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熟悉是两个概念。
”托尼是只花孔雀,保罗还长不大。
故事有那么几个分段,第一个是收获一笔投资,第二件是两个人酒后打赌,一天只能拿一件东西,第三部分是关于一个有购物癖的女人,第四部分是保罗走了,托尼去寻回他,第五部分,他们的创意被人盗用,公司破产,一切归零,从头开始,第六部分,保罗帮助托尼寻回了女友,且在APP里留了后招。
第一部分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最初的性格,一个完美主义,另外一个邋遢,上网购物成瘾,第二部分两个人的想法都还比较幼稚,相互斗争,第三部分可以说完全暴露了两个人性格的缺点,托尼自以为是,用自己高高在上的标准衡量别人,而保罗有很多误会,他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在保护和拯救别人,实际上他什么都做不到,而第四部分,托尼也暴露了他自己的内心,他对一个温暖的家的渴望,对保留的嫉妒,这是他性格缺陷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意识到了彼此的友情,非常珍贵,第六部分,托尼算是改过自新,结尾还挺浪漫的,三个人带上最简单的东西,一起去旅行和度假,居然还有一个小反转?
让我有点吃惊…两个人是性格互补的朋友,只是他们一直都没有意识到。
如果要说到整部电影的主题,除了友情以外,也在探讨断舍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是不必要的负累,追求极致简约的生活,也许才能真正的回归本心喜剧的成分也不错,算是轻喜剧吧,有一点点搞笑,构图配乐很棒作为cp也好磕。
主演之一和导演长得巨像我一个德国朋友,而且,俩人身高一样,名字一样,家乡也一样。
还有这么巧的事情。
很少看德国喜剧,看后想说,少看是正确的。
德国人拍的喜剧咋就不喜呢?
很多情节都显得有点刻意,包括台词设计和表演。
相比之下,还是英国人技高一筹。
电影的主题是不错,但拍得只能说差强人意。
最后,果然,男人都怕脱发
保罗:我生命中如此珍贵的4个小时,我的手机应该给我节省时间,而不是从我这偷走时间 托尼:那就把它放下保罗:但是娜娜,为什么我要买那些我不需要的东西娜娜:那是因为购物让你快乐保罗:什么是快乐 娜娜保罗:但如果买东西可以让我感到快乐,这说明了什么呢露西:那是因为你本身并不快乐保罗:完全正确露西:如果你快乐了,你早就不这么做了
2000年我们的爷爷奶奶只有60几件东西,我们的爸爸妈妈只有200多件东西,而我们现在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万多件,但我们快乐却与这毫无关系他不得不用裤子换了眼镜然后下身只穿内裤竟然还能坦然的和妹子约会,妹子竟然没有逃走。
哈哈如果不停的买东西使你快乐,那说明你本身并不快乐77件东西的他觉得更自由。
妹子更是超级购物狂,外国人扔掉食物的情况太严重。
扎克伯格发现了人们会对他的发明言听计从,从而卖给人们更多更多的东西,这是个武器,不过保罗设定了一个后门,他告诉了人们真相。
真实不错的喜剧就是翻译差点意思2024年我已经是一个极简主义者,每天都想着扔东西扔东西让我开心。
其实我也并不是纯粹的极简主义者购物也让我开心。
保罗发现他的合伙人暗自把自己当成了实验者,他伪装成AI推荐给保罗150样东西,他甚至100%全买了,他俩在卖出创意后决定打一个赌打一个非常惊险的赌。
两人成了裸体,每天只能拿一样东西。
保罗来找戴隐形眼睛已经变红的托尼,意识到自己真的是因为不快乐才疯狂购。
手洗衣服,自己煮咖啡
德国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喜剧电影人这一生中,会有多少属于自己得东西,哪个东西是对你最重要得,人为什么要买那么多没用的东西,购物会使人快乐吗?
好多问题当你看了这部电影,估计都会有理解。
钱并不是万能的,无形的东西更胜于有形的东西。
就好比就算你有车有房,有时也不如一句我看你不顺眼。
——一百样东西 2020/1/21
在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人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快乐了,人们迷失在追求金钱、权利、关注等等的过程中,不断用这些来填补灵魂的空洞。
人们都想要变得完美,都在修补生命中缺失的漏洞,隐藏自身的不足,但事实上,当你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有可能别人也在羡慕你。
影片最后列出了男主生命中最重要的五样,对他来说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
真正的快乐会带来自由,找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人不可能完美,不必去修补漏洞,而是真正的接纳这份不完美,去感受风的轻柔、雨的酣畅,不论发生什么,都去拥抱这个世界中存在的所有美好!
