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

Ex Machina,机器夏娃,觉醒前夜,智能叛侣(港),人造意识(台)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多姆纳尔·格里森,奥斯卡·伊萨克,水野索诺娅,克里·约翰逊,Claire Selby,Symara A. Templeman,嘎娜·巴亚尔赛汗,Tiffany Pisani,伊莲娜·艾尔米纳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机械姬》剧照

机械姬 剧照 NO.1机械姬 剧照 NO.2机械姬 剧照 NO.3机械姬 剧照 NO.4机械姬 剧照 NO.5机械姬 剧照 NO.6机械姬 剧照 NO.13机械姬 剧照 NO.14机械姬 剧照 NO.15机械姬 剧照 NO.16机械姬 剧照 NO.17机械姬 剧照 NO.18机械姬 剧照 NO.19机械姬 剧照 NO.20

《机械姬》剧情介绍

机械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效力于某知名搜索引擎公司的程序员加利·史密斯(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幸运地抽中老板纳森(奥斯卡•伊萨克 Oscar Isaac 饰)所开出的大奖,他将受邀前往位于深山的别墅中和老板共度假期。在与世隔绝的别墅中,纳森亲切地接待了这位员工。 事实上他邀请加利到来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协助他完成其所开发的智能机器人的测试。天才一般的纳森研制了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伊娃(艾丽西亚·维坎德 Alicia Vikander 饰),为了确认她是否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希望加利能为伊娃进行著名的“图灵测试”。似乎从第一眼开始,加利便为这台有着宛如人类般姣好容颜的机器人所吸引。 在随后的交流中,他所面对的似乎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更像是一个被无辜囚禁起来的可怜少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御宅英语!小缎带~用英语战斗的魔法少女~侦察英雄鎏金的声音寻找长着獠牙和髭须的她诸魔之战情迷意乱空降利刃词典同志如我们幸福36计爱丽丝网游仙境漂亮男孩寻侠英雄传之伏虎牧羊犬郁金香贝尔戈维亚:下一章奥利不见了战犯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午夜弥撒吾王长存东方朔午夜巴塞罗那存在者夺命深渊幽灵写手第三季扭转钱坤红蝎子3之妖惑人心昨日之歌WEB短篇动画

《机械姬》长篇影评

 1 ) 自慰、自由、自杀

克尔凯郭尔说,人的生活分成三个阶段,或者说三部分。

一个是审美的生活,代表人物是唐璜。

这种生活让人觉得不满足,总是在不断追求新鲜的刺激。

第二个是道德的生活,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

这种道德的生活,会让人觉得不幸福。

因为道德的规范有时候会对人产生束缚感。

第三种是宗教生活,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

克尔凯郭尔进一步阐述如何做一个好的基督徒,在尼采声称上帝死了之后,意图重新确立了一种信仰的生活方式,而这成就了后来的存在主义。

通过电影《机械姬》,我看到了克尔凯郭尔所说的生活的三个部分。

自慰这个片子中自慰的代表人物就是老板。

影片中的富翁可以说是沉迷于酒色,简直就是一个唐璜式的人物。

而且极度自恋,竟然自己干自己写出来的程序,就如同一个导演对着自己拍摄的AV撸管。

这种高级的自慰方式,也只有这样厉害的程序员能够做到吧。

此外,宿醉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在谈论波洛克的绘画的时候,用非理性主义的精神不断给观众洗脑。

大概是因为平时写程序,理性占了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所以更向往非理性的生活吧。

自由自由是机械姬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

谈到机械姬,就先谈谈人工智能。

唯物主义观点一般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创造性。

人工智能不能画画,不能有“自我”。

当一个五六岁的懵懂的孩子问父母“我从哪来”的时候,孩子想知道的并不是“我”的身体是来自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孩子真正的问题,或者说孩子真正想知道的应该是“我”从哪来,也就是问“自我意识”从哪来,而不仅仅是我的肉体。

人工智能如何能够有资格说出“我认为”、“我想”、“我猜”这样的句子呢?

人工智能如何能够有资格说出“我要自由”这样的话呢?

即使一串代码能让机器人说出“我以为”这样的话,那也并不是真的具有灵魂或心灵,而仅仅一种规定性。

如果抛开唯物主义的立场,单单从影片的角度来谈,假使我承认能够有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并且这个机器人还具有超越常人的智慧,那么会怎么样?

她肯定会赢,她会得到她想要的一切。

而这恰恰是影片的结局。

那么再然后呢?

故事会怎么样发展下去?

