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宾·纳伦
主演:萨拉·简·迪亚斯,拉杰什里·德什潘德,桑迪亚·米达尔,阿姆里特·马赫拉,帕富里·古杰拉尔,阿努什卡·曼尚达,塔妮莎·查特吉,阿努杰·乔杜里,杰弗里·戈德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德国语言:印地语年份:2015
简介:在印度果阿邦,朋友婚礼前夕,一群妇女讨论着生活中的一切事情:从她们的事业,性生活大街坊邻居的秘密。夜晚逐渐过去,我们逐渐理解到这些女性的梦想,欲望,担忧,最重要的是她们的之间的关系。详细 >
独自看,每个人光鲜亮丽,仔细看,每个人皆有问题,但是因为有了社会支持系统,个体变得真实,问题变得可解,个性能够摆脱社会偏见,内心能够艰难存活……这是一群勇敢且有想法的女人,不知道她们是否改变了社会,但至少她们在努力地改变自己。
前一小时淡如水,后面有几番可以!3.5分吧
印度人的情绪来的非常突然,突然到让人以为重要的部分被剪辑了。突然就哭了,就拥抱了,就生气了,突然就死了。如果说中国女人的愤怒来得汹涌,印度女人直接一枪让坏男人毙命。不过有趣的是,结尾,女权主义者觉醒时,第一个站起来支持他们的,是抱着孩子的美国人,导演绝对是故意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六七个愤怒的女神是多么一部风起云涌的大戏啊,印度电影中女人的地位不止一次被提起,演的这么洒脱、这么自由、这么快乐并不多。有一群相亲相爱、忘掉一切烦恼与现实的朋友是多么难得。
还可以吧,线索太多看上去稍微有点乱,最后开枪射杀强奸犯的情节往前放一放会更好。太琐碎
以为是恐怖片,原来是女性复仇片,可惜结尾拍不下去戛然而止了
开篇以为是俗气的女权爆米花电影,快速交代了每一个角色的基本人设,演员、家庭主妇、企业家、摄影师、女佣、歌手(共同点是脾气都很爆炸,笑)。随着剧情推进,逐个交代各自人生的困境,埋了很多坑也填了很多坑,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非常刻意地展现了所有反印度刻板印象的女权故事。导演的野心非常大,所有印度的女权问题都想表达一些,显得刻意且潦草了些。一直以来的爆米花观感,直到海滩上乔安娜的残尸猛地扎进眼睛,气氛才变得严肃起来。也是从这里开始,故事向着始料未及的方向走去,本来只打算给2星,这里完美童话泡泡的打破可以加1星。终章葬礼上密集地填坑煽情在意料之中,最后的全体起立回归了印度电影的一贯风格。
印度女性怨仇深啊~第一次看见一部电影里包含这么多元素,剪辑的很快,很喜欢,尤其喜欢海滩大家奔跑找人的剪辑感觉。电影即歌舞又文艺又现实…2016北京国际电影节。
要是同类型的片子,拍个中国版本的,3星. 因为故事在印度,又因为喜欢片头,4星.
印度女权电影,结尾强行安排强暴戏,教堂那段集体站立是以暴制暴的意思?
3.5,原来不是恐怖片,是一部套着欧美女性平权形式的印度片。片中七个女性面对不同的问题,每一个也是印度社会的问题,最终落脚在印度最严重的强奸罪状。结尾很巧妙,因为很难再继续拍下去,而要说明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花了5分钟快速的看完整部影片,印度这几年一直贩卖的女性地位 已经有些厌恶了,尤其这样的女性群戏,实在喜欢不起来
四星,印度电影的惊喜之作。没有艳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民族音乐,而是用近乎压抑的现实体现了印度女性主权的直白呐喊。由一场同志婚礼而聚集起来的八个女人,直到最后的性侵案件,她们一步步的完成了完成了对事业、家庭、婚姻、性,以及性向自我认知与解放。
我們無法做自己的代言人,我對此感到憤怒,不想再這樣憤怒下去,終有一天能夠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结构挺好的,很喜欢开头,可惜后面就越来越俗气,本来还以为是一部卓尔不群的独立制作女性电影来着。男性导演还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男权世界钟爱的、对影片主题和内容没什么意义的镜头。从群戏中得到很多灵感。///电影节
电影有别于一般宝莱坞作品,看来小清新,片中插曲和配乐都很动听,更像是在看音乐录影。婚礼还没进行就得先办丧事,一个女人在印度夜晚真的不能乱走。警察来了不是先找线索,而是察看服饰责怪受害者,似乎要合理化罪案。难道除了以暴制暴就没其他方法对付日益猖狂的强奸案?片末教堂群众给了有力答案。
干涉现实的勇气!
算一点解放?
