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s status.困在人世间的我们几乎都会遇到的窘境,一种到了中年便会频繁出现的价值虚无感。
男主流泪的一瞬间的感受其实我很能懂,就像我高中总爱写小说,但是到了大学就不写了,过了许多年重新上手,居然还能写几句,当你在苦闷的俗世中挣扎半生,如行尸走肉,却发现自己仍然对生活有着质朴的热爱时,泪水自然就流下来。
到了电影结尾,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钱和地位固然不是一切,但没有它们你活的也不会很自在。
不过,我愿称“钱”和“社会地位”是生活必需品,而非有价值的东西。
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呢?
想想你临终时,所怀念的不是万贯家财、官衔爵位,而是半夜睡不着时看到窗外的月光照在熟睡的爱人脸上,是不大不小的家门口路过的微风卷起树叶,是赤脚走在沙滩上聆听海浪的低语,是骑车路过早餐铺端过馄饨的一瞬间,激动的泪水,是欣慰的欢笑,是爱,是恨。
个人认为,把这些都想明白了,也就真正能和自己、和生活和解了。
(以下记于2023.4.28)1. 没有任何好处的银卡会员 倒是很应景了.2. 我猜这张银卡终究会有用武之地.3. 啊终点是波士顿.4. 这片子着实太过适合想申请波士顿学校的我了.5. 我也想去哈佛啊!
门外的书店我兴许也打卡过.6. 写给明天醒来毫无记忆的自己: 除了酒精 激励我自己前行的还有更多不是吗.7. 男主与大学朋友再餐厅 糟糕而未曾料想的发展.《你好布拉德》——中年危机自愈篇|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辛辣,尖锐,温情。
布拉德的中年危机比常人高级,他不像常人那样一地鸡毛,伴随家庭危机,他上有老却不必操心,下有小也很出息,还有个爱他的妻子。
他的问题恰出于此,两口子分别就职于不同的非营利性组织,正因妻子容易满足的性格,使他长达数十年丧失了野心,居于小城市,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见证着大学同学一个个飞黄腾达,非富即贵。
直到他47岁、儿子选大学这年,他的心理天平彻底倾斜了。
他陷入沉思,深刻检讨自己的人生,感觉比衰老更可怕的事是他的人生尘埃落定,可能性越来越少。
他有意无意将自身交际圈固化在大学校园里,臆想着与昔日同窗之间依然保持着适度紧张的竞争关系,殊不知早已不再有人视他为竞争对手,当年大学的朋友圈早已没了他的位置,尽管大家依然珍视与他的友谊。
可想而知,一个人如果将竞争对象时时锁定为那些金字塔尖上的人,其挫败感会有多强烈。
他因此而变得异常敏感,害怕被人忽视甚而轻视。
他陪儿子去波士顿择校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儿子的诸多优秀之处,他甚至开始担心将来自己会嫉妒儿子的成就。
他遇见了儿子因音乐而结识的女孩,从女孩的视角他发现,自己其实是个幸运的人,拥有得已足够多,所有的危机与不快乐皆来自于心理层面,那里面是一个扭曲的世界。
可尽管如此,他依然难以放下那份纠结与敏感,仍以刺猬的形象游走于自认为仍该有他一席之地的同学“朋友圈”,仍未放弃以世俗的标准去赢得“朋友圈”的尊敬,直到在宾馆房间里性格内向的儿子跟他道出了这样一番话。
“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会记得今天我因为你在校园里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尴尬,因为他们都只关心自己的事,而唯一关心你的人是我,所以假如你一定要在意某人的看法,那就是我的看法——我爱你。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这电影,给五分我很矛盾,我还想给它零分,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的就好像是在演给我看,就好像是写我的生活,我的心境,看完很不是滋味。
这部电影还有个名字叫《布拉德的中年危机》,没错,就是大家口中中年危机的那个中年危机。
虽然说中年危机题材的电影好莱坞拍了一部又一部,好的坏的扯的,但像这部这么真实贴近生活的,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唯一一部。
在前一段国庆假期时间小gigi推荐给我的时候,他担心我不去看,所以反复说了好几遍:超级好看。
