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旅程那必然是有个伤感的结果,看片名本以为是个惊悚片或是警匪片,所以越看越让我感到了惊喜,与犯罪无关,他展示的是一个笨拙的父亲和可爱的儿子在边缘状态下的至真情谊。
人们在说起孩子的时候总是先想到母亲,其实父亲更是儿童成长中关键性的部分。
孩子一般都会崇拜自己的爹,一方面男性性格上总是强势的,另一方面在男权社会中,可能也确实绝大部分的男性都是顶梁柱。
教不如学,孩子应该还是更看重你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所以父子关系是怎么也用不烂的好题材,最终BOSS就是大多数父亲的归宿。
不过回到这个片,父亲始终是爱着孩子的,孩子也在感染着父亲,虽然结局伤感,但起码,他们终于信任了对方。
父亲出身不好,环境不好,工作不好,就没有什么好的地方。
平日也是粗粗拉拉,就像雨果大叔长的一样,不愧是特工史密斯,看着就像个坏蛋。
他充满着粗野,暴躁,由于自己的被歧视而对社会充满了不信任。
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就是他失去了爱的手段,他不会表达温情了。
就算对于自己唯一值得珍视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不明白换位思考,他只想到保护,不考虑保护的后果。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他的爱,但恐怕他儿子确实是明白不了。
小孩才只有10岁,正是走在人生岔路口的时候,跟着这样的爹,恐怕是要学坏。
所以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来会打洞的理论也有道理。
从小看的就是打洞,那必然迅速学会了。
这片子的表现手法很高超,开头快乐的逗弄着小狗的孩子,随着环境的恶劣,耳濡目染的熏陶,残酷事实的揭露,终于开始走向了原力的黑暗面。
暴力,冷漠逐渐开始侵蚀,但关键时刻后天的影响还是无法战胜天性,具有象征意义的小兔子用命换回来一个好孩子。
很欣慰,相信他爸爸也很欣慰,无法理解是一回事,明辨是非又是一回事。
难得这片走亲情路线还有如此漂亮的风光,海报还以为是个象征画面,竟然是真的。
冰冻的湖实在太漂亮了,配上孩子孤独的小身体,更有一种广阔纯净的感觉。
雨果大叔的粗扩也和大漠相得益彰,澳大利亚果然是个取景的好地方。
总的来说虽然这片题材太边缘化没什么现实意义,但是作为故事,他还是很能抓住重点,很能打动人的。
直到最后父子终于能互相信任,也算是心理上的HAPPY ENDING了吧。
不错的故事,简约而不简单,父子情就是点到即止比较好,另外这片基本也算纯男人戏了,就连灾难的始作俑者,都是个大叔啊
他有一个儿子,没有钱,没有工作和住所,监狱的常客,妻子另嫁,暴力者。
他不曾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他汽车玩具,他不曾和他一起做实践课程,他不曾和他一起追逐羊群,他不曾给他一个像样的父亲。
他利用他,他叫他偷东西,他打得他满口鲜血,他旁观着陷他于绝境,他把他摔下车拂袖而去,他辱骂他,他要他撒谎,他离开他。
Max曾与他讨论过离心力的原理,曾在他生日的时候送了他一个toycar,曾与他在夕阳的旧车场笑闹,曾在他洗澡的时候刮去他鼻头的泡沫,曾是他父亲的挚友,也是个恋童癖。
他说【Max才像个好父亲,他照顾过我,不像你!
