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腔对朝韩之间亲属离散的悲痛与哀怜,姜帝圭导演拍摄下了一位患有健忘症的女子妍熙六十年来盼望征战的丈夫归来的爱情故事,她从年轻貌美,盼到了年老色衰,没有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反而是趋近日常化的等候和思念分外刻骨铭心。
导演将镜头语言,声音设置发挥到了极致,并穿插进妍熙年轻与年老的容貌对比,书写下一篇献给爱人的细腻情诗。
镜头语言间充溢爱恋深情。
一个与丈夫分别六十年的痴情女子,日复一日的等待着爱人的归来,导演巧妙地利用不同的镜头语言将妍熙真挚的爱恋展露。
特写镜头中的妍熙神色恍惚,略有迟滞,但看向列车前方的目光中仍带有坚定和憧憬,即将有可能见到丈夫的她六十年来依旧怀着对丈夫那颗有如少女般的爱恋之心,或许是由于一次次突如其来的“惊喜”之后的失望,妍熙脸上的那种执着真挚又略带雀跃的神情诉说着这数十年不变的爱意,一位痴情女子的苦恋是那么美好却让人心醉。
不仅如此,大量重复的空镜头也寓意深刻,它们是妍熙睹物思情的根源,是难以掩饰的爱的诉说。
影片中多次出现妍熙与丈夫的合照,精心准备的两份饭菜,丈夫挂在墙上的西装等,镜头穿插之间将妍熙日复一日的,已经趋近常规化的思念体现出来,似乎凝视相片,烹饪佳肴已经成为她不可撼动的生活必选项,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岂能用时间来度量,导演用一个个重复的空镜头将这些寄托思念的物像中所涵纳的浓情呈现,让观众细细体味爱之深情之切。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慢节奏叙事的短片,导演多次使用长镜头来渲染清静的氛围,增添浓厚的抒情色彩,进而凸显妍熙对丈夫亘古不变的爱意。
妍熙幻想自己听到了丈夫的敲门声,忙赶去看门,此时一个长镜头记录下她跑出门外又失望归来的过程,镜头静立不动,没有跟随妍熙的快速步伐,反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证着她为了幻想中的丈夫来回奔走,让观众的视线停留在客厅的一处,似乎在为闭门回来的妍熙的神态情绪留足了悬念,一前一后的激动与落寞,在固定长镜头中表现,扑面而来的真实的失落感充溢整个画面,妍熙那颗倾注浓浓爱恋却频遭失望的心也不禁让观众产生怜爱。
容颜变化间尽显恋慕之久。
“恋慕”一词在中文中有爱慕的含义,在韩文中却有“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华的逝去,妍熙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愈加明晰。
影片最为突出的一大亮点便是导演巧妙地将妍熙容颜的变化表现了出来。
刷牙时镜子里瞬间出现的苍老面孔是影片第一次出现老年的妍熙,这面孔一闪而过,警示着这年轻美好的年华逐渐逝去,妍熙对丈夫的思念也不知不觉持续到了老年。
镜子里一闪而过的老年妍熙,或许是妍熙恍惚中看到的六十年后依旧痴情的自己,又或许是老年的妍熙把自己想象成刚与丈夫分别的年轻模样,却在霎那间将自己的想象拉回了现实。
正如拉康的镜像理论,刚出生的婴儿在镜子中看到了现实的自己,妍熙也在镜子中看到了那个历经沧桑却仍存思念之情的自己,这一瞬间是妍熙对自己思念之久的重新认识,也是导演想要暗示观众这恋慕的时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壤等待与丈夫相见的途中,镜头反复穿插妍熙年轻与年老的容貌,列车上皱纹密布的老人与道路上急忙奔跑的年轻身影相互照应,似在传递着时间无法消磨的深切爱恋,它可以逾越空间,超越时间,却永不消逝,妍熙对丈夫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分毫,也并未因身体的年迈而消退点滴。
恰如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句所言,尽管文字有国别之分,但字句中透露的真切情意却是相融相通的,一次次的容颜转换,给予观众一次次的视觉冲击,新婚过后对远征爱人的思念,以及耄耋之年在饱经沧桑后仍怀有的执着,塑造出了甘为爱情付诸一切的痴情女子形象,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声音设置中吐露思慕衷肠。
