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或许不是个好故事,它冗长,悬念干瘪,充满喋喋不休的独白。
但它有好的情绪,2小时里,灰蓝,不合常理,却又轻微碰触了心脏。
也许到最后所有的疯子都不疯,他们懂得为金钱利用他人,他们亦懂得爱情。
爱一个人,只想要看到她而已,有生之年可以认识她而已。
爱一个人,可以杀掉最好的朋友,世界在瞬间残缺。
喜欢MIRA在电影里的样子。
她与TOM相识的时候,就象个飘忽的天使。
她说她永不会死,因为她根本就不存在。
虽然后来证明,这只是她伪装的表象,可我爱极了,瘦弱的,飘忽的点燃一根烟、抱着一堆书的艾洛依。
她离世界很远,可是有时离真实便很近。
当TOM跳跃下去,他很快乐。
他的所有愿望都已实现,甚至还颠覆了一小下整个世界。
朋友们因他活了过来,不再只是阴冷的大酒店里那些穷鬼。
他爱的女孩也欢喜了他,给了他一个最美的幻觉。
南非的小窗,挂满甜蜜。
整部片子的音乐像无处不在的绳子,时刻抽动着观者那根忧伤的神经。
诡异的故事中包裹的却再纯粹不过。
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就算他是白痴,这爱也是伟大而美丽的。
有时我们太想要求世界的美好与幸福,却往往难以接近。
有时,放手了,一切就都容易了。
有一天我踩着滑板来到百万美元酒店穿过Elosie迟疑着有些躲闪的腿真闹不懂爱是什么,“也许去南非……永远不会实现……听过最美的事。
”那种迷茫的天真使我酸楚和我关于她身体的所有记忆仿佛赤裸着,后退着穿过早晨所有人死一般沉睡着的脸当他们告诉我她不是Elosie爱是不能描述的,不能像树或海圣人眼中的罪——坠落在丧失了未来的天堂某处在我再一次见到Elosie之前我必须长出翅膀,在我给她的第六本书里,她的脚将在冬天变白,轻轻踩着白雪
2002年我就受到朋友推荐看这片子。
直到2010年的11月在看了这片子,8年了。
发生了那么多事情。
我又改变了多少?
片子开始的时候还是颠覆了我看很多片子的习惯。
哪些打乱的敏感细碎的对话,象一个个哲理或者一首首诗。
特别中间穿插了很多美妙的音乐。
整片电影节奏基本是比较缓慢的进行着。
到汤汤面对摄影机说那些话的时候,念那首诗的时候,就逐渐将我的情绪加温,血液渐温起来。
片头跳楼的的镜头和片尾跳楼和伊兹的对话以及跳楼,还有女主角最终坐在窗台看相片,镜头拉远,百万美元酒店的远景以及城市的高楼,这样的画面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从片子里我更读懂了一些密码,一些周围朋友的密码,一些人和人关系的密码,城市社会阶层的密码,一些美的解读。
大话西游里紫霞说过:我的英雄是乘七彩祥云而来。
这意思是她心目中需要一个英雄出现。
而有些人心中需要的是一段感动。
最好是彻底悲剧性的结束,才能让她一辈子感动快乐。
这样的情绪是扭曲和变态的,但是却真实存在。
另外总有很多人计划这样那样,女主角说他们要到一个地方去,鱼从门里进来从窗外出去。
男主角对这些话的理解是,这些计划是美好的,但是她是不会去实现的。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朋友总是在计划什么,一逞语言之快感。
因为除了我看这部片子感动之外,在若干年后我已经是看过无数文艺片,看过无数感人肺腑的书籍之后,我觉得这样的影片至少会让部分感性的(不一样的感性,带有神经质的)人深受迷惑和影响,中毒到影响人的一生。
所以这片子力量还是很强大的,看不懂的朋友,是没有读懂那些密码。
文德斯的这部《百万美元酒店》太糟糕了,要悬疑没悬疑,要惊悚没惊悚,要文艺不文艺。
如果没有米拉•乔沃维奇的出演,这电影几乎无法看下去。
写小说的人要为小说世界构造人物角色,导演拍电影也是一样,文德斯为他这部电影构造的人物,很多都颇让人不喜欢。
男主汤汤那头发,一看就没什么胃口。
FBI特派探员斯基纳,穿着光鲜,但脊椎不知道为什么残了,要靠机械维持。