我也是有天晚上无意中想着那就点开看看吧,没想到出其意外的好看,不是以往电影那种好看,而是直戳内心的感觉,里面好多细节让我看完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早年的同学都事业有成,而自己却依然碌碌无为;谁谁谁的老婆本身就是女强人,和她老公互相竞争,又在竞争中进步;那个从小和你竞争的人,现在成为了大牛逼货;那个谁甚至都有了自己的私人飞机,他老婆家很有钱,甚至他第一桶金的客户都是岳父大人介绍的…等等等等。
再看主角,咬牙想着坐回头等舱,却因为是打折机票而无法升舱。
这一段真的是太他妈的真实了,好多事我们想去做却因为没钱而受阻,最后一咬牙心伴随着“反正一辈子就做一次”的决心去做,这不是穷人思维,这就是穷,仅此而已出门坐高铁二等座,飞机经济舱,连锁快捷酒店。
至于那些头等舱,五星酒店,米其林餐厅,或许只在电影里体会,亦或是“一咬牙”,对,就是咬牙硬上的感觉。
但殊不知这些可能是有些人的家常便饭而已,尤其是当你知道“有些人”是你小时候的玩伴的时候,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岁的时候,这种挫败感,四面八方,向你袭来…电影里年近五十的男主被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数落得一无是处;自认为曾经是相互竞争关系的同学,结果压根没把你当做竞争对手;同学的婚礼请的都是成功人士所以你没被通知到场;老师的葬礼请事业有成的同学去做演讲,而作为上学时候最被老师喜欢的你,却因为碌碌无为的现在,被拒之门外。
那个圈子的大门,没为你打开,并且以后应该也不会打开了。
这电影给了我很多触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三十岁,就变得矫情又脆弱。
《无双》里周润发有句台词是:这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观众,一百万人里只有一个能当主角。
《布拉德的中年危机》这部电影,好就好在结尾,结尾什么都没改变,男主并没有有如神助般的裂变成功,影片也没讲他儿子到底去没去哈佛,或者最后去了男主当年的母校,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这真切,就像一把刀,并不是一到扎进我心,而是一刀刀的反复划着我的皮肤,那些伤口久久不能愈合。
开心的时候就全力以赴的放肆开心,遇到困难的时候除了沉着冷静,记得课题分离。
布拉德中年的焦躁不安和快乐满足几乎都来自于其他人,同学同事,这也包括他的妻子和儿子,何时能够找到他存在的真正的意义,活的开心些呢,我不得而知。
但对于普通人而言,降低攀比的心理,一定大有裨益。
《被讨厌的勇气》里“每个人的存在即是有价值的”“多数的烦恼都来源于社交关系”果真又得到了一次验证。
如此浮躁的我在这如此浮躁的时刻,安静的看完了让人内心翻滚的无聊电影,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年后的自己,一个鬓角泛白的老男人凌晨失眠对着天花板发呆,工作已然稳定的融入了生活,平稳不失乐趣的家庭,突然发现不知什么就点燃了中年危机的导火索,发现周围的人都比自己牛逼,羡慕别人有着自己无法经历的人生,开始觉得一丝自卑、无助,怀疑一直信奉的平淡人生的宗旨。
睡在旁边的老婆轻轻的发着鼾声,抓抓她的手不再细腻光滑,内心起伏不再,但还是忍不住吻了一下她的额头。
看看表凌晨两点了,隔壁房间还有隐约的动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知怎么的都这么大了,你根本不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不再像小时就那样追着你跑,见面多了几分客气和距离。
呼一口浊气yy一些美好的事物渐渐睡去。
本以为到了这个年龄看透了世间百态,便一切尽在掌控,但当遇到一件超出了能力范围的困难,便不由得开始怀疑自己,也无法逃避。
看着自己的孩子就像看着多年前的自己,时光如白驹过隙,没人能叫你放弃雄心壮志,也没人要你必须知足常乐,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性格决定命运。
身为最普通的中产阶级,胡思乱想,不满意的现状导致越来越焦虑很容易陷入一种负面得情绪里。
到头来不过是跟自己的较量,纠结,较劲。
puffing myself up, tearing myself down.何不去放过自己,享受和爱着这个世界却不想着去占有。
最后的音乐会和儿子的一句:i love you.解救了老BRAD,而我们的人生终需要家人的救赎和自己的放下。
换句话说如果那时好用得起iPhone,那就很不错了还要什么手表,要什么自行车。
忠于自己,忠于家庭,忠于生活 peace&love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男主演的很有感觉,儿子稍微差一丝。
也许是因为我也人到中年吧,也许是因为我也混的并不如意?
