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片作为韩国本土具有较强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影片类型,一直受到韩国导演的追捧,近几年也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同类作品,从较早的《恐怖直播》与《流感》,到去年大火的《釜山行》和《隧道》,都是演员演技和剧本剧情同时在线的佳作,韩国导演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灾难片拍摄模式。
但不同导演对类似题材的深挖解读却渐渐趋于相同,电影主题无非是批判政府在对待社会问题时的不作为,和处理重大事故上的无能,而表现手段则是通过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角,来反衬政府的黑暗。
《潘多拉》虽然论影响力不及《釜山行》,在格局上也没有脱离讽刺政府的老路子,却大胆地采用了反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塑造人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灾难片的固有模式,为同质化严重的此类电影带来了新的可能。
故事发生在韩国南部一个以核电站为产业的小村里,居民们大多在电站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
主角在赫并不愿过这种生活,梦想着有天能逃离小镇,但是经商失败后他又只能回来,混吃等死地在电站上班。
这样一副颓废的模样不禁让人怀疑,他如何才能成为灾难片里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
果然在事故刚发生时,在赫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跑,他的父亲和大哥正是因为核电站事故死去,所以他深知辐射危险程度,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
然而公司高层将电站大门关闭,逼迫工人们回去处理事故,在众人乱作一团时,反应炉发生爆炸。
废墟中醒过来的在赫为了救出受伤的工友,自己也遭受了辐射,之后本来已经逃出生天的他们,得知需要有人冒死进入核电站内部修理漏洞,否则全韩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作为电站的工作人员,众人自愿进入抢修,而突发险情要让一个人必须留下,在赫为了拯救家人选择了牺牲自己,和炸药一同引爆保住了电站。
作为典型的英雄主义剧情,本片却刻意弱化了主角身上的英雄气质,反之放大了他身上懦弱胆小的一面。
从一开始在赫就对核电站本身十分厌恶,亲人的死因加上生活的无望,导致事故发生时他本能地想要逃跑。
而在总统发表国民演说,恳请志愿者进入电站时,在赫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不愿给这些官员卖命,如果不是他们的无能,灾难本来可以避免。
最终让在赫改变主意的,不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信仰,也不是成为英雄被人铭记的光荣,只是为了不让亲人们再遭受危险。
就如同他一次次拼命从废墟中救回工友一样,身后的核电站有多大价值他不知道,但是对他来说都不如朋友价值更大,韩国五千万人的性命也不是不重要,但在他心里都没有亲人的安危重要。
在赫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无所不能坚不可摧的英雄形象。
有多少次观众已经习惯了接受主角带着光环改变故事结局,然后安然无恙地生还,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剧情,将有些跑偏的灾难电影拉回了正确的轨道,观众也并不是一味地从英雄主义中才能获得刺激。
反之,韩国电影的老毛病在《潘多拉》中也体现了出来。
近几年韩国黑帮片似乎走上了一条“与政府作对到底”的路子,《新世界》《阿修罗》《王者》,一个比一个血腥暴力,在揭露政府的黑暗面上早已不满足于旁敲侧击,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出肮脏。
