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很纯粹,是一个人最本真的体现。
感动,也不是一刹那的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现今,似乎每一部电影都朝着最大限度牵引起人们最细腻的感情前进,而一些观影者也为那些赚走自己眼泪的作品拍手叫好。
所以就出现了为了达到观众感情需要,增加飙泪场景的故意煽情桥段。
这种引导下的“硬催泪”,并非发自肺腑,落泪也不是宣泄难以抑制的感动。
但是面对电影中的人物生死离别、撕心裂肺的哭喊时,想必没有人不落泪。
可是,剧中的情感不是如品茶般慢慢浸入人们心中。
这种刻意的煽情,真的对影片的主题亦或是叙事起到很大作用吗?
且看《李可乐寻人记》中是如何处理的。
《李可乐寻人记》中最大的情感主线应该是李可乐和警官康红的爱情。
和其它爱情电影不同,这部影片的基调很大程度上定格在了喜剧层面,剧中搞笑的情节点不尽其数,所以这份爱情又带了一份特殊的戏谑。
这种喜剧气氛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人物的自嘲与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讽刺只不过皮毛,无关痛痒。
称其为黑色幽默也太过牵强,因为它实在比不上《黑炮事件》中强烈的讥讽。
大家一笑而过之后就如过眼云烟,有谁会去思考?
剧中的两人因为追尾相遇,一个是义正言辞的警察,一个是油嘴滑舌的即将破产的寻人公司的CEO,两个看似互相不搭的人开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爱情。
剧中两个人亲密的开始时在李可乐因为参与装孙子事件最后破产居住在康红的姥姥家。
由此开始,两个人的情感才走上正轨。
康红的情感其实在一个层面上也代表了观众的情感。
当康红陪同李可乐参加由他捐献的希望小学落成典礼,听到李可乐找到他自己的那番话时,她落泪了。
镜头将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唱国歌时,每一个孩子天真的笑脸展现给观众,这个场面本就会引起大家的爱怜。
其次,加以对白和音乐,观众的情感便会刺激到。
第二次是李可乐在审问室自己的那段内心诉说,观看室里的康红哭了。
通过喻恩泰的落泪自述、康红的“死亡”以及伤感的音乐来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
剧中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最重要的便这两个,特别是第二次情感点让人难以接受,逃避不了故意煽情的嫌疑。
那段和前面的情节联系并不太紧凑,可以说从李可乐逃跑倒进坑内就开始了为这段煽情做准备。
明知道怎样都不可能逃出警察的追捕,可是为何还要逃跑?
坠坑后两个人的对白也显得太矫揉造作。
正如前面所言,这种情感并不是自然而然使观众逐渐积蓄,非真情实意。
结局也并非出人意料,倘若是一个悲情的结局,似乎就和整个影片的基调难以契合,当然这样也让人略感失望。
其实有时我们所想要的便是这种心理落差感。
比如另一个家庭剧《阳光小美女》,当剧中的小美女在跳钢管舞时我们都以为她可能要破茧成蝶,赢得比赛,这个家庭最后能从之前的一切不愉快变得圆满,可是结局是她们被赶出了现场并且不能参加比赛。
这种情感失望会让我们更关注她们最后的何去何从。
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得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李可乐从找孙子,装孙子到最后成为了真孙子,收获了财富,也得到了爱情;一切都如笑声那般甜美,可是一笑而过之后,我们什么也没有记得,能引起我们谈论的莫非只有那句:如果我没有丢了你,我愿意带你看最美丽的风景。
一个轻喜剧吧,强硬的穿插了一些悲剧和感动的东西,在那个不应该的地方!
不过还好最后的时候还是以喜剧形式结尾的,那就说明还是个喜剧而已。
只是喜剧的是他把自己的身份也变的那么不可思议,那么耐人寻味,所以喽喜剧本身也变成了喜剧,于是乎他这个评分也就成了这个样子,勉强及格的一个作品!