一部具有极强抒情色彩的短片,在叙事之余,辅之以舒缓的音乐,无形之中可以将情绪色彩放大化。
导演在影片开头出令声音先起,随着一支缓和的钢琴曲,画面逐渐出现,为影片整体奠定了温和化的情感基调。
接着,这支钢琴曲伴着妍熙走过通往韩国南北分界的旅程,优雅而不失韵律感的慢节奏钢琴曲,与妍熙姣好的面容相映,让她沉醉于思慕爱人的样子更加柔和妩媚,更让因有这份痴情的爱作点缀的静好岁月更加美妙。
此后,妍熙自己的声音作为旁白贯穿始终,温和平淡的声音缓缓地叙述着自己规律化的生活,将观众的心绪引到了一位思慕丈夫的女子身上,引领观众体悟一种独特时空下的真挚思慕。
第一人称作为旁白叙述不仅可以拉进观众与人物的距离,更可以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交代故事背景与人物前史,妍熙的旁白便让观众知晓了丈夫离家的缘由以及她与女儿莎拉的关系,这种点滴中渗透故事背景的方式更符合影片整体慢节奏抒情化的叙事风格,予以观众观影的舒适审美体验。
当妍熙买完菜搭朋友的车回家时,一首舒缓中略带激情的歌曲响起,妍熙带着微笑沐浴其中,她满足于为丈夫准备可口佳肴的幸福感中,更沉浸于即将可以回家见到丈夫的幻想的兴奋中,此处的音乐声足以将妍熙交织的思慕情感渲染。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人物台词较少,却含义深刻。
在妍熙与女儿莎拉通话时,莎拉以一句“我应该得到的爱全被他夺走了”来对待从未谋面的母亲从前的情人。
诚然,妍熙对丈夫的爱早已胜过了骨肉相连的女儿,尽管有着数十年未曾相见,又有着血缘纽带维系的女儿需要照顾,妍熙心中从未放下对丈夫爱意,女儿口中的这超乎于血缘关系的情更令人动容,纵使无法相见,但这爱化作执着的思慕,震撼人心。
姜帝圭导演的《恋慕》以讲述妍熙与丈夫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六十年来不断痴盼的动人爱情无论是镜头语言的运用,人物容貌变化的交接展现还是柔和化的声音设置,都在为这首凝炼爱慕与思念的诗篇添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看了这部28分钟的微电影,等待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南北战争一条三八线不仅把一个国家分成了南韩和北韩,也把一对夫妻分隔两地,长达六十多年的等待,记忆慢慢衰退,能记起的事情越来越少,本子能记着六十几年来一直做的事情:丈夫喜欢吃的菜和丈夫的名字,日复一日做好丈夫喜欢吃的菜等待丈夫归来。
战争的残酷,从青丝到白发,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都要被迫延期,最后一次,仍然如此,随着老人饭盒掉地的那一刻,一切尘埃落定,他们在有生之年没能重聚。
《恋慕》这部短片主要讲述了女主与男主短暂而又漫长的爱情故事。
女主情深义重,对待男主的感情将近80年,从未变过,从年少情深,一直到白头偕老,即使是女儿,对她也有怨言,怨她不爱自己的父亲。
女主为人,善良,温柔,对待每个人都是轻声细语的讲话,即使面对不放行的士兵也依旧是用很温柔的语气。
但是女主果敢勇毅,从短片中的暗喻可以看出,剧中女主虽然是个80岁的老婆婆,但是却把她化成了二十多岁的少女,这也正象征了她内心当中的一份年轻,朝气蓬勃,充满希望,她依旧是年少时期的那份爱与真情,在结尾车上的人都不会都在唉声叹气,没有所作为的时候,她可以勇敢踏出自己的一步,去为自己争取到为他送饭的机会,最后没有成功,这也就暗示了他们两个的结局没有善终。
女主厨艺极佳,男主只愿吃她做的饭,从此也可以看出于男主对她深情的爱,男主虽然镜头不多,戏份不多,但是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女主的宠爱,在两人离别的时候,只让女主送一段路,便急着让她回去,可看出他对她的心疼,然而最后两人一个人远去,留下女主一个人在原地,这也就暗示了他们的悲剧性结尾,两个人不能够相守到老。
男主英勇无畏,甘于奉献,在韩国南北发生战争,割据的时候,他愿意挺身而出去另一面。
这也就显现出了他的高大。
短片中采用了各处伏笔,埋下了女主是个老太太的线索,例如女儿跟他对话,叫他母亲的时候的语气是一样的,还有桌子上的照片,上面并没有女主的照片,只有女儿和自己老年时候的照片,还有自己和老公的结婚照,是一张黑白照,显示出了年代感。
