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小时

127 Hours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丽兹·卡潘,凯特·玛拉,爱波·塔布琳,克蕾曼丝·波西,特里特·威廉斯,凯特·伯顿,达林·绍瑟姆,彼得·约书亚·赫尔,肖恩·博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127小时》剧照

127小时 剧照 NO.1127小时 剧照 NO.2127小时 剧照 NO.3127小时 剧照 NO.4127小时 剧照 NO.5127小时 剧照 NO.6127小时 剧照 NO.13127小时 剧照 NO.14127小时 剧照 NO.15127小时 剧照 NO.16127小时 剧照 NO.17127小时 剧照 NO.18127小时 剧照 NO.19127小时 剧照 NO.20

《127小时》剧情介绍

127小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英国导演丹尼·鲍耶(Danny Boyle)将为福克斯探照灯公司拍摄《127小时》(127 Hours),该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Aron Ralston)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 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用自己的运动短裤当作临时止血带,然后用小刀从肘部将右前臂硬生生切断。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缘绳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与营救人员相遇,终于成功生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华丽的挑战千门女王之螳螂捕蝉战雷神雪天使巨人谈判专家没有秘密的你金牌投资人能帮就帮致命碎片信任咖啡间疯云第三季邮购怪兽佔有姜西江湖镖客悬崖龙鸣我的秘密花园2负重前行请把空白填满爱的劳工天体的秩序OVA某位少女的假日淮水情天煞:老乡反击战魔界契约暗黑第一季高中舰队OVA后篇妻子的秘密世界网红大事件

《127小时》长篇影评

 1 ) 不怀疑、不害怕、不放弃,以及不难看

一个青年登山家独自在峡谷中展开攀爬之旅,却不幸失足掉落峡谷的狭缝里,连同掉落的是一颗重达三百多公斤的石块,这颗石块紧紧地将登山家的右臂给夹在山壁旁,使其无法脱身。

登山家身上只穿着短裤和T恤,背包中只有一把万能小刀、一个装着六百五十毫升水的水壶、一个吃剩的墨西哥卷、以及一大捆的登山绳。

在无人救援、逃生无望的情况下,登山家被困了五天五夜,为了抵挡死神带来的饥寒交迫,他喝自己的尿、自己的血,并在最后鼓起莫大的勇气,用驽钝的小刀砍断了自己的右臂。

之后,登山家顶住脱水与失血的致命追赶,徒步行走、攀爬遥远的距离,才终于挽救了自己的一条命。

这就是根据真人实事改编的美国电影《127小时》的剧情,非常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所有的内容。

一个场景、一个人物、几样道具、以及一个毫无悬念的故事,整部电影留给观众的问题只有一个:导演要取什么视角、用什么手法来拍摄这么一部内容简单、缺乏想象空间的作品。

制片方找来《贫穷百万富翁》的导演丹尼-鲍伊来负责这部影片,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事实上,丹尼-鲍伊确实也大量运用他在《贫穷百万富翁》中的元素盘活了《127小时》这部“闷”片。

■动、快、艳从原著小说来看,《127小时》与《贫穷百万富翁》站在了两个极端。

《127小时》的故事和时间跨度都很简短,关注的重点也只集中在单一个人的磨难与勇气;《贫穷百万富翁》却是极其繁复,时间上连贯了主角童年到成年的十数年,而意涵则反映了印度广大百姓所承受的贫穷与压迫。

然而导演却以相似的手法来处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剧本,并到达类似的商业效果。

将《127小时》这个故事搬上电影的难度在于场景、人物、事件都非常局限,一个青年登山家被困在一个狭窄的山缝之中,无法走动、无人说话,四周的有限空间中尽是褐色的岩壁。

相比起来,汤姆-汉克斯于2000年所主演的《荒岛余生》,内在条件还要好上一大截,有一个小岛可以探险、以及无数个联邦快递邮包可以运用。

为了平衡故事的静、慢、单色本质,导演丹尼-鲍伊反其道而行,用动、快、艳的手法来活泼整体氛围。

动 vs 静影片首先要克服的问题是“静”,一部没有人说话的电影绝对是闷到爆。

还记得《荒岛余生》中汤姆-汉克斯在岛上的好朋友威尔森先生吗?

那颗威尔森牌的排球?

汤姆-汉克斯假装这颗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它说话,以此为影片增加对白部分。

在《127小时》中,影片的设计是让主角携带了一部随身摄像机,于是主角便能在为自己摄像时不断地开口说话,活分整部影片。

光是主角自言自语和设法自救当然不足以填补故事的所有空白,其他部分就必须依靠“回忆”、“幻想”、“幻觉”来制造剧情。

回忆过往与爱人在一起的温暖、幻想食物和饮料入口的美好、幻觉死去亲友围绕身边的惊惧,这些桥段不仅为影片带入其他人物,丰富影片的内容和情感氛围,而且透过在现实不变的困境与环境中交叉植入幻想片段,影片的调性便有了起伏变化。

快 vs 慢影片中的主角被困五天五夜动弹不得,因此时间的流逝非常缓慢,如果导演此刻再缓慢地推拉和切换镜头,则片子会给人很沉重的感受,于是导演选择用非常快的速度来调度镜头。

当镜头从现实切换到幻想和回忆时,丹尼-鲍伊将焦距从主角身上快速地拖出狭缝,并一路拉到远方的想象场景中,这样的手法不仅为影片注入了“快”的感受,还强力地为观众注入“逃出狭缝、获得自由”的错觉,非常好地平衡了“慢”和“局限”的不适感。

