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上了全球首映,本来是冲着永野去看的这部电影结果戏份好少,但第一场的哭戏已经足够表现出能力了。
不过虽然是家庭片却还是好多细节令人震撼,我看过的山田洋次导演的电影不多,大概三、四部,所以印象里山田的电影都是十分规整,有点老派,甚至可以直接拿来当做模板教学的作品,但是当拾荒的老头在天桥上发狂描述大轰炸的时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气质,没有一点战争的镜头,只靠现场的车滴船鸣等等就能表现出惨烈感,神经质般的情感抒发不仅激起角色的释放,对观众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像给空荡荡的心脏打上兴奋剂一般。
最后是烟花,剧里出现了无数次7.29的烟花大会海报,还以为会是一家人重归于好,穿好浴衣参加大会的俗套剧情,结果是妈妈在自家的二楼、在故事的发生地,而且是烟花已经绽放后才看到了烟花,就像那句名台词“我们所过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所以最后在都市楼房中绽放的烟花是份礼物 是山田洋次导演给每个观众的礼物。
作为人事部长的男主要裁掉同窗好友,同时,妻子闹离婚且二人分居,女儿不想上学,老妈正在黄昏恋。
面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是个人都得焦头烂额。
但电影并没有把人生讲得多不容易,逃到奶奶家的女儿,顺手洗起了男主的餐具时,温情暗涌……已经决定了电影的走向。
让一个中年男人坦诚地说出:我也累了,想休息一下。
是多么不易,如释重负。
但最终男主老妈还是没来的告白,牧师带着她玩了一天,她以为是开始,没想到是分别。
那句:您还没告诉我的时候,我还觉得今天是我特别特别开心的一天。
和男主那段话:我给他代写的情书……他拿过去和人家交往了,但其实我也是喜欢咲江的,所以呢,在我代写情书的时候,就已经失恋了。
当然了,自始至终,妻子都没有露面,男主也签好离婚协议书。
中年人,你终于愿意带着可惜与遗憾,与生活和解了。
吉永小百合、大泉洋、永野芽郁,正好是不同年代的演员。
永野芽郁这次表演有问题,前半段离家出走的女儿不错,中间和父亲和解那段,学绫濑遥学太多,已经不太像一个女儿,很割裂。
估计山田洋次太老了,没精力指导,加上之前在他上部电影里发挥得不错,本身也是个好苗子,就任其发挥了。
另外,美术组是不是有什么毛病,永野芽郁的每套衣服都要叠穿,找什么存在感了?
妆容也过于成熟。
致敬92岁尚在坚守梦想的导演。
喜欢这种老派的文艺电影,感情真挚细腻,表现技巧扎实娴熟,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没有一帧画面是浪费的。
看这种电影整个心都是满满的,围绕着“妈妈”的三代人之间的冲突,简单又真实,恰如生活本身所呈现,每一代人都有他的不易但有爱就从不缺乏继续前行的动力。
电影表达的爱很多元。
父母亲一代虽老派但因为包容而持久;昭夫一代强调个性前途而不将就;孙女代表年轻一代更是和强势父亲水火不容却更喜欢奶奶的达观;昭夫和发小同学又是同事之间的友爱;母亲与牧师的黄昏恋爱;鸢尾花团队对流浪族的关爱;牧师反复说恶人亦天使的博爱……然而结局却都不如愿,恰是“人生小满胜万全”的缺憾美。
然后昭夫放下了一切,回到家,结尾那句:“那么,拜托你了,妈妈”,瞬间泪目,无比唏嘘。
妈妈此时此刻的喜悦是怒放的,如夜空中烟花。
从此又是整整齐齐一家人了。
里面给拾荒老人的细节很巧妙,终身的战争心理创伤是导演的反战理念;老人摔倒在教堂门口的自言自语,表达流浪汉也有对家庭的渴望;不听奶奶劝执意不要政府的补贴是民族自强不息的骄傲。
还有,吉永小百合怎么那么美啊?
80岁了怎么眼睛里闪闪的全是星星啊!
