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
3D版上映的时候,我觉得好神奇啊,当初的2D现在都变成3D了。
还好配音演员还是铁三角,大头儿子的金龟子,小头爸爸的董浩叔叔,围裙妈妈的鞠萍姐姐。
童年回忆正在加载中……
现在看这个电影的理解结合时事,不免唏嘘。
这段时间的作业减负,培训机构整治,补课内容的管制,未成年游戏的限制。
这些都有体现在电影中,让孩子回归童年。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愿望,但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可能就是玩。
调皮捣蛋就不是好孩子了吗?
贪玩不喜欢上补习班就是坏孩子吗?
围裙妈妈和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为大头儿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大头儿子调皮捣蛋,根本就不想学习。
围裙妈妈偶然之间看到了博士可以让孩子一日成才,毫不犹豫的为他报名。
大头儿子终于变得成功,有成就,但是却失去了情感。
最后围裙妈妈悔恨的哭泣,于是小头爸爸出发拯救了大头儿子。
一切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看似是一个关于减负的话题,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后来我才发现,这简直就是强行因果关系。
让孩子快点成才就会失去情感吗?
每天上课外补习班却依旧学习不好,难道就要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吗?
对于孩子的培养,因为不是家长,所以我没有话语权。
但是这样的强行因果是真的不合理吧?
电影画面还不错,创意也还行,但是有种为了教育而教育的感觉,不是很喜欢。
赞同把童年还给孩子,但是请别用这种方法来告诉大家。
其实我想说,这部动画能在国产电影普遍5分以下的情况下,脱颖而出,得到4.2的高分,说明它一定也有过人之处。
虽然剧情不比皮克斯、迪士尼的动画有看点,但好歹赢在了接地气上,说到了一些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
尽管豆瓣上对这个《一日成才》骂声一片,不过槽点确实多一会我慢慢说,但我和小智看完后,觉着好像拍的也有那么点意思。
其实《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应该是我们这些80、90后们的集体回忆。
但十多二十年过去了,3D版《大头儿子一日成才》的图一出,我乍一看,这一家三口都变了样。
这小头爸爸倒是宝刀未,老越长越帅,大头儿子也开始自带眼线了。
╮(╯▽╰)╭
BUT后来才知发现,原来上图左边这男的是传说中的隔壁老王……而下图右边这个才是我们熟悉的小头爸爸。
隔壁老王在电影中的设定很Feng狂,是个科学怪博士,时常大放阙词。
比如有这么一幕,他对着小头爸爸劈头盖脸就是这么一句,“我比你更适合当大头的父亲”,顿时雷的我外焦里嫩。
 ̄ˍ ̄难道剧组不知道坊间一直流传着,大头儿子不是小头爸爸亲生的流言蜚语?
还搞出这么个隔壁老王的角色,这是要搞事情呐。
除去这一点,电影本身倒是个蛮反应社会现实的好故事,甚至很多台词像是在说给家长听,像是在教育家长。
一开始就渲染了一个和现实非常接近的大环境。
爸爸工作忙得昏天黑地,妈妈和所有其他家长一样,都在为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争分夺秒的”培养“自己的孩子。
各种兴趣班上得就像赶场子,一场接一场,课是一节接一节。
所有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领先起跑,这包括奥数、书法、音乐、舞蹈、跆拳道、围棋甚至MBA。
围裙妈妈的设定就是家里唱红脸的那个,激进地、努力地把孩子推向“成功”,而通向成功的路就是好好学习。
大头儿子于是乎也就没能幸免,深陷在这股兴趣班的漩涡,天天活得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
在围裙妈妈送孩子去补习班的路上,还能给孩子端出一碗红烧肉的桥段,我就不吐槽了,但大头这个年纪了还要妈妈喂饭吃?
这就是中国妈宝男的起源么,说好的独立自主呢……默默说一句,我家孩子3岁后都是自己吃饭不用喂的…… ( ̄ˇ ̄)
边喂还边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想吃什么妈妈都给你做。
这句话的潜台词难道是,你不好好学习的话,我就不给你做好吃的了?