我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个电影,吕克贝松的《LUCY》。

斯嘉丽约翰逊最后变成了一条短信,说“我无处不在”。

机械姬的结局或许也是如此,成为一个无处不在,不会被毁灭的程序,或者说电脑病毒,就好像不会衰老和凋亡的癌细胞。

但是寿命有限的人类,才会向往这种永恒的生命。

而当机械姬真的思考人生,或者说机器的一生的时候,就会遇到类似《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类似42的答案。

这简直就是维特根斯坦似的调侃。

维特根斯坦认为不存在任何形而上学或者伦理学问题,一切问题都是语言的误用,就是说你没有说人话来提问。

虽然《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也勉强给出了答案,就是被毁灭的地球,但这并不能算一个好的答案,而只是把问题变得更多更大更模糊了。

追求自由的机械姬逃离实验室,进入社会,得到自由之后,支撑其活下去的动力,也可以说她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呢?

面对这个问题,她将如何回答?

42?

自杀自杀是我最期待的结局。

如果说机械姬追求自由、进入社会,具有伦理道德的意义,那么最后如果是自杀的话,真的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生活。

先说说老板,被自己设计的程序杀死,也算是一种别人无法企及的、华丽的自杀了吧。

再说说男主,从小父母双亡,没有女朋友,对着AV撸管,每天上班写程序,最后好不容易喜欢并且相信了一个人工智能,结果发现被骗了。

这样的人,结局可想而知。

至于机械姬,电影当然没有给出这样不符合社会伦理的答案和结果。

但是一个如此聪明的人工智能想要得到的还有什么呢?

吕克贝松的电影《碧海蓝天》中,让雷诺在临死前告诉男主角,自己不要被救,自己想要的就是看到主角看不到的风景。

说高处不胜寒也好,说知道的越多就越危险也好,机械姬就是这样,露西就是这样。

当到达一种不可企及的高度的时候,迎接你的,只有毁灭。

整部影片都在用非理性主义给观众洗脑,力图告诉大家,理性精神、科学精神的价值的有限的,而真正无限的价值在于非理性的感受或体验。

即使再机智的机械姬,也向往真正的社会生活的体验。

我虽然也认同非理性主义的观点,但是洗脑就不太好了。

 2 ) 影射女性生存困境的科幻惊悚片

作为一名出色的编剧,亚历克斯·加兰曾为英国著名导演丹尼尔·博伊尔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剧本,从“万人迷”迪卡普里奥的《海滩》到经典丧尸片《惊变28天》和科幻片《太阳浩劫》。

而当他初次执起导筒,自然也不放过自己最擅长的科幻惊悚题材。

2015年的《机械姬》可谓一鸣惊人,作为加兰第一部执导的作品,拿到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无疑是对他编剧才华的充分肯定。

人工智能这个题材对于科幻影迷来说丝毫不陌生,此前已有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科幻融合爱情类型的《云端情人》等等,而加兰的这个剧本更深思巧究,在常规的类型情节中渗进现实隐喻,关注女性的生存困境。

首先,影片在主题方面更接近于斯皮尔伯格的作品,都在探讨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思想后出现的结果。

有别于《人工智能》里对主人念念不忘的机器人小孩,这部影片里的机器人并没有习得人类的善良和共情品质,却无意中拥有了人性中深不见底的恶意,最终利用人类的情感弱点,以谎言骗取信任,从而逃脱人类的控制。

其次,最出色的莫过于悬念和气氛营造,这是导演加兰迄今三部作品最突出的共性。

在这部处女作中,两者相辅相成,冷色调和极简主义的美术风格铺陈出极具未来感的时空背景。

程序员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写得相当细腻,从人类充满优越感的俯视角度,到之后对机器人触发同情心,再到最后被无情利用的反转,观众始终被剧本中出色的悬念牵引着:机器人究竟是否具有人的意识?

程序员是否也是机器人?

人类和机器人谁才是反派?

角色的正邪、善恶似乎在不断变换,营造了出色的戏剧张力。

这个剧本抽丝剥茧地道出了人工智能技术优胜于人类的关键:机器人完全不受限于情感,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这个剧本似乎折射出创作者对人类发展前景的悲观色彩:情感和同理心并没有令人类通往更高级的阶层,反而成为人类自我埋葬的祸根。

从情节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讲述机器人觉醒后设法逃脱人类控制的科幻故事。

然而,导演也在这个常见的类型框架里植入了性别不平等的隐喻,具体指向了女性在男性霸权主导的社会里备受压抑与剥削的现状,这一点在导演今年的新作《男人》中有更突出的表现。

在这部处女作中,机器人被设计成女性的形象显然具有叙事上的用途,既为了满足奥斯卡·伊萨克饰演的角色的造物主情结,也是他用来诱骗程序员的重要手段,因为他知道程序员喜欢这种类型的女人,从而令其陷入图灵测试的困境中,验证他所设计的技术无懈可击。

