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陈桐编辑丨美圻文娱价值官解读:ID:wenyujiazhiguan今年元旦、春节档期创下近四年最高票房后,电影市场未能延续热度神话,从五一档开始,市场如同一艘原地掉头的巨轮,在短暂地“回光返照”后,又迅速驶入了冰冷刺骨的冬季。
端午档电影票房只有4亿,五一档15亿,中秋档跌至3.89亿。
最惨的是整个暑期档,只有116亿,相比2023年的206亿,暴跌43.5%,2.85亿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04亿观影人次减少2.19亿人次。
票房和观影人次几乎双双腰斩,一朝退回十年前,给了市场一记闷棍。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电影市场延续了暑假档和中秋档的“冷”。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悲观预测今年国庆档票房难超20亿,最终21.04亿元、5209万观影人次的成绩虽然表现略好,但比起2023年国庆档27.34亿元的票房,跌幅依然惊人。
几乎可以肯定,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很难在剩下的两个月打个翻身仗了,市场面和数字面的种种危机都凸显出,中国电影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改变迫在眉睫。
面对挑战,中国电影如何积极求变?
当情怀和套路被玩烂后,新的生路到底在何方?
这些都是当下行业绕不过去的话题。
头号种子口碑崩塌,砸穿国庆档大盘今年国庆档的票房主力,集中在主旋律的《志愿军:存亡之战》、科幻题材的《749局》、打拐题材的《浴火之路》、动作喜剧题材的《熊猫计划》四部影片。
最终,国庆档票房前5名影片分别为:《志愿军:存亡之战》8.05亿元、《浴火之路》3.59亿元、《749局》3.56亿元、《熊猫计划》2.15亿元、《危机航线》1.7亿元,虽然位次有变化,但并未爆冷出现大黑马。
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存亡之战》成为国庆档最大赢家,这个成绩比起前作《志愿军:雄兵出击》不足5亿的票房有明显进步,但横向对比前两年的头部主旋律电影,算得上惨淡了。
2021年,《长津湖》以超57亿人民币的高票房打破了中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成功拿下了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票房冠军,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总票房也高达40.57亿元。
《志愿军:存亡之战》票房表现之所以中规中矩,核心原因是近年来这种新型主旋律电影呈现井喷之势,观众出现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如果不能拓展该类影片的领域与范围,挖掘它发展的空间,用更新的方式将故事拍得更好看,观众肯定不会再买账。
《熊猫计划》《浴火之路》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在3亿左右,没有太大惊喜也没有明显硬伤的电影,放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很难激起水花。
宁浩执导的《爆款好人》在国庆档首日的排片率未到5%,票房也没过千万元,上映7天总票房刚过2000万元,和《出入平安》一样,成了国庆档话题和票房垫底的存在。
国庆档开启前,市场和观众最寄予厚望的是《749局》,这部导演陆川筹备8年的科幻题材电影,是今年国庆档首部预售破百万的影片,在预售阶段,《749局》也一直位列国庆档新片票房榜第一。
名导牵头、大厂加盟,科幻题材叠加流量明星,制作庞大八年磨一剑,宣传势头凶猛,按理应该毫无悬念引爆国庆档。
然而电影上映后,《749局》的口碑却快速崩塌,4.4的豆瓣评分极具侮辱性,在猫眼和淘票票平台上,《749局》购票差评都超过1万条。
纵观评论区和各大社交平台,网友提到最多的点是“诈骗”,被预告骗进电影院的观众发现影片与预期严重不符,上映前积累多年的关注度和好奇心被反噬,不少人看完后都将其和烂片“标杆”《上海堡垒》对比,“难看”词条一度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749局》上映首日1.74亿的票房,在国庆档首日票房榜上高居榜首,但成功带火一天大盘后,深陷口碑争议的该片票房迅速腰斩,上映第5天,《749局》的票房已经从第一天的单日票房第一,暴跌到了单日票房第五,未能实现所谓的“黑红”奇迹。
预售“疯”了、首日“爆”了的《749局》,因为灾难级的口碑,票房以抛物线状快速下滑,砸穿了国庆档大盘,总结下来,今年国庆档大制作回报远不及预期,小体量偶有亮点但没撼动基本盘,从近期良莠不齐的电影市场来看,这个成绩并不出人意料。
“票房灵药”怎么都失灵了?