唯有女主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爱洛漪丝,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
尽然文德斯让她表现得有点神经质,但米拉•乔沃维奇的表现一点也不过分,比男主汤汤好太多了,她所表现出来的神经质,很有点像《时时刻刻》里的伍尔夫。
到了影片后半段,米拉•乔沃维奇穿起晚宴服,也是非常迷人。
毫无疑问,米拉•乔沃维奇是一位非常有气质的女演员,这一点文德斯看得很准,因此他为她设置的这个角色,虽然是一位妓女,但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妓女,她是一位喜欢读书,白天泡书店,晚上为地痞流氓提供性服务的神经质妓女。
这种爱读书,有文化的妓女,现在应该是没有了,在中国的古代,倒是有不少。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有去青楼的爱好,这种流俗,即便到了民国,也还有,胡适之、徐志摩都有去过。
可见,在中国,禁娼应是直到四九年后才有的事。
我不主张嫖娼,但也反对禁娼。
食色,性也。
嫖娼是道德伦理的问题,不是法律社会的问题。
一个人嫖娼,可能危害他自身,可能危害他的家庭,但对社会的危害,很小。
反倒是,如果没有禁娼,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了,比如近日很受关注的雷洋案。
今天翻出了很久以前写的旧字,贴上来,做个纪念吧--------------------------起动,奔跑,挥动双臂,大步向前……向右偏头,他在向谁笑,他在对谁挥手,谁是他目光中的最后一次眷恋和怀念……当他笑着跃起,张开双臂就像张开翅膀,在这个城市晨曦的薄霭中,他选择了一次向下的飞翔……没有血腥的坠地,这是多么唯美极致的一跳!
而街道上,一个赤裸着双脚的女孩,就轻飘飘地踩过这一地碎玻璃,一路款款前行,带我们走进了这里——百万美元大酒店。
多么纸醉金迷,让人充满臆想的一个名字。
可这里没有有钱人,这只是一个被医疗机构放弃的精神病患者的聚集地。
富翁之子的死引来了外界对此地的关注,否则没有人会愿意踏入这个不是疯子就是白痴的地方,这本是被社会遗弃的一个角落。
Tom tom是个有些智障的年轻人,他们都叫他白痴,他不生气,他会说:你猜的很对!
他爱上了Louis,一个有些神经质,爱赤着脚走路,仿若影子一样不存在的女孩。
在这样一个本就充斥着疯狂气氛的地方,他们身上却洋溢着无比的单纯和善良。
Tom第一次在走廊中鼓起勇气对她说话时,像个孩子一样的手足无措。
他探过头低低的说一句话,再马上缩回来,想与她亲近却又怕亵渎了她。
她仿佛受惊的鸟,神经质的叼着烟摆着头,努力回避他的目光。
“你还记得我吗?
”“我记得一切一切。
”“一切一切?
”“对。
一切。
”……从这一刹那开始,我爱上了Tom tom和Louis之间的对话。
昏暗的走廊中,Tom tom明亮的眼睛让人心悸,闪闪而动的是他对眼前女孩子单纯的爱。
他们的对话低低沉沉,含混不清,像是梦中人仍未醒来的低语,却糜烂而美丽的让人晕眩…而我更愿意称这让我着迷的声音为——“呢喃,呢喃”……伴随着Tom tom的低语,影片平静而忧伤的展开。
酒店内正在上演的闹剧似乎与他们并不相关,贪婪,欲望,掩饰,出卖,一帮疯子在做着发财梦,一帮自诩为正人君子的人在无耻的进驻这里,满足自己的偷窥欲望。
在这些肮脏与复杂的事情正在发生时,一份属于Tom tom和Louis的爱情,一份低低说出的爱情,象是阴暗角落中一株柔韧的藤,竟在静静生长,向上,向上……在Tom tom的房间中,Tom tom和Louis坐在窗口下,Louis问Tom:“你干嘛那么喜欢我?
……总要有个理由吧……” Tom闭上眼沉思了一会,突然转过头来认真的看着Louis,用梦呓般的声音说:“爱不能被描述,像树,或海,或神秘的事情…爱是我们的双眼,是圣者内心的罪人,是油画深处的光明……”疯子?
白痴?
谁是?
他们还是我们?
…看看Tom tom明亮的眼睛,Louis天真的笑容,他们单纯的拥抱与依偎,像孩子一样的亲吻嘴唇,静静听着他们无序又飘忽的呢喃,你的心中会油然而生一股悲哀和怜悯吗?