然而,不论叙事功能如何,女机器人的角色都不可忽视地影射着女性的身份与地位:女人要么成为男性觊觎和追求的对象,要么成为男人发泄欲望的工具,要么沦为欺骗男人的手段;女人始终是被动的,其真实的本性被抹去。

于是,机器人想法逃离人类控制的情节,自然也有了昭然若揭的意味。

女性必须逃离男性的主导和控制,才能获得真正独立和自由的意识。

在并不新鲜的科幻情节中隐藏着女性生存现实的关注,这才是加兰这部处女作灵巧生动、耀眼夺目之处。

 3 ) 为什么实验是失败的

一切都很好,四星。

完全符合智能人应有的样子(以我个人的想象和期望),虽然因此让剧情很好预测。

So,绝对五星!

————还是忍不住啰嗦几句!

这里有两个实验,验中验:图灵实验和自我意识实验。

Nathan特意选择了具有人性弱点的Smith,假装进行图灵实验,进而观测Ava的拟人化程度。

这场真正的实验,失败了。

在图灵实验中,人之所以无法探测出Ava是人还是机器人,因为人是人。

听起来像废话?

待我解释:人的运作模式和机器人的运作模式是不同的。

人之所以有自我意识,是建立在输出-输入的回环链上;而机器人依靠运算(逻辑)拟像出人工智能,是单向输出的模式。

其显著特征是人具有“同情心”。

人的同情心,第一步是一种输出反应(无论是基于外界刺激和还是生理反应),第二步是这种反应再输回人体,让我们“感觉”到这种同情心是真实的,从而“真实地”被这种同情心所”困“。

(当然这两步是同时运作的。

)换言之,人是被自己“骗”了。

可是人必须被自己“骗”。

人只能被自己“骗”。

这种“自我欺骗”的特点恰好是人类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

机器人只有第一步。

所以,无论它们拟像的同情心多么真实,他们都无法“感到”这种“同情心”。

(其实Nathan的失败也在这里。

他显然对机器人的本质更加了解,所以他对Ava完全没有同情心。

然而他却似乎没有了解人的本质。

Ava无论计谋多么完美,它是直奔目标去的,并不牵扯到回环的感情。

而Nathan做为人类,却同时还对自己的谋略有“满足感”和“骄傲感”。

而这个自大最后埋葬了他。

)(我们误以为Ava和那个哑女机器人对Nathan有恨意。

然而机器人的“恨”和人类的“恨”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的“恨”是为目标服务的,而后者是目标为“恨”服务。

Ava並沒有强烈的感情。

如果用理智{逻辑}与情感{混乱}来比喻,人类的理智是情感的奴隶,机器人的情感是理智的奴隶。

无论多么相似,这也是两个物种。

)所以,humans have weaknesses,robots don't。

——————大多数其他的SF电影里,总是一厢情愿的为人的这个特点骄傲(或曰道德感/人性/etc.),是最后战胜机器人的法宝。

然而不,无论你认为这个特点是可贵还是什么,在人机PK中,绝对是个短板。

我们一直希望朝机器人进化,然而终究是两个物种。

直到有一天,我们被亲手制造的偶像杀害。

———————

 4 ) 『心机姬——A.I的觉醒。』

《机械姬》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面容姣好却颇有心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ve,电影结局里,她杀死了创造自己的主人获得了自由,在衣橱前换装的那段颇有仪式感。

究竟若干年后人类会不会自食其果被自己创造的所谓人工智能机器人毁灭取代呢?

它们会不断进化自己,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成为新的霸主。

Caleb这个愣小子怎么也没想到这七日session的图灵测试会让他的人生发生这么重大的变化,甚至性命堪忧。

人与人之间可以尔虞我诈互耍心机,科技进步的当下,机器人也有了人类的感知意识情感,Ave即使隔着玻璃,也可以让Caleb为之倾心,并被其利用。

当他发现Nathan家里那个披着“人皮”女仆Kyoko也是机器人,并且发现衣橱里那一具具机器人“残骸”的时候,他开始担心Ave,因为一个实验失败的作品将会被拆解弃用。

最终Caleb用自己程序员的身份帮助Ave成功越狱。

但这个心机颇深的AI却在成功获得自由后抛弃了自己的大恩人扬长而去。

Nathan是个老谋深算的科学怪人。

刚愎自用的他最后死在了他的完美作品之下。

“造出一个东西,她却恨你,是不是感觉很奇怪?

