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超氏喜剧”自居,却是一出活脱脱的闹剧,喜剧的笑果完全由一个个散落的雷人造型、反串女人和装疯卖傻来支撑,而这些手法我们在话剧舞台和综艺节目中随处可见,丝毫谈不上个人风格,更谈不上“超氏喜剧”。
再说影片明明来自于俞白眉的同名话剧,俞白眉还身兼电影编剧和导演两职,明明是“俞氏喜剧”,却偏偏因为知名度贴上邓超的标签,未免牵强。
反正来说,那年我看的时候,其实觉的挺好笑的,也就那么些事。
《分手大师》讲述了“人渣”邓超在做了一系列坏事——帮别人分手之后,最后改邪归正遇见真爱,从而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故事。
感觉题材还不错 就是感觉剪辑很混乱 整体剧情也很乱 也不是特别搞笑而且 感觉邓超的表演台夸张了 有些太低俗了 特别用力恶意的在搞笑 整个片子就像是个低俗的搞笑剧
其实这部片子还不错啦,起码我从开头笑到了结尾。
真的很不喜欢豆瓣的风气,一有国产片就各种僵尸粉来刷一星。
至于吗?
至于吗?
就这么崇洋媚外,不支持国产吗?
你们就没在电影中看到邓超的认真和努力吗?
它和《泰囧》有啥区别?
都不是在认真的搞笑吗?
虽然剧情很老套,几乎看开头就知道结尾,但是你们不觉得它还挺搞笑的么?
两个桥段让我觉得邓超很敢玩啊,第一个是邓超黑自己,孙俪出场,恶搞婚外情被媒体抓包;第二个是邓超闻了杨幂的鞋子,然后臭昏过去(PS:当年天涯豆瓣黑杨幂,说她脚臭),就冲着人家敢自黑的精神,你们这些刷一星的好意思嘛?
你们敢这样自黑吗?
暂且不讨论剧情有多么老套,段子有多么荒诞;就冲着片尾的花絮,我都乐了半天呢。
不过里面最想吐槽的是古力娜扎,完全没有演技==她的出现纯粹是为了秀身材和脑残。。。。。
小苹果神马的已经经典一幕,网络上爆红,说明人邓超营销做的好啊,会炒作!
最后说一句,这么支持邓超,完全是因为都是家乡人啊。
更愉快的是电影里面居然出现了家乡话,倍感亲切有没有。
我刚看完风雨无阻的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要给这部电影写影评,不得不说电影和变4一起上映还是有好处的,在买不到变4的情况下,好多人都看了分手大师。
我不知道大家对好电影的定义是什么,反正我的理解就是讲故事,无论你是恐怖科幻还是搞笑爱情,你总是要叙述故事,我感觉分手大师的叙事一塌糊涂。
整个故事也经不起推敲。
不可否认故事很搞笑,邓超的无节操无下限耍宝,让好多人刚开始笑到肚子痛,可是越往后看越笑不出来,这完全就是邓超的个人秀,杨幂的女一号都演成了打酱油。
笑点不是直接抄网络段子,就是靠直接的造型和表情,直白的让人欲哭无泪,而这些让人欲哭无泪的段子居然占了电影的百分之八十,只能说是个人都会审美疲劳,笑不出来吧。
而这些用力过猛的表演和笑点,也恰恰说明了邓超对票房的渴望和担心。
从邓超对电影前期的宣传和电影里的表演来看,他可谓是下足了资本,可是结果还是把电影弄成了四不像, 故事经不起推敲,人物感情变化生硬不自然,完全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煽情而煽情。
观众根本进入不了情节里去。
电影不只表演用力过猛,连剧情都用力过猛,既想搞笑好玩,又想煽情落泪,还想要反讽讲道理和表现浪漫爱情故事。。。。
其实这几种元素只要稍稍用心还是可以柔和在一起的,只是要有主次,有明暗。
可是分手大师偏偏都把这几种元素硬生生的拼在一起。
结果就变成了四不像。。。
首先声明:我不是杨幂和邓超的黑粉..我对他们基本无感..说说我之所以看电影的原因吧,某次组团看《同桌的你》片前预告放出来,全影院的人都笑了,各种造型让我感觉应该可以一看,然后昨天在微博上看到档期提前,恩,刚好有空..年度最烂的喜剧,估计没有之一。
前一个小时下来..都没有爆笑的点,但是我都听到好过观众的大笑,当然我也笑了,但不是被影片逗笑的,是被观众的笑声给逗笑的..唉..这票钱都花在这了..难道我们的笑点已经被running man锻炼到高境界了?
