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我必须先写在前面,以下所涉及到的部分内容并不是100%纯原创内容,而是我很久前受到一篇文章的影响后才有的感想,我只是可耻的照搬了文章的思路及模式。
在这里感谢友邻路西法尔。
原谅我的可耻吧,阿门。
手动分割---去年在中国公映了一部万众期待,经典科幻末日题材影片的续集,堪称耗资数十亿的科幻巨制,毁灭天才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所导演的《独立日续集》,在全球得到了一边倒的差评。
先不说影片质量到底有多糟,本片并不出乎意料的走了末日题材电影几乎都走向的一个非常差不多的套路:外星人(或者全球灾难)即将毁灭全球,随后全人类想出一个法子对抗,然后失败再失败,最后男主人公拯救全球,或者男主人公笑到最后。
有不少导演试图改变,模糊这个套路,比如像《火星人玩转地球》的导演蒂姆伯顿就做了一次不错的尝试。
可真要说永远一成不变的还是罗兰艾默里奇,从《2012》开始就走了下坡路,在套路上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做出了单纯的商业贡献。
面对罗兰艾默里奇的不断失败我觉还是有很多原因的,但失败的起因却怎么也跳脱不出被复制成山的烂模板。
先来谈谈末日这个题材究竟是如何来的吧。
《圣经》中提到(虽然从未读过)最终会有人毁灭世界随后又会有人出现并进行拯救。
这便是无数末日片的最初模板,有太多电影对其复制了,就罗兰艾默里奇最早导演的的《独立日》就是其最佳范本。
面对末日的降临,人们在此时往往都是会拧成一股绳子的,效果堪称毛主席大跃进时期。
在面对全球性灾难之时,人们往往会抛弃很多东西,比如财产,身份,甚至信仰。
可是面对灾难的同时如果不抛弃信仰就只能皈依信仰,弃之就只能依靠本能。
人真是复杂。
于是在部分人类都抛弃信仰的同时往往会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隐藏观念,其中是善是恶却无法分辨:1. 世界不会毁灭2. 即使世界毁灭了,“我”也不会毁灭。
于是再这样大大小小的隐藏观念中,人性便会无限遗漏出其弊端。
《雪国列车》中便是将这些观念发挥到了最大,当然故事其扯淡程度让我不想再讲。
于是人们在凝视人性弊端的同时往往便会忽视其优良的性质。
让我想想吧,我虽然从没读过像《圣经》这一类读物我也能大概能猜出来,人性弊端的对立面是何:答案就是爱。
可能大家都明白吧,知识这个东西其实就是深藏于我们的观念当中的,只不过被格式化了以便我们更好理解。
如果说人性的弊端能变向毁灭世界,那么爱是否就可以将其拯救呢。
2017年10月动漫新番《少女终末旅行》就对其以上观点进行了深刻讨论。
其背景和故事的复杂深刻程度真是不得不引人深思:末日后,生命间复杂的关系,进化与终结,生命的起源,严重阶层化城市,孤独与寂寞,希望与绝望,独自二人却不是独自一人,看似有限的时间却又拥有无限的日常,而无限的日常中又包含着无穷无尽的哲理。
你会想动漫能包裹质量这么多的东西吗,我告诉你还真就能。
故事讲述的是核战争后两位世界终末时段的少女进行的旅程,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令人深思的插曲,而在结尾处两位少女对互相产生爱的效应。
在此大可论所有末日影片几乎都在讲述人性或者灾难是如果毁灭世界的,那么这部作品就无疑是在讲述爱如何能将干枯的世界进行拯救。
虽然大致方向是将其拯救,但其故事设定却真的惨不忍睹,几次甚有感触:这世界上只剩下这少女二人了。
活在这个时代有点常识的00后都知道生命是如何延续的,小孩是如何出生的。
可是目前为止还真就没有(相信我,我还特意查了一下)两个女孩子能共同生出孩子的案例。
但令人绝望的是在本季动漫的结尾处,世界上最后的两位人类女性还真就对互相萌生出了浓浓的爱意。
依照以上结论,两位并无法将生命延续的女性是没办法将末日世界洗心革面的。
我没看过其原作漫画,但我深深相信,“拯救”一词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诞生出什么新的东西,这个词可以有多种意义上的形容:物质上的,精神上的。
而在此时,面临两个女孩子相爱相亲却无法诞生新生的拯救必然就是意味着唯心主义的大获全胜。
我们可能无法将地球再一次注入新的血液新的生命,但可以从精神的角度将其救赎,打开以往的枷锁。
本作在立意上,绝对比过去的所有末日题材,废土题材高级了不止一个层次,因为以往的故事都只停留在悲凉与深邃的寂寞,而本作讨论到了爱究竟,究竟可不可以将所在的世界进行拯救。
当然也不排除,可能在这里的爱也另指向永不离弃;深陷寂寞孤独绝望深渊时,离不开的手吧。
未来可能世界即将走向终末,但是我相信两位少女的互帮互助也绝不会让这个充满神圣意味,拯救的旅途变得寂寞而孤独的。
如果以上我所瞎扯淡的全部可以说通,那么是否所有灾难片都可以作出相应改变呢,面对大灾难是否可以不再害怕呢?
