然一个个城市的繁荣与衰弱,一个个国家的勃兴与萎靡就是这么折腾出的结果。
三个火枪手成名时代的法兰西应该说还不是很憋屈,不然陈化五十年以上的白兰地都该改个尊称了,别叫路易十三了。
法国领土上有一块最英伦的地方,即是西北部的布列塔尼,据说好多英国人退休之后,选择移民到这里养老,在给当地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的时候,当地人又开始恐惧什么英国新殖民主义了。
想想也是,路易十三老子十二世开始,即宣布了对这片荒芜土地的主权,纠正当地的不列颠风气,几个世纪后,英国人还是回来了,复苏了在法国佬眼里只有海鲜拼盘、布列塔尼猎犬和都泽王朝阴郁气的当地经济。
路易十三和查理一世在一圈奸佞与愚忠簇拥下掐架玩的时候,我们这边正到了明晚期。
崇祯正在为攘外先安内还是攘内先安外头疼,当然他更头疼的是如何分清身边的人谁是奸佞,谁是愚忠?
崇祯比较点背,基本上都选错了。
于是没到关底,没见到大boss,自个就强行关机,不玩了,不像人家路易可以撸下去,再过三管三关。
他也自然没脸要求后世出一种崇祯1644的酱香型二百年佳酿。
出了谁敢喝啊?
把接下来出场的爱新觉罗这个袍子世家跟路易家族类比,两个家族继承人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强力君主时代。
在西欧,路易十四极力拓展法兰西的空间,与此伴随的更大空间的文化同质和经济整合,法语成为全欧洲上流社会的开口腔,巴黎不止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文化上也成为了欧洲的中心。
反观袍子世家,皮袍换做龙袍坐稳江山后,把家门一锁,开始天天照镜子玩了。
某天照镜子时发现自个正面脑门太光亮,背面则有条猪尾巴太特殊。
路易家族的怪癖是你有的,我不稀罕;你没有的,我偏有。
袍子家族的则不然,做了也许是唯一一件文化整合的事,就是强令各族剃发留辫。
敢笑我们袍子磕碜,现在恩赐你们同样头型,这不就四海一家亲,没有隔阂了吗?
路易家族周边亲戚邻居们一直不消停,穷亲戚富亲戚们一直为了院里篱笆位置掐架直到工业革命。
对于他们来说世界从此更小,更紧密,更同质化了。
虽然各家底的殷实程度有别,但还基本沿着你追我赶的螺旋结构向上走。
而我们这个家在袍子家族眼里始终是世界的中心,直到人家把篱笆桩打在自家院里,袍子家族有天发现已经不能躺在炕上晒太阳了,人家房檐的阴影覆盖到了最私密的卧室里,袍子这才想起床出门理论,可已经晚了,内部风湿让袍子迟缓难行,没等下炕就被逐出了历史舞台……打,打个大西瓜。
兴亡勃焉,各有其命,当下累的却是老百姓。
回到片里,挺欣赏火枪手阿托斯告诫菜鸟的话:拯救法兰西不忙,这次先救那姑娘吧。
两次看完。
电影,特别是不是很打人的电影一定要一次性看完呐!
不然第一次觉得片头不错,第二次一开始接不上又咬牙看完真的很煎熬啊好在后三分之一还好。
改编名著,剧情却完全脱节,让我很无语。
因为记得小时候,喜欢凑热闹的性格注定让我痴迷大仲马,不论基督山伯爵还是三个火枪手,这电影的剧情在我心中连原著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但是作为中世纪复古控,从服饰到道具,武器装备到任务仪态,确实每个细节都具有一定观赏性。
噱头方面,总觉得山寨加勒比海盗,连配乐都有模仿的嫌疑。
至于人物,还是变态地喜欢米拉蒂的演技,就知道一定死不了,同时也就证明十有八九要拍续集。。。
特别喜欢厨师胖子布兰切特,是叫这个吧,捧着大羊腿,做卧底特别专业,让我刮目相看【吐槽点着实很多很欢乐】故事和titanic一样,还是一条钻石项链引发的血案,只是理由更加狗血。。。
不管结果怎样,还是觉得不论是安妮王后还是其女仆,都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法兰西国王还有点可爱之处,达达尼昂纯粹只演出了傻13的一面。。。
不知为什么,白金汉公爵怎么听都像fuckinhan。。。
“飞船”一出,谁与争锋!
登时又想起自小时候就有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在颠簸的船或四周封闭露顶的容器里滚来滚去会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当然,如果能在四周加上垫子就更好了最后达达尼昂和主教的卫队长罗什什么决斗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下手要快,一定不能优柔寡断!
