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落花

流水落花,Lost Love

主演:郑秀文,陆骏光,谈善言,黄梓乐,李昀蔚,吴祉嶠,赵啟岚,徐嘉谦,曾睿彤,刘朝健,黄梓轩,谷祖琳,黄慧君,梁雍婷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22

《流水落花》剧照

流水落花 剧照 NO.1流水落花 剧照 NO.2流水落花 剧照 NO.3流水落花 剧照 NO.4流水落花 剧照 NO.5流水落花 剧照 NO.6流水落花 剧照 NO.13流水落花 剧照 NO.14流水落花 剧照 NO.15流水落花 剧照 NO.16流水落花 剧照 NO.17流水落花 剧照 NO.18流水落花 剧照 NO.19流水落花 剧照 NO.20

《流水落花》剧情介绍

流水落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群离别原生家庭的小孩子,经莫姑娘(谈善言 饰)安排下,遇上天美姨姨(郑秀文 饰)和彬叔叔(陆骏光 饰)这个短暂的幸福中途站,天美姨姨亦因此经历十三年来从聚合到分离;遇上每一个孩子,他们却又再要分散,感受到喜悦也要经历分离的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失控双世宠妃Ⅱ紫檀王次元大介偶然遇见的你阿提耶第一季消失的大象吉吉和内特黑河风云默杀孤胆江湖超人前传第十季在无爱之森呐喊:深入密林追捕杀妻犯律师Sodom绝命岛西行纪之穷奇地洞就算敏感点也无妨2020白夜医生吟唱未来之歌的牛双面骑士糖果人我要成为贫民巨星铁拳雄心金龟子拳拳到肉2:十八般武器哥哥,谁带你回家顿悟之白骨美人心我们的冬奥这里没有硝烟

《流水落花》长篇影评

 1 ) 矬子里拔出了个照葫芦画的瓢

照葫芦画瓢 形似神散无论是戛然而止的黑幕还是水渠的运用都不难看出导演想要模仿的风格,但是日本的家庭类型片绝不止是点到为止而已,尤其是是枝裕和,将每个角色的情感与人在特殊情况下的动机心态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本片用尽全力写天美一人都显得力不从心的零碎前1/3足够详尽,人物与金句水到渠成,特别是“货嚟噶?

人嚟噶!

”足够震感人心。

但是之后为了详略对比而省略了生活碎片,尤其是明仔之后一个孩子对应一个事件一个态度,仿佛天美因为之前的事逐渐麻木逐渐不上心,对待最听话的明仔用的却是最敷衍的态度。

有可能么?

或许有一些,但是结合对涛仔的思念以及最后的走马灯来看,绝非电影体现的一般。

同时,为了制造冲突体现人性安排的出轨情节虽在情理之中但人为意味太强,对涛仔的思念同样也缺少伏笔。

至于结尾完全体现了导演对于走向把握的失控,只能用一个看起来很文艺却俗不可耐的走马灯来为人物画上句号(甚至不如删掉走马灯只留彬和狗的背影)同时,在大致十余年的过程当中,看不到一丝香港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家居或是小卖部亦或是水渠。

在细微的生活中以小见大的表现香港的变化,这曾经是香港电影的拿手部分,这里也荡然无存41届香港金像奖,可以看到有模仿日本的,韩国的,甚至还有模仿从前的香港老片的,但是结果却都不尽如人意。

我觉得sammi的演技是大于这部电影的,希望她可以拿出更好的作品来冲击更高的奖项,而不是在41届香港金像奖中拿一个食之无味的水后,矬子里拔将军真的很令人惋惜

 2 ) 流水落花(2022)

1、失根飄零於風中的花朵,被拾起養置於水瓶中,流水落花(2022)一片用這樣的意象來表現寄養家庭的故事。

2、故事主人公無論是校車保母的工作,還是以寄養家庭工作營生,他所選擇的工作從來離不開孩子。

原來,他多年前痛失愛子,因而無形中總是選擇照料孩子方面的工作為職,延續自己被命運所剝奪的作為母親的身分。

從事寄養家庭的工作多年以後,回憶起自己的孩子,故事女主角是這麼說的:「我總認為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像滔仔走了那麼久,我連作夢都沒有夢見過他。