今年以来,以前屡试不爽的“票房灵药”似乎都失灵了,媒体和业内人士近期也一直在讨论“为什么观众就对这一代导演突然失去了兴趣”。
在文娱价值官看来,今年电影市场的整体颓势,根源是套路化创作和和观众需求矛盾造成的.无论是老导演还是中生代导演,都集体陷入了路径依赖,过度信赖自己的创作和经验,过多地将自己对叙事、技术、宣发、制作等层面的理解,投注在作品之中,以为观众能够买账。
但当年轻人不再迷信于权威后,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大导、名导的审美点、视角和观念止步不前,在自己的舒适区“圈地自萌”,在不知不觉中跟观众隔绝。
虽然《749局》全网恶评的背后不否认有没看片跟风黑的“路人”,这部电影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强酸性科幻片”。
但导演陆川完全没有反思作品本身的优劣,高高在上地回怼观众“别碰我的演员和主创,他们是最好的,有什么事冲我来”,就此怪罪市场、怪罪观众、怪罪黑粉,其实是一种傲慢和逃避。
客观来讲,必须承认《749局》特效还行,铁球训练那场戏有金属质感,王俊凯做噩梦那场也有浓烈的中式恐怖压迫,三长老出现后的动作与质感也很棒,算是国产电影里的头部水准,但以上就是本片的全部优点了。
《749局》的最大问题是陆川连个完整的原创性故事都讲不出来,从头到尾充斥着对好莱坞科幻大片剧情和设定的拙劣模仿。
《749局》整体故事缺乏深度、空洞无物。
叙事混乱不堪,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摸不着头脑。
角色塑造单薄,很多人物行为缺乏逻辑,感觉就是为了推动情节而硬凑。
如此多的硬伤集于一身,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还妄想观众会无脑买单,冲击20亿+票房,只能说陆川太天真了。
《爆款好人》的问题同样出在导演迷恋既定的套路或模式,观众却早已厌倦造成的错位。
这部电影没有太大硬伤,但也没有太多可说的亮点,各种熟悉的配方叠加当下各种互联网热议话题,熟悉的京片子幽默,熟悉的旧时代老人走入新时代接触新生事物时引发的矛盾笑点,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合家欢喜剧。
不过,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一情节太散,二故事没创意,整部片子就像片中不懂网络的葛优一样,钝感十足却非要演的自己深谙网络那一套,像在维权但实际没做成几件事,说喜剧不够搞笑,说现实又不现实,宁浩自顾自讲了一个已经脱离生活逻辑的自嗨故事。
从五一档开始,虽然题材五花八门,各种噱头让人眼花缭乱,但真正的好电影寥寥无几。
老导演口碑崩裂,中生代集体坍塌,大家用各种所谓的噱头和看点垒砌了高塔,却失去了“好”故事最底层的地基。
市场拐点将至和暑期档一样,低迷的环境、下滑的票房、流失的观众、档期效应减弱依然是国庆档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今年大量亿元档影片,甚至是千万档影片,向市场抛出了一个严肃问题:如果这就是以后市场的基本盘,电影人将如何应对?
从今年几个档期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内地电影市场坠入了冰点,以往的逻辑和法宝纷纷失效,对于站在进退两难十字路口的行业来说,改变迫在眉睫。
首先,电影行业所有问题的底层逻辑还是落在生产层面。
当下,院线电影往往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实观照,对于“问题”往往避而不谈,取而代之的是某种生活方式之下的沾沾自喜。
套路化的创作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好,割韭菜心理过于露骨。
一些讲述布尔乔亚生活的影片更像是无病呻吟,“穷人掏钱,看富人演穷人”的集体吐槽,说明观众已经厌倦了这种假惺惺的所谓关怀和共振。
归根结底,影院中没有感兴趣的影片,观众又如何能够走进影院?