连灾难片也受到此类模式的影响,在讽刺政府无能上不遗余力,这次更是将矛头直指总统。
且不说韩国政界是否真如电影所表现的一般,首先编剧在刻意追求戏剧张力的同时,就往往显得用力过猛,将官员刻画成了眼里只有个人利益的愚蠢形象。
在《潘多拉》中,年轻的总统被老谋深算的总理架空了权利还浑然不知,总理事前隐瞒核电站漏洞,事后又再三阻挠总统了解实情,恐怕是觊觎总统的宝座。
但是在国家存亡之际还打着自己的算盘,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国总理的做法。
而在核电站废料即将泄露时,居然有高层阻止消防队救援,理由是浇了水核电站就会报废,损失谁来负责。
真不知道他们是打算留着已经爆炸过的电站继续使用,还是等着看韩国人全部玩完。
这种缺乏基本合理性的弱智剧情很难为影片增加亮点,反倒让人觉得有些可笑。
韩国电影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后,已经在亚洲乃至世界电影圈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沉淀的,似乎只剩下对政府没有止境的抨击和频率越来越高的釜山骂人方言,这种表面上的形式主义。
而在已有框架内寻求立意上的突破,可能才是韩国电影的当务之急。
韩国电影的麻烦在于好演员就那么几个,看谁演的就能猜出人物好坏
#潘多拉#一如既往的延续了韩国电影悲情线路。
关注点放在了核电站上,类似于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印发和污染泄露事件,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比于人员伤亡,韩国影片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小人物家庭身上,本片也不例外的把政府狠狠的骂了一顿,而把怜悯给予了受害者。
其中一句话令我记忆深刻“你要等到我能离开你之后不会不能活下去后再死去”。
公众号:你美丽伟大那么慷慨人类在至自己于死地上是非常精通的 同样精通的是隐瞒 撒谎 和推卸责任潘多拉是宙斯送给普罗米修斯胞弟的礼物-一位美丽好奇的人类女性 宙斯对普罗米修斯是怀着恨意的 因为他把火种带给了人类 宙斯想借此惩罚普罗米修斯和人类 就送了一个魔盒给潘多拉 好奇的潘多拉最后还是打开了盒子 从盒子里面飞出了瘟疫、贪婪、嫉妒、痛苦等人间的一切邪恶 潘多拉害怕地盖上了盒子 没等到盒子底部的希望飞出来韩国人以此命名这部电影 可见一斑 最近灾难片看的蛮多的 这部倒挺贴近现实的 看完赶紧查了一下 中国有多少核电站 紧张的一批本片男主是以废柴的形象出现的 爸爸和大哥在上一次核电站事故中死亡了 妈妈开了一家平价韩国料理店 大哥的遗孀在店里帮忙 还有一个上小学的侄子 女朋友是个孤儿 也许亲人也在核电站事故中死了 整个村子靠海 原本以打渔为生 可是自从造了核电站之后 鱼就死光了 全村劳动力都去了核电站 成了核电站运转的螺丝钉 一代又一代男主还是个外包的 不是核电站的正式员工 会一门维修的技术活 有一群发小 都在核电站打工 平日里烧烤吃吃 老酒喝喝 偶尔迷茫一下未来 醒来还是核电站的牛马女朋友也在核电站工作 主要负责前台接待 为参观人员讲解核电站的历史 这座核电站已经建造了40余年 有着非常坚固的结构 安全性为99.99% 此处埋下一个讽刺的伏笔影片采用的是三线叙事 另一条线是在青瓦台 年轻的总统宛如一个傀儡 1号核电站发生了事故 事故调查报告却送不到总统手上 最后是不走正常流程 直接送给总统秘书 才得见天日 总理一手遮天 显然是不想核电站发生的事故被总统知道且问责 秘书也被总理给撤职了 核电站原本精通技术的站长也被调职了 精心布置想隐瞒一切 没想到随后而来的地震 将事态扩大化 控制不住了 核电站被地震震得裂了一条小缝 为什么这么脆弱呢 原来本来停止检修2年的工程 被缩短到1个月 导致都没好好整修 就直接启用了 很多地方都没有检查到位 40多年了 就算是家里买来非常精密顽固的管道 过了那么多年 也会老化 而更换核电站零件的费用 将会是天文数字 国家为了省钱 将可能引发的灾难抛之脑后一笔糊涂账 政府的决策失误 让底层人民买单 总要有人来收拾烂摊子 裂缝引发了冷却水的泄漏 