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电影,特色还是很鲜明的!
一开场的动画效果和新编动感版《铁道游击队》之歌就透露出欢乐轻松的气氛!
即便是抗日题材、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大哥也能加入专属于成龙的经典笑话来!
比如成龙在这部电影中不止一次的使用“duang”这个梗,还抖一抖头发,像表情包里那样得瑟一下;房祖名和成龙在被日本人抓获后相互挖苦、比帅,老爸嫌儿子鼻子小,儿子嫌老爸鼻子大,那亲情满满也是真没把日本人放在眼里!
事实上,原版故事也是个轻松幽默的格调,要不也不会有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铁道游击队》,这就是咱中国军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将战争电影融入喜剧因素,这个设计很好,影迷们也表示赞同,只是成龙大哥这次确实搞得有点……尴尬。
比如成龙、房祖名、王大陆等人浓浓的港台腔,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比如王大陆饰演的伤员,也太让人出戏了吧?
有这么逗比的八路军吗?
为了带伤离开、完成任务,竟然当众撒娇,哭着说想妈妈了!
啊……当时脸都绿了,冷汗直冒,我们的革命先烈就介个样?
还有龙太子,虽然此前还挺喜欢他,但“吸毒事件”之后,好感荡然无存,这回老爸为了他也真是拼了,给足他表演空间,戏份完全是男二号的节奏,当真是“上阵父子兵”……不过,讲真,让一个瘾君子演革命前辈,还是感觉怪怪的!
再说,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解禁了?
不仅港台演员尴尬,曾到韩国镀金的小鲜肉黄子韬也被大哥无情“嘲讽”,一句“西边的太阳”都不在调上,声音还辣么难听,看来以后真的可以改名叫做“黄破锣”了!
摘自:百度百科
荒诞的无药可救。
我只想说,不能打的成龙,变成了房祖名,再好的功夫赢得了日本人,却赢不了观众的心,严肃的抗战片再搞笑,可惜你中弹太多,我救不了你。
这部影片充分符合少女们,事实证明什么凯(刚一出场便引起少女的骚动,我靠!
)的不知高了几个等级。
俺花了3.9元钱,非要我给一星给某个演员,那我会给二嫂(徐帆)。
不为别的我只想说,咋的说实话不行呀。
漫画风格的成龙抗日神剧,在制作上有一定的诚意,动作设计、悬念的反转构思不错,片尾的特效大场面撑起了结局。
但为毛拍冬天棉袄队啊,飞虎队夏天不行动吗,大哥想掩饰慢半拍的身手吧。
台词老梗满满,更让人犯尴尬症的是成龙父子拿自己长相说事,但影院里的孩子们都挺高兴,在每个该乐的地方都乐了,还有声音弹幕评论。
我也有点开心了,冲着票价。
大家开心就好咯。
p.s 为什么53岁的李连杰淡泊名利、热心公益,而62岁的成龙还老骥伏枥在烂片堆里摸爬滚打?
答:成龙有儿子
说实话,就电影本来看《铁道飞虎》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电影一开头是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列车,然后回到了1941年,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但是,当电影开始描述由马原代领的“飞虎队”跳入一辆民用列车,然后暴打并脱光日本人的时候,感到好笑(因为这个情景的确好笑)又有几分悲哀。
近年来,不仅类似于《铁道飞虎》这类的搞笑风格的电影在弱化当年日本的侵略军,就连类似于《亮剑》那一类的抗战片都在弱化日本军队,这样真的好吗?
这样不是变相的在向我们的后人传达错误的历史吗?
而且啊,实在不太明白,作为铁道飞虎干嘛要上一辆民用列车,并且上了列车也没有杀一个日本人,所以,你告诉我他们上车的缘由是什么?
只是为了告诉日本人你们的存在?
当然,这部电影后半段和前半段搞笑的风格不太一样,多了一些伤感和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的一分致敬吧。
也表现出了那个年代的小人物在面对侵略者和外敌时的那一份大义。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以弱化日本人的方式来搞笑的电影其实不宜拍太多,会影响孩子们对于那段历史的错误理解的。
如果在影视剧中一直这般弱化日本人,以后究竟还有多少人记得那八年抗战的惨烈?
