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985,1985年
导演:陈俊彦
主演:科里·迈克尔·史密斯,维吉妮娅·马德森,迈克尔·切克利斯,艾丹·朗福德,郑智麟,比尔·赫克,瑞恩·皮尔斯·威廉姆斯,蒂娜·帕克,亚历克斯·妮科尔·麦康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科里·迈克尔·史密斯、迈克尔·切克利斯(《哥谭镇》)以及维吉妮娅·马德森(《指定幸存者》)将加盟一部艾滋病题材的独立剧情片[1985]。影片由华裔导演陈俊彦([你好、再见 ]、[人来,人往])自编自导,故事讲述史密斯饰演的艾滋病晚期患者在弥留之际,决定搬回老家德克萨斯,向保守的父母坦白自己的境遇。详细 >
家,可能是圣诞节的狂欢,也可能是世界尽头……
3.5 又是亲情的羁绊,对于痛苦和压力,每个人都独自承担。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同样温暖
全片黑白滤镜下,显得更压抑了。
看睡了两次。黑白影调控制的挺好,很多时候让人想到早期的贾木许,男主眼窝深陷,在开场的室内戏时拍的他整个人沉静神秘,还有些孤寂,感觉上是对味的。剧情很简单,只拍了男主回家后跟三位家人还有青梅竹马的互动,后面揭晓他身患绝症。设计上最突出的是把故事背景放置在里根时期(母亲还特意cue了一下),这个父权回归的时代再配合本片中硬派、强势的父亲形象,有种时代悲剧的氛围。另外具体时间放在圣诞节,也是凸显人物的悲剧属性。跟绝症+家人类似配置的诸如《没有我的日子》等同类影片不同,本片主角没有个明确且固定的任务主线,他这次回家大概是寄希望于获得理解(男主作为gay的身份在本片表现的隐晦),所有情感都表现的模棱两可只靠台词堆砌他境遇惨,在美国的亚洲创作者能赋予电影隐秘的情感氛围,但不该像本片这样让主角寡淡的毫无可辨识度
越来越觉得有个兄弟姐妹是珍贵的礼物
不得不说情感方面做的非常棒,内心的压抑可能会无法释放,唯有找到自己爱的那个人,找到正确的方法,才有可能会坦然面对,世界对待每个人都是不公平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怎么对待自己。
艰难的告别,互相体谅的家人
no good as before
2019年1月观影以《罗马》开始,所以就选择同是黑白片的《1985》做结束,而且还特地把电脑声音调到85,感觉自己的数字控已经到了晚期不治的地步。在没看剧情简介的习惯下观影,以至于后面艾德里安说出详情时让我对此前注意到的不少生活细节有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喜欢兄弟俩去影院看电影的戏份,《歌舞线上》没买到票,弟弟已刷了4遍《回到未来》,最后怂恿哥哥带他去看R级恐怖片《猛鬼街2》,哈哈!另外,注意到本片有几个声音先于画面转场的镜头……—— 当你长大时…你会历经波折,在那些日子里,你感到困难重重,你会想要就此一蹶不振,那时候你会觉得无所归属,我度过了许多这样的时光,而我希望你知道,你不是拥有如此感受的唯一一人,世界的大门在某处为像你这样的人而敞开,我向你保证……一切会变得有些黑暗,在它们光芒万丈之前……-9100
7/10;狭小的叙事下细腻柔软的情感描述,温和版只是世界的尽头;导演留下很多不必言说的小细节,刷不出的卡,抽血检查etc.但老实说,同一题材的电影都要被拍烂了,1985年的故事还能如何讲述;黑白的影像让人更加重视画面的构图,不知导演刻意为之是节省成本还是剧情需要;男主的长相,适合拍惊魂记啊
很喜欢哥哥送给弟弟的录音磁带那些话
轴蹦题
轻柔而回晃,温柔无重击。没有离开范式,一切可预期,因此浮光掠影。
这种黑白单机位的艺术真欣赏不来
不喜欢
用黑白的色调和很生活的方式关注同性恋和艾滋病。
C-,和导演之前的作品一样,情感细腻深沉,一切看似毫无联系,却又被爱紧紧的绑在了一起。就算身处异乡早已忘却家的模样,就算大限将至只能颓废等死,只要有爱有牵挂,生活就依然有继续下去的可能。我们都不喜欢孤单,但我们也都不擅长和真正在乎的人告别,往往是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往往会搞砸一切最后还极其没用的回到原点,乞求能回到早已回不去的当初。那么我们到底在寻找什么?我想,其实我们都只是希望在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最真实也是最美好的模样。
情绪太浓郁了,但都是郁结成块的,缺少合理的剧情铺陈与细节设计将其化开,所以直到结尾都是整个催泪包直接扔在脸上那种。感动是有的,但也是有点不情愿的感动。
镜头没有很精细,但全片处理得足够真挚。对黑白色调的选择动机,因为没能等到结尾弟弟的彩色部分换到来,而在我看来稍嫌动机不明。
感情很真挚很温柔,但有些表演略微美中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