看到一半我已经在玩手机上的游戏了..感谢让我通了好几关..过多一会..我隔壁那对情侣已经快要睡着了..而成为鲜明的对比是再隔壁一对情侣笑到不能自己的声音..(这让我想去研究深奥的社会学心理学..)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已经拉着我想走了..(对,我是5000w的灯泡..)靠着犯贱的强迫症我硬是撑到了最后几秒,问我怎么知道的?
我走出门回头看了一下刚好在放字幕..so..有没有彩蛋我就不知道了..开头狂刷友情卡让我一直在数星星..这是现在国产喜剧的必备技能吗?
差点以为是黄百鸣出品..邓超这么卖力的贱兮兮表演,实在用力过猛过于浮夸..和鲨鱼耍贱的的那段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哪位电影学大师能赐教一下有什么伏笔什么意义吗?
我自己能想到的也就是凑时了..杨幂的素颜让我把眼光都放在她的皮肤上,演技?
抱歉我没注意。
不过杨幂自黑的拖鞋梗我是真笑了..在邓超走show的时候我不明白杨幂怎么就哭了..而让我不明白的还有怎么梅远贵听完叶小春的山谷独白就喜欢上人家了呢?
是时代发展太快还是我不明白感情?
喜欢一个人就像步步高点读机?
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感觉叶小春的人设应该有点想要讽刺现实的切入,而后是想营造《大话西游》的笑中带泪大喜大悲的格调吗?
到最后,开头胸大无脑的拜金女突然变身成为为爱奋不顾身的痴情少女?
我中途去洗手间的时候回来走错影厅了吗?
我看的是另一部戏了?
这部片里的女生都素颜了?
缺化妆师么?
您还是化个妆吧,我看着也舒服些..对我们的票钱能不能负责点啊喂!
听过在拍的时候很多都是临时想出来的?
这让我在今天看到一条影评:现在电影不仅可以用PPT拍,还能用GIF拍..真是32个赞不能同意更多啊!!!类型标签贴上 剧情 两个字你是怎么做到的?
完全是GIF拼出来的116分钟你好意思说是剧情?!
其他片还会我让我意犹未尽的时候..而这116分钟特么怎么过得这么慢?!
What ever,编剧是谁?
赔我票钱!
p.s:打5星的才是水军吧?!
说真的,去看这部片子的原因。
不是因为自己特别喜欢邓超或者里面的那一个耀眼的、红到发紫的明星。
而是因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评论,当然不是溢美之词。
说一个不缺名、不缺利的男演员为什幺要作贱自己。
大概在老一辈艺术家那里,让他们获得一生的名利的,叫做电影的东西,是无比高尚东西。
作为一位演员或者导演也是一个光耀万分的职业,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永远是站在至高点之上;永远没有必要为取悦所谓卑微的观众,牺牲自己一点点自己高大上的形象。
即使对于故事而言,真心没有什么好说的。
因为他不够新颖,也不够离奇,更谈不上感官上的刺激,但是邓超那种累得出汗的诚意还是有的。
作为一个没有打着3D名义圈钱的国产片,而且还把自己放在这个国产片注定炮灰的档期之中。
说真的,我只是不希望他成为只拍一部电影的导演。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恋情的终结。
都需要一个分手大师的。
邓超主演过的电影分手大师一开片就举了很多分手的例子,但细看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要分手的找分手大师邓超的,往往都是男性,也就是女性往往是被分手的一方。
看过一句话“在恋爱中,男生的感情往往是从非常爱,很爱,爱,没感觉的过程。
而女生却是从没感觉,爱,很爱,到非常爱。。。
”也就如同当男生看见某个女生很漂亮或者很吸引人时,他会马上奉为女神,从而展开攻势。
但往往得手后,才慢慢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
而当女生听到“某某某喜欢你时”第一感觉就是“他长得太一般,我对他没感觉”但抵挡不住攻势,终究甘拜下风。
从此如同跌落泥潭无法自拔。
闺蜜柚子就是曾有过这样经历的女生。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高三,无数对情侣被拆散,又有无数对新情侣崛起的时代。
柚子和他同桌就成了--用粉色爱情面对黑色高考的大军之一。