想想队长那么多次直戳达达要害,只要向前一厘就取命,却都非得说两句胜利感言,刺完再说好么?
差这么一会儿功夫么?
至于米拉蒂,我觉得才是真正的主角。
至于她为什么是主角,我觉得还得问编剧为什么把这里的男的都写成被她诱骗的白痴。。。
影片最后白金汉公爵的船队算是全片最奢华的装备了吧特意截个图不过为什么气囊越看越像枕头?
ps:奥兰多,看演员表都没认出来。。。
长大了啊
这么说才不是因为奥兰多呢!
在chatelet看的英语原音法语字幕,于是剧中d'Artagnan一句in french让人无比想吐槽。
话说回来……3个火枪手好像都没怎么用过火枪啊= =开场三个火枪手取走达芬奇设计稿那段实在太帅气啦!
Milady de Winter各种美丽帅气啊!
相比之下三个火枪手都逊色了。
不过她好像平胸诶……至于男主角(应该是d'Artagnan没错吧= =)站在叔们身边气势等于零,在女角身边就变成负,在小国王身边完全被忽略了好么!!
不过王后和国王都好像小了一个size,未免也太可爱了吧!!!
王后出场一直到她开口说话我都一直在想最前面这位应该不是王后吧?
应该是小侍女吧,怎么可能不是小侍女呢……好吧她的确不是= =于是他们后来穿着各种美貌的衣服就在两条飞船上打来打去。
over3D效果就那样吧,摘下眼镜也没啥区别,不过开场好像在3D游戏的场景哟……
还记得童年的时光么?
那些单纯的无忧无虑。
不必担心时光流逝,不会焦虑又有多少任务没完成,班上哪个男孩子喜欢我我喜欢哪个都没关系,我依然没心没肺地跳着皮筋每日飞奔回家看动画片。
正因为很多的兴趣爱好都从小的时候埋下了种子,在日后时光的滋养中破土发芽茁壮成长,也终于变成了现在的我。
我现在看着今年加勒比海盗版的《三个火枪手》,思绪很自然地回到了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
我至今有时会不自觉地哼起那时的片尾曲“受了伤破碎的时光”,那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我第一次深刻地接受爱恨情仇之类的东西,说起来好像很幼稚,但真的是“未曾湿过的脸颊湿润了”。
那时候接触各类影视资源的机会很少,每天晚上六点播过后,如果第二天是周末,我会老老实实地在电视机前等早上九点半的重播。
话说我至今仍记得当时的重播不一定是准点儿,如果有新闻之类的插播就会人为地截短动画片的播出长度,那时我真的会觉得委屈嚎啕大哭。
至今仍喜欢当时的那个设定,火枪手之一的阿拉密斯被设定成了女扮男装,她是我最喜欢的角色。
现在我看着新版华丽的科幻版三个火枪手,曾经的小孩子们都长大了,很多同学都结婚了,很坦然地准备过父母一辈的那种平静生活。
想起我初一时买的那本大仲马的原著,借给同桌在课上看,被历史老师没收,前去索要的时候被告知一句大跌眼镜的话,老师说“等我看完了再还给你”。
虽然确切地知道了阿拉密斯是标准的男人有些失望,外国名著真的是一本一本地买了回来,那时正值一个新的千年,站在千年的关口上,仿佛未来有无限的希望,阳光丝丝地沐浴在身上。
片中的达达尼昂被告知,孩子你最大的错误就是看多了故事,所以相信那些所谓忠诚、荣耀的空话。
曾经火枪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让我们觉得最帅的口号,直到所有的人都承认了自己的平凡,绝不会生活在一个充满传奇的世界。
当黎塞留要求火枪手们效忠的时候,仍是达达尼昂说道:“Maybe one day,not today。
”让我们多保留一刻孩子般能够相信童话的纯真,即使很清楚某一天我们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向世俗潜规则完全屈服,但那不是今天,不是现在。
不过既然进入一行就得守一行的规矩,我已经不能不负责任地说能讲个好故事就是文学,但也确实一直在思考我们所谓的“精英-经典”文学是不是就要自己把自己推向死路,从感受式体验变为智力游戏?
这难道不是苏珊•桑塔格所说的“智力报复艺术”的形式之一?
