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无语,身为原著漫画及动漫的死忠粉,本身就对漫改不抱期望,甚至是抵触。
全剧情魔改,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真心觉得改的十分恶心,还没看过的如果不是喜欢演员的话建议不要浪费时间。
推荐原著,很温暖的一部校园治愈番,从小学时代就一直很喜欢,结果改成了狗血青春伤痛片。
近年来,日漫不断翻拍,几乎拍一部毁一部,只能尽量说服自己,不要将原著和翻拍联系在一起,免得恶心,毕竟有些美好只能在二次元呈现。
补完细节,加个长评,全是剧透,透心凉的透。
虽然电影自称《一周的朋友》,但这是一部和原著党斗智斗勇的悬疑片,很多矛盾都在故事反转后被消化,或者在矛盾纠缠中让人不想去在乎它的细节。
但是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在掩盖这个剧本买椟还珠的事实,扔了原作的故事和情感,拿原作的创意——每周会忘记朋友,这一点当做垫脚石,来讲一场意外之后,闺蜜去世,闺蜜喜欢的男生失忆,我承受巨大痛苦,为了不唤起他痛苦的回忆,我说自己每周会忘记朋友来躲避他,而这个男生无论失忆与否都喜欢我,这样一个命中注定的爱情故事。
开头一些小问题故事发生在2012年,开头就是宋晓楠在说,看到杂志上的玛雅历世界末日。
杂志怎么说是杂志的事,但“按照玛雅历计算,地球总共只能存在5126年”,这话一个高三学生敢信,就没一个人反驳?
合着地球形成之后百来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就开始了。
各科老师不得打一架,决定这个科幻版权的归属?
徐又树被吵醒,拿篮球砸了宋晓楠,为什么同学都拦着宋晓楠?
是怕宋晓楠领悟了雅文明都没记载的必杀技,一拳给徐又树送走吗?
朋友之间打打闹闹哪有拦的,拦的还是女生?
图书馆里,宋晓楠徐又树斗嘴打闹,这时候两个人该被架出去,反而没人拉了?
0.徐又树眼里的滤镜-1徐又树看到转学来的林湘之,眼里自带blingbling的滤镜,林湘之多看了他一眼,他上课就一直盯着人家看。
蒋吾说他一见钟情,徐又树:“就算是一见钟情,也是她对我一见钟情。
” 俗套的男主见色起意和自恋心理,油腻不想看?
我也不想,可能就是知道我们不想看,所以更方便做成悬疑。
因为徐又树实际上是失忆的,所以那层滤镜不只是他看到自己的心动女孩,同时也是在暗示,徐又树看到林湘之,心里那种似曾相识、尘封的记忆被触动的感觉。
非常多余地表现一下男主自恋,大概也是为了误导我们,让我们以为一切只是单纯的心动。
1.我想和你做朋友。
课间,徐又树送橙汁,意外把林湘之衣服弄湿了,然后追着人家跑,非要道歉,完了还把人撞倒。
要道歉是不是至少等人把衣服处理好了再说,怎么的是想帮人家手洗衣服?
上课,传纸条叫对方亲爱的湘之,要和人家看电影。
放学,在学校门口拦着不让走,送信。
自恋男死皮赖脸追女生的行径,男主美其名曰,我想和你做朋友。
做朋友什么时候第一步是强迫别人接受了?
怎么的前面提世界末日是为了放在这里用,大家都要抓紧时间是吗?
一个2012年的高三学生,认识新同学交朋友,直接说我想和你做朋友,那就需要说这话的角色必须能让人相信,他是能说出低年级小学生台词的人。
但男主这些行为是自恋是死缠烂打,是幼年体霸道总裁的强迫,不是真诚到有些幼稚的直白。
2.欲拒还迎,滤镜-2一周之后,徐又树见到林湘之不仅是blingbling的滤镜,甚至有点站不稳。
还是触碰回忆,这里加大了反应的力度,但是后面的剧情实在是让人马上就忽略了这个疑点。
徐又树自己刚说,自己送信太突然要道歉,下一秒就因为林湘之说不认识自己,说对方欲拒还迎。
蒋吾接了一句你确定这个成语这么用?
这分明是给你软钉子。
欲拒还迎这个离谱的词大概是为了体现徐又树的语文水平,他想表达的,结合上下文我猜是欲迎还拒、欲擒故纵之类。
然而欲迎还拒这个词,在林湘之还没说自己会忘记朋友的这个时刻,从徐又树这个角色嘴里说出来,是没有廉耻和逻辑的。
没有廉耻,自然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拒绝的自恋态度。
没有逻辑,是因为信撕得稀巴烂了,他意识到自己送信太突然需要道歉,完了说不认识就是别人欲迎还拒?
合着林湘之不采取比撕信更严肃的行为,比如见他一次打他一次,林又树就觉得自己打动林湘之了?
总觉得导演编剧完全知道我们不喜欢什么内容,所以就把伏笔都藏在这些地方。
3.你为什么假装不认识徐又树?