不過最近,我開始覺得……他沒有離開過。

」與其說孩子換化作一個個的孤兒寄養在他們家,不如說這工作讓他一次次重溫作為一名母親、一名家長的滋味,而他這樣子度過了生命中沉痛的哀傷。

 3 ) 娓娓道来的生活流诗意,一部尊重观众的好电影。

好看,太好看了。

不把观众当傻子的剧本,一部完全用剧本撑起的生活流电影。

摄影、美术、剪辑、声音设计、镜头调度、调色都非常去风格化,又都合理,合理得让人几乎忘记这些元素的存在。

摒弃了那些用力调动情绪的电影技法,让电影真正回归了剧本。

故事是一对没有孩子的寄宿家庭夫妇和他们陆续照顾的六个孩子,当然以及他们自己的故事。

徐徐展开,太温柔了。

没有明显的强戏剧性情节,唯一的几个(比如男主出轨、姐弟走失)也都用真正贴近生活、贴近人物的方式去完成解决。

从头贯彻到尾的风格,非常有格调。

看得太舒服了,喜欢。

另外,影片主要用脚架拍摄,几乎没有手持。

黑场转场我也好喜欢,用的固定长镜头也都很美,或者说很达意很适合吧。

一些空镜使用的时间很少,但每次都有持续个一小会儿,甚至可以说这些空镜在叙事上毫无用处,但它却像是在电影过程中按下了暂停键,观众在这个“暂停”间隙慢慢品味故事。

影片也极少使用配乐,表演真实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到结尾也没有所谓的主题升华,但感觉也丝毫没有问题,这正是这部影片适合的方式:没有说教,不试图讲道理,只负责展现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时候,留白才更有诗意。

总之,这是一部作为观众感觉被尊重了的电影。

 4 ) 家庭题材总会触动心灵最柔软的部分

今晚有幸看了导演映后场。

其实之前本来没这个打算的,因为事先并没有看简介,对郑秀文也不是很了解。

但因为下午刚刚看完《不虚此行》,又碰巧看到一张票才20块钱,就成功触发了“来都来了”的想法。

总的来说非常惊喜,或者说很治愈更贴切。

影片整体风格十分平淡清新,色调大部分时间是偏冷色的,可以说有些“日式”。

寄养家庭的题材虽然很新颖,但可惜对我这个没有相关经历的小屁孩来说很难共鸣(感动但很难哭出来)但周围时不时传来的抽泣声还是成功证明了剧本的分量。

相比之下反而是略写的婚姻关系的部分比较抓我的眼球。

男主的“行为”看似突然,其实早已埋下伏笔。

最有趣的是,映后谈的时候一位观众问到了这段戏(这也是我当时的疑问),在导演回答完之后,一些比较年长的女性观众迫不及待地笑着说他还是年龄太小了,这些事情是会真正在婚姻里发生的。

那时候的气氛之融洽真的让我直观感受到这部电影的“观众缘”还是很成功的,这当然要归功于导演十分用心的社会(人性)观察以及郑秀文精湛的演技。

映后场的好处就是可以听导演讲一些幕后和八卦:比如海报上的片名是他女儿写的,并且小姑娘还参演了(大家可以猜猜是哪位);以及片尾的那条狗真是男主养的并且已经去世了等等。

气氛很好,有好多观众甚至是专程从香港跑来看的。

最后,影片还有两天就要正式上映了,祝票房大卖!

 5 )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023/9/15一次包场观影的体验。

先说结论:《流水落花》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是枝裕和。

在我这儿它并不比《怪物》差。

低饱和度低对比度低亮度的画面发灰,一开始甚至让我以为影院的荧幕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是在手机上看的话我绝对会把亮度拉到最大。

大概是某种胶片的风格,总觉得在醒图上见到过类似的滤镜。

这部电影没什么后劲,淡淡地萦绕在心头,估计很快就要消散了;我决心在它消散前写点什么。

并没有力气写一篇主旨清晰扣题的文章,就分点写一些fragmented的感受吧。

我努力把这些点用一个reasonable且串联的逻辑连接起来。

Bgm:小情歌,富士山下,好久不见,未开始已经结束(电影散场骑车回学校听的歌,大概很能延续看完电影的感受)文森的故事是一切的开端,也第一次让观众知道了天美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是拿钱办事的人吗?

会随自己的心意勉强、为难孩子吗?

(文森拿钱的时候天美表现得是很没有耐心的)但我最终知道了她是一个很仗义、直来直去、关心孩子的人。

有时候她会有点强硬,但归根结底是因为她把文森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

这和陪孩子玩、惯着孩子的何彬不同。

何彬作为寄养家庭更像是在循规蹈矩地做生意,但天美“入戏”了。

过生日的情节很感人,文森敞开了心扉,三个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可惜亲生母亲找上门来,一切骤然而粗暴地结束了。

菁菁的故事很短。

她的出现很突然——我还未能从文森的离去中抽离出来,我想天美也是如此。

但天美适应了关系的变化,和菁菁相处得很好。

还专门学习了姥姥的包饺子方法。

作为寄养家庭,注定是要面对许多过客般的孩子的。

一次次的离别会消磨她作为母亲角色的爱心吗?