总得来说,我是不相信这个故事的,他的电影美化的程度太大了,太脱离现实了,可能这个东西就是我不怎么奢求的运气,也可能是我最近喜欢看一些悲剧的原因,谁让我自己活的就像是一场悲剧呢?
当然电影从现实实际出发了,让后他又讲了一个让我很难相信的故事,所以我感觉我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标准了,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标准,但是人怎么可能对于这种东西有一定的标准呢?
而这个人还是我。。。
我又是可以用标准衡量的么??
我现在都不知道我自己衡量一部电影是什么了,之前凭借着喜好去评分,之前凭借着所谓的标准去评分,例如摄影,特效,美工,包括故事情节,色彩,起伏等等的综合评价!
但是现在呢??
现在,可能是这部电影,我会参考别人的评价么??
应该不会的,我还是我的,但是我又一定是受到别人影响的,我看完这部电影,我的第一个想法是想着4星的,但是我又要追寻自己的主观感受,因为他最后的落脚点又回到了喜这个元素上,所以有种,让我纠结的感受。
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能冷静的,而我现在在这个打字的过程中,逐渐冷静下来了,这种感觉,好像是刚才的我不是我一样!
这奇怪!
给一个四星吧,本来个人认为是三星左右的平庸的,但是感觉还是比平庸强上那么一点的,个人感觉,所以,给个四星,鼓励一下?
好吧,鼓励一下!
这部电影吧,只能当微博看,在某些部分不失灵气,但组合起来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
BUG多,不必说。
傲娇女警把犯罪嫌疑人往家里(虽然是姥姥家)领,还给洗衣做饭,有这么好的执法服务吗?
做完手术几天就健步如飞,这是X战警吧?
掉洞里那么容易出来,当初何必救得跟生离死别似的还把自个儿搭进去?
寻孙子的最后成真孙子,把观众当傻子吗?
唯一有点惊喜的是客栈那场戏,四方聚集,误会丛生,笑料不断。
其余的戏,哎,就是个乱炖胡扯。
台词好,得记牢。
有些台词还是不错的,不愧是李承鹏的手笔。
比如那句“father died,mother married,people take care of themselves";我的人生不可限量,你的包包必须限量;不能只有价格观,没有价值观。
总之,和大部分国产电影一样,虎头蛇尾,不知所云,好在稍微接了点地气,算是能勉强看下去。
真是年夜饭都吐了,居然5.9分,到底评价的人是有多低得审美?
一直以豆瓣做标签,我第一次自己登录来回复,但是这部片子让我第一次觉得西南官话,这么难听。
你一本正经说普通话得台词时候真的很尼玛出戏啊。
救命啊,还有就是整部剧请简直是当观众是傻子。
完全不考虑剧情常规性吗?
这什么批导演得剧情啊。
傻逼来的。
《可乐寻人,小小喜剧》若疯狂系列,可称近几年我国喜剧成就作,那本片算小小喜剧。
前半部分,还算“疯狂”,后半部分,可能导演已经累了,喜剧细胞干枯,于是陷入文艺小清新之类,算是一种蛇尾,难道前后二段换了编剧?。
不过,喻恩泰也算得以再度和广大观众见面,让其继续得以玩一把《武林外传》之“吕秀才”风格,也是中央戏剧学院表、导演艺术研究大博士的另一种风采!
同时,剧中很少的二个场景,我似乎发现喻博士的表演上,恰似有张国荣的影子,难道是因为我4月1日观此片的缘故?
或许是,敬业精神在二位演员身上,贯穿使然?
祝喻博士成就迭高!