艳 vs 单色由于背景环境的局限性,大量的近镜头在所难免。

相比于多数导演会选用的长景深、高聚焦手法,丹尼-鲍伊则选择使用许多的特写镜头,将物体的局部放大到充满整个画面。

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将单一褐色的岩壁排除在外,让物体本身的色彩丰满观众的视觉感受。

例如电影中从蓝色透明水壶的底部向上拍摄饮用水的变化情况,先是透明的水快速减少,然后是黄色的尿突然增多,这样的手法不仅说明了主角从喝水到喝尿的困境,也因为特写的关系,放大了蓝色的比重、加快了水量变化的速度。

导演还着重拍摄每日阳光的变化。

在一天当中,主角所在的位置能照到十多分钟的阳光,这道阳光不仅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也为狭缝带来明亮的色调。

除此之外,影片还采用了分割画面的手法,同时将三个画面并列在荧幕当中,一方面自然是强调主角情绪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则是以此增加画面的色彩感与变化性。

■商业性的视角高度在拍摄《127小时》这部影片的视角选取上,一般而言有几个选择: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脆弱、人在生死之际的内心挣扎、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孤独、或是为了活下去所展现的坚强与勇敢。

从导演丹尼-鲍伊所运用的拍摄手法和氛围营造看来,他选择的视角是“好看不无聊”。

《127小时》的整体调性是阳光乐观的,导演用影片开头的十多分钟交代了主角的性格特征,一个长相英俊、性格乐观、活泼外向、不怕挫折且乐于助人的年轻人,之后的八十分钟也延续这样的调性,尽管也曾产生亡者的幻觉,但主角始终不曾怀疑能否活下去,也不曾有过绝望的念头。

影片中大量的拍摄手法都在营造一种不沉闷、不局限、不孤单、不无聊的气氛,即使在特写主角断臂的画面时,呈现出来的也不是恐惧和剧痛的感受,甚至连勇敢与决心的感受都不是,而是一种不害怕、不怀疑、不放弃的单纯坚强。

总的说,能将《127小时》这样的故事拍的不沉闷、不狗血,导演丹尼-鲍伊的功力还是出色的。

但就像《贫民百万富翁》一样,《127小时》不是一部深沉的作品,商业色彩还是比较浓厚的,走的是比较讨好大众的路线。

尽管《贫民百万富翁》获得2008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但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并不算高。

在原著当中,主角回答对的每一道题背后都是印度百姓无以言喻的悲哀与痛苦,主角最终的胜利是带着血和泪,但到了影片当中,俏皮欢快的气氛背后,观众看到的是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小情侣战胜了考验、扳倒邪恶组织……无论如何,就美国电影业近年的水平来说,《贫民百万富翁》已经是够出色了,至于《127小时》,不难看就是了。

 2 ) 梦想不会在巨石下坍塌

如果安于现状,上班下班吃饭拉屎,你永远不会遇到生命中的这块巨石所谓巨石未必是形状更多的是来自精神上的压迫攀岩探险是兴趣,是爱好,是梦想,而巨石就是就是你在路途的关卡从你一出生,他就在你的人生轨迹等着你了你只有两个选择完整安详的死去或者咬紧牙关拼命一搏拼命一波也许未必能够成功脱险,但这是希望之光只有它能牵引你走向下一程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要让梦想在巨石下坍塌

 3 ) 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

经历死亡的考验,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人可以乐观,可以选择不放弃,但是,这种坚持可以持续多久?

乐观需要你采取行动,需要耗费能量而绝望却又是如此毫不费力,诱惑着你放弃一切行动人都不会轻易放弃希望但是,这个“轻易”的底线是在哪里?

如果死亡是种解脱,放弃是种安慰那么,无助的我们该怎么做?

而且大多数时候并没有别人在看,在鼓励?

人的一生会有许多时候变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为自己就要死亡。

可是,看了《127小时》后,我想100觉得自己必死无疑的人会有99个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真的,看了这部片子后,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实现。

在见识到各种人生面貌的时候,我觉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种可能,人的生命之所有有特色,之所以那么有价值正是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

《127小时》是一部经典的奥斯卡影片,简单的故事情节,不简单的人生哲理,小中见大。

短短5天零7小时里完成了对人生的体验。

时间在这里已经不能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种流动速度来思考,在那段人生历程中,以小时、分钟、秒计算的时间是一个人心理、身体、社会价值观为主角的舞台剧。

127小时足矣完成一次心灵的轮回。

影片中的峡谷与巨石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么死在这条坎上,要么踩着这条坎到达更高处。

只有强烈的生存意念、对生命强烈的尊重、对人类情感社会的强烈依恋才能够真正适应、征服我们生活的世界。

浓缩就是精华,生命的本质就是在这127小时中体现,在这只有127小时的生命体验中,也是痛苦大于快乐,导演在影片中也凸显了人类特有的情感与强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体痛感,在正常情况之下,我们无法想象清醒状态下将自己的前臂割断,因为正常社会有很多东西掩盖住我们接触到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将人放置在一个狂野无情的荒野中才能够清澈见底,只有将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环境中人才能够稍微真实一些,因为刨去了群体社会中外在干扰的浮华与匆忙。

在这部影片中到底什么才是人生命中沉淀下来的东西呢?

