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宣传海报2015年算是非常奇特的一年,电视真人秀节目频频被搬上大银幕,《爸爸去哪儿2》之类的综艺电影竟然能接连抢占新年档,并且首日就斩获了5000万票房,最终总票房为2.248亿元。
这奇特的现象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如果《爸爸去哪儿》只是一档在芒果台播出的综艺节目,那么请问把它搬进电影院的意义在哪呢?
节目也是一个半小时,电影也是一个半小时,那么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放在电影院里放,然后一张票卖30块钱呢?
而从这部电影的内容来看,相比电视版,只是换了个地方,增加了几个游戏,还有跳伞,潜水,荒岛过夜等任务难度的提高,其他方面并无创新突破之处。
尽管这部节目的电影是如此的糟糕,但我认为仍有两点是值得夸赞的。
一是风景的拍摄方面。
《爸爸去哪儿2》的选在了太平洋中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斐济之上,直升机航拍的镜头非常好看。
而这里不仅有着想象中的蓝天白云海岸沙滩,电影的镜头还选取了斐济当地原住民的风土人情,所以还是让人有一定的好奇感。
再加上节目组特意请了赵忠祥老师来读旁白,当熟悉的声音缓缓迈进的时候,立刻就能勾起在座的家长同志们的回忆,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动物世界》之中。
二是主题上表达了感情的真挚。
亲子类实际上是非常适合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不仅可以和家人共度一个美好的假期,而且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曹格与儿子的“荒岛生存”,父子二人烧干柴,烤蜗牛,最后坐在海滩边看夕阳的场面,我觉得真是太美好了。
在电影的最后,所有人一同观看过去的视频时,这种深情告白的画面,还是非常感人的。
我并不反对综艺节目制作成大电影,譬如说《歌手》《跟着贝尔去冒险》之类的节目,也许换了立体声和围绕音响,加上3D巨幕,能够有着不一样的视听体验。
但这种以游戏为核心的综艺节目,无论在哪看都是换汤不换药,毫无价值。
我很喜欢纪录片和传记片,但电影不是简单地把一个故事放出来就好了,不然和生活小视频又有什么区别呢?
而这部电影就停留在这个地步,毫无故事性可言。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评价事关“电影的本质是艺术还是商品?
”但我觉得不是,电影毋庸置疑是一门艺术,无论它是多是少,总归还是有点艺术,但我没见过一部电影一点艺术都没有。
这部电影刷新了我的视野,真的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可言,充其量只有艺术字。
如果你真的想要陪陪家人,我觉得可以带自己的孩子一起出去走走,那可比坐在黑灯瞎火的电影院里浪费一个半小时要好太多。
孩子未必爱看,家长未必感同身受。
而说白了,这类电影就是用来圈钱的。
不好意思,我给0分。
这篇影评,纯属吐槽。
虽然谈不上期待,但是今年还是陪着家人去看了《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
截止到21日,票房累计收入1.04亿,虽然谈不上亮眼,但是考虑到其制作成本,这个成绩已经足以令人羡慕了。
从电影类型上来说,《爸爸去哪儿》开创了一个新名词——综艺电影。
不同于之前综艺节目的人员拍摄的故事片,此类影片不过是将综艺节目换了一个地方重新播出一集罢了。
当然很多人并不同意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内容根本是称不上“电影”的。
在《爸爸去哪儿2》上映前,同一类型的《奔跑吧兄弟》还引起了电影人之间的激烈论证。
其实这样的论证并不少见,其本质还是那个争论已久的问题:电影的本质是艺术还是商品。