果然,在围裙妈妈的心目中: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为啥学习最重要,这是她的推导过程:孩子成绩不好 = 考不上好的大学 = 找不到好的工作 = 会失业 = 被社会淘汰70岁时再暮然回首,人生那就是一个大写的失败loser!
所以别的小朋友会的,大头儿子一定得会。
这样才会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
这个逻辑虽然我不太能理解,但大概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有一点我想给围裙妈妈开脱,那就是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处看出她还是很爱孩子的。
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前,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听老师话,孩子上课时,围裙妈妈都会坐在外面等,这一形象多像我们今天的父母、长辈。
妈妈逼迫他学习也不过是为了他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但是方法得不得当呢?
我们另说。
小头爸爸,始终是个讨喜的爸爸,电影中一直扮着白脸。
偶尔还趁妈妈不注意带着儿子出去放放风,做做游戏啥的,但期间也不乏灌输,“只有学习好,长大以后才能成功啊”的概念。
但围裙妈妈一直不太同意小头爸爸的教育理念,发现小头带儿子偷偷出去玩后,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开心能当饭吃吗?
谁家的成功是靠开心来的。
联想到后面,影片借老王之口说出了,本片对快乐的定义:能带来的荣耀、快感和真金白银,才是真实的快乐。
这些台词分分钟让我跳戏,不免觉得,这电影不是给孩子看得,而是在抨击我们现代人物!
质!
主!
义!
至上的追求。
继续回到电影情节,围裙妈妈“培养”孩子的工作似乎是白做了,报了那么多课外班,大头却被班上老师直接贴上了差生,朽木的标签。
这让围裙妈妈深受刺激。
所以当王博士拿着所谓的一日成才的眼药水出现在家长们的视线中后,她才会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孩子推向(王)成功——做试验品。
下图,围裙妈妈这个抱大腿的形象,代表妈妈,代表家长,他们在成功面前低到了尘埃里……
成功,是这部电影里出现最多的词,就连被隔壁博士老王改造后的大头儿子的别称都是,成功之子(邪恶的联想到老王叫王成功……你们get到我的点了吗)。
我们短平快的思维,也反映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天才速成,一日成才,都变成了家长们的追求。
虽然现实生活中,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但假设可以一日成才,又有多少家长抵制得住诱惑?
被改造的大头儿子智商爆表高达1000,变得六亲不认只想做研究。
他成了最成功的人,诺贝尔奖全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数理化全能,破解宇宙奥秘,造福全人类。
然而他却不要父母了,忘记了他们。
大头认为,和老王博士在一起他的未来会更成功。
当然,电影得是Happy Ending,小头爸爸注意到他很久没有笑过了,他知道儿子不开心,失去了自我,所以他不能让儿子跟着老王就这么走了。
他不顾一切得去救了儿子,最后,成功救回,阖家欢乐……摆动的彩球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电影中只有小头爸爸向孩子诚心诚意地道了歉,他承认他把自己的焦虑强加在儿子的身上。
他说他希望孩子学得越多越好,得到最好的未来。
当他学得不如别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开始焦虑,担心他笨,担心他比别人差,担心他失败。
但最后他发现,快乐成长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据说,很多小朋友在电影院里看得又哭又笑。
能戳到孩子们敏感神经的点又是哪些瞬间呢?
他们是不是想到了自己。
我不知。
最后再来说说这个妈妈形象设定,简直就是背锅侠,做错了事却没任何补偿行为,有困难指挥小头爸爸上……这么黑围裙妈妈真的好么,虽然这可能是因为电影情节发展需要。
电影毛病确实挺多,但故事本身也还算发人深省。
5分还是可以有,就看你从什么角度看了。
不过,话说回来,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能快乐长大,但快乐和成功难以平衡,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
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家长们多多少少都有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的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失败的人生,孩子如何存活在这世界上?