还有在街上碰到自己的同学是个老年人,以及在自己舞蹈班里面,除了老师是年轻的,其他都是老人,还有在饭店她打翻了汤汁,但是周围人并没有对他投出异样的眼光,种种例证了她是个老年人,是个得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吧。
短片中运用了多处画外音,都是用女主的旁白作为画外音,营造了画外空间,使人拥有了联想空间。
在短片的结尾两人分别时用了俯拍的镜头。
在文章的开头,用全景。
显示出了气氛的宏大。
与小故事形成对比,反衬衬托出了小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深情。
显示出了男主和女主在诺大的韩国城当中的渺小。
这也与他们的结局形成了呼应。
在他们拥别的时候,有一个近景拍摄显示出了两人此刻的不舍与留恋,显示了他们的感情深厚。
文章运用小故事描述大道理。
赞美了两个人之间的美好爱情。
以及批判了政府对于人民的摧残,因为政府南北格局,所以许多人人民不到自己的家人,造成了无法团聚的后果,从一方面上显现了政府斗争之间的黑暗,以及社会现实的恐怖。
在优酷上的评论上 看到这么一句话 你还未来 我怎敢老去淳朴 简单的爱情等待 谁知 一不小心 一等就是永远做母亲的 总是有太多的事情 需要记在心上 不敢忘 生怕哪天 做错了什么事 总是记得太多 记到脑子里都装不下了 一个个好好的 工工整整地记上笔记本 爱太满了 溢出来了 到处流淌在屋子里 他只吃我做地我要等他 他去的那家店 他 他 他不能见面是煎熬 又何况 近在咫尺却触碰不到的怅然若失只希望 某天 你站我面前 说 我们 再去吃那家的冷面 好么
无论是解释一个词语或者一件事情最佳的方式就是举例说明,如果这个例子举的形象,别人就更容易理解。
电影的名字起的很妙,用一段发生在韩国老人身上的日常,让我们亲身感受了这个词语的味道。
这种娓娓道来的力量,比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情节都要直触心底,虽然只有短短的26分钟,但却比任何电影更打动人。
女主的年纪停留在了与男主相恋的年纪,就这样恋慕了一辈子,最后什么都要忘记了,却记得男主…………导演把伏笔埋得恰到好处,让你很容易就猜到她是停留在那个年纪的老人,很容易就猜到天天与她通话的那个人就是他的女儿……一切的理所当然,都变成了她对男主情素……在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环境,女主就这么恋慕了一辈子……
先说电影。
线索其实给的很清晰,看到前面已经猜到了逻辑。
但是每个细节和镜头都处理的很精确。
在28分钟的微电影里,导演叙述的不紧不慢恰到好处。
宛如把一片茶叶浸入温水之中,只待它绻绻舒展开来。
随着舒缓的钢琴声,最后沉出茶色,散出茶香。
很喜欢开头,大概因为钢琴太好听,想到了断背山的开头。
也是莫名其妙就觉得一丝微凉。
爱情的故事却拍的不俗套,而且逻辑是我喜欢的,看到有短评,大家讨论为什么女主那么挚爱民宇还是另嫁他人。
好像爱情就该是纯真的一路走到底。
我想说,纯水晶一样的爱情,从来都是校园小说里的单薄的意淫。
配上电影的历史背景,我很喜欢这样的故事。
在我的想象里,在等待民宇很久之后,女主带着无奈和遗憾改嫁他人。
一开始她也努力过也挣扎过,也试着去忘记,但是情感是最尖锐的东西,骗不过自己和骗不过别人。
她的第二任丈夫一定很爱她,最初也幻想过自己的爱可以最总赢过那个民宇的男人,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幻想到绝望,也许也有过不甘,也许也爆发过,但最终也只能无力。
像在心脏里丢了一颗石子,每一天感受到自己妻子心念另一个人,石头都会生生的绞磨一次。
也许转眼一辈子,那颗石头已经没有了棱角,只是堵在那里。
女主得了痴呆,家里人也有人得过这样的病,和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压抑和内疚纠缠了一辈子,这样的安排我很理解。
也许生病之前她还是隐忍和假装的,但是在折磨了这么久之后,她得病了。
也许是不幸,也许是期盼的万幸。
她不用再清醒,不用再隐藏,肆意的继续坚守,她的爱情。
电影的遗憾貌似是最终的没有相见。
以那样的年纪,弦外之音就是一辈子,终不能见。
但是我觉得只是电影最好的处理。
爱情从来都不是童话,固执的人从来都是沉浸在自己的情感里。
民宇也许忘记了,也许没忘记,也许想再见,也许怕再见,对这份深情也许会感动却无力回报。
一个人给了你她一辈子的守候,这份深情如何以对?