当一个女生说不认识一个死缠烂打追自己的人,还需要解释什么,不想和这种人有交集,装不认识怎么了。
这至于三个人组团好奇?
蒋吾在事发当时就说了,是给徐又树软钉子。
然而作为同桌的女生宋晓楠,在见证了徐又树一连串离谱的行为之后,居然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林湘之说不认识徐又树。
听老师和林湘之说了几句,你的情况你妈妈都和我说了巴拉巴拉的套话,就八卦之魂燃起了?
宋晓楠就是真的八卦,她一个同桌自己私下里问林湘之不就得了,还和两个男生一起去问,这是八卦还是去抓贼?
真要安排徐又树以外的人强行好奇,就是安排蒋吾,也远比宋晓楠合理,至少他看到了林湘之当时完整的表情和反应。
结果呢,刚说过林湘之是给钉子,可能只是不爱和人打交道的蒋吾,反而第一个质问林湘之,为什么假装不认识徐又树。
行吧,反正不管自己好不好奇,不管有没有道理,只要徐又树需要,大家必须冲。
4.我一周后会忘记朋友。
林湘之如果真的会失忆,真的想拒绝交朋友这回事,直截了当什么都不说,扭头就走,难道不是更简单,效果更好。
就算出于最基本的礼貌(我也不懂对男主这个角色需要什么礼貌),那就直接说是装的不认识,就是不想和你们做朋友,谁打扰我学习我打谁,这不行?
非要说自己有病,所以不能交朋友,这不就是把我其实很想交朋友写在脸上?
如果林湘之真的会忘记朋友,就这么一个死缠烂打的人,林湘之怎么就心里已经把他当朋友了,然后忘记他了呢?
合着朋友在林湘之这里是个成就,只要和她保持在两米之内满一定时间,就能自动获取?
剧情不合理,或者压根儿没怎么想圆得比较合理,因为实际上林湘之就是在骗人。
在知道林湘之骗人的基础上,再回来看徐又树这个角色,他能在别人临时起意说了一个谎之后,自己找补,自我感动地说对方已经把他当朋友了,所以忘了他,我给他打不死的小强的自信鼓掌。
电影里这说谎的安排,恰恰也就证明了徐又树的人设问题。
在不能说出真相的情况下,一个女生如果能简单地回避对方,会自己闲着无聊说一个弥天大谎吗。
没法儿简单地回避,不就是因为被这人堵得有压迫感了吗,那这个男生的行为,除了一厢情愿的死缠烂打,还能是什么。
这些也就是我之前说的,矛盾纠缠中让人不想去在乎它的细节,更别说知道真相后再回过头来看了。
5.她没有必要拿这种事情来骗人。
林湘之拿出一板药,徐又树蒋吾宋晓楠,三个人就彻底接受了这个解释,认同了林湘之一周后会忘记朋友是真的。
我不是被什么剧情说服的,从三个人组团好奇的剧情开始我就接受不了,我是因为看过动画,所以知道每周忘记朋友的设定,我就是期待这个时刻,就是自己等着被套进去的。
而电影强行好奇引出的这个设定,买版权拿来的这个设定,居然是假的,居然是林湘之拿来骗人的。
拿着改编权,结果电影没开始就在和观众玩悬疑了,真的烧脑。
我是打死谁都想不到,甚至都不会去想,原来同名同姓的改编内容,不光可以删改原作,还可以和原作故事核心完全相反的,厉害,是我见识浅薄了。
6.一周的朋友徐又树周一知道对方失忆,周二送各种补脑零食,周三送自己熬的补脑鱼粥,周四图书馆里戴耳机跳舞刺激记忆(真的图书馆招谁惹谁了,图书馆里看书的学生怎么那么宽容)。
晚自习做关于记忆的手账,放学带林湘之买日记本写下回忆。
不学习什么的就不吐槽了,我们也不是来看他们学习的。
这一段,他像爹,像男朋友,但完全不像一周的朋友。
行吧,男朋友也是朋友,都悬疑了文字游戏算什么。
这些实实在在的付出,比起徐又树最初强迫对方和自己当朋友,好太多了。
但剧本没有塑造一个拼命帮助他人的善良大傻瓜男主,所以这些行为在我看来还是一厢情愿追女生的桥段,我理解中的才认识一周的同学,不可能这么过分离谱地热情。
追女生就追女生,毕竟徐又树打从一开始就是这么个态度。
我纠结是朋友还是男朋友,就是因为这电影一方面,一周的朋友,只是想和你做朋友,在这拗造型装是友情,但是什么过渡都没有,上来就都是爱情的路数。
然后就是一段,四个人在一起循环一周的朋友,轻松愉快的日常,对应世界末日的说法,四个人成立末日生存小队。
一开始我看这段很想吐槽,林湘之这个角色表现出的每周失去记忆,完全就是像是忘了昨天吃了什么的程度,非常轻松。
后来知道她是装失忆,似乎轻松就有合理的解释了,但我觉得就算是装失忆,林湘之未必就真的无忧无虑,她是交到了朋友,但是她内心最大的痛苦却没法和这些朋友分享,还要活在谎言里。
这种细节我觉得才是应该埋伏笔的地方。
7.海报在做一周的朋友的这段情节里,在进度条28:17,四人布置楼顶天文馆的房间,黑板上贴了《一周的朋友》原作动画的海报。
干嘛呢,不看原作的又不懂这海报是啥,看原作只能看到一个相反的剧情。
纯蹭原著,但是纯膈应原著党。
8.我的数学,是之前的一个好朋友帮我补上的。
林湘之的这句台词,应该是反转之前,剧本最直接的暗示。
我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这个好朋友可能是林湘之失忆发生之前认识的,所以还记得。
这种自我催眠是因为我坚信每周失忆是真的,我一个原著党怎么可能不信。
9. 不接受表白,朋友也没得做四人在天文馆给徐又树过生日,被保安发现,分成一男一女两组逃开,感觉这个小队也就是doubledate。
这边两个情势所迫搂搂抱抱,另一边,徐又树趁自己许愿时表白林湘之。
林湘之觉得,去世的闺蜜许洁和失忆前的徐又树互相喜欢,所以没法接受他的表白,所以直接朋友也不做,顺着说的谎把日记一藏,直接继续装陌生人。
但为什么林湘之要等到徐又树表白才能意识到?