而在同时,面临不同程度绝望的同时,希望究竟从何而来,带来此的不就是人世间大大小小的爱吗?
末日到来之后,陷入寂寞深渊时,你会握住我的手吗?
应友人之邀看了这部番并被要求写一点想法(虽然拖了很久(滑稽)),虽然全程被督促看完的但其实对于我而言这部番至少也是上乘的,废话不多说现在可是写吧。
1. 首先它的背景是世界大战后人类的消亡,而在番的末尾,也是以人类世界的遗迹彻底消亡为背景,因此这部番不可能仅仅只有废萌倾向。
当然不排除有些番为了让自身显得不那么浅薄会强行创造一些哲学宗教色彩,但本番不属于此类。
2. 尤和小千是地球上最后仅有的人类,而在这部番他们虽然也遇到了两个人但终究只是零星的过客,他们两如何处理在这个世界上的孤独和两人的关系是这部番的一个要点,其中有几个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个是尤半开玩笑式地用枪威胁尤并争抢尤的食物最终被打,这是一种对人类罪行的隐喻--“利益”正是人类罪行的根本原因之一,圣经里面所记载的人类第一起罪行则是“嫉妒”,圣经里面的记载更接近于私人恩怨的根本原因,而番里面的为食物威胁他人更接近是战争起源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人类原罪性质的东西的存在。
3. 第二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在尤和小千在观察到了战争之恐怖之后尤带有恐惧的笑,在此之前他们看了人类还繁荣时的照片以及视频和战争开始后的恐怖,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亡不过是一个数字,甚至邻国的人死亡甚至可以被当做夸耀的资本。
军人所谓神圣的使命不过是残杀同胞,让人胆颤。
尤恐惧的笑是对人类本身残酷的恐惧和对自身在这一切面前的无能为力,是一种在骨子里面的绝望。
之前看书读过这么一段话:“白起趙兵二十萬を坑す。
この記録のほんとうの怖ろしさは、短い記述にある。
僕らが二十萬のうちの一人でなかったという偶然がかえって僕らを戦慄させ、この人生をかなしましめる。
”人类悲剧的产生让我们对人类自身产生恐惧与厌恶,并深深为命运感到悲伤失去了自身肤浅娱乐的必要性。
而千对尤的打则是一种对不能共情的痛恨,这种恨让千排斥尤(对他者的排斥,到底是不能互相理解的人)4. 最后分解者的存在(要消解世界上的一切)给这个故事最终带来了很多空白不是悲凉而是空白,一种在激烈无意义活动之后地球的寂静。
有人说分解者的存在其实意味着文明复兴的另一种可能,世界正诞生于无之中。
但其实纠结这点已经没用了,无论怎么样这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彻底消亡。
5. 而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尊严又在哪里?
尤和千遇到的第一个人热爱摄影与绘制地图,这是对人类遗迹的记录,遇到的第二个人她想着设计飞机,虽然最后凭借着自己力量制造出来的飞机失败了:“终究,还是不行吗?