但这个结尾给这份守候丝毫无损。
也许很久以前,这份情就是女主一个人的事了,融入她的血液和回忆,如水之于鱼,空气之于生命。
民宇还在不在,都已经不重要了。
谢谢你的爱情,成全了我活下去的动力,成全了我等待里的幸福。
我只想躲在这个甜蜜的壳里。
这里的每一天,你都有可能突然出现在门前,摘下帽子对我微微一笑,温暖的问我,要不要再去吃那家的冷面?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不管你还在不在,我都还在这里。
这是我一个人的,全部的,最美的爱情。
恋慕的主题是一对因为朝鲜南北战争政府意见分裂而分别长达六十年的情侣之间深刻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患有记忆疾病,使她的记忆一直停留在第一任丈夫的身上,这点可以从女儿莎拉在剧中17分钟时女主人公面对镜子变老的镜头旁白可以体现。
短片的开始导演用一段很小清新化的镜头去表现的一个女孩细心等待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人的紧张,过了一个黑场这种美好的感觉被一阵急促的警笛声打破了,这是导演为片子设置下了悬念,让人想要继续看下去一探究竟。
导演在人物的处理上非常的细致,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去表现人物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形象。
女主莲熙好几次想到了珉宇,当醒来后却又不见踪影,影片开头的餐盒和影片最后得知不能见到珉宇时拍打车门坚持要送出餐盒,剪辑手法也对人物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年轻的莲熙和年老的莲熙交叉剪辑,给人一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扣人心弦。
片中两次年轻莲熙在门口扫地路过的骑摩托的夫妇对莲熙的吆喝,莲熙的反应从调皮的吐槽变成了不予理睬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这个时候的莲熙像已经等待了很久。
当听到她可以去看珉宇的时候,导演还是给了她特写镜头,表现出一种老年人的恋旧和对即将去到陌生环境的惧怕。
下车送餐盒的时候,年轻莲熙和老年形象相互切换,更是将对爱情的忠贞进行升华,台词部分一直以一个老年人的口吻去讲述,把剧情推到高潮,催人泪下。
片子的结尾是一个大远景镜头,时间上回到了莲熙最后一次见到珉宇,空间上是由10年后的今天的街道回到了10年前的街道,以女主人公的背影作为定格画面,封存住了“莲熙对珉宇的恋慕”,再次点明爱情的主题。
本片的冲突是因为朝鲜半岛南北政府的分歧,女主莲熙想要见到丈夫却得不到满足。
我认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对政府这样作为的抗争和对因为无法抗拒战争而受害的国民的无奈感到痛心以及对忠贞爱情的歌颂。
南北题材引发的恋慕对多数观众来而言,《恋慕》释放了不少烟雾弹,它制造了很多暧昧的画外音和老少容貌变化切换,来掩藏结尾的一次别离。
但对熟悉姜帝圭的影迷来说,光看开头(驶往边境线的大巴车队),其实大概能猜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南北题材,专属韩国电影的一项亚类型电影,而姜帝圭,正是拍摄南北题材的佼佼者。
《生死谍变》和《太极旗飘扬》,两部电影分别见证了韩国电影的崛起和繁荣。
大概是受到了命题和微电影(短片)的篇幅限制,《恋慕》没有了姜帝圭酷爱的大场面、大阵仗以及商业诉求和卖点,如观众所见的,《恋慕》可谓是清汤挂面、不施粉黛。
这个题材小得惊人,借一个老妇人的恋慕之思,道出了南北分隔现状之残酷。
围绕老妇人目光所及,大概是一顶帽子、一件西装、一份汤饭和一张照片,这些稀松平常的生活用品和日常物件,它们在时光面前没有太大变化,最后得以合二为一,寓情于物,爆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