虽然我很欣赏成龙大哥年过六旬依旧亲身拍动作戏,也很敬佩大哥的敬业,但是真希望能够尊重历史,把最真实的抗战经过还原给大众。
#铁道飞虎#这个类型的喜剧和#潘长江#的#举起手来#系列很类似,走的就是巨大夸张路线,很难对剧情进行评价。
被脸谱化的日本人就像样板戏一样,这种形式在影视作品中长期失踪后偶尔以喜剧方式呈现一下还挺逗的。
不可接受的是,竟然宣传说本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这就让人接受不了了,因为就涉及到剧情合理性的问题了。
抗战年代,枣庄有一群三教九流的小人物,平时他们是搬运工、裁缝、小偷……大隐隐于市,逮到机会,就组团翘班打劫日本人。
这群“铁道飞虎”们,虽然战斗力差点事,秘密潜入、背后偷袭、装傻充愣之类的江湖功夫还是很娴熟的,总能有惊无险打昏几个日本鬼子,留下画风清奇的涂鸦纹身,并把抢来的物资藏进山洞,也许等着战争结束当创业资本吧。
直到有一天,他们误打误撞救了个受伤的八路军,又误打误撞接受了他的临终嘱托,要去炸掉一座日军把守的大桥。
习惯了小打小闹的他们虽然胸无大志,却很守承诺,咬了咬牙说:来呀,咱们干票大的!
话是这么说,一群大字不识的乡巴佬,怎么跟数量几十倍的日本正规军拼呢?
放在以前,这一点问题也没有。
把某人设定成武林世家,让他们都能一伸手把鬼子撕成两半,骑自行车逆风飞翔,凌空翻跟头躲子弹。
哪怕不用武功,也能八百里外一枪命中敌人。
杀几百个日本兵,还不就跟easy难度打一关《战地》似的!
国产抗日神剧就差神到这个地步了但丁晟导演不玩这套,看过他之前的电影就知道。
经常是女人靠边闪,男人狠狠干,多的是你死我活,少的是柔情蜜意,天然对需要一点卿卿我我的观众不友好。
硬汉导演最大的优点,就是从不搞虚头巴脑的,要玩就玩真家伙。
《铁道飞虎》的撞车戏,是用一比四的原建材搭了火车和大桥模型,真撞真炸真拍而成,放在CG泛滥的今天,这很大无畏,让人起敬。
剧组的模型装甲车追求以假乱真说教是成龙电影的百搭槽点,在《铁道飞虎》也不见了踪影。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是,众人为了师出有名,说了一通精忠报国、匹夫有责等等的感想,然后请成龙来做个总结。
讲大道理的台子搭好了,成龙清了清嗓子:少说话!
放映时很多人一直在笑,到了这里却鸦雀无声,只有我一个人偷乐了半天。
哎,他们都不懂自黑的美妙吗?
成龙终于不说教了对细节的专注,对套路的颠覆,使得丁晟电影万般冷硬,却掩不住浓浓的浪漫色彩。
而浪漫,是男女通吃的。
所以这个高纯度的直男癌,反而能赢得男女观众的一致喜爱。
除了浪漫,还有强烈的喜感在作祟。
映后我问丁晟,这电影的风格跟法国喜剧《虎口脱险》超像呢。
丁导演爽快地回答,没错,就是从那部经典老片来的灵感。
法国喜剧《虎口脱险》的这一段摩托车追逐影响了《铁道飞虎》所以不难理解,里面的飞虎队员全是小人物。
他们的动机一点也不高尚,成龙是为了给老爸老婆报仇,王凯则是受不了被人小看,放在以前的红色经典,哪怕真是为了这些,也该补充几句我们都是党的好儿女之类的吧。
丁晟说,开拍前调研了铁道游击队的资料,那里面每个人都是伟光正的党员,接了任务就去抛头颅洒热血。
但他不打算照着拍,生生原创了一批没有编制的草根角色。
这个决定,把抗日英雄还原为了活生生的人。
典型的卢瑟画风这队伍里唯一懂得骑马开枪日语打炮的,还是个吃了败仗的前国军。
作为一支抗日力量,他们确实业余得不像话,但他们依然成功了。
英雄莫不凡人。
归根到底,战争的胜利,靠的不是靠那些写进历史课本的有名有姓的英烈,而是无数默默无闻、跟庸常的你我没有本质差别的凡夫俗子。
他们也会胆怯,也有私心,也常犯二,会傻傻地有梯子不用跑酷上墙,会在搏斗中狼狈不堪颜值尽毁,甚至关于他们的故事,真的只能成为老师口中的一个故事。
但说真的,他们也不在乎这些。
跟上面提到的《虎口脱险》同时代,欧美曾经风靡过这种废柴小分队立大功的二战片,《十二金刚》、《戴罪立功》等,还有父母那辈熟悉的改革开放第一部译制美剧《加里森敢死队》。
骗子、小偷、赌徒、强盗,一空下来就喝酒赌博打嘴炮,正是这群没什么文化的混混克服艰难险阻,为反法西斯出一份力。
译制经典《加里森敢死队》而我们的银幕上,英雄却总是空豪言壮语,动不动谈理想和主义。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太让人腻了。
你看国产抗战剧都不兴高大全了,电影实在没有理由还是老样子。
丁晟和成龙把废柴的基因引进抗战大片,诉说的是我们认同已久的事实:人与人没有贵贱之分,无论你的理想是崇高还是朴素,只要真正为了家国奋斗,你就是好样儿的!