4星半。
比起家族系列,山田洋之的母亲系列我倒是都没看过。
吉永小百合确实是能让儿子同学连生气都一直念念不忘的“漂亮妈妈”呀。
剧本太细啦,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去建立人物。
大泉洋出场时只是西装革履谨慎行事的人事部长,手下小姑娘稚嫩得都不会帮忙打马虎眼;然后又成了邻居眼中久未回家,是因为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但是镜头一转,你才知道这卸下面具的大人物私生活有多不如意,老婆女儿跑了,家里能说话的只有一台脑子不太好的扫地机器人,日常只能叫酸辣拉面外卖充饥。
在久违的“回家找妈”过程中,大泉洋从各种一惊一乍里软化了下来,终于找回本心,也终于抛掉了社畜的外壳。
社畜看这种片子未必会赞赏他的选择,但无法不共情,以及无法不好笑。
一种奇特的明朗,就像台词说的,反正不会再糟了。
小百合的恋爱插曲戛然而止,是让人意外的一笔。
本来大家都跟孙女一样磕到了,好好的把人家老牧师扔到北海道去干嘛。
但继任牧师是外国人这个细节仍然很好笑,小百合(小小声抱怨):听不懂了!
孙女是扮做叛逆酷妹的甜妹!
给父亲洗洗脑挺好的。
同学就,专注拖后腿一百年呀喂!
有点记不得了,导演是每部都会加反战元素?
45年那场东京大轰炸到底带给90岁的老先生多深的阴影啊。
这一部学的新词汇是“佃煮”。
这次观影,戏外与戏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
这部电影从我踏进百老汇电影中心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当我兴致勃勃的推开影院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从门口延伸到厕所出入口的队伍,参与排队的大多数人,不是我习以为常的年轻人,而是一群白发苍苍的步履蹒跚的长者。
(香港习惯称呼长者,因此我就不用老年人这一称呼了)这群长者中有不少是夫妇结伴而来。
面对这样的场面,我不禁幻想——五十年后的我,应该也会像他们这样,尽管驼着背,尽管腿脚不利索,尽管五官退化,也要来到电影院,享受一场电影。
我关注的一个豆瓣友邻说"不了解当代青少年大概是老导演的通病"——这句话激起我强烈的反驳欲。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拍给年轻人看的,而是面向老年人的。
这是一部属于长者的院线电影。
(在香港 称呼岁数大的人为长者而不是老年人我觉得这个细节非常好。
)长者也是院线电影的受众群之一,他们不应当被排除在外。
因此对于这次观影,有相当一部分感动与美好是戏外的经历带来的,甚至于它比电影本身还要值得我纪念、回味,因为这段经历确实让我感到余韵悠长。
另一个深刻的感受是,观影氛围会深刻影响你对这部电影的感受。
我所在的这个场次平均年龄目测超过了六十岁。
观影过程中每次遇到编剧安排好的笑点全场一定会有人笑出声来。
大家都很开心。
能很明显的看到山田洋介采取了小津手法的空镜,小津的空镜意味在于延长了主人公的情感长度,在笠智众凝视酒杯后的灯罩的七八秒的时间中,观者感受到了在未来恒久的孤独,既是未来又是永恒;山田洋介对于空镜的使用更多在于时间动态的促进和接下来会发生故事场景的预告。
隅田川的河流与桥与每每切换到都市场景前的幕墙形成明显的对比,山田强烈表达了自己对都市的态度,当片名出现在隅田川的桥与河流上,那么在观看最后的结局中也对大泉洋的选择毫不意外。