她会渐渐地变得麻木、程式化吗?

她会被磨砺成一个“后妈”一样的角色吗?

小花的出现第一次让我有了“这个故事结束在这里也很好”的感觉。

我想,孩子们像过客一样经过她的家,她何尝不是像过客一样经过许多孩子,那么,也许是时候落到一个最终的归途去了。

叫她妈妈的小花会是一个很好的option。

因为小花,她戒掉了烟,和丈夫起了争执,我想她体内母性的部分逐渐战胜了作为一个打工人的心态。

家庭运动会的情节让我看到她对小花的支持和爱,也消弭了天美和何彬之间的隔阂,何彬大概是同意领养小花的。

如果故事这么走下去,应该是一个母慈子孝的大团圆结局。

但是莫社工的话点醒了她,或许并非点醒,好歹转变了她的思维方式:在孩子们找到一个永远的依靠之前能照顾他们,是寄养家庭的作用,亦是发挥寄养家庭最大作用的方法。

大概是从这里开始天美决心好好照顾每一个孩子,把相遇当成一种缘分,珍惜相处的时光,而非结果导向地追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小明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孩子。

我觉得他应当是真心喜欢天美和何彬的,不然不会在二人吵架时在房间里哭(当然也有可能是对自身处境的危机感)。

他会说谎维护天美,永远笑着,不给二人添麻烦。

也是在小明期间,天美和何彬之间隐藏许久的矛盾爆发了。

家希和家朗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们完全是野性的、未被驯化的,住进这个家里时,也不像其他几个尚且年幼的孩子那样,存着讨好主人的心思。

与他们相处,除了要像家长一般关心他们以外,更要像朋友一样尊重他们——其实在这一点上何彬恐怕“做得更好”,何彬是很会和孩子玩耍的(不给孩子压力,不对孩子负责,有空了高兴了陪着玩玩,但抚养孩子归根到底并非自己的“责任”——听着有些耳熟),被家希家朗封为最喜欢的大人。

天美在这一点上倒显得有些落伍守旧了。

但孩子们对她也是非常依赖的,露营的时候四个人仿佛真的一家四口在相处,就像之前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一样,我很乐意时光就在此定格;美好的火花乍现,也意味着这一段缘分也很快要走到尽头。

最后一个外国孩子的戏份很少;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倒是墙上的一个个相框,天美在用自己的方式保存与珍藏与孩子们的记忆。

当注定无法主动挽留一个人,挽留一段时光的时候,将其封存、镌刻,传递给观众一种艺术层面上的超然之美。

走马灯的情节倒是意料之中,并无什么新奇之处。

郑秀文绝对deserve金像影后!

她把一个中年失子、失业的妇女的挣扎表现得很惆怅,却又静水流深。

天美入了妈妈的戏,而她入了天美的戏。

她就是一个无力的,却又独立的,行走在新界村道的小路上,有些蹒跚的中年女人。

带着菁菁走进疗养院急切的那几步,我已经把自己代入她了。

岁月的流逝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温柔的却抹不去的痕迹。

至于天美和何彬的关系,我要将其定义为非常具有“east-Asian character”。

人到中年,两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放在“正常”家庭里,可能会由孩子维系着家庭的存在,夫妻之间闲话几句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事情;但在天美和何彬的家里,孩子这一传统意义上东亚家庭的维系纽带已经不存在了。

天美又失业了,解决方法是做寄养家庭。

用天美的话说,就是一份工作,做得不好,还能把孩子还给“他们”。

二人之前还会在深夜一起抽烟聊天,宛然一对老夫老妻的样子,但孩子的到来也让二人的心境和立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何彬的意见是养条狗,毕竟“狗不比人差多少”,只能说这很符合一个对家庭没有多少责任心的东亚男人的刻板印象。

天美作为付出更多心力的一方则更站在孩子一边,以至于“我不会和你离婚,因为我想继续照顾小朋友们”。

这大概标志着夫妻感情的断绝。

我是不太相信天美会心软的。

值得庆幸的是两人并未抛下家庭的责任,能够相敬如宾到老到死有,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件很体面也很幸运的事了。