如果把幻象中的年轻姑娘换成现实中的八旬老太,那么,《恋慕》就是一个电视节目的情节剧。
但《恋慕》巧妙的地方在于,它设置了一个老年人常有的失忆症,以至于主人公永远保留了最初的那份心意——未解开的爱情恋慕。
于是,《恋慕》得以出现一个风华留驻的年轻姑娘,她永远记得那个道别分离的早晨,永远期盼着丈夫归来,如此一等,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背景里的城市却变幻出沧海桑田。
不夸张的说,煽情一向是姜帝圭的强项,《恋慕》依然借助潮水涌动的配乐,令观众跟上了主人公的恋慕之心。
在那预想到的最后一幕出现时,当他们挥手道再见,音乐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谁会想到,这竟然会成为永别。
本该双宿双飞、相依为命的一对年轻人,不想却被战争所打破,被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分裂所阻隔。
所以,《恋慕》是一个彻底的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
并且,它采用了对女人而言最为残酷的一项武器,那就是时间,无情的时间。
它是白发,是皱纹,是失忆症,它来无影去无踪。
在电影的魔力下,几十年中间发生了什么,几乎没有任何正面提及。
观众大概可以联想到,她有过又一次婚姻,有个远在美国的女儿,但是,她最后记得的,其实是这份终将入土的恋慕。
韩国电影的方向变化《恋慕》用的是四两拨千斤,姜帝圭少有的方式技巧,以前他是高举高打,尤其是《太极旗飘扬》所组建的制作团队,他们在特效和后期上,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
而更为观众所熟知的是,这个韩国团队,后来参与了《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的拍摄。
对姜帝圭而言,这个团队在《登陆之日》的场面拍摄上,已经近乎无可挑剔,说它是斯皮尔伯格水准的,想来绝大多数观众也辨别不出。
同样的案例也发生在金荣华身上,在与华谊合资拍摄的《大明猩》身上,作为一部本土倾向严重的片子,《大明猩》值得圈点的地方也是在技术(数字合成)。
如果对比同样是讲述棒球的台湾电影《KANO》,那么,无疑可以看出,韩国的电影技术团队绝对是亚洲的王者。
自上世纪末的崛起以后,韩国电影首先完成了本土市场的反扑,最后几经较量,守住了占有比率。
近年,在韩国明星以后,韩国电影进一步走向世界,譬如奉俊昊、朴赞郁和金知云的三叉戟,去年都与好莱坞有接触合作,尝试染指北美市场。
某种意义上,姜帝圭的前作《登陆之日》也是其中一环,在来华发展的导演里面,无论姜帝圭、许秦豪,更早的郭在容以及更近的安兵基、吴基焕,这种出走并非一般人眼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准确来说,面对中国这个爆发壮大的市场,面对编剧导演资源的稀缺,近邻韩国的电影资源,无疑是可以借来参考学习,乃至于直接合作。
正如一部好电影,它绝对不应该有所谓的文化隔阂,而是能够打通中韩,甚至走向全世界。
否则,高预算高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必须通过国际市场的回收来分担,一直依靠本土观众的持续买单,并且,十几年不进取不动摇,那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同一个idea,同一种战争大场面,如果没有相同的时代环境,天时地利人和,那么,复制成功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尽管这些国际化尝试并没有取得足够耀眼的成功,然而,在这几个大导演“主动退出”本土市场以后,韩国年轻导演迅速跻身票房榜前列,并且,完成得同样出色。
反过来,当大导演和新导演被一视同仁时,韩国电影工业的竞争激烈也可见一斑。
尤其是跟躺着赚钱的多数香港导演相比,后者真的该感谢祖宗十八代。
