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进电影院看哆啦A梦剧场版,观感出乎意料地好,他们还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万能小蓝胖子和差等生野比大雄。
虽然它的豆瓣评分并不高,但对于我这种初次接触剧场版的人来说,是一部不错的入门影片。
我小时候看哆啦A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雄和哆啦A梦之间的友谊。
他们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亲密的家人。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携手应对,绝对不会抛弃彼此。
在这部《哆啦A梦:大雄的地球交响乐》中他们的友谊依旧感人。
哆啦A梦一直在耐心地鼓励大雄好好练习竖笛,虽然大雄百般哀求,但他依然拒绝大雄用道具作弊。
同时每次到了关键时刻,哆啦A梦都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救命道具帮大雄渡过难关,他是真得希望大雄进步,为此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
而大雄也对哆啦A梦回以同样的关爱。
看到哆啦A梦被闹易滋感染的时候,大雄立刻拿出竖笛开始演奏,哪怕被朋友埋怨水平太差也不停下。
虽然大雄最不擅长的就是吹竖笛,但为了给哆啦A梦治病,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他们之间的友谊就是这么真实,平时小打小闹不断,一旦对方需要自己就立刻挺身而出。
影片里其他角色的剧情也很感人。
多芬大师为了穆希卡行星的延续,默默地坚守了四万年,直到失去意识的时刻还坐在桌前作曲。
恰佩克因为对老师多芬的承诺,一直照顾穆希卡最后的血脉——小女孩米佳长大,并且隐瞒了她是族群最后一个人的事实。
多芬大师在看到恰佩克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作曲家的时候,一定觉得很欣慰。
最后多芬大师选择恰佩克创作的《地球交响乐》来击退闹易滋,这表明了他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认可。
小女孩米卡在演唱会找到歌星米娜的时候,米娜看到对方与自己相似的发色,估计心下知晓了两人之间的缘分,所以很爽快地把祖传竖笛借给了米佳。
四万年时间改变了太多事物,但深藏于血脉中的联系永不磨灭。
其次,我认为这部剧场版最大的亮点在于剧本的完整性,结尾的反转尤其让我惊喜。
看到原本无声的宇宙突然响起了音乐,我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我漏看了哪一段剧情,甚至猜会不会是剧本漏洞?
但结尾把这段完美地圆上了,原来是大雄随手写在道具日记本上的“大家一起洗澡”起的作用。
日记本为了实现这句话,硬是制造了一系列巧合,让时空调节装置把整个地球连带着穆希卡小行星一起投射到了大雄家的浴室里,浴室自带的回声属性让大雄他们的音乐瞬间响彻整个宇宙,成功击败了闹易滋。
这下整个地球的人和穆希卡小行星真得一起洗了个澡,哈哈哈哈哈哈哈。
还有大雄的雄音,被同学们笑话的跑调笛音居然是穆希卡竖笛缺失的声音,大雄的运气真好,每次都能歪打正着。
结尾里还有一幕,米佳的房间里放着之前被哆啦A梦激活的娃娃们,分别是静香的美子、胖虎的机器人、小夫的高级人偶、大雄的毛绒狗,我猜是大雄他们留给米佳的纪念。
看得出来米佳也很珍视这些娃娃,把它们好好地摆在自己房间里最显眼的位置,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帮热情善良的地球朋友的。
最后,看完这部剧场版,我认为它在鼓励我们不要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事,只要肯勤加练习,总有一天别人的嘲笑会变成衷心地赞美。
不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并且愿意努力,总能克服它的,切记不要轻易放弃。
本人对音乐题材并不是很感兴趣。
但是对于哆啦A梦的这份念旧之情是很深刻的。
所以买了票,36岁的大叔两个双人同行。。。
剧情也像双人同行,是一种靠着音乐解谜探索新地图的发展方向。
悬念跟伏笔就不多说了。
说点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
1+有一段大雄放出来有节奏的屁,竟然都比它的竖笛有音乐魔力,,笑喷了2+最后,地球人所有的音都能生成魔力。
比如说切菜的声音,着急上厕所的敲门声。
魔力的音乐能量就像元气弹。
这时候真怕把AK突突突的声音也加上魔力动画。
还好,小日子没有这么变态。
毕竟是动画片,儿童片啊。
3+小朋友是看不懂的,对于小朋友很不友好,看的时候电影院的小朋友至少走了三个。
4+野比大雄的领结颜色和静香的裙子颜色呼应。
5+在外星女孩啦啦啦的歌声中加了十来秒的哆啦A梦主题曲。
6+野比大雄最后说的台词是“吆西”,然后电影院里头的观众此起彼伏的跟着他重复。
我听着那音调和语气是唤醒了国仇家恨啊😄😄😄😄最后,求问渊博的网友。
我没有看过所有的剧场版,但是这一部里头是不是唯一的一部胖虎没有发挥它可怕歌声的电影版呢?