如果电影需要强调的是艺术属性,那么电影人首先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影片是交由历史去评判的;而如果电影需要强调的是商品属性,那么电影人首先要对投资方负责,影片是交由市场去评判的。
近年来电影商品化愈演愈烈,也难怪很多电影人痛心疾首。
就说回春节档,2014年春节档是历年来票房最高的春节档,同时也是口碑最差的一年春节档。
15年的春节档刚刚过半,就已经刷新了去年的记录,钱赚的越来越多,口碑如何就只能等春节档结束之后再来评判了。
只要春节的时候去电影院凑个热闹,这样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电影院在春节期间几乎全都是爆满状态,甚至出现了买座难的状况。
银幕的普及,影片曝光度的增加,各大购票网站不计血本的价格战,以及最重要的,中国人在春季期间日益匮乏的娱乐生活。
都催生着电影成为了春节期间继春晚之后的另一个刚性需求。
既然观众本事只是图个热闹,也就不能怪众多导演只是想捞笔热钱就走了。
然而爸爸去哪儿的经典在于,它不仅仅是电影属性的争论,在这个风口它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大银幕是用来干什么的。
在影片的结尾,爸爸和孩子走进斐济的一家电影院,用大银幕播放了几次旅行的点点滴滴。
在我看来这是无比有趣的一个设定,他们没有用影院的银幕放电影,而影院外很多电影人在争论他们拍出来的这货到底算不算电影。
如果是我,我就大大方方的承认这部作品就不是电影,我们只是富裕了影院银幕一个新的使用价值——播放综艺节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影片内容的获取难度已经越来越低,现在的上映影片大多开始在视听方面下工夫。
3D、IMAX、杜比立体声、4K甚至4D,这些都成为了影片的附加价值,吸引观众选择来到影院而非在网络上观看影片。
这些视听技术本是增加影片体验的工具,但随着形式的逐步优化,他们已经跳脱出工具的束缚成为商品本身。
打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商场都有4D体验区,这些体验区一般都不会播放电影片段,而是播放一些专门为4D效果制作的短片,换而言之,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甚至由形式在主导内容。
如果接受了这一点,那么进一步,为什么这样的设备和形式不能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开放出来,让更多需要使用影院银幕的人或者机构来使用?
我希望我的综艺节目能有更好的效果,所以选择在电影院放映,大家如果希望看到更优质的综艺效果,就进影院来付费观看。
按照这种思路看,《爸爸去哪儿》也未尝不能登上银幕,毕竟好多影院的银幕还能租赁出去当个求婚工具使呢。
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让闲散的资源被整合,让单一用途的工具焕发新的活力。
有意思的是,《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同步上映,前者是彻头彻尾的综艺节目,后者是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作品。
观众对于哪个的接受程度更高,春节档之后立马能见分晓。
如果综艺节目的大银幕化真的能走通,这未尝不是电影院的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电影人也不用急于高呼这类影片的危害,我们压根可以不把他当做电影看,但如果今年《我是歌手》的决赛能在电影院用杜比环绕立体声播出,我想我是一定会买票去看的。
看完《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感觉非常欢畅,海岛风光,清凉美景,亲情流露,温馨弥漫,观感胜过多数剧情大电影,不由的心生愧疚,衷心的说声抱歉,去年,我们错怪你啦。
谁说真人秀不能上大银幕?
