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重新看这部心目中的经典,浏览了影评,感觉没有说出心里话的评论。
特意来唠叨几句。
这部原本可以成为辉煌的电影,因为编剧/导演过分的“文艺”倾向,给普通人的观感并不好。
以至于imdb只有6.5分。
Ben年轻时是头“狮子”,激情奋发,实现了典型的美国梦,上过福布斯杂志封面,而且诚实守信,被评价为”纽约地区最诚信的商人“。
他曾经是个好人,捐款给大学建了漂亮的图书馆,很高尚。
影片中Ben也从未吸毒,从未花天酒地,他的前半生就是个好商人的模范。
那么是什么让他产生畸变的呢?
她的女儿苏珊也不知道Ben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影片中她追问,“What hit the switch?”。
我也想深究这个问题。
在影片最后,BEN对前妻说从医生诊断他心脏病之后开始‘骗人’的。
但是,只是因为老了以后的心脏病?
这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我想先说友谊的部分,先把女人和私生活排除在外。
Ben曾经有很多朋友,按阶段分。
年轻时激情四射,身边自然不缺朋友。
在Ben被开小餐馆的同学Jimmy收留,让我们看到友谊的温情。
扪心自问,我们会怀念那些青春期时的好友,就算几年没有回家聚会,但再次见面,那种感觉还是很快回来。
对这些朋友,Ben是怎么理解的呢?
是怎么做的呢?
在Ben被打手痛揍之后,他对Jimmy直白的说,别扯淡什么友谊了,我们35年没见了,我们在不同的世界生活,朋友都是差不多level的人(大意)。
这样的话显然是很伤Jimmy的,但Jimmy虽然吃惊,但没生气,原因是他理解,这是Ben在遭遇了所有的‘冷眼’,尤其是遭受了一顿老拳之后的愤懑,是心里话。
Ben说的是事实,他让秘书挡下了Jimmy的电话,也没回电。
因为他知道,也没什么好说的,在那么低落的时候,他能从Jimmy那里得到的只有安慰,但作为一头狮子,他不屈服,直到最后也没有屈服,他百般努力,试图得到代理权,试图说服银行。
这就是影片中坚强的BEN。
我试图这样总结这些青春期、大学时代的朋友,那时候他们意气相投,排除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乔布斯和沃兹这一类当时就知道理想,后来又成创业伙伴的牛人。
更普通的人,我们的朋友确实只是因为当时的‘意气相投’,可以一起看姑娘,可以一起贬低看不顺眼的老师,可以一起翘课,一起玩乐。
进入成人社会以后,这些朋友就剩下寥寥无几了,除了当时就知道你的志向,以后还有机会交流的,还能支持你的。
高中时代的朋友了,因为青春期的单纯,和生活目标的单一,这跟大学又有些不同。
我是想说,这一点上Ben说没错,我的理解是,35年过去,剩下的其实不是友谊,而是对友谊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我们产生温暖的共鸣。
(谁没体验过呢?
)下面开始说说影片中出现的两个典型的事业型朋友。
春风得意时,Ben风光无限,自然少不了各方面的帮衬,影片中讲了这样的两个朋友,一个BMW的经理,一个是银行经理。
但在人生低谷,这些朋友可不会真的为你‘两肋插刀’。
记得Ben后来在新的BMW专卖店试图推销自己,要在这里工作的场景吗?
他对BMW的那位经理Peter说,“让我入伙吧?
我会给你个大礼包”,这位朋友Peter,是曾经很帮忙的,差点就帮他拿到了经销权。
但在这个场景,说明了他们之前的交情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在Peter判断Ben已经完蛋,不能东山再起,这种利益基础不存在时,他做出了清醒的判断。
而那位一起晚餐的银行经理Steve,说的更是明白,“不是我们变了,是你变了”,没错,银行一直没变,他只做该做的生意。
那么这些,是‘朋友’吗?