都市的建筑总是不断切换,玻璃制外墙棱角分明切割着画面,车辆的流动打破了都市间过于冷硬的态度,故事的发生当然在此刻展开。
长相突出的官九奋发在演员的赛道上和室毅成为日本演员间闪耀的窝囊废双子星,甘草配角和灵泉一样的编剧生涯在他的身上交相辉映,作为日影日娱的老熟人当然明白他的登场当然不只是为打个酱油,在大多数时候官九都以低垂的眉眼和脑门朝向镜头,情感和动作都被藏起,眼泪还得去厕所擦拭,甚至堪称懦弱,突如其来的奋起也是错手造成的失误,笨手笨脚的,连带着在工作中与朋友的交往都不分明,粘丝拉糊的动作和情态让人在心中崩溃“千万不要遇到这样的同事”。
城市白领的矜持和学生时代需要人照顾兼并,这是山田洋介在克制的情感中故意造成的冲撞,都市与故乡在官九的身上发生纠缠,开始与结束都需要他,一个稍微人格强烈的演员都达不成官九的完成度,当故事的刻意发生在官九身上时,他本身的黏糊感都让人觉得刻意变成了合理。
当大泉洋在影片中第一次回到家的时候,山田将返程简化成片段,晴空塔的全貌和局部以及常见的街景在空镜中被动构成时间的流动,与故事重返都市时线条强烈的构图相比更加的温柔。
而隅田川的河流是多么明显的隐喻,河流在地理中带来泥土与生机,在电影里带来古典的感情。
山田只进入了客厅,这是传统的待客居所,大部分家庭的争吵都在客厅发生,卧室是私人的场域,在大部分故事片中进入卧室便代表进入隐秘纠缠的感情。
在官九找到大泉洋的时候,争吵只传来声音,虞美人会的目光和向上的楼梯视角只是观众的探寻,官九和大泉洋的争斗只特写展现了几秒就滚下了楼梯,连卧室的全景都没展开,我想这不必展开,我们早已听够了中年人的抱怨。
话语的表达更多的是情绪的滥觞,气氛被烘托,心情被压抑,镜头反复的摇动,前额叶皮层早就被过度刺激,疲惫的眼睛早就需要眼药水缓解,所以请减少对人生的抱怨,让观众休息一下。
我们只需要从愚拙的扫地机器人上共感那一刻的挫败。
山田在前期和后期使用了同样的机位表达了儿子和母亲的不同情感,当大泉洋在与永野芽郁的争吵后,被母亲留在家里,喝多了的他躺在客厅的长条沙发上,山田将镜头放在客厅的门廊,高度降低到了榻榻米上,门框掩去了大泉洋一半的身体,唯一的光源打在大泉洋的屁股上,甚至停留的七八秒,这在电影里是漫长的七八秒。
这是毫无美感又被强烈设计的一幕,观者被迫直视在前半段山田对大泉洋的态度,看这个人的中年危机就好像看他窝囊的屁股,很丑。
而同样的机位被用在吉永小百合与永野芽郁倾诉自己的激越的爱(与影片中其他时刻相比。
)镜头凝视着吉永小百合抚摸永野芽郁的脚,对于之前吝啬到不肯给大泉洋崩溃镜头的导演而言,这充分的凝视可称为言情,尤其是突如其来夹杂着黑白的回忆,那是大泉洋的父亲为着吉永小百合的示爱,日本人总是讲究内敛,情谊都不肯轻易说出,但是比言语更炙热的是表达,脚是离心口最远的部位,丈量着脚的尺寸却仿佛丈量着心的距离,吝啬言语却给对方做了足袋,不能不说大泉洋的父亲其实很会调情。
行动的魅力在言语不足表达的时候格外体现,放胆的触摸在言语静默间更显得勾引,这也使得吉永小百合在棕色客厅间娇俏美丽神情被正确的凸显,本来就很奇怪,失去丈夫的妻子何以产生少女的神情,有了爱情的解释,这一系列的公式才成立。
牧师的牵挂似乎更在别处,导演借着牧师的传道表达了反战的观点,他的关心不被流浪汉所接受,他与吉永小百合的谈论间说到“或许他才是我的天使。
”当然这无疑表明吉永小百合梦碎。
流浪汉与大泉洋是互相表征,流浪汉象征着日本在战时的伤痛,他对于战争的伤痛更代表着导演作为战后一代的亲身经历,他不接受治愈 ,不接受国家,不接受衰老,企图用战时的精神顽固抵抗伤痛,但是处境的外化更表达了他的悲哀与一无是处。
他与大泉洋在隅田川桥上的相遇,岂不是曾经与现在日本精神的一次冲击呢?