徐又树从最开始就把我喜欢林湘之写在脸上,他的行为更是如此。
在此之前林湘之就必须装成一个反射弧1万公里的天然呆,可就是这个天然呆,随口就说出我每周会忘记朋友这样的弥天大谎。
发现林湘之又忘记他们之后,徐又树开始疯狂找日记,林湘之找到他,说了大概很多人想吐槽的话:“我现在不希望被人打扰,我不可以浪费时间了,我不能再高考失败,如果我们每天凑在一起无所事事的话,那以后的人生该怎么办,你想过这些吗?
”如果这几个人真的想过,这部电影都不会存在。
徐又树说自己考不上林湘之的大学,就搬到大学附近去,一直保护她。
在他的概念里,面对眼前这个完全不认识他的人,这句话不是跟踪狂的话术,是表白是浪漫。
而林湘之的表现显得情感非常丰富,一点没失忆的感觉,完全就是有难言之隐所以必须忍痛拒绝对方的经典桥段。
为了满足前半段剧情的悬疑,林湘之必须要这么表现,但我第一遍看时,傻乎乎地相信电影情节没有魔改原著,所以不停地误会,一直以为是扮演林湘之的演员演技存在问题。
10.因为真正失忆的人,他不是我,他是又树。
单纯不是我失忆而是他失忆的桥段,完全不需要买什么版权,当然也没什么亮点。
就是这个一周后忘记朋友的设定,很特别,这个就是最大的卖点,无论观众看没看过原作都一样。
然而,制作方只是把这个卖点当做误导观众的筹码,只拿原作的创意当做噱头,把原作的故事和情感全丢掉。
买椟还珠了,那你倒是再放一个七窍八宝水玲珑玄玉珠进去啊。
打开一看,还是必须有意外,必须有人死,必须有人失忆,然后活着的人背负强加的负罪感和孤独感。
爱情疼痛电影被骂,这里就把爱情和疼痛分开,男主负责爱情,女主负责疼痛。
那你倒是让这个失忆的男主,拯救这个痛苦的女主啊,这个反向拯救的创意难道不好吗?
不行,因为男主不能想起痛苦的回忆,大家都要保护男主,所以女主只能说谎一个人扛下所有,只和大家做一周的朋友。
最后男主还是恢复了记忆,然后时间治愈一切,大家欢聚,永远一周的朋友。
交代了那么多设定,一层层解释故事,合着我看了一部伪装成爱情片的悬疑片,可这个悬疑片的凶手是,青少年郊游缺乏安全意识,所以我只是在看女主有多惨。
她为朋友去世而痛,她为朋友失忆而痛,她为自己需要远离朋友而痛,她为被朋友的家属责难而痛,她为校园霸凌而痛,她为孤独而痛。
只是看到女主很惨,只能说是同情,但是完全没有感动。
女主虽然有家长有老师,之后又认识了新朋友,但是痛苦还是她自己消化。
我知道这种设定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平静快乐的校园生活,拥有真心关爱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但是同样从现实角度讲,林湘之压根儿没必要去承担这些莫名其妙的负担,一边要让徐又树得偿所愿交朋友,一边又得满足徐又树母亲的愿望,我就问凭什么,就因为林湘之是个没伤没病的幸存者,所以她就得舍弃自我,为其他人的意愿埋单?
林湘之这个年纪,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故,还有外部压力,她自己想不通情有可原,但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去帮林湘之纠正这一点,全片表现的也只是她是无辜的,她牺牲自己很可怜但很无私,朋友们还要帮她继续这么做。
可她完全没有必要牺牲自己啊,她配合徐又树母亲的想法,远离自己的朋友,已经是仁至义尽,现在徐又树这般纠缠,她又有什么义务再去说谎,再去为徐又树编造一个世界呢。
我认为这个故事容易造成误导——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反正就是要自己承担所有痛苦然后等待奇迹。
这类青春电影,以青少年为主题,一边脱离实际地谈爱情,一边又提出了现实的思考和苦难,最后却不给青少年任何的引导和方向,怎么的呢,一切就靠爱情和奇迹呗?