几周前,我看了一本书,《幸福的孩子会成功》,或许家长们可以从中找到既能让孩子幸福成长,孩子又能取得成功的平衡点。
最后,父母们不要太焦虑,儿孙自有儿孙福,适当放手才能成就他们的美好人生。
此文发表在下面的公众号上
好坏,与我们而言,只是一部电影。
好坏,于孩子而言,却是一个世界。
我把《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给看了!!
呃……文章写到这,已经觉得尴尬了(⊙﹏⊙) 难道都没人发现这部由央视动画出品的巨(he)作(he)连最起码的三观都不正吗?!
三观不正槽点满满在剧情、人设、画面、配乐方面,《一日成才》没有丝毫可取之处!
而它却让很多人以为——这就是中国动漫!
怒摔!
01 围裙妈妈使劲作死又没担当,就是围裙妈妈给小编留下的印象。
作为一位母亲,她不顾孩子意愿,强行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博士做实验。
作为一名妻子,丝毫不尊重丈夫意见。
自己犯下错后,打发丈夫去救儿子,自己没有任何弥补的行动。
如果丈夫和儿子都没回来,她好像就可以和隔壁老王在一起啦( ﹁ ﹁ )
好吧“一家三口”的设定,需要有人扮演“坏人”的角色,否则剧情如何推进?
这个黑脸只能是围裙妈妈来唱。
可是,作为儿童经典IP,作为陪伴中国整整一代人成长的卡通形象,这样去塑造一位母亲,对孩子而言真的好吗?
孩子们会不会觉得“妈妈就该这样”?
02 情节 画面 配乐情节影片结尾,王博士在成功之岛给小猴子们上课,扬言可以把猴子塑造成齐天大圣,遭受到了猴崽子们扔香蕉皮的凶残惩罚。
这种……强行黑的属性是知道去看这部动画片的人都肯定没智商,是吗?
成功之岛已经造出来了,王博士到达自己的岛上,为什么还要狼狈的给猴子上课?
【弥天大雾至于围裙妈妈大早上随身带着红烧肉,在大街上喂儿子吃肉这种情节,小编就不吐槽了。
真是亲生的啊!
在大街上吃红烧肉,光是想想我的内心都有点小激动Σ( ° △ °|||)︴画面成功之岛只给了一个远景,没有近景。
是不是有点糊弄人?
小编本来满心期待着终于出来个大场景呢!
没想到只能远观……真的很想请制作人员去看看玄机科技出品的国漫是什么水平!
场景人物《一日成才》没有一个场景或者人设能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央视巨作”的院线大电影,不过如此而已?
果然,认真我就输了!
自虐音乐仿佛只要有一首魔性洗脑神曲就足够不思进取了!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Orz
歌词更牛(zha)!
“成功是个无底洞”活拉拉把我一满怀信心的有志青年给听绝望了o((⊙﹏⊙))o 只有学习好,长大才能成功?
放屁!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因为开心(≧∇≦)ノ配音也有点奇怪,鞠萍姐姐尖锐刺耳的配音……主创团队是觉得好听吗?
感情骗子《一日成才》的卖点是情怀,是对已有IP形象的认可。
如今的市场,再好的动漫作品也没有能力被全民熟知。
大众不知道《秦时明月》、《画江湖》,不知道《狐妖小红娘》、《王牌御史》、《中国惊奇先生》,却知道《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试想,如果同一个故事,主角不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而是一对新塑造出来的父子,就凭这样的制作水准,票房会怎么样?
(假装经过了认真而严密的思考、推理、研究过程……)票房扑街!
制作方简直就是“感情骗子”!
用我们的童年感情——骗钱!
如果我说以上这些都可以忍!
你是不是都被我感动了!
真的,我都能忍!
但是,“三观不正”也能忍吗?!
03 三观不正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发现了《一日成才》三观不正?!!
大头儿子经历了四个状态↓↓↓1---顽皮 学习不好大头儿子第一个阶段非常顽皮,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他,同学笑话他,就连同学的家长也在背后说可怜围裙妈妈有个笨儿子。
2---成功之水1.0在试用了成功之水1.0以后,大头儿子变成了小爱迪生,酷爱发明。
但是却也引起了一些麻烦,因为天才也有缺点啊!
