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五个小故事是以‘自负’为主题的,少了今年春季的惊艳开头,却多了一份人性关怀……1.‘杉菜’井上真央的第一个故事《搜索女》就像是日版的《今天你百度了没》,讽刺了年轻人对网络特别是是搜索引擎的依赖,故事性一般,结局反转性不强……2.生田斗真的《自杀者的再利用》是这次世奇我最喜欢的故事,用一次次死亡来让自杀者感受到对活着的渴望,虽然残酷,却让人们在自杀率逐年增加的今天认真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之重,请尊重……3.‘电车男’伊藤淳史出演了第三个小故事《理想的火锅》,基本是一边咽着口水一边看完的,很想尝尝日食火锅啊!!
编剧展现了不俗的智慧,以火锅为载体,对‘自负’这个主题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自己坚持的,信仰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人为什么就不能再谦虚一点,再包容一点呢……4.《诅咒杀人》有一点小惊悚,释由美子继夏季档的《LOVE GAME》后又有突破性演出,又是一个告诉我们现实很残酷的故事,我对这类‘XX是不可靠的’的题材一向比较排斥……5.最后一个故事《梦的检阅官》有‘气质大叔’石坂浩二主役,故事创意十足,看过CAST才发现原来是筒井康隆大师(《跨越时间的少女》的作者)的作品,与第三个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人有时坚持着自己可笑的原则并以此为荣,不懂得变通和拿无知当个性有什么区别,相对得来说你更没有资格去否定和嘲笑别人的梦想,你以为自己是谁!!
还好故事的结局大叔终于醒悟,一句‘别那么死板!
’,铿锵有力……
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的,非常棒的一个系列,以至于随后的一段时间,我不能看国产的电视剧了。
但看过希区柯克后,发现这位才是宗师。
日本人模仿了,但有自己的创新,还是强力推荐
《检索女》有这种“搜索”能力怎么只用来联谊呢,我不懂。
不过这种搜索到对面坐着杀人犯的概率也是很小了,而且越是往那方面想,他就越像,最后女主是有点被害妄想症了吧,只是还给她钥匙,却以为对方要杀她,为了不被杀而反击。
不过也确实是命运转折点了,自己变成了杀人犯。
《自杀者再回收法》是Toma呀!
摘头套的时候,还有脑男的扮相意思,真帅!
自己因为债务危机而轻生,后面因为见过很多死亡,却想要活下去,真讽刺啊。
不过未经他人苦,我也不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话,人没有生的权利,不过至少死还是要在自己掌握下吧,人生没有第二次机会,生死都要慎重!
《理想的火锅》看这个的时候,我学会了日式火锅的流做法流程,冬天看他们吃热气腾腾的火锅真是折磨啊,不过偶尔能够尝试一下新鲜吃法也很好嘛,说不定会打开新世界大门呢,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呀!
《诅咒杀人》这个开头就吓到我了,真的很有恐怖片的感觉,自己一个人都不敢看,这种言出法随的诅咒,真恐怖啊!
这个爸爸也是很恶心,和自己孩子老师外遇,还被孩子看到,孩子以后明白事理得是多大的心理阴影。
《梦的检阅官》本特集最治愈的小短片!
虽然母子分离是个遗憾的开头,不过古板的检阅官为了能够让女子重新振作,能够打破自己的原则,让儿子进入梦境,去鼓励妈妈、期望妈妈振作起来好好生活,也是很治愈了。
妈妈爱孩子也要让孩子知道嘛,怎么能让他以为自己讨厌他呢。
女子最后也在梦里见到儿子,太阳升起来,以后要好好走下去啊!
《检索女》有这种“搜索”能力怎么只用来联谊呢,我不懂。
不过这种搜索到对面坐着杀人犯的概率也是很小了,而且越是往那方面想,他就越像,最后女主是有点被害妄想症了吧,只是还给她钥匙,却以为对方要杀她,为了不被杀而反击。
不过也确实是命运转折点了,自己变成了杀人犯。
《自杀者再回收法》是Toma呀!
摘头套的时候,还有脑男的扮相意思,真帅!
自己因为债务危机而轻生,后面因为见过很多死亡,却想要活下去,真讽刺啊。
不过未经他人苦,我也不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种话,人没有生的权利,不过至少死还是要在自己掌握下吧,人生没有第二次机会,生死都要慎重!
《理想的火锅》看这个的时候,我学会了日式火锅的流做法流程,冬天看他们吃热气腾腾的火锅真是折磨啊,不过偶尔能够尝试一下新鲜吃法也很好嘛,说不定会打开新世界大门呢,要勇于尝试新事物呀!