当然是,只是成人世界的‘朋友’已经不是你青春期时的那样了。
他们做的一点没错,换成是你,也会做一样的决定,不落尽下石,再踩上一脚,已经很厚道。
所以成人世界的朋友,更多的是基于‘互利’,基于利益交换,基于合作,而很难再感性的互相赏识、‘意气相投’。
(注意,是“很难”,不是‘不可以“)。
好吧,说完了朋友,下面才是困难的部分,但关于情爱,我担心写不好,只能臆测。
在影片开头,Ben看医生那段,他还兴高采烈的谈他妻子,谈开业典礼。
到后来他的离婚、情人、放荡不羁,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中他乱伦的情节我真的不想提,但不得不提,这一段就是我开头提到的,导演过分的希望突出艺术效果,却彻底激怒了观众。
让Ben的这个污点把整个影片都糟蹋了一大半。
(影评中很多女生很不理解的发问,男人真的是这样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吗?
,这肯定偏离了重点)。
说起与女人的交往,Ben让我不得不想起《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出色的表演,你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都经历了重大挫折,但跟女人的交往中都信心十足,毫无胆怯,主动出击。
Ben没有上校那么优雅,他甚至不管对方的身份,以及乱搞的后果。
我得说,对异性的态度,信心甚至‘侵略性’、‘动物性’,这是他们性格中的共同点。
简单带过吧,不展开说了,影片我一共只看了两遍,也不想写出色的影评,只想说出我的理解,抛砖引玉。
回到主旨,BEN从诚信商人到臭名昭著,这种变化怎么来的?
片名叫‘孤独的人’,真的只是众叛亲离这么简单?
Ben被医生诊断心脏病,到开始行骗,为什么?
我只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急切。
他担心时日无多,而壮志未酬,所以想走捷径。
当然说成是‘贪婪’也不过分。
注意到了吗?
在大学校园被警察爆料,卖了非法的车,Ben解释,他都已经补偿了。
在半夜被打痛打时,他以为是赌场的打手,特意强调拉斯维加斯的赌债也都还清了。
你看,他并非十恶不赦, 他不是《锅炉房》(Boiler Room)中推销垃圾股票的骗子,不是《华尔街》中的金融大盗,不是麦道夫那样的现代巨骗。
他用全部的财产补偿了受害者,缴纳了罚款,免于坐牢。
所以我说‘急切’是他变得贪婪的原因,他希望更成功,这种想法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甚至不肯向心脏病认输,后面几年都不再去看医生。
在他想到可能不久于人世,而该达到的目标还没实现时,他是孤独的;在他犯了错误,而得不到伙伴的任何支持时,他是孤独的;在他展现原本的魅力,得到些许身体慰籍的时候,他是孤独的;在他越来越沉沦,众叛亲离时,他是彻底孤独的;….….可能还是很多人不会赞同我这个牵强的理由,但想想兰世立,想想那些最近挣扎在高利贷漩涡中,或跳楼或流亡的温州商人,大概会理解一些。
他们原本在我们眼里,已经是成功富有的,为什么现在要铤而走险呢?
相信他们中的很多在签下高利贷协议时,心情是复杂沉重的,商场上的压力,面对等待发公司的下属,面对该支付的货款,更重要的是,是对未来的信心,还有面对压力无法取舍的绝望,才让他们能接受可能导致倾家荡产的利息。
我不知道Ben犯错误时是不是也面临这样的绝望,影片里没提,我只是向好的一面揣测他是希望更有作为。
最后,再借一段细节来说明导演想表达的意思,BEN被房东催债时候,他女儿苏珊来,指责他跟孙子同学的家长乱搞,面子丢尽。
面对Ben的固执,她终于做出了选择:“如果你不痛改前非,就远离我的朋友和我家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记住这一点,连家人都是。
不要违背底线。
大多数人产生道德上的优越感,是因为没有机会犯错误。
谨以此说明这部影片跟我的共鸣,纪念我几年的创业时光,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
影片中还有不少细节待挖掘,期待看到。
这能讲,这是一部分人的孤独。
在高处坠落,不放弃过往无法重新开始的的一批人。
在他的心里一直知道正确的人和路在哪里,尤其是在那张长椅上。
(我格外喜欢他和南希,女儿,外孙在一起的感觉,那是他的幸运。
)可是在现实中又难以割舍欲望,成功、性爱。
也许在他独自深夜看以自己命名的图书馆的时候,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法继续的失败经销商,一个需要到医院治疗享受天伦的老人,想到自己还是有社会家庭身份的需要承担责任的男人。
他的选择是什么,是他想要的生活,想要会随着生命的前行会有所变化。
取舍你认为更重要的东西,还有更重要的承受并负责抉择后的一切。
看完这部电影,心中会有隐隐的痛,人生到底要追求什么呢?
