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生长
何处生长,Growing Apart
导演:龙凌云
主演:尚语贤,艾丽娅,岳骁恪,赵燕国彰,张熙然,孟可,阳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简介:18岁叛逆少年程非(岳骁恪 饰),从偶然在家中发现父亲所收藏的,失踪已久的女网友”燕尾蝶“——何生(尚语贤 饰)的寻人启事开始,逐步发现自己和她的渊源远不止有网络这么简单。神秘消失的何生,深埋谎言的程非爸爸,古怪孤僻的何生妈妈,从对家庭的反叛,到发现埋藏在深处消失的“她”,真相水落石出,原生家庭的隐痛被揭开,究竟..详细 >
得,又看了一部压抑的电影。还挺喜欢kiko尚语贤的,太压抑了导致了不喜欢
留白不够,情节的演绎能力不足,全靠对白推动。老少当下的心态都经历过洗礼,年代观念的冲突有点过时
2024.08.25 英皇 北京首映礼 | 剧本很好 故事聚焦的点挺新颖的 尤其喜欢从男主的视角思考 “不是我们的错” “就是我们的错” 在每一个时代的洪流里 都有选择善的人群 艾丽娅凭何处生长获得2022年第16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演员
矫揉造作呀 时光消逝拉
中国上一代父母 很多人自己没有爱好没有兴趣没有自己的人生 把所有的事情都压在孩子身上 太熟悉了的窒息和痛苦 joyside配的真好 听摇滚乐的小孩不会变坏
还好新一代,有新观念,希望你们长大之后世界能更好。“我要把我妈也写进族谱里”“就是我们的错”,在强势父母高压下虽然唯唯诺诺,也可以有一丝自由意志,这怎么不算一种“出走的决心”呢?不同的是那个逃离妻职母职,这个要逃离的则是为人子女的身份和宗族社会的吃人。秘密揭开,有稚嫩的部分,还是可以打到7分的。
天津百丽宫影城导演映后场。导演本人的第一部长片,塞入了重男轻女、二胎政策等众多现实主义议题,采用打乱时间线的交叉叙事方式,挖掘自身经历,剖析现实,构筑了原生家庭的病态与惨痛;但令我感到感同身受的是把自己代入了,自己父母和影片中的父母十分相似,不论是安排人生、卖惨绑架还是失位尊重,导演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能力确实值得赞赏。
no time to die
7.29 FIRST展映 两星 太土了,很模版化的商业片,作为首作未免有点太没有灵性了。少年的你和悲伤逆流成河的结合版,原生家庭悲惨buff叠一堆,叛逆少男叛逆少女相互救赎,结果认定错不在自己欢欢喜喜奔向阳光开启光明生活,雨中吵架也太没有创意,竟然在影院看了一次我一辈子不会买票看的电影,很新鲜。
这辈子最痛苦的影院经历。我以为,这么差的表演只能在学生组的片场的第一条看到。这部片子对我触动真的很大,真的不能把这么次的东西拿给别人看,看完直接决定拿掉自己片子几场戏。两次打破时空还挺好的,剧本原来想表达的点不差。但是拍的太糟糕,看的我如鲠在喉。很多细节,在学生组大家可能就是会放低自己要求,觉得只是欠佳,但在银幕上真的就是垃圾。建议电影学院的朋友们都去看看,这样的观影经历会很宝贵。普通观众好像真的看不出戏的好坏,但是我觉得这个戏已经差到严重影响信息的传达了。我真太震撼了大家。
本届First(愤怒)情绪值最满的一部
很真诚。他是第一位喊出“这就是我们的错”的男导演。终于有男性导演可以说出这句话了。
正是好好学习接受教育的年龄,反倒都要「去烂尾楼玩滑板」放弃原生家庭赠予的原生身份,这真是被外国电影(明着)拐卖、被封建文化(偷偷)迫害和被自己《家庭简史》反噬的二代「烂尾」文青:无论是他「自选」的家庭,还是她「逃离」的家庭都有许多「不能问不能提的事」不让独生子女知道,等「问青」真正想好了知道了也就像「知青」爹妈那样后悔了。正如生长在音像店的「打工」人所说,购买《戏梦巴黎》会后悔的——在主动要求进步的新时代青年看来,好莱坞出品的电影早就烂尾了,欧洲左派知识话语也早就过时和腐朽了。作为学习资料,它们是「封建」落后的,不仅不值得反复观摩,而且面对推销人员,权益受损的消费者教育者应当具备提出合理质疑的勇气和给予批评教育的能力。当然,也不建议「小何老师」把它放在脑壳上「显摆」或向另一位「发烧友」租借。
李少红整个就不太正常
善待孩子,善待女性,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漫长的十分钟的片尾字幕,满打满算,内容最多只有八十分钟,不知道是剪掉了,还是什么原因。导演的意图似乎只到:时代让父母辈的生活变得扭曲抓狂,父母们只能把这些痛苦传承到孩子身上,孩子过于弱小,无法承受,无处可逃。最后只是干巴巴地让两个不太会表达情绪的演员口头说出我们要好好生活,但其实挺无效的。技术上,导演好像很在意转场和剪接,有两个镜头挺能传达痛苦的情绪的。可惜演员普遍拉垮,除了艾丽娅,剩下的都0分。然而,重点就在于这个长片并没有超越青葱的那部短片哦,长片需要的视听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文学部署,和最终的表达完整度,导演除了传达一些零散的无处安放的抑郁情绪以外,几乎没有长片该有的文学功底和思考内容。按说,青葱一堆大导演,不应该没人指出啊。其实还是个超长短片。全片有一句台词挺勇的:这就是我们的错。
75/100 无论是镜头还是声音,作为处女作都是相当上乘的质感和水准,视听的运用还伴随着青年导演作者性和商业类型化的兼顾,带领着观众回望独生子女政策和重男轻女迂腐思想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持续性阵痛,影片也花了大量视觉手法对两代人的隔阂情绪进行了描绘——同一物质在不同时空下暗有所指和人物在不同时间下的痛楚交汇。不足之处在于结尾陷入了人物情绪的泛滥表达,以及有些刻意迎合积极的收尾
其实完成度也可以,但在第16届FIRST获得了很高的观众评分,我就没懂了?大家都只喜欢这样的片子了吗?反而像《再见,乐园》这样的电影不受关注,不知道了
#2022First#开场五分钟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这难道是今年的雨打芭蕉。。事后证明竟然真的是?从这种用豪华阵容精良制作重金投入包装出一个烂故事的角度,真的和雨打芭蕉一模一样。故事内核充满狗血与刻意,与原生家庭的冲突方式陈旧得不像2022的片子,更不用说生怕观众看不懂的过度解释与口号直出,而且毫无必要的悬疑感是为什么,质感是在照搬那种悬疑网剧?我是看了个隐秘角落剧场版吗?艾丽娅老师的演技是真牛逼,那么做作的台词都能令人信服,真可惜了。鼓励分不给了因为看口碑应该是不需要了
曾经看过一些失独父母联盟的报道,在独生子女这一代他们变得无比脆弱和极端,把所有祈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命题,但情节总体不够丰富,矫情太多,客观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