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

해안선,The Coast Guard

主演:张东健,朴智娥,金泰宇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2

《海岸线》剧照

海岸线 剧照 NO.1海岸线 剧照 NO.2海岸线 剧照 NO.3海岸线 剧照 NO.4海岸线 剧照 NO.5海岸线 剧照 NO.6海岸线 剧照 NO.13海岸线 剧照 NO.14海岸线 剧照 NO.15海岸线 剧照 NO.16海岸线 剧照 NO.17海岸线 剧照 NO.18海岸线 剧照 NO.19海岸线 剧照 NO.20

《海岸线》剧情介绍

海岸线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韩朝对峙时期,海岸线旁的两国军事状况高度紧张。 姜汉泽(张东健)是韩国海岸警备队尽职尽责的上等兵,他的职责是负责看守海岸线,以防可疑人士潜入。由于一心一意想抓间谍,他在工作时一丝不苟很是认真。某次,他将发现的可疑目标当场击毙,事后才知受害者不过是醉酒后与女友亲热的平民。自此,姜汉泽和受害者的女友美英(朴智娥)的生活进入绝境,两人心灵上都背上无法承受的重压,而此事件更影响到整个海岸警备队,尤其是该队成员金上士(金泰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哈利法克斯最后的探戈第一季传教士第一季金沙狱警生活第一季二龙湖爱情故事我的选美梦妄想少女MOMO随性所欲第三季罗马二次旅程天军河畔城市如燕而至活尸大军天保异闻妖奇士丛林养老院我的灿烂人生我与塞尚丽莎·弗兰肯斯坦三生花暗杀国度神探默多克第六季3月的狮子后篇管风琴之梦宅男腐女恋爱真难五个吓鬼的少年Kyrie之歌施耐德对决巴克斯

《海岸线》长篇影评

 1 ) 电影就是电影,制度莫来践踏

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海岸线》,预料之中的心理准备,亘古不变的演绎方式,压抑却又令人宣泄的情感基调,号称“亚洲360度无死角”的张东健帅得一塌糊涂,演技也真不赖,主题曲结尾想起的时候让人泪眼朦胧!

个人一直是对哈韩哈日反感的,对韩国电影却情有独钟,对金基德的作品更是尤加欣赏,大学以来即如此。

可能是大学期间现实主义和批判主义作品看是多了的缘故,对影视、文学、舆论和娱乐节目也是偏好写实和批判性质的。

个人认为金基德的电影,《野兽之都》《坏小子》《漂流欲室》《空房间》《春夏秋冬又一春》《收信人不明》《撒玛利亚女孩》 等 ,几乎 都算得上佳作。

掠夺、自残、杀戮、侮辱、歧视、挣扎、无奈、性宣泄、逃避和解脱,揭露现实黑暗和人性丑陋,批判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崇尚渴求返璞归真,便是金大叔电影里面的所有元素和倾向。

虽然会让观影者产生临时歇斯底里崩溃式呕吐式的视觉冲击和压抑沉溺的心理感应,但走出影院后又获得如潮好评,不断地赢得大量粉丝,足以证明金大叔的风格和魅力。

金基德评价自己的一句话一直让人印象深刻:“韩国人民并不喜欢我和我的电影,他们更偏好那些娱乐和商业片,在他们看来我只是欧洲人眼里有名的电影导演!

”是的,金基德年纪轻轻就在韩国影坛属于巨匠,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把金狮授予《圣殇》便是最好的褒奖,但他的风格太犀利,一次次狂风暴雨般地抽打和批判自己民族的劣根性和丑陋,除了那些死忠,广大民众不喜欢甚至厌恶,实属理所当然。

相对于中国,金大叔可谓幸运得多,中国电影真是被国情和现实制度压得抬不起头,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用王天明老师曾经引用过的一句有意思的话来表达吧:根源于悠久的封建社会文化,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闷骚却又渴望张扬的民族,道德至上却又无时无刻不在违反和践踏道德。