谁也没想到他们会在一起,柚子告诉我原先她也以为自己和他只是所谓的蓝颜而已,但是,也许是面对黑暗压迫的高考,贪图题海中那暂时欢愉的港湾,亦或是卷子与卷子间书本与书本间,那眼神的片刻交汇。
但无论这么样他们还是在了一起,无论怎么样他不会为她改了理科去填文,她也不会为他放弃物理15分的大题。
无论怎么样他们不是在拍青春电影,他们终究分开了。
有一天他告诉她,他爱上了同班另外一个女生,她笑嘻嘻的说好啊,笑嘻嘻的主动找那女生换了座位。
她闺蜜都替她打抱不平,要去教训那个第三者。
她也笑嘻嘻的制止了。
她说“什么第三者啊,她只是帮我看清了有些人,什么人该爱什么人不该”她那副笑嘻嘻的表情很假很生硬。
令人看了不忍揪心。
最后凭借着她发奋的学习和卓越的天资,她成功进入理想的大学,记得在暑假快要结束的一天,她告诉我,他打电话告诉她,那只是为了让她,好好学习,心无旁骛。
虽然她后来也跟“第三者”证实了他的话,但她还是回答他“去你妈的”你不是我,你就不会知道被分手后,我感情的挣扎,我的确也是因为失去爱情才赢得高考的,但你不知道,那真的很痛,当爱一人到无法自拔却非得被迫脱离,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所以,与其痛苦的分离,不如让我爱上别人,或者你丑态百出,让我看看我怎么会和这么不堪的人的人在一起,让我主动离开你。
再让缓慢的时间填补我们之间的缺憾。
即使是你刻意而为。
其实电影寻找分手大师的男性,还是有情有义的,至少在他不爱她之后,还会让她不是那么痛的离开,让她至少不受自己--曾经这么亲密而信任的爱人的伤害。
所以姑娘,如果你不够了解他,不要轻易言爱。
因为爱这个词太重。
从嘴里说出来,不小心,是会砸到脚的。
你也要懂得,三分情七分骗,世态炎凉还得自己爱自己。
昨天晚上去看的,本来不想评论,但看到好评如潮,我真想说几句…首先,我确实笑了,但是这种笑并不值得回味,因为笑声不是发自内心,而是脚心,仿佛被人搔了脚心,被动的大笑。
如果说“让人发笑”“娱乐大众”就是这部电影的使命,那分手大师的确完成了使命,但完成使命并不能说它是一部好电影,就如同一场让人捧腹的相声,笑点是靠讲荤笑话获得的,能说这是一场好相声吗?
在我看来能被称为人类艺术精髓的一个是建筑另一个是电影,所以好电影一定要具有艺术性,不客气的说《分手大师》并不在电影的范围之内,所以它更不可能是好电影,只能算是小丑搞笑表演集锦。
其搞笑的方式跟《乡村爱情》如出一辙,只不过是邓超比刘能、赵四帅而已,邓超也成功的用他的耍帅麻痹了观众,不像去讨厌《乡村爱情》一样讨厌《分手大师》。
客观的说《分手大师》必定会大卖,这已经是毋庸置疑。
首先,它迎合了大众“减压”的需求,在这个不以耍贱为耻的时代谁会拒绝捧腹大笑呢?
但如果只单单的用票房跟笑声去衡量一部电影优秀与否,那实在是我们太肤浅了。
其次,国内观众观影素质偏差,艺术修养不高,也为像《分手大师》这样的跳梁小丑提供了登上舞台的机会,但毕竟跳梁小丑不可能是主角,作贱自己娱乐大众的套路也不可能是长久之计。
因为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观众也会用正确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超氏喜剧”。
重新审视的结果就是:这是一个极为反面的示范,“投其所好”的追求票房就如同饮鸩止渴,如果《分手大师》成功了,势必会刺激更多电影人去效仿《分手大师》的成功模式,将艺术抛到脑后,只追求一时的情感刺激所带了的巨大商业利益,这样又会出现两种可能,一是同类型影片泛滥,观众厌烦,市场倾向得到改变,该类型电影被淹没在市场的浪潮里。
另一种可能是,为了追求利益,该类型影片泛滥,并霸占市场,观众的艺术修养不能从电影中得到提高,品味更加庸俗,最后进入死循环。
很明显我们不愿意看到后者的出现。
以各种电影理论、群众反馈来衡量,《分手大师》都不算好电影,但我得说,它深深地娱乐到了我,这是最近第二次我对华语片与主流评价形成大分歧,已经做好了挨砖的准备。
上一次是《私人订制》,该片口碑扫地,骂声如雷,可我偏偏觉得有趣之极,尤其是开头部分。
这两部影片,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表演游戏,印象最深的“剧目”是包青天和人犯,奥特曼和怪兽,人犯要跪下受刑,怪兽要被奥特曼打,但谁也没觉得受了委屈,笑呵呵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成年之后,自然找不到愿意这么玩耍的小伙伴了,但还是可以口头过瘾一把,找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时无意间就角色扮演起来,你是皇帝,他是大臣,管你叫朕,管他叫尚书什么的,情景假设一番,全身心投入进去,脑洞开得跟陨石坑那么大,以假乱真,胡天海地吹一通,也是挺杀时间的聚会游戏。