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人们不再对他人抱有太多期待,就算是传统社会可能视为天经地义的期待,即便是对于最亲的家人也如此。

天美去世后,何彬终于养到了他想养的狗——只能说这很符合一个对家庭没有多少责任心的东亚男人的刻板印象。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6 ) 亲情是一场注定分离的因缘际会——《流水落花》

导演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来切入:寄养家庭,即受福利机构委托照顾儿童来获取报酬的临时家庭,可以说是以一种“反亲情”的角度去刻画亲情。

亲情是关乎血缘的、超越时间的、无关利益的,而寄养家庭却站在这些的对立面。

但这一特殊家庭形态却如寓言般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本质——孩子无法选择父母,父母也不过只能陪伴孩子走一段路。

亲子之间的爱不应是捆绑和索取,而是生命之间的相互滋养与给予。

这些如同无根浮萍一般不被命运眷顾的孩子们,和一对带着伤痛的父母,就这样临时组成了一个平淡温馨的庇护所,却又总在未准备好时就骤然分别。

这种情感共鸣的戛然而止,给人一种从美梦中惊醒的怅然若失感。

影片用散文一般细腻平和的笔触与克制的情感表达,通过聚焦于凝固的家庭空间,书写了一种即流动又碎片化的的诗化时间观。

或许人的一生真的是断裂的,我们的记忆被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代表着,分割成了一段段零落的碎片,再去经历朝花夕拾。

人生海海,世事无常,总是流水落花春去也。

人与人的因缘际会总抵挡不过时间的流逝,但真挚的感情却如静水流深一般隽永,只增无减。

天美对于早夭的孩子的思念,如南方漫长的雨季一般连绵不息。

总在不经意时,这种彻骨的悲伤就会如同潺潺大雨一般再次侵袭。

失去的痛苦使得天美很难再次对孩子交付真心,只能用坚硬的外壳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独自在悲伤中不断反刍。

我很喜欢导演对于影片主旨的表达: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成就的。

天美正是在照顾一个又一个孩子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当一个母亲,也逐渐完成了自我救赎。

寄养的孩子们年纪一点点递增,对应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是天美在通过另一种方式去陪伴自己的孩子的成长,使爱以一种更加升华的形态不断延续。

(郑秀文的表演也可以说是洗尽铅华,返璞归真,令人动容)

 7 ) 郑秀文《流水落花》,一个母亲失去孩子后

她是一个爱小朋友的人,跟小朋友相处,她能直接得到快乐。

她是一个失去了孩子的母亲,孩子去世的时候三岁,遗传性心脏病,基因来自于她。

所以,她拒绝再生孩子,害怕再次失去小孩的可能性。

她是一个特别普通的女人,没有大志向,耽于日常,也热爱日常。

失去孩子,摧毁了她的日常,身体里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痛。

做寄养家庭是我们的女主角天美尝试的自救行动。

生活是一滩死水,小朋友的到来搅动了天美的生活,也激活了她。

寄养的第一个孩子在叫森仔,森仔又爱说话,性格还有点孤僻。

天美总是很紧张。

家里丢失的一百块钱,森仔被吓得尿了裤子,隔天森仔打架天美被叫到学校。

森仔拿钱是因为被欺负,他因为没有爸妈,带着有色眼镜的教导主任也站在欺凌者的那一方。

天美和森仔的反应很有意思,小小年纪的森仔带着一身伤沉默不语,似乎早就接受了现状,大人们本来就不会站在这一边。

天美提出抗议,明明受伤的是森仔啊。

换来主任更多的说教。

离了学校,天美对森仔说 ,只要你一句话,我就去给你讨公道。

对森仔来说,讨公道这件事在此刻变得没那么重要,跟天美在阳台吃雪变得比较重要。

天美跟森仔的关系越来越好,森仔跟丈夫一起给天美过生日的场面温馨美好。

可就在这时,森仔的亲妈出现了。

负责领养程序的莫姑娘建议天美送森仔走。

面对森仔的离开,是天美第一次表现出恐慌和愤怒,他是货物吗?

说送走就送走。

在这之前,我们隐约知道天美跟何彬失去过一个孩子,到他们做好准备做寄养家庭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 。

表面上看来,他们已经渐渐从失去孩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显然没有。

让天美产生强烈收养心情的孩子是小花,在小花之前,菁菁试着叫天美妈妈是被拒绝的。

相比其他孩子,小花跟天美失去的那个孩子一样,有明显的先天缺陷,但是能治好。

天美想要在小花身上做出弥补,却被告知,机构有一个打分机制。

天美并不是最适合的领养家庭。

这是能打分的事情吗?