而核反应堆是需要冷却水进行冷却 如果冷却水不足 则会引起爆炸 那么核辐射爆发 就会祸及周围二三十公里的居民 要在短短1小时之内疏散几百万民众 鸡飞狗跳的场景呈现在我眼前 乌泱泱的人群从各个街头涌入 大巴 私家车 挤满了高速道路离谱的是 总理下令要隔离村子里的人 怕他们把消息传出去 影响了舆论 安排了士兵队伍武装看守 把人们关在一个体育馆里 里面的人们以为官兵是来帮助他们的 真相真的是呵呵了男主为什么是男主 那一定有他的高光时刻 给他安排了维修工的技术 那么拯救大韩民国的任务 就在他身上了 男主和他的一帮发小 从拒绝到犹豫 再到坚定 一边痛斥为什么要这么对他们 他们也会害怕 也想和家人在一起 一边为了家人的生存 只能埋头向前男主死亡前的独白令人痛心这是一部反核电影 涉及了诸多原因 迟迟未能上映
转帖:日本核污染水已进入大海,研究称日本核污水排海240天到达中国。
此刻,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当地时间24日上午10点左右(北京时间上午9点左右),东京电力公司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一事召开临时记者会。
东电在临时记者会上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将在当地时间今天下午1点(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启动。
今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每天的排放情况将在次日公布。
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我觉得实际评分应该比豆瓣目前的再高一点。
潘多拉这个名字真好听,所有叫这个名字和以它为寓意的事物都特别喜欢,圣洁而又神秘…… 不想说政治问题,也不想说韩国电影多牛逼了,说点小的点吧。
几天前看完的这部电影,现在留在脑海里应该就是给我震撼最大的和印象最深的了,可是也不想写太多影评了,怕写太多再带入看电影时的情绪里。
那个小胖子吉燮是我认为整部影片里最英勇的一个人了,他从头至尾都是一个真正的行动派英雄,总是用他温柔软绵的语气说出那么斩钉截铁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他的每一次决定都没有先去看周围人的态度,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认为对的就要去做,他不会去用道德绑架别人让别人也和他一样,不去批判别人,他只默默去做他认为真理的事,这才是我认为真正善良的人。
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在观影过程中我总是含着泪听他说出他的决定来的。
在赫这个特别接地气的傻小子,他对妍姝更像是哥哥对妹妹的情感,他从最开始对母亲对家里的店对妍姝不太负责到最后为了所有人的生命牺牲自己,既是受了吉燮最初的影响,更是被人类生命如此渺小的震慑。
有句名言说,只有在我们真正害怕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最大的与之抗衡的勇气。
最后在赫对着头盔说的话我依稀记得,我以为他会说很多慷慨激昂的话,可是没有,只有无助、孤独,祝福,恐惧…,太真实所以看得太难过了,尤其他对着妈妈有气无力的说“妈妈,我好害怕啊”的时候,我特别难受。
我真希望那根导火线就此引爆,不想看到他如此孤独。
还记得在赫和妍姝通电的一次,妍姝哭着喊着对再赫说:“你一定要等我不再需要你的时候再离开我”,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颤抖了一下,我好想有个人一直陪伴我……
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关于核泄漏题材的电影,不得不佩服韩国的电影人,虽然剧情毫无新意,煽情煽的催人尿下,但拍摄灾难片已相当成熟,海云台,铁线虫入侵,流感,釜山行等等,皆是特效优,场面赞,加之创作环境宽松自由,更是让电影人可以无限施展拳脚,黑政治,揭人性。
电影用潘多拉作为名字,确是贴切。