对我而言观感很好,我去看的那一场全是孩子,基本都坐满了,过程中除了极个别小孩讲话之外剩下的都很安静,说明这部动画很吸引小孩。
也很吸引大人,我看得过程中反正眼泪基本没听过,而且都是在一些很不起眼的情节上,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动画片该有的样子。
从剧情上它很热闹,但又不是无脑的那种,用大人的逻辑想也能想的通,还有一些科普和寓教于乐的作用。
音乐的部分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古典乐之外更多的还是起到一个让大家觉得好玩热闹的作用,剧情上的冲击力是要大于音乐艺术美感本身的,我觉得不能以音乐剧的要求来要求这部动画片,这部电影的主要基调还是劝人向善,教人学好的,顺便附赠了一些音乐的知识和历史,而且都是以大家能接受的角度去传达的,这点就很好。
而让我感动的部分就是哆啦A梦这部作品本身,虽然作者已经离我们而去,但这部电影还是有好好传达哆啦A梦这部作品的一些内核的。
我从小就在看哆啦A梦,动画漫画我都看了好几遍,小时候其实也看不太懂什么,而那套漫画书也早就被我遗落在书柜的某个角落里了,这次阴差阳错又看到了哆啦A梦的电影,让我想起了这部作品究竟想传达的是什么。
大雄这个角色作为主角,除了提供一些搞怪耍宝的功能以外,他更像是我,我心中住着的一个人,他可能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想要逃避想要偷懒,想要有什么道具能一下子把问题解决,但他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坚持可以努力,有时也会想要依靠一下自己的力量,仅仅是因为心中那点善良与勇敢。
我相信这部作品分析的人应该不在少数,而比我理解的更深更透彻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我确确实实在电影院那两个小时被这种精神感动了,所以我认为这部作品还是很好的。
另外日本虽然确实和西方文化融合很多,但他就敢拍个电影讲的全是西方历史。
另外那些钢琴家谐音的机器人真的很有趣。
- 主题新颖:以音乐为主题,探讨音乐对世界的重要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力量,这种独特的设定为系列电影带来了新的活力.- 画面与音乐出色:电影中的画面精美,神秘的音乐殿堂、壮丽的太空场景等,每一帧都如同艺术品- 画面与音乐出色:电影中的画面精美,神秘的音乐殿堂、壮丽的太空场景等,每一帧都如同艺术品- 角色成长与友情展现:大雄从一个胆小鬼成长为勇敢面对挑战的战士,这种成长历程动人且富有启示意义。
而哆啦A梦始终陪伴在大雄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深厚的友情令人感动.
剧情:2024年剧场版主题是音乐,将音乐具象化且反派虚幻化的表现形式比较特别,也容易受到诟病,本作使用大量时间刻画音乐具象化因素,值得肯定的是片头将极简音乐史带入故事,但过于凌乱且平淡地表述了为什么要去拯救音乐和如何拯救的过程,导致最后其实十分精彩的结尾大合奏也容易使观众忽视了之前的细节,这样的安排完全可以对观众特别是低龄儿童做一个细节提示,同时也可以大量缩减前70分钟的剧情,适当增强后半部分的情绪烘托,这样的情节推进可能会更加合理。
音乐:服部隆之的音乐本就偏向古典,也能保留哆啦A梦的轻松诙谐,但这次遇到交响乐主题反而无法正常发挥,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只有片尾大合奏突然融入原剧场版片头曲的表现令人惊艳),片尾曲反而成为全片最容易被人记住的音乐,虽有本末倒置的嫌疑但好歹为推进故事做足了准备,突然全场音量响起来的大合奏音乐也算是做到了细节铺垫和情感烘托,是啊,生活万事皆音乐嘛,哪怕是杂音(雄音)也有被需要的一刻呢。
彩蛋:勿忘边听片尾曲边看后面的地球交响乐合奏会插画及最后的“今天和大家一起玩音乐了,好开心!