这是天美第二次发怒。

天美还有一次发怒是对丈夫。

平心而论,天美的丈夫何彬表现不错,无论是做寄养家庭,还是天美沉浸于照顾小孩子而忽略丈夫,何彬都表现比较配合。

坏就坏在男人好像永远有选择。

天美发现丈夫出轨到确认和对峙,这件事短暂地抢占了天美的注意力。

阿明受伤对天美是个警示,很多人说天美也太快原谅丈夫了,其实不是原谅,而是没那么在意。

当你受过巨大的创伤后,丈夫出轨也许变得没那么重要。

你爱干什么干什么吧,只要别影响我照顾孩子。

天美跟何彬总共做了六次寄养家庭,养育过七个孩子。

终于,天美老了,病了。

无论是失去过孩子的伤痕,还是养育过七个孩子的美好时光,都像流水一样远去。

但永远不会消逝。

流水、落花、日子,如是而已。

 8 ) 涌入流水的落花,是爱与思念延续的十三年

花儿一样的孩子们,流到了寄养之家。

落花一世,流水一生。

有些时候我们都在这流淌的时光里,成为落花。

流水落花,本意指的是光阴的流逝。

落花流水,正过来读像是一败涂地,但反过来读却有了一些意境美,影片编剧罗金翡是贾导的妻子,在上一部短片《叹息桥》中就有了不错的反响,这次她的文笔更加细腻了,或许是因为自己也已为人母,更能共情片中的母亲。

也是她鼓励导演申请香港电影发展局的“首部电影计划”,中标后拿到了几百万港币的投资,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流水落花》。

影片讨论的是香港特有的寄养家庭制度,寄养家庭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未满十八岁的孩子如果遭遇家庭变故,没有能够符合条件的亲人看护,就可以申请寄养家庭。

寄养家庭每个月可以申领到6000港元的补偿金,等到孩子们遇到了符合条件的领养家庭,就会离开。

由此,寄养家庭像是一个暂时收留孩童的中转站,来到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孩子们不会在这里呆太久。

影片聚焦的寄养家庭,女主人天美曾有过一个可爱的儿子,三岁时儿子因天美家庭遗传性心脏病去世。

天美和何彬二人经历了丧子之痛后,由于遗传疾病不敢再生。

直至天美失业,能让天美重新回归母亲身份,又能补贴家用,于是夫妻二人萌生了做寄养的家庭的想法,影片在短短数分钟就用片段回忆的方式勾勒出了寄养家庭的背景。

天美虽然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观影中能发现导演很清晰的拍出来了天美作为一个寄养母亲的成长。

因为是寄养家庭,天美要承担看护孩子的大部分责任,考虑到年龄问题,刚开始做寄养家庭时接到的孩子都比较小。

影片的细节中处处能体现出二人作为新手爸妈的生疏。

影片一共有三次关于天美的“成长”。

第一个小男孩的母亲由于吸毒被传唤,小男孩来到了寄养家庭暂时生活,天美和何彬看到男孩失禁时惶恐无措,没有回避孩子就在室内抽烟。

此时的天美可能不够称职但足够爱护孩子,所以她在男孩涉毒的生母上门叫嚣时宁愿受伤也坚定的站在身前。

这时的天美就像新手妈妈一样,即使没有适应母亲的身份,也已经有了作为母亲的责任感。

第一个小男孩教会了天美怎么做一个“寄养妈妈”。

第三个小女孩小花是个先天性唇腭裂患儿,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大大小小多场手术。

小花性格可爱懂事,真切的叫着天美“妈妈”,天美也在小花被班上同学议论时坚定的给小花鼓励支持,这次她动了真情,真的想要收养小花,她向社工请示却被告知成为领养家庭是不可以选择被领养人的。

天美心灰意冷,送走小花后消沉了很久,第三个孩子教会了天美怎样成为一个冷漠的“寄养妈妈”。

直到第六个姐弟二人来到寄养家庭,天美已经轻车熟路的掌握了和孩子们之间若即若离的关心和照顾,也轻易回绝了第七个少年的留宿请求。

这时的天美,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更多的孩子,她的爱从最开始的稚嫩转为对寄宿孩子们的大爱。

我认为这是很难表现的人格成长过程,但导演把它处理的润物细无声又环环相扣。

把“天美”的坚强和柔软都演到极致的人是郑秀文。

郑秀文凭借“天美阿姨”这个角色,光荣拿下了今年的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这也是我最初进入影院的动机之一。