对姜帝圭而言,《恋慕》当然不是一部太难拍的电影。
《恋慕》之于姜帝圭,更像他的试手之作,也是一种自我调整和转变——同样的一个南北题材,他可以用浓墨书写,也可以用淡彩描摹。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与中国的资本进行合作。
无论如何,这些专业的韩国电影人和技术团队,他们应该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多的冲击和活力。
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成功的电影案例。
影片开始画面非常干净,镜头用特写的方式将女主逐渐呈现在我们面前,安静听歌的耳朵,干净纤细紧握放置于腿上的手,不断向后退的街景,女主温柔的眼睛,镜头轻柔的徐徐揭开女主的面纱。
不断向后退的街景推动着几辆排列有序的列客车前行,女主安静的在客车上看书,眼眸跳跃出喜悦,“我仍然没能看到你的身影,听见你的声音,只不过我听到了你从我家门前走过时轻轻的脚步声”。
翻阅相册时,看到年迈的自己和年轻活力的女儿,流露出的迷惑不解的表情。
翻到年轻时的丈夫与自己,立刻面露喜悦,情真意切,久久凝视。
女主像一条只有七秒钟记忆的鱼,这七秒钟内充满了爱人的一切细节。
紧接着响起了急促的急救车的声音,其中一辆大巴停靠在路边,两名负责人满脸焦急。
画面切换到静谧的家中,炊烟袅袅,古色古香。
灵动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安宁,画外音是来自美国女儿每天的问候,镜头像展现静电影一样,一幅画面一幅画面的给我们展现平时的生活以及家中陈设,安静,井井有条,充满生活气息。
画外音是女儿对生活爱情的抱怨,“爱情既悲伤又痛苦,极其自私,毫无责任感,而且是孤独的”。
不得不说美国女儿一直生活在女主的阴影之下,对爱情丧失希望。
日复的生活日复一日,每天都在门前扫地,等待爱人归来,每天都会遇到发廊小夫妻同样的戏谑和打趣。
打扫房间,用喷壶喷射在花草上的水雾和在为丈夫擦皮鞋时哈出的口气如出一辙,每一个动作都流露出她的爱心和细致入微,女主刷牙时一闪而过的一张苍老的脸每天都在暗示莲熙记忆与现实不符,她迷惑,但不解。
每天都会幻听爱人喊自己的名字,冲出家门寻找,总是失望而归。
每天都要吃六片药,每吃一片都努力回想昨天发生的事并记录下来。
女主到最喜欢的韩国餐馆吃平壤冷面,这道荞麦冷面也是岷宇走之前约定好回来就一起去吃,女主也一直念念不忘,自己去吃这道冷面也是在思念爱人,和一群同龄的老太太们跳老年disco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张年老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这个舞蹈动作夸张,简单,是能带给人快乐的事物,剪纸搭积木也是她们老年活动的一项。
女主形容自己的记忆一天天衰退,就像接受抗癌治疗的患者掉头发一样快得吓人。
到充满市井气又很干净的菜市场买菜,鲻鱼汤,五谷饭,比目鱼酒酿,每买一种菜,就在记事本上重重地划掉,在温柔的音乐声中,搭朋友车回家,从对话中听到了女主对岷宇的期待,朋友的黯然。
回到家女主悉心料理每道菜,切葱白,青椒红椒,胡萝卜条,肉酱,海带丝,鲻鱼汤,女主把她浓郁的爱都投入到一蔬一饭中,汤是鲜美的,五谷饭黏嘟嘟香喷喷,摆好两份碗筷,把鲜花插进花瓶,好像爱人就在身旁。
爱情也会变成她人的遗憾女儿说,一辈子,只想着明先生的妈妈内心一定是洁白敞亮的,而您却把丈夫和女儿的内心变得黯淡无光。
珉宇先生要回来了,也枉您六十多年不离不弃守在那个家里。
此时莲熙的面容由年轻变成了老人,女儿的一席话令她重回现实。
当车停在平壤边界等待的时候,看到接待员和军人艰难的交涉,最后面露难色,艰难的走上大巴,满怀愧疚的通知大家第十八次离散家属团聚活动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决定无限期延期。
立刻千夫所指,整个车厢里的老人都悲痛不已,痛哭流涕。