谁说没剧情就不是电影,谁说你是唯利是图,带坏风气,恰恰相反,这样的作品反应了电影的包容性,让娱乐流行文化更多元,更体贴人心,如果说去年有好多太多误解,那么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的人去影院看《爸爸去哪儿2》,铁粉更铁,路人也会转粉。
因为没看过第一部大电影,铁任当初也跟着说这样的电影怎么能好看呢,短周期小预算太投机了,喜欢的就在网上看看就行了。
没看就是没看,咱不给去年翻案,就说今年这部,太好看了,画面清新自然不做作,星爸和萌娃们也秀出真我不表演,就当下国产电影来说,胜过大多数矫情做作的故事片,就观影的舒适度来说,绝对是家庭观众的首选,更值得适龄未育青年去看,看完准恨自己为啥不早生个宝宝。
也不是讲《爸爸去哪儿2》水平有多高,其实也真不低,画面效果真达到了大电影的水平,您别跟《霍比特人》比,就拉开去年几部也有海岛风光的类型片,一点也不差,当然,比《有一个地方》这样大摄影师作品的确有差距。
但看《爸爸》也不是主要看这个,是跟着去旅行放飞心情,不是跟着虐心撕肺烧脑震撼,游戏环节有趣新颖,孩子们开心可爱,就足够了,以铁任这样只有几集电视版经验的观众来判断,大电影版无论远赴斐济取得的风景风情,还是游戏环节的设置和节奏,孩子们的开心状态,都甩出了电视版两条街。
现在说几个大电影的亮点,有耐心读到这里的童鞋别担心,简单提一下,不剧透。
第一个,上天下海确实有,而且是主要环节,两大段,其实可以算上两个亮点,很好看,真冒险,不会像前段有部也是热门真人秀大电影的预告片纯属虚构,与正片无关。
第二个,曹格的“姐姐”大亮了,泪中带笑惊艳。
第三个,“哥哥”也很好,荒岛父子情趣点与感动点齐飞,如果有尿千万别这会去,太可惜。
这样的表现一下让铁任爱屋及乌,曹格的歌声听上去变美妙了。
第四个,有首和“姐姐”有关的歌也亮了。
第五个,黄磊的女儿也超可爱。
第六个,包饺子太温馨。
第七个,爸爸团大战黑阿姨团太有趣。
第八个,黑人小萌娃们的表现也很值得关注哦。
第九个,四大星爸真情告白,感人至深。
第十个,结尾前爸爸们有精彩舞台演出,真人秀的表演时刻,这个可以有。
数完了,谈谈一个去年很火今年还会继续的话题,《爸爸去哪儿》的大电影系列到底是不是电影。
可能标准不一样,也可能诉求有区别,但是这么想,纪录片是不是电影?
最后一句话是,好看就是真理,就对得起观众的银子。
刚看完爸爸的假期,受了点打击,跟着马上看这部。。。
可怜我这脆弱的小心灵啊!
不过因为两部电影连着看的嘛,虽然爸爸2他就不是个电影,但是绝对好过爸爸的假期,起码赵忠祥老师的动物世界无敌吖,斐济的景色也比韩国好啊,真心想给出比爸爸假期高的的评分,但是这个豆瓣评分只有五档,很差之上就是较差了,那它又真的是很差。。。。
从去年的爸爸1开始,兴起了这个所谓的综艺电影,实在想不明白分明就是单纯的综艺,怎么就电影了,而且爸爸去哪在电视台播的时候,每次去一个地方,会剪出两期来,现在这些内容合成一个电影,比电视综艺还短,我们到电影院到底是为什么?
票房居然还挺高的,谁敢说中国不是强国,遍地土豪啊有没有!
经过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成功,节目组决定拍摄第二季,而请到的明星家庭可以说也是合适之选,比第一季成功的是爸爸们基本都会做饭,这样可以养活自己的话就不用愁每天吃饭这件大事了,而且比第一季好一点的是,父女或者父子之间更加亲密了,可能是他们从小就对孩子教育或者说是宠爱的还不错,以致小孩子们有点离不开自己的父亲,也是,拿陆毅的话说是能给她创造她想要的任何东西,不希望贝儿以后能多么优秀,只要她开心幸福就可以了。
不过两季的父亲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旅行中活动中能够看到,也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这节目做得其实也不错,虽然是从韩国那边弄来的创意,不过这同样也借到了韩国对于亲情的观念。
对于综艺节目做成电影还是相当于又看了一集的综艺节目,确实,这样还是在家等着看好了。
第一季大电影是去动物园里面给孩子们看看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很多伙伴存在着,给他们长了很多见识,教会了他们要爱护动物,要勇敢独立。