流着口水美滋滋看着岛国片,嘴里却骂着日本人至贱则无敌;经济飞速发展,GDP、CPI几何攀升,国民却怨声载道;天天喊学习雷锋好榜样,老人的下场竟然到了摔倒都没人敢去扶起的境界;小时候最渴望成为的,最有威信力最可爱的人民警察,在网上看到的除了全国各地的扫黄打非就无所事事了,甚至用上了高深莫测的潜伏心计和无间道智慧;运动的最高追求,最不可亵渎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国家荣誉,观众却是最卑微的被愚弄者,金牌至尊无上和运动员发家致富成了最抢眼的关键词;钓鱼岛民族危机时刻,国家以大局为重能够理解,民众却不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冒死打砸,抵制日货,高喊”给我三千城管,誓死踏平东京,给我三千贪官,誓必吃垮岛国”;上海火烧大楼,国庆华山论刀,结果都是临时工和农民工惹的祸。。。。。。

陆天明、谢晋、张艺谋、田壮壮、贾璋柯、娄烨、王全安、姜文、张扬、张元、王小帅、《菊豆》《红高粱》《大鸿米店》《三峡好人》《图雅的婚事》《苏州河》《鬼子来了》《蓝宇》《巫山云雨》《盲井》《青红》《白鹿原》……多少的好导演,难得出一部不错的片子,却因为触痛了自己的伤疤和神经,被死要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缺陷和硬伤、挑剔而刻薄的民众的唾沫星子淹没,成了广电制度大门前的冤魂,国产电影也成了欧美市场的炮灰!

香港电影曾经百花齐放,吴宇森、徐克、王家卫、陈可辛、尔冬升、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台湾也当仁不让,有我更偏爱的现实主义四大高手杨德昌、李安、蔡明亮、侯孝贤,现在都面临青黄不接。

中国电影发展的现状,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家曾经的文化主张,充其量只是繁花乱放。

归根结底,政治是经济的产物,文化又是政治的成分,无可厚非。

在如此现实快节奏、安逸幸福却又急功近利、莽撞和浮躁的环境中,每个人必须明白一个永久不变的生存法宝:强者自强,自助天助!

网友A:工作和生活压力这么大,中国就不该拍严肃的现实主义影视剧,看些轻松快乐的就好了!

网友B回复:那你看新闻联播就好了!

点评:鞭辟入里、一剑飚血!

 2 ) 小评

海洋,蓝色,绿色,红色,权利,寂寞,躁动,单纯,疯癫的海公主,哥斯拉怪兽,这是一部童话故事。

故事的确牛,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是金基德的韩国主旋律,金基德的确让这个发生在男人军队里的绿色故事大绽光彩。

机器头狼般的个体误杀平民,导致平民的女朋友疯掉。

头狼因为良心和荣誉感疯掉,平民女朋友和每个军营的男人做爱,怀孕,这个疯子强烈的要回到兵营中去。

女人的孩子被拿掉,只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拦,接二连三有士兵被狙击掉。

当展开对头狼狙击的时候,头狼在城市的人群骚动中准备射杀一个警察。

谁杀死了士兵?

为什么杀死士兵?

人性,扭曲的人性再一次被金基德诠释。

电影有金基德一贯的毛病,这种毛病也是他的优点,往往追求效果,追求极致的戏剧效应,不考虑牵强与否。

比如说在对张东健的动机行为不考虑或少的塑造,直接奔向他的行为,军营中每个人的态度立场的转变是突兀型的,女朋友单一不饱满,太注重MV式的表现,忽略掉内在的内心情绪,所以有那种是一堆的文本符号堆砌出来的感觉。

张东健演得也不好,大傻子的感觉。

 3 ) 罪恶之源何时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部格局由大到小,最后又由小见大的片子。

大的格局,在影片开始不久就交待了,在士兵们唱的那首歌中,我们知道,那正是朝韩对峙的紧张时期,于是似乎并不难理解,为何在海岸线处会有一处禁地,进入者就要被射杀了。

但我发现我认为这并不难理解,有人却认为这难以理解,我的一个同学就告诉我,“不就是战争期间嘛,至于这么紧张,以至于错杀老百姓吗?

”我必须说:“至于。

”我想说那位同学一开口就说错了,什么叫“不就是战争”?