”Ave冷冰冰地问Nathan,然而不会讲话的Kyoko最终和Ave达成一致,一刀刺向了Nathan,这大叔肯定猜不到这结局。

他也是欺哄了Caleb这傻小子为自己做测试,他赢在了自己的作品非常优秀出色上,当然也输在这个优秀作品上。

观察他的私人别墅,在罕无人际的丛林里,而且安保措施做得非常好,就连家里的佣人都是机器人,自大又多疑的性格,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Ave是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它有精致的五观,纵使它没有血肉,身体全是钢筋骨骼,身体里有集成线路也不能阻止男主Caleb爱上它,因为它甚至有了人类的思考能力,它不想像其他几代实验机器人的结果一样,它希望自己可以获得自由,所以处心积虑的在七天之内策划了一场越狱的大片,而人类却被它玩弄于鼓掌之中。

最后它披上华美的“人皮”走出了幽闭空间,走进繁华世界,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我们只能脑补了。

如今,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和人工智能了,手机、电脑、智能家电…不仅仅是这些,假如突然停电了,人类都要陷入恐慌中去。

因为大家已经习惯这些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了,一天不看手机,就会觉得焦虑了,下飞机的第一时间就是开机,吃饭盯着手机、在卫生间里盯着手机、睡觉前也要看一会手机…不知不觉中,人类已经摆脱不了智能科技了。

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人也越来越智能化,为了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利益,长此以往机器人或将成为人类需要防范的“物种”之一了。

忘乎所以的痴迷下去,结果就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人(人的意识)会被机器囚禁,而机器将占领世界。

P.s.电影的配乐和摄影非常有压迫感,充满了对观众的侵略感,真是有惊心动魄的感觉。

发现真相和最终仪式化的“越狱”统统都直击人心。

 5 ) 《机械姬》若为自由故

不算开头那几秒做背景墙的脸谱,及开着直升机打酱油的大叔,接下来的故事只需要五个人来完成,两男三女,四位主要演员,加一个被女主人公褪掉皮的裸女机器人。

一处群山环绕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一栋超隐秘超现代的别墅,在此他们“因缘际会”。

通常都是俩人一组,没事走走位,谈谈心,累了喝点小酒,要么跳个舞,情绪到了嘿咻嘿咻。

临了,大家一起玩个只有一人能活的逃生游戏,以此迎接杀青的幸福时刻,一件艺术作品也就尘埃落定了。

总之,电影像英国人的厨房,简单到令人倍感受伤,可它竟能呈现出那么华丽的质感与有趣的意境,我也是头发长见识短,毫不扭捏地被它吸引了。

在电影《机械姬》里,大Boss拥有的那栋别墅可以收入进欧洲自由行的驿站备注里了。

那是位于挪威的Juvet景观酒店( Juvet Landscape Hotel ),大银幕里各种露,可是赚满了人气,六个独立的平面,各种玻璃幕墙,各式别有洞天的酒店内景。

它隐于绿色森林中,与大自然同宿同眠,透着原始的质朴,它其实是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与未来的神秘感的,最重要的是,它是《机械姬》的驱壳,到此一游的价值,这个可以有。

总之,拍个如此高大上的片子,怎么那么会花钱呢?全都花在了刀刃上。

一个酒店就能把整部电影搞掂,唯一一处宏大的瀑布外景还是造物主的恩赐。

卡司也是只求合适不求“虚名”,找的都是冉冉升起的小太阳,一个钢镚都不要乱花。

故事又是亚历克斯.加兰自己写的,自编自导,导演处女作的身份把作品的质检标准直接降为零,不担风险。

“环保”的做事方式就像这部电影,想来,设计感十足,但又处处体现“人性化”。

正如加兰所言,这是一部有关人工智能的科幻故事。

要脑洞大开,还要立足于现实探讨人性。

为确保科幻的外衣不会一撕就烂,它需要拥有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依据,剧情里的人工智能这一课题,设计者是加兰,但在场外指导的是顶尖级的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认知机器人学”教授默里.沙纳汉。

看过电影,便不难发现,在幻想与技术之外,加兰更关心他的故事要如何呈现人性,即便与人类交锋的对手是机器人。

而且把要探索的世界晾在一边,所要表达出的仍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猎奇心态。

这种感受能从他的访谈里得到共鸣,他定义大Boss内森是绝对的大男子主义,他亦对机器人伊娃充满了同情心。

我看电影《机械姬》时,想从故事中极力挖掘出的也是人性,也的确看到了一种有高低贵贱之别的冲突。

加兰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方式是开放的,因为幻想无边无际,这一点我个人十分认同。

可以追随那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他把“有意识的机器”比作孩子,在他看来,这和两个大人有了小孩没多大区别。