导演的访谈录中提到郑秀文时满满的赞叹和感谢。

郑秀文作为一早被敲定的角色,也曾让贾导胆战心惊。

因为贾导仅有几百万的注资,把一切打点好后几乎付不出主演人员的酬劳。

是郑秀文拍板支持说“把钱都花到制作上吧,我零片酬出演。

”或许是对电影的热爱,或许是铁杵成针,郑秀文这部看似“毫无回报”的影片,为她赢回了梦寐以求的金像奖。

2019年,许志安的“出轨门”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令人唏嘘的是,现实中的郑秀文和电影中的天美都选择了原谅。

天美选择原谅和不离婚是因为担心影响寄养家庭评分,以后不能再照顾小朋友,现实中的郑秀文为何选择原谅,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郑秀文把天美的柔软和强硬都诠释的非常到位。

一个青年丧子且无法继续生育的女人,需要坚固的盔甲防护起自己千疮百孔的心,也需要无数孩子的爱让她回归母亲的角色,并在这个角色中完成自愈。

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延续了十三年?

天美和何斌二人在十三年间陆续照顾了七个孩子,平均下来其实每个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都不长。

导演很用心的用黑幕专场和天美发型的改变来表现时光流逝,却从不拍摄孩子们的离别。

导演说如果一个人经历过一些事,她的情绪和状态是可以从发型表现出来的,就像一开始天美凌乱的长发,小花喜欢摸着天美的长发入睡,小花离开后天美就剪掉了,剪掉的是长发,也是过去的时光。

从开始做寄养家庭到天美暮年,十几年的生活一直和小朋友度过。

夫妻二人的心态从一开始的“补贴家用” “做不来就送走”到“你留下了,下一个小朋友住在哪”。

这让我想起贾樟柯《山河故人》里的那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天美和何斌的儿子虽然永远停在了三岁,但是他们作为父母的爱却真真切切的停留了十三年,他们的具象到了每一个遭遇变故的寄养孩子身上,而孩子们的成长又反过来治愈了二人。

最终爱变成了大爱,因为每个寄养孩子,都是夫妻二人爱的延续。

我不想把他们神话,导演拍摄的初衷也是想表达他们都是普通。

人物性格与成长,生活与诗意,爱与羁绊,无一不往,犹如人性的碰撞。

来到寄宿家庭的孩子宛如落花,无根无靠的飘落流水之家,而流水之家把他们承载到遥远的彼岸,继续流淌。

我一开始觉得,落花是孩子,流水是寄宿之家,后面感受到孩子们给予天美的疗愈和救赎。

我想,流水落花,就像这个成语本来的意思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落花,一直流淌在名为时光的河中,到达我们不同的终点。

所以在片尾,天美幻想中,在寄宿家庭生活过的孩子们从当年他们住过的小卧室出来时,每个人都是当年的模样,这或许暗示了寄宿的孩子们都没有过来找过天美,也或许表明他们都已经奔向了新的人生。

我们不能阻止时光流逝,小河流淌,但我们能铭记岁月,也能不忘相遇。

这或许也是导演使用黑幕专场,而不拍离别的原因吧。

落花一世,流水一生。

所以我们都在这流淌的时光里,成为落花。

 9 ) 郑秀文,值得

郑秀文凭借《流水落花》在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捧起最佳女主角奖杯,是迟来的肯定,也是实至名归。

我们总是记得《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等都市喜剧中的她,但《流水落花》呈现出一个新的郑秀文——现在的她已经能毫不费劲地演活一个与自己相距甚远的角色了。

在《流水落花》里,她饰演一个居住在香港城郊的底层女性陈天美,与丈夫何彬(陆骏光饰)申请当上寄养家庭,由此发展出与数名寄养儿童的故事。

与人们更加熟悉的领养家庭不同,寄养家庭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原生家庭出了问题的儿童,在找到最终落脚点之前,会交由寄养家庭照顾。

大多数电影都把亲情当作不证自明的先验知识,《流水落花》却通过寄养家庭这一设定来拆解亲情。

谁说血缘是亲情的必要充分条件?