文/满囤儿现在的内地电影市场,是一个类型片的市场。
许多商人特质的电影人,都在追求电影作品的类型纯粹。
当某类型走俏的时候,就会投机该类型。
定下类型,随后的各种配备,均以该类型为唯一标准。
可是那些智商、经验、能力高于一般水准的创作者,总会不满于这种套路化的创作方式。
他们绞尽脑汁,就为了让自己的类型片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李可乐寻人记》是一部嬉闹喜剧,走的是《疯狂的石头》和《泰囧》那个路数。
可是主创们偏偏利用女主角谭卓那可以变幻的气质,在喜剧类型中引导出了一定程度的类型转换。
嬉笑怒骂的喜剧之外,爱情令影片增出几分亮色。
《李可乐寻人记》改编自李承鹏的同名小说,并由其亲自编剧。
改编自己的小说,往往会遇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舍不得删减,从而无法真的做到类型上的纯粹;一个是对主人公的固有印象太深,难以选到称心的演员。
能选对谭卓来做影片的女一号,多少是其编剧处女作的一大幸事。
李承鹏的追求,八成是要让《李可乐寻人记》具备嬉闹喜剧的娱乐性、黑色幽默的讽刺力和欢喜冤家的浪漫感。
这就要求主演能够在这三重类型之间游刃有余、不留痕迹地转换。
如果转换不够自然,观众便会出戏,整部电影也就成为了散乱的拼盘。
好在谭卓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的演员。
一来她的容貌之美足以惊艳众人,而且还是天然的。
二来她出道后便主演了《春风沉醉的夜晚》、《Hello,树先生!
》等文艺影片,在与娄烨、贾樟柯、张猛这样的名导的合作中迅速积累起同龄女星难以企及的表演经验。
外形条件如此优越,却总是饰演哑女、绝望失控的瑜伽教练等内心戏较重的角色。
这都让谭卓给观众留下了一丝神秘色彩。
观众熟悉她的名字,却不会拿得准她下一次出现在银幕上,会是怎样的姿态,又担起了怎样的挑战。
这种带有神秘感并兼备过硬演技的演员,最适合引导影片实现类型的融合。
因为只要从外部改变她的造型,她就能随之展现角色变化的内心,从而让影片的氛围得以转变。
《李可乐寻人记》中的喜剧和爱情的转换,就是通过谭卓头发的束起和披散为分界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一个适度的契机,女警康红一直束起成马尾辫的头发披散开来。
当柔顺的头发自然垂下后,观众会发现谭卓之前凌厉的眼神,不知何时变得温柔了。
整个人的气质便跟着过渡而来。
女警那层冰冷强硬的外壳,融化了。
康红回归成了一个女人,一个我爱犹怜的女人。
如此一来,《李可乐寻人记》前半段的嬉闹喜剧和黑色幽默,很自然地被引导向了欢喜冤家间擦出的爱情暖流。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自己好像下个楼随便买张彩票就要中个500万大奖了,前提是我还要欠着房东好几个月房租,银行存款为负,天天泡面吃到吐。
人生跌至谷底的时候突然有一大袋钱砸在脑袋上,这感觉该是有多励志?
太过喜剧的人生,就像是中六合彩头奖,总是能听到新闻在说,身边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人存在过,简直就跟能见到鬼的概率差不多。
电影要是摆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话,早就在李可乐入狱后就提前结束了,没错,现实是,这是场悲剧,小人物单纯可爱地追求理想,却无奈生活窘迫最后为了利益误入歧途,等到迷途知返之时却是锒铛入狱之时的悲剧。
喜剧性的结尾无疑是打着“心灵鸡汤”名号的“迷魂药”,明知现实是那么多坎坷,那么多险阻,那么多无奈,却依然摆出一幅美好人生蓝图出来让你觉得人生最终会是甜、最终会是幸福的模样,让你好生不要那么难过,一切苦难都会有个尽头似的,于是剧情就突然间让这个人生遭遇不幸的男主角中个头奖,以与普罗大众聊以安慰,就像中奖的正是同样为小人物的自己那样,能引起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让人为之十分很非常感动。
当李可乐得知自己原来就是土豪的孙子时,连我都想大呼一声:“妈,原来我是有钱人!