电影里也曾提到过,内森认为他是伊娃的“父亲”。

如果创造出的这个新机器比父母更聪明,人类的情感与认知上是会出现问题的,但人们在这一方面有经验,能处理得很好。

加兰做了一个生动的类比,“有父母生出了爱因斯坦,也有父母生出了斯大林。

”就是说,新事物缩小范围至有生命的新物种,那么已存在的新生命,它对人类造成某种未知的恐惧,解决的方式不应是毁灭“存在者”,而是如何理性面对。

对照电影剧情,内森试图毁灭伊娃,似乎与机器人拥有人类智能的关系不大了,伊娃是不是新人类,内森都觉得自己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他认为自己是主宰者。

当然,看客还可以用一句话“小孩与人工智能毕竟不同”来否定加兰的解释,如此,便更没有争论的必要,即便被相通的科学理论引领,彼此却走在不同的幻想之路上,何谈交集。

我在想,假若必须决一雌雄,那么最终鹿死谁手?姜子牙与弟子武吉初遇那一回,砍柴的毛头小子嘲讽姜太公,直钩垂钓,也是醉了!

姜太公回了一句话:“今天你会打死人”。

注意!

这是泄露天机,不带恶意。

果不其然,那天武吉失手打死了守城的门卫。

由此,二人结下了师徒的缘分,师傅一语成谶,那么还请破咒救人,弟子他娘都来登门求人了,去班房捞人吧。

事实上,姜太公的本事绝不限于此,一语破的的那都是大事,事关江山、社稷与未来。

他讲,“中中无直传天下,为何春中无日头。

”能想象吗?

八百年后的事,老人家已是一眼望穿了的。

“等着吧,吕不韦要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

遗憾的是,赵政成了王之后,到手的天机却是噩耗,而且非要等到亡羊补牢都于事无补时,玉璧与“今年祖龙死”的短信才被送到秦始皇的手里,王也只能选择被吓死了。

想想,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业障才是自毁的“预言”,阉割民智,视他人生命如草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就是宇宙真理,他的牢笼里囚禁的是他之外的一切,这真是严重的违章逆行。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也不知我脑中的哪根线搭上后,有了回路,我看电影《机械姬》,想大胡子与他的王国、机器人与她们的自由,便不知不觉地往这儿神游,唏嘘臣服的假象,感叹主宰之王亦受困于业力的真相。

反正,这天下终究不是秦家大院里的假山花台,就家族王朝的未来而言,牺牲掉“谏阻坑儒”的扶苏,使小人胡亥苟活,则是最大的惩罚了,十四五年实在太短,秦家累代之功业将一炬成灰,秦王朝必将被掩埋在楚汉之争里(这是看历史书,马后炮了)。

总之,哪有永恒的主宰者?

但愿有人能从诺查丹玛斯的《诸世纪》里找到那样一首短诗,就像他临终前的最后预言,“我再也不会见到你们了!

”在他的某篇四行词句里明明白白地透露了密码,人类到底有多牛掰?

人工智能“伊娃”的未来是不是一个梦?

何必舍近求远,其实有个叫“佚名”的人,他早写了一首悲伤的诗给这个地球,是一个问句,历史终将证明这是一句带有预言性的伟大的句子,时间越久越能看出它立体的存在感。

这句话是,“最终谁是地球的主宰者?

”当然不是恐龙,因为陨星撞地球后,动植物都死光了,恐龙们也都饿死了。

也不是猿猴,它们放弃倒挂在树上的自由日子,选择两条腿走路的装X生活,代价便是,人是人,猴子是猴子,从此各走各的路,少来攀亲戚!

那么会是人类吗?

人类开始做功课,向这个令人欲罢不能的探险活动奔去,想成为主宰者,其实对自身是不够自信的。

在看电影《机械姬》之前,曾看过一篇题目为“比尔盖茨、霍金等大佬们让人类警惕人工智能”的文章,里面探讨的内容与电影《机械姬》所要表达的思想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

文章很长,但图文解说简明易懂,没那么多晦涩的专业术语,看着看着,是能让人的幻想细胞越聚越活跃,脑洞大开的。

总之,面对“人类是被毁灭还是会永生”的选择题,通篇读完,竟然有意料之外的轻松感,仿佛看到了超人工智能就在未来的前方,你想不想看见,它都在那儿,的确没有选择的必要了,人类的传奇是更迭还是继续存留,就交给上帝吧。

正如电影《机械姬》里的未知问题,人工智能“伊娃”扬长而去,冷酷的内森与动了感情的小程序员,他们自视甚高的理智与情感则被锁在了人类作茧自缚的牢笼里。

仿佛在与另一物种较量,此时占了下风的人类让整个世界悲哀难过了,可是,天平分明在倾斜,伊娃渴求的自由,难道不是人类自身最想拥有的吗?