不是生存的技术,而是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

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让人类得以在恶劣孤单的生存环境中繁衍生息。

不管用尽各种救生工具,想尽各种办法都摆脱不了那块压在人类身上的巨石,反而还是用最原始的办法(割断手臂)也被现代社会称为最愚蠢、最无效的办法保住性命。

这部影片一定意义上是文艺复兴时所推崇的人文精神主义的体现。

当我们作为一个观看者的角度看待同类生命此种场景下的表现,我们自己也不禁为之震撼。

所以永远不要对自己作为人的那种精神、情感力量失望。

因为我们是人。

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对人心灵的震撼却是持续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总有遗憾,温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却要失去许多的幸福,两者很难兼顾。

不管选择哪一个都会留下遗憾。

但我们还是要从人生的价值来选择,有的人希望就这样平平静静的过一辈子,那么温馨的生活与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选择。

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价值,那么富裕的日子与他更合适。

可是,我想,该忍受平静加贫穷的时候就好好的过好每一天;该开始打拼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也要勇敢而上。

人生其实没有多少过多的选择,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情足以。

有人说: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说是马没有骆驼走的远。

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却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久而久之,离目标越来越近的人就是那个跑的慢的人。

所以,没有必须羡慕那些现在领先的人,只要自己也在坚持,从不放弃,迟早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那个成功者。

 4 ) [非影评]有一种人

手痒啊,码几个字吧。

我自作多情的说,丹尼鲍尔你是在为我拍电影啊。

我以为电影会出现一系列虐心场面看的我一边回忆一边感慨。

结果发现,和想像的不太一样,他是在拍aaron的故事,aaron是神。

我见过这样的大牛人。

那一年被教练推荐去买装备,牛人的生活除了登山、自行车以外,也卖点户外用品。

他和女朋友住在某商店上的阁楼里,很宽敞,摆满了户外用品,和一张床。

他又高又瘦,年纪和我差不多,话少,腼腆的微笑着问我,要多大的包?

我说我是外行,你说多大就多大吧。

他告诉我,只背一个人的装备的话,50的就够了。

我这有贵的,质量好;那些便宜又看起来好看的包,质量差。

我心里想问,质量差还卖?

后来同事告诉我,也卖的动的。

因为很多人买来只用一次就再也不会用了。

那个50升的登山包我用到现在,每次旅行都背着它。

直到最近才知道,大牛人后来有次去雪山的时候遗失了一只手套,冻坏了几根手指,不得不截掉。

他现在和朋友们组织了一个救援队,和aaron一样,他还在爬山。

他,aaron,《碧海蓝天》里的大男生,《走钢丝的人》里的法国佬,他们都是一类人。

我理解他们,我也羞愧成为不了他们。

一朝蛇咬10年草绳,几年来再也没有驴过,我只是普通人,虽然我一度也膨胀的幻想过。

关于导演的拍摄手法没太多说的。

aaron还活着,还在登山,所以故事不会拍的那么沉重,丹尼博尔的风格很适合这个题材。

开头那段跳水的情节超级吊,很high,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血腥的段落算是避重就轻了。

挑神经很可怕,所以单独拿出来拍一下。

石头碎骨估计观众承受不了,于是省略了。

我们看到演员脸上的血迹失真的象番茄酱,断臂后没有大出血的迹象,演员没有一边跑一边流血(简易止血带哪有这么好的效果),其实都在暗示导演的意图,他要拍的不是断臂,是求生。

jf演的实在太好了。

我觉得最好的不是遇难后,而是遇难前的状态,活脱脱一老驴,整个精神状态和气场,在山坡上下来回跳跃的欢乐劲,都“驴”极了。

看了下豆瓣的短评,只要是户外控,登山控,没有不打满分的。

127小时最好的地方就在于不是来吓唬观众,不是让观众看完后望着高山更加畏高,而是告诉我们,即使经历这一切,都不会打击人类向上爬的欲望。

因为,那实在是太快乐了。

 5 ) 中国小刀是编剧编的(附真人录像的文本)

我翻译过一个版本的字幕,电影中拉斯顿说不要买中国制造的多功能刀具,不过实际录像中的原文是:(当插入胳膊,发现骨头划不动时)“Jesus, I tried -- I tried cutting my arm off. I couldn't even barely break the skin with this--this stupid knife. I tried a couple different blades and all I did was just mark myself up like.. I can barely even get any blood to draw.”大家不要纠结了。

这是编剧增加一下电影戏剧性。

只是一个pocket knife.拉斯顿也是受《荒野生存》的主人公启发,决定去野外挑战。

那时他还没有在英特尔辞职。

拉斯顿真人录像的翻译文本在本文最后。

在出事之前,他已经登过了很多山,还碰到过雪崩(这也是他妈妈非常担心的原因)。

所以这个周末的爬山难度对他来说就像度假一样。

当时只准备了一天的食物,打算周六晚上就返回。

基本没有过睡眠。

每1.5小时喝一口水。

拉斯顿被救援,和他妈妈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工作单位的布莱恩发现他周二没来上班,决定再等一天。

直到周三,发现事情非常严重了,布莱恩给拉斯顿认识的所有人打电话。

包括他妈妈。

他妈妈觉得可以破解他的邮箱,如果拿到密码后就能知道他最后的去向。

最后通过邮箱的安全提问成功重置密码,向所有人群发了求助邮件。

周三有人给布莱恩回信说,去了犹他州玩。

周四的时候,发现拉斯顿有在犹他州一个超市的信用卡消费记录。

于是开始寻找车辆。

一个地区巡警报告说,这辆车当时已经放了5天了,不过鉴于这种情况很常见,所以才报告。

于是直升飞机开始在车旁边寻找。

拉斯顿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损失了1/4的血液。

能翻墙的可以看这里:Aron Ralston Desperate Days in Blue John Canyon:http://www.youtube.com/watch?v=St5F4-xOIYY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dNzM7XHm0http://www.youtube.com/watch?v=cvREto1-uYEhttp://www.youtube.com/watch?v=wO_fieushVw附 拉斯顿真人录像的翻译文本:周日“现在是周日下午3:05,距离我被卡住已经有24小时了,我的名字叫亚伦·拉斯顿,我父母叫拉瑞和多纳拉斯顿,住在科罗拉多州,恩格尔伍德市。