来到陈天美家的孩子们,大多有一个不幸福的原生家庭,他们反而从毫无血缘关系的陈天美身上找到爱。

陈天美给予这群陌生的孩子依靠和照料,不是母亲,胜似母亲。

《流水落花》的动人之处,更在于没有把陈天美处理成刻板的母亲形象。

她的性格不算好,坚毅、固执,甚至有点不容易亲近。

面对大部分寄养儿童,她很少嘘寒问暖,只是重复着接送上下学、照顾一日三餐等固定动作,你甚至不明白她给自己的定位到底是母亲还是保姆。

但她会跟孩子一起在阳台吃冰棍,为他们在学校遭受的不公而不平,她的爱渗透在日常的一举一动中。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才知道陈天美坚持照顾这些陌生孩子的原因:她的儿子在幼年时因遗传性心脏病离世,这成了她一直难以愈合的伤口。

那些无私的举动,其实源自这个“自私”的出发点。

电影的主题非常明确:一个承受了丧子之痛的女性,在往后的生命里要如何面对这件事?

很难说清楚,对陈天美来说,成为寄养母亲这件事到底意味着治愈还是自虐?

“寄养”这件事本身就有温柔和残酷的两面性:虽然可以一起度过一段幸福时光,但离别却是注定的。

陈天美全身心投入对孩子的照顾,而后一遍一遍经受着分离,近乎偏执。

这正是片名《流水落花》的其中一层含义:孩子如落花,落在陈天美这条河流上,她终将把孩子送往别处。

而另一层含义或许是,时间如流水,落花无痕,那些痛苦和怨恨终将消解。

电影里,陈天美当了13年的寄养母亲,最终在寄养儿童和丈夫的关爱中找回了幸福。

有人觉得《流水落花》一点都不“港式”,电影细水长流的风格的确与港片一贯的过火和癫狂截然相反,连取景地都在相对地广人稀的城郊,而非观众熟悉的狭仄市中心。

但谁又规定香港导演应该拍什么风格的影片呢?

《流水落花》不贪心,它只是本本分分地讲好一个普通人的故事,让这个人物的每一个举动都尽量合理和真实,摈除刻意的煽情。

这部电影与郑秀文称得上互相成就:因为郑秀文恰到好处的演绎,陈天美得以更加鲜活,而这部新导演处女作也因此吸引更多观众;另一方面,郑秀文在合适的时间遇上了这样一个合适的故事,对作为演员的她而言,也是幸运的。

这一次拿奖,她的确值得。

 10 ) 值得看

在东南亚一周,皮肤下感觉还残留了那股水蒸气。

在飞机上看《流水落花》,那种惆怅和我这周所经历的温热气息太过吻合,直接入戏太深。

没有香港的灯红酒绿和高楼大厦,只有静静的河边,步履蹒跚的郑秀文。

色调冷清,像极了寡淡的生活。

从闹市区回到这里,想必都要换上另一副人格。

对郑秀文上一次的记忆,还在小红书关于她常年坚持健身的帖子里。

港星都小小的,瘦瘦的,有种可以扛起来直接跑起来的感觉。

她演的天美姨姨倒是坚如磐石,即便仍旧那副小身躯。

我会对因此评论她老了的人皱眉头。

她近乎完美的,演出了一个真实不上价值的好人,那不是满载玻尿酸或者挂着鸭嘴的脸可以做到的。

天美姨姨简直,360度无死角得完美。

电影出乎意料得好看,也可能是我终于耐得住性子,看接近现实题材的文艺片。

对我就好像,那些长帧的精致画面,允许我让剧情更渗透在我心里。

欲言又止的剧情,观众对每一段都心领神会。

不同孩子的寄养时间,推进了故事的进程。

抽烟的情节让我想起志明和春娇。

这次,阳台上抽烟的这一对,又何尝不是心事重重,学会和失去了许多的生活共同往前走。

郑秀文也是经典港女了,诙谐幽默,情深义重,手起刀落,不腻歪。

这次这些秉性,蒙一些现实的灰色,还是像彩蛋一样,散落在一些小细节里。

很喜欢。

就是最后一小段煽情戏,像是终于接受这就是文艺片的观众,还是迎来一小段流泪的高峰期。

知道是梦境,宁愿让天美姨姨,再看看那些孩子的脸。

给她一点closure,煽情又何妨啊。

其他角色也都很出彩,特别是胭脂店老板。

真实生活就里的温情都藏在不用过脑袋想的平实话语里,喜欢这种手法。

值得看。

《流水落花》短评

⋯⋯還得是是枝裕和。

7分钟前
  • 發mou奇異果
  • 较差

8分钟前
  • Aaron
  • 较差

像许鞍华与是枝裕和的混合体,生活流质感,逐步化入诗境,渗透出残损的现实与情感。郑秀文的表演,亦是真正的洗尽铅华。从形式、结构到表演拥有的绵密层次,令我在看时心中暗叹:如今港片能做到这个程度,太难得了。导演手法扎实、质朴,表面温情,却不乏大量的局部细节反转,揭开沉重黑暗的人生底色。无血缘亲情的一次次打断-黑屏-重启,一次次戛然而止,是影像、故事与人物心理的多重隔断,一种无可医治的病理症候。也许我们都要学会接受:生活与生命的本真,皆是流水落花,缓缓流走,渐渐下落。

