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窘困之时,一位磨坊主将女儿卖给了魔鬼。
受到纯洁之心的保护,女孩无法被恶魔掠走。
于是恶魔督促磨坊主不让她洗澡,偷偷给她端洗澡水的母亲被狗咬死。
伤心的女孩不愿意下树,磨坊主砍树使他跌下来。
由于双手沾上了纯洁的泪水,恶魔命令磨坊主砍下她双手。
这是一部讲述生存主题,绚烂且富有想象力的影片;惊叹于制作人员的美工技巧,一些灵活的线条就可描绘出潜水的燕鸥,轻转的水车,还有那天然不带修饰的情感之殇;本片创造了一个与现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超现实插图”;洛登巴克的风格令人难忘,他的一些作品总是带着不可磨灭的个人风格。
高赞回答不少从女性的角度说了,我想说说片子中的男性。
父亲:少女的父亲不断的被恶魔蛊惑,伤害着少女。
尽管他感到悲伤(对于妻子)和无奈(对于女儿),也不愿意放下财富。
他也不愿意把女儿当成一件商品,但是传统的父权观念把他变成了斩断女儿双手的屠夫。
看起来他似乎是站在了人性的反面。
但是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你一定会下意识的想起一两个这样的人。
恶魔:物化女性的代表。
恶魔被少女的纯洁吸引,而他得到少女的方式是用金钱去购买。
他把少女当成了一个附属品。
之前她是父亲的附属品,而他拿金子交换后又把她看做自己的附属品。
少女的纯洁让他恼羞成怒。
因此他把苹果树变成牢笼,弄脏少女成了他得到少女的一种证明。
这体现了男性的心态:征服与破坏。
即看到美好的纯洁的人就想残忍的破坏这种美好,并且这个破坏者必须得是自己。
这种心态会随着教育、阅历逐渐变的连男性自己都意识不到。
王子:王子对少女的认识就是一个男人对于女人认识的过程。
一开始为美好的女性沉沦,虽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
但愿意给女人自认为最好的东西(物质、精神、性)。
无论女人是否需要,是否喜欢。
之后便是漫长的了解女性的道路。
故事最后,王子了解了少女真正想要的,才缓缓化蝶跟上了飞出牢笼的少女。
而在这之前,他给了少女两双手。
一双成了女孩的累赘,一双给了女孩自由。
他在这样的过程当中理解了女人。
只是童话结束了,生活中的男人,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能理解女人这个词。
最后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自由。
看完第一感觉是,影评很难写,因为电影细节太丰富,涉及主题过于发散。
单谈感受吧。
相比爱奇艺的译名《米洛斯的维纳斯》,我更喜欢《无手的少女》。
简简单单五个字,适当交代故事背景但也没有剧透关键情节;同时兼顾了主题且具力量感。
电影的类型很难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
如果必须概括的话,单从审美视角:水墨动画。
内容视角:成长。
全片可以说每个场景都足以支撑一个特定主题的画展。
可能因为看女性题材的片子比较多,这一部我会觉得导演更倾向于表达的是女性力量的觉醒和探索。
女孩母亲舍命救女相比父亲的苟且偷生要坦荡的多;无手少女由于父亲的贪婪和对父亲的愚孝致使痛失双手;身体残缺虚弱时的冲动使其很快找到男人作为避风港;短暂的幸福却又由于另一个男人的挑唆携子逃离。
跋涉,取食,播种,浇水,哺育,排泄,这一切都在无手的困难下独立完成,艰难生活的同时永远保留内心洁净。
影片最后少女也像常规的童话中生出了真正的双手。
女性在这部电影中是清醒而勇敢的。
相比女性,我们看看主要的三位男性形象。
少女的父亲:被金钱支配缺满嘴借口阴暗虚伪最终陷入无尽孤独的行尸走肉。
恶魔:影片中的恶魔可以幻化成不用的形象。