去年看完《私人订制》,我同意该片是三段小品拼接,现在想想,比起小品段子,该片更接近的是相声,你看德云社那些荒唐开局离谱走向的讲故事型相声,逗哏和捧哏的知道全是假的,逢场作戏,煞有其事,笑果就从这里面来,观众明知扯得不行,心理上也是当真事来欣赏,这才会乐不可支。
《私人订制》里,这是订制小组和客户的默契,双方都知道是在演戏,努力使自己身临其境,加载各种角色属性,本质上这跟小时候玩的游戏毫无二致,那种过把瘾的效果确实值昂贵的服务费,白百合和郑恺有一场坟头哭着垒麻将的戏,连客户都不在场,这跟咱们的聚会吹牛更相仿,总之看得我非常爽,还有什么比成年人戴上面具大玩角色扮演更娱人娱己的消遣呢,要是在长途火车上碰上一个精于此道的座邻,即使坐的是雪国列车,我也会嫌路程太短。
《分手大师》的观影快感,与《私人订制》异曲同工。
邓超热衷于挤眉弄眼,扯着嗓子,手舞足蹈地犯贱,东西方谐星外加一串精神病们齐齐上了身;除此之外,他卯足了劲,变足了花样,在各种身份、职业、肤色、性别、外貌、年龄间疯狂跳跃,不排除是邓超自恋企图过盛,向外行炫耀演技,当然,这种表演课作业集锦式的角色跨度骗不了稍有经验的影迷,否则演演员、骗子,多来几场戏中戏,岂不是最容易得影帝。
但撇开这一点,确实具有非凡的娱乐性,我的脑海里不断闪过那些一起演戏的小学同学,以及成年后一起吹水的嘴炮烂友们。
更重要的是,虚拟世界的邓超有我们生活中无法企及的条件,换装速度快到咂舌,各种天赋集于一身,杂技,热舞,篮球,极限运动上手就精通,游刃有余的穿梭于不同的角色,这只可能出现在电影世界,以及我们最深层的幻想里。
都说电影是拿来造梦的,最起码这种荒诞之极的故事设定,让我们的角色扮演之梦,得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满足。
走出影院时,我看到好几人咯咯笑着,模仿邓超的抽风表情。
遗憾的是,跟《私人订制》一样,《分手大师》也太把电影,太把讲一个有内涵、有人情的完整故事当回事了,可是,这本来就不是此类意淫狂欢电影该遵循的准绳。
《私人订制》三个故事演得挺脱线的,结尾突然拐到正儿八经的环保上去了,不伦不类;《分手大师》也毁在这把刀上,骗着骗着,乐着乐着,瞬间奔好莱坞30年代就用滥的浪子回头套路去了,邓超又是遍体鳞伤又是泪水泛滥的苦情戏,前面变脸快过洗脸,后面真情流露,难免让观众怀疑还在演戏,根本深情不起来。
更糟糕的是,前面那种随心所欲的演法,是高度风格化的,最大前提就是藐视一切合理性,之后却舍本逐末,硬要从逻辑上把故事编圆了,有多别扭可想而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能想象周星驰的电影后半部转成沙马兰风格吗?
节操已经碎了一地了,何必捡起来,又拼不回去,既然贱了,就一贱到底,向《王牌大贱谍》看齐,岂不美哉。
又要耍贱,又要立牌坊,只成就半场娱乐,因此好评也只能给一半了。
(文/方聿南)
文/梦里诗书看《分手大师》我笑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疑邓超是为优秀的演员,就表演而言能将“至贱无敌”演到这般极致也实属罕见,但笑过后更多的是一种黯然,当中国式喜剧仅剩下装疯卖傻讨得强颜笑,这何尝不是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悲哀。
喜剧的艺术本就无高雅与低俗之分,能“寓庄于谐”之作,在欢笑中能给人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心灵的感悟这便是佳作,反之当一部电影完全剥离了社会,所展现皆是强人一笑,这样电影的不论有着多么华丽光鲜的外衣,本质却失去了灵魂,夸张是喜剧最基本的惯用手法,所以在《分手大师》这场邓超的“秀”里,不论他是装黑人也好,扮伪娘也罢,还是那贱兮兮的梅远贵形象,都无可厚非,但这一切应该源于电影所寄予深刻的内涵,就如同罗宾·威廉姆斯在《窈窕奶爸》里也同样男扮女装,却展现了最真挚温馨的父爱亲情,罗伯托·贝尼尼在《美丽人生》纳粹集中营里也同样“装疯卖傻”,为的却是让身处人性泯灭集中营里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喜剧,但反看《分手大师》呢?