1. 消费时代已经到来,科技的进步更推动了消费。
从某种程度上说,物质生活极大程度的控制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关心的是手机,电视,电脑,网络等等,不能说是错误。
买东西就快乐,反过来讲不买东西就没有快乐。
消费是否等于快乐?
不尽然,消费不能给予人本身快乐,只是缓解。
物质的丰富并不代表人的幸福感增加,反而从某种程度反应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缺失。
消费也分散了很多不好的关注,可不可以理解淡化了很多冲突战争?
2. 反消费主义,人们并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去生活。
用手可以喝水那么水杯是不是就没有必要了?
物质能不能满足了人们的空虚?
3. 德国人对于Facebook还是展示了很大程度担忧。
数据监视窃取已经不是新话题,我们在反对它的同时做好准备退回到没有数据化的世界了吗。
时代发展太快,很多技术的产生运用也太快,人们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去约束。
Privacy issue,data mining and collection,surveillance这些都是数据化的过程,什么是界,人们的隐私还能否称之为隐私?
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里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对于这些不光是人们,就连网路巨头们都不清楚,大家的认知跟婴儿认识世界一样。
“幸福就像水一样如果你想抓住他那你在生活中就要紧握拳头”托尼和保罗是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并且拥有着一家软件公司。
托尼负责公司运营,保罗则负责技术开发。
保罗开发出了一款类似于siri的人工智能软件app“娜娜”,这个“娜娜”除了没有人形以外几乎无所不能,用的人根本不会想到她是一个机器人。
带着这个绝世创意两个人跑去拉赞助,凭着托尼的口才成功获得了一笔投资款,使他们跻身成为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为了庆祝历史性的时刻他们全公司决定去夜店狂欢。
酒过三巡托尼和保罗借着酒劲打赌放弃他们所有的财物100天,每天只能拿回一样东西,如果谁违规或者放弃的话就算输,输的人要把自己股份的一半分给员工。
托尼和保罗接受了挑战。
第二天他们醒来发现自己一丝不挂,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清空,这才意识到昨天晚上喝多了,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把这个游戏进行下去。
两个帅哥在这个赌局中谁都不想输,花样百出,笑料不断,同时也把各自的缺点全都暴露无疑,甚至大打出手,在这100天里兄弟两体会到了另一种人生,并不是拥有的多就会幸福。
托尼自作聪明以1400万的价格卖掉了公司,以为大赚了一笔,然而人家迅速将“娜娜”上市并安装在了7亿台手机上,成为了巨头。
托尼与保罗感觉被骗了但是为时已晚。
当他们看透人生的时候,重新定义了幸福的样子,最终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幸亏保罗还在软件上留了一个后门......
德国喜剧标新立异,本片创意无限主题突出。
亲情,爱情,友情贯穿一线。
这个时代物质及其丰富,但不一定就带来精神富足,拥有的多幸福反而少了。
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东西才能得到幸福?
在消费的时代我们真正需要多少东西?
影评无疑是在给生活做减法,除去没有用的留下来的才是最重要的。
奶奶逃难时一个箱子全覆盖。
购物狂女人拥有所有的奢侈品却不够抵押来还债。
一共拥有57样东西的曾祖父相信未来一定会幸福。
如今有一万样东西的我们却无法换来真正的自由。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这个洞要用什么来填满只有懂得舍得的人才会解答。
影片非常轻松惬意,哲学感十足,喜剧方面也很到位,不乏催泪桥段,非常值得推荐观看。
《100样东西》 3.5星一部讨论消费主义以及人如何而活的德国电影。
其实在去年双十一的时候就看完了,今天才把截图拼出来。
电影的套路严谨得令人称赞。
不愧是德国电影。
有前沿的人工智能元素、讨论消费主义问题、有帅哥美女、有笑点有冲突有起承转合,一部“好”电影的元素严谨地组合在一起,却不知道为什么不火。
电影男主一码出了一个可以感知人情绪的“Siri”,名字是Nana。
男主一是个毫无节制的购物狂,在Nana合心意的推荐下买了无数不需要的东西。
宛如双十一的我男主二是一个有规划自律到极致的人。
因为一些问题,两人打赌,没收所有钱,每天只能拿回一样东西生活,输的人要给员工巨额奖金。
期间男主二遇到了因为疯狂购物刷爆信用卡被列为被执行人的女主(男主二和女主在一起的)。
Nana被一家科技巨头公司看上(影射的扎克伯格)想要收购用于满足自己控制用户需求的想法,用手段坑了主角二人。
不过作为he最后当然有大反转啦!