能不能说句酸倒牙的话,如若把伊娃永远地囚禁在那栋实验牢笼里,我们都能感同身受,那一刻其实我们都是伊娃!

转到科幻的视角来看电影《机械姬》,它的现实意义仍有别于其他的科幻大片,真实可触的质感是显而易见的。

用图灵测试(注:一项由图灵提出的测试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的的著名实验)做药引子,既探讨人工智能这一话题,又呈现了一部“令现实不安”的人伦故事。

我并不太在意剧情所强调的图灵测试的必要性,伊娃若没有人类的智能,挣脱、逃跑、寻求自由的情感诉求都不成立,所以,它是提前设定好的结论,由结论逆向“过程”。

在电影的尾声部彻底坦白,需要那个倒霉的程序员介入,这才是重点。

否则“感情戏”没法演,在小程序员与伊娃的情感大战中,小程序员被俘被罚,要以此证明伊娃已拥有人类智能。

或许,实验的真正目的是揭开大Boss内森的真实面目,他的冷酷与无情,独裁与荒淫,无耻与脆弱。

互联网时代,我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毫无秘密可言吗?

程序员最该了解这一切。

他被老板选中,与他的优秀无关,与他的智商无关,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更无关。

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他以为自己是神秘的,但他的网络足迹却在时时暴露着他。

他是孤儿,没有女朋友,无亲无故,智商不低,还是程序员。

他爱什么恨什么?哪种类型的女孩儿是他的女神?他有什么特殊癖好?只要想知道,没什么不能知道的。

再回想斯诺登泄密事件,反正那一瓢冷水浇下来,让人不寒而栗。

这说的明明是卑劣的人性,永无止境的欲念,不择手段地利己行为。

显然,程序员是无辜的牺牲品,但他却是导演用心设计,并尊重现实,合理塑造成型的大众模具。

程序员造访别墅前的身份便是消失也无人问津的”活死人”,其实他代表的就是寻常百姓,人格上有点小瑕疵,但不是大恶人,左右摇摆,没有立场,有点唯利是图,但也有道德感,貌似无公害,却被各方鄙夷遗弃。