《诅咒杀人》这个开头就吓到我了,真的很有恐怖片的感觉,自己一个人都不敢看,这种言出法随的诅咒,真恐怖啊!
这个爸爸也是很恶心,和自己孩子老师外遇,还被孩子看到,孩子以后明白事理得是多大的心理阴影。
《梦的检阅官》本特集最治愈的小短片!
虽然母子分离是个遗憾的开头,不过古板的检阅官为了能够让女子重新振作,能够打破自己的原则,让儿子进入梦境,去鼓励妈妈、期望妈妈振作起来好好生活,也是很治愈了。
妈妈爱孩子也要让孩子知道嘛,怎么能让他以为自己讨厌他呢。
女子最后也在梦里见到儿子,太阳升起来,以后要好好走下去啊!
09秋特别篇检索女 ☆☆本以为女主角所用的搜索引擎是独一无二的但看到最后才发现并非如此,警官们也在用它本剧所影射的似是网络依赖症候群当搜索引擎成为了无所不知的“新神”当你每一步行动前强迫性地搜索一下才放心当不问苍天问引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到底搜索引擎是工具,还是人沦为了工具?
话说日本人似乎有迷信数码电子科技的倾向日本原始神道教是“万物有灵”,数码、电子、网络,都已成为新一代的信仰之“灵”最后关头,女主角居然凭一把洋伞干掉了一个大男人,着实凶悍PS:日本的电梯屏蔽信号能力真强呀(或者说手机的信号太差?
)(记得有一篇柯南就是利用了电梯内这个特点制造杀人事件)自杀者再回收法 ☆☆☆☆时值富士康十几连跳,在这个背景下看这部片子,颇具现实意味话说(二度)日本还真是一个注重资源回收利用的国家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被借鉴,形成法律被认定“已死”的自杀者,可以按国家需要而随意加以二次甚至多次利用就象被分类的垃圾一样,这堆可以取其脏器利用,那些可以替换人质……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日本人在战场上是最勇猛的战士,被俘后是最听话的俘虏。
就象本部片子里反映的那样被捕获的自杀者在法律面前,真是温驯如小白羊,绝对的服从安排叫他们去捐脏器就乖乖地按指示自觉走出,叫他们试药服毒就默默服下……但有一点是,你的生死,已不再由自己控制决定当真是造化弄人,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当主角一次次因为“不幸”而活下来,最终萌生出活下去的意志时却急转直下,失足跌入了另一次“回收再利用”的轮回,只是,这一次,他还能不断“不幸”下去吗?
理想的火锅 ☆☆☆好有喜感的另类题材觉得自己是“寿喜锅食神”的吐槽男,时而如沐春风,时而如迎风雪话说(三度)日本人还真是一个细节至上的民族对食材处理上一丝不苟,在吃的过程中按步就班看到吐槽男因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吃法被破坏而时不时一脸扭曲,真是太喜感了!
最后点题,“你所认为的正确,是否就是正确的呢?
”——这个主题真好,绝赞不过那巨大黑色蛋状特到底是啥?!
似乎大家都在纠结于这个……但却依然无解很喜欢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好象是最不“奇妙物语”的一个诅咒案 ☆☆正如“巫婆嫌疑犯”所说那样——大家都在不知不觉中诅咒着别人的确,扪心自问,我们是或都曾因心生愤怒而诅咒他人?
好在现实中这种诅咒只是说说而已如果象片中那么毫无难度,不用修练不用拜师人人剪个纸人写个名字再想方设法弄到仇人的头发,就能无师自通的落咒杀人相信不用等到2012,人类就自我灭亡了剧情其实很普遍,挑两处剧情的BUG第一、正常来说,陪审员应该是不给接触外界报道的吧,以免影响判断尤其是这种备受关注的“第一案”,但剧中的陪审员却显然没有受到这种限制其二、由已知证据来看,“巫婆”诅咒他人,需要剪纸人等准备工作,但已被拘捕的她如何还能够诅咒检查官和证人呢?
还有“小三老师”用女主角的头发施咒,但却殃及的她的儿子,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梦境检阅官 ☆☆以法律授权下干预梦境为题材,大概可以归入科幻但手段看起来还真是落后了点——需要要人工查阅一本本厚重的书本以至在需要惊醒女主角的情况下因未能及时找到关键字而陷入被动动机似乎是好的,但是不是因为动机良好所以一切做法都能成立?