兜这圈子费这劲,直接按原作拍友情,是会多难看,票房是会多惨,我们观众上学时是都没朋友,所以不想看友情?
不理解友情?
从女主的角度,脑子里完全不认识的人,就算有笔记帮助记忆,不害怕吗,不疑惑吗,再亿次熟悉了之后,知道自己忘了那么多回忆不难过吗?
从朋友的角度,每周女主都是彻底忘记,每次都是看着日记本,像看别人的故事那样去记忆,都算不上是去回忆,朋友们无能为力不难受吗?
为了失忆的朋友坚持,朋友那些有限但是珍贵的回馈,这样细节满满地直接表现友情,不比女主一个人扛下所有,一个人独自痛苦要感人?
11.从人物的角度爱情担当徐又树,失忆但又没完全失忆,完全抱持着一种自己和女主命中注定的信念感,最后剧本说他坚持对了,所以这一切就合理了。
但这个剧本没有塑造出一个真诚善良的男主,爱情桥段还要别扭地硬说是从友情开始,弄得不伦不类。
人物设定我就接受不了,也就不说对演技的感受了。
痛苦担当林湘之,前半段因为实际上没失忆,所以剧本也就没给失忆多少表现空间,就是演一个假装失忆的人,表演上的槽点实际全是在暗示剧情的悬疑,铺垫剧情的反转。
后半段大部分痛苦的情绪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我觉得演得不错,剧情里需要她表达的情绪我都能感受到。
友情担当宋晓楠,人物和剧本都简单,利于演员诠释,把讨厌徐又树喜欢蒋吾这两点表现得很好,她和徐又树的打闹是这部电影里让我觉得最自然最舒服的部分,这也是我觉得这个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因为她和徐又树是真的朋友,因为她俩的部分和原作、和电影主线一点关系都没有。
尤其那句“男人嘛”,印象深刻哈哈。
工具人担当蒋吾,质问林湘之,偷看学籍卡,又一次质问林湘之,意外拉徐又树下水恢复记忆,通知徐又树天文馆要拆了,让徐又树再送林湘之一本日记。
为徐又树做了很多事的好朋友,虽然也能体现友情,但正是因为给这个角色安排了太多事,作为推剧情的工具人属性太明显,整体上相对宋晓楠就显得有些刻意,没有刻画出一个真实的人物。
12.一生的敌人改编得离谱(我甚至不觉得这能扯得上是改编),故事的大方向上我不能认同,男主的人物设定我不能认同,但故事的细节和逻辑都能自圆其说,不是敷衍了事随便拍的感觉,全程伏笔,无论是剧情还是表演,都在暗示观众两个人不一样的关系,铺垫二人的命中注定。
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更烦。
拿着改编自友情动漫的噱头当荧光棒,远远地吸引我,然后我追上去,发现它开始和我反向奔赴,朝着另一个方向,努力地跑偏,然后绕了一大圈,告诉我,哈哈,没想到吧。
真的是努力地反向奔赴,让我又累又毫无收获。
不管这是爱情片还是悬疑片,为了我喜欢的原作,为了我想看的友情,我就是选择打1颗星。
电影不叫一周的朋友,我看都不会看。
反转解释了很多我的吐槽和疑惑,但我最大的疑惑还是,电影就叫一周的朋友,我们原著党就得是一生的敌人?
考完后去和同学吃饭+为了打发时间的看电影。
选了这部还让我有点期待的,因为“朋友”。
然而男主形象又是那些东西:自以为是,开头就给我当头一棒;不尊重人,总之就不是聪明人。
我之后才发觉它没有解释过对女主喜欢的缘由,但是很自然,观影途中并没有这种感觉。
其实最戳我的场景是第一次给的小姨店里的镜头,特别漂亮,寂静,和金鱼,纷繁的物件堆叠在房间里,橘黄色的灯光,惆怅的人。
其中溺水时的运镜真的不敢恭维……太不好看了,偶会闪现印度式运镜,太蠢啦。
同伴们都评价女主“作”,其实不然。
但是这个呈现的方式也有问题,女主的心理活动写得不够好,以及女二跟她说“这不是你的错”时,并没有主动地给观众很大的震撼。
前面许洁的家人责怪她,让她滚出去;同学骂她,嘲讽她“活着真好”;男主的妈妈叫她不要接触男主。
而女二的“不是你的错”,应当对女主释然、抬头向前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但是电影里并没有主动告诉我们。
不是说一定要点出来,或是一些仔细想才能知道的类似“彩蛋”的东西,但我只是在那时,觉得“应该有这种事情发生”才知道的。
——也没有展现女主那一刹那的震惊,或恍然。
嗨呀,不尽人意。
天文馆拆时女主跑去那,途中的插曲倒是蛮能营造氛围。
但是戛然而止。
它或许应该留一点,停止再出现的间隙不要太多,没有那种“濒死的希望重现”的感觉。
然后二人相对而立——我一直在想快在这里结束,快在男主说“你好我是张又树”结束;或是再留个女主的释然一笑。
然而没有。
还有谈话,唉。
后来我又想了想,是的,或许我与c应该这样结尾,但是这个故事不仅男主一人,还有许洁。
……于是又总结了些许洁相关的,最后以照片结尾。
说实话说“带着她的部分活下去”这一段挺突兀的,而且因为莫名所以显得有些自说自话。
打个3星罢,毕竟我也是付出了眼泪的。
还有,希望找点年轻的来演……二次编辑:只看了一会儿动画……我决定把三星改成两星
首先,五星打给颜值,四星打给演员们的演技,三星给剧本,一部可以看出制作者诚意,总体来说不功不过的青春片,能够给受众群愉快爆米花时间的合格商业片。
有人说尴尬有人说无聊有人说狗血,我只能说,也许你不够了解自己,这种类型片下次就不要放进你的清单了!