传说宙斯憎恨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于是创造出了潘多拉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并把她馈赠给人类。
但是越是天下掉下的馅饼,吃了就越可能拉肚子。
宙斯同时附赠了一个盒子,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了魔盒,于是灾难、瘟疫等都飞出盒子,从此便与人类文明如影随形。
作为战争的产物,核能源在和平年代被投入民用。
在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的时代,核能源确是给人类文明保持持续的高度发达带来了希望,所以我们等不及研究如何预防辐射,便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
当前也只是封闭反应堆防泄漏,但是一旦泄漏则生灵涂炭,方圆几十里将在未来的上千年将成为无人区,比如切尔诺贝利。
当然,和其他观影者的感受一样,电影的剧情过于平庸,经不起对敲。
电影的故事不复杂,开始先交代人物关系、政治立场等相关背景,然后交代后来事故的原因,半个小时后核电站出现危机,剧情瞬间紧张起来,一环扣一环,救灾、逃难、高层博弈三条线并行交织,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导演的叙事功底还是很扎实的,后半段就开始大量煽情了,最后男主牺牲自我炸毁底仓,让我想起了头几年摩天楼的结尾,简直一个模子。
电影的优点就是特效和场面,核电站的外观以及爆炸的场面都极为逼真,人们蜂拥逃难的场面也是非常壮观,导演对核电站的专业知识也做足了功课。
缺点是煽情有余,悲壮不足,讽刺有余,细腻不足。
电影长达2个小时10分钟,后半段煽情过多,大大消弱了故事的悲剧性和壮烈感,对人性的复杂多面未作过多探讨,这一点就远远比不上釜山行了。
男主角后来救工友,以及慷慨赴难这种平民英雄精神,电影交代的缘由是友情和亲情,可是电影前半部分对友情和亲情的铺垫并不饱满,对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就更加没有交代了,基础不稳,注定最后感情的宣泄就比较尴尬,最后放炸药的桥段也过于牵强,远不如釜山行里的流畅自然温馨。
总统与总理的内斗也只停留在事件处理表面,没有交代深层次的原因,两人脸谱化明显,为了黑政治而黑政治。
好的电影就是要把观众带到黑暗中去感受丑恶、痛苦、绝望,但在最后总要泻下一缕阳光,比如釜山行。
可是潘多拉却没有表达盒子里最后有希望的意思,也没有对核能源作更深入的探讨,这也是影片一大败笔。
挺好看的,虽然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所长离核辐射最近,却撑得最久;比如即将爆炸的时候,操控室里的大部分演员,都用力过猛,“演”得痕迹太明显。
但,仍然很好。
首先是把人们想象中的最坏的一面演了出来,这其实很难得。
用画面的形式告诉你如果真的发生灾难,人会怎么样,街道会怎么样,经济会怎么样,国家会怎么样,人性会怎么样。
很直观,很残忍。
其次,很感慨,对每一类穿上制服的英雄的感概。
消防,救援,医生,工程队。
一身衣服就代表着一身责任。
我想到了15年天津港的年轻消防队员们,前赴后继,也是肉身之躯,也是责任。
再次,好在结尾,人性的呼唤。
都是爹生娘养,都是血肉之躯,会有选择,自然也有恐惧。
姜在赫在哭着喊“妈妈我好害怕”的时候,我也哭了,很难不动容。
这才是鲜活的人。
最后,电影呈现了“选择”。
总理不见得就是恶党,只是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牺牲小部分人来保全更多的人。
慈不带兵,不见得总理的选择就全然错误。
但这时人性的考验又在质问,“如果被留下的那个人是我呢?
”我想到了2020年初的武汉,想到了今天在徒步回家路上的富士康员工。
谁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引发何种蝴蝶效应。
有一个感悟,要锻炼身体,提高反应速度,培养危机意识。
2020年的武汉,2022年的梨泰院,以及更多不确定的明天,都需要这些求生技能。
“里厄大夫决定撰写这部到此结束的纪事,旨在扼要谈一谈在这场灾难中学到什么,即人身上值得赞美的长处多于可鄙视的弱点。