前三分之二都是印度版海街日记,后面转折来的晚了些,导演的视野相当广,片中印度(中上阶层?)女性的困境几乎一览无余。稍稍有些可惜的是并未能真正走出印度电影的框架——抛出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情感危机,然后用歌舞、天神下凡和情感宣泄轻巧的掩饰过去了…当然,非常流畅自然,也能唤起十足的共鸣
女孩子温暖女孩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独自看,每个人光鲜亮丽,仔细看,每个人皆有问题,但是因为有了社会支持系统,个体变得真实,问题变得可解,个性能够摆脱社会偏见,内心能够艰难存活……这是一群勇敢且有想法的女人,不知道她们是否改变了社会,但至少她们在努力地改变自己。
前一小时淡如水,后面有几番可以!3.5分吧
印度人的情绪来的非常突然,突然到让人以为重要的部分被剪辑了。突然就哭了,就拥抱了,就生气了,突然就死了。如果说中国女人的愤怒来得汹涌,印度女人直接一枪让坏男人毙命。不过有趣的是,结尾,女权主义者觉醒时,第一个站起来支持他们的,是抱着孩子的美国人,导演绝对是故意的。
三个女人一台戏,六七个愤怒的女神是多么一部风起云涌的大戏啊,印度电影中女人的地位不止一次被提起,演的这么洒脱、这么自由、这么快乐并不多。有一群相亲相爱、忘掉一切烦恼与现实的朋友是多么难得。
还可以吧,线索太多看上去稍微有点乱,最后开枪射杀强奸犯的情节往前放一放会更好。太琐碎
以为是恐怖片,原来是女性复仇片,可惜结尾拍不下去戛然而止了
开篇以为是俗气的女权爆米花电影,快速交代了每一个角色的基本人设,演员、家庭主妇、企业家、摄影师、女佣、歌手(共同点是脾气都很爆炸,笑)。随着剧情推进,逐个交代各自人生的困境,埋了很多坑也填了很多坑,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非常刻意地展现了所有反印度刻板印象的女权故事。导演的野心非常大,所有印度的女权问题都想表达一些,显得刻意且潦草了些。一直以来的爆米花观感,直到海滩上乔安娜的残尸猛地扎进眼睛,气氛才变得严肃起来。也是从这里开始,故事向着始料未及的方向走去,本来只打算给2星,这里完美童话泡泡的打破可以加1星。终章葬礼上密集地填坑煽情在意料之中,最后的全体起立回归了印度电影的一贯风格。
印度女性怨仇深啊~第一次看见一部电影里包含这么多元素,剪辑的很快,很喜欢,尤其喜欢海滩大家奔跑找人的剪辑感觉。电影即歌舞又文艺又现实…2016北京国际电影节。
要是同类型的片子,拍个中国版本的,3星. 因为故事在印度,又因为喜欢片头,4星.
印度女权电影,结尾强行安排强暴戏,教堂那段集体站立是以暴制暴的意思?
3.5,原来不是恐怖片,是一部套着欧美女性平权形式的印度片。片中七个女性面对不同的问题,每一个也是印度社会的问题,最终落脚在印度最严重的强奸罪状。结尾很巧妙,因为很难再继续拍下去,而要说明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花了5分钟快速的看完整部影片,印度这几年一直贩卖的女性地位 已经有些厌恶了,尤其这样的女性群戏,实在喜欢不起来
四星,印度电影的惊喜之作。没有艳丽的色彩和欢快的民族音乐,而是用近乎压抑的现实体现了印度女性主权的直白呐喊。由一场同志婚礼而聚集起来的八个女人,直到最后的性侵案件,她们一步步的完成了完成了对事业、家庭、婚姻、性,以及性向自我认知与解放。
我們無法做自己的代言人,我對此感到憤怒,不想再這樣憤怒下去,終有一天能夠書寫屬於自己的故事。
结构挺好的,很喜欢开头,可惜后面就越来越俗气,本来还以为是一部卓尔不群的独立制作女性电影来着。男性导演还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男权世界钟爱的、对影片主题和内容没什么意义的镜头。从群戏中得到很多灵感。///电影节
电影有别于一般宝莱坞作品,看来小清新,片中插曲和配乐都很动听,更像是在看音乐录影。婚礼还没进行就得先办丧事,一个女人在印度夜晚真的不能乱走。警察来了不是先找线索,而是察看服饰责怪受害者,似乎要合理化罪案。难道除了以暴制暴就没其他方法对付日益猖狂的强奸案?片末教堂群众给了有力答案。
干涉现实的勇气!
算一点解放?
前三分之二都是印度版海街日记,后面转折来的晚了些,导演的视野相当广,片中印度(中上阶层?)女性的困境几乎一览无余。稍稍有些可惜的是并未能真正走出印度电影的框架——抛出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情感危机,然后用歌舞、天神下凡和情感宣泄轻巧的掩饰过去了…当然,非常流畅自然,也能唤起十足的共鸣
女孩子温暖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