谁都不曾理解谁,但或许借由大泉洋的选择给了答案,但这是否是一次田园牧歌式的躲避呢?
与妈妈的初相识往往是记忆的最前端,妈妈通常代表着熟悉、温暖、爱与包容。
但有一天,妈妈开始变得陌生,或者说,变得不像“原来的妈妈”,那么这一场“再相逢”便开始了你与妈妈的第二次相识。
导演山田洋次的“母亲三部曲”最终章《你好,妈妈》就是讲述这样一个与妈妈“再相逢”的故事,当妈妈脱掉围裙,穿上时髦的衣服,你是否还认得她?
影片《你好,妈妈》讲述了人力主管昭夫(大泉洋饰)因工作、生活压力不堪重负,决定去探望许久不见的妈妈福江(吉永小百合饰),突然发现妈妈变得时尚活泼,甚至坠入爱河。
面对这样的妈妈,昭夫感到困惑与不自在。
但通过与妈妈以及热情善良的邻居们相处,昭夫再次认识了自己的妈妈,从心里接纳了“崭新”的妈妈,并与女儿缓和关系,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影片围绕着多个女性形象展开描写,导演山田洋次通过塑造非典型的女性形象,试图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冲破性别枷锁,展现觉醒后充满生命力的女性意识。
在镜头语言方面,山田洋次延续了日本电影较为经典的长镜头,在多个场域中使用大景深的长镜头充分展现故事发生背景、环境和情节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主人公昭夫出现的第一个场景便是办公室,一个大景深的固定长镜头为昭夫绷紧神经的故事背景做铺垫。
前景的女雇员提供着办公氛围和下一步共进晚餐的桥梁作用,后景昭夫与同事关于裁员的讨论使工作压力扑面而来,观众可以快速感知主人公的生活背景,从而推动故事继续发展;在多次居酒屋的场景中,山田洋次没有只使用普通的正反打对话,而是将三个主体人物放置于画面前景处,后景由影片开头的男性聊天饮酒变为结尾的女性聊天饮酒场景,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供了气氛的渲染,更是很精妙地点出影片的主题——女性意识觉醒;在妈妈家的多个场景也延续了这一镜头特色,利用房间纵深,表现妈妈家里的人来人往,呈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形象。
大景深长镜头的使用是日本电影的视听特色之一,既起到了丰富画面信息,营造故事氛围的功能性作用,也为揭示影片主题提供着隐秘的作用,增加着影片内容质感。
在声音处理方面,长对话与细节拟音是本片的设计特色。
大段的对话能够充分营造出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的日常生活,有细碎的琐事,也有昭夫和妈妈的情感表达。
同时,许多声音的细节拟音都使影片声音富有质感与内涵,如颠簸碰撞的易拉罐、吱吱作响的木地板,格外清晰、引人注意,都是为影片的氛围营造或功能叙述增加效果。
通过对话与音效,观众很容易产生不自觉地代入感,从而能够将这种觉醒普及到每个观众的身边,女性意识觉醒的普适性便得以展现。
与妈妈的再相逢,不是失去了从前的妈妈,而是看到了不一样的、更加全面丰富的妈妈,更是让妈妈们跳脱出母亲的刻板形象,可以随心所欲地成为让自己舒服的、想成为的样子。
山田洋次用这样一个温馨的相识故事结束“母亲三部曲”,这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妈妈也曾是自由自在、充满活力的少女,做了妈妈以后,依然可以是一个洒脱活泼、充满生命力的女人。
与妈妈再相逢吧,看见和记忆中不一样的快乐的她。
——20240127•福州天堂电影院观影之《你好,妈妈》这是军军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8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89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39部电影。
本片吸引了六男三女共九位影迷观赏。
日本的爱情生活电影真是太好看了,虽然投入不大,但是充满了家庭的温情和爱情的惆怅,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老奶奶做的“足袋”真是又精致又可爱!