话说(四度)日本人的似乎对形成文字的法律法规尤其遵守你可以说是刻板,也可以说是严谨但毫无疑问,法律始终不外乎人情一点温馨,但未足够动人
09秋的世界奇妙物语囊括了这个系列的五种类型,喜剧,奇妙,惊怂,感人,科幻.通篇看来,算是中规中举的平淡之作,没有新意,也算不叫人失望.世界奇妙物语的看点,一在故事本身,所谓编剧才是王道.二是出演的卡司,所谓花痴有理,好色无罪.最后,当然是客串的主持人田森了.他不仅在开头结尾做介绍以及总结,还在各个故事中间起红线的作用,用三两言串场子,说出编剧想传达的意思.田森的话据说古巴比伦的人们,原本只用一种语言.但是,为了和天神并驾齐驱,人们企图建造通天塔.得知此事的天神作为对人类的惩罚,搅乱了原本单一的语言.人与人之间变得无法沟通,本故事使作为教训,劝诫人们不要自傲.无论任何时代,人们都了此不疲地过分自信着自负着.....这5位,他们将以怎样自负的姿态步入奇妙的世界里呢.一个被规矩过分束缚的男人---夢の検閲官一个想审判不可能存在的事物的女人---呪い裁判一个一味追求理想的料理的男人---理想のスキヤキ一个对于已失去了的人生,想重新来过的男人---自殺者リサイクル法一个被本应运用自如的手机所玩弄的女人---検索する女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不想像他一样被回收再利用的话,现在起,开始直面生命之重无何呢?你所坚信的事实就真的正确吗?现在所体验到的日常生活,例如现在各位所看到的.不过,那确实很美味噢.挂在这里的,是因为小小的意外,儿打开通往奇妙世界之门的人的画像.这些画像的数量会增加还是减少,我们无从得知.从今以后,人们还是会因为过分相信自己,而继续建造永无止境的欲望之塔吧.直到巨大的惩罚降至那天为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次主持人以圣经.旧约中的巴比伦通天之塔开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自负,要有对上帝的敬畏心理.推而广之,可以理解为,过于自负或者自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面效果.五个故事中间,最喜欢生田斗真出演的自殺者リサイクル法.在J家Toma是个意外的存在,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出道却照样出名的例子.花君中Toma鬼马的自言自语将一个爱在心头口难开的男生演得活灵活现,这一次,他演的是一个因为自杀未遂而失去对自己生命的主动权从而落得受人摆布的下场的悲情人物.片头,高层建筑的楼顶,失魂落魄的Toma站在天台,纵身一跃.我想死,他坚定地告诉自己.他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身体迅速下降,离地面越来越近...突然,天网从天而降,将Toma的身体像鱼一样的罩住,然后生拉硬扯地把他从半空打捞上来.接着,一个黑色头套罩住Toma的头,他被全副武装的人强行带走到一间黑屋子里,那里,有许多试图自杀者.他们都被强行救回,并且并从系统中除名,成为名义上已经自杀死去的人.而实际上,这些自杀未遂者,会被政府再利用,为了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先是一个骰子决定了穿不同颜色衣服人的命运,米色衣服的被当场处死.他们的器官将被强行捐赠.黑色衣服的则必须接受新的任务,从被迫试用新药的人体小白鼠,到作为人质救出被扣留者,再到拆除生化实验室中间的炸弹,Toma亲眼目睹这些名义上已经死亡的人在一个个任务中间被残酷折磨,被死亡一次次无情召唤.在生化试验室中,Toma被要求在一分多钟时间内拆除炸弹,否则,就将灰飞烟灭.在目睹太多死亡前的痛苦后,他早就将自杀的念头抛却,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向往.拆弹的时候,同伴的手套被划破,在感染了病毒生命开始倒计时的时候,这个同伴忍着剧痛将炸弹取出,并且告诫Toma,至少他一定要活下去.最后的几秒钟,Toma必须将两根线中间的一根剪断,剪断哪一根,由他自己决定.一红一黑的两根线,一根通往地狱,一根通向人间.Toma赌徒一样的随便选择了一根,炸弹计数器停下来,他得救了.故事到了这里,任何有找死心理的人,都会产生好死不如赖活的想法了.于是,Toma逃跑了,他甩掉了监视的人,脱掉象征囚徒的黑衣,扔掉了号码牌,砸碎了监视仪,义无返顾的冲向通往自由的大门...片尾,Toma打开那扇门,冲向自由.前面,是楼顶的天台,Toma一跃而下.他喊着,我要活!!!!这时,一张网,突然,从天而降...片中Toma悲情的遭遇首先昭示了生之可贵.