第二季选择了出国,有了第一季的经验,第二季虽然没有太多的活动和游戏,不过体验了异国的风土人情,见识了中国以外的人们居住环境和与大自然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吴镇宇和feyman没有来是有点可惜,不过四个老爸和五个娃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尤其是grace姐姐,虽然整部片里都是她的哭声,也没做什么事,毕竟太爱她爸爸了,grace的每一句话感觉都蛮好笑的,说的非常的正经有序,尤其那句“你可以把我们当成你的爸爸啊”“我觉得这样应该不好,因为你们长的不像我的爸爸”(笑)每一个爸爸都应该把女儿当成宝贝天使,宠爱并且保护,尽一切努力让她开心幸福,树立一个坚实的臂膀和宏伟的形象。
黄磊和多多表现的依旧是那么棒,黄磊老师一直是以慈祥和耐心教育自己的女儿,让她明事理,让她懂得了勇敢真诚,让她懂得了给弟弟妹妹做个好榜样,而多多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电影里多多还是有一点不适应这样的环境,毕竟住房条件来说是比不上自己的家,感到委屈的同时还要照顾一直在哭的grace,不过黄爸爸还是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她懂得了世界上多多少少会有那么多不公平,不能抱怨出生,当然如果生在幸福里要懂得珍惜和感恩,也要多给别人给予帮助,让别人也幸福。
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好的,让孩子在听懂了道理的同时还能注重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让她对自己保持依赖的同时也能适当的慢慢地去学会独立和做事,让她戒掉自己身上的毛病,也让她像优秀学习,掌握与人沟通的能力,给年纪小的孩子做榜样,懂得夸奖别人,全面发展才能,尊重她的选择,给予她即使的关爱和呵护,在她犯错误的时候不应该是批评为主,而是耐心的教导,在她伤心的时候也因该是贴心的安慰等等等等。
现在的多多活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拥有自己的观点,在做事方面还表现出一点成熟,尤其记得的是在爸爸去哪第二季的拍摄的两个场景,一个是grace和joe闹翻了那次,多多的劝解,一个是姐姐没有钱但是想买那个鞋,多多帮她办到,这些都发生在一个9岁的孩子身上,而且还是在摄影机面前,可见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多多了。
杨威和杨阳洋也从一开播的稚嫩变到现在的成熟,给大家印象深刻的应该是杨阳洋的哭声,冠军爸爸的儿子没有得到第一是多么的委屈,杨阳洋是个倔强的孩子,在看到别人完成任务或是比他优秀,他就觉得委屈,也是,小孩子有这个争强好胜的心可以理解,况且老爸是那么优秀,自己不优秀的话就对不起老爸了,他继承了老爸杨威的基因相信以后的他肯定是很优秀。
在这部电影中杨阳洋若有若无,貌似出彩的地方不多,唯一就是和多多们玩耍时候出现的天真的笑脸,他喜欢多多是大家都知道,不过小孩子们的喜欢是纯洁的,以后的这几个小孩肯定会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陆毅和贝儿表现也不错,尤其陆毅还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敢去喂鲨鱼了,可能从电视上看觉得很简单,实际是真有点恐惧的,跳伞也是一样,毫无轻松可言,给他们都体验了一会。
陆毅饰特爱他的女儿,也和女儿很亲,深怕她受到一点伤害,也希望她不要长大,永远是他心爱的宝贝。
这部电影里面的贝儿也不哭了,跌倒了能自己爬起来,还可以照顾grace,开启她的唐僧模式给你讲道理,也懂得了分享自己的东西,和小朋友们玩的也非常好,对于爸爸的依赖少了一点,成长了不少。
最后时候曹格和grace和joe了,带着两个小孩的爸爸实在是幸苦,而且还那么的依赖,甚至是闹腾,离不开爸爸这让没有分身术的曹格不知道如何照顾好两个小孩,刚录节目的时候曹格还是以沉默来对待他们的哭,到现在joe要稍微好了一点,不过通过这个节目,两个小宝贝尤其是grace对老爸的依赖反而是增加了,可以说是这个节目增进了父女和父子之间的感情,而joe也更爱他的妹妹了。
