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改编,看完发人深省,于是有了这篇…自言自语)开篇一个小故事,交代清楚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冷静,审慎,相信法律女儿不明所以死了之后,他开始了猜测和取证。
整个过程中没有大悲和大喜,所有情绪都克制隐忍,却合理。
「以为获胜时的会心一笑。
联想到恶徒可憎行迹时的呕吐。
」人应该是要有人性的。
他一直以为能从「公正的司法程序」中得到一个合理的裁决。
但是“他们是不会否定自己人的”。
最后帮助他打赢这场战役的却是几个绑架犯(查了点资料,真实事件里的这部分更让人动容,可能连导演也不敢拍得过于真实吧,就像《血战钢锯岭》里道哥的人生一样)。
还有一出场便知与众不同的律师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化学老师那些仍然喜欢听他故事的人每一个角色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令人动容的真实。
全片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10分,不够。
Cette bataille, je la combat pour toi.Aujourdhui, tu as 44 ans. Tu me manque.法语的学习还是有点效果的,我发现自己能听懂一些了,开心。
打字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一个例句。
Il est verf, et sa epouse lui manque beaucoup. 这个例句时刻提醒我法语词汇阴阳性的用法。
从父女二人在机场告别就开始落泪了,也不知道为啥。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黑暗永远存在 “我感谢绑架者 因为他们代替司法完成了这件事”一部优秀的电影就是这样没有特效没有过多的渲染平凡安静的叙述方式却更能让人体会到真实和现实亲人已经死去,作为父亲,我是应该用30年换得女儿的安详,还是应该带着“女儿”更好地活下去?
突然想起东野奎吾的作品《虚无的十字架》如果犯人并未把死刑视为惩罚,至死仍未反省,死刑又有何作用?
和这部电影一样,人死不能复生,对于遗族,司法很无力,死刑很无力。
死刑的最大意义,就是这个凶手再也无法杀害其他人!
当司法无法维护我们的权益时,普通公民可以作何选择?
于是有人站起来说,那我就做一个父亲可以做的全部。
《以女儿之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问,一答。
原著《Pour que justice te soit rendue》是邦贝奇先生自己的作品,14岁的女儿卡琳卡在异国被杀,从1982年到2009年,他用半生时间去寻求一种正义,一个审判。
书籍出版后,他被称为“papa combatant(战士爸爸)”。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还原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从父亲的角度,由开始的疑惑到中途突破种种困难的抗争再到最后走投无路的极端绑架。
有一幕让我浑身生出寒意:“好人”坐在去警局的车上,而“坏人”却被送往医院,两辆车分道扬镳。
明明是“好人”,为什么会落得这个结局?
我们该去怨恨谁?
警察的不作为?
官员的互相包庇官官相护?
还是整个司法制度的冗杂,司法体系的不作为?
这是电影留给观众的思考之一。
而另一个更深刻的思考是,主人公邦贝奇先生作为普通公民,在二十七年的时间里,他熬白了头发,熬花了眼睛,他发过传单去过相邻所有边界写过无数封信,他撞得头破血流失去所有,他绝望过,愤怒过,他甚至绑架完罪犯没有处决他而是报了警,他始终恪守着公民责任,他希望用法律换以公道,他在最大限度地维护着司法正义。
可司法又是如何答复公民权益的?