以我和他的年纪,再加上我们成长的环境,是不可能经历过什么战争了。

然而我知道,真正的战争,期间的残忍,无情,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从一些谍战电影里,尚还能瞥见一些端倪。

于是海岸线的那一块禁区,确实是可以理解的一种措施。

回到电影,大的格局一交待完,小人物们立马就登场了,而且一登场,就是一幕高潮——认真负责的上等兵姜汉泽,射杀了一名闯入禁区的男子。

自此,影片开始叙述大格局下小人物们的命运,而这一切的事件都有个主题,叫作人性的缺失与扭曲。

姜汉泽,一个最认真最负责的上等兵。

队友们每日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抱着枪晃悠时,他却梦想着自己作为一个军人能够创下功绩。

队友们光着膀子在操场上踢皮球时,他还在草丛里一丝不苟地演练战术。

就是这么一个人,突然因为他的认真负责而捅了篓子杀了人,真是有点讽刺有点无奈。

但细细想来确实顺理成章,也只有这么认真这么负责的士兵,有胆量在那个时刻开枪了。

于是一连串的打击降落在了这个本应是最优秀的士兵的人身上,村民们的辱骂,追打,哑女的疯癫,女友的疏远,朋友的嘲弄,一瞬间,把姜汉泽推到了世界的边缘。

然而最沉重的,是来自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无力,恐惧与绝望。

重压之下,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下场——疯了。

疯狂地想要回到队伍,疯狂地教训别的士兵,疯狂地嘶吼,挣扎,却迟迟无法摆脱那片缠在心间的巨大阴影。

姜汉泽扣动扳机的那一刹那,其实就是丧失人性的体现,因为在战场上,一个优秀的战士对待敌人从不需要人性。

然而他发现自己杀死的只是个平民时,心存的人性这才涌上来,瞬间淹没了他。

而当村民们的第一声谩骂,第一通拳脚降临在他身上时,那恰恰是他人性开始真正消亡的时刻。

不断地被排挤,不断地被孤立,终于导致他彻底丧失人性,沦为一个疯癫的士兵,站在闹市中一丝不苟地踢正步,举枪挥舞。

那时他心里仅存的,恐怕只剩一个军人的建功之梦和报国之心了吧。

可惜而又可怕的是,那也正是葬送他自己的东西。

人性的扭曲,则在他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时代的那片小渔村中的那一群人,没有什么好东西。

每个人都在那种长久的,沉闷的,宛如死鱼烂虾般恶臭的气氛下发生了异变。

而异变的爆发,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姜汉泽便充当了那条导火索。

村民们野蛮起来的狰狞面孔,嘲讽时候的轻蔑嘴脸,让我看来都觉得难以消受。

哑女在酒精作用下,对所谓的禁区不屑一顾,在自食其果后又精神错乱。

这里有一个问题,她是真的完全疯了吗?

我认为不是,影片中,他还将姜汉泽引入禁区之中,导致他差点也被射杀。

这样看来,在哑女疯癫的外表之下,藏着的可能是一颗冰冷的复仇之心。

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金基德真是把人性的扭曲变态演绎到了极点。

还有那些士兵,9人与哑女发生了关系,强行对其进行人流,争吵、谩骂、杀戮,一幕幕全部降临在了他们身上。

于是我们看到了,金基德想要展现的,那个在大的战争格局下,扭曲变态的小小鱼村。

那个在小小渔村中,人与人之间无情、虚伪与丑恶的极致。

然而我最佩服的,是他没有止步于展现人性的扭曲与缺失。

在这之后,他又重新由小小的渔村出发,上升到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矛盾。

是啊,造成这一切不堪景象的根源,不正是那罪恶的战争,而那罪恶的战争,不正是源于国家间的矛盾与敌视?

影片的最后,战士们又开始踢起了皮球,背景音乐又响起了那首民歌,渴望统一的歌词听起来竟是如此地讽刺与荒唐。

我注意到,球场的地面上,用白粉笔画着朝鲜半岛的地图,而中间那一道球网,赫然便是军事分界线所在的位置。

一半朝鲜,一般韩国,身处一个队伍的士兵们此刻分立两边,皮球就在他们中间,飞来飞去,从朝鲜飞向韩国,又从韩国飞回朝鲜......看到这一幕不禁感慨万千,02年的电影,放在今天依然适用,那颗沉重的危险的皮球,时至今日仍然飞跃在整个朝鲜半岛的上空,而受此影响的,又怎会仅仅是两国人民?

部署“萨德”,对抗朝鲜,危及中国,电影中展现的那种大的格局似乎从未改变,而受此连累,或疯癫,或死亡的那些人们,又何曾走出过这片阴霾?

万恶的战争,究竟何时才是个头?