曹格被选到了去孤岛上冒险,玩这个挤眉弄眼的游戏明显是让他输啊,节目组没有给任何道具和食物让他和joe在孤岛上住了一晚上,这种感觉还是蛮刺激的,就是天气黑的有点早,也没时间去整个岛上逛逛,食物只有椰子和joe不吃的海鲜,幸好是有打火机,不然还要钻木取火的话那就不玩了。
grace整部片一直在思念她的父亲,就是因为选错了,就和父亲分开了一天吧,可能因为这个地方太过陌生,在家老爸去上班的时候还好应该不会像这样哭,grace在家应该被教了很多汉语用法,感觉她说的话说的很通顺,就是还挺得出是小孩子,数学也学了一点,不过在电影里展现的数学能力有点偏差。
现在父母都不希望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家庭物质供给这些方面,小孩子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越早越好,小的时候学习语言能力很好,柔韧性也是最好的时候,将来他会变成什么样,就看小时候是如何培养的,虽然可能会被逼着去学习各种东西,因为小孩子还没有自己的主观,爸妈也是为他好而选择的学习项目,要是实在不喜欢当然可以废除换另一项,如果小时候什么也不学,天天过轻松日子,那以后就更不知道努力了。
每个从爸爸去哪走出来的爸爸和孩子都有相应的成长,不管是教育还是和与孩子共同的方式,也不管是感恩父母独立成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忘的回忆和难得的人生旅途。
我们一般人是没有像他们那样的条件来上个电视什么的,不过还是可以学习这样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也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这部电影还是走的温情路线,就差把老妈们都叫出来了,不过综艺节目里已经叫出来两次了,在电影里就是属于孩子和老爸们的相处时光。
话说斐济这个地方还真是不错,类似这样天然的透明的海边小岛,是一直向往的地方,像什么普吉岛,巴厘岛,马尔代夫这些都是国内难得见到的美丽,拥有特有的魅力,吸引着。
贺岁档想要看个合家欢,挺为难的。
不服气你去影院看看,美国无产少女在搞过家家闹革命,小矮人童话在硬努史诗。
好莱坞如此,国产片更没新鲜事。
最大的新闻是综艺人打败了电影人,前面是《奔跑吧兄弟》开路大卖,接着是更加老少适宜的《爸爸去哪儿2》来势汹汹。
在一个以深度为美的国家里,爆米花电影大卖总要招来非议,屁大个事一堆人大惊小怪。
《泰囧》当年刷新票房纪录,也有人直指太“肤浅”。
问题是,商业电影本身就不需要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居家老小没心没肺地哈哈一乐,行不行?
再往严肃说,人民群众有没有肤浅的权力?
在主流电影人那里是没有的,冯小刚能肤浅,但观众不能肤浅。
冯导说了,综艺电影那是自杀啊。
这话说的慎人,好像观众纷纷花钱买票,不是去看电影,而是去看自杀一样。
我们一点儿也不难想象冯导的焦虑,拍烂片抢钱这么些年了,电影人居然连综艺人都打不过了,长期以往,如何是好?
只能以受气小媳妇的姿态,出来表演一番惨兮兮苦哈哈。
苦情戏码演完了,接着就是号召封杀了。
事实上,这种担忧是连锁性的。
拍喜剧的干不过综艺,拍主旋律的也害怕了,如果把新闻联播放到电影院去,每年的主旋律大片还拍不拍了?
这事儿没法深想,想深了能看出别人和自己的猥琐来,都在口口声声说观众,哪个又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这些年中国电影人大批量的贡献烂片,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看到了,信用完全破产,在几个综艺节目面前就完败如此。
无论是《奔跑吧兄弟》,或者是《爸爸去哪儿2》,观众无需为电影人操心,爱看什么就去看什么。
《爸爸去哪儿2》的看点是什么?
来自综艺最高娱乐性水准。
它甚至不需要什么类型元素,就足以横扫院线喜剧片。
喜剧片本就是低投入高产出的类型,综艺大电影的胜利并不是什么创新,只是把成功了无数次的模式,又重新复制了一次而已。
就我个人而言,我乐见综艺干翻电影。
为什么?