判了15年,罪名是过失杀人,强暴罪没有成立。
我想到了龙应台先生在《野火》里说过的苏格拉底的故事:苏老头被判死刑时对劝他逃狱的朋友说,雅典政府以“妖言惑众”判我死刑并不合理,但我逃狱就破坏了雅典的法制,那就等于以其人之恶还治其人,我自己便也错了。
因为两恶终不能归为一善。
苏老头最终吞了毒药。
龙先生说,法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使齿不尖牙不利的渺小个人也获得保证。
可是,当制度无法保护个人的时候,我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邦贝奇先生毫无疑问是勇敢的。
他也是幸运的,遇到了热心的翻译,遇到了虽然疲惫不堪但仍愿意与他进退的怪律师。
在做父亲的这条道路上,他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打了一场二十七年的仗,为了女儿。
我想到了那些最近常在热搜上的幼儿园家长。
我希望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更希望邦贝奇先生的故事可以鼓励到他们。
因为真相永远是客观的,它不容许被篡改,也不会消失,我们有知道真相的权利,即使手无寸铁,即使需要很长时间,即使前方铁壁铜墙,为了真相的抗争永远光荣。
而更多人,事件外围的我们应该去变成“翻译”“律师”,用发声去帮助为了正义和真相去抗争的人们,用水滴汇成江河的力量让每一个“战士爸爸”决定站出来的那一刻,便有了力量。
最后,当一个制度无法保护个人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最大的保护不是亵渎制度,挑战制度,而是改变制度。
这是邦贝奇先生的选择,也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生活有时候往往比影视剧所展现的内容有着更彻底的绝望、更无助的悲伤。
我们期待在电影中看到幸福的结局,坏人会被绳之以法,绝境会有人并肩作战,乌云散去所有主角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单独扛起所有的苦与难,抱怨的话无人诉说,只能在深夜的被窝、厕所的隔间哭过之后,再继续前行。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法国电影《以女儿之名》讲述的是十四岁少女被禽兽不如的继父侵害,并被残忍摘去了生殖器官只为掩盖罪行,少女的亲生父亲奔走三十年,终于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故事。
在目睹妻子出轨之后,丈夫安德烈选择离婚,将一双儿女养在身边。
妻子则选择了和一位在德国很有名名望的医生科拜结婚并迁居到德国生活,孩子会每隔一段时间送到妻子身边来培养感情。
在女儿卡琳卡十四岁这一年,她照常和弟弟前往母亲家里,然而让安德烈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没能再等到可爱漂亮的女儿回到法国叫他一声爸爸,而是女儿冷冰冰的尸体和德国警方草率敷衍的尸检报告。
尸检报告称女儿身上有多处淤青,死亡当天被注射了大量药剂,死前有被侵犯的痕迹,然而给出的结果却是无法判断卡琳卡的死因。
悲伤欲绝的父亲没有过度沉浸在伤痛之中,他并不相信科拜医生所说的女儿只是死于中暑,他拿着尸检报告去找专家求证,果然,专家认为卡琳卡的死亡与性行为有脱不开的关系。
尽管专家建议父亲不要再追查他可能无法承受的真相,但安德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
他跑去德国找到卡琳卡的母亲,说起女儿死的蹊跷,可是她却并不相信,还称女儿一直在房间中怎么可能会死于性侵。
这一下子点醒了安德烈,让他开始怀疑同在一屋檐下的继父科拜医生。
科拜给女儿注射药剂,并且出现在尸检现场,他就是杀害女儿最大的嫌疑人!
安德烈为了查明真相,花费一年时间向德国法院申请重新尸检,然而德国法院以证据不足和已经结案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安德烈没有放弃,他在街头发放传单,希望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利用舆论让法院重新受理,可结果却是他自己因扰乱秩序进了警察局。
安德烈回到法国,委托擅长跨国案件的高级律师,又自学法律,向法国高等法院提起诉讼。
科拜医生躲在德国不接受问话,卡琳卡的母亲也是站在科拜医生一边不肯出庭,律师提出不如开棺再次验尸以获取罪证。
这次的验尸结果表明卡琳卡的生殖器官居然全部被摘除了!
原来科拜医生出现在尸检现场就是为了毁灭罪证!
他就是凶手!
经过安德烈的多方调查和努力,法国法院终于受理案件,判处科拜医生十五年监禁,德国方面却施压,想要掩盖丑闻,而法国也不想陷入外交困境,别说将科拜医生绳之以法,就连法庭他都没有出面。
而此时,卡琳卡已经死去十三年了。
在卡琳卡去世的第十五年,科拜医生因涉嫌侵犯十六岁的病患而被告上法庭,与女儿相似的年纪和遭遇,令安德烈悲伤气愤到呕吐。
科拜医生这样的人间渣宰就算是物理阉割再终身监禁都不过分,德国法庭却只判处他两年徒刑,居然还缓期执行!!!
安德烈不放弃,在科拜医生再次引渡失败之后,他认识到德国法国法庭的不作为,于是卖掉了公司,雇佣打手将科拜医生暴力带回了法国。
终于,科拜医生在法国被判处执行十五年监禁,而安德烈也因绑架和个人执行司法正义判处一年。
至此,迟到三十年的正义终于到达。
这是一部父亲的抗争史,他是战士,为死去的女儿而战。
三十年间,他自学法律,精通德国法律、法国法律以及国际法,他抛弃了正常人的生活,身边的朋友、律师甚至恋人都相继而去,他却一直不曾放弃和停歇。
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就像是父爱一般,将沉重的感情内敛起来,克制而隐忍,所有的感情积聚,直到最后一刻才终于爆发出来。
影片的最后,已经七十二岁的老父亲来到女儿的墓前,说道:“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在父亲的眼中,他的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正义最终没有缺席,可那却是一个父亲,用三十年的挣扎苦斗换来的。
法律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拯救犯罪者,而是为了保护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让受害人不会平白受害。
迟到的正义不该让我们欢欣鼓舞,因为它本来就不应该迟到!