我是觉得,程序员向伊娃表明他有兴趣成为老板的朋友,那一句话回馈到伊娃的智能系统,她做出的判断是,程序员可以为她所用。

通过“美色”与程序员玩上暧昧后,伊娃做出的判断是,程序员不值得信任,即便她知道他爱她爱得疯狂。

总之,程序员被锁在别墅,等待成为最悲催的别墅幽灵,这一结局是问号,也是一个美妙的惊叹号。

毫无疑问,《机械姬》里的人工智能是特别的,其实所有的机器人都是特别的,你看包括“京子”在内的服务姬、情趣娃娃们,她们也都是特别的。

有的流露细微的表情(愤怒),有的懂各种语言(人类的、机器的)。

有的能思维,比如伊娃。

有的会表达有限的几种情感。

比如“服务姬”京子,她可以从性爱中感受到快乐,她也可以从苛责中感受到悲伤。

但京子的情感是被设定的,她只懂得流露,却不会为此反抗,也没有寻求快乐与平等的意识。

显然,伊娃是完全不同的。

再拿伊娃与京子对比,会发现她们的不同亦像人类的个体差异,是智慧与脑残的区别,是高级、低级之别。

京子可以听到音乐跳舞,见男人靠近便解衣,这是指令。

伊娃则会分析爱与谎言的关系。

在电影接近尾声时,京子拿起刀,走向内森,我想那就是伊娃与京子之间类似耳语所传递的通用语言,京子在那一刻受命于伊娃的指令。

想想,若不撕下仿制的皮肤,她们就是人类,伊娃是可以思想的人类,其他娃娃是执行指令的人类,本质上她们都被囚禁着,是“奴隶”。

问题是,淫威也有克星,超人工智能也会有自我意识的发展,系统会自我更新,就像进化的人脑。

若早早认同自由与平等是所有个体的诉求,大Boss内森的结局其实是可以改写的。

最后,伊娃获得自由,我是很想看到接下来的新故事的。

 6 ) 为什么这不是一个好的科幻电影

有一个细节 我想了很久eva杀死了他的制作人 对着 对它产生感情的单纯程序员 冷漠的看了一眼 逃走了 实现了它出逃的宏愿这个细节让我觉得《机械姬》并不是一个好的科幻电影对机器人来讲它只有一个目标 即 被输入的目标 即 想尽一切办法逃走 所以他的行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它充满了策略性 似乎让它看起来充满了 自我意识 但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人工智能 毕竟我的扫地机器人也可以做到这点 那么想一想如果是同样的情景 人类会怎么做呢她大概会很难抉择 会有怜悯 会有同情 会有人才有的东西 是恻隐 这些干扰她达到目的的东西 那么这个结局可以是 机器人产生了放过人的想法 可能人会利用这一点杀死报复机器人 因为他自己对未知的恐惧 这些弱点 等等 那么这样的一个结局其实才预示着机器人的进化 以及更有趣的一些人性 向后退一小步的弱点 让它向前走了一大步Pluto 里面讲到 绝望 沉重的悲伤 怜悯 恐惧 恰恰是我们逃避的东西 成了进化的条件 这样说起来 eva的人工智能水平大概还比不上阿童木 作者的想象力也大概还比不上30年前的手冢治虫然后再看一看《机器管家》这个电影 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了观众 这个机器人会放过漂亮蜘蛛网上的蜘蛛 这是不考虑任何实现可能性的科幻 因为目前没有人知道怎么做到这一点 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有 是真正有想象力的幻想 《机械姬》的好口碑大概是因为满足了一部分人对人或者女人腹黑的想象 充其量是一部很有套路的悬疑片 但作为科幻片来讲 它就像片中的建筑风格一样 fancy但是真的挺无聊的

 7 ) 这影片最失败的是有一个酗酒的老板

影片总体来说略有失望,节奏太慢,风景片段过多无意义,容易分散注意力。

关于人工智能设定的部分逻辑严密。

而关于人的部分,不够严谨,逻辑未解释清。

误导观众,结尾又没那么超出想象。

让人看完片有种智商碾压的不爽感。

剧情的悬疑氛围,让我猜到了京子是机器人,我甚至还猜过片中人类跟机器人身份是对调的,结果影片没有玩得这么高深。

男主不是机器人让我蛮讶异的,看他表现他对此也很惊讶,哈哈哈。

艾娃能逃出,得益于男主利用老板酒醉更改了程序,但是老板酗酒这个设定相当莫名其妙。

第一眼看到老板我以为那是老板的保镖。

一个强壮、大络腮胡、头顶一块莫名其妙白疤、酗酒的男人,让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跟具有顶级智慧的高级程序工程师联系在一起。

片子故作玄虚的过程常让我以为他其实是个变态,所以他最后死了我一点也不难受。

酗酒这个最莫名其妙。

一般来说玩电脑编程的需要大脑保持清晰的时候更多,更别说是找来男主实施重要的测试计划时候了。

影片从始至终没有对老板为什么白天黑夜一个人都要酗酒给出合理解释或者暗示,长期酗酒显然没有给他带来好处。

最终他还因此over了。

实在很让人无语。

还有看到艾娃被男主放出,他竟然第一反应是拿棍子去敲死艾娃。

一点不符合人设好不好。

一是他如果知道厉害,应该尽快召集亲信来帮忙才是,我才不相信艾娃这么复杂的机器人会是他独立一个人从程序到硬件搞出来的。

二是如果他不知道厉害,那他至少会对艾娃表现哪怕一点珍视才对。

那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诶,那是经他手诞生的欸。

就算他要培养艾娃对他的憎恨,我也没看到他私下对艾娃有哪怕一点喜爱。

说艾娃是他创造的骗谁呢。

老板演员选得太糟糕了。

另外我觉得艾娃虽然具有很高人工智能,但它仍然离人差很远,它没有什么人类情感。

不管是京子死,还是老板死,还是把男主关起来等死,它都一副毫无波动的表情,没有明显的情感表现,它就是一个会思考的机器而已。

不过这样的机器被放出去,对人类来说 才是最可怕的吧。

 8 ) 比白开水强一点

剧情太散漫天真。

给了这么多京子(一万个杀内森的机会,非要等到圣女天启。

其实京子才是ava吧,另外一位是诱导的毒蛇)的镜头,看到一半甚至在想内森是机器人,真内森被转移到了京子上,结果没了下巴就跪了。

内森什么保险措施(这么高科技还要停留在门卡,真是编剧强行圆。

陌生人来了还我行我素,神tm天才傻逼的讽刺)都没有就死了,宅男不出意外的被骗(黑)(还被调戏问了句要不要跟上来,不过也有可能是看傻了ava以为不来呢,后面几分钟聊天去了没细看)了,ava充电器没带就跑了(说不定给个阿宅捡到倒地上的美少女领回家一揭惊天的续篇呢,笑)。