因为它活该呗。
让他们杞人忧天去,观众仍会去影院里看综艺,大家只是想笑一笑,这要求过分吗?
一点也不,谁也别装B。
来,干了这桶爆米花!
文/黄鑫亮原本这是一桌其乐融融的麻将,有人听牌、有人胡了,旁人是看不清这桌麻将的技术含量,直到打麻将的人出现了“五缺一”,《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此番只有四位奶爸,这时是要无比佩服当时选择请曹格的前瞻选择,曹格两个娃,才保证了萌娃的数量相较第一部大电影没有减少。
可这一桌原本五个人打的麻将突然少了一个人,纵使你之前玩得多么爽,玩法不得不变,同时也让旁观者能看清他们这桌麻将有多少牌、有何底牌。
我认为《爸爸去哪儿2》真人秀的底牌是吴镇宇费曼父子,他们在第二季的位置相当于第一季的林志颖黑米,林志颖是容颜不老,吴镇宇是心态不老,而费曼与黑米更是有几分相像,他们的内心都有自己的小世界,不像其他萌娃一样喜怒形于色,他们在团队里也特别难搞定,绝非是哭了说几句好话给一颗糖就能搞定的。
从他们的身上也可以看到更多新生代的孩子的性格。
黑米和费曼娇嫩的长相都曾被误认为是女孩子,可他们的内心都是倔强和不妥协的,费曼经常会拉滑下的裤子,可他似乎宁愿拉裤子也不愿和大人们说;费曼的表情会突然从阴转暴雨,这只是他把以往的不悦都积于心底,直到吴镇宇露出了他饰演过的角色们的脸孔,费曼才能给自己的释放找到一个台阶;谁都不会忘了费曼掉入水塘里的一幕,换成其他小孩被捞上岸之时会惊恐未定,可费曼却会痴痴傻傻的笑,可能他自己都认为刚才掉进去的自己蛮可笑的,可当家门一关,看到吴镇宇之时,他才回到了一个小孩的反应。
费曼敏感而又真诚,对外界世界带着戒备又带着好奇,不喝心灵鸡汤,从费曼的身上可以颠覆不少人以往对于孩子们的陈见,《爸爸去哪儿2》就是两种类型的孩子,一种类型是费曼,另一种类型是费曼以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们都是能连哄带骗,第二天又是不记仇的快乐的小孩,而费曼有时会让你看不懂,说实话我认为其他孩子都萌,唯独费曼不萌,这样的不妥协恰是当下的世界所缺乏的,看到一个陌生的女子就喊“美女”,看见一个小孩子撒个娇就喊“萌”,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无意识,幸好有人是清醒的,而最清醒的又往往是小孩。
不过即使费曼参与大电影的拍摄,他也不能改变电影仍然是“完成任务”的真人秀模版,只不过是来到一个空气更为清新、海水更为湛蓝、人情更为淳朴的斐济,“碎片化”的情节也满足了不爱动脑的观众,萌娃的一撅嘴一蹙眉都能让他们沉浸其中好久。
此次吴镇宇和费曼没有参加大电影的拍摄,是不是能带给综艺电影一个变局,而不是让观众看完了一季的真人秀再去电影院排排坐看续集,这几个月的真人秀不会是这一部电影的彩蛋?