一个伟大的父亲,用了30年的年华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为了让女儿的死得到应有的重视。
声张正义有多么难,你看,这还是在人权至上的欧洲,也不过如此。
而且那个坏医生还不是家里有权有势的人,还强奸了那么多的未成年,最后才判处15年徒刑!
太憋屈了,整部剧都想说what the fxxk!前妻一次次为医生做保,一次次骂男主是疯老头,说他“是因为老婆被医生抢走了所以心理变态才要强加强奸的罪名给医生”;说“医生是很有魅力很风流的人,根本不需要去强奸,那些女的都会送上门去“。
简直想冲进电影里扇她n个耳光!
你通奸骗老公,男主没打你没骂你只是离婚你就觉得他神经病?!
你女儿死的莫名其妙你不管?!
还有什么叫做”有魅力的人根本用不着去强奸“?!
女主你的三观是被狗撕碎了吗?
明明法国判了刑,德国居然为一个强奸犯施加压力不引渡?
这是逼大家以后都以暴制暴,动用私刑?
没有新媒体只能靠体力发传单的时代,到底埋葬了多少恶心的秘密?!
一个女人死后尸检居然能让嫌疑犯在旁观看还偷走全部的生殖器官?
法国德国两个欧盟最发达的国家的司法体系肮脏腐败到连一件按司法程序走的事情都办不到,无能至极。
但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这样的”无能“还能被拍成电影公映出来。
最后,任何时候,只能自己保护好自己,不要相信任何的”为你好“
影片根据法国的一个真故事改编,1982年7月的一天,男主得知了女儿的死讯。
他的女儿只有14岁,在去世之前在德国和妈妈、继父一起度假。
不过很快,她的死亡状况出现了疑点。
生父为了女儿的真实死因跟法国法院和德国检察院纠缠了30年,但德国一直不肯引渡女儿的继父到法国进行审判,最后还是生父把他绑架到法国,才得以审判。
父亲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花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才将强奸女儿的恶魔绳之以法。
我好痛苦。
看完这个片会对法国和德国的司法系统彻彻底底失望。
一个男人为他的女儿辗转法律体系三十年,三十年啊😭我快哭的受不了了😭所有人都劝他见好就收,放弃吧,但他从来都没放弃,从来都没有。
那么明晃晃的证据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尸检结果,下体消失的尸体,她们的证词,法院却打死都不立案,甚至说Andre是疯子,还有,还有前妻的不理解,现女友无法等待再也不愿和他在一起。。
每一次法官的判决,法院的冷漠,司法系统的无视,都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怎么能如此冰冷,Andre向法律寻求援助,法律却选择包庇强奸犯。
为什么这条维权之路如此漫长而痛苦,为什么好人就一定要付出这么多才能换来一点正义,甚至雇佣了绑架犯才能做司法系统本该去做的事。
我哭的泣不成声,我为30年都换不来的正义而哭,我为Andre唯一感谢的是陪他一起在这个案子里30年的律师和绑架犯而哭,我为其他未成年女性当庭作证却只判那个混账两年还缓刑两年而哭,才两年啊!!!!!
我在电脑面前听见这个判决我震惊的无所适从,我想冲上去把那个混账活活打死,Andre雇佣绑架犯把那个贱货打了两下就判了一年,我实在是不懂这个世界了,我真的心碎彻底,这个世界是这么的冷漠不堪,真的,为什么?????
为什么啊?!!!!!