老奶奶吉永小百合太棒了!
她的演技无可挑剔,把一个陷入爱情的老奶奶那种羞涩和纯情演绎地淋漓尽致!
当她失恋的那一刻,我哭了。
那个老奶奶爱恋的人啊,实在太残忍了,竟然忍心离老奶奶而去!
[捂脸]大泉洋扮演老奶奶的儿子,他是个失意的中年男人,他老婆女儿都跑了,家里能说话的只有一台脑子不太好使的扫地机器人,日常只能叫酸辣拉面外卖充饥!
事业上也由于负责公司裁员而被千夫所指!
他的痛苦谁懂啊?!
当他听说老母亲又恋爱了那表情真是百味杂陈!
[捂脸]永野芽郁扮演老奶奶的孙女,她漂亮善良,善解人意。
不过我没get到她的美,我觉得她长相一般般。
人生总是不完美的,爱情又总是令人惆怅,但生活还得继续,还隐约隐藏着一些希望!
“婚姻和工作都失败的我,开始与失恋的妈妈一起生活。
”精彩台词:我说不定有一天会被她“断舍离”扔掉在大公司,用下巴使唤一大堆下属。
是他的同事,感情很好。
感情好还露出这么可怕的表情?
一片一片米饼都是你老公用爱烤制的我真想让我老公听到你说的话。
你表白了吗?
没有。
我等他先表白。
泡完澡喝冰啤酒,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啊!
说什么裸体相见,真是猥琐。
过去,女人就是我的烦恼之源。
现在,没有女人又成了我的烦恼。
知美有喜欢的人了。
我本来以为今天是我很开心的日子。
小舞已经能共情奶奶我很高兴。
带我去北海道吧!
她真的好爱你!
她怎么会喜欢一个这么严肃的牧师。
今早起来我觉得切黄瓜的刀变得好重好重,我连瓶盖也拧不开了。
豆瓣评分8.1分,我给8.6分。
本片毫无疑问入选军军2024年观影四十大佳片!
好温馨,好浪漫哦。
没有生活的阅历积淀,没有对电影各种方面的积累,不可能拍的这么闪亮。
必是大师精作。
那感觉太饱满了,连细节都挑不出刺来。
如果一条条过细节似乎又很普通。
生活里可见。
但是又处处打动你。
让观众共情,又轻松。
全局没有一个反派。
依然故事有跌宕起伏。
每一件事的陈述都好清晰。
大爱此片。
btw,学了一个新词儿,原来日本文化中的足袋,是这个样子呀,哈哈。
可能只有91岁的导演才有这样的能力,以温情的影调深刻描摹独居母亲的晚年寂寞。
看似简单的生活日常,细腻中皆是温情与感动。
回味良久,这温情的背后是独居母亲晚年的无限寂寞,正因寂寞到了极处,才会释放出那种义无反顾冲动和万般克制的温柔。
在我眼里,片中母亲是独居老人的一个缩影,而她已经足够坚强和独立,试图用公益服务、邻里家务、甚至黄昏恋来塞满自己孤独的时钟。
对年轻人而言,生命是由过往回忆和未来的期待组成的,可步入老年的生命,未来与他们早已渐行渐远,心中无所期待,心中皆是过往的回忆,而儿女是回忆中的主角。
特别是那场母亲送别单恋已久的神父那句突然激动脱口而出的“带我走吧!