高于本片制作水平的青春片虽然不少,但也不会太多,特别是在国内市场。
一个班级里并非只有学霸和学渣,更多的是普通学生,一周的朋友就是这样一位”先天资质(剧本)不够优秀,但靠认真学习(选角拍摄很用心),成绩中上”的普通学生。
直接以“烂片”将之定论未免太失公允,令人费解!
什么时候大家的字典里如此非黑即白,不是“经典”就是"烂片“吗?
某软件差评列表里批量注册ID的司马昭之心倒是不奇怪,但除此之外的,我想请你再思考一下,“狗血”=“烂片”吗?
讲述了一个“不合你心意”,让你“观赏体验不佳“的故事,就等于”烂“,等于”差“吗?
当你以真相的角度代入重看男女主最初的反应,一见钟情的悬浮感和女主谎言的离奇感都会得到消减,反转的剧情从最初就开始铺排伏线,仅此一点就比某些为了反转而反转的所谓”神剧“得我心。
所以说剧情”无脑“”无聊“,咱是万万不能同意的,哪怕你夸林一帅,咱也还是不能不为剧情发这个声!
编剧到底有没有讲好故事,技巧如何可以再讨论,但说剧情“无脑”,咱真的不服!
嗯,如果你要说什么”不会游泳还去划船“”谁高四复读这么闲“……咱们的频道可能不太对,今天不是很有空分辨,看看改日得不得闲吧
有剧透1标题。
一周的朋友是林湘之的谎言,不应该以他为题,让观众们在刚开始知道林湘之“有病”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怀疑她的真假,而是觉得好扯。
2“朋友”不是恋人,怎么剧里都是一对一对的。
3想做青春剧,高三剧,不应该只是体现在书桌上有一堆让高三人都觉得夸张的书和冬夏都穿的一模一样的校服。
高三为背景,干的都不是高三人干的事。
剧情老套,不演都可以才到接下来的事。
4剧中有大量逻辑错误,徐洁死后,怎么真想没有立即查清?
而是在林湘之转校以后才真相大白。
5演员演技有些地方有些奇怪。
如跳下天文台后林湘之一对在一侧,另一对在另一侧为了剧情需要,他们换着跑???
最开始是奔着林一、赵今麦还有沈月去看的这部青春电影,他们三人朝气蓬勃的气质都非常适合饰演还在读书上学的学生。
但他们三人在一块却丝毫没能给这部青春题材电影锦上添花,反倒是青春气息极为淡薄。
本片虽然一定程度摆脱了之前青春片中恋爱后怀孕再打胎等庸俗套路,但其剧情依然非常扯淡,非常狗血。
所谓一周之内忘记自己朋友的怪病,实在太过脱离实际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那几位主角却在一开始就相信了。
后来剧情发生了巨大反转,也是毫无铺垫,属于是强硬增添故事神秘感,以及强硬树立新人设。
总体上整部影片让人看了只感觉特别尴尬,特别无趣。
意外的观影经历本是无意看电影,但在猫眼首页看到这部影片的宣传海报,在旁边低颜的衬托下,女主的颜值吸引我点开这部电影。
怎么就只看颜值呢?
这,没办法呀,第一眼不看脸,那看哪儿,这么多影片,连最基本的必要条件都没有,好看的可能性当然要低许多,况且谁说我只看颜值的!