总体来说,这就是一个不择手段只想得到的偏执狂,最终被迫放弃也只是因为完全没有机会。
王子:忠勇有余但从未让少女可以真正无忧且快乐的世俗眼光中的好好先生。
这个王子,就像公开场合被求婚女生未做好准备时,突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人捧着鲜花戒指在面前单漆下跪,所有人都起哄要你say yes但你却并不是很确定的那种求婚对象。
比如婚礼上:他为妻子打造纯金双手作为结婚礼物;出战前交代园丁一定照顾好妻儿;归来后发现妻儿在外,跋涉我千里寻心头之爱。
这一切都是忠贞且值得歌颂的,但这份爱情似乎少了一些童话该有的顺遂。
或许这就是给成人看的童话,王子和公主结婚后的真实就是,王子不会总在身边保护公主,公主也不总是娇贵脆弱。
不过还是要说,婚礼上黄金的再次出现尤其是少女整体造型像极了橱窗模特。
王子似乎尽全力要让少女与自己理想型无限接近。
这双黄金手细思极恐,很容易联想到少女的父亲。
最喜欢的对白如图:
真相
少女觉醒
并没有
永恒的少女
跟我走其实想打满分,但因为这部童话不合适小孩儿观看。
那么,留一点空间给下一部吧。
随着画面一帧帧流动,少时的记忆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原来小时候看过这个童话故事。
故事很简单,还有点黑暗;法式水墨风,清新又绚烂。
少女被父亲为了金子出卖,被砍去双手,而后出走磨坊,遇到王子与爱情。
王子给她甜蜜的爱情,精巧的金手,坚固的城堡,华丽的珠宝,忠诚的仆人,却无法给她带来强大与力量,为她避免厄运与磨难。
当无手的少女终于向父权与男权举起斧头,她的双手又长回来了,似乎从来就没有失去一般。
音乐很好听,空灵有力量。
少女和父母一家人,住在伊甸园一般的山上,房子后面是大片的苹果树,四周围绕着一条宽广的河,日子可谓十分幸福,直到因为天气干旱,他们的水车不再转,苹果树不再高产,他们面临着被贫穷吞噬的噩梦。
父亲轻易就被恶魔引诱,把苹果园和女儿出卖给魔鬼,换来满是金子的河流。
苹果园就象征着幸福和快乐,金子则象征着赤裸裸的欲望。
在父亲的心底深处,对妻子和女儿,或许从来都没有真正的爱吧,面对金子和快乐,他果断地选择了金子,住在用金子打造的宫殿里,一切都是用金子制造的,任妻子被疯狗活活咬死吃掉,任自己亲手砍掉女儿的双手!
他终于如愿了,却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金殿里,面对着辽阔无边的寂寞,终究还是活不下去了,毕竟他一切把所有的快乐都出卖了,只剩下金子了,而真正能让人生充实的,就是那些爱和快乐,而不是这些空洞的金子!
所以他最终只能上吊自杀,可就连他自杀用的也是金子做的绳子,可谓十分讽刺!
母亲虽然十分疼爱女儿,在父亲要把女儿出卖给魔鬼的时候,也曾一再劝阻丈夫,可她终究是失去自主的女人,依附着男人的女人啊,终究会被吞噬,那群疯狗就是她的坟墓!
女人啊,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要能自主地立足在这片土地上,否则依附别人,终究没有什么好结果。
少女把双手伸出去,本来是想让最爱自己的父亲握住她的双手,他却真的把她的双手砍掉,也把她对家人的最后一点希望砍断!
她抱着坚定的信念一直往前走,勇敢地过河,要去吃对岸的梨子,连河神都被她对生命的顽强所折服!
少女碰到了自己的王子,两个善良、纯粹的人,在彼此眼中都发着光,仿佛灵魂都在共鸣,两人走进幸福的城堡,可是王子却因为战争要远离,魔鬼再次挑拨离间,少女只能离开,自己抚养自己的孩子。
少女先是靠着父母,后是靠着王子,最终终于还是要靠自己。
当王子找到她们母子后,魔鬼再次来伤害她们,少女重新长出双手,亲手跟魔鬼斗争,最终连魔鬼也拿她没辙,只能离开。
少女和母亲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把自己的人生托付在男人身上,最终惨死!