我恨你】,却从来跟随。
他希望自己的儿子像个男人,所以他看到shook满脸化妆品的时候暴跳如雷,他第一次把shook推进湖里嘲笑他不会游泳,第二次教他遇到麻烦时浮在水面的方法,他面对儿子知道真相后的怨恨,愤怒伤心驾车奔驰离开,最后却仍旧折返道【come on,mate】。
他面对shook的出卖,说【you will be fine】,他对他说【相信我,你去和警察说你想和你妈妈谈谈】。
他要他交出猎枪。
他说,【我爱你。
】终于,他说,【我也爱你。
】有人说父亲是儿子一生的敌人。
有时,甚至你会恨不得拿一块岩石朝他脑袋狠狠地砸下去。
与你纠结的目光相遇的,却是他平淡的神色。
因为那眼神在这一刻太透明,让你猜不透他是毫不畏惧,亦或是已经接受。
最后让人哭泣的原因是你有多怨恨自己的父亲,他就有多爱你。
只不过这样的爱和平日里漂亮的锦缎比起来,简直就像是一块腐旧又顽固的木头。
没有舒适,没有美观,没有一切吸引你的你向往的——但却是能让你在海面紧紧抱住生存下去的存在。
再多的花哨美丽都是长线条生活的表象,在危难的时候,父亲的教导才能派上用场。
终于发现,自己这一直以来的努力,只不过是想让他看到自己比他行,想打败他而已。
而且,父亲也一直在帮你打败他自己。
但是,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是迟了。
最后最后,孩子惊惶失措埋头奔跑,失足深水,终于想起了漂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在最后的旅程中,父亲教给你活下去的办法。
这段旅程,对父子俩来说,是千辛万苦的逃亡,对观者来说,是父子俩的自驾游。
故事平淡泛味,景色却美伦美唤。
Dad对自己开枪结束旅程,是怕再进去至少十五年的牢期?还是因为发现儿子比自己更冷酷的绝望? 早就听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可能是真的: 这部电影说,贼的儿子还是贼,杀人犯的儿子也会杀人,绝对是真的。
又哭,泪水就这样宣泄。
父亲爱儿子?
毋庸置疑,而儿子呢?
懂了多少?
是沉重的父爱,就会爱到看不清事情。
mat是爱他的吗?
有多少?
是对他的占有,而父亲呢?
就把自己的礼物给了孩子,能给的都给了,游泳学会了没?
你是怎样学会的?
父亲是在将孩子拉下水中,自己先在水中浸泡的。
而mat呢?
他坐在浴缸边,为孩子擦下没干净的泡沫。
孩子对父亲是怎样的回报?
他搬起石头,欲砸向父亲。
在父亲睁开眼与孩子对视时,孩子放弃了。
讲有关mat,谁该怎样?
他不应对孩子有非分之想,照顾的如此,仅为自己的欲望。
孩子而已。
即使父亲照顾不到,也无需多事。
暴力的家庭,隐忍的妻子,犯罪的父亲,怜悯的小孩,我们要怎样看这组合?
女人救赎了,她离开,有怎样的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小孩?
小孩问羊妈妈会丢下小羊羔吗?
父亲说有时会。
没有原因。
孩子会偷拿商店的烟火,那是多美的场景,在宽阔地放烟火,美丽的时刻。
父亲偷到的车,他有过与母亲的快乐时光,他们的纪念是那把车钥匙,当父亲将车钥匙交给小孩,父亲觉得孩子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会想什么才是爱。
作比的话,父爱是那谭湖水,结冰,硬朗。
mat是那池洗澡水,肮脏,泡沫。
结局是悲是喜,难以一言蔽之。
总之,爱人已逝。
这是一部远被低估的电影无可挑剔的镜头,精心设计的剧本,丝毫不做作的表演,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唯一的缺点,就是跟主流意识背道而驰的主题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建立在对父亲的爱的肯定,但是毫不掩饰的儿童暴力镜头跟父亲在儿子面前的种种行为注定此片不能再好莱坞之类的地方获奖美国的花朵们比咱们的花朵们享有更多的呵护以下有零星剧透---大概一年前,曾经浮躁的浏览过这部电影虽然觉得澳洲风景的确惊艳,但很快被片中父亲赤裸裸的暴力跟无厘头的犯罪给恶心到了草草结束,不知所云今天忽然又在一个叫 关于父亲 的豆列发现了这篇电影想想反正没事儿,就静下心来克制住快进的冲动,直到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整部电影,才开始理解导演Glendyn Ivin的用意父亲是个有暴力倾向的惯犯,他的人生已经进入了死循环 没有出口他的跟混混打架,他殴打警察,他打跑自己的妻子他打自己的儿子,他把儿子丢在盐湖中央扬长而去他绝不是一个好父亲,他只懂得用近乎无情的方式去教导儿子我很理解这点,因为父亲自己从头到尾并没有得到过任何人温柔的谆谆教导,他不懂得怎么去表达但是他对儿子的爱是纯粹的,是粗犷无言的,是毋庸置疑的他只是尽最大努力想保护儿子,首先,他为了保护儿子,失手杀了多年好友然后他是想把儿子送去给母亲的,好给儿子提供一个安稳的去处,从后来的父子之间母羊不要小羊的对话可以看出在母亲拒绝了之后,作为一个多年罪犯,开始带着儿子走上真正意义上的流亡之路而儿子, 有无数条理由去恨自己的父亲一切秩序的东西都被这个父亲打碎,用近乎无情的方式强迫自己他不理解为什么父亲要对max下如此狠手,恨父亲把自己丢进湖里恨父亲抢劫对自己很好的女士,不理解父亲为什么突然对他大打出手等等等等但是他依旧能感受到父亲的爱---暂存 待续我还是不理解父亲最后为什么自杀,从哪开始他决定自杀?