只有活着,才有自由意志.死了,或者哪怕是像片中一样被宣布死亡,就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权,哪怕是属于自己的身体,也会被他人摆布.活着的狗强过死去的狮子.曾经想过,如果一个自杀者,比如跳楼者,在半空中突然后悔了,在落地前最后的几秒中,他会怎么想?头脑中是一片空白,是对死亡的恐惧,是对生的留恋,是想起童年夏天的美妙时光,还是想着谁谁还欠者他钱,这下永远要不回来了之类的.不晓得,永远不想晓得.自杀,需要的也许是直面死亡的勇气,也许是受尽折磨后的绝望,也许是瞬间的冲动,也许是参透生死的淡然,也许都有.总之,将生命放手的那一瞬间,人解脱了,轻盈漂浮的不仅仅是在半空中间的身体,还有不再被压抑的灵魂.仅仅在那一瞬间,生命很轻,没有压力,没有折磨,没有义务,没有烦恼,一切都将要灰飞烟灭.反过来,选择活下来,尤其是活着比死亡更加痛苦的时候,需要莫大的勇气去面对即将承受的生命之重.也许是需要一生偿还的帐务,也许是再也找不回来的感情,也许是要独自走完人生的孤独,也许是诽谤恶语偏见,总之,沉重,沉重,再沉重!而恰恰在这沉重中间,隐藏的是作为生者的巨大力量,这就是生命必须承受之重.承受过产道挤压顺产的孩子比其他通过人工力量出生的孩子更加健康,因为,一开始他们就承受了生命之重.经历过沧桑坎坷的人,更加淡定心存感恩,从而在点滴之间找到生命中的快乐.生命的沉重与轻盈,在Toma的两次纵身一跃之间,来了一个绝妙的转换.片头一心想死的他,承受不了生命之重,片尾一心求生的他,承受不了死亡之轻.而观众,在Toma的巨大转变中间,也就明白了生的意义.很讽刺的是,让Toma明白了生的意义的是死亡.就像片中所说,他这种目睹了太多死亡的人,早就不想死了,而只想活着.只有即将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可贵,生命,爱情,友谊,健康,家人,爱人,皆如此.更加讽刺的是,一心求生的Toma却还是逃不掉命运对自杀者的惩罚,他重复了自己的命运,又被当作自杀者抓了回来,必须在一次次面对死亡的恐怖中间等待最终死亡的降临.自杀者,上不了天堂,说的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对生命,尤其是自己的生命,必须有点敬畏的.以为自己的身体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负,以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命运自信,多少次被惩罚过?倒不是说,人必须卑微地活着,而是,这种敬畏心理,很多时候是有保护作用的.可以让人爱惜自已,远离诱惑,不会做出超出界限的尝试.比如,以死来试图逃避问题.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尚没有完全的控制权,生老病死上天说了算,那么对别人的呢?所谓的政府或者某个机构呢?这个其他人,有没有权力,打着为了一些生命的幌子,践踏另外一些生命?自杀者再利用中心做的事情,表面看来非常合理,甚至合乎人道主义法则.反正自杀了,死了,就没有生者的权利了.于是,人被当成了白老鼠用,被当成了活靶子用,被当成了拆弹机械使用.反正都要死,而且反正是当事人自己选择了死亡,有什么问题?死者,也有尊严.我现在生活的国家提倡死后捐献器官,所以会给活人提供表格,让他们表态,比如,车祸死了,哪些器官可以被捐献出来再利用.捐献的前提是,人在意志清醒的时候曾经有此愿望,并且这种愿望直到死亡都没有改变.在死刑犯人身上取器官之类不敬的事情,如果被爆光会成为巨大的丑闻.违背人的意志,哪怕是生前的意志,都是对生者对生命的不敬!不管目的多么光鲜都改变不了手段的恶劣.何况,片中的Toma在目睹死亡之后早就燃起对生的渴望,这个时候,无视他的要求,继续将他作为未亡人使用,完全是犯罪.试图将自杀未遂者再利用的这个虚拟的机构,跟当年用犹太人做试验的元首,用中国人做试验的731本质上一摸一样.如果说,劣等人种之类的借口很容易在文明社会被唾弃,那么服务更多人这样冠冕堂皇的口号则是蛊惑人心得很.一小部分人自负地以为自己可以决定别人的人生,于是我们听到了很多响亮的口号,在这些口号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边寨荒废了人生最美妙的时光.在这些口号之下,热血青年砸日本店烧法国货,殊不知,日本店工作的,生产法国货的都是自己的同胞.自信无限膨胀,一味的相信自己的判断直到自负而不作反思,后果不堪设想.片中的那个虚拟的自杀人员再利用机构依然存在,片外的呢?自卑,自信,自负,其实只有一步.就像片中田森说的,过分的自负,自信,最终会导致悲剧的降临.而避免悲剧,需要心存感激,心怀敬畏,直面生命之重.