少女选择自己亲手抓住自己的人生,和王子幸福快乐地活下去。
王子十分善良勇敢,看到少女,没有看到她失去的双手,反而看到的只是她的美丽与善良。
毫不怯懦地外出打仗,对少女也极尽呵护,看到少女想要拥有一双手,就给了她一双手。
即使得知少女生下的是一个怪胎,也毫无原则的包容,并不把他当怪胎,回到家立马就想要见他,对少女也并无任何责怪!
得知少女和孩子没死,不惜跋山涉水去找他们,没错,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他来到了少年的家,了解了少女的过去,还用自己的善良把那条肮脏的金河净化了。
最后女孩带着孩子,要他跟她一起去找另外一个地方生活,王子想都不想,瞬间就能抛下自己的所有,跟女孩一起走!
仆人也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他对王子一向忠心,在接到被魔鬼掉包过的王子的书信时,却只能用小羊来替代少女和他们的孩子,让少女抱着孩子离开。
什么是善良?
不是你对自己相信的人百依百顺,而是秉承自己的底线!
如果你爱的丈夫要你杀人,难道你也要做吗?
魔鬼则象征着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欲望,裸播很赚钱去吗?
抢银行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去吗?
四处约炮很爽去吗?
偷东西很方面去吗?
……魔鬼并无法帮你选择,而是选择用诱惑来引诱你,真正肮脏的,是你自己的灵魂,而不是魔鬼!
少女的父亲,见到金子就连妻子和女儿都不要了,他根本就不是真的爱少女,所以在他眼里,就算少女再美丽动人,都是残缺的,没有手的!
而少女的善良和美丽是那么地闪亮,就算她是残疾,也是完美的,有手的!
所以如果爱她,就算她没手,也是完整的,有手的!
如果不爱,就算她有手,也是残疾的,没手的!
金子啊,终究是肮脏的,所以不管是金河还是金手,最后都终将被人丢弃!
善良的人,各种邪念根本无法入侵,他们的善良足以披坚执锐,粉碎所有的邪恶!
哪怕路途遥远难行,他们也乐得其所,因为那些路是用他们自己的血汗亲手铺就的!
他们走着就格外踏实!
而那些心有邪念的人啊,就算没有魔鬼,他们也终将会走上邪门歪道,就算物质生活富足,内心也终究不会获得真正的安宁与幸福!
哪怕善良的人的路,格外难走,可是他们经过劫难后获得的幸福会更加满足。
就像最后和王子一家团聚的少女。
邪恶的人追名逐利,到最后失去一切,沉迷声色,只能空虚到自杀!
就像少女上吊的父亲。
影片用抽象简笔画的形式,的确看起来有些费劲,却十分有创意,也别有一番风味。
线条的随意流动,任意变换,也是其他作品所无法实现的。
虽然不得不说的是,少女很多时候并不好看,甚至可以说是很丑,但是看完全片下来你会发自内心地觉得,她格外美!
哪怕失去了双手,也是断臂的维纳斯!
她的善良和勇敢,她的纯粹和自信,让人看到她灵魂深处最美的一抹灵动!
她的美远远溢出了皮囊,散发在空气中,无处不在!
无手的少女啊,你就是断壁的维纳斯!
欢迎关注纯原创公众号:鱼纹
它还有一个名字会《米洛斯的维纳斯》但是我想给它取一名字叫《苹果树上的少女》如果有一幅油画作品叫《苹果树上的少女》那就好了,不过不知道有没有…我很少看这种充满绘画艺术风格的电影,可以说这是第一部,看了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像在看一个关于有故事剧情的油画展览。
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俗人,对于艺术的没有特别的感触,但是我很羡慕那些追求艺术、创造艺术的人。
如果不是热爱到了疯狂怎么会产生艺术,艺术是美妙的。
这个电影让我感受到了一些艺术气息,我感觉很不错……
《无手的少女》是一个女性的成长史。
先是在家庭中被父亲当做金钱的牺牲品,为此失去双手,后来以为被王子背叛,再次丢掉黄金手独自冒险。
期间经历了性觉醒、人格觉醒、生育、涨奶、种植等等过程。
恶魔说女孩非常纯洁,“纯洁”的定义与过去童话差别很大,并非指处子之身,自渎了依旧纯洁,发生过性关系依旧纯洁,孩子都有了也依旧纯洁——纯洁不系于处子之身和美貌,纯洁系于善良、顽强和不贪婪。
而《无手的少女》里的王子,作为男主角,他虽然从始至终都是深爱女孩,但其形象也与传统童话有很大不同。
逃出父权家庭的女孩因为饥渴难耐,被河神指引去吃王子家的梨子,这个梨子的形状……应该是有意画成这样的……或许代表着此时的女主角如果想活命就只能(像传统的公主一样)去suck the prince's dick.