我还要再看两遍,再结束这篇影评
生存从来都不容易,人从还是一个精子的时候就开始苦苦为自己挣命,然后幸运的你出生了。
可是上天从来不曾给你选择父母的权利。
也许你会成为片中的儿子,没见过母亲,有个整天喝酒闹事偷鸡摸狗的混蛋父亲,唯一有个对自己好的叔叔却死在混蛋父亲的拳脚之下,这是多么操蛋的人生之初啊。
接着也许你会成长为片中的父亲,暴戾、满口脏话、一身恶习还屡进监狱,简直像个灾难。
你背着人命带着儿子逃亡,你告诉儿子你只想保护他,但儿子恨你杀了最爱他的人,最后儿子报警来抓你。
你平静地拥抱儿子,告诉他你爱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你扣下猎枪的扳机就像骂句脏话那样容易。
死成了最容易的事,操蛋的人生,这到底是作了什么孽,还有什么奔头吗?
也许你不会成为他们,你会和大多数人一样,至少能够拥有一个平静的前半生,那你太幸运了。
人遇到多大的灾难总是会选择先忍住或是哭一场,最终平静下来告诉自己会好的,会没事的。
就像片中的父亲自杀前跟孩子说的那样:“你会没事的。
”会没事吗?
怎么可能。
对片中的孩子来说,从此以后父爱就成了插在心口的匕首,永远滴着血。
谁能保证这个孩子会正常地长大成人过正常人的生活,阴影将伴随他一生,他将一生受折磨,也许多少年后他会嫉妒父亲当年结果自己的那一枪。
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继续活着的,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片中的父亲那么有勇气,能够那么爷们地给自己一枪,而是为着一些对他们早就没什么分量但还舍弃不了的东西,比如:人活着,总要信些什么。
最初孩子是懦弱的,却有一个如野兽般的父亲保护他。
可是这种保护触犯了人类社会的规则,父亲如若自首,未来10年,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10年,他将在狱中度过,而孩子依旧是那个懦弱的孩子。
所以他选择逃亡,他要争取每一秒钟教会儿子成为一个男人,可孩子是不懂的。
结局孩子报警,结束了他们的旅程,成长的旅程。
孩子是成长了,舍弃了心爱的大黄蜂汽车。
这个男人唯一能教会儿子的东西,他做到了。
炮也打了,儿子也教了。
他如此狼狈的人生已没有自己所能留恋的东西,所以他选择自杀。
年龄越大,人越痴,有许多东西都不懂了。
我不明白,明明是个好结局,怎么就结束自己的生命了,怎么就忍心把以后需要面对的伤痛留给自己的孩子了。
也许,等他长到我这个年纪会觉得经历是财富,可真的是么?
心情低落的时候几度地想要放弃,但还是坚持地看完了这部片子,因为我一直心存希望地想说是不是应该给小男孩不算很糟糕的结局呢?
最后怎样呢?
我出乎意料地没有内牛满面(反倒是现在回想剧情才有鼻子微酸的感觉)。
从影片一开始我就有期待这位带着孩子逃亡的父亲会用怎样的方式为自己的过失向孩子忏悔。
而总共说过三次“对不起”,一次在湖上行驶,父亲告知孩子MAX已死的真相,孩子怨恨地说MAX更像是自己的父亲时,这位父亲把孩子独自留在冰冻的湖面上步行几小时;第二次,在国家森林公园露宿,父亲发现男孩像姑娘一样涂满五光十色的脸,一怒之下狠狠地抽打了他(我想也许父亲在抽打男孩时想到的是MAX对男孩的所为,这也是MAX死亡的原因);最后一次,是在父亲开枪自尽的前一夜,崴脚的父亲爬行着希望男孩能在自己的身边,“对不起对不起,可是我是你的父亲啊!