在各种短视频和其他娱乐方式争夺用户时间的激烈竞争中,如果在内容上根本无法抵达更多观众,自然就无法形成更大规模的口碑和票房。
其次,热门档期已失去点石成金的能力,回头看,这几年行业过度依赖热门档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热门档期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是众多好电影的市场培养皿。
另一方面,对国产电影“腰部”力量的逐渐衰弱难辞其咎。
喧闹过后,行业不妨多一些冷思考,尝试让电影远离档期“内卷”,恢复正常的供给节奏,在更多的日常吸引观众重回影院,已成当务之急。
最后,电影行业需要大破大立,目前过度依赖于票房收入,中小成本投资的多样化影片难以找到其受众,大多数影院习惯于等米下锅,电影发行和排片存在诸多潜规则,供求平衡性存在缺口,需求和供给的交叉点仍旧没有融合等系统性、结构性问题,都对电影市场良性发展造成了冲击。
未来的二三年,只有让电影生产更加理性,生态更加健康,行业才能走出沉疴。
挺立寒冬才有春天可待,我们期待中国电影尽快恢复元气,提供更多好内容,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的同时,也能让各环节上的所有参与者获得更可持续的发展。
1,暖心治愈,萌力爆表熊猫计划最吸睛的无疑是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
毛茸茸的团子们在翠绿竹林间打滚、啃竹子,一举一动都萌点十足,瞬间击中观众的心。
影片对熊猫生活习性的刻画细致入微,从熊猫宝宝的调皮捣蛋,到成年熊猫的慵懒呆萌,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熊猫的可爱世界,给观众带来了纯粹的治愈感。
2,情感真挚,触动人心以保护熊猫为核心,影片深入挖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主角为拯救濒危熊猫所付出的努力,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支持与信任,还有当地居民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全力守护的转变,都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特别是主角与受伤熊猫建立起的深厚情谊,让观众看到了动物的灵性和人类温情,情感渲染细腻且动人。
3,叙事乏力,节奏失衡影片在叙事上存在明显短板。
剧情发展较为平淡,缺乏足够的起伏和冲突,难以持续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故事推进节奏缓慢,前半部分铺垫冗长,导致高潮部分来得仓促,结尾也略显草率,没有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情感冲击和回味空间。
4,深度欠缺,流于表面在主题挖掘上,虽然围绕熊猫保护展开,但仅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描述,未能深入探讨背后复杂的生态问题、社会矛盾以及动物保护的深层意义。
相比一些同类型深刻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影片,《熊猫计划》显得深度不足,难以引发观众更深入的思考。
总体而言,《熊猫计划》凭借萌趣的熊猫形象和真挚的情感,带来了不少温暖时刻,但叙事和主题深度上的缺陷也较为明显。
可以给到6分,是一部适合全家休闲观看,但难以成为经典的影片。
『熊猫计划』“笑拳”归来!
年过70的成龙大哥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圈——家具城战神,基本从头打到尾的成龙大哥是真的勇!
真是龙哥老矣,仍能一战!
非常典型的龙氏动作喜剧风格,满满的爆米花属性,也算是定向了合家欢的群体,整体观感轻松愉悦,此次自己饰演自己的成龙大哥也进行了自我解构,有欣慰、有自嘲、有骄傲、有无奈,作为华语电影唯二的真·国际巨星,已经做到了极致。
【8分】
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除了要去看成龙的动作剧情,没什么内核,很商业,或者说没什么话题性也没什么非常特别的态度和观点。
其实三个主演都没什么大问题的,个人认为是剧情的锅……要去看仅仅是因为,无法想象还能看到多少成龙的作品,尤其是动作剧情,毕竟年龄在那里,希望他健康平安剩下的都是一言难尽吧,这些老前辈不能好好选作品嘛😂
国庆节的第一张电影票献给成龙大哥,不是因为有多高期望,只为了那最纯粹的情怀,另外成龙电影的合家欢属性正好适合全家总动员,尤其可以满足愣头愣脑的二宝。
典型的成龙元素,动作+喜剧,都似曾相识,又倍感亲切,年届古稀的大哥动作明显笨拙了,但还是那个空间利用大师,而且上蹿下跳还在亲力亲为,大哥对电影确实爱得深沉。
而喜剧桥段也稍显老套,但胜在有熊猫(小名大宝已经俘虏了我)呼呼救场,好感度飙升,功能性好比《宝贝计划》里的洋娃娃。
有些人自带体系,无论是谁加入都影响甚微,魏翔、贾冰、史策…各路喜剧人齐上阵,硬是一个梗都没有,请问他们都生怕了破坏这个体系吗?