 4 ) 那些男人们的邪恶之心,趁人之危之心(除了其中唯一有良知的金上兵)助她来报复他们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士兵,尽责的士兵,但是,只因为处于戒备处于尽责而误杀了一位平民,而,他的内心以及他的外界瞬间起了变化——一切无法回头。

一个人因尽责而遭受悲惨的命运,这有什么公平可言?

这有什么忠诚可言?

那些不尽责的人反而活得很好!!!

她,的的确确是疯了,但是,上天或者说,是那些男人们的邪恶之心,趁人之危之心(除了其中唯一有良知的金上兵)助她来报复他们!

如果,那些士兵,即那些男人,都如金上兵一样有良知的话,他们就不会自己给自己挖坟墓了耻辱地埋葬自己了。

是他们自己在糟蹋她以及强行给她打胎的种种作为的时刻给他们自己一一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报应的孽种。

那些长官,除了会把气撒在手下人身上,除了折磨手下人来泄愤和“洗耻”之外,什么实事都不会干!

他们就是一群窝囊的男人!

一个没有道德的群体,不用敌人来灭亡他们,他们自己就会慢慢地把自己一个个灭亡掉。

电影伊始就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士兵误杀平民的情节,几乎省略了情绪的铺垫。

一个在其他电影中有可能被用作高潮部分的情节被用在伊始,这正反应金基德是一个比别的导演要求更高,更苛刻,必须要走的更远的导演,他要深入本质,挖掘人性与人生的机遇,他不满足于只走到中层,他要挺进到顶层!

 5 ) 不知所谓

  韩国的。

讲述的是一个在祖国边境海岸线上当兵的军人,一天夜里枪杀了闯到警戒区里做爱的年轻人,从而悔恨交加的心理历程。

  看完之后什么感觉?

  ——做作。

SB,250。

说的是导演。

  到处去野合倒也罢了,偏偏喜欢刺激的,要去军事警戒区里去野合,野得嗷嗷乱叫,如此蔑视国家安全和其他人人格(军人)的,当然是死罪,遇到了军人,当然要被枪杀。

  误杀??

错了!

士兵做的一点都没错。

深夜里,在边境警戒区里出来两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难道还要士兵判断出来这俩人到底是干啥的才开枪吗?

如果万一真的是间谍,判断的当儿,间谍早跑没影了!

但士兵也并非一点错都没有,因为他仅仅发现了其中一个人,那个女的,士兵没有看到而没有枪毙她,这是士兵的失职!

  这浪女人的男人在警戒区野合被枪杀后,女的活了下来,因为他们是正在高潮的时候被枪杀的,所以女的因此也就吓疯了。

以后的日子里,这浪女不断勾引军区里每一位士兵,和每一个人野合,后来似乎还怀孕了。

这怪谁呢?

导演的意思似乎是要人们去怪士兵的凶残,但他忘了纪律是士兵早就声明给群众了的,警戒区是平民随便能进的么?

都他娘的乱来,那还要国界干什么?

  整个片子就是一个垃圾。

不光是这对狗男女要被枪杀,该片的导演也要被枪杀。

痞子、混子、小人,社会的一切败类,都要被用最凶残的方式杀死。

 6 ) 战争从心内开始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心酸的电影。

压抑的军营,无聊的士兵,一个终日幻想着捕获北朝鲜间谍的小军官,一个不幸的因误入军事禁区而被前者射杀的偷欢者,一个痛失爱人又被士兵们玩弄的疯女。

金基德把故事放在南北对峙的大背景下,用一个荒诞的故事悲伤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人性的扭曲,人的崩溃。

海岸线上的士兵没有了英勇-只有任附近村民嘲弄的懦弱,没有了良知-把一个疯女子当作人尽可夫的泄欲工具,没有了战友情谊-只有落井下石的冷漠。

战争的威胁到底还在吗?

是人为的灌输和暗示还是战争离这些士兵真的不远了,总之战争没让士兵崩溃之前,士兵已经承受不了强大的假象敌带来的压力,崩溃从内部开始了,对峙改变了每个韩国人的生活,压抑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张东健最后像堂诘柯德那样在汉城的闹市中旁若无人地杀敌难道不是可怕情绪的蔓延吗?