如果有谁看到了这个录像,麻烦送给他们,我会非常感激你”“我花了很多努力保持体温。

现在只有很少一点水…我身体对控制体温已经有困难了。

我碰到大麻烦了”(设想砍掉手臂)“这差不多是自杀一样。

这里距我的车大概需要4个小时,一只手攀登基本上不太可能。

这样的失血和脱水,估计这个选择不可行。

我觉得砍掉手臂肯定会死”“真不知道当时自己怎么想的,导致自己现在这样……不过我其实是通过冒险来获得一种活着的感觉……我没告诉任何人我去了哪里,这太蠢了”周一“我禁不住想葡萄柚汁的味道,还有玛格丽特酒,橙汁,冰棒的味道,我是真的想要这些东西。

有个桔子该多好……橘柚也成,真想啊”“老天,我是完了。

我估计接下来的几天要烂在这儿了”周二“真见鬼了。

我开始真正后悔,这事儿办得太蠢了。

太多没考虑周到的地方,太多了。

估计都等上很久,才有可能会被人发现”(用刀插进了胳膊,不过划不动骨头)“天哪,我试着切掉我的胳膊。

用这破刀连皮都划不破。

试了其他几个刀片,最终连血都没流出来”(想象可能发生的山洪)“我现在几乎想要洪水过来了,至少我能喝到点水”(对于自杀)“我如果有办法自杀的话,估计就试了…这样真是痛苦。

很冷。

我避不开风。

就这么吹着我。

虽然大风都算不上,不过感觉非常冷。

我试过了各种方法,不过仍然糟透了。

这种死法可真是最糟糕的方式了,这样慢慢等死”“我觉得我临死前,要对我爷爷奶奶说,我爱你们。

我在俄亥俄州的亲戚们,上帝保佑你们”周三“妈妈爸爸,我真的很爱你们。

我希望花上这个时间,告诉你们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很美好……我爱你们,我会永远和你们同在”“再一次的,我要说,我爱你们。

你们把我的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爱我,给我平静和幸福的生活,谢谢你们,我爱你们”(录像后面还交代了要火化,骨灰撒到哪里的事情)

 6 ) 当遇上一直在等你的那块石头

看完这部电影知道了吧,别瞧不起那些石头啊沙砾之类的,随时可以要了你小命。

通过这部电影,我了解到了以下几点:一、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这是必需的。

二、出门之前跟家人或者朋友打个招呼,让人知道你的行程。

独行侠一般人当不了,也不好当。

三、千万别买劣质的户外用品,这点钱省不得。

四、强健的身体素质很重要。

还是毛大爷的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 钱。

”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上帝!

 7 ) 真长啊

《127小时》 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美国登山青年阿伦·拉斯顿断臂自救的故事。

2003年5月美国登山爱好者阿伦·拉斯顿在犹他州一座峡谷攀岩时,因右臂被石头压住被困5天5夜,为了逃生,他强忍剧痛,先后将桡骨和尺骨折断。

从岩石下脱身后,为了与失血抢时间,他以超人的毅力爬过狭窄和风力强劲的峡谷......太,惊人的求生毅力!

当离开断臂时,你似乎已经不再认识他!

 8 ) 孤独冒险、传奇求生和发现身边平常的爱

I 拍摄这个电影讲述的故事和少年派有点类似,都是关于一个人经历绝境活下去,但是这个是依据真实经历改编的。

在从Aron的主观视角叙述整个故事的过程中,虽然有Aron的联想、回忆、幻想乃至幻觉的穿插,不管是镜头还是音乐都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而不是像少年派那样奇幻的感觉。

影片主要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Aron从家里出发准备去登山,途中遇到的人和事,第二个阶段是Aron突然手被卡在一块岩石和石壁之间,也就是被困的127个小时,第三个阶段是Aron断臂求生之后徒步找到人来救援,最后还有一个尾声是Aron得救活下来之后的人生的一个一带而过的介绍。

开始的第一个阶段画面和音乐都很有跳跃感,很多画面都是一下切成了三个镜头,显得很动感。

也可以从中感觉到Aron的性格:乐于冒险,乐观,爱极限运动;而在第二个阶段则更多是一种静态的呈现,因为Aron被卡在了裂缝里面,可以说是人生突然处于了一个静止的状态,不过即使是这样,即使是一只手卡在石头里,Aron也依旧在发现自然的美丽,阳光照入裂缝,峡谷里的昆虫,定时经过的飞鸟。

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摄像机的记录、Aron的自拍,从他很喜欢拍照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乐观、很热爱生活、珍惜和享受生命每一刻的人。

II 故事故事的开场是Aron在家里准备出发,一连串的镜头展现了他登山冒险所带的各种装备,这些东西在之后他被困整理物品准备自救的时候又会再一次的出现。

另外开头还有一个好像是来自妈妈(还是妹妹的)电话,当时他明明还没有出发,可以抽出时间去接一下的,但是还是转到了语音信箱留言。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的细节是他灌水壶的时候不断溢出的水,以及滴水的水龙头的特写,水这种平常日常的生活里面可能很不被在乎、被肆意挥霍的东西,当人陷入绝境的时候却是对生命无比宝贵、不可缺少的东西,和后面的情节呼应起来显得很讽刺。