至少我大学时间没想过我的生活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时而不时,那些混的好的同学的信息真的会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男主的感受我特别有共鸣。
电影没有流俗的讲其他同学的惨事,只是稍微提了下,每个人都有不容易。
男主那种感慨,自己最敬仰的老师过世了,没有人通知他,同学结婚了也没有通知他,那种挫败感我也曾体会过。
还好还好,他有一个懂生活的老婆,真的,成就是一部分,我得勇敢承认,我心里还有那种执念,想要成功,想要升职加薪证明自己,虽然自己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但就是想。
所以男主的经历给我很多安慰也有启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真是个需要一生琢磨的问题呢?
多么希望自己一生下来就有一门爱好并能持之以恒呢,然而没有,所以珍惜现在时间,就像男主说的,我还活着,还有时间
看这部电影是好几周前了,看完以后,总觉得心里有点莫名堵得慌,需要写点什么释放一下。
想来想去,堵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部电影戳中了人本性里的有的那么一点半点不能时常拿出来见光的小龌龊——嫉妒。
特别是年龄越发见长,回首往事,好像没有什么事值得回想,令自己欢呼雀跃。
人活着,毕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演化,不光是向好的方向或者坏的过往。
所以,和别人比较,是一种很自然的行为,其实没什么值得羞羞的。
但是,嫉妒这个事儿,是在比较的过程中,催发出的一种恶意,人啊,一旦突发奇想变得不善良,自我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就开始危险了。
哇,好像一不小心,开始进入了自我禅修的碎碎念,回到电影本身——《你好,布拉德》。
中年男子布拉德,典型的美国中产: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估计还背着房贷,身处良好社区的大house,车子,宠物什么哒都是标配,没办法让人产生优越感。
身边还有一个在人群中里不那么光彩夺目,但也挑不出毛病的务实且踏实的妻子。
膝下有一个马上要上大学的儿子,感觉也和他妈妈一样,在人群中,始终没办法发光。
布拉德和大多数无聊的中年人一样,频繁的刷着美国的朋友圈(Ins),却也频繁地扮演着不频繁更新的Ins小透明。
说来说去,朋友圈这东西就是窥视镜,有些人喜欢窥探,有些人享受被窥探的聚焦感。
布拉德的圈子里,有哈佛客座教授,在电视上经常刷脸的纽约政客;有年轻时因为创业IPO发大财,中年就退休在海岛,以享受度假、美人、美酒为“职业”的老同学;也有乘着私人飞机全世界飞,一个电话就让华尔街hedge fund震一震的对冲基金经理,而他们频繁地更新着朋友圈,仿佛知道,有些人需要通过看着他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过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样。
和自己朋友圈里的精彩比起来,布拉德本人以及他的生活,真的太波澜不惊了,他想发点什么,却发现,发什么,都好像很蠢。