 7 ) 我的一点看法和几个影片细节疑问

金基德(김기덕)第一次和大明星合作,张东健(장동건)在此片也给了一个完美的表现,演技超赞,当然了,导演功不可没,我概念中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

这里并不是否定那些天才演员,老天给了他们那样的脸和表情,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具有的。

题外话还是少点,回到正题,此片感觉非常悲哀,表现方面,我略有不满,张东健被抓去精神病院的时候,疯女人的复仇般的笑。

这里我个人看法是不满意,形式痕迹太重,金基德后期的影片就没有这么刻意的表现痕迹,本片还有几个谜团,最后的无头尸体是谁的?

脑袋去哪儿了?

主人公最后是在帮金上士杀人?

而且从细节看,第一个死的士兵应该是金上士杀的,他还准备杀第二个人,被张东健疯子给先杀了。

似乎是这样。

我喜欢金基德的影片,给人想得多,看完之后令人思考,如同大卫·林奇和大卫·芬奇的电影一样,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想。

说实话看这样的电影是个享受,也很累啊,看我就是,看完后写了这么多东西就是累啊。

但还是喜欢,金基德的影片看差不多了,还有4部左右,就全部看了。

会一直喜欢下去。

说个真的事情,韩国人都不喜欢这个导演,或者说讨厌他的电影。

说他的电影都是奇怪的,我现在韩语水平还很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8 ) 金基德和他的世界

金基德总是有讲不完的欲望故事,反复不停的是爱与占有,我集中的看完了金基德的部分电影,看到他的野心由小到大,也看到叙事的轻浮到成熟,从《漂流欲室》到《弓》实则是金基德一种回归,他用水象征一种欲望和感情的漂流,而浮于水面的房子是欲望的承载和承托,我曾努力的解读金基德电影中的符号和寄托,曾把他的爱情和欲望观进行了多次的提炼对比,虽然不得不说在美学的角度他确实很棒,但是终归说的是一种事。

金基德的电影是在他的特定世界发生的,就比如说《春去秋来》和《漂流欲室》,他是和现实世界脱离的,甚至和陆地是脱离的,它发生在隔离的空间中,这是个很非现实的东西,而这种很表现主义的东西也并非是为表现现实而存在的,他不像库斯杜比卡的《地下》中的那个地窖,这种漂流的个体是金基德的叙事场所,也就是说只有存在这个独立的陆地才会有故事的发生,也就是说在金基德的电影中,他的理念和内核的所指是先行的。

也就如上面所说的两部电影,直白的说就是我可以歇斯底里,但是这就是我要说的,为什么一个人要吞鱼钩自杀,为什么寺庙会建在湖中央,这是金基德式的比喻句,他比喻的本体无疑是虚幻的欲望和爱。

这是很个人的命题,当然也可以是很高,很深奥的命题,它们就像是那些文绉绉的句子,可以让人思考良久,但是你只要是触及到问题的本身,便可以解开所有的相似命题,《漂流欲室》和《弓》都像极了日本的一系列软色情片《禁室培欲》,只是它尽力的避免了那些很强烈和很外化的东西,它首先设定一个很现实的东西,比如《漂流欲室》中所谓的畏罪潜逃和《弓》中老人对于女孩的囚禁,接着在这种现实的东西后面装上欲望和爱情这样的核心,就是最后囚禁者和被囚禁者产生了一种类似SM似的畸形爱情,也就是在触及我们爱情中的自虐和虐待的倾向,在这方面的处理他又是很夸张和表现主义的,比如说吞鱼钩和那场仪式似的交合。

《坏小子》也一样,两个将爱情流放的人,通过性的洗礼,再一次干净的相爱,这又是很文绉绉的句子,但是透过那些沉默的男性角色和苦情的女性角色,其核心还是在说占有和欲望这个东西。

当然在一些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金基德在寻求一种突破,就比如说《海岸线》和《收件人不明》,他触手了一些很现实的题材,《海岸线》是拿南北朝鲜说事,《收件人不明》是用美韩关系说事。

但是相比这两个作品,《收件人不明》是相对成功的,《海岸线》还是沦入了极端的个人化关注,故事的走向并没有在海岸线这个朝韩分界上做文章,而是关注于士兵群体的压抑和一场意外引发的这种压抑的爆发。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种压抑源自海岸线,但抛去这个命题,它的内核还是可以任意存在的,甚至可以发生在一个高压的办公室或者是一部谍战片。