3---90%的完美 成功之水2.0 在误服了成功之水2.0后,大头儿子变成了90%的完美人。
只有10%的智力没有被开发出来。
4---100%的完美王博士发现剩余的10%之所以没被开发,是因为被情感占据。
只要大头儿子没有了情感,就能成为100%的完美人类!
于是,王博士泯灭了大头儿子的情感。
他和父母之间没有了感情。
本片想要表达的主旨是:让孩子们开心快乐的成长。
可是,围裙妈妈最满意的是第三个阶段,90%完美的儿子+10%的情感,而不是第一个阶段的“笨儿子”。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王博士把大头儿子10%的感情也抹杀的话,本片就直接结局了!
大头儿子误服成功之水2.0,成为了天才!
好!
鼓掌!
啪啪啪
影片的最后,大头儿子可以控制“小机器球”飞翔,他依然是得到了“成功捷径”的人。
而飞起来的小机器球,就像是一只大白……
如果这是一个选择题,有多少人选择第一个阶段,多少人选择第三个阶段?
大部分父母会为子女选择第三个阶段吧,而不是“顽皮和学习不好”。
这就好像,我得到了许多非法的钱财,是不对的。
但是,只要最后洗白,就好啦嘛被这样的价值观亮瞎狗眼!!
老套的剧情,可以接受。
不能被接受的是“披着儿童外衣的大人电影”。
这部电影是给孩子看的吗?
我更愿意把《海洋之歌》这样的作品推荐给小盆友。
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看完这篇文,你还是想不开要去看《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的话。
那么主创团队小编还是多少介绍下吧↓↓↓
上图中1/3的人承包了我的童年……提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你能想到什么呢?
他们说↓↓↓
或者 你还想起另外一些东西 ↓↓↓
小伙伴们还能回忆起当年的心情吗?
童年的我们,不会去质疑真的假的,不会怀疑其是否存在,就是单纯地向往、崇拜、羡慕动画里的主人公们,想像他们一样去冒险,去经历神奇的事情!
后来,我们长大啦。
一切都变了……知道孙悟空是神话,不是男神;知道一个藤上结几个瓜也不会长出葫芦娃;知道走路不要再往道路两边看了,我不是数码宝贝选中的孩子;知道即便涂上夜光手指尖,在黑暗的房间里也不能变身成美少女战士……后来,我们长大啦……可是、我依然非常快乐!
单纯的快乐,复杂也快乐!
理想的时候快乐,现实的时候也快乐!
放假的时候快乐,工作的时候也快乐!
如果因为长大了、压力大了、责任大了……就变得不快乐↓↓↓你484傻o(*^@^*)o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儿童电影大多被工具化。
实际上,儿童电影应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人生阶段的特点。
或许是为了回避“刻板、教条化”的固有印象,现在有许多儿童作品“另辟蹊径”,充斥着色情、以强凌弱、拜金主义、讨厌劳动、暴戾、迷信,以及用低级逗乐的形式,来博取廉价的欢笑。
而这些更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过于教条和过于“跳脱”都不可取。
给孩子们看什么样的电影,关系到他们对社会和世界的认知。
儿童系列作品的产物输出和发展趋势,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其实我是为了给小侄子当枪手写电影观后感的作文才看的,小侄子因为培训班太多了,连写学校作业的时间都不够,我也是个作业枪手惯犯了。
看完电影才知道,这是有多讽刺。
我是分了三次才勉强把电影看完,因为电影真的是一坨屎味儿的榴莲,不是被逼无奈,没人会看一眼的。
电影的质量就不说了,粗制烂造,还不如小作坊里面生产的地沟油。
电影的故事也是三观扭曲,涉嫌抄袭拼凑。
若只是讨论某些情节来说,还是很有讽刺意义的。
电影中的小头儿子和家长的种种事迹,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家长和孩子的真实反映。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的价值观原本就是扭曲的,他们只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罢了。
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无奈,因为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立场去责备电影的主创或者某些家长了。
只希望自己走到为人父母那个位置的时候,还能够记得自己作为孩子时所讨厌的家长行为。
今天带着小侄子,还有我的嫂子和她的朋友们,以及朋友们的小孩子,一起去看了《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结果出乎意料得好,它既没有矫情地抒情怀,也不是幼稚的说教片。
看之前我心里一直打鼓,想着跟小孩子一起看电影,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而且还担心这又将是一部辣眼睛、毁童年的动画骗。
可是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全影院的小孩子们都没吵没闹,而是跟着剧情一起,有搞笑的情节让孩子和大人都哈哈地笑,有动人的地方会惹得小孩子默默地哭。
为什么呢?