只是第一眼是这样而已。
不过,说真的,女主的颜值确实不错。
点开推荐界面,略看一眼简介,下面标注着“爱情”,顺势随便点开旁边的一个预告片,不知手在点哪,点出的是讲女主与闺蜜之间的友谊短片,此时,我就觉得这影片“不简单”,好奇感大大提升。
恰逢正听我兄弟讲述情感故事,顺势提议“我们去看部电影吧”。
就这样,对一类影片、一部作品的了解几乎为零,甚至连影片简介都没有认真看完,我就带着好奇与期待进入电影院。
影片开始围绕林湘之只能记住一周的朋友,让人觉得新奇,又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对影片完全没有任何前置信息的了解,我接受这一周朋友的设定,跟随故事的发展,看这男主不断与女主交一周的朋友,到后来真相大白的时刻,只能交一周的朋友成了谎言,这情节的大反转并不会让人觉得意外,反而细思起前段的情节,那些在真相出现之前,觉得有点不太合理、有点夸大的情节,变得合情合理。
猝不及防的好好学习影片场景安排在高中,且是备战高考的时期,对于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我来说,倍感亲切。
影片中一连串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完全没有想过会这种类型电影里看到。
当湘之答应又树交朋友的请求时,湘之提出一个条件“好好学习,千万不要放弃考试”,猝不及防的好好学习,这不禁让我在电影院让我发笑,万万没想到提出的条件竟然是好好学习。
不过,联系上下情节,细思,就明白这既是情节的合理,也是导演对青年的劝诫,友情,甚至有点懵懂的爱情都可以有,但是千万记得好好学习。
而后的情节中,湘之辅导又树功课,以及又树兄弟一句“真话就是我们都希望你考上一所好大学”,又是这一正确价值观的印证。
不过依照情节的发展推断,又树很大可能是没有考上特别好的大学,有人说这是导演没有塑造好励志形象。
我不这么认为,我反而觉得导演的设计是如此精妙,在现实的世界里,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确实可以有些进步,但是想要达到所谓的“励志”不太现实,这一细节的设计完美吻合现实。
也提醒青年努力要趁早、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真正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
如果这都不算爱年少相见,互有感情,却因意外事故,失去朋友、失去记忆,湘之答应不让又树回忆起难过的记忆,湘之也因此与又树分开。
转学再见,湘之惶恐不安,虽失去记忆的又树却表现出当年没有直接表露出的感情,湘之完全拒绝所有又树的表示,无奈编出“得了一种会忘记朋友的病”的谎言,但又树完全不死心,湘之无奈只好提出“好好学习”的条件,依靠谎言庇护,陪伴又树成长,但湘之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又树告白的境地,她无奈之下,拒绝回忆朋友间的记忆、断绝一切联系,并希望用“狠话”断了又树的念头,在又树受刺激晕倒后,又迟迟不肯离去。
“绝了”的状态一直维持到又树阴差阳错恢复记忆,两人再次相见,相互打开过去痛苦的心结,重拾走向未来的信念。
是啊,当湘之悲痛的过去浮出水面的时候,我能感受的到导演的用心与尺度。
如果湘之这番用意都不算爱,那我会挺好奇真的会是什么样的。
一生的朋友一周的朋友,猫眼上标签“青春”“爱情”“剧情”,只字不提友情。
在观影时,由于前段情节,实在是让我注意那懵懂的爱情,而忽视“朋友”间的友谊。
后来离开影院,写影评时,被迫去了解更多创作背景、去看别人的影评,这时才发现其实影片在友情的表达要高于懵懂的爱情。
无论是官方的宣传海报上,还是电影中人物的关系上,都可以看出影片正在表达学生时代友谊的珍贵。
朋友间在校园里的打打闹闹、奇闻八卦,课堂上认真听讲与传送纸条,以及会去相信“世界末日”,成立“末日生存小队”,还有在校园内创造“秘密基地”,多么充满青春与活力的纯真友谊。
每一周主角一行人重新去认识“失忆”的湘之,用各种方式让湘之“回忆”起她们之间的美好回忆,虽然只是“一周的朋友”,却已是一生的朋友。
金鱼的七秒记忆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金鱼与湘之“同框”,暗用“金鱼只有七秒记忆”表达“一周七天的记忆”,如此意象含蓄的表达,极具文学色彩。
在观影时,我竟然没有留意到……还是,写影评时才被迫注意到的。
无论是官方的宣传海报上的金鱼,还是影片中湘之经常盯着的金鱼,都在暗示着“一周的朋友”,细想也是,电影如此珍贵的镜头,竟然会给几条金鱼,如果没有深刻含义,确实说不过去呀。
单从这点,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的用心,以及功底深厚。
当然此时可能会有一些“科学家”跳出来普及生物学知识,“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是错误的”“据某某研究,金鱼的记忆不只7秒”。
首先抛开它的正误,导演只是想借用流出古老的“金鱼只有7秒的记忆”来暗指林湘之“只能记忆一周的朋友”而已,根本不在意它的正误;其次,这种说法已经是“人尽皆知”,用来充当意象再合适不过了,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需要和艺术作品讲太多的科学。
印象深刻的画面一周前当成朋友的神逻辑误会的最高潮:徐又树表白林湘之误会解开湘之的悲伤的秘密浮出水面徐又树为湘之竟对兄弟动手印象深刻的画面,我认为是很难用静态的文字和图像去表达的,所有我利用有限的预告片,进行剪辑加工,点串了我印象最深的画面,可谓预告片中的预告片。
一周的朋友虽然表面上说是一周的朋友,但已经是一生的朋友,一辈子的朋友。
影片让我回忆起与珍贵朋友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感慨青春时期友谊的单纯,它需要我永远去铭记与守护。
电影的主角林湘之眉清目秀、善良可爱,多想与她交一周的朋友。
同时我更加期待以后结交的“一周朋友”。
七天的朋友❌看完没朋友⭕️最好带闺蜜对象三人一起去看,可享受至尊体验。
是看了电影才来评分的,绝对实事求是。
一颗星星给了林一在大屏幕上的颜值,那么大一张帅脸,真的绝了。
以及赵今麦的哭戏和情感爆发的戏,演的真的很好,造型也很好看。
真的好帅好帅啊
粉丝冲颜值冲就行 对于其他的,我想说的是,开篇“世界末日”就像,他就像是把我的脑子摁在地上狠狠摩擦说你不懂2012。
真的都2022了谁还玩世界末日的梗,对看你这个片子的大多数受众来说,谁还知道世界末日啊。
知道2012的看到这个题材就宁可去看同期大恐龙啊(虽然他俩半斤八两)!