而相较于《海岸线》,《收件人不明》则多了一份人文关怀,这是和多数的金基德影片不同的,它从那些高高在上的欲望爱情之属跳到了现实和人本身,这里的很多人不再是象征性的符号,而成为一类人的代表,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在纠结的感情下我们看到的是社会问题和一个整体的困惑。

这是为什么我会说《海岸线》是不成功的转型,或者可以说《海岸线》只是金基德变换了一种形式的自我诉说。

究其根本金基德是一个很残酷的艺术家,为什么初看他电影时的疼在慢慢的深入了解后会痊愈呢,这源自于我们看透这种残酷,它本身是一种象征,并不是现实主义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是用这种表象的疼痛在夸张的传达一种现实生活中微乎其微的潜意识层面的感情。

所以我会说他是一个很个人导演,他让他的船上有个秋千,让一把弓成为乐器,让一间水上小屋可以自行漂流,这里没有对社会和政府的讽刺,只是在重复和复刻他的永恒命题——欲望。

我们可能会质疑金基德的社会责任心,就像我们质疑那些迷恋王家卫的小资影迷一样。

我们是如何温饱,又是如何开始关注欲望的虚无的呢?

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阶级斗争阶段会视情歌为靡靡之音,视爱情片为毒害大众的东西,但我无法为这样的思辨下定义的,但是我可以说金基德确实是小资的,有时认为他的作品会很像张悦然的,他们都在放大一种痛,来转达他们的意思,但是在这样一个位置,这种作品只会是充当一种麻醉剂存在的,就像郭敬明和张悦然之于读者一样,一个人在夸大一种自恋,一个人夸大一种感情,并美其名曰人性 ,但其实都是缺少对人的关怀的,而作为读者,它可能是让我们暂时脱离现实的翅膀,让我们双脚离地的东西,这是个很暧昧的界限,纵然金基德有多少的暴力和色情,可归根到底他还是柔软的,妥协的。

 9 ) 海岸线

在韩国有这样一段海岸线,一个排的军队驻守,越界者死。

有一对年轻的情侣酒局过后来到了这里,像证明勇气似的越过海岸线并在碎石海滩现场实践不可描述。

一个精神紧绷的士兵射杀了青年,热血喷溅女孩满身满脸。

青年向海洋挣扎攀爬,被手榴弹炸得残肢漫天。

当得知杀死的是平民而不是间谍,杀人者陷入自责逐渐精神恍惚。

该士兵行为日益冲动乖张,持枪与他人对峙。

终被强制退伍。

女孩因男友碎尸当前,变得疯癫。

驻守在这里的士兵借此分别偷偷诱Jian了她。

致使女孩怀孕,胎儿生父未知。

为避免东窗事发,参与诱jian的士兵在一个普通的深夜围聚海岸线旁集体对女孩实施强制堕胎手术。

赞同与不赞同这种行为的士兵之间产生纠纷,随着一声枪响。

手术中途停止。

几日后的白天,女孩坐在鱼缸里,嘴对嘴生吃一条活鱼。

这时,她流产了,下体的鲜血染红整个鱼缸,还有鱼儿在猩红的水里游荡。

那个陷入癫狂的士兵不甘心这样离开部队。

他趁夜偷走一支步枪和迷彩服。

开启了游击战。

部队每晚都有死人,凶手却神出鬼没。

人人心生罅隙,有人认为是自己人假借疯子之手清除异己。

疯子走进城市,满脸迷彩油脂,神情疲惫坚毅,眼冒红血丝,端枪与行人对峙,最终刺杀一名围观群众。

部队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然而每个人都知道,真正的平静早已被打破,永远不会再回来。

(在观影后半程真的产生了生理性不适,恶心想吐。

对于阅尽B片的我当属首次。

就真的荒诞魔幻变态,没有十代精神病史都拍不出这种电影。

 10 ) 被重复和被置换的疯狂

被重复和被置换的疯狂文/小古《海岸线》是这样的: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多看了金基德这种猜谜式的影片,对结构和暗示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敏感。