我不想取消“讲一个好故事”成为文学经典的权利。
所以我特意挑了一个极热门而又极冷门的作家作为我的题目,算是为自己花痴般地热情正名。
11版《三个火枪手》的片尾曲倒是相当好听,歌词唱道“When we were young”。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声说爱大声说梦想;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从不怕跌倒失败未来总有希望;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受了再重的伤都相信可以痊愈死亡离我们很远;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肆意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欢笑我们的眼泪,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我们最爱最怀念的那些人,他们年轻的生命璀璨如流星划过夜空,我们背过脸去不去看英雄垂老美人迟暮朋友背叛情人离异。
我们希望故事永远不要结束,但又希望它彻底终结在那最美好的一瞬间,“他们从此以后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约翰逊博士说过,文学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或者说,更好地忍受生活。
或许这才是我们忘记许久的文学的真谛。
看到那么多人吐槽柯南变超人啦,火枪手变加勒比海盗啦……其实我也是吐槽大军中的一员。
但吐槽归吐槽,我愿意从最单纯理想的角度来理解导演编剧的想法,正如片尾曲所讲述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不切实际的童话,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无保留地相信那些美好的存在,只是现实逐渐逼迫我们否定了它们。
我们会被某几句歌词所感动,不仅仅是其中怀旧的成分,而是即使我们彻底放弃了年轻时单纯的美好,我们无法放弃对那份美丽的真心向往。
至于这种向往最终导致“成人之美”的平和还是某种“得不到就要彻底毁掉并否定其价值”的变态就不是我所要考虑的了。
反正我是愿意给《三个火枪手》这样的片子打四星,仅仅为了它华丽的形式效果。
有哪个有理智的人会刻意去贬低一个童话的情节简单么?
我觉得那个主角的小孩子也挺可爱的啊,不过就是他太过符合主角定律了,人品不出众没多费力气好处都归他。
可有的时候我们就是愿意在年轻人身上堆积幸福,我们愿意赋予他们拥有一切美好的权利,以弥补我们逝去了的无法挽回的青春幻想,父母总是试图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
非正常的社会才会扼杀孩子的笑容。
最后我承认自己仅仅是又被一首歌感动了,附上歌词和链接。
看过《黑塔利亚》与《是,首相》中明确吐槽的英国外交政策之后,英法两国掐来掐去怎么看怎么有爱,话说我就是一个紧记百年屈辱史可又不可就药地喜欢英国文化还超喜欢看英法文化互掐的矛盾集合体。
德国那个家伙太严肃了,经常不得不敬而远之。
When we were young the world seemed so old 当我们青春年少时,感觉世界似乎过于苍老 Careless and cold 无情与冷酷充斥其中 We did what we were told in our lives 我们按照叮咛嘱咐过生活 When we were young 当我们青春年少时 Had the world by the tail, good would prevail, starships would sail 仿佛世界在握,以为正义必胜,飞船也必将遨游太空 And none of us would fail in this life 谁都不会拥有失败的人生 Not when you're young 至少在青春年少时不会 We were drawn to whoever could keep us together 我们会因某某而惺惺相惜 And bound by the heavens above 被抬头可见的天空所禁锢 And we tried to survive 我们也曾痛苦挣脱于 Travelling at the speed of love 转瞬即逝的懵懂爱情之伤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青春年少时 When we adored the fabulous 当我们沉浸于美丽的童话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无知时 We were the foolish fearless 我们曾因无知而无畏 Never knowing the cost of what we paid 却从不知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Letting someone else be strong 才能使旁人变得更坚强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轻狂时 In a moment of grace 美好时刻的感受 A long leap of faith 形成了永久的信念 There's still more glorious dawn awaits my life 我的人生还会有更璀璨的黎明来临 I'm here with the lovers 我与我爱的人同在 Then we burned the bridges we're crossing over 我们点燃一路走过的木桥 Just to see the firelight 只为看那绚丽夺目的火光 And the innocent are getting over being old tonight 当年的天真烂漫经历重重,在今晚日渐成熟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青春年少时 When everything was what it seemed 当一切事物看上去一如既往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无知时 And everyday was how we dreamed 每天都如生活在梦境一般 Never knowing the cost of what we paid 从不知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Letting someone else be strong 才能使旁人变得更坚强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轻狂时 And when you look at yourself tonight 当你今晚凝望自己 Are you someone you recognise? 还是那个曾经认知的自己吗?