”但他们都在抵抗这种人类无意义中做出了些许努力。
而尤和千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后的人类,她们虽然也起过很多矛盾(我上面说的那两个),但她们之间更坚定的是在一起旅行所培养起来的深厚友谊以及之间越来越能互相理解的共情能力,尤在危险来临时永远是可靠的,她也保护着千。
而小千也一直影响着尤,尤逐渐可以理解小千的喜欢阅读与记录的习惯和也养成了想要保护除自身之外的生物(那条鱼)的意识,并且尤自己努力去做到了这点。
她们两在这种互补之中共同得到了深层的理解,找到了情感归属并且维护人类最后的尊严。
访谈地址:http://nlab.itmedia.co.jp/nl/articles/1507/24/news016.html去掉各种废话简单概括一下▲从高三开始画画,大二开始画漫画,大学毕业加入一个同人志社团,开始往网上发图,被新潮社发掘,本作是最初的原创作品▲从小就喜欢看小说,但最终选择了画画,大学时曾以美术教师为志向▲对《少女终末旅行》影响最大的小说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江国香织的《那一年我们爱得闪闪发亮》▲世界观不用说,是受《BLAME!》影响▲载具是Sdkfz 2是因为当时正好热衷于战争电影,在《拯救大兵瑞恩》里看到了这个▲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及构思《少女终末旅行》,原点是第3话《洗澡》,这一话浓缩了整部作品的魅力▲自己最喜欢的是第13话《雨声》▲大部分时候是全部想好再画,不过也有的时候是边画边想▲一话的草稿要花10天左右,画建筑的时候会尽量不与现实中或其他作品中的建筑物相似,第16话的跨页都市废墟花了20个小时▲否认千或者优是自己的化身,只是让这两个人代替自己提出各种问题▲金泽和石井还要更像自己一点,因为这两个人的行动有明确目的,而千和优是在漫无目的地旅行▲千和优会做一些记录,但并不是想让她们成为世界的记录者,整个作品直到最后的基调都是没有任何意义▲喜欢做GIF动画,作画方式是铅笔稿扫描之后用CLIP STUDIO PAINT,正在往纯纸上作画努力▲作画的时候会有意识地画出线在抖的效果,这是受动画师大平晋也的影响
先说说我的感受吧,10分满分,本作9分。
本作类比塔奇克马的日常,萌的同时用浅显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战争等一系列事物的看法。
个人对其比较有好感介绍相似作品有点偏,但是如果你对本作有兴趣的话可以多涉猎一些作品。
本人孤陋寡闻,能第一反应想到的还是动画和游戏,当然,欢迎补充1.《人类衰退之后》童话风格,末世日常,妖精设定别出心裁。
无论原作和动画比起本作都算是更早的作品
童话风格…当我没说吧2.《动物朋友》废土和少女,怎么能少了最近迷之火了的作品《兽娘动物园》呢?
(前身是韩国的手游,至于为什么我要提一下,后面就知道了)
兽娘动物园3.《学园孤岛》动画比本作更早的萌系作品,僵尸生存设定,个人觉得作品表现不太好
学园孤岛4.《奇诺之旅》看到少女和机车时我的第一反应,但实际是两种风格的作品了,喜欢本作氛围和思想的可以尝试去看看
5.《漂流少女》又是韩国,手游。
故事背景是全世界被水淹没,少女钓(qi)鱼(ji)求(nuan)生(nuan)。
至于为什么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手游我要提,不仅同为末世少女题材,更因为这游戏内某些插画的画风和本作简直如出一辙
不像吗?