Andre在维权过程中甚至自己学透了法律,被陪他的律师说都不需要他了。
我的心真的好痛,我的精神歇斯底里,我的怒火积在胸口。
整整三十年啊,最后甚至连强奸罪都没有成立。
如果可以我也真的想去当私法制裁者了。
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不说了,用Andre最后的话作为结语。
There...I kept my promise never to give up.This battle,I fought it for you.And despite the difficulties,the years of sacrifice,I have no regrets.Today,you'd be forty-four.I miss you.我的心真的痛的受不了了。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关于父女情,不如说更多的是对世界司法机关和权力机构的真实写照。
一位父亲,为被继父性侵而亡的女儿,奔波三十年,只为得到一个正义公平的结果,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不求多,只求应有。
中间经历了各种坎坷和波折,被两国的高层不停地打压,现任妻子离他而去。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用各种自己的办法为女儿平反,比如去德国的各个街道发罪犯的信息,去德国周围的城市的每个医院和入境处发布罪犯的国际逮捕令,去美国用绑架的方法引发媒体的注意扩大事件影响力,等等。
30年的等待和奔波,没有辜负他,正义和公平仍然是占上风的。
看的过程中很多社会事件在脑海中闪过。
鲍毓明性侵案,司法机关的漏洞,权力机构的控制;杭州杀妻案,利用媒体进行渲染扩大事件影响力从来为破案助力.......果然,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1真实故事改编,法国1982年7月发生在一位父亲身上的故事,他突然得知远在德国的女儿的死讯,面对前妻与女儿继父的重重疑点,他竟花了30年,与这对夫妻、与法国法院、与德国检察院、与律师、与法官、与警察、与形形色色的人不断纠缠,自己的人生也从那一刻按下暂停键。
2没有迟到的正义,迟到的不叫正义,那部分只能算是利息。
3犯罪的人在逍遥,受伤的人在磨难,转机在于,犯罪之人继续犯罪。
4女性要复述被性侵的经过,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5母亲是个疯子,她绝对是已经疯了。
6“如果你还在,今年44岁了。
”这句话泪目了。
或许我会是爷爷,我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一段父女情,是可以真切感受到温度的那种。
——2022.12.21看完《以女儿之名》
不细致也不详实,流水账记录了这个冲击事件。因为和江歌案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比较出电影和新闻报道的不同,这个片子没有体现出电影的魅力,但是它记录下这个真实的事件以及带来的思考仍旧是有意义的。
烂片
完全没有让人想看下去的欲望
3.29 隐藏,不外显的父爱。
2.5,太碎太浅。
三星半
基本符合現實,阿爾巴尼亞綁匪首腦是長髮的部分都弄出來了。本片中可惜沒呈現那些聲援紀念卡琳卡的後援會,參與人大多是男主在圖盧茲的鄉親,這些默默無名的人全都被濃縮在那位化學教授和律師上。男主日後為阿爾巴尼亞綁匪作證其義舉,使得綁匪能通過難民庇護留在法國定居。
缺乏深度,跨度达30年的“复仇”被压缩成了80分钟的编年体故事。真实事件所带来的震撼全都被消解在了这种流水账中。
又一个无脑亲妈的疏忽,披着职业狼皮外衣的继父,亲爸三十年的坚守让人动容,但换一个环境换一个收入阶层,鲍毓明需要多少艰辛与坚守才能被绳之以法得到应有的惩罚?
21:9【百度网盘】画质一般
看了个寂寞,观感跟这生父打官司一样煎熬。这种片又不是名人故事,怎么能叫传记?
片中的妈妈真是一个不要脸的奇葩!大多数情况都是母亲为子女伸张正义,父亲不作为。
为糊涂的母亲感到惋惜,为伟大而执着的父亲感动。出轨就出呗,还把自己女儿的性命搭上了,这位母亲真是双商堪忧。
每一个片段都敷衍了事,这哪是在叙事,频繁的跳跃和碎片化的对话让整部电影还不如预告片完整。同时人物塑造为零,完全没有情感可言,甚至刻意的安排不符合逻辑的对话和片段试图引起观众共鸣,结果只让故事显得更加虚假、虚伪。如此浪费八十多分钟真的不如看几篇当时的新闻报道。
一位父亲花了近30年时间的一场战役,坚持公义以一己之力对抗某国司法体系的官僚腐朽,终于让残忍奸杀女儿的凶手伏法。死磕到底,只为讨回公道,最后用了非法手段从德国绑架凶手到法国接受制裁真是令人唏嘘,法律保护公义之余还维护了恶人的权益,也因为是真人真事改编,真心觉得这位父亲太了不起了!
哎爸爸好伟大 当法律无能的时候 真的要气死人 还有女孩的妈妈 也太恶心了 出轨不说吧还死不要脸不承认事实说什么女儿的死是时间到了 怎么会有这么辣鸡的母亲...
部分角色的设定好刻板印象😅
毕竟不是每一位父亲都是飓风营救中的连姆尼森。毕竟,所谓完备的法律体系也只是为了一些阶级适用。有时候,以暴制暴,更好。
这个世界最不缺乏就是真实事件,但却没有多少足够包容的心来承受这一切。
商业电影 无功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