检索女反映现实,和《无形杀》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靠网络也不行啊,要自己辨别一下,要有怀疑精神。
自杀者的确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命到底有价值嘛。
日式火锅,我学会了,肯定很好吃吧……不知我什么时候才有钱进一次日本餐馆呢?
诅咒无处不在吧,但不至于死人吧。
荒诞中给人反思,这就是奇妙物语,反思一下,有时人类的确在做荒诞的事情。
别说小日本儿变态——《自杀者再生利用法》观感2010.6.15形容某人“变态”,通常是指该人做出常人想不到的坏事儿。
那么如果该人做的不是“坏”事儿,我们是不是可以夸该人很有创意很有想法呢?
所以在我们总说小日本儿“变态”的同时,是不是在夸他们思维很扩散甚至很有创意呢?
毕竟对于“坏”这个定义,牵扯出的爱国热情大多是对历史浅显的知晓结合偏执的群体效应的综合效应,我们心知肚明。
别的不说,就拿日本电影来谈,你可以说不喜欢日本的电影风格,但不可否认日本电影的精致与深刻。
而不喜欢日本电影风格的人会很轻易的给日本电影贴上四个词条——压抑、血腥、色情、缓慢。
这关乎电影风格的词条,但又不能撇开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来窥豹一斑。
当我们一直在控诉日本人的解压方式或在抗压失败后的处理方式口味变态时,却不曾想过他们的抗压程度也是许多国度的老百姓们所无法想象的,别的不说,富士康的工作模式就是日本国内企业的一个常态,甚至不及。
虽然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承受下来相同压力的日本人应是大多数,谁敢打包票当乐观的有些二流子的美国国民整体处于类似日本社会的压力下自杀率不会高过日本?
但这不是在给日本的高自杀率找借口,要找也不是我们这帮外国人找,虽然找借口似乎是我国国民最擅长的。
而日本的文艺界也一直深思自杀这个问题,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作品,都能看到日本文人和电影人的思考与焦虑。
由于日本人克己的天性作祟,忧患意识的压抑感有意无意的融入到他们的作品。
由于压抑作为一种隐藏的心理状态,一些情况下需要很细致漫长的视觉表现再加上背景音乐来引导观众,这是部分导演喜欢的手法,不仅限于日本电影,最多只是量的偏向。
至于血腥和色情,只是作为另外的表现手法将压抑华丽的做到极致。
然后撕碎。
寻找社会病理心态和宣扬珍爱生命历来都是唇齿相依的,而几乎所有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源点也是源于此,就像中国高考作文给的话题,思考角度,文学底蕴,文笔、创意,任何一处有亮点都可以得高分。
日本短片《自杀者再利用法》就是这样一个超现实的作品,生田斗真饰演因无力偿还三千万欠债而选择自杀的青年,在跳楼途中被“自杀人员回收机构”给救下,然后生命不属于自己被国家用于更有意义的回收利用。
经过扔骰子选出一半的人以捐献所有可利用的器官、做随时可能惨痛死去的药剂测试、取代绑架现场的人质让警察无虑的扫射匪徒、进入充满病毒的研究室解开定时炸弹的N轮“回收利用”后,生田斗真成了唯一“很不幸没有死亡”的自杀者。
他曾愤怒的质问“虽然我们选择了自杀,但我们的生命难道就能被你们随便玩弄么?