You can take back what you've given away 你也许可以挽回曾放弃的一切 But it must be the last time 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青春年少时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无知时 When we were young 当我们年少轻狂时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青春年少时 When we adored the fabulous 当我们沉浸于美丽的童话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无知时 We were the foolish fearless 我们曾因无知而无畏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轻狂时 We didn't know it wouldn't last 我们不知青春不会常驻 Wooaaah when we were young 喔……当我们年少轻狂时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3NjgzMDcy.html
一般来说,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粗略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严格遵循原著的人物、年代,情节上也仅仅是进行合理优化和适当取舍,基本上就是把文字变成影像,比较成功的例子像86版《西游记》等等;第二类是采用原著的主要故事线索,但是把人物、年代甚至地域都彻底变更,再起个新片名,比如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的《黄金甲》等等;本片与吴宇森的《赤壁》、莱昂纳多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现代篇》一样,属于第三类,主要是采用原著的人物、年代、地点和故事线索,但在情节上却是全新演绎的。
就我来说,这三种改编方式本人都能接受,主要是看电影好看不好看。
对于本片,如果你不去苛求是不是符合原著精神啊、是不是符合时代背景啊、是不是科技设置合理啊、是不是吧拉吧拉吧拉啊等等等等,那么本片还算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娱乐电影,首先故事讲明白了,此外帅哥美女、锦衣华楼、飞艇大炮、长剑火枪一样不缺,还有大量能刺激肾上腺的动作场面和挠咯吱窝的幽默小段,对于一部爆米花电影,你还能要求更多吗?
对于这种影片来说,观众买票进场就是为了看美女秀大腿的、就是为看肌肉男大打出手的、就是为了看眼花缭乱的大场面的、就是为了看冲击视觉的建筑和服装设计的,为什么这种电影叫《斯巴达300勇士》甚至叫《美少女特攻队》大伙都能接受,但一叫《三个火枪手》,就有些人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呢?
事实上,大仲马本身就是写通俗小说的,搁现在撑死也就一网络写手,再往高了捧也不过是九把刀、月关之流(没有贬低的意思),不能因为他早生了几百年就楞给他扣一文豪的帽子。
谁要说他的小说里有多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多么广大的人文情怀什么的,那完全属于文艺青年们的过分解读,打死我都不能认可。
所以我认为,对于《三个火枪手》的改变就跟改编《笑傲江湖》啊、《流星蝴蝶剑》啊什么的一样,好看、意思到了就完了,讨论电影跟原著的差别本身就是一件很矫情的事。
再说,你要求拍《生化危机》的导演拍出一部文艺范儿十足的名著改编电影,未免有点太欺负人了。
不过,本片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偷项链那场戏明显抄袭《霹雳神偷》,达芬奇藏手稿的地方怎么看怎么是埃及风格,一些随身武器精致有余、创意不足,部分大场面的电脑特效痕迹太重等等,这些对于本片来说反倒是不可饶恕的。
蒸汽庞克风的动作片。
女仆刚出场时美呆了。。。飞船很雷,生化危机女主老是嘟嘴真让我受不了啊!!!
这个绝对是到目前为止最萌的放过皇帝了。无锡新世界影城。@oMAYOo
武器特别是飞船的设计很炫,动作设计尤其是躲避机关的部分很中国功夫,其中的飞船大战有点空中加勒比海盗的感觉,但是故事情节却把观众当傻瓜一样,漏洞百出。
群魔乱舞的一部片子,不喜欢这种脸谱化的电影,人物刻画就是定式的,没有人性的发展,不算好片。
(¯﹃¯)
四剑客囧传,但画面我喜欢。
尼玛不带这么强奸原著的好嘛(╬ ̄皿 ̄)!!!!!!!!!!!!!
小时候爱看的动画 再看这个完全没感觉啊 //依稀记得那个坏女人
没看过原作 但是华丽的服装和动作 还有我的小时费 我觉得还是不错
这动作片打的 ,有美女间谍,有空中飞艇,有枪炮混战,有英雄情节,就是和原著,历史什么的真是没有太大关系。
前半尚可
真的很卖萌有木有,重武器搞定一切,除了卖萌的国王王后,乃们改名叫三个火炮手吧
画面很漂亮,看出来是童话故事的真人版,感觉适合小朋友看
光看里面的华服也值了,威尼斯的面具和衣服,各种美丽各种惊艳啊!虽然国王是有点搞笑的天然呆,但是法兰西和大英帝国的帅哥和美妞们毕竟给力啊。
标“名著改编”标签的是傻逼么?
为了帅哥美女,我给个高的
不当三个火枪手来看么还不错啦,情节很轻松,精灵王子演的像杰克船长似的 =。= 随便看看还是可以推荐下的~
呆萌呆萌的,可以出个系列,类似于《加勒比海盗》,每到暑期,跟小堃抱桶爆米花去看,没历史,没逻辑,有帅哥,有击剑,有奇怪的笑点,看的满心欢喜,看的没有男人也可以。
四星是给从达达尼昂进城到四剑客和主教卫队在城里互殴那段,谁说不符合原著了?我觉得这就很好嘛!除了阿多斯该再帅一些,其余人真的就是我心目中对《三剑客》的想象啊。红衣主教找了无耻混蛋里的杀人魔军官来演,美好~~其实最可爱的是路易十三,最后还给达达尼昂抛媚眼……剧情改大了,我想看拼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