6.《这是我的战争》同昏暗的背景,战争题材,只是游戏风格偏向严肃沉重
this war of mine
只基于动画版看到哪些写哪些。
随便想想随便写写纯发散性思维的产物。
动画做得太好了,纯黑白的漫画会加重末日的阴郁感。
动画的色彩和音乐让整个氛围明快了很多。
但是更绝望了啊。
1. 那个时代的人类已经掌握了在我们看来更加“清洁”的能源。
但是代价却是消灭了至少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全部的“自然”。
小千第十一集把看不到尽头的风车比作森林。
风力发电解释了为什么人没了那么久很多设施还能运作,但是后面打量倒下的风车大概也暗示着哪怕是钢铁的森林也在慢慢走向灭亡吧。
2. 尤和小千发现的所有生物除了大蘑菇就是养在池子里的鱼和种在培养基里的山芋,完全没有自然的生物哪怕是老鼠苍蝇。
食物生产厂出来的也是山芋粉压缩粮。
人类已经孤立于自然很久并且再没有吃过天然的食物了。
(但是相机里又说人类在不远的近代还有薯条和蛋糕这样正常的食物过着和现在的我们一样的生活。
这里的时间线看不太明白。
)3. 尤和小千吃掉了世界上唯二的鱼。
4. 尤和小千没有回头路只能向上。
上升的电梯坏掉了。
螺旋路上的临时通道也塌了。
5. 小千捡到的书是war and human civilization,战争与人类历史。
英语是一种很古老看不懂的语言。
6. 人类崇拜的神明是吃炮弹的大蘑菇。
蘑菇是分解者,将一切死去的东西重新分解成为大地的养分。
不知道以前的人们是否在城市里见过这些的神奇的生物。
它们又是否真的能在吃下了毁灭的武器之后让大地再次重生。
7. 不一样的世界会产生不一样的三观比如尤里。
她不识字,对炮轰废弃的城市没有罪恶感,却救了一条本来想吃掉的鱼。
她会对要炸掉的大机器说抱歉,愿意带着小蘑菇到处旅行。
她能吃能睡喜欢探索玩闹,像一只善恶都很模糊凭本能行事的小野兽。
她和知性而向往文明的小千互补相映着。
8. 第七集对酒的形容是我见过最浪漫的描述9. 尤里是个奇怪的哲学家。
“向上走吧,因为上层在那里。
” 颇有点像为什么要爬山因为山就在那里。
10. 金泽的相机=人类文明大宝库。
容量简直逆天。
之前那么多视频照片囊括那么多不同的人群不可能全是他一个人拍的。
相机的身世非常成谜,之前到底为谁所有转过了多少手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大半年过去了,目前只看了七集,每次都要找合适的氛围才舍得点开. 怎么说呢,大可以讲些“主题是存在主义”“大众版《等待戈多》”等等的话题,而配乐、作画等技术细节也值得大书特书. 但我无语. 不愿用虚文去破坏我得到的所有感受,而舍弃分享的机会,将其留给自己. 写这段话,也只是作为难以抑制的膜拜之情的抒发,抱歉了. 顺便求推类似的番. 反乌托邦+公路+日系,不会还有吧?
公路+日系的也行
【E01战争】【E02书/鱼】“因为容易忘记,所以才要记录。
” “记忆只会让人活的不自在。
” “好歹该记住自己吃过饭没啊!
”“只要不停地写下去,日记和书也没区别。
”【E03地图】“人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你看我们不是为了找吃的而四处游荡吗,找到了补给之后还要继续游荡,到头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好久没流这么多汗了,这就是活着的感觉吧。
”“就算没有意义,有时候也会觉得活着挺好的。
”【E04拍照/石像】“会不会那个世界也是一片漆黑呢,就是不希望那样,所以才造了石像,投下光明吧,为了让自己安心。
” “安心吗,我倒是找到小千的时候更加安心,在黑暗中。
难道说…小千才是神。
”【E05家/音乐】“你说,家是做什么用的啊?
” “如果人们没有家,不就没法生活了吗。
” “但现在的我们不就没有家嘛。
” “那倒是。
”“到头来,还是要不断地移动和补给啊,所以,这趟旅途就是我们的家了。
” “天花板都没有,真好的家啊”“就像声音的洪水一样,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音乐”“雨停了,原来平时的世界是这么…” “嗯…” “再休息一下吧。
” “好啊。
”【E06飞行员】“如果被人看到的话,就一定能成为历史啊。
” “耗费了那么久的时间,一个人努力过来了。
但是,彻底失败之后,心里倒也蛮轻松的啊。
”(😿直接哭了)“她笑了,大概是产生了感情吧,对绝望。
”【E07番薯】“你想,反正我们一直在迷路。
” “要是平时路上也有这样的箭头就好了。
”【E08物品坟墓】“只要有这相机在就不会把他忘了。
但是,不管是生是死,应该都不会再见面了吧。
那也许总有一天会忘了他们的吧。
”“这里是坟墓。
肯定是以这些遗物和名字作为标记希望别人能够记住自己吧。
但是像我们这样路过的人也渐渐消失后,人类从世界上绝迹后,还有谁会记得呢?