之后Aron开车在公路上还遇到了一队骑山地车的驴友,一群人和Aron一个人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

关于旅行应该是属于一个人的,还是可以是一群人的,在喜欢旅行喜欢冒险的人里面好像有各种说法,但是显然Aron是属于选择孤独冒险的那一类人,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有人就是喜欢探险 喜欢尝试陌生的环境 喜欢一个人 喜欢随时能到别处 享受一场孤独的冒险。

后面他停下汽车换自行车的时候,他用手表开始了一个计时,好像是想比向导手册上所说的到达时间更快到达目的地——当然他最后没能如愿到达。

然后在飞快的骑行过程中,他摔倒了,Aron于是躺在摔倒的地上就拿手机自拍了一张照片,还笑得很开心。

在乐观爱冒险的人心中,摔倒在地也是一个可以很快乐很满足的经历。

之后Aron热心给两个女孩当向导昨天老师放过了,我就略去不说了,这一段也是刻画了Aron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他喜欢走与众不同的路线来登山探险,享受独辟蹊径的乐趣,为之后他会经过那个裂谷然后遭遇意外这件事进行了一定的铺垫,可以说命运是和性格密不可分的。

和两个女孩分别的时候,女孩邀请Aron去参加第二天的一个party,分别之后两个女孩之间有个小对话,认为Aron不会去,觉得平凡的party对于Aron那种热爱新鲜冒险的人来说只不过是过眼的云烟。

当然Aron后来被困的时候产生联想,很早就记起了这件事还产生了如果去参加这个party的幻想,但是如果他没有被卡在那里,是不是会记得起来呢?

记得的话又会不会中断冒险而去参加呢?

Aron被困的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可是有时候的确就是上一秒还在畅快地享受人生,后一秒就突然陷入了难以挽救的绝境。

在遇到危险陷入绝境之后,Aron的表现是先呼救,寻找可能在附近的人,也就是之前遇到的两个女孩,但是实在距离太远了,没有得到回应。

之后他就冷静下来,整理自己拥有物品。

【他的这种冷静实在是非常的理智和值得敬佩,也是他最后能成功求生的最大因素】他带的物品又一次被展开,有相机、录像机、手表、绳索、锁扣,但是却只有少量食物和一瓶水,而且最重要的是我记得其中没有手机。

虽然偏远的地方不一定会有手机信号,但是我觉得通讯工具应该是必须。

而Aron在绝境之中后来的联想回忆也呈现了他的不少准备上的不足,我在后面再进一步说明。

通过之前和两个女孩的交谈,知道他的工作似乎是engineering有关的,是个工科生,所以后面他尝试装了一些滑轮绳索,还用刀来刨石头边缘,来自救,但是都没有成功。

而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影片,大多数时间都是Aron卡在石头缝里时候穿插的各种联想、回忆、幻想乃至幻觉。

从近的联想【通过这些联想的细节,发现了他准备的不足,邀请他的女孩,车厢里的果汁】、到远的回忆【忽略了家人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家人的爱,怀念自己和前女友的快乐时光还有分手时她近乎诅咒的:你注定孤独一生】后来是幻想还【自己在DV里面录假装自己被采访的节目】,有种苦中作乐的自嘲,到最后近乎幻觉【在极度缺水时荒漠里的倾盆大雨之后获救等等】【幻想到一个孩子 自己未来的孩子】的影像。

在这么一个静止、密闭的时空里,这些东西在Aron的头脑中涌现、闪过,才发现在自己一心追求热爱的事物的时候,人生中更多貌似平常的东西一直被忽略了。

电影里Aron终于感叹Everything is... just comes together. It's me. I chose this. I chose all of this. This rock... this rock has been waiting for me my entire life. In its entire life, ever since it was a bit of meteorite a million, billion years ago up there In space. It's been waiting, to come here. Right, right here. I've been moving towards it my entire life. The minute I was born, every breath I've taken, every action has been leading me to this crack on the earth's surface.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在人生的什么时候,突然遇到一块一生都在等待你的石头,这块石头让你不得不被迫停下你不断前进的脚步,让你意识到一直被你忽略的人生细节,回忆起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激起你内心强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个人觉得,Aron自身乐观的性格、冷静的头脑,回忆中涌现的身边的爱,以及他幻想中的未来的孩子,未来的生活,都是他这一段传奇求生的力量源泉。

III 其他最后,关于Aron之前准备的不足和所犯的错误:没有带足水 食物没有带通讯工具没有告诉家人朋友自己要去哪里 要去多久没有带够好的工具过于自信 在新的冒险路线途中不够小心Aron过人的冷静和勇气都是相当传奇的,但是其实很多不幸可以避免,所以一个人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探险,一定要告诉家人目的地、计划多长时间、具体的路线等等。

并不是说为了让家人不担心而不说 而是说了之后家人才可以放心。

一定要记得带好通讯工具,虽然去的地方也不一定有手机信号,但是总会走到有信号的地方去求救。

最后,永远要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冷静正确的决定。

即使Aron没有自断手臂,失去血液循环那么久的结果依旧是要截肢的。

Aron的127小时求生是一个传奇,也正因为这样,这部电影才显得更加的能打动人,不管是热爱冒险运动的人,还是更寻求安全稳定生活方式的人。

一场只属于自己的冒险是每一个热血年轻的生命都想要追求的精彩,不断挑战生命的高度是生而为人的骄傲,但是与此同时,平常生活之中平凡的点滴、身边一直围绕的家人朋友的爱,也应该是人生之中不能被忽略的传奇的根本。