从《龙马精神》的自我致敬到《传说》的27岁ai成龙再到本片的本人出演,能够明显感觉到,成龙现阶段其实很怕老,但又不服老,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被神话、被传说,可他宁愿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还在发挥余热,也许片场的那声“Action”就是他的执念吧。
附:片尾成都交子公园取景地也是正中下怀,六月份出差分公司正好穿牛仔裤在那溜圈暴汗8.24km…
电影一开场就挺吸引人。
成龙演得很认真,还致敬了周星驰《喜剧之王》里教堂那场戏,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以前那些经典港片。
后面喜剧元素特别多,魏翔演的经纪人耍大牌,提出接国际大单子啥的,特别搞笑,还挺贴近现实。
反派打手的俩小弟是成龙粉丝,把《蛇形刁手》《我是谁》这些成龙经典形象纹在身上,这设计既呼应了成龙以前的作品,又能逗观众笑。
对咱这些爱看动作片的人来说,电影里的动作戏绝对是一大惊喜。
成家班设计的动作还是那么牛,成龙都七十多了,还亲自上阵,动作特别好看。
在熊猫馆,成龙利用栏杆、架子、海洋球跟雇佣军首领打架,动作流畅又有力。
仓储区那场打斗也超精彩,像急速速降、人肉滑梯这些经典动作又出现了,让人想起成龙以前那些超赞的作品,感觉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电影里的 “呼呼” 太关键了,它那 “大小眼”,再加上时不时来个 “抱腿杀”,可爱极了,一出场就抓住大家眼球,好多小孩看了都笑得不行。
它不但是故事的核心,还让观众感受到人和动物之间那种特别的情感。
《熊猫计划》可不只是一部让人乐一乐的商业片,它通过保护熊猫的故事,告诉大家要保护野生动物,要和自然和谐相处,在搞笑和紧张的情节里,不知不觉就把这道理传达给观众了。
这电影打破了好莱坞《功夫熊猫》对熊猫题材电影的垄断,咱中国也有自己超棒的熊猫电影了。
昨天实在是因为有优惠券用不掉可惜。
再三考虑后,还是选择去看了熊猫行动。
看了不后悔,熊猫质量还算可以,能看看的。
这部电影很胡闹,不能用故事片的角度去审视,更像是喜剧人大赛的大电影。
感觉整部电影就是在陪着大哥胡闹。
哈哈笑就完事了。
在成龙退休之前,能看到这样一部片子,我把它当作与大哥的告别之作,满不错的。
里面有喜剧人大赛里我很喜欢的女演员,她很努力,发挥稳定。
值得这样的机会。
演员烂,剧本烂,特效也烂,还蹭熊猫热度,作为四川人看了巨尴尬。
把熊猫利用得一干二净最后拍得这么烂,丢脸都丢到国外了。
要不是单位赠票估计都没人看这么烂的电影。
说实话。
找几个外国人来凑数,演得还那么烂。
从来没见过每个人都演那么烂的电影。
某国际巨星在里面演得像个小丑一样,真是啥烂片都接,
飞鹰计划的女主们,在沙漠也是脏脏的,熊猫计划的女主,爬完山,进灯塔,还能是非常干净?
警察故事里的林青霞,张曼玉也不都是干干净净,还是被说了很多年花瓶。
打斗场景,脏点,哪怕不画那么精致的妆,花不了多少功夫,还想观众不说你是花瓶?