我真的太他妈感动了!
”。
不正一个韩剧结局的套路嘛?
老让人沉沦在剧情里YY,反倒不健康了。
现实终归是现实,没有那么多婚姻家庭都可以由始至终都幸福美满、没有那么多苦逼创业者最终都能够志得意满、没有那么多初恋情人始终如一地相互守候、没有那么多癌病晚期患者最后能够被完全治愈,当然更没有那么多社会基层小人物能够一夜暴富。
电影里的男主角就还好,他一开始只是帮人找孙子,中间一段只是装孙子,由头至尾没有做概率微乎其微甚至不可能的孙子梦,他仅仅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万万千千追求梦想的创业人,或开始时经历低迷,或走过捷径,或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当中坚持自我,抑或可能迷失自我,但最后还是要懂得找回自我。
即使到头来是一无所有、狼狈不堪,也要找回人生的初衷。
男主角的性格刻画倒是好,属于典型的乐观自信、风趣幽默的暖男型,女警官在他千金散尽、判罪入狱后仍然会爱上也是合情合理,即使最后让他好命到当上了土豪的好孙子,也权当作是给这种“好男人”的纯福利罢,好引导社会基层小人物:喏,要做就做哥这种坏坏的好男人,这是妹子、票子都能搞到手的基本条件。
戏,终归是戏,是生活个别现象的放大表现。
戏里的梦終要醒,回归并忠于现实你才能脚踏实地地去做真正可实现的梦。
在人生步伐稳健不变的情况下,随便中个几百万只是锦上添花的平常事。
李可樂說,在遇到康紅之前,他一直生活在童年。
因為他一直找不到自己。
這句話出自騙子李可樂之口,是不是騙康紅暫且不說。
影片倒是用實實在在的90分鐘告訴觀眾,導演在影片上映之後,依然活在童年、依然天真爛漫…又爛又慢…[一]李可樂先是找孫子,接著裝孫子,結果自己成了真孫子。
另一方面,李可樂找孫子,找著找著就開始找自己,剛剛找准自己的定位又去找另一半。
影片就90分鐘時長哎,導演究竟要讓秀才找什麽呢?
看似“找孫子”是影片的主線——目標就在前方,甭管奔馳奔奔,踩著油門開去吧。
偏偏導演不帶路書不帶導航就去參加達喀爾拉力賽,跑著跑著就找不到路了,只能是東一頭西一頭亂撞。
反正“劇終”之前各條路都給你畫到終點線了。
90分鐘,要讓主人公經歷跌宕起伏,又要抱得金錢美女歸,還要“走正道、不走邪道”——分量不算輕。
如果不能在開機之前謀篇佈局、分清主次,那…開機拍吧…如果不能在剪輯的時候明確主線、有舍有得,那…上映吧…對不起,這時候已經沒有如果了…[二]雞窩頭女出現之後,線索、邏輯都失控了。
之前,我給5分。
導演應該感謝大眼寫的原作。
城管、重複建設、保護性拆遷、敏感詞…社會一直反感和詬病的吐槽話題,都在影片最初的極短時間內用犀利的諷刺語言爆炸式地一一呈現。
這也是影片惟一能對得起“喜劇”二字之所在。
是這樣嗎?
導演試圖用“開堂彩”抓住觀眾的第一印象,然後就幻想能收到如潮好評?