当然,你仍然能从《铁道飞虎》找出一些不足,但对于中国电影,它的正面意义足以压倒一切,它为同题材开了一个超棒的头: 如果抗战电影都能拍成这样,某些主旋律就不用靠三观崩毁的宣传片来吸睛,更不用隔三差五包场重映了。
整部影片的基调还是挺轻松搞笑的,看的是也几次被逗乐。
唯一的感觉就是成龙和这些年轻的演员真的是感觉完全不在部电影里啊。
到成龙你就觉得真像是那么一回事儿,可是一到年轻一辈的演员,就感觉哪哪都别扭。
尤其那个受伤的小兵,什么鬼,整个儿说搞笑又不搞笑,说悲情又不悲伤,你说体现大x吧,又老觉得断片儿了。
还有在淀子里对歌那段,简直是尬对,就是那种互相不想搭理那种感觉。
挺精彩的部分就还是各种打斗戏了,火车上的一些设定都挺有意思的,那个怎么都死不掉的日本鬼子,承包了大半的笑点。
最后炸桥那段很精彩,整个场面都挺刺激的。
故事一般般,成龙的打戏依然精彩,其他出彩的不多。
身边好友是痴凯粉,所以王凯的电影我都免费看。
我算是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了手撕鬼子的戏码。
我本对战争一类的题材就不太感兴趣。
铁道飞虎算是典型的成龙式喜剧。
关于房祖名的出演大多的感觉是被骗了,但他本来也不可参与任何宣传,而我对吸毒艺人的容纳度远大于一些港独台独艺人。
而房祖名在戏中尚算出彩。
而王大陆饰演的八路军无疑增添了此戏的败笔,但心中却是暗喜,台湾演员要想挣钱就得让你演什么就演什么,成龙的戏你不演有大把的演员争着演。
最后电影中最出彩的还是王凯,无论是戏中人设还是个人演技都是如此。
直截了当的体现了专业演员的素养。
文/梦里诗书根据《铁道游击队》的改编,成龙将自己的喜剧风格带入到了这场昔日的红色经典,固然那用幽默重新装点的铁道抗日,使《铁道飞虎》焕发着一种全新的朝气,但又不得不说那浮夸过度的场面道具,使电影未能真正如虎添翼的跳出一部动作片的浅池。
在已然拥有着一个真实故事和经典蓝本的奠基下,《铁道飞虎》无疑在先天上是占优的,就像《血战钢锯岭》那位只身挽救了数十人生命医疗兵的传奇,一支在真实历史上活跃敌后取得了斐然战果的铁道游击队,并不会让人有感电影剧情上的胡编乱造,反而能写实于民族凝聚力,彰显国人面对侵略战争不屈的毅力,所以即便昔日的《铁道游击队》有着尤为刻意的革命乐观主义,但个人认为其今日看来仍旧不失为一部中肯之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新编的《铁道飞虎》,其与诸多真正的抗日“神”片有着本质的差别。
在剧情构思上《铁道飞虎》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新颖之处,但成龙的功夫幽默和诸多的笑料包袱使得这部新作相比老版有着尤为出色的娱乐性,或许会有很多会认为战争与喜剧并不应该混为一谈,但其实不论是国产的《三毛从军记》,还是《欢迎来到东莫村》《虎口脱险》《大独裁者》这样的的他国经典,其实都非常出色的将战争与幽默做出了结合,固然《铁道飞虎》做出的这种结合尚难以企及这些佳作,但总归是好过于如《举起手来!