 9 ) 一个范本:如何选材搭建一个单人励志冒险故事

首先,我现在才意识到Danny Boyle最大的特点也许是他其实是一个如此具有商业气质的导演、而不是如看猜火车时那样猜想的另类怪咖。

这不是贬低的话——该骂的话在前年都该骂完了——他接手非典型类型片,能够非常好的处理得可看性很高、价值取向接近通俗(但不流俗)、还能保有非常cool而“可能”具有深远意义的亮点:比如猜火车里的药丸、比如太阳浩劫里的光迷恋(Sunshine其实应该算类型片,幽闭空间、异型类科幻悬疑片,只不过总量比较少,不够成“型”),甚至大俗套的Slumdog Millionaire,必须承认也是存在非纯技术性(电影技法)的亮点的。

其实对这些亮点最好的解释是导演自己的兴趣就在这里,一句话,“青年一代的精神世界是他最为迷恋和最热衷于表现的主题。

”(这里多插几句,写下上面的话时我忽然想到诺兰导演,这两个同样才气与匠气兼备的英国人,不同的是诺兰常在类型片框架中注入足具颠覆性的强大精神属性,Danny Boyle则在其关注的主题上架构、填充故事和情节以支撑起一部电影。

两个人都能熟练的游走在商业和独立之间,拥有纯属而又丰富的技法。

虽然DB拿了奥斯卡,但诺兰的精品率高、尤其今年声势正旺。

希望两个人未来都有更伟大的作品,则影迷之幸也。

)把127 hours和海滩放在一起会很有意思,抛开品质问题,两者都涉及了现代青年一代寻求“世外”的意向。

我看127 Hours最有感觉的一刻就是Aaron锁了自行车,开始徒步时:他三步并作两步轻快的迅速攀上一块岩顶,脚下不时扬起尘土——就是那几步,背景无声,而我似乎能和Aaron一同触摸到那独自出行时的自在,一个人矫健的行走、攀爬,彷如自然的一体!

那一刻,片子从开篇的快节奏的剪切、出行的紧张准备和一路奔驰的状态转入另一个世界,没有喧嚣的,平静和自由的世界——一段柔缓的配乐渐起,旋律若有若无(这其实是一段主题乐,在后面Aaron的温馨时刻回忆中重现),和着山风,镜头转成全景,小小的人在山顶,无比的明媚中,娇小的云朵点缀着,蓝色的穹庐和黄色的旷野,没有俯拍、没有四顾,这个画面仿佛只摆了个简单的Pose,够让人畅快的呼出一口气。

喜欢一个人出行的人(其实无论是不是野外)也许能理解这种感觉:我被拉回到那可以自由呼吸的野外,提醒我,一个人的冒险曾经多么令人振奋。

一个人,一定是一个人,自在的,全身心的投入,你属于天地,天地也属于你。

你可以赤裸裸的面对自己,你不再是一个社会赋予存在意义的人,你是真实的,完全纯粹的自由的。

你如同隐形了,可以自己和自己聊天,把头脑里所有的自己不得不扮演的角色一个个拉出来晒,自己开个派对狂欢。

你也可以跟飞禽走兽交流,因为你跟他们一样了。

总之那种舒畅,无与伦比。

(我很遗憾,几年前的那部In to the wild都没有给我这种感觉。

)这样的人不是排斥社会,就如Aaron会热情的招呼两个女孩一样(呵呵,绝不是因为美女才热情的哦),遇上同行的人一起分享是愉快的事,甚至是令人期待的。

只是,没有合适的同行者时,一个人出行也可以特别的惬意。

当然,自然的世界未必比人的社会简单,它给你设下的陷阱就在那里。

这时候一个真实的人就能够、敢于面对这个状况,冷静而乐观,Aaron就是这样一个人,真实的对待自己,真实的自然的爱好者。

好啦,喷够了我的馋口水,说回片子。

我们看看编剧和导演选取了哪些我觉得特别的素材来填充这个故事:开篇和结尾点题时都出现了密集的人群,这就是片子的题眼,个人与社会(而不是人与自然)。

从片头异常密集(拼接画面方式增加了密集度,这一方式接下来还增加了片子开篇需要的速度感和吸引力,用的非常之好)的人群切转到Aaron一个人的身影,快节奏中干净利落而又异常明确的穿插了后续会出现的重要道具和人物(水壶和水、没有拿到瑞士军刀而拿的made-in-china赠品刀、妹妹提醒他给母亲电话的留言),接下来还是快节奏的一路出行(这里通过拼接画面插入的内容也异常丰富,广告牌一一甩在后面,和自行车队擦身而过,是他一步步远离喧嚣社会,甚至还有对即将到来的野外岩石壁画的想象),自行车车程上的小插曲(经过的废旧工厂、跌倒——人物的乐观性格初见端倪);另外在细节上,水的展示(从管子里涌出)延续了开头的处理手法。

相遇的一段情节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所有细节都被很好的利用在了后面的独角戏里(幻觉、渴念)。

遇难的一幕很突然,并没有提前给什么石头的特写或音乐转变为惊悚之类的,直到尘埃落定,片头127 Hours开始倒数计时,这种不同寻常的冷静甚至平静的处理就是整个片子遇难情节的基调,非常的写实、不戏剧化(本片的配乐和混响我觉得非常出色和到位,配乐的地方、只留下环境声和适当渲染的片段穿插,都用的恰到好处,并不过度,虽然也并不是说有什么难的吧,但作为独角戏,具有范本的价值)。