”大圆满日记哟。
个人评分:5.6,适合全家观看的动画电影,节奏过于缓慢(如果紧缩到80-90分钟观感可能更佳),细节丰满,音乐舒缓,亮点在结尾。
很可惜没有去电影院看这部影片,也很奇怪,从小到大获得机器猫的途径都是漫画和电视电脑,这一次也是意外在书店看书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本全彩的《大雄的地球交响乐》漫画
已经整整有18年没有买过哆啦A梦的漫画书了,捧在手里阅读的感觉似曾相识却再也没有儿时那种陶醉和幻想了。
依然是那么热闹,那么单纯,充满了冒险精神,友谊长存,还有就是不同于大多数日本动漫的发自骨子里的反战精神。
有时候想到如果这个蓝胖子不是来自于这个岛国那该有多好。
陪伴了东亚甚至全世界少年的他依旧还在,还在持续他的活力。
也许他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时代,也许他的内核已经无法和当年藤子F不二雄的精神媲美,但是他还是那个让我不忍心伤害的哆啦A梦和大雄以及他的朋友们。
伴随新生儿的啼哭,世间便多了一支生命之歌。
音乐是最直接触动心灵的艺术。
童年时哼的儿歌,或许耄耋之年依旧不忘。
与其说音乐成为记忆,毋宁说音乐在我们内心深处刻印轨迹。
每支歌,每个人一生的旋律都是与众不同的。
无数的旋律交织在一起,生生不息。
世间的音乐偎依着生命。
但愿你和我,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 主题新颖:以音乐为主题,探讨音乐对世界的重要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力量,这种独特的设定为系列电影带来了新的活力.- 画面与音乐出色:电影中的画面精美,神秘的音乐殿堂、壮丽的太空场景等,每一帧都如同艺术品- 角色成长与友情展现:大雄从一个胆小鬼成长为勇敢面对挑战的战士,这种成长历程动人且富有启示意义。
而哆啦A梦始终陪伴在大雄身边,给予鼓励和支持,深厚的友情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毁我童年不伦不类的傻逼作品。
粗制滥造一推黑话,脑回路不知道咋拐的。
国产都不如。
小日子果然是核废水喝多了,智力也下降了。
强烈推荐80后领孩子去看看。
还一堆巨丑无比的角色设计。
莫名其妙就哭了,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
莫名其妙就拯救了地球。
傻逼豆瓣还让人写140字影评。
你们是有什么大病吧。
好哇!
开始在原始森林,小女孩轻轻吹起天鹅竖笛,我一度以为坐错了电影场,原来是电影的故事缘起,后来的拯救地球篇,呼应了这个缘起,还是非常巧思。
最近,我和音乐的缘分也很多,所以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居然,大熊吹竖笛都那么让我动心,是音乐的忧伤。
至于大熊的熊音就是天鹅音,我好像没get到。
但是,也是编剧的巧思。
音乐也可以拯救地球,那么音乐也一定、一定、一定可以拯救我。
太难看了,想给1颗星,哆啦a梦的剧场版跟小新比差了18岁吧……
大雄吹的那个“雄音”根本不是走调,而是模仿天鹅的鸣叫,塑料竖笛根本发不出这个声音,这是只有大雄才能吹出来的声音,所以世界上只有大雄才能补上残缺笛子的最后一个音。还有最后那个道具不小心碰撞的镜头,那个也是将一开始布置好的伏笔进行回收的一个设计,字幕翻译大雄在日记上写的是“大家一起洗澡”,其实他写的是“大家一起(进)入浴(室)”,这里是一个双关语笑话,我觉得字幕这里没翻译出来很可惜,看到地球漂浮在浴池上面的镜头我真是浑身鸡皮疙瘩想站起来欢呼,这个设计的也太巧秒了。这部电影可以说直接在我的爽点上蹦迪,因为前面所有的伏笔到最后全都非常丝滑地串联在了一起,而且还紧贴时事呼吁和平,最终也是集合所有人(不止是五人组和主角,是所有人)的力量,战胜了boss,真的不愧对“地球交响乐”这个标题。