但!
我…真的是为了用完优惠劵,以及我一开始是冲着友情去的啊!
全片的所有友情都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唯一的两对友情还描述的简单。
就相当于什么,你去熟食店对老板说:买一盒鸭脖。
热情的老板说猪头肉是新烤出来的,让你试一试,然后老板就强行往你的盒子里装满了猪头肉,盒子已经放不下鸭脖,然后你又不好意思放下手里的盒子,而你的预算只够买一份熟食,最后你买了一满盒猪头肉,这时,刚才的老板老板看你买的多,热心赠你了两块鸭脖。
就…这种感觉我是来看友情的结果被塞了一嘴的爱情。
不是说反感爱情,就是说,咱真的讨厌诈骗。
营销宣传你好,你下载反诈app了吗?
我和同性朋友一起为了友情去看的,真的,没给我们友情添砖加瓦反而岌岌可危了。
对了,爱她,就带你大冤种闺蜜去看。
如果可以,请你和你对象,以及你闺蜜一起去看好吗?
我不知道她们每个人看完都有什么理解,是否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但我只知道,友谊的小船已经被电影翻完了。
关于2012 :真的,剧中所有的风格、穿衣以及流行元素都是紧跟2022这个时代的,你跟我说这是2012?
如果甜宠剧可以不看这些忽视也行,我们来看看剧情:高中生不等于Shark Bee!
七天记忆中二的初中生都不会相信了,…对,七天记忆但是在2012。!!!
2012年的高中生也未必相信啊!
对,这里是青春剧世界啊(青春剧❌偶像剧✓)演员的台词像是在朗诵,台词的内容像是在当着全班人朗诵我写的小说一样,一样羞耻以及…做作。
(对不起编剧老师,但我真的…多次的台词都很让人很不适,起鸡皮疙瘩,并想离场而去。
我为什么要花钱来遭罪)剧情狗血老套像是在拍MV,全剧内容精华剪辑5分钟,绝对高质量MV。
男女主cp颜值绝对让人心动,这么一想,可能精华都在预告里了。
还有一些无脑剧情真的不能深究,比如1、男主为了追女主在图书馆里肆意打闹,对,是图书馆,但是在:偶像世界。
2、落水者家人双标女主,区别对待男女主,真的,请别把观众当傻子好吗?
3、全线大致可以总结为 开篇男主和女配打闹,女主转学,男主和女配打闹,男主和女主打闹,四个人一起打闹,镜头画面快速过过过mv,告白失败回忆,然后男女主落水者三个人打闹,强行出事失忆,和解,然后主角团四个人继续打闹ending。
真的还有一颗星是给摄像的,并不是我以上说的这么糟糕,这部剧是有优点的。
我不知道导演参没参与,如果有,一些画面真的很赞。
打闹拍的很好看,构图完美,色调完美,整体很舒服,超出现实又离不开现实。
你知道都是假的,但又会想万一有一个这种偶像剧世界呢,一定是这样的。
个人认为,等电影网络上映后将这些打闹画面,配上一些真正属于2012的歌,调一下色调,才真的可能会有2012年的感觉。
类似《有点甜》《玫瑰花的葬礼》《后会无期》《海绵宝宝》毕竟男女主以及大冤种闺蜜真的很赏心悦目。
七天的朋友电影里的一些画面真的很适合MV,但对于电影来说真的有些琐碎。
对于高中生来说,2012不仅仅有世界末日,高考没考好才是世界末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电影的观感,并不代表这个电影不好,也不代表任何其他的观点。
就仅仅是一个看过的路人为自己120分钟打抱不平而已。
选择性阅读,批判性观看。
谢谢大家
主演演技颜值双在线,让人很惊喜,男女主哭戏真的没话说(除了最后男主探望去世前女友时的哭戏有点用力过猛,不过感觉是导演的精心安排)。
部分画面也很有美感,精致的光线和构图,再配上背景音乐,还是有点氛围的。
但这个抓马的剧情,真就无话可说。
离谱!
离谱!!
离大谱!!!