到王子与公主结婚为止,这个王子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王子”,他不需要做什么去赢得女孩的爱,他是赐予住处、赐予食物的人,此时他对女孩的赞美也全都在外貌上。
王子也赠予了女孩一双黄金手,这手其实活动不便,只是个样式——况且黄金就是对女孩最沉重的束缚。
所以女孩离开时,直接就把黄金手扔了。
这是她继逃出父权家庭后的二次逃离。
直到王子要去找寻女孩时,他才终于不再是个传统王子。
他必须离开他的宫殿,付出眼泪和汗水,即使这样还不够,最关键是,他要寻到女孩的来处,吃下她的手骨,理解她的痛苦。
这时他才完成了自己的蜕变,除去王子的头衔达到了一家三口的自由。
这或许也正是当代社会中,一个清醒的,愿意付出爱的男人,所应当完成的过程。
<<无手的少女>>是 第一届大连法语电影展开幕式上放映的作品,除此外,该片的导演塞巴斯蒂安先生也在现场和观众进行交流。
该片是由格林童话改编的,也加上了导演的少许创作。
导演说,这个女孩很像他自己,当时的作品缺少资金 ,他就像这个少女一样,只能自己埋头创作,而少女对待孩子就像他对待他的作品一样。
因为缺少资金所以这个电影是导演自己画的,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那种类似于半成品的画作。
相对于大家的说的东方风格,可能是因为导演使用了毛笔和墨水,不过他是第一次到中国,他也不是很了解中国的艺术风格。
我当时在看的时候觉得这个电影是在太没有逻辑了,导演也承认了这一点,他认为整个故事不是靠逻辑性连接来的。
其实这个故事中,也反映了女人怎么对待男人,男人又怎么对待女人。
女孩的爸爸和后来的王子都不知道怎么去爱这个女孩,爸爸给了她一个布满金子的房间,但是女孩并不喜欢。
王子给了她一双金子做成的手,但是对于女孩却没什么用处。
而在故事的的最后,王子找到了女孩,起初女孩不信任他,对他进行攻击,而当误会解开后,又重新相爱。
其中有很多的镜头都是无法理解,但是还令人深思的,就像是,王子到了女孩曾经生活的磨坊,吃下了那个断手的骨头,为什么要吃下去,是代表他和女孩永远在一起么??
!
无意中点开的片子,没想到是部动画电影,还是这种草稿风格,开场有那么几秒钟几乎想按退出键了,然而画风却让我莫名联想起卜桦的《猫》,犹豫了半刻也就顺下去了,画面非常流畅,讲述方式感觉像在看一个意识流的童话故事,情节本身耳熟能详,却始终在期待不一样的推进或者结局,然鹅这结局看的我大半夜的心中略堵啊,可能我还是单纯更想看到世俗简单的He吧。
个人并不在意这个结局有什么象征意义,代表怎样的意识觉醒,前头说过了,我只当作一个意识流的童话故事来看,化蝶对我这种从小读梁祝长大的就是Be,还不如现实点让“公主”在逃亡途中冻饿死,让“王子”在磨坊前吞骨节时噎死。
但我还真蛮喜欢这部,尤其喜欢无畏写上在脸上,一臂一血坑,用嘴含种子播种那段,喜欢到写这句时甚至认真思考了下打四星是否委屈,结论不委屈。
想想她被砍去双手之前可以做的事,都非常有意思,就知道她被剥夺了什么,但扔掉她曾坚信正选之人为她打造的黄金双手后,她在新伊甸不仅能做到之前有双手时可以做到的,甚至能做到更多。
有没有手都已不影响她是一个独立强大完整的人,可重逢之时竟生出新手,所以这确实是爱情故事吧?