一个是月亮,一个是太阳,注定不能同时拥有,往前一步是灯火阑珊处,退后一步是风平浪静时,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错,选择哪种生活全在自己,向左走,向右走,金钱、欲望、名利、家庭如果做出取舍?
自己下决定。
每个人都有孤独难以诉说的时候,哪怕就是现在,我依然感觉到内心的孤独,多少个夜晚,不知道跟谁说话,看着月光,只有眼泪在回答。
很难说清楚,自己鬼混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态,只知道有的时候仅仅是希望有个人躺在旁边,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人,也许有过生活坎坷的人心底明白,过眼繁华,如烟般美丽之后,是更恐怖的怕,女人惹火的身材魔力并不能停留太久太长,更多的是填补心灵的空虚寂寞,证明自己的一些价值而已,瞬间过后的落寞,带给大脑的思考更加哥德巴赫,到底要怎样快乐才能维持更长的心跳?
到底需要这种心态吗?
还是做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呢?
孤独的人,内心孤独。
孤独,矫情的话题,大部分的孤独都是咎由自取,遇人不淑交友不慎也占了一部分比例。
能看懂这部片子需要一点小小的孤独,而喜爱这样的影片则要达到跟导演同样高度的孤独,有时孤独也是种沟通的介质。
老戏骨道格拉斯上演了60岁老男人的生活,最开始与继女上床导致事业失败,从前富甲一方如今要靠女儿的救济度日,最後与前妻矛盾不知所措的对话,人生有时像天空一样,没有恒星的恒心,只有风云的无常,世间根本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至少对于这个老男人而言,友谊,爱情,事业,他已经没什么可以相信的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时常觉得孤独会杀死他,那份内心的荒芜与过于沉重的生活压力不是谁都可以承受的了。
最后他的妻子起身示意他回到"现实",他扭头看了眼路过的妙龄少女,露出变幻莫测的微笑,剧终。
我不清楚他最后的选择是什么,可是假如说常年孤独的生活未能泯灭这个男人的意志,那么安定踏实的家庭生活必然会摧毁他。
孤独就是吃着自己的药,治着自己给的病。
影片的开头,六年半以前,是他的一次例行身体检查,查出他的心脏可能有些问题需要二次检查,但他并没有去。
他说他不想给医生权利。
是的,我们都不想给别人权利来决定我们自己。
应该由自己决定怎么过。
为什么要让一个医生来决定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他的那些行为,总的来说,是叛逆,就像青少年总是做一些与父母要求相反的事。
他原先是纽约最诚信的汽车代理商,现在他偏偏不,我为什么要那么诚信呢?