”口吻近乎哀求,其中透着她多少的爱和寂寞。
每每想到此幕,内心是无尽的感慨:和剧中的主人公一样,人近中年的自己,是该多花些时间陪陪父母,一声问候,一顿简餐,甚至一次误会与口角,都是同正步入老年的母亲(和父亲)的一份共有的回忆。
适逢母亲节,衷心祝愿每位母亲都节日快乐
PS 女主角由79岁的吉永小百合出演,美丽气质不见当年。
出演女儿的永野芽郁戏份虽然不多,但也很美。
好质朴。正在裸辞,太tm应景了
热门短评都是在吐槽浪费映后唯一提问机会的所谓独立导演,可见大家对于这类不好好提问,沉浸自我表达标榜的厌恶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见面会的映后交流需要预埋问题,虽然这样又丧失了真正的互动性,确实是个两难。回到这部作品上,最要感叹的还是导演山田洋次旺盛的生命力和创作力,91岁的第90部作品,也太能拍了,希望中国未来也能出现这样的导演,不要早早就退居二线了。日本真的非常擅长拍这类家庭轻喜剧,而上海这座城市之所以又那么喜欢看日本这种电影,或许也是因为上海的城市化足够早,因此在很多方面可能和日本的社会结构、社会心态有一些相似性吧,所以上海的市民看日本电影里的家庭故事会有在看邻里间的感觉吧。
2.5 / 有趣的只有叙述视角的控制。我们既能看到儿子的视角作为主线用声音串联了全片,更能看到母亲等老者作为回忆者直接唤醒过去的影像。这种声音与影像的较量既构成了山田洋次的魔力,也成为了他在家庭价值观表达上的症候。
忘了是哪个电影的一个女人说她老公对她很好但是他不爱她。好像这个电影的母亲?
“空间”是本片的重要关键词:导演刻意让两种空间形成鲜明对比,秩序森然的格子间、明亮的摩天高楼,和花团锦簇、光线昏暗的日式庭院。男主角年少时逃离后者,以为梦想就在云端高处的写字楼,最后却还是孑然一身地回到了家。正如年迈的牧师,舍弃体面的工作、告别爱人,还是要回到苦寒的故乡。他们都是游子,而“母亲”的意义,则是她永远守在原地,守着一扇不会上锁的大门——看似影片是献给妈妈,其实真正的主角还是儿子。这是只属于儿子的中产幻想。话说回来,你对山田洋次也不能期待更多了。
#bjiff14 第一部 以日影作为北影节的开篇实在太幸福了 好温暖好明媚 太真实以至于让人忽略剧情 不管这个世界上再多的破事烂事 只要妈妈在 就还有退路 在外面是独当一面的大人 在家是和妈妈赌气乱蹬腿的五十岁小孩 真的哭死 (小舞好漂亮(今年因为身体没有之前好 临近北影节突然产生畏难情绪 这部作为第一部真的有治愈到
拜托你了,妈妈!
或许我们不应对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导演要求过多,但这次山田洋次导演的作品中确实欠缺了一些过往电影中擅长的那种真实的生活感,而更像一部稍微有些漂浮在空中的话剧作品,所以在人物情感上也就没有《家族之苦》系列中的那种真挚,当然,这其中一定有几个演员表演上的问题,对于山田导演这个年纪仍然有动力拍新电影这种行为,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但尽人事,母亲亦为女子,不当人子。2.5
就很轻松日常,最后失恋的妈妈为了失业的儿子马上振作起来还是有点感人
太絮叨了,客气到很不习惯
不好看
#Siff 2023 可爱又温暖的电影,可惜映后唯一的提问机会被典型中国自大男独立导演浪费掉了,全场嘘声。
小百合老师真的好漂亮啊~ 虽然是近森老师拍的 摄影没有问题 但我不喜欢日本社会里儿子对母亲的态度 母亲 女性 永远都坐在最低位 而儿子 男性 都在坐在沙发或者高处 不喜欢这样的视角差 但剧本没问题 依旧是聚焦社会 老年人问题的山田洋次导演
山田洋次导演对这种家庭轻喜剧的处理可太拿手了(虽然他说喜剧比悲剧难拍),咩酱可爱捏,宫九老倒霉蛋了喜感,吉永小百合还是优雅啊
SIFF2023
传统风格 但剧情很弱 可以说是超无趣了 实在没什么好讲的。
结尾留了几滴泪,真好,这个年纪还能拍出这么动人的爱情。
我也想辞职回家找妈妈🥹🥹🥹
#金馬60# 山田洋次的輕喜劇真是永遠不會失手啊 好好看啊 最後的花火背景出字幕真是太浪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