不是对Tom tom和Louis,而是对我们,对这个世界,为这个沉重、复杂、脏乱、空虚的世界,为生活于此的无助迷茫、自以为是的我们…当Tom带着自己的爱腾空而飞,一瞬间天近了,在肉体的坠落与灵魂的解脱中,天堂离他有多远??
如果可以暂停时间,我愿意一直看着他们抱在一起,对深爱的对方轻声低语,我愿意看他们眼神交错的刹那,迷乱也甜蜜…就让我这么摇摇晃晃地沉醉于这快乐和忧伤交织的单纯之中吧,让我听着Tom tom和Louis的呢喃沉沉睡去,平静死去……兰桡2003/6/15
我一直在等待.可我毫不在乎.--在生活的角落,总有让我感动的东西.有人说,爱是一种很难形容的东西.有时候,它只是一个字.有时候,它是一生.在生命的尽头,我们往往会像tt一样,吟诵出那些自然而然的诗句."爱不能像树或海一样被描述.那是人们观察的眼睛,是圣徒眼中的罪恶,是黑暗最底处的光明"我知道,就像tom tom一样,这些诗句终有一天会为我信手拈来.因为我们经历的生活,除了恨,还有爱.有的人在尽头,有的人在起点.时间总是包含一切的载体.亦或仅仅成为一个载体.当时针一圈一圈的划过,我们什么都看不见.那些笑容那些眼泪那些喜悦那些悲哀那些愤怒那些踟蹰.但分明我们感觉得到.在欲望的最底层透视着绝望的光明.时间承载了一切,唯有一个人的历程,它无法左右.所以我说时间是无力的,因为它的承载它的流动都是有我们左右一个人的生命有多长?如果你能看得清那颗击穿生命的子弹身后的轨迹.我可以告诉你那就是永远.-其实无论结局还是开头.我们都错了.错在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其实海边还是很小,我丝毫不觉得海有多辽阔.反而是途中天边一朵云.给了我一种很广阔的感觉.这云那么大块不重阿!?
一年多了 百万美元酒店的画面总时不时闪回 我想再看一遍 又想找个人一起看 然而自认为能够享受它那种vibe的人已经不在身边了 又一直没看 不停地在脑袋里转 TomTom 总是wandering aroundaround 就像整部影片的感觉那样 一会抓住你幻觉的领子 一会又给你推到现实 剪辑师一定深谙迷幻之旅 / 前段时间遇到了想要一起看的人 似乎也是不可能了
这次在文德斯回顾展上看的是4k修复版。
看电影之前还看了文德斯的一篇讲电影修复的访谈,很多技术用语,没看懂,大体是如何既改善品质又保留原影片的质地和风味。
看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修复的效果如何,新旧比较才知道。
而看老版的当时,和看修复版的当下,是不一样的眼睛。
清楚记得第一次在电脑上用VCD光盘放出电影来时的激动,哪里会觉得画质音质有什么不好。
所以除非现在把老版和修复版同时对比着看,修复得如何,怕是体会不出来的。
也许不是文德斯最好的电影,但恰巧是我最爱的那种: 文德斯风格化的电影语汇和Bono同样风格化的配乐。
雷蒙·钱德勒式的冷硬侦探故事,“吉屋出租”一样冰冷的环境和绝望的人,内核却是法式浪漫,“两小无猜”一样残酷的浪漫。
爱伊斯,一切都是因为爱伊斯,米拉·乔沃维奇的美丽对得起TomTom的痴情。
剧本是Bono的点子,一个都市童话。
没有米拉,故事难以让人认同,没有文德斯,片子就会流于俗套。
幸好他们都在。
2024.11.8 “直到世界尽头”文德斯回顾展
我是直到最後的一分鐘才開始哭的 差不多是片尾曲 就是tom tom 說他覺得失望 為甚麼fbi沒有明白過來真的是自己把朋友推下去的 弄清楚以後就忽然哭的不行一開始還覺得挺老套 挺無聊 也就這樣 其實不是啊tom tom 從頭到尾都貫徹了一種原則 那個才是我覺得感動的地方 "那些東西擊中你的方式真是有趣 就拿愛情來說 所有將我引導向愛羅伊斯的愛情 同樣也引導我殺了我最好的朋友 同樣的愛 不同的結果 你知道 我一直都很喜歡斯基納 也許因為我們真的是同類人 即使他想盡辦法去忘記 我感到幾分不快 因為他沒能推斷是我 順便說 我想是我的自我讓我做的 在遇見愛羅伊斯之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有自我 "全片高潮就在最後這些話裏了 前面全在鋪墊 原來真有這種美妙的類型 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真的是非常棒的電影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变态的行为或者人类,而只有变态的社会。
比如影片中的Tom和Eloise,实际上,他们是真正拥有智慧,拥有爱情,拥有幸福,拥有美好的人。
他们被这个社会贴上了retarded或是personality disorder的标签。
人们热爱生活在幻觉中,一个大家集体维护的幻觉泡泡,而在这个泡泡之外的人就被认为是异类,那些活在泡泡里的人或者是没有认清真相的智慧;或者是没有冲出泡泡的勇气。
喜欢的台词:You see, I grew up with people that you might call freaks...psychos, oh, real basket cases.And since I was the only one with an arm growing out of my back, walking around hunched over like Palaeolithic Man, I was the star attraction. Yeah, even among the freaks. I could play the violin and wipe my ass at the same time. And I saw more cruelty and more desperation than in a hundred war movies.But mostly, mostly what I saw- delusion. These people want to believe things that weren't true. I couldn't blame them, they were freaks.