” “所以才要建石像啊!
”“到底是在上升吗,会不会其实在下降。
” “肯定是在上升,但是一直都在同样的地方打转,都让我怀念平时无聊的生活了。
”“睡完了起,起了吃饭,然后移动,之后再睡,这么想来,也是螺旋一样的生活啊。
” “原来人生就是螺旋啊!
” “不停地打转,究竟终点在哪里呢。
”【E09会说话的机器人和鱼】“进化的根源——破坏所创造的东西。
”“人,机器,鱼,都市都还活着,而且总会遇到结束的一天。
” “生命,是不是指能够结束的东西的啊?
” “如果破坏之后没有创造,就只能结束了啊。
”【E10列车和四脚小可爱】“在转动的地球上,着急也没意义嘛。
”“会伤感,会开心,也许音乐本来就有这样的力量吧。
” “是因为有节奏吗?
” “嗯…音波确实原本就是有节奏的波动。
” “电波也是一种波动,光似乎也是电波的同类。
” “那看着光会不会也觉得开心呢?
”“夕阳的红色含有伤感的节奏。
”【E11燃烧城市/遇到飞艇】【E12结局】“味道也是情报的一种,可惜不能记录。
”“虽然我们一直都是两人在生活,在知道了人们曾经这样生活以后…突然就觉得没那么寂寞了”“它们一定是和绝望做了朋友,所以听起来才让人悲伤,因为是灭亡的歌啊。
”“现在要去哪啊?
” “当然是上面啊。
” “是啊,不管上面有什么。
” “也许什么也没有吧,但既然有上层,就要往上走。
” “如果到了最上面的话,之后就去月亮上面吧。
”
人是栖息在连接中的猴子,以意义为食。
怎样理解:社会的本质是连接。
人生没有意义,只有意义感。
我们从来只能“感到有意义”。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先验的被赋予的意义。
社会,宗教,资本,文化…无时不刻不再试图赋予存在以意义。
我们生长在一定的语境中,于是就以为先天的意义等于先验的意义。
我们生存在社会中,生存在与外界的连接中。
即无意识地放弃了自由赋予事物意义的权利,以此换取了存在意义的不焦虑。
有一些人破除了这一认知局限性,认识到意义的虚无。
人,因此痛苦,因此孤独,因此焦虑。
但是,我们要明白。
意义从来是被赋予的。
我们直面了人生的无意义,同时也取得了赋予事物意义的自由。
这是人生最大的自由。
所以,我们要活下去。
要利用好这一份自由。
好好活着,活得好好的。
不要再孤独了。
不要再抑郁了。
走出去吧。
看看外面踢足球的人,看看外面美丽的花。
走出去吧。
只要走出去,一切都变得美好了。
毕竟我们不能只靠自己啊。
我们是栖息在连接中的猴子,以意义为食。
十分经典的没头脑和不高兴组合。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196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
“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出些差错。
脑子,天然脱线。
“不高兴”,人很聪明,但就是没什么能让他开心的事。
天生的高冷傲娇。
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使得人物的相处之间天然具备强烈的反差和戏剧冲突,能够很轻松地营造出一种喜剧氛围。
没头脑往往是团队中的体力担当,不高兴则往往是团队中的智力担当。
这样,两者之间的功能互补形成了剧情推进的最小基数,能够兼顾到许多单一角色无法完成的障碍。
而两者之间矛盾又和谐的感情关系也同样是一大看点,也就是“CP感”。
“没头脑”能够惹怒“不高兴”,“不高兴”能够牵制“没头脑”,这种相反特质角色之间碰撞出的化学反应,赢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持续到今天仍然是十分经典的组合配置。
一般来说,没头脑会是团队中更核心位置的角色,因为更单纯的角色会具备更明显的成长性以及更外放的表达方式,同样兼具气氛调节的作用,本作中的尤莉一开始呈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她会在这样恶劣的某日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极度乐观和天然的个性。