(当然,看时不时玩手机可能错过关键细节理解有误)可以不要男人的城堡,可以不要神灵的应许之地,可以三人一起开拓新生活踏上新征途,但为毛要化蝶啊,就算只有用飞的才足够表现自由能跨越如同井口一般的旧世界边际,变只鸟也行啊,至少不会给我感觉像全灭。
其实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我希望的是一个不存在女权话题的社会。
女人追求自由和男人追求自由,都是人类的自由话题。
《无手的少女》可以说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女权主义电影,但作为女权主义和电影的学习者,我下意识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无手的少女》进行分析的时候,的确发现了一些值得一记的东西。
除了是自己的简略个人总结笔记,希望也可以给其他人提供另一种分析角度。
粗略将《无手的少女》主角分成女儿、妻子、母亲和完整四个阶段女儿:(我进场晚了一点点不知道开头有没有错过什么重要的部分)女儿阶段,主角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投射对象:苹果、苹果树。
她甚至说“我和这棵树是一体的”,最开始这棵树代表了她自由、释放自我的小天地,但紧接着,苹果树成为她的监牢和屈辱地。
在被父亲背叛时,父亲砍断了苹果树,然后在树桩上砍断了少女的双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她是主动的,是一种自主的了断和决断。
而对于苹果的意象分析,我是从宗教方面入手。
夏娃诱惑亚当吃下苹果,两人被上帝赶出伊甸园,苹果就是传统宗教中“女性罪恶”的代表,从这一点来讲,也是女性被进行文化压迫和污名化的代表。
和电影情节契合。
但苹果的是具有双重含义的,它既是代表原罪的“禁果”,同时也是人类的智慧果。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树承载了女孩对自由的追求,成为她的“另一个自我”最后主角主动选择在代表“死亡的苹果树”的树桩上断手,也是她对自己受父权伤害的女儿身份阶段的抛弃。
妻子:这一段从吃梨开始。
而这里的梨,一定要好好注意!
仔细看看这些梨像什么,我不相信创作者把梨安排在这一段还画成这样会是巧合。
(有时间的话补张图:画得更长,下部明显刻意画成饱满圆体的w状)主角因为吃梨而认识王子,相爱成婚,在这里我们不将性与爱分开(值得注意的是两人第一次性爱是从男口女开始的,画外音一直是单单主角享受而无一点疼痛或造作的喘息)结合梨子代表的男性生殖器,吃梨这一段简直可以说是以女性为主体版本的“尝禁果”。
紧接着就是坠入爱河。
在这一段我们可以说女主和王子不是真爱(爱得还是过于表面),王子一直夸赞女主的外表,并且在刚认识时说了一句“你完全符合我的想象”(大体这个意思,而且表达的非常武断和主观化)。
王子也许爱她,但根本不了解她,这一点在送她金手时更是体现到高峰。
首先,在第一段女儿的部分,故事已经充分指出了金子的肮脏和它与主角间绝对不可调和的冲突。
另外就是这双手的样式,这种上翘的手姿在从来出现在各种杂志、画报上,尤以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西方为盛,完全符合男性主体对“俏丽”的审美要求。
但是一看就知道:完全不实用。
我一看到这对金手就知道这俩人肯定要掰。
虽然最后两人的分离是由邪恶外力导致,但是,王子对女主的不了解、不理解已经被充分表明了,恶魔作祟的设计很可能是角色设置的必然要求,但是并不影响这种分析角度,因为之后的情节印证了“这时王子对她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这一点:这也同时引起了另一个阶段完整(母亲阶段在后面):为什么和王子团聚之后主角的双手回来了?
仅仅是因为家庭完整了吗?