速食年代總有人不吃速食面的吧。
只能说看不懂承鹏的电影,不能说电影不好,不明白局剧中真实的寓意在哪里,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这确实有些富有人生哲学意味的东西,只是通过电影我只是看到了李可乐屌丝大逆袭的过程,和最后抱得美人归的完美结局,这的确是找到了最终的自我了。
承鹏自从离开足球评论之后,成了作家,现在又开始当编剧,的确是很有才的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他做人很真,不过这部电影似乎不是那么好看,希望以后他会有更好的作品。
在一个偶然的下午我点开了一部偶然的电影。
电影是部喜剧。
继续的清闲让我想到豆瓣来看看影评。
好像有差评。
接着当我看到这部电影的评分时,我做出了一个决定。
我在标题的下方评价的一栏勾下了力荐。
我好像已经忘了什么是好电影了。
但也应当没是忘了什么烂片。
好像可以些很多字的影评都很厉害,也许也只是因为我写不出那么多的字。
好像批评的语言才是评论但我却难以做到,可能我不太会为烂片写字。
又好像说别人的作品也是成就。
但我还没有作品。
这是一篇喜剧。
我带着写喜剧的心情去看喜剧,但却看到了惊喜。
在喜剧方面它是漂亮的。
全剧用带着朴质的川音,突然却精巧的情节,汇出了一盘笑味十足的佳肴。
在爱情方面它没交代开头却用它来结尾。
突然而出的爱情不突兀很开心。
电影的节奏明快而清晰,它不等人,也不急快。
没有伏笔却也难以猜透。
它让我想笑也让我动容。
面对今天的中国喜剧。
它没有突破,但它是个佳品。
我们似乎总在挑剔。
挑剔这个不文艺,挑剔这个不精彩。
我们太习惯对别人说好的说好,对别人说坏的说坏。
但是喜剧也许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文艺,我们好像都忘了以一个喜剧的心态看喜剧。
有人说他荒诞,有人说他狗血。
但荒诞和狗血不正是这个世界吗。
需要多大的耐心才能忍受一个半小时的四川话。秀才辛苦了。
傻逼情节
套路俗片,但地点在昆明,挺好的。
还是挺不错的
剧本实在太差劲,拖累了整部片的节奏。这还是小说改编成电影的结构梳理问题。十分不建议作家本人改编自己的作品,尤其是不懂编剧的作家,毕竟精华糟粕都是肉。还是那句话,编剧是个技术活,比纯写小说的难度高得多。
导演叙事很流畅,剪辑干净理论利落,比较难得。整个故事想说些生活哲理,但力道不够,还有些屌丝的意淫。
意料之外,好看。喻恩泰有才,谭卓不比高圆圆差~“旧山犹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看到那么多煞笔因为片名和国产就打一星,所以我毫不犹豫打五星
作为笔杆子和嘴皮子同样犀利的球评人李承鹏,我最期待看到的是他那部小说《你是我的敌人》搬上大银幕,关于四川关于非典关于那个卓玛姑娘还有魏群魏大侠为原型的朋友。李承鹏的演技和球评一样,从未让人失望过。
这种误打误撞,乱摆乌龙的方言喜剧电影,总是很难逃脱虎头蛇尾的戏路。
拍的还凑合 就是图一好玩 感觉上是疯狂的石头等的结合 不过喻恩泰演技还是不错的 很扎实很到位 三星吧
1颗星给李大眼,1颗星给方言电影,1颗星给男主角的演技,1颗星给片中搞笑的段子
本片碎片化严重,是一种不成熟的影像表达。但是其中零星的演员才情和情怀是加分项。顶格只能给三星。
电影还没上映时那些看都没看打一星的是什么心态?潜藏在豆瓣中的高大上逼格?
秀才唱哆啦a梦那段笑喷了。。233没看过原作。。不过剧情很容易猜啦。。鸡王的真孙子233
比想象中好,虽然故事铺垫不够,不过大多国产电影都一样,但其他地方可圈可点
导演你在想什么~总是猜中结尾这电影表看了!
好的喜剧会让你笑到哭,李可乐做到了,看着他仿佛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卑微,努力。推荐!
还可以吧,感觉还是能表达出一些东西的。ps:这是在黑西南交大么?
笑點,諷刺的都很到位。只不過,這劇情走向,完全就能想到嗎!!!不過,能讓人笑就算成功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