她会“看见洞就想钻”,会碎碎念话痨地和千户聊天,会没头没脑地谈论死亡,但是在第一集后半部分,她为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而对着千户举起枪时,我们就会知道这个角色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在末日环境下出生并成长的没头脑,她的价值观与现代人是不同的——食物即战争。
作为不高兴的千户热衷于看书写日记,她兼着团队向导、百事通、决策者、司机、维修员等职能,可以说在以聪明为特质的不高兴团体中,也是十分万能优秀的存在了。
但我们依然会看到她在驾驶汽车时不小心睡着的样子,然后发现她即便再怎么早熟也只是一个不得不挣扎求生的孩子。
第一集两人在出了洞穴后看到美丽的星空时吃掉了最后一罐汤,这似乎已经是一种末路结局的暗示;第三集她们谈论了死亡与宗教,第四集千说52W张照片不会在食物吃完之前拍完……她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找不到食物饿死,于是想象着死后的世界,这两个看似单纯的角色,大概早就已经接受了随时会死去的结局了。
“我们啊,不是到处找吃的,四处徘徊嘛,找到补给又开始移动,我们这么走下去,到底会有什么呢?
”这是一个真正荒芜充满未知与孤独的末日世界,没有人包括主角会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似乎只剩下了这两个少女——“这些建筑以前大概能住一千人吧。
”“好多啊。
”这种公路片的模式,使得主角们每次游荡到一个地点,都是一个单集单元剧剧情,都会谈论某一个价值主题,但实际上,《少女终末旅行》还是有基本的主线和主题存在的。
12话的单元剧主题,其实是顺延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而讲述的。
从一开始的依靠本能生存,到酒足饭饱后创造意义与艺术,以及文明繁荣道路连接后,战争的爆发与终结。
表面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少女在末日中行进,找食物、睡觉、洗澡、聊天、听雨……而在轻松且治愈的表象下,作者一直在试图探讨这些宏大的有关人类文明的议题,只是这种探讨的方式十分精巧,没有过多而显得空泛,也没有过少而显得平庸。
个人认为这就是《少女终末旅行》最出色的地方。
1、动画中故事开始于一个冬天,千和尤的食物已经断了,这是她们最后一餐。
好在之后她们找到了一箱军用干粮。
继续旅行,第二话洗衣服的时候捡到了世界上倒数第二条鱼,死的,千和尤把它烤着吃了。
2、金泽的相机在第三话登场,这是动画中第一次出现载有时间的照片,第一话到现在,千和尤中途没有找到过其他食物,也就是说她们靠着那箱食物支撑了至少七八个月(好心疼啊)。
同一话中出现的对话,只剩一个月的食物了,还有一句话没截屏出来,尤说完之后继续说:“我一个人的话可以吃七天。
”也就是说她们两个人30天的分量如果一个人稍微吃饱一点的话只能撑七天(好心疼啊阿啊)。
看动画的时候觉得声优的配音好温柔,声音很细,可能就是考虑到千和尤吃不饱没力气,所以才这样配音吧。
3、遇到了石井,石井为她们修理摩托车和提供食物,她们帮石井造飞机。
照片是她们在石井起飞前拍的。
8月6号食物只剩一个月,最多撑到九月份,估计千和尤断粮了一段时间才碰到了石井,在石井这里呆了一个多月。
石井坠入下层后,她们带走了石井留在住处的山芋,补充了一次食物。
4、按照石井提供的线索,去粮食生产工厂寻找食物,找到了一些山芋粉、砂糖和盐,烤了一些食物,食物储备再次增加(为她们感到开心!
)。
5、继续旅行,时间又过了一个月,她们的食物还剩多少呢?
碰到了奇怪的雕像、世界上最后一条活鱼。
6、新的一年开始了,尤和千还在吃着石井住处找到的洋芋和食物工厂做的干粮。
7、找到了一只和雕像很像的能理解人类说话奇怪生物,带着它继续旅行。
8、找到了一艘核潜艇,在上面呆了半个月左右,仍然吃着上次找到的食物,已经快半年了(好心疼她们啊)
在潜艇上找到了一袋保质期超长的巧克力,真幸福!