”——加缪《鼠疫》
看了潘多拉 发现这种灾难片给你展示战争天灾人祸的可怖之处 却又总是可以被人性的暖光之处所感动 这个片子立了好多人 男主 厂长 救援队 总t 总l 每个人代表一个阶层 没有绝对的去描述谁善谁恶 只是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考量 男主姜在赫一开始人设就是不学无术 好吃懒做 总想着逃离那里 一点都不靠谱 在灾难刚开始时也是最先想到要离开的 他贪生怕死没有道德感 但是却是这么一个小人物在影片后成为了救了全国人民的英雄 因为他有要保护的人 他还是怕的 怕疼怕死 可为了家人他愿意赴死 人物内心的成长线很完整 两个小时的片子不无聊 情节设计的很合理 在逃跑的时候领导将门锁住不让工人逃跑 男主就在电闸箱旁边接线打开了门 也为后文只有男主能安装炸药做了铺垫 这里的情节简直是虚幻照进现实 (得到小道消息想要逃跑,被领导采取强硬手段锁住大门 真实的可怕)看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心思去分析镜头调度 感慨拍的有多好等等 我彻底被故事本身所吸引 再次感叹韩国真的敢拍题材完全不受限制
看完之后我想了解我们国家新闻了,想了解中国哪些地区修建了核电站、哪些又是已经老龄化、人民是否能够信任我们的政府,面对灾难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预防啊……人们多长点心吧。
首先还是要膜拜一下韩国电影人。
这部电影延续了韩国灾难片的高水准,特效非常不错,故事感人震撼,剧情紧张跌宕,讽刺当局政府也很有力。
男主最后的告白非常真实,我认为这才是正常人的想法。
点赞。
电影中间部分无力感太强烈,“核电站爆炸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念头深入人心,很成功,但是好残酷。
很真实又很沉重的一部电影,不像某国一直高光颂扬政府,而是很勇敢地抨击无能政府,同时从各角度刻画人性,政客的丑陋和懦弱,小人物的怕死却又必须向前冲,核灾难的恐怖和人们在灾难面前的众生相......结尾有点过于煽情不切实际,剧情稍微有点拖沓,其他都还好。
忽然回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小日子核污水排海,真的很讽刺,所谓的大和民族,知小礼而无大义,世界的毒瘤。
我们可以没有一个小岛,但不能失去海洋。
查福岛核泄漏事故的资料时,有人提到这部电影,然后看了看评分,居然还挺高。
三万多人评分能达到7.6。
看完后,却觉得真的只是一般,没法给更高的评价了。
(看来韩国电影评分的水分还是有点的。
)总的来说,本片展现了韩国电影典型的太过用力,每个人说话都是嚎叫,角色脸谱化严重,很多情节毫无道理可言。
1. 既然都安排好客车疏散居民了,又不疏散远,然后把居民关起来,还要派大量警察看管。。
就算是高层怀有私心,怕消息泄露,也不是这么个方法吧?
有这个精力和人力,不先用在救灾上?
2. 女主开着公交把对面道路占了,感觉是想体现女主的果敢,但是这操作更像是黑女主。
3. 地震就那么稍微震了几下,然后核电厂就出这么大问题(既然后面那么大的场面都拍出来了,就不能把前面的地震场景整得像样点,也让后来核电站发生问题显得更合情理一些)?
4. 场面是挺震撼,但是对于核电站的结构,出问题的细节,都非常不清晰,就草草几个镜头展示有地方漏水,然后反应核心无法冷却,然后去修补的工人操作失误,反而导致气压过高了,蒸汽管/水管直接爆了,但是具体是怎么的,给人一种很含糊的印象。
5. 受了强烈辐射的人,已经大口吐血的人,不断来回来去,还能进行抢险作业,这种英雄主义显得不真实,很难引起真的共鸣。
6. 总统这个角色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又好像很没实力,常常被隐瞒,又好像很正义,什么都要公开(真的不考虑民众恐慌?
),又有点圣母,不准排放含辐射蒸汽,最终导致大爆炸,然后又突然颓废了(颓废就颓废吧,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身后那么高大的书架都乱七八糟了,,),然后女秘书一顿激励,突然又雄心复发,王者归来,掌控全局。
然后最后的电视发言,直接说国家如何如何不行(就算国家处理得不好,在这时候这么说话真的合适吗?