理解《海岸线》的“家庭——国家”的路线,自然就不在话下。

因为“间谍”,导致情侣生死两隔、分手,失去了情侣的分别发疯,士兵精神失常被迫提前退伍,战友反目相互射杀。

但是,间谍从始至终都从未出现过,那是一种概念化的历史残留物,是南北韩之间没有愈合的伤疤。

真是人间悲剧。

张东健演的士兵“康”,一看就知道是个神经质的人,果然他在夜间值班时,把喝醉了酒闯进禁区做爱的一对渔民青年情侣打死了一个。

被严重惊吓和悲伤的女孩成了精神病。

他自己也因为性格变得怪异而被在读大学的女友甩了,自己也被迫退伍。

成为白痴的女孩竟然还被其他士兵诱奸,怀孕,然后被这帮小子在没用麻醉药的情形下给做了堕胎手术。

最后,成为平民的康,因为没法去别处生活,就如同幽灵般游荡在兵营,并在夜间偷到战友的枪,成功导演一场混战,射死几个兄弟,而后逃到女友所在的城市,发疯,被警察射杀。

如此悲惨得无以复加,还要我们废什么话呢?

说扭曲,没用——不扭曲那还叫电影吗?

扭曲到发疯,效果;说飘忽,没用——不飘忽不诡异那还叫金基德制造吗?

飘忽诡异到彻底崩溃,效果;说残忍,依旧没用——不残忍那还叫血的历史吗?

残忍到连胎中婴儿都那样毁灭,效果。

因为有了那堵钢丝墙,因为有警告间谍的牌子,所以家庭和个人的悲剧,很容易被替换理解,类似中国古文里的互文手法。

轻和重,似乎在这里可以自由置换。

扭曲的疯狂的“康”有一张走神飘忽的脸,而悲惨癫狂的姑娘则有孩子般的痴呆来抵抗痛苦,勇猛刚强的士兵在长官面前露出一排屁股孩子似地被鞭笞……从结构上来看,我几乎对这种形式感强烈的反差、矛盾、障碍和高潮产生审美疲劳了。

但换一个角度想,对于新鲜角度和重要题材来说,“重复就是力量”也许并非一句废话。

一个民族之间的裂变所带来的巨大苦楚,使个体毫无挣扎之力地承受,所以最后导致了全面崩溃的悲剧和疯狂。

这种题材,应当值得作为韩民族的导演金基德去重复一次自己烂熟于心的技术和套路。

相比而言,我们汉民族的艺术家,往往连重复的心思和勇气都没有。

《海岸线》短评

人性的扭曲,不熟悉金基德风格的,应该觉得不好看。

5分钟前
  • 沉默的导航
  • 推荐

毁在张东健眼里.

8分钟前
  • 沙门
  • 还行

金基德的深刻 不得不给五星

12分钟前
  • 断声眼
  • 力荐

2.5/5 --- 目前看過金基德作品中, 最薄弱的一部. 過份戲劇化的安排, 反倒顯得薄弱. 李東健短髮真帥.

13分钟前
  • Jaki
  • 较差

无聊

15分钟前
  • 说恁多都没用
  • 较差

金基德的电影和洪常秀的电影都很极端,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很不喜欢。我属于前者。

20分钟前
  • 张翔森
  • 推荐

极端负能量

22分钟前
  • 李俊杰
  • 较差

没看懂。。。 是说军队丑闻吗?囧~

26分钟前
  • 多菲角
  • 还行

孽缘,疯癫,迷失

29分钟前
  • 马西嘿嘿嘿
  • 还行

配乐好,整体不如《收件人不明》

34分钟前
  • 蒙托利沃
  • 推荐

经典

3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军队哪能这么混乱?过了

41分钟前
  • 蓝色的30道阴影
  • 较差

我是不是看的删节版?感觉乱七八糟的,情节不连贯,也不合理

44分钟前
  • 胖并飞奔着
  • 很差

看不明白

47分钟前
  • 豆芽
  • 还行

金基德电影原来远远不止。

50分钟前
  • EvieLee5
  • 推荐

喜剧

53分钟前
  • 时间
  • 还行

金基德拍的最烂的电影,无因的愤怒,矫情的疯狂,别扭的剧情,金基德来中国吧,有种叫主旋律的电影就是你的这个路子,金基德说:电影不可以改变个体实质,但是能改变个体的意识形态,金基德自己抽了自己的嘴巴,最垃圾的金基德电影

56分钟前
  • 北电考研站台
  • 较差

大学时看的,过程觉得特别煎熬

58分钟前
  • 老李
  • 较差

很早以前看的咯,都变态了。

1小时前
  • 果大真
  • 还行

金基德的片子就不能按正常逻辑去理解,总是在隐喻。

1小时前
  • 个别人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