接下来的独角戏里断断续续出现了回忆的画面,都是从眼前的事情引出的回忆,非常自然,阳光引出与父亲露营,引出给父母录制遗言(Aaron很早就做了最坏的打算,符合他的理性思维,但也同时出现了第一次崩溃);晚餐时间引出party的想象、引出水的臆想(第一次水的臆想),隐形眼镜引出母亲的最后的电话,查阅地图引出跟同事最后的告别,这些每个回忆都是小小的片段,点点滴滴与真实时间穿插,慢慢汇集的感情会留到后面爆发。

这里的节奏控制也要提一下,比如Aaron行动起来,捆绑、做滑轮等会用轻快的剪辑和配乐,打破其他时间的单调。

暴雨(第三次水的臆想,第二次是倒带回到车里的一瓶水上)是一段神来之笔,结合对女友的回忆,感到“隔离”,第二次崩溃。

接着到了星期二(第四天了)一大早又是先欢快的调节了一下情绪,然后则是因缺水,Aaron明显一点点开始陷入绝望、不可控制的狂躁,试图自残,利用影像自慰,但是他控制住了这次崩溃(第三次)。

接下来随着Aaron的活动能力接近为零,片子的调子开始转入严肃,越来越多、越长的回忆和幻想(包括重复之前的细节),把主题引向回归(这里,拼接画的方式变为为回忆、想象和现实结合服务,并相互叠加引向了第四次崩溃)。

最终是阳光催生了最后的幻觉也唤醒了最后的意志。

断臂、逃生、得救的一段就没什么可说的了,难得的是本片放弃了传统叙事的完整性,没有对救援怎么来的之类进行双线讲述或者命运预示(Aaron思考命运一段是其自己的表述,是存在过的主观想法,片子尽职的呈现了这个想法,但没有去从客观上附和)之类的,使片子很纯粹、简洁有力。

直升机没入阳光,从那里片子的励志本色进一步升华,回归社会,人潮、生的气息扑面而来,Aaron越出水面,预想成真,主题乐再次响起,这一幕真是水到渠成。

呵呵,如此解构一部电影实在够无聊吧。。。

 10 ) 《127小时》:博伊尔的镜头,弗兰科的演技!(奥斯卡提名作系列评论之五)

真实的生命奇迹总能给观众带来最大的震撼,《127小时》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讲述一名登山爱好者因为意外受困于犹他州峡谷,在经历127小时的生死考验最终断臂而出的故事。

导演丹尼·博伊尔的镜头让影片充满活力,主演詹姆斯·弗兰科的演技让观众触摸到主人公的灵魂,感受到人类意志力的顽强与伟大,即便在本届奥斯卡上一奖不获,纯属陪跑,也不会埋没影片鲜明个性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127小时》跟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那部《荒岛余生》比较类似,都属于那种“一个人的电影”,主人公一个人撑足全片。

这种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沉闷乏味,如果没有高超的导技和演技,是很容易砸锅的。

不过敢拍这种影片,往往都是身怀“金刚钻”的,《荒岛余生》靠汉克斯的演技大放异彩,而《127小时》则由博伊尔的镜头和弗兰科的表演树立品质。

从《猜火车》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观众已经多次领略到丹尼·博伊尔动感十足的镜头和剪辑,给影片带来的独特视听体验了。

本片一开始,丹尼·博伊尔就用快节奏、分镜头、多格画面、动感音乐、鲜亮的色彩、主人公DV的自拍镜头,充分调动了观众的观影积极性。

犹他州的荒野峡谷被他拍得极具美感,让人感觉如果博伊尔此生不去拍个风光纪录片的话,实在有些浪费了。

主人公罗斯偶遇两位女驴友然后结伴同行的经历,也充满活力四射的青春激情。

但这些都是前戏,直到罗斯在穿越峡谷时不慎坠落、手被石块压住动弹不得,银幕上才打出“127小时”的片名,告诉观众故事此时才算真正开始。

如何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让罗斯127小时求生经历的独角戏出彩,还是离不开丹尼·博伊尔个人化风格明显的摄影和剪辑,除了表现罗斯想出各种办法求生的正常中近景镜头之外,丹尼·博伊尔还设计了许多表现罗斯意识流的蒙太奇,来拓展影片表现空间,活跃气氛。

这些意识流蒙太奇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层次分明,一开始罗斯的意识流都是跟偶遇的女孩、车上的汽水这些新近发生、现实需要的事物有关,是清醒状态下的欲望折射。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罗斯的潜意识也更为发散,想到了过往的家庭生活、跟女友的浪漫时刻和分手经历等等,最后在生命抉择的关头甚至出现了跟家人有关的未来幻觉,这也恰恰暗示了他最终断臂求生的勇气来自何处。

二是节奏明快,大多数意识流蒙太奇都具有高速运动和快速剪辑的特点,以求跟罗斯受困时逼仄、固定的镜头形成反差,制造娱乐效果。

三是真假难辨,片中还专门设计了一段天降大雨、罗斯逃生的戏,一开始恐怕能骗得不少人信以为真,但当他那么神速地开上车找到前女友时,观众已经能猜到这又是罗斯的潜意识在作怪了。