在车刚开动要原路返回时,年迈的莲熙慌乱起身,在晃动的车厢里艰难前行,冲出车门,冲向那些军人,求他们放她进去,不行的话把自己做的饭转交给他,镜头中的莲熙年轻容颜和苍老交替变化,令人心酸不已,在接待员把莲熙拉回大巴的过程中,饭盒洒落一地,令人唏嘘。
回去的路上,画外音在播报,原计划于今日在平壤举行的第十八次离散亲属团聚活动,由于南北代表团突发意见分歧而被迫无限期延期。
长期以来,在无休止的政治纷争中饱受煎熬的离散亲属们的内心,再一次受到深深的伤害。
60多年前停战时曾经数以千万计的南北离散亲属,而今由于高龄,大部分已离开人世。
目前只剩下7万多名健在。
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三年后将减少至3万名,五年后健在者便屈指可数了。
听到这则令人绝望的消息,莲熙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苍老的双手紧握在一起,绝望的表情令人潸然。
莲熙衰老的脸渐渐退出镜头,便是不断逝去的街景,苍白的雪,尖锐的铁栏杆,蔓延纵横。
电话铃声打破了哀伤,女儿通知莲熙,她就要结婚了,在方面妈妈无奈第二次结婚的年龄,我才第一次结婚,美国不可能有南北分治的事情发生,我不会过妈妈那样的日子。
我不会无休止等待,也不会伤心难过,我会幸福得让妈妈嫉妒我。
多多祝福我。
画面定格在珉宇挂在墙上的衣帽,珉宇出现摘下帽子,离去,年轻的莲熙,拿上饭盒跟随其后,相约好周六回来一起吃冷面,莲熙挽着珉宇的胳膊,陪他走了最后一程。
最后一句,等我回来,让莲熙从青春等到暮年。
画面定格,屋脊绕蝶,大雁南飞,沧海桑田,莲熙等成了一首诗,等成了一幅画。
莲熙在大巴上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时我猜她是个披着“少女”皮的老妇人再看到家里摆放的黑白照片,她糟糕的记忆力我以为是个和《归来》差不多的故事漫长的等待,结局无非两种,等到了和没等到这样的作品并不少但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用各种细节细腻地捕捉到等待的过程在菜市场买珉宇爱吃的鲻鱼(查了字典才认识这个字)等着和珉宇一起吃平壤冷面总是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梦到珉宇受伤归来。。。。
在等待中,她已经分不清今天明天对于死去的第二任丈夫和远在美国的女儿也无动于衷但她始终记得珉宇离家时对她说”这次不会走很久,等我回来一起去吃冷面“我想导演之所以在整个过程中让莲熙保持着年轻时的脸是想表达她因为内心仍倔强地盼望着珉宇的归来所以时间对她来说早已停止在丈夫离家的那一天一天、两天、一年、十年,六十年对她来说没有什么分别对珉宇的爱让她忘记了时间她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是个老太太用这样一个角度讲述朝鲜战争导演很成功地赚走了我的眼泪(虽然我本来是为了高修看的结果他大部分戏份在照片上)
我等你,什么都不怕,就怕你再也回不来了。
原来易小星在《开拍吧!》里面的短片《无时无刻》借鉴的是这部啊~(严格来算不算抄袭 毕竟讲的核心主题不一样~)
时光定格六十年
原来易小星在「开拍吧导演」里面的那部短片是从这来的啊,当时还真以为是他的想法呢。。。
白首不相离。
既然心心念念第一任丈夫,又怎么会接受第二任丈夫?
差评
三星半,老奶奶那段泪奔
做作就做作呗.反正我喜欢,这女我看这顺眼儿...南北韩的事情冤的就是人民,或许明宇在那也有个家庭的了
刷牙时猜到了还是看哭了……下车跟武警交涉那一段拍恶心了,除了煽情完全没有必要的情节的拍法
亲情分离 被迫嫁第二任丈夫 一生在苦等最爱的人回来 实在悲剧“你不回来 我怎敢变老”
拖沓得不行
迷你韩版《归来》,隐藏名《三胖你必须死》。7.5
你们这些花痴,就知道看韩剧
三胖拍手叫绝,韩女饥饿致死。
好看,比国产微电影要好得多
一段南北朝鲜战争时期的爱情故事,失忆女主等候参军的丈夫长达60年之久,结局的回忆杀凄美而动人。
哭晕在厕所里
我狠狠骂了这部影片😅
还可以有很多改进的地方。另外,我曾经在东北吃过一次冷面,刚吃两口就实在吃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