》中那样对日本荒谬的丑化。
《铁道飞虎》中虽然没有如同手撕鬼子这样的桥段,甚至还有着子弹是不会拐弯的自嘲,但从内在上来说,这部作品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干货,其所做的仍旧只是一部带有夸张意味的成龙动作喜剧,这自中还有着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希望儿子复出的私心,看似高潮迭起的转折,甚至还有着所谓的彩蛋,这些好莱坞喜剧套路的沿用,却使电影欠缺了对战争残酷性的着点,这种着点是三毛脱下军装后看着无数墓架的唏嘘,也是东莫村中那超越意识形态对生命的尊崇,《铁道飞虎》虽然能逗人一乐,也有着激情热血,可这些却并不应该是一部战争喜剧真正落足的重心。
客观的讲看《铁道飞虎》时我也笑了,但如果一部有着真实历史沉淀的战争电影,在时隔近六十年后今天的改编,最终所留给人的只有笑意与热血,自认为这样的战争电影其实已然迷失了它的真正意义。
还是成龙电影老套路喜剧加动作 只不过背景换了一下 不过这就是商业片 虽然都知道结局 但全程无尿点 算是成功的商业片 大量搞笑桥段 确实不错 一个老人家带着一帮小鲜肉还是有特点的 再加上人气超高的王凯 演员方面挑不出毛病(来看王凯的人那是真多啊,一出现就引起喧闹)适合全家观看 老少通吃 2017-01-17
凯凯王有喜感牛的感觉诶!
糙的让我有点生气了
“少说话”将和“哦”“嗯”一起,成为冷场及结束话题的利器,同时也为编剧各种省略情感戏给予完美理由。铁道>功夫>>>绝地
预防
对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事来说,演绎的并不很好,但是对于喜剧来说还不错,成龙风格还是百看不厌啊。
笑到不能自已 凯凯好帅。20161224 @ 保利国际影城5号厅 2排9座
3.4星。1.比《绝地逃亡》好看多了。2.王凯耍帅高峰.不要惊讶王凯搞笑,人家演过陈佳明的。3.笑点有点老“一挖一麻袋”是90年代奇志大兵的梗吧。4.成龙自黑无极限。5.请把开头结尾去掉,画蛇添足。6.3D扣分特效扣分,演员表把房祖名排那么靠后,心机歹毒扣分7.红色经典翻拍目前最佳还是《智取威虎山》。
吸毒艺人滚出娱乐圈!!!!
吸毒还能拍电影,不愧是星二代,倒过来还要说网友故意打低分?严重破坏了国产电影环境???呵呵
重点在于:那战争题材做喜剧化处理,是原罪吗
三星给王凯……恕我直言,这片子和手撕鬼子的区别在哪里?
期待了很久的电影,抗日喜剧,丁晟真的是个很棒的导演,希望韬韬还能跟他有合作,电影剧本很牛,导演掌控力和镜头语言都很棒。韬韬作为一个新人,演技不能和老戏骨比,但不管是动作还是剧情,他都完成的很好,一个总想打鬼子干大事的热血小青年,他给出的成绩单很棒。动作戏打的很漂亮很利落。
跨年夜当天和萌萌一起去看的。一直都记得凯凯王骑着马追火车,身上军大衣像斗篷一样,那个帅气到不行的慢镜头。
一星为成龙悄咪咪在片里给观众塞shit。KZD肯定很桑心没有一个这样的“亲爹”。
老套,但不难看,走进影院的期待就是手撕鬼子,以及舔屏,完成任务
分给那么低的都是被烂片击穿脑壳了吗?实话讲,这个完成度还是不错的,还保留了成龙动作片的搞笑风格,当然你也不能要求丁晟每个电影都是解救吾先生。要说拙劣的就是网络用语的使用,尼玛用了那么多duang都不给wuli涛涛用下狗带,不能忍!!!
同档期两部二战题材电影 美国的血战钢锯岭 中国的铁道飞虎 多的不说了 正视历史 尊重敌人
成龙带着房祖名演“红色经典”,意图太明显了。一部抗日神剧倾向严重的动作喜剧却如此笨重、无聊、冗长、弱智,高潮戏没完没了尿点满布呵欠连天,好久没看过如此难看的火车动作戏了,倒不是说《智取威虎山》有多好,但两者一比确实多方面高下立现。丁晟再见。
给年轻观众看的喜剧动作抗日片,平衡的不错
成龙终于抛弃了沉重的历史题材,回归典型的龙式动作喜剧路线。为了提携儿子,一把年纪了还跳上跳下不容易,看着有点心酸,还拿大哥的绰号和“Dunang”的段子自我开涮,Wuli韬韬说“不唱了,我一唱他们就说我跑调”。缺点是剪辑太多看着头晕;韬韬和太子毫无演技可言,动作部分全是替身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