电影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包括我,都可以立刻和布拉德附体,达成精神上的高度共鸣——看到同龄人,可能当初还比自己资质差的,竟然日子过得精彩纷呈、活色生香,比自己好一万倍,这种内心的憋屈和苦闷,不是两个字“难过”可以形容的。
前几天,刚好看到某卫视把2006年一众参加超级女声的前几名凑在一起,搞团聚。
节目的本意,自然是刷一波回忆杀,感动粉丝与观众。
让十几年后还当红的超女和那些泯然众人矣不在“超级”的女生们,好好话话当年,那时的青春、冲动与无知无畏,也许会因为时间,转化成一味有滋味的茶,大家品一品,皆香。
哎,谁知道,过去糊现在还很糊的许飞,开始掷地有声地说,当年的冠军尚雯婕,根本没有心,加微信不加,叫聚会从来不出现,根本就是失踪人口。
现在在节目上开始感人至深地说,你们都是我当年最在意的人。
许飞没办法接受这个预设,明明没感情,却硬凹超女之间,桃花潭水深千尺,她觉得有点gross.如果这是许飞当时在现场的内心真实迸发,那我还挺恭喜她的,因为她还在和“成为一个中年人”做最后的抵抗。
苦闷的中年人,嫉妒在肚子里,肠子黑了,也会忍。
把脸面上的笑,挂的像个月亮。
而不愿成为中年人的许飞们,会直白地袒露自己的不安和嫉妒,也没办法适应伪装的荒唐。
电影里,布拉德在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中年人:为了儿子能够得到大学面试机会,他还是舔着脸,好声好气地的给最讨厌的大学同学,纽约政客打了电话,语气里带着乞求,让老同学帮帮忙。
成年的世界,真的没有对错,只有利弊。
当韩寒借着电影,说出这句话时,他已然是个十分通透的中年人;当他为自己年少时,被称作当代鲁迅而感到脸红时,我明白,他的中年危机已经过去。
成熟的好处是自省与自洽,成熟的坏处是,一切与你有关的自然之美,荡然无存。
我作为一个迈向中年的人,有很多恐慌和害怕。
读了些许书籍,试图和比自己聪明好几个光年的人对话,听那些絮絮叨叨却也许都是智慧的老人的陈年旧事,我依然没发现化解内心如此善于嫉妒的方法,嫉妒,根本不用学,它就在那里。
我很喜欢的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和《无聊的魅力》里都谈到“自尊= 实际的成就/ 对自己的期待",他认为正因为自尊这件事关乎自己,所以对每个如此爱自己的人,它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也正因为如此,和自己同一起点出发的人比较,才能建立起似乎“合理”的期待。
但也因为如此,我们的自尊在不断受着挤压。
唯一释放的方法,要么就屏蔽外界世界,开始佛系,假装自己开始不在意比较,但能不能做到真佛系的,又是一个很大的哲学范畴了。
另一种,需要"王炸",某一天清晨睁开眼,再次刷朋友圈,当年的学霸因为money laundry被请去喝茶了;貌美的校花,因为整容过度,郁郁寡欢感叹容貌不在于是自杀了;至于那个创业发了大财的新一代马克扎格伯格,恩,飞机空难,与世长辞了。
哇塞,这一波朋友圈才叫真实且动容啊!
《你好,布拉德》给了布拉德这把“天胡”王炸,他曾经那么羡慕嫉妒的朋友们,一个个人设崩塌,他们的生活都是虚无堆积起来的假象美,现实里都是一地鸡毛。
而布拉德自己,妻子还在,儿子也许马上就要上哈佛,自己在做的公益创业项目被年轻有智慧的女孩子们钦佩着,这么想来,自己才是最后的王者啊(梦里都要笑醒了!