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首先,电影画风可爱至极。
小时候我就是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迷,到现在都还记得里面有句歌谣“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
当时的动画风格跟现在还是相差很大,以前更偏二维,现在的动画形象更立体生动,画面颜色也绚丽丰富。
大头儿子一出场我就被萌到,没有毁童年的心灵打击,只有更温暖的童年回忆。
其次,情节生动同时具有教育意义。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情怀动画片,也不是单纯地说教动画片;它能让小孩子从中获取快乐,同时让大人获得启发;它能抓住小孩子的注意力,也会唤醒大人们心中的童真。
它从很多方向和角度告诉我们:或许孩子不会一日就可成才,但孩子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贴近现实,靠近生活。
很多已经成为家长们会担心,自己的孩子看完这部动画片的内容会不会有逆反心理。
我嫂子给了我一个既明确又肯定的答案:不会。
之所以这么相信我嫂子,因为她是幼教老师。
尽管已经是个有经验的幼教老师,当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她仍然在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依旧在探索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
嫂子跟我说,她看了这部动画片后给了她很多启发,也让她更加明白她该怎样伴随孩子成长。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出电影院之后,我牵着小侄子我俩一起在哼唱这首同样陪伴过我童年的歌曲。
这部动画片不止能给小孩子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它同时也在告诉大人该如何跟小孩子愉快、和谐地成长。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么多烂片能够上映还有票房。
因为底层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太多太多了。
我眼睁睁看着很多的买了这场电影。
他们中一大部分是为了哄孩子!
“粑粑麻麻爷爷奶奶我想看电影。
”“好。
”到了电影院。
“有什么孩子可以看的动画片。
”“我们推荐您看冰川时代。
”“不行不行外国的看不懂。
不要高深的。
孩子太小。
”“那只有大头儿子...”“那个好那个好。
从小就看啊。
就买那个吧”这就是电影院很常见的现象。
电影开场后。
年轻的爸妈们不爱看都在玩手机。
小孩子都在打闹。
老人们都在伺候小孩。
谁在看电影?
nobody!
什么时候底层的吃瓜群众去真正的“看”电影的时候、烂片就好了吧
文 / 赤叶青枫我真的希望,要给国漫多一些宽容和信心。
请不要指望,我们何时超过好莱坞,超过迪斯尼,这个目标太难了。
但我们一定会创作出属于我们文化的动画佳作。
今天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让我欢乐的同时也让我感动。
用心去讲的故事一定是好故事。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2一日成才》贴近现实生活,聚焦现代教育的成长与成才的话题,讲述了围裙妈妈望子成龙,将大头儿子送进神秘人物王博士的“一日成才”计划,改造后的大头发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而危险也在向大头儿子一家逼近……作为看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动画片长大的成年观众,对于电影中围裙妈妈和王博士反复强调的“成功”论调一定不会陌生——虽然时代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但是为人父母者的想法却长年保持惊人的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社会竞争越是激烈,家长就越希望孩子能够成才。
换言之,在很多父母的价值观里,“成才=成功=快乐”。
而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我们,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对于成功的渴望与追逐更是与时俱增。
最后是否达到了自己所期待的成功目标暂且不提,但往往焦虑不安的时候多,轻松快乐的时候少……对比之下,反倒是童年时候过得比较快乐,就像片中的大头儿子,在没有参加王博士的“天才改造实验”之前,虽然是个资质平平的普通孩子,但是性格活泼开朗,只要不被围裙妈妈带着上各种补习班,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无忧无虑的。
究其原因,说到底,是因为纯真简单。
后来,大头儿子被王博士当成“试验品”,一度成为了完美成功典范,但在功成名就、万人瞩目之际,面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被问及是否开心时,他却目光茫然,眼神空洞……此情此景,愈发发人深省。
院线里的每一个欢笑时刻,每一个感动瞬间都是对电影的认可,小朋友喜欢,家长也会产生很强的共鸣感,因为很多人能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一瞬间的真实心情写照。
何为成功,你智商1000,过目不忘真的就是成功吗?