四是提升境界,当罗斯在生死一线之时,产生的家人、孩童的幻觉,已经有些超越观众逻辑感的神秘主义味道,让影片的风格顿时显得空灵玄妙起来。

此外,丹尼·博伊尔的一些强化细节的镜头,例如从吸管中上升的水或尿、刀插入胳膊的画面等等,都让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最后直观表现罗斯自己掰断胳膊、并且用钝刀割肉断筋的画面,更是极具冲击力,让观众从生理到心里都会产生极度的不适感。

片中对音响的使用也有出彩的段落,例如罗斯幻想对自己困境进行电台直播的段落,整个荒野和峡谷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直播间,欢呼、笑声等背景声充斥其间,渲染出一种自嘲式的喧闹但心酸的氛围。

虽然求生戏在各种灾难、历险片中并不少见,但影片对罗斯求生经历的表现依然很有个性。

除了幻想情境之外,罗斯面对困境由始自终都表现得十分冷静理性,喝第一口水他就知道省水的重要,此后每喝一次水都如饮仙露,绝不会浪费一滴;从第二泡尿开始,他就想到要尿到自己的水袋里;从睡第一个觉开始,他就知道不能在睡觉上浪费时间,稍事休息就要继续进行自救行动。

直到最后他断臂而出,还有意识给自己受困之处拍照留念。

此后他甚至还能清醒地索降山崖去找水,然后徒步走出峡谷,向遇到的人呼救、求水,然后继续前行。

这些行为无不让人感到生命力的顽强以及意志力的伟大,影片从而也就成为了一首生命和人类的赞歌。

当丹尼·博伊尔作品的个性化同好莱坞主旋律靠拢之后,提名、获奖都毫不令人意外了。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宣告他正式走入好莱坞主流视野,《127小时》继续获得青睐,在本届奥斯卡上入围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三个主要奖项的提名,前两个奖项的希望不大,詹姆斯·弗兰科的影帝也比较渺茫,一是因为竞争者科林·费斯和杰西·艾森伯格的实力强大。

另一方面,虽然他一人撑足全片,对角色的各种情绪也把握得相当到位,但还是让人感觉他表演的出彩更多来源于角色设定的出彩,全片就他一个人,甭管怎么演都会很突出,而且即便换成其他青年演员,例如瑞恩·高斯林、杰克·吉伦哈尔、瑞恩·雷诺兹来演,让人感觉也都不会差。

只不过从结尾原型人物亮相的画面看,詹姆斯·弗兰科的外型和气质跟原型更为接近罢了。

最后想再发一个“题外话”的感慨,中国观众肯定会对片中一句台词印象深刻“不要买中国制造的廉价刀”,我想世界人民看了也会产生中国货不靠谱的印象。

一部知名的电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种理念或者价值观传遍全球,宣传效应远比一些广告要大!

这样说来,我国政府花成百上千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什么中国形象片纯属不得要领,真不知有几个路人会驻足看完,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在好莱坞年度巨制或者争奖热门片中搞个广告植入,让片中主演们随口说一句“中国货物美价廉”、“中国货物超所值”之类的话,这种不动声色的宣传岂不更容易深入人心?

(文/列文)

《127小时》短评

技巧與題材重複卻沒有比前作好的效果。

7分钟前
  • プン
  • 较差

喜剧版Buried.

9分钟前
  • Teeny
  • 还行

在面对逃生时。我们都会不顾一起放弃掉一些东西。

12分钟前
  • MegaMind
  • 还行

有点看不下去

17分钟前
  • veintiuno
  • 较差

他的人生可以算是完美吗?

19分钟前
  • 祥林嫂
  • 还行

太震撼了!

20分钟前
  • 金英俊
  • 推荐

James帅透了。。

22分钟前
  • birdy
  • 较差

好乏味。。

25分钟前
  • iFunk
  • 较差

自己截肢挺血腥的

28分钟前
  • djj
  • 较差

耗了这么长时间,最终还是靠断臂逃生,毫无戏剧性,看到中间觉得无聊开始快进了。

33分钟前
  • 虚度年华
  • 较差

很棒的励志电影,从“告诉身边人自己去了哪里”这件小事做起

38分钟前
  • vi:vvi
  • 力荐

想不通为啥拖了那么久才想到最后的办法。

41分钟前
  • Reloaded
  • 还行

这哥们太坚强了 导演也很聪明 没有刻意表现男主断臂的血腥,很轻的电影风格和很重的人生

46分钟前
  • roro520121
  • 力荐

这故事底子本来就薄,丹尼鲍尔即便加入绝境中的幻想梦境,也很难拔高。阳光,岩壁,蓝天白云,用了暖色调来写,反而少了刚烈的气息。音乐也是一样,过于轻快明媚。摄影方式虽然多样,但是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分屏也显得可有可无。

49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无聊...

54分钟前
  • 飘零燕
  • 较差

最后一段看得我极度恶心我擦啊!励志也不带这样的吧!本来是个3星以上的,但是实在是太恶心了我擦啊!

58分钟前
  • 绿毛笨粥
  • 较差

可能不是高清,效果不够好。 真是纯爷们儿。

59分钟前
  • 六比特
  • 还行

SB就知道埋汰中国东西不好、你死了活该

1小时前
  • 亚伯拉罕
  • 较差

1.无紧张感 2.音乐夸张 3.和活埋那个没用的家伙一样,你倒是割撒!

1小时前
  • kakkasqqq
  • 较差

97/100。爵士队的能源方案球馆里面坐的都是这种球迷,怎能不叫魔鬼主场!五星OST不是写给这部电影,是代表了这个人的前半生。

1小时前
  • 猪大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