1. 音乐的选题很不错 2. 剧情设计太碎片,每个区域像是毫不相干的几分钟的泡面番凑在一起,缺乏贯穿始终的主线和动机,所以观众不会去思考后面会发生什么,缺少期待就导致无聊 3. 冲突太弱,足足一个小时都是和和美美的平淡剧情,如果把矛盾爆发安排成进入音乐教室的动机,比如敌人占领地球,地球失去音乐,驱使着五人组去解锁音乐星球之类,前后部分剧情也不至于如此割裂 4. 老版剧场版一般主题都是“平凡生活突然卷入大冒险”,但是最近新剧场版,要么夹着建政小心思,要么是科教片格式,基于夺宝奇兵式的冒险体验完全丧失殆尽了。5. 一些情怀元素也越来越少了,比如静香+小提琴没有特殊对话,小夫的玩偶居然不是机械系等等细节,感觉真的在提醒自己,离童年已经越来越远了
3.5纯儿童限定,但是主打音乐教育的寓教于乐片对儿童实在太友好,想象力充沛,目标用户非常精准,就是忘记了已经成了大人的哆啦a梦粉丝群体。
这部连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
2023.12.01感觉有潜力成为近年最好的剧场版2024.05.31预言成真——毫无疑问是近年最好的吧,叙事手法出色,主题合拍,最后交响曲中间出现那句哆啦A梦的主旋律太感人了
陪儿子看,最后字幕没亮灯,大家以为有彩蛋,结果是三秒钟2025年的大电影预告。。。。全场ええええ
相比之前几部,这部总体感觉还可以。可能得益于音乐题材吧。最后用音乐作为武器战胜邪恶,很“超时空要塞”哈。
技术不低,结尾不错,众人拾柴火焰高。
太低幼了,非常不适我
4,很差呀,故事编的过于敷衍了事了,音乐复国的设定跟闹着玩差不多,也完全没有通过电影真正表达出音乐的重要性了(这点上要实名表扬一下放牛班的春天),基本相当于把烂大街的日本乐队片搬到了哆啦A梦的世界观当中来,真是没有一点意思。
又臭又长,我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这样评价一部哆啦A梦。但真的找不出一点优点!
剧情其实有点无聊了,但最后交响乐听到哆啦A梦主题曲的变奏让我热泪盈眶
片子挺无聊,但是告诉我们生女孩才能保证你的种族不灭绝
2.5星。故事情节是通关做任务,而且低龄化,看着很无趣。节奏拖沓,作为音乐剧音乐也不够好听,也看不太懂电影里那些经典音乐的梗,实在有点索然无味。
色调配色感觉很塑料,剧情淡如水,大雄的笛子真的好难听,反反复复耳膜都要裂了
第一次感觉在电影院里这么折磨,噪音,听的难受死了。
虽说剧情子供向,但喜欢音乐的人能找到G点。【为了那个overture我应该会二刷,画面对音乐的表现力很不错(赛博贝多芬你瞅过嘛)but如果BGM能比莫扎特再好一点就完美了……【服部隆之:找久石让去!😤 【另,配音音轨好像没处理好有点刺耳,唯一挑刺的地方是。
六一当天前来鉴赏。老是说,这次的音乐选题相当出乎意料,稍微用心一点,很容易做成视听盛宴。但是编剧没接好这个好主题,以至于前面剧情散的像公路电影。幸好收尾的部分来了个大的,让大家不至于那么昏昏欲睡。但不得不说,是近几年哆啦剧场版里画面和色彩最漂亮的一部。
普普通通合家欢,平淡无奇蓝胖子。小时候看机器猫那种被各种神奇道具所震惊的快乐找不到了,只留下正义小分队勇斗宇宙坏蛋的复仇者联盟式套路,只不过把机甲盾牌换成了竖笛提琴。一地鸡毛,可是又怎么样呢?作为六一献礼片,孩子喜欢看就够了,毕竟这是最具性价比的过儿童节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