或许,他是希望这种堕落可以让他暂时忘却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生老病死。
但实则他并不甘心。
他花了所有的积蓄以免坐牢,他和他并不喜欢的女人谈恋爱为的是她老爸的关系可以让他有机会东山再起。
结果,他和这个女人的女儿搞上了。
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
可以让他暂时忘却自己的年龄。
上过Forbes封面, 戴着手铐上过Times 的 Business Section,即使是经历过这样大起大落的人,在运势不顺周边条件不具备时,无论怎样发挥自己的经验能力,无论怎样不甘的尝试,照样会被现实打的满地找牙。
Ben在整个电影里的七八次这样的对话,结果无一不是这样。
很希望最后一幕是Ben站起来最后看一眼自己捐赠的图书馆。
可以解读为释然接受了那已经是自己的巅峰,也可以解读为他仍然不甘心,仍然将过去的成功抛开,拼最后一命重新开始,而结果将注定会更加彻底的失败与悲剧。
我想看到一半,还是不能明白影片的意图,只有接近尾声时,才发现影片的魅力所在……道格拉斯在他几乎达到人生顶峰时,医院检查出他的心脏有些问题,他脆弱的心开始失去方向,原本有幸福的家庭,而且已经做了外公,可是内心的这种似乎要与命运抗争的心态使他一步步误入歧途,渐渐堕落,整天寻花问柳,好像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抓住生命的尾巴,他还想回到以外的颠峰时刻,幻想着自己永远年轻。
接着,一件件不幸的事情随着他的堕落生活接踵而来,他的妻子离开了他,身边亲密的朋友一个个避开他,甚至连他的宝贝女儿和外孙也不得不和他保持距离,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直到有一天他被一个人狠狠教训了一顿,虚弱的他躺在病床上时,过往的回忆使他渐渐清醒,他的家人也慢慢得知了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归根结底就是多年前的一次心脏检查,暴露出他那脆弱的心和自己错误的面对命运的态度,他完全不应该去选择走堕落的余生之路……在他和妻子曾经约会的校园长椅上,二人进行了影片画龙点睛的对话,揭开了他心中的那个他自己打下的结,他在爱妻的劝慰下,鼓起勇气选择了全新的生活,从此将不再孤独……
这部片子在灌输一种所谓的价值观,多大年纪就该做多大年纪应该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得服老。
所以将男主角本刻画成一个很任性滥用信用的人,本想通过这种任性的方式,当自己的主人,躲避可能的心脏疾病,不仅挥霍身体健康,还在挥霍周围以及家人对他的信任。
原本是最值得信任的汽车代理商,就这么变成过街老鼠了。
他的自信、经历,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也没有带来年轮之乐,而是变成众叛亲离,他的女儿、女婿,都很厌倦他,不愿意为他收拾残局,最后就算他依然对年轻mm们不死心,还是得被迫回归家庭。
也许是迈克尔.道格拉斯演绎的60岁老人实在太有魅力,就总是发现其实他对孩子、对美女依然有吸引人,不论年纪大小的美女,都愿意跟他发生关系,他的外孙虽然等不到他参加派对,却更愿意与他一起打电动,他也愿意跟年轻人在一起,显得很精神,很潇洒。
他最错的就是饥不择食,总是在身边下手,导致关系都尴尬了,若他是个超级大富翁,多得是年轻貌美的美妞愿意陪他。
相比那些经常见诸报端的超级老富翁发生的爷孙配,大家都还能接受,司空见惯,等这事情发生在自己父亲或老公身上,遇到这种不安分的大叔,道德感就会发作,厌倦指责都来了。
说实在,我更愿意看本抓住某个机会再次成功,再次赢得年轻美女的青睐,自以为是的样子。
他一个人在早上醒来,偌大的床,孤独的人。
六十多岁,穿着年轻时的正装,风衣套在单薄的胴体上,渐渐袭来皱纹的脖子上围着劲黑的围巾。
他迈开步子走过一条条街道,走过走过一排排公园的树,走过忙碌着或者闲散着的人们······镜头拉伸,延展,风中傲骨依旧的道格拉斯,英雄逢暮年。
我辈不知愁的少年,默默地想问:“拉斯老矣,尚能饭否?
”电影一开始,我就被孤独打中,悄然地在心中种下悲戚,跟着道格拉斯看上去依然矫健的步子走入孤独,揭去蒙在它表面的一层层雾纱,渐行渐远。
他作为一个老校友,在自己捐赠的图书馆前和年轻的男人打架,他看着三十七年前和南希初次见面约会的条椅,他混迹于一帮年轻人的派对,喝着香槟,和年轻的姑娘搭讪,他见到三十七年前的好哥们,哥们的头上不再有浓密的头发,拿过来三明治,对他说"as usual? "他和十八九岁的女孩儿约会,他和她们做爱他不让自己知道自己的心脏有问题,他每天早上起床吃几颗小儿阿司匹林,他曾经上过福布斯杂志,他现在一穷二白,不得不靠女儿的私下救济才付得起房租他为他的自由花光了一生的积蓄,却买来了老年的孤独,他不能找到一个自己行业的工作,他被大家认为是个混蛋,他总还是找到旧日的朋友,又混迹于一群年轻人的派对,年轻的女孩儿正告他老了,他发现自己老了,"I was one."他不是感时伤事的那一类,他不会在秋天叶落时兴叹,他是征服者,即使"he is not in his time"他是一个孤独的人,拿什么来拯救他的孤独?
