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米歇尔·恩格勒,玛乌戈扎塔·舒莫夫斯卡
主演:尤安娜·库里克,姆古尔扎塔·哈杰斯卡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瑞典语言:年份:2023
简介:亚当试图在波兰一个小镇上成为一个好丈夫和父亲。但亚当开始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因为这个身体并没有反映出他的真实身份。详细 >
唯美,浪漫,又动人
美化的痛苦和心碎 这么多年一定很累吧
被理解的过程很痛
(2.3/5)关注支持LQBTQ很棒!但电影本身偏无聊。
现在好像是,LGBTQ是少数的,伟人也是少数的,所以LGBTQ应该像伟人一样被歌颂?
前妻真的太好了
超级喜欢开头短短几分钟,看到后面像这样的抓人时刻也偶尔会闪现,但是不再如开头般了。看到和妻子重逢那段流泪了,很喜欢妻子这个角色,应该在前期婚姻关系中的塑造多一点的,有点可惜。想让自己有更强烈的共情,但真的很难
其实这个“前男后女主”,更像是爱家顾家的Trans吧,也基本只有自己认识而非对他人的性向。转性因子,从布置城市节庆会场时不小心掰断了天使雕像的鸡鸡,就埋下了伏笔。在今年回归传统保守价值的电影节,算是另类。
3.5,怎么说呢,剧情虽然已经不算新颖,但是权利一定要争取,只要没有争取到,就一定要去呈现!
喜欢中年开始的部分。
【C】
跨性别、同性恋议题,剧情饱满,人物充实,摄影配乐唯美。得到家庭的谅解也经历了十年,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谅解又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洗澡那幕,把修女们和我都吓一跳,丫愣有个鸡。老婆一直都还在,好歹有个亲人,老妈也最后妥协了。老爸呢,新冠死了。
用最温柔的语境和技术手段,讲述最血淋淋的故事。类似的故事看过,看一次痛一次。有切身的有身体之外关于社会的内心的推到重建。这样的故事很难拍,但带着爱意和温柔就能建立起新世界并帮助主角完成重生。你我没有勇气,但总有人披荆斩棘。
用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框架,却只探讨了跨性别者最基本的生存处境问题以及家庭关系的变迁,而对波兰社会制度的巨变、共产主义旗帜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则着墨不足。《两生花》的巨幅海报出现在当时的波兰本就是一次震荡,然而也只是一笔带过,波兰天主教会的旗帜飘扬,也缺乏进一步的书写。不过幸运的是,这仍然是一部聚焦于跨性别者,而非将其符号化视为剥削对象而表达的电影(反例即《艾米莉亚·佩雷斯》)。
时间跨度太大,好像什么都没展开。。(663)
愿世界待之以温柔
太冗长,这个故事就很作,非要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吗
摄影和配乐也太唯美了!虽然性别置换不论是主角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去接受都经历了特别漫长的过程,但好在,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正常和理性,没有嘲笑讽刺,甚至伤害!
【6】把波兰语换成英文对白,就完全就是另一部《丹麦女孩》。本片从现实触及,伦理和议题深度上而言,比《丹麦女孩》更加有现实的落差感和一些触及权益,利益的瞬间。包括外界的流言蜚语,人性的态度以及法律条文都有现实的落地和保持警惕性。但这个电影之所以国际无声无息的原因跟拉雷恩女性三部曲会持续走低一样:缺乏主体代表性和延伸度。离观众越近,也就离电影越远,很可惜的议题表达,特别是视听处理,远远不够。但已经是去年威尼斯佼佼者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唯美,浪漫,又动人
美化的痛苦和心碎 这么多年一定很累吧
被理解的过程很痛
(2.3/5)关注支持LQBTQ很棒!但电影本身偏无聊。
现在好像是,LGBTQ是少数的,伟人也是少数的,所以LGBTQ应该像伟人一样被歌颂?
前妻真的太好了
超级喜欢开头短短几分钟,看到后面像这样的抓人时刻也偶尔会闪现,但是不再如开头般了。看到和妻子重逢那段流泪了,很喜欢妻子这个角色,应该在前期婚姻关系中的塑造多一点的,有点可惜。想让自己有更强烈的共情,但真的很难
其实这个“前男后女主”,更像是爱家顾家的Trans吧,也基本只有自己认识而非对他人的性向。转性因子,从布置城市节庆会场时不小心掰断了天使雕像的鸡鸡,就埋下了伏笔。在今年回归传统保守价值的电影节,算是另类。
3.5,怎么说呢,剧情虽然已经不算新颖,但是权利一定要争取,只要没有争取到,就一定要去呈现!
喜欢中年开始的部分。
【C】
跨性别、同性恋议题,剧情饱满,人物充实,摄影配乐唯美。得到家庭的谅解也经历了十年,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谅解又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洗澡那幕,把修女们和我都吓一跳,丫愣有个鸡。老婆一直都还在,好歹有个亲人,老妈也最后妥协了。老爸呢,新冠死了。
用最温柔的语境和技术手段,讲述最血淋淋的故事。类似的故事看过,看一次痛一次。有切身的有身体之外关于社会的内心的推到重建。这样的故事很难拍,但带着爱意和温柔就能建立起新世界并帮助主角完成重生。你我没有勇气,但总有人披荆斩棘。
用一个时间跨度极大的框架,却只探讨了跨性别者最基本的生存处境问题以及家庭关系的变迁,而对波兰社会制度的巨变、共产主义旗帜下的身份认同问题则着墨不足。《两生花》的巨幅海报出现在当时的波兰本就是一次震荡,然而也只是一笔带过,波兰天主教会的旗帜飘扬,也缺乏进一步的书写。不过幸运的是,这仍然是一部聚焦于跨性别者,而非将其符号化视为剥削对象而表达的电影(反例即《艾米莉亚·佩雷斯》)。
时间跨度太大,好像什么都没展开。。(663)
愿世界待之以温柔
太冗长,这个故事就很作,非要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吗
摄影和配乐也太唯美了!虽然性别置换不论是主角自己还是身边的人去接受都经历了特别漫长的过程,但好在,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正常和理性,没有嘲笑讽刺,甚至伤害!
【6】把波兰语换成英文对白,就完全就是另一部《丹麦女孩》。本片从现实触及,伦理和议题深度上而言,比《丹麦女孩》更加有现实的落差感和一些触及权益,利益的瞬间。包括外界的流言蜚语,人性的态度以及法律条文都有现实的落地和保持警惕性。但这个电影之所以国际无声无息的原因跟拉雷恩女性三部曲会持续走低一样:缺乏主体代表性和延伸度。离观众越近,也就离电影越远,很可惜的议题表达,特别是视听处理,远远不够。但已经是去年威尼斯佼佼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