”得到的却是残酷的事实:“草菅人命的本来就是你们自己。
”“不光是生命,连人的情感都被你们玩弄。
”生田斗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然而就算认识到了也根本没有悔改的机会,世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后悔的机会。
以和为贵的人会说,难道不能先给个教训,然后让他们最后还是得到个美好的结局么,这也是也是中国动画常用得讲述口吻,认为让大头儿子自己出去碰钉子然后回来跟小头爸爸围裙妈妈认错了就算是起到教育作用了,还能得到棒棒糖的奖励。
而现实大多是没有后悔的机会,而我们又都知道,正是这种侥幸心理让太多的人依旧不懂得珍惜,对这种柔弱的教育意义都有了抗体。
而且也厌倦了这种讲述故事不温不火的语调。
《自杀者再利用法》是富士电视台制作的《世界奇妙物语》系列的一个短片,从早期的恐怖节目构想,到品牌化的经典系列,以一年两季几个短片慢工出细活的制作手法,将日本的鬼神文化打造成一个又一个经典又富有哲理的故事,每一季的演员又是当下日本的当红小生小女优们,称之为日本演员年鉴也不为过。
这一切同日本纯熟的的娱乐产业链分不开,这是题外话。
该短片的结局更是显露出对自杀者后悔的嘲弄,不管是利用敲警钟效应来起教育意义,还是从创意同表现手法结合的纯熟度,都强烈的展示了日本电影不容小觑的彪悍。
曾跟一个外省的大叔聊天,说起四川的姑娘在外地做小姐做二奶的多的问题。
大叔说这涉及到四川女人道德素质修养的问题,我说撇开同等比例的堕落人数而四川美女基数大所以人数相对多的事实和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需求哪来的供应的事实,离家在外的大多最初目的是出门打工,为什么出门打工还不是因为穷,为什么穷还不是因为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又是ZF政策问题,而政策制定又是看中国根据当前社会现状拍个问题的重要程度挨个解决,弄半天还不是社会问题。
我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地提其这件事,其实是想得出一下的结论:在这种和中国完全不同的压力基准线,不管是其上的疏导方式还是其下的解决方式,对于我们来说的非常态的,对于他们未必是非常态。
所以不要带着厌恶的表情一味的责备小日本的变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或者潜移默化。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小拙见 欢迎批判
每年两次期待,然后总有隐约的遗憾,这季除了最后那个故事有点无聊之外,其余总算都合格,最出彩的还是那个火锅里黑黑的那个大布丁,弄得真得一样的,害得我想了半天这是啥?
第一个故事引入门,第二个故事开始有感觉,第三个故事觉得好玩了,第四个故事小恶毒,第五个故事跌到谷底。
再等半年.......
4级自杀者:亲眼见过太多的死亡而改变想法的自杀者。
菜鸟净任意妄为。
最近的年轻人,稍微批评一下就说我啰嗦。
秋季的《世界奇妙物语》,还行。
主要还是想看TOMA的表演!
其实他真的不错,到位,抢戏。
毕竟是舞台剧出身啊...所以我始终认为实力他是有的,就是差点运气啊。
他的这个故事挺有趣的,估计对自杀倾向者有点警示作用。
另外真央MM也有一部,被搜查的女人。
我觉得世界奇妙物语的题材很多都是类似这样的扭转的,就是利用前面长长的铺垫在最后来个大反转,但是比起以前的故事,这个扭转度有点弱了。
看到他们在走廊相遇疑犯要拿东西出来的时候我已经跟我妹妹说,那一定是她的钥匙。
看吧。
第三个故事很好看,几乎是最好看的了。
有美食衬托,很有趣!
第四个故事直接无视。
最后一个,难得温情哦...别那么死板!
哈...
这次进入奇妙世界的是编剧大人们阿,釈由美子拍A片儿去吧。
没有一个故事能打动我
居然最喜欢的是火锅那篇,其他的都一般,唉
“理想的火鍋”zengzeng有愛
2016-3-20b站。1.想叫我们别依赖网络,故事性不强。2. 把我曾经的想法变为现实,但应该增加一个机制,如果自杀者不想死,那应该有恢复自由的一天。3. 我学会了怎么做日式火锅。4.诅咒是互相的,没啥意思。5. 中二。
日式火锅啊!想吃!
喜欢日式火锅
第2個故事,穿紅色套裝的ryo姐是亮點!!!!!
这季真的一般
火锅那个,逗死了
喜欢寿喜锅~~很贴近生活啊
特别喜欢火锅那一集。
这次的五个故事我都好喜欢啊啊啊~不过到了都特别想知道“那个”到底是个什么= =
SUKIYAKI!!!!!!!!!!!!!口水!!!!!!!
我也想吃唰卟唰卟了
只有Toma的还不错。
不好看...浪费了mao和toma
「检索女」立意很好,结尾泄气,三星。「自杀者再回收法」目前世奇里最喜欢的一部,四星。「理想的火锅」四星。「诅咒杀人」三星。「梦的检阅官」三星。
冲着toma和真央看的,意外觉得火锅那个比较搞笑,最后一个挺感动的,其他无感。
越来越没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