要道歉也是事情处理完后,而不是灾难中来这么一出),这样的角色,我感觉太虚了,还不如反面角色“总理”,至少他做什么事有他自己的道理,更像个真实的人。
有些同学把本片和《切尔诺贝利》比较,指出后者多么优秀。
这确实没法比,一个是娱乐产业链输出的虚构的流水线产品(可能参考了一下福岛核电站事件),不能说多糟糕,离优秀也挺遥远的;,一个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高度还原事件经过,人物塑造丰满的精良剧集(当然,立场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有人觉得《切》黑了苏联,有人则认为很客观,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吐槽了挺多,估计也没人看到,但是如果有喜爱本片的同学看到了,请不要不高兴,毕竟这也就是我的一家之言。
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我觉得这电影一般,也不能否认别人对它喜欢,看到它的闪光点。
6.2/ 只顾经济发展不管环境保护的反噬,核辐射的对人类和土地海洋持久的破坏远比电影里更可怕。韩国人拍灾难片从不吝啬对当局政府不作为的揭露和抨击,人群慌乱无措各自逃亡被暴露无遗。
新闻里小小的两分钟,爆起来是这么震撼,隔着屏幕也抖三抖!前半小时四星。后半小时二星,导演也把观众想的太铁石心肠了,一味催泪,有的东西还是不要言说的好。
能被这样模式化的韩国灾难片感动到的人也是蛮厉害的
太多人不够了解核能负面.有的事情过去了就被顺理成章遗忘忽略.电影惯常套路没有惊喜,结尾煽情稍过却也佩服韩人勇敢自黑敢拿出题材警醒.有太阳就有阴影有所取就有承担,有些现实(体制弊端/灾难)存在着早晚将直面,虚伪和怯懦虽然丑陋但绝处的英勇和坦荡更为动人.核灾过后完美顺接釜山行.
没完没了的套路。
hehe
之前并没太多关注福岛核灾,是这部电影让我花了一个晚上找各种有关核电危险的介绍,不寒而栗。韩国日本国土太小,理所当然视为大事,中国号称地大物博,我们对身边的危险又知道多少,谁在监管这些危险,他们又是否可信?电影结尾虽然意识到煽情桥段,主角最后直播诀别还是眼眶一热。
没有人性的电影,所有演员的表演被不合理的情节淹没了!
演员一摸车上因核爆攒的灰我就出戏到北京的雾霾里去了
韩国人民多灾多难呀,先是怪物,再是流感,去年先是隧道塌方,然后是丧尸肆虐,如今是放大的三星手机核电站炸了。一贯的套路,黑政府,黑既得利益者。
韩国电影就是胜在敢拍
戏剧性的夸张没能完美贴合文本,比如女主开大巴撞护栏逆行,只会让人感到任性,纵使百姓被政府抛弃只能自寻生路,也不能这么胡来,毕竟逆行撞到的那些也是救援车辆。还有总统从懦弱到勇敢站出来承担,转折也很套路很生硬。几处回忆段落是没什么必要的。整个灾难和救援流程基本按照福岛和切尔诺贝利拍的,本来现实主义加一些煽情就很好了,非要来些戏剧性夸张桥段,折损了文本,最终落入直白而低级的批判状态。
为什么灾难片的男主设定都是一开始那么颓废,女主就那么精致?真的对这种爹味说教片免疫了。
失望,十分套路,聒噪的情绪铺垫,每个人都像是智障,完全为了黑政府而黑为了凸显人性而设计。如果韩国灾难片都这么拍可就毁了。不过题材选择依旧是有勇气有眼光。
煽情煽到我想吐
————— 📀 2016·韩国【8月【➊】】【2019 ▲ 262】【≈ 136分钟】【原版 ★ 中文字幕】【⭐】◀▶【⭐⭐⭐】
8.15晚.男主就能死前直播?!真的是无了个大语
又是灾难中包含着韩国的政治斗争,而且太刻意制造矛盾了,不疏散、反锁群众、消防队去都去了还不救人……最后的直播,有这么播的吗,这总统当的……又是强行煽情了……
总统最后换了身工装造型,这形象工程快笑哭我了。
泡菜国敢这么拍电影也不新鲜了,政府被黑也不是一次两次。不提政治,但说电影本身也是可圈可点,除了最后煽情有点太长也稍显生硬之外,基本做到全程无尿点。泡菜国别的不说,娱乐业真是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