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主要还是郑秀文的戏,小孩没那么重要,母爱也没那么重要,只是一个女人面对困境的自我拯救。电影把郑秀文的拧巴、不甘心和一点点的释然呈现得很好,但几段孩子的戏都差强人意。

12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还行

吸引力极差,有种稀碎的感觉!不知为什么,只想知道第一个男孩的下落...

14分钟前
  • 小龙宋
  • 较差

感触平平

16分钟前
  • 龙霸天小乖乖💣
  • 较差

亲人的离去像梅雨季节…无处不在的潮湿感…

18分钟前
  • 1零一一
  • 推荐

Sammi甚至连一个长镜头的演技镜头也没能做到……但如果其他作品也够差的话,拿影后的可能性还会有。故事本身很稀碎,为了服务Sammi拿影后已经快牺牲一切角色自身的丰富性了。男女主角夫妻的故事,所处的阶层,生活和社会信息统统一概而过,7个寄养的孩子走马观花似的匆匆忙忙,最后什么也没抓住。而且Sammi生气的时候眼神怎么那么凶啊,简直就是露凶相了。

19分钟前
  • 宇智耀耕
  • 较差

了解到一些香港寄养制度和困境,本片价值仅限于此,被硬切和黑屏搞的头疼,铁打的母爱流水的娃,理解主角的心魔,却很难代入,被一段一段的缘分拆成单元剧式的故事,再合适的情绪也会被打乱

23分钟前
  • 理易封
  • 较差

家庭环境服化道打造出人物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展示的生活方式却挺中产的,这点有点割裂。社会人文关怀的一个切片,絮絮道来,温情平淡。最喜欢这个调调的港片。刚看完《年少日记》接着看《流水落花》,原来大儿子郑有杰没去世,仅是去了另一个更适合他,会爱护他的家庭而已(剧与剧之间找到了慰籍)。本片视听语言是近年来港片少见的讲究,桥边的树象征时间,刻度一样,记录天美的人生历程,包括她倒下都用了大远景,没有主观的参与渲染,把天美融入到环境中,跟这片天地、寄养小孩的爱护责任融为一体。配乐很克制,接近于无。

24分钟前
  • 扬花点点
  • 还行

#2024大影节,中影资料馆小西天。临时寄养家庭。sammi终于拿到了影后。片尾曲好好听。天美姨姨和彬叔叔真不错,能给这些特殊家庭的小朋友一段温暖的时光。

25分钟前
  • 宝宝金水
  • 推荐

老公蛮好

27分钟前
  • Jessy.Sedgwick
  • 很差

今日份的感动,sammi真的吼棒吼棒哎。无声的转场,营造出的割裂感,是戛然而止的寄养时光。拍社会议题会是港片的新出路吗,水会一直流淌,人也会慢慢变老,但感情不会消逝,快看那边,是#流水落花ps:结尾的空镜头真的很美,一次温暖克制又富有诗意的表达,感谢。

31分钟前
  • 精灵维达尔
  • 推荐

香港电影能关心这些题材,内地一天到晚资本宣传那几部。

34分钟前
  • 塔夫绸
  • 推荐

模仿日本家庭片并不是香港电影的出路,还有是借着本片给郑秀文补发的金像影后吧,安慰性质居多。

39分钟前
  • SleepWalker
  • 还行

1.5 救命啊,剪辑超烂!最尾小孩一起出现是什么超现实吗?

42分钟前
  • 一点点心
  • 很差

“流水”和“落花”的意象先行略显匠气,郑秀文的表演无可挑剔,就是全片过于日系的基调给人一种中老年夏帆的感觉。

46分钟前
  • Abracadabrante
  • 还行

这个题材太好了,但是拍得……只能说新导演不炫技,很沉得住气吧。

51分钟前
  • 江声走
  • 还行

如潺潺流水般静谧、哀伤,看完有些哽咽。中国电影资料馆 5.4

54分钟前
  • 江枫渔火·
  • 还行

縱然世間讓人失望,但我信有大愛

55分钟前
  • 阿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