不。
最重要的一点是王子在找寻妻儿的过程中来到了主角父亲的磨坊:完全了解了与女主相识之前她的经历和心境。
画外音中王子脑中萦绕的主角的断续讲述,加强了王子“逐渐了解、理解主角”的过程中人物内心深处的变化。
回到主角身边的王子,已经是一个真正了解她的男人,当她得到这个男人,她的爱情和生活才达到了圆满。
并且,王子带回了砍断主角双手的斧头,这把伤害主角的斧头,又成为了主角对抗恶魔最有力的武器,斧头可以说是主角反抗精神的关键:勇气和力量。
所以,当王子来到她身边,她又意图拿起斧头时,被父权欺压夺取的双手(行动力、自主力)也就回来了。
(双手的复生和王子吃下手骨应该也有关系,但是我还没理清楚)母亲;这个阶段我其实没有太多分析意图,大概是这个阶断主角的自主力和创造力是最强的吧:扔金手、播种、展开新生活。
最后简单说一下我对恶魔形象的理解。
创作者将恶魔的形象设计为“无形”——它可以是任何人。
故我以为这里的恶魔可以理解为社会群体意识的恶。
是恶魔怂恿父亲不断伤害女儿,它邪恶至极的时候用的是什么激将法?
“大声点,你可是她的父亲。
”“这才有父亲的样子。
”“这才是一个好父亲。
”其实大多数男性都不是有意识的男权者,这个社会给他们施加了多少精神影响?
是社会不断单方面强调男性的责任、男性的尊严、男性的地位,把理解和同等尊重极尽嘲讽之能事地看作是耻辱。
另一方面,这恶魔是怎么破坏主角和王子婚姻的,是用篡改和谣言。
最后,恶魔说过这么一句话“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呢”,说明这恶魔是极其普遍、广泛的。
所以综合以上四点,我认为恶魔形象即社会群体意识之恶。
对了,看电影的时候我旁边两位小姐姐对乳汁迸出、母子屙屎等画面好像格外有意见。
我觉得这也是《无手的少女》这部成人动画的优秀之处。
关于性、身体、排泄…的直言不讳,创作者并没有采用异样的手法呈现,因为这些本来就是非常自然、无需回避的本质。
也正因为这种自然和平静的不回避,我说这是一部极其纯洁的童话。
唯美,一丝中世纪的梦魇,和一片现代的清朗
7.5结局太弱了。
朴素的线条,极简的笔触,狂野且超现实!————— 📀 2016【4月【➊】】【2020 ▲ 160】【1小时 16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画风笔触一下就能抓住眼球 也是在多年后才发行了蓝光
风格独特,故事甘醇。
不怎么好看,但是画质不错
画风及其抽象简单,一个不向命运和恶魔屈服的少女。
心地纯良在驱走恶魔之前,也会受到巨大的伤害。伤害本身反过来考验着内心。愿在这考验下不会同沦为恶魔,并且越挫越温柔。简单的彩色线条和色块,看似随性的笔触,每一笔都恰到好处,若隐若现地就描绘出世间万物,闪烁人形的呼吸表达好有趣好生动。故事的曲折离奇也不如画面那么引人入胜。
这是动画吗?孩子能看懂??算了还是看不懂比较好
画面好看,剧情全程都很膈应人,一些骚操作,纯洁的少女,永远不会作恶的少女,不离不弃的王子,呵呵
法国动画漫画都是黑色系啊,又虐又美
电影到没看出什么花头但是我对未来有了一个漂亮的主意。以前人们喜欢收藏书画,我喜欢电影那我未来书房要放一台漂亮的显示屏,循环播放这些美丽的电影画面我希望能为这部电影的画面打call对了,离过去的我而去的你,想了解一下现在的我吗?
我不爱这个风格
黄金泉换苹果树,恶魔寻找污垢祭品;亲母喂狗,亲父断手,残暴不敌眼泪纯净;河仙救助,王子与园丁,偷换书信夺羊眼;饮水思源,自力更生,劳动人民怒斩猪妖;不愿回去,不愿留下,忘却了过去的你,只想了解现在的你。硬核水墨童话,不错
#豆瓣春日影展# 极简主义的水墨画风,色彩、运笔、声音、镜头,是有多扎实的底蕴才能处理得这么朴实自由?(7/10)
其实某些部分还蛮惊艳的,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比较赶客
让我觉得是非常无聊了🥱
非常形式化的作品,用水墨画的方式去诠释童话故事,在色彩的闪烁间能感受到人物的生命力,最后少女放弃金手去拥抱自然也是其独立意识的觉醒,正好与影片具有探索精神的创作力是一致的。
用写意的水墨画风讲述暗黑的格林童话,气韵流动、风行水上的视觉效果太让人惊艳了。极简主义开出的魔花~
平平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