或许就连邓超也看不下去其剧的浮夸,为自已的电影找着沉淀,但为了内涵而内涵和一部电影本源于内涵,这二者间本质的差别自不言寓,拙劣既现,如果说《中国合伙人》让我看到了邓超作为一个演员的功底,在《分手大师》中的他却像一个没长大的小孩,抛开这个毫无逻辑可言的剧情不谈,这个剧本本身就有一个致命缺陷,分手大师在泡到别人的女朋友后就玩失踪,这也能叫“大师”?
那些被这个双重骗局戏弄的女孩,若真是现实反而会受到更深的伤害,玩弄他人感情与鼓掌之间的人,最终却得以抱得美人归,圆满大团圆?
电影本身的价值观就是扭曲的,而邓超在此剧里也更是“秀”出了自我,若说取景毛里求斯扮演国王还可牵强的归于剧情需要,那站于鸟巢上的航拍便是赤裸裸的自我夸耀,哗众起宠的俗媚毫无一星半点的艺术可言,只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孩童才会将其作品拍成这种只重“笑”果,不记得失的电影。
邓超的“秀”,黔驴技穷的笑出了效果,便有人拍案叫绝,奉为经典,诙谐幽默的形式仅是喜剧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其内在的展现才是度量一部电影的尺杆,而这一点不外乎《分手大师》也同样是诸多今下的国产喜剧所缺失的。
巨差无比,一分给柳岩
邓超要是在美国,会成为烂仔帮和搞怪蠢蛋秀争抢的对象。不过换了别人,我可能会冲上去揍他一顿。
无聊的时候看还可以
邓超可以不演喜剧吗?
烂大街的段子加上《万万没想到》级别的特效,以及几近疯癫的表演凑成了这部大杂烩,起初对于这种不要脸的行为理解不能,当看到结尾字幕改编自某话剧时才幡然悔悟,于是不经感叹网络段子手才能拯救中国电影的未来,
敢跟变4抢档期,有魄力
邓超贱贱惹人爱,肉体加一星
也不跟别的电影比就跟恶棍天使比的话我看分手大师笑得还挺开心的
笑点挺多的,但是搞笑方式比较单一
烂到不能相信 现场反应热烈到我开始不相信自己的智商 为数不多的几个笑点笑完就让人觉得特别空虚 国内这帮神经病能不能不再自以为了解观众了 别用色情弱智与煽情的擦边球攻击观众本来就很脆弱的神经 故事逻辑演员表演导演功底全是零分 已经彻底对国产电影失望了 今年再去看国产电影就是孙子
妈的,这么多年国产新生代男演员没有一个真正有才华的!
纯粹的喜剧
无聊的时候看看乐一乐
邓超果然是鸡血水瓶贱男,太能搞了。全片都在极尽可能的让你笑,观众也的确笑了,不过剧情干瘪,再好笑也觉得无聊。
邓超很爱演啊,喜剧感可以。
原来真的有看到一半想走的电影啊…亏我以为另一个徐峥又诞生了,原来只是出了一个没头脑让买了票的人看完都变成了不高兴。
喜剧的感觉很足,整部片子都在耍贱,试映会笑声不断。前半部很好,中后段略有一些疲劳和混乱,结尾意料之中。。剧情没太多新意,但也不得不说搞笑的效果得到很好的呈现。。从没想到邓超这么适合演无厘头喜剧。。总体还是值得一看。。想打3星半,就来个四星吧
片子实在是太二了,南周还做了一大版。邓超模仿金凯瑞,很卖力,有些桥段虽然恶心还挺搞笑,虽说不求有什么内涵,可剧情实属傻逼,杨幂依然毫无演技。总得来说还是可以一笑的。
不用看了,几把垃圾,海报就看吐了 ……
这么好的国产CULT电影一定要打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