)生活和电影,区别大于银河系,我们都知道,哪有那么多王炸,哪有那么多虚无,哪有那么多天生的幸运与不幸。
做不到真佛系,就继续痛着,痛着但别停下,试着做好眼前的、手头的事,就算生活看似没意义,自己的朋友圈一天天都是空白,但你知道、我知道,我们不蠢。
人生艰难,少年时的烦恼到了中年同样无法解决,只是变得更加无孔不入和绝望。
年龄是少年人们自信的面容,到了中年无法戴上只会面对更加真实的生活。
47岁的男主活得像是20岁的少女一样多愁善感任由情绪淹没。
相反地儿子却一直凭着面瘫脸展现了少年人少见的沉稳。
可能人生就是这样会对人的存在互补的。
你的缺点会以优点的形式在聪明的子女身上延续下去。
男主的细腻演技一度让我尴尬地想要躲开,顺带一提这是与天才瑞普利同样的体验。
当两位女同学与儿子聚会时,中年男人眼底的想象和欲望让人不寒而栗。
别人的看法男主毫不在意地照单全收记在心里,对于无法控制的逃开,可以掌控的部分坚决地驳斥。
控制与逃避果然不分家。
人只在意自己的生活,儿子面瘫着表情却记得了这一点。
老同学们的流言蜚语,男主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亲自看不轻信,反而对十足帮助了自己的同学却表现得像个混蛋。
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无论怎么度过每一天都会减少未来的可能性。
今天做的事情大概率还会持久地做下去。
人认真选择走上的路一定在十年后还在脚下,每天醒来不光要想想几天还要想想一个月,一年。
做事前想的远一点,失败的预案多设想一下,不要高估自己的内心意志,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看到一个短评说结局男主就突然接受了,但是困惑和迷茫没有出口。
这正是生活的真相吧。
人生就是无期徒刑,出口除了死亡没有第二种可能,重点是如何选择自己的死法。
人活着的力度是不同的。
看到一些人平凡的人努力生活的痕迹就会让我感到羞愧与厌恶。
死亡前的无聊会让人死亡,学习,读书,更多的体验。
祝愿我们都能死前活的更好。
I am still alive.Thought thousands of time about quiet the same doubts. Am I successful? Did people respect me? What did I own and what do I own now? Do I hate this fucking world or do I still love it?He said, so many times I popping myself up and tearing myself down, but forgot I still love.Actually looking back, it is really warm when the wife and the son said, I don't know, I love you.I like the young actor.
男人的中年危机 无法感同身受
47岁的布拉德却脆弱到需要一个哈佛大学生的鼓励和点醒,只能说舔狗找权高位重的同学帮自己的儿子走后门这件事挺生活化的,也确实能够碾压布拉德的自尊心了。其他的,估计就是布拉德失眠矫情了
本来应该是部温馨的影片,讲述父子之情。但布拉德这个人物性格得相当有趣,提升了整部影片的内涵。中年男人的心态,也是一言难尽啊。
87/100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但它不是中年危机。电影展现了在互联时代可能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一种焦虑状态,社媒轻易得使人受困于周围人优于自己的表现,进而引发了低自尊的评价。仅从主角脑补所表达的心理状态这点我甚至可以给出满分。知道他人生活中的不如意有时候是缓解焦虑最大的良药。
成为爱的战士,拒绝中年危机
如果把故事主角换成17-30岁之间的男人人设 我愿意给五分,但一个47岁的男人,还在思考电影里的那些勾八问题……草,什么玩意!PS:演员很牛逼
结尾结束的有点突然…
三星半,话痨片吧,个人觉得有些牵强。这种比较我从大学毕业就开始经历了,根本不用等到中年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没错,是我本人。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多一星给男主,大中午看这种“深度”片超想睡觉...
难得的题材点——大部分中年男士实际上都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也有不错的执行和好演员。但是鸡汤成色总归是没什么新说的东西了。
白日梦想家2,阿Q美国分Q,整部电影都如此中式地真实,真实得令人不适
听本·斯蒂勒自我检讨了100分钟,越看越觉得这个角色可怜、招人烦。一个活到47岁还没把自己活明白的人,整天就知道在脑子里幻想,也只配拥有他现在的status。
生活,推着你一步步往前,我们习惯一直看着别人,羡慕别人的路的光明,暗自欣喜别人在走下坡路,但从来没好好注意过自己的路,自己现在的所思所想与感受
真的是一部令人生理不适的电影
真的太感同身受了,看着昔日穿一条裤子的好朋友渐渐各有各的不同,每个人的现状是他人饭桌上的谈资,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何必羡慕别人
我不能再吹嘘身家过亿的同学了,就豆瓣这里过过口瘾吧反正也没人认识我
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民,看这些白人男士的所谓精神危机。大概就是吃不饱饭的劳苦大众理解不了林妹妹吧。
太可怕了,我一边看一边摇头说卧槽,然后又边看边点头,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布拉德的心理活动90%我都有,原来价值观哪都差不多啊,原来找关系办事哪都好使啊,真的是世界大同。看完以后,我的焦虑确实减轻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