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的近路
Meek's Cutoff
导演:凯莉·莱卡特
主演:米歇尔·威廉姆斯,保罗·达诺,布鲁斯·格林伍德,威尔·帕顿,佐伊·卡赞,雪莉·亨德森,尼尔·哈夫,汤米·尼尔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简介:故事发生在1845年,西部大迁徙的步伐刚刚迈出,想要穿越那片荒芜而又充满了凶险的蛮荒之地,除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运气之外,智慧必不可少。三个家庭决定离开故土,寻找新的生活,为了自保,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米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的向导,希望他能够护送他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然而,当众人..详细 >
女性視角西部公路片,陽剛味輕而禪味濃。大量運用自然音,流水聲、蟋蟀鳴、風呼嘯、車輪轉、腳步踏,有股介於日本片與紀錄片之間的感覺。Kelly Reichardt導演和Michelle Williams繼《Wendy and Lucy》的第二次合作,不同於前作緊抓人狗情,本片劇情弱化過度,結局突然卻點睛之筆。
谁还敢用方形画框取景?
“in the sweat of thy faceshalt thou eat bread till thou returnunto the ground,for out of it was thoutaken,for dust thou art,and unto dustshalt thou return。”
4.5。Kelly Reichardt的镜头是meditative的,painterly的,感情充沛的。She shows, but never tells. 让人联想到的是《愤怒的葡萄》,而不是西部片。车的那一段好紧张。结尾那棵生命之树,但是加上unnerving的音乐,前途未补,没有答案。
真的是太小众了啊,看到最后感觉有点受不了
简直是看了一部定帧西部风光片,我怀疑那个印第安大哥说的土语要比大家说的英语还多上几句。这要是也叫电影,那我也能上星光大道。
这就是传说中的独立文艺小众电影?!!!是的,为了装逼而用
催眠良品。
观感三星(视听再好但也实在是太闷了!看了3次才看完),但内心某处又清楚这应该是(我的)五星。看到一半开始我一直在想总该让他们找到水吧不然我都要疯,结果呢。水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近路是什么,米克和印第安人又是什么。自然只是不动。PS以前一直以为看过结果好像是和科恩兄弟的某部片子搞混了。
结局好无语。
太平淡了,太文艺了,Michelle能不能主流化一点呢?那么好的演技。。。
89/100 利用西部片的戏剧,但一定程度反西部片的戏剧性,归根到底只是美式生活一个时期的样态、“非典型的西部”的一页。我们虽然能看到传统的西部人与土著的关系、传统的西部片权力结构和男性气质等等,而雷查德总是牢牢抓住了女性独有的特质。年代不止指向西部迁徙的初期,同时能暗指电影当下的美国时期:多家庭融合的联邦,占据了一定资源,在文明上相对领先,而这并不能让他们解决一切问题,他们至少必须处理好与各族群的关系,偏见、野蛮与暴力是轻易就能被唤醒的。除开这一切可能涉及到的戏剧性与寓言性之外,以自然主义的方式强调了西部生活的时间绵延和所处空间的独特纹理,让人们的精神延宕一阵子再面对各种待处理的问题,在问题之外人的空洞缺失其实是电影关键的动力,不关于命运的风险,而是历史本固有的感伤,每走一步的代价总看上去很沉重
个体的孤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怀疑和不信任,作为一个小群体面对来自外部的危险恐惧。小众电影,西部片,公路片。外部危险倒想起外星人题材电影,不过基本上外星人模式电影结局最后都被我们赶回去了。哎呀,还是中国观众拯救宇宙。
夜晚篝火和灯影下 车轮 人物 驴子 各有魅力与灵动
又是西部风光片...
+
在莱卡特反类型的画幅(与《第一头牛》一样)里,广袤的西部荒原被肢解为垂直的平面,确定的冲突被消解为不确定的路途和模糊的暗夜。作为象征的英雄不见踪影,而饥渴疲乏的肉体终于得以复活。
原来“独立”“文艺”就是不把普通观众当回事,很讨厌这种“只顾自己HIGH”的导演,真想问问女导演Kelly Reichardt ,“田壮壮是你爹啊?”影片倒是很完整,女导演也很压得过劲儿,甚至结局颇有大师范儿,就是这年头这种自个儿玩儿的清高劲儿让人无语。
用跳切断裂空间,用画幅压缩大小,刻意强调的“时间变化”(落日镜头)无不在构建一个虚拟的“现实”。当人的本体被剥离得只剩下生命征时,其思维中的二元对立是否依然清晰如故? meek最后的选择即是答案,亦是cut off.
19/1/2:荒芜感媲美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