又想到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张译该干净干净,该脏就脏。
刘浩存就一直干干净净。
现在提到票房号召力,竟然还是看“双周一成”小乔这个国庆档一口气看了六部电影,上座率最高的竟然是《熊猫计划》,而且是氛围最好的一场今天小乔要和大家一起看的是成龙大哥的新电影上一次吐槽成龙电影有一百多万朋友看过,还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实话这次有点怕怕
张栾导演孟易达徐伟 张栾联合编剧成龙 魏翔 史策 马铁摩贾冰等联合主演豆瓣评分:6.5分,推荐指数两星正在热映,没得看的可以去看这部,很成龙。
看的出来成龙是真的老了,所以这两年他也想转型,可是一部比一部烂。
但是这次回到舒适圈,竟然还不错,还是大家熟悉的功夫喜剧。
只不过他开始示弱,用自嘲的方式告诉大家真的老了。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成龙饰演的jackie chan(成龙的英文名,所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自传)本色出演功夫巨星,也会吐槽导演的剧本,一个人怎么可能干到这么多人,甚至还在自嘲自己老了打不动了,需要转型了。
相比AI换脸,这次真诚多了。
魏翔饰演的大卫,是成龙的经纪人兼助理。
虽然从头到尾都有他,但是作用不大,武力值没有,脑力也没有。
开心麻花是真的没人了吗,为什么要一直推魏翔啊,到底谁会喜欢他啊?
虽然喜剧演员可以不看脸,但他长得也太怪异了,最重要的他的表演太用力了,太尴尬了,令人引起生理性不适。
他更适合那种镜头不多的配角,如果让“如花”演男二号,相信也不会有观众能买单的。
还要在里面卖萌,真的令人头大。
这部电影和当年《宝贝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主线任务就是保护熊猫。
成龙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在一家动物园认养一只熊猫,反派来抢熊猫,成龙大哥拖着七十多岁的身躯,与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简单且老套,但没啥问题。
史策饰演的苏小竹,是熊猫保育员,是熊猫保护三人组中的一员。
史策看成龙的眼神充满了暧昧,表演还是有些生涩的,整体感觉还行吧。
成龙在这里演的就是巨星自己,所以他遇到了很多粉丝,也因此产生了很多笑点和便利,帮大家问了好奇的问题。
他腿o不o,鼻子大不大?
有多少钱,谈了多少女朋友?
也正因为名气他得到了很多便利,贾冰饰演的冰淇淋店长会给他超大份冰淇淋。
苏小竹还会带他去看熊猫,抱熊猫。
连反派小弟也是他的忠实粉丝,还把他们放走了。
整部电影最大的笑点就是在这反派小弟身上,他们真的又傻又逗,把成龙水灵灵的纹在了身上,真的是真爱粉。
成龙和反派的打戏也还行,肯定是没办法再现“家具城战神”的场面了。
毕竟年纪上来了,动作也迟钝了,身材也臃肿了,他能大大方方展示老去的自己何尝也不是艺术呢。
看到他被反派暴打的时候,真的忍不住心疼了,这么老还在拼搏,还在做这些危险动作。
但是还是忍不住吐槽这个结局,竟然来了个大反转,还是强行煽情,有必要吗?
富豪这个幕后主使因为满足生病的女儿就值得原谅了?
还有熊猫是什么灵丹妙药吗,小女孩从奄奄一息一下就满血复活了?
但是整体来说还可以,能看,主要是国庆档真的没啥能看的了。
笑点还是蛮密集的,很有成龙以前电影的感觉,说实话小乔看这个比看《抓娃娃》笑的次数还多。
就是配角太不给力了,特指魏翔和史策。
结尾的强行煽情也扣分。
成龙大哥还是回到舒适区的样子比较“帅”,我们观众也更愿意看这种小成本动作喜剧片,反而大制作特效片并不能很好的接受。
鉴定结果:成龙也离不开舒适圈,这已经是他这些年最好的电影了!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所有地形皆可跑路,打包铲车耍花枪;年纪大了,还能一直活在“action”里面,唉,且看且珍惜吧。这几年补习了八九十年代成龙的各路经典之后,突然感觉00s后进影院看的所有成家班烂片都算是给他补电影票了,补多少都是值的,就这样吧
没有抱很高期待,看完感觉意外不错,很标准的喜剧动作电影。打戏也能让人哈哈大笑,喜欢龙叔的去看准没错
意外被卷入阴谋,这个阴谋又没那么黑暗险恶,靠机缘巧合化解;大量外国人演员,看似坏其实傻的反派,雷声大雨点小的正方队友配角;突然就倒戈的友军;加上成龙的打戏;在国际上最直接最“中国”的标志性熊猫元素……方方面面都很像零几年到10年左右的中外合拍片,没那么好,但有一丝让人怀念的熟悉,是很久没在电影院拥有的简单的轻松。剧情其实硬伤很多,笑点不足,加上熊猫特效甚至偶尔穿模,让人出戏。但最感慨的还是成龙真的老了,无论如何都只会感到:面前在打斗的这个人是个老人了(虽然这个老人比很多年轻人还敏捷)。所幸角色设定是Jackie Chen本人来饰演本人,作为从小在银幕上看到的功夫巨星,完全担得起剧情里各路角色对他的崇拜,片中无论是对成龙的崇拜还是他本人对多年表演生涯的感慨,都应该是真诚不假的。
还是对一部熊猫作主角的片子熊猫全用CG且质感粗糙这件事接受无能,另外为大哥的日渐衰老而心碎...