为她们开心~
9、旅途的开始。
10、动画中旅途的结束。
好难受。
(动画并没有做到漫画的结局)。
11、关于动画的世界观:动画中出现的武器,有二战时期的坦克、枪械,也有现代的核潜艇,有机器人,还有具有自主智能的人造蘑菇人。
整个地球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钢铁城市,像《基地》里的川陀星,没有任何土壤、绿植和生物。
从动画体现的细节还有时间上来看,人类曾经创造了非常灿烂的文明,但因为多次战争导致文明出现了多次断代。
千和尤离开家时,最近一次的战争还在继续,从人物前后对比可以估计,她们从离开家到动画结束,最多经过三四年的时间,三四年时间整个地球就已经只剩两个人了,可想战争的惨烈程度。
治愈的表面下,一个绝望接着另一个绝望。
我愿称之为最棒的反战动画。
节奏真的好慢好慢好慢,几个登场人物和雨声都算是不错的故事。结局等等更多时候撑不起来这么漫长的铺垫。
音乐番。哲学番。反战番。“食物会越吃越少,拍下的照片却会留下来”。感谢遇见,一件事,有人见证还是很重要的啊!
绝望到深处的宁静。
服了;您:废土百合,开始叨。
在最后的末世旅行,少女们在无意中审视了古代人的虚无缥缈和绝望好好的相处下去吧毕竟醉倒在月光中,多么美丽“一定是与绝望和睦相处,才如此悲伤,终结的歌声呢”【9.2】
看不下去。。。
现在对大多数的乌托邦的反战故事免疫了,而且废土的画风和整体的调调太闷了,尤其是对卖萌不敢兴趣的情况下。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整个番呈现出来的生死看淡,悠哉的态度。
片中有时会描绘一段千潜意识中对优作为他者的恐惧,让二人最后作为“最后两个活人”关于“寂寞”的对话,有了微弱的连接感,不再指向无。她们和人们相遇,目睹文明最后的遗迹,虽然最后再没有别人,她们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记忆都无法作为历史向下传承或扩散,但却在这种彻底的“属己”里找到庄严。
无聊,贫瘠。
奇怪的设定加展开,本意大概是要萌系治愈然后加个末世背景来反差衬托吧,要打比喻的话就好比在中药里加奶油一样。
看了两集。声优和画面很萌很可爱,能明白作者试图展开一些更深入的讨论然而…然而并没有更深入。如果后面有惊喜可以再高一星。//第三话石头出现,然而并没有什么…继续追的动力。
还可以,不一口气补完我就完全忘了前面讲的啥
大概是十月新番里面唯一觉得能追下去的,制作质量不错,简约而不简单
想起看过的小说里一句话“我们在废墟上寻找花束”。太温暖也太蕴藉哀伤了,我心都化。
就像行进在川陀的废墟
从黑白的漫画世界解脱出来拍成动画后,居然一下没有感动的点了。不再是必然的死局,不再是无望的探索,二人不再如提一盏油灯在黑夜旷野中相依而行般连接,看到最后一集,甚至发现连旅行也不是终末……这怎么评,这不就成偶尔蹦几句“金句”的卖萌片了。
感觉是恋童癖会喜欢的
刚开始以为是冒险番,知道不是以后有些嗤之以鼻——“这就是宅男喜欢看的吧”,如果做一个《二次元宅男必看的十大动漫》list这部肯定在列。两个女主长得可爱声音可爱性格可爱,除了可爱就没其他看点了,嘁~后来越看越喜欢,是既丧又治愈而且真的很可爱。
看过的最无聊的番,全程倍速观看,节奏拖沓,剧情可以几句话概括完。场景经不起细究,末代人类的城市不可能长这样,更像是二战时期设想的未来世界。故事背景也一点都不愿多说,全靠脑补。我还以为这番会有探险的感觉,原来就只是赶路+聊天。画得还行,歌好听,我觉得这样的制作组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这种漫画上
给五星谈哲学的都特么是大师 天天这么深刻这么内涵你们不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