和自己的妻子坐在曾经约会的椅子上来等待她的怜惜,然后卑微的像一只小绵羊一样承认自己老了,自己的世界已经不在了;要去听医生的话而没有自主权??
我不是他,我是年轻人,我怎么能懂?
我不是他,我还年轻,我如何去孤独?
这部电影看起来不是大众喜欢的类型,它很沉闷,好像讲了很久也没讲出什么故事情节。
仅有的情节让人觉得各种道德沦丧,我不想去评判这个六十岁男人这么做究竟有多糟糕,只是在看到电影最后,妻子南希坐在他们曾经相识的椅子上,等待他,然后淡然而温暖的对他笑笑,觉得很难过。
她问他为什么不去治疗,他答非所问,讲起自己的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变得乱七八糟,没有章法,没有道德,没有底线,讲起自己觉得空虚寂寞,孤独徘徊,讲起自己似乎开始有所悔改...突然觉得很害怕,害怕变成他那样,一味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任自己所有的激情,忽略自己应该有的束缚,一边享受,一边撕扯,一边挖空自己的心...我懂那种想安定,而又想寻找激情的感觉,我懂那种一直循规守据,突然找不到继续的理由的感觉,我懂那种猛然醒悟,凭什么我要约束自己的感觉,我懂那种就这样下去吧,一直沉沦的感觉...太糟糕,看似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中,游戏生活,游戏女人,实则游离在正轨之外,越来越远,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迷茫...
但当你处在巅峰或者低谷的时候,你是孤独的。最后坐在两个人认识的椅子上的那段谈话好有感触啊。里面客串的Olivia Thirlby正好又主演过我另外喜欢的Michael Cera主演的朱诺,我刚好想着等把Jesse Eisenberg主演的补完,再去补一下Michael Cera主演的电影,结果就这样巧妙的联系上了。
好无聊 老年种马传
好演员偶尔也无聊一下~
好多美女啊。。Imogen Poots发生了什么,竟然是生态箱里的女主
一个花心的男人最后艰难的抉择
好看
zz这不是孤独最多算迷失,拜托编剧,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他说在人生的顶端和谷底都会很孤独的,在和大家差不多的时候朋友最多。他明白自己的孤独,不过对自己的偏好又那么自信。我相信只有之前那么辉煌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自信。平凡人的好,如果习惯于成功的你很晚或者很少遇到这种挫折,是不会明白也不肯接受的。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稍微有些感谢过去那些痛苦的
这种老家伙现在演戏,他本身的戏味比电影还浓。
因为道格拉斯看,而道格拉斯从来在看飘过他眼前的20岁美人。他与富婆情人女儿说,我们的孩子咋办,他说你妈妈会照顾,晕。
挺动人的.........
这部电影怎么说呢。。总觉得差一口气,本来可以是一部惊艳的片子。。。可惜,就像老迈的道格拉斯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吧。自己的人生之路都是自己选择的,自以为是只会导致咎由自取。这片完全是冲着Jesse Eisenberg去的。。。虽然他出场次数好少
演技优异,剧情乏味。
多好的题材,可惜中途乏味了&&我觉得Michael Douglas就是个美国孙红雷。
老去是件残酷的事我现在还不懂
you decided what u want
好几个段落都挺感动的,挤出几滴猫泪,为我们都是孤独的人。
活该孤独 LSP!
这剧贴喜剧标签有问题,明显是一些中老年男人心声吐露,想玩世不恭度过余生,最后发现没死了,还得好好过日子
现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