无聊
很少有关于熊猫的电影,同时融合了动作、喜剧元素。再加上成龙的助阵,真的很难不提起兴趣。来自国人制作的熊猫题材电影绝对支持
一切都很假,但是假的熊貓也乖,我也要搶一個
从中国功夫,到中国文物,再到中国大熊猫,龙叔整个影视生涯都致力于宣传中国文化,就凭这一点我也是逢“龙”必看
没有俊男靓女,大大方方挑明了拍喜剧,反而没那么尬了,算是近几年龙叔最好看的片了,加一星。
成龙和反派雇佣军的武力值很迷
国庆档唯一合家欢动作喜剧,搞笑的同时又融合了非常多的武打动作元素。在大银幕上观看成龙大哥演的打戏还是非常爽的,很多动作戏的设计都有致敬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叉车戏部分应该是全片打戏部分的高潮,成家班和魏翔老师的配合将这段戏演绎的既紧张又搞笑,很好地延续了成龙动作喜剧电影的传统。
把预期调低后居然多少有点被感动了,就是一场大型的龙式花絮。龙叔第一次认老了,已经到了需要不停解构自己当卖点(甚至还有解构成龙历险记),委身于拍这种最低级的强国YY电影时候了。所有人都在搞怪,只有他还在良好的觉得以自己为中心演戏,又在结尾自嘲不已,也许这才是龙叔晚年适合的路子了吧。(PS.龙叔大概是看过凯奇那部天才不可承受之重吧,都是自嘲有一段还出奇的相似。
这是用来喜前的电影吧?!星星给再次被利用了的熊猫🐼。至于成龙对小龙女的态度,也对也错吧,很难评。
龙叔是真的老了啊!这是我们90后的青春啊
适合给孩子看的成龙功夫喜剧电影,虽然有点打不动了,但七十多岁了还能这么上窜下跳摔摔打打,身子骨确实比一般人强多了。这个熊猫是全程CG制作的假熊猫啊。
剧本太糙了…熊猫特效也好烂。成龙的几段打戏,观赏性还可以。史策资源这么好了?熊猫居然叫呼呼,哈哈哈哈哈哈,+1吧哦对了!居然出现《极品老妈》的主题曲,剧刚看完,可太熟了…
《魔法坏女巫》≤≤《蜘蛛侠:英雄远征》
非常适合带孩子看的合家欢电影,可以当做儿童片来看了(这不是贬义,而是对主创人员的用心呵护儿童观众的肯定,这一点是很多商业片甚至主旋律大片都没法兼顾的)。大家欢快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评价,不仅是孩子和老人,也有年轻人、中年人,大概这些观众不在打低分的人的考虑范围吧。更想说的是,从电影里还能看到很多成龙电影的经典桥段。对成龙迷来说,那真的是一种青春的回忆。当一个你一直喜欢甚至热爱的巨星,就这样慢慢老去,而且连配戏的人员也是全新的班底(比如,当年周华健在成龙电影里客串卖冰淇淋,如今换贾冰卖冰淇淋了),那也是一种无奈吧,因为,我也就这样老了。
带孩子看的,非常喜欢。肯定不能用真熊猫拍电影,但特效做出来的熊猫一样憨态可掬,动作神态很逼真,活灵活现的,仿佛跟真的一样。电影阐述了为什么会有抢熊猫的原因,这也是中国国宝被全世界人熟知并喜爱的一种体现。相信通过这部电影,未来会吸引更多的国际友人来中国参观我们的国宝熊猫,体验中国的文化。
龙叔这些年烂片不少,烂法也是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