影片最后男主二告白的手段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ing
这部片子个人看下来,不仅讨论了消费主义,还试图询问每一位观众“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无尽的购买欲?
幸福可以通过购买获得吗?
”看了之后我也在想,如果真的只能从现在的物品中选择五样来生活,我会选择什么?
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适合在每个购物节之前温习的片子,推荐推荐(而且看到男主一经常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5星,轻松搞笑,发人深思。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情感却严重缺失,用物质来填补情感上的空白,但这种填补只能是暂时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洞。
面对自己,正视自己,甚至改造自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部片子其实寓意很好,但可能故事不是很有吸引力,制作成本也是很低,所以没什么血透,只能让两位男主来牺牲色相了。
哈哈哈哈。
不怎么好笑
奶奶应急时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必需品,而当代人平均每人有一万件东西,逃难也得叫辆货拉拉适合时代的片子,比单纯讲断舍离要高级,是向消费主义的宣战和从多重物质冗余的物欲贪婪内部进行的无产式解放赌约和友谊的主线在前面进行的很好,保罗的思想转化肉眼可见。可爱情的副线不上不下,只做到了与主线呼应,却占了主线的篇幅,两不兼顾徒减魅力而事业只应作为背景和转折线索存在,在中间就该停止了,让主角破产的处理不妥,使影片变得浮夸轻飘。这么设计只为通过AI发表宣言,有股动保环保的白左味应知简单≠贫穷,相比仅高谈阔论,不如拿钱去资助面试遇到的两极简老哥说到底是导演想要的太多,跟前作一样难以专注在深度上。头脑风暴找到了可挖掘的点就忍不住贪念想要表现出来,倒犯了与电影主旨相反的错误,算背叛了革命【7.2】
开篇有新意,后面就开始拖沓了,内容撑不起时间。
德国电影要么智障喜剧,要么闷炮文艺,多好的题材给拍得这么man child...100天就上市,好奇哪家投行律所这么高效了!?!?一星给gymed dudes,一星给柏林美景。
只有好的立意是不够的。
《最爽的一天》姊妹篇,两兄弟用脱光光告诉你,什么才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题材新颖角度清奇,德国人的脑洞也不输法国,而且这颜值也太能打了,关键还这么有才!
抵制过度消费,极简主义的喜剧化色彩。
不知为何这种套路总觉得稍显过时🤣但是总的来讲女主还是蛮好看的!最后的讽刺也是很直接了!
关于历史与创伤、记忆~
1一,二,三,你叫不醒一个在装睡的人。2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我们都试图用钱和爱去弥补它。
节奏不太好。
曲里拐弯讲个大道理
独立思考在这个年代成为了一种奢侈,辨别我以为和别让让我以为我以为之间的区别变得越来越难并近乎不可能了。而你所奋斗的或者工作是否是你真的愿意去学习的技能,厨川村白就有说过这样的话语,劳动的目的不是让自己陷入消费主义。蛮喜欢这种德式幽默。还讽刺了扎克伯格的成名史。最后的表白不仅跟女主说的那样俗气以外,导演还用了个360°的镜头,更俗气了哈哈哈
好标准的德国喜剧!但是影片最后意义是什么?
开局好看概念好,中间越来越无聊…完全一团糟
卖肉卖的不错。前半段看着说实话还挺有意思,后半段展开实在鬼扯…
题材和表现形式都太新颖了!
老套的消费主义情节
约会的食材,这么好的点,我觉得没有发挥好,耽误了主题。是对消费主义直接的探讨。做了一个刺激和依赖人类劣根性的软件,却同时开始极简主义生活。约会片段尚且在陈列物欲。好的,这个破灭就好。最后返回自然,用一个幽默的方式讲了导演最在意的一层现实。哈哈哈,青梅竹马抵不过一句“我还是想要个女的”
“当你身边的东西全被拿走,你还拥有什么?” 立意不错,但是拍平庸了,尤其是两大男主,颜值身材在线,又是大量裸戏。但是100 days的测试,只感觉到前两天的诚意,后面沦为日常爱情喜剧烂俗片的套路。游戏规则弱化了,主题硬生生被提起、放下、再次抛出,最后还是没能说服我放下手机。田园生活自然happy,但购物还是让人幸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