综艺电影是电影大森林里新发现的一个物种,作为物种本身而言本没有好看难看之分,更何况这是一个刚被认知的动物,不了解此类动物之时是不是就要迫不及待的把它们抓到动物园。
就像刚被发现的新动物一样,综艺电影没有所谓电影人士所说的那么强大,能拍综艺电影的真人秀屈指可数,综艺电影也是除动画片之外孩子们爱看的影片类型,怎么把综艺电影的脉络和情节理清,而不是简单的任务式的游戏,至于演员们也不需要拘泥于这一季的奶爸萌娃,可以请到不同季的,也可以请到其他优秀的演员。
真正能走入小孩子的内心的电影是多么稀缺,但愿未来的综艺电影能补上这一块缺憾。
综艺电影的底牌是同龄人之间隔着银幕交心的嬉戏。
综艺节目出电影越来越成为中国国情了,小钢炮这两天气得不行,一个劲炮轰,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搞毛这帮“电影人”纷纷开始搞电影的综艺节目版,于是我们就会看到大型综艺探案真人秀《n大名捕》登陆某某卫视,大型综艺真人秀《让xx飞》登陆某某卫视,大型选秀栏目《x步之遥》请来电影原班人马作为导师……等一下,忽然想起,貌似早在好几年之前就有电影的综艺版问世了,而且很火,连名字都懒得换……这么看来似乎也不能指责人家综艺节目出电影,对,我说的就是《非诚勿扰》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时候室友都在追我没看,这次还是偶然看了快本才开始追的,没想到我居然能一路追下来,虽然费曼没来,但还是带着家人一起去看了大电影,说点小感想吧。
节目组选地点挺用心的,本初子午线啊小岛啊海滩啊什么的,应该是花了心思的。
姐姐太可爱了,头发也是real好,简直羡慕嫉妒恨......Joe还是一如既往的缺乏安全感,好在他还是跟薯条爸爸一起去荒岛了。
说起来,跳伞那环节明显是为曹格特意设置的,突破一下自我啊还能给孩子做榜样,挺好的。
好久没见到姐姐哭鼻子,在电影里看到还是蛮想念的,贝儿多多羊羊他们哄她的时候也好逗“我觉得这样应该不好”其他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刻,黄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心灵鸡汤,哄孩子也很有一手
中国特色综艺片这种只用10天拍摄的“电影”完全就是在侮辱大银幕。
但就是有些脑残愿意去买账才助长其发展拉低中国电影的下限。
还好吴镇宇守住了作为电影人的底线。
已热爱电影的名义坚决抵制。
致综艺电影化。
致国民品味。
摄影比TV版好很多,看见李锐刻意卖萌差点没恶心死我……
瞎了... ...孩子非要看... ...
芒果TV标记要会员其实不是也能看完整版,出bug了吧p(^_^)q
请多来点斐济的风景吧~
考虑带领愤怒的人们众筹拍一部能看的电影。拍的不好,你们使劲骂。
再也看不到姐姐了T^T
你麻痹!!!
公映
被一部几乎不能被称为电影的电影弄得又哭又笑的..好吧, 我就是传说中的"只要是你, 我都爱"的脑残粉
不要把它当电影其实还可以看看,看完后决定去补爸爸去哪儿。
作为综艺在电视上看还可以,孩子们依旧可爱。斐济也很美。虽然老用写信的梗有点受不了但是还是喜欢黄磊在信中写的,我爱你如爱生命,不多不少刚好填满我整整一生。希望你长大之后依然能够明白多承担就会拥有大快乐的道理。每次看都觉得虽然只有几岁但性格早就已经决定了将来很多事情了。
不用心啊
”傻B“这话不是对这综艺节目说的,也不是对这东西的制片人或者导演说的,人想赚钱,天经地义,我是对支持这片子的观众说的。
至少看得很开心
做了动画的不肯承认自己是动画,做了综艺的不敢说自己是综艺,非以电影冠名,掩耳盗铃比比皆是,这就是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现状。
情节设计得真差劲,姐姐可爱的那一面没展现出来,光顾着哭闹了。根本就没必要把曹格和JOE放逐到荒岛上去的
上天入地好欢乐
『爸爸去哪儿2』在第一部综艺魔改大电影,院线圈票房赚翻后,来了个出国拍摄的噱头,依然是简陋、无趣的拍摄,红果果又圈了一次票房。
综艺节目冒充电影打一星
很温馨,觉得很幸福。姐姐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