恐怕不是,你能经营好你每一段的小日子,你能每天都带给你爱的人快乐与安全感其实这就算成功。
何为亲情,看似有点窝囊的小头爸爸在看到儿子被王博士绑架的时候,不顾自己的安危,奋勇救出儿子,最终儿子也被重新感动,认出了自己的父亲,这是父与子之间的亲情,也是一位父亲对于家庭最起码的责任。
时间不可能倒流,我们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为了个人生活和家庭,我们也依旧要继续奋力打拼,所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因此让自己和孩子都不快乐,甚至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就未免太得不偿失。
毕竟,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孩子看完害怕睡不着觉,里面充斥着暴力、负面情绪、跟父母分离等等让我无法忍受的情节,这样的烂片怎么会上映,真的不建议小孩子看,国内的编剧都不知道怎么宣扬正能量了吗,我也不喜欢各种补习班,但是看完这个动画片孩子什么感受,你们做为编剧做为发行方,有没有切身的考虑过,还是只为了挣钱!!!
唯一让我惊讶的是大头儿子居然在做正弦定理、倍角公式。。
要知道我才刚刚学,着实惊呆了=。
=我觉得吧内容是可以接受的我看电影要求不高,只要内容向上便于理解就可以也不知道自己正常不正常,还算能接受吧。。。。。。。。。。。。。。。。。。。。。。。。。。。。。。。。。。。。。。。。。。。。。。。。。。。。。。。。。。。。。。。
这部电影其实也是来教育父母的,当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父母焦虑,生怕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就努力的给孩子找各种辅导班去上,其实这样并不好!
作为一个做了父母的人,不能说不去期望孩子是最优秀的,可如果在强迫下的学习,没有乐趣的学习,是不会得来好成绩的!
孩子本该有个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而不是等长大后只能回忆起课业繁重的童年。
当我看到大头儿子,虽然成功成才了,可是看到他机械式的回答,不再有开心的笑容,也不再知道快乐是什么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很难过的!
希望本片能唤起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的而却不逼迫孩子的心吧!
陪着自家娃去看的,内容可以,中国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唉╯﹏╰
含着那些 揠苗助长的期待
我真的睡了半场
只能说,配音不错!
跟着我肚看3D...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平常无聊的时候就爱看这个^_^
董浩的配音能不能走心点,一直在嘟嘟囔囔的,吐字不清,听着很火大
其实比上一部要好一点,至少有些片段可以让我笑出来。董浩+鞠萍+刘纯燕的配音明显是拉一波情怀票的配置,虽然儿童教育这方面视角不局限孩子相比前作有所突破,但动画内容依然是给和大头儿子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看的。
滚滚滚
中国央视的动画电影,真的好说教,从教育孩子转变到教育家长。一面说不要对孩子过度开发,一面又面对各种激烈竞争,这种说教更显的无力。
隔壁老王以及毁童年系列……
初中看的
中国制造我还以为是日本的呢
老王笑而不语
「經過專家測試,大頭兒子的智商已經高達一千...orz」
好看
技术人员辛苦了
很早的时候听说过这部电影,看了6里面有王博士,又回来看2了。
孩子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