”那一刻他终于释放了他一直不愿表露的恐惧。
三次对不起,当然远不够补偿他对孩子造成的心理悲剧,我在想究竟要在哪里改变一下人物剧情,事态就会大逆转呢?
当孩子的时候,往往要被动地承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因果关系。
让人绝望的是:明明知道这样不对,但事已如此,该怎么办?
父亲选择的是逃避,母亲呢?
(我和小男孩一样是真的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妈妈不要他),而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只能一路跟随跌跌撞撞。
最后的画面,孩子惊惶失措地朝向警察奔跑,跳入水中,一阵扑通挣扎之后,仰面漂浮在水面上。
你能想像一下仰泳的感觉吗?
只见一片蓝天,周围的水声嗡嗡地进入耳朵,我宁愿相信那时候小男孩体会的不是恐惧,而是一段旅行结束之后能安定生活,长大成人的期待。
一个挣扎在自己性格悲剧犯了罪带着自己小孩出逃的父亲,以他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父爱。
他并不是不好,他对自己的暴力倾向也无能为力,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I just can’t),所以,当他一次又一次入狱出狱,妻子离开。
他看见恋童癖的挚友钻进儿子的被窝,他动手了。
接下来是逃亡,最后的旅程他试图在他儿子的面前get himself acrossed,以他自己的方式。
其实我没有看到无情和暴力,我看到的都是爱,当他把钥匙挂在儿子脖子上的时候,我哭了。
我知道结局他是要死去的,以自己的生命延续儿子的生命(在把钥匙给儿子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递给了儿子)。
人的脆弱在那一瞬间放发出很大的光芒。
我们总归要死亡,但是在那之前,我们似乎还有可以寄托并以延续的东西。
我有时候想,人的存在,其实繁衍也不是那么的重要,什么后代,也总归只是一种无辜的方式。
或许真正需要得到acrossed的,是死亡之后每个人所留下的那点被整饰被伤害被温暖被残缺被完整的灵魂。
我有注意到,她妻子已有身孕,她是爱他的,只是再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
电影一个情节,他酒吧出来,还是控制不住要打人,当然,最终是被揍的很惨很狼狈。
我知道,他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儿子问他为什么总要暴力总要打人,问他能不能不这样,那段对话我印象很深,大意他回复他就是不能,这是他无能为力的。
每个人成为什么有时候并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
他有个不好的父亲,他努力想成为一个好父亲,他是那么爱他儿子啊,其实他已经很努力很棒了,作为一个父亲。
其实暴力从进化的角度并不难解释,或许我们文明告诉我们,打人是多么的不该,家暴是多么的可耻。
我记得进化上有讲男人对女人暴力是为了在适当的时机女人所做的只能是屈服,屈服于性交。
性生活中也都会有暴力小情趣。
当然,失去控制的暴力,除了是灾难还是灾难。
事情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只是这次,在这部影片里,对于暴力,我多了一份理解。
给我看迷了……斯德哥尔摩式父子吧
恰巧是父亲节看到这部电影,心里莫大的感触
构图不错
文艺型犯罪公路片。摄影太提分了。7分佳作吧。Hugo很稳,小演员很成熟
总觉得缺点儿啥,可以更好的
除了吃烤肉啥也记不住
儿子最后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爸爸很爱他,但是一些不好的行为还是会影响到他,只不过性本善,儿子还是没被渲染。
发现……南澳有盐湖
除了景色 没给我多大触动
一直等哭点,等啊等啊等啊,没等到,耐心没了。木有看完。
我看见了一个真正的父亲
南澳风光无限好。无论如何,这就是父爱。
枯燥又温情,无聊又感动。
老头子呀。。。
我们是彼此的桎梏与馈赠。
其实剧本可以改的更好~~~
简单却蛮耐人寻味的。
澳大利亚风景太美,他始终是父亲,他始终是儿子
镜子湖好美好美。可是为什么要死呢?
如此不讨喜的角色出现在这种类型的片子里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