另类美人:我是虚构的。
败落的百万美元酒店
這冗長的文藝片,這瘋子的世界,看下來了,是累
谁把这片儿定为悬疑类?纯文艺的说!
就当成是一部打着悬疑幌子的不纯粹的文艺片吧,真是什么也不明确,也许梗很好但是成品是屎。唯一好的是OST。还有,男主角真是灾难。
如果提前给我描述故事梗概我肯定觉得文德斯拍应该很好看,没想到看完只剩WTF,无疑是见过最差的一部导演作品
Truth is an explanation that people want to believe
文德斯的异色之作,获柏林评审团奖。1.这回,我们的主人公不再漂泊无定、浪迹天涯,而是蜗居于一座酒店中,甚而亦不再漫无目的、情感空虚,而是满怀坚定与执着的爱情。2.U2乐队的主唱Bono不啻是影片的灵魂人物,他的配乐与大量做过特效处理的慢镜头一道予人眩晕而迷幻的感官体验。3.文德斯融合欧洲作者电影与美国商业片的野心展露无遗,奈何影片大部终显散乱无章,吉布森饰演的FBI探员更是让人出戏。4.所幸,如宿命般轮回的开头和结尾没有让人失望,这或许是电影史上最浪漫而唯美的跳楼自杀场景罢,我想。5.色彩运用同样上佳,颇有重回二十多年前那部同样成功实现德美融合的[美国朋友]的气韵。(7.5/10)
I'm fictional 我是虚构的 We were all dreamers.
很难定义的一部电影,情节的重点本应该是一起杀人事件,但是最后导演不过就是打着悬疑的幌子讲述了一场虚无的爱情。文德斯的文艺腔调让影片变得不伦不类,情绪也虚无缥缈让人非常摸不着头脑。
文德斯電影的攝影真是太好太好了。明明情緒投入不到都忍不住給四星。
MV的创意拍成剧情片就是a big piece of shit
影院的drama比影片的drama好看。我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谁疯了。看到最后我才明白,是我
米拉和配乐支撑住了整部片子,这次虽然肉身不再漂泊,但是破落凌乱的房间里是游走且自认为虚构的灵魂~赤足奔跑,跃后的幸福,残忍而浪漫
4.5星,是我喜欢的调子:催眠向神经病电影。男主的独白沙哑朦胧,不知所云;“案件真相”到最后真的不重要了。看影片类型是悬疑破案,实际探案解密只是表面的皮。不知怎么就很动容于男人从楼顶纵身一跃,身体快速略过每一层窗口的意象。“是我自己的自我,做出了那样的举动。”
22.11.20大光明//看了两次,两次都睡着了…
看这片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王墨镜的碎碎念是不是来自于这儿。配乐也恰到好处。是一个孤独的故事,也是一个纯真的故事。太难定义了。但内心充满浪漫。57/100
···
文艺片导演去拍犯罪片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这时候非要装进去文艺腔就太做作了
there's a "y"and an "n", the"y"stands for why, and the"n"stands for why not. 看得我挺迷茫的,一顿几个卡拉克斯啊 @文德斯展百丽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