真正演绎了什么叫为了疼痛而疼痛。
真的是好多好多的巧合,好大好大的疑惑。
情节大体概括就是,原本怨种女配喜欢男一,和女一是好姐妹,结果男一实际上喜欢女一,男一和怨种女配搞暧昧就是为了接近女一,在怨种把自己作死后,男女主受刺激纷纷转学,结果又十分巧合的分到一班,再续前缘。
不得不说,很有郭导的味道。
最最离谱,哦不,细节的地方是,结局女主还穿着女配(全片最大怨种)生前的衣服和男主一起开轰趴,也算是把刺激贯彻到底,化用典故吧。
这个老套而又让人耳目一新五味杂陈的剧情,不出意外可以让我回味一周,后劲太大。
总体来说,能感受到导演的细节,但不多。
比如男女主在转学前当着现女友的面的种种情感暗示;女主转学后每天回家路过的金鱼摊(紧扣全片最大主题——失忆);还有地名的独具匠心(和平中学和友爱楼这俩名称不知道是为了反讽还是呼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男主的时髦摇粒绒外套,野餐时的肉松小贝云云也着实让人出戏,难以相信这是十年前的故事。
本想给五点五分的,三分给主演,两分给画面,零点五分给编剧的精彩脑洞。
但很遗憾,打不了半分,这多的半分就算是同情怨种女配吧,既在把自己作死了后给暗恋对象和闺蜜做嫁衣,又作为了贯穿全片的重要线索,明明始终不在,却又无处不在。
怎么说呢,像是命题作文写成了话题作文,或者写跑题了,但写挺好。
颜值在线,妆造清新,借用金鱼的意象,画面非常唯美,贯穿影片的世界末日的设定也利于结合宇宙太空的创造天马行空的想象,贴合漫改设计,还能将原漫藏于彩蛋。
前半段都挺好,除了感觉女主面对男主的反应过于激烈,但又觉得麦麦的演技,不应该有这种偏差,直到后面反转就解释通了。
像是以原作为引的另一角度诠释,霸凌放大加上死亡设定多少有点青春疼痛,真的很想告诉未成年主角们不会游泳就要远离水,别没事去那么偏僻的连工作人员都看不到一个的地方,多么惨痛的教训,也气到想冲进屏幕对那些欺负林湘之的人扔小笼包子大喊拜托能不能讲点道理,她也是受害者。
不同于原作走温暖细腻治愈路线,看到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导演编剧瞬间了然,怪不得如此狗血又好哭。
这样最终还是回到友情的主旨似乎显得立意小了,但又想到,许洁最后那封信到底是不是告白呢?
也许,只是希望三个人可以一起去更多的地方。
虽然友情还是落入了爱情的俗套,但是最终令我潸然泪下的,还是友情。
是两个女孩子的友情,是他们四个人的友情。
“绽放只是瞬间,友谊却能永恒。
”很想念很想念我的朋友们。
帅哥美女养眼呀~剧情也还可以呀,把故事讲好了,还稍微代入了下
我觉得还可以,可能是没看过原版?🤔️
赵今麦很美林一很帅,这个剧情就是离谱但又可以磕到hhhh
我是来看麦麦的,其他请随意。
麦麦也救不了
男女主颜值不错 前半个小时可以说是不知所谓 忍过去就有点看头了!有点反转了~
沈月真的好适合大荧幕,好灵啊!
一开始还抱有期待,觉得蛮有青春感的。谁知道前半段就尬得不行,演技浮夸、桥段老套、配乐太满,还是看看别的电影吧
送给滤镜和帅气
剧情俗套得没法吐槽 后半段真相大白之后林湘之在那里迷惘抑郁痛苦摆pose 实在是让人觉得节奏烂 PTSD的梗泛滥得让人感受不到痛苦 最让人觉得这电影不好的还是在于这两个男主的演技好生硬。106分钟我还不如看赵今麦写真集呢
把动漫改的 只剩下一个设定了…… 有点离谱 但是还行啊 怎么分数那么低的
七天记忆的设定挺好玩,就是反转太大剧情有点离谱,赵今麦的颜值演技在线
中国电影的耻辱
有大屏幕的麦麦看!还要求啥呢!
俊男美女青春校园,比较养眼,但是毫无cp感。沈月是演技最自然的。男主的行为简直渣男,你喜欢女主,却和她的闺蜜走那么近,骑自行车带她,很容易引人误会的好伐。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赵今麦特别适合这个妆容,沈月演的也很自然。
本来觉得妹妹很可爱 准备打三星的 但热评里有人只花了四块九 我花了三十 我酸了 哼
虽然跟日漫原作没啥关系,但是现在的观众都这么严格了吗?好不容易上映一部能看的国产,虽然剧情狗血,全程下来还是没有烂到尬穿脚趾坐立难安份一星两星啊,而且麦麦颜真的,男主有时候也还有点小帅,男二女二也挺不错,女二还挺出彩的,并且剧情的反转比前半段来得还有点小惊喜。友谊的段落还是有一些青春感在里边的
那些重要的人,不管身在何处,永远会彼此记得。
我为大家看烂片2022-018:我有一种强迫症,无论多烂的片,一旦点开了,就必须看完,哪怕两倍速。。。唉,自作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