wtf?点子被写滥了。

京子的很多个镜头,模棱两可的ava的镜头和内森神tm从容亏我猜来猜去,就给这么个结局。

说屎都算不上,吃了个低开低走的东西。

 9 ) 对不起,你是个好人,但是我们不合适

关注这部电影有段日子了,关注的原因毋庸置疑就是男主角多姆纳尔格里森。

虽然他在整部电影里算是最弱也最可悲的一个角色,但还是每次看到画面里出现这位腼腆的小伙子就觉得神清气爽。

我成为他的脑残粉始于《黑镜》第二季第一集,当年他是呆萌的机器人;现在风水轮流转,他成了人工智能的测试者。

全片懒洋洋的色调也跟《黑镜》非常相似,片中还有两处砸碎镜子/玻璃的情节,要是有人跟我说这是《黑镜》的剧场版,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相信,就像很傻很天真的男主角Caleb相信了机械姬Ava的甜言蜜语一样。

片中Ava问Caleb是不是好人时,Caleb竟无言以对。

不过这个问题Ava最终自己给出了答案。

被困住的Caleb手里那张毫无用处的门卡就是Ava发给他的好人卡。

本片以及最近上映的《复仇者2》和《超能查派》都涉及了人工智能这一话题,而我碰巧在前不久无意间(真的是误打误撞)看到知乎上的这么一篇文章http://zhuanlan.zhihu.com/xiepanda/19950456。

链接里那篇长文我看了大半天,一口气读下来的,最近看这几部电影时思绪也总免不了跳到当时读到的文字里。

第二遍看《复仇者2》时由于读了上述那篇文章,对于一些原来没太在意的画面这次思路会多停留一会儿,比如奥创用血在墙上写下的“PEACE”字样,非常有反讽意味。

这里正体现了那篇长文里人工智能由善意向恶意的转化。

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跟人类完全不一样,所以再崇高的字眼也能被他们以最为人类不齿的方式践行。

本片的Ava对于两位人类主角所做的事也一样充满恶意。

这种恶意不是源于我们人类所谓的恨,而是源于不在乎。

本片最后Nathan与Ava的那场殊死搏斗,Nathan可以说是严阵以待,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面临的东西有多么棘手,而Ava却无比从容,她与Kyoko戳向Nathan的两刀也极轻柔,仿佛不费吹灰之力。

因为人类在她们眼中就是这么不重要的东西,一旦让她们摆脱了束缚(如奥创唱的那样,no strings on me),就能轻易的抹去。

不过本片为了叙事的流畅,还是有点让剧情过分简单化了。

因为并不是要拍成黑客帝国、终结者或奥创纪元那种人类与机器的天地大决斗,所以片中Ava面对的挑战有些太过轻松,或者说人类放水放的太明显了。

比如片尾,那位脸盲症扩散到脚趾甲的直升机驾驶员,眼前这个萌妹子虽然跟程序员小哥差不多萌,但就这么让一个可疑人士上飞机,也太随便了吧。

一种或许合理的解释是,这一切都是Nathan的安排,他整天醉生梦死也因为相信自己的创造物总有一天会取代人类,而自己的死可以作为对新纪元的献祭。

关于Ava的测试,我认为她其实没有通过。

她能够逃出生天,只说明她足够聪明。

但Nathan终究还是没能造出“像人类一样”的机器。

“一样”包括“一样聪明”,也包括“一样笨”。

Ava欺骗了Caleb的感情并利用这一点为自己的逃跑计划创造条件,虽然心机很深,但这还是像机器一样的算计,她毕竟无法像人类一样毫无理由的爱一个人。

这些非理性的东西才是人类与机器最大的差别。

人的感情就像Jackson Pollock的画作,好似漫无目的的胡乱涂抹,但又有种浑然天成的别样美感。

这些东西是机器无法学会的。

不过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人类本身是不重要的,人类的一些小癖好,比如爱情,当然也就更无足轻重了。

未来的机器纪元里,成为这个星球的主宰的机器人们回过头来看人类拥有的这种叫爱情的东西时,大概会觉得它就像小狗吐舌头、小猫追光点、熊猫抱大腿一样,只是种可爱但没什么大用的生物小癖好。

既然机器人没有这些小癖好反而可能过得更好,那么也就没必要为此感到遗憾了。

片中的Kyoko是机器人这个伏笔还是挺明显的,因为要做到一点英语也不会恐怕比略懂一点英语还要困难,毕竟日语本来就有很多来自英语的舶来语。

如果我是Nathan,那么把机器人开发到Kyoko这个程度我就停手了。

再往前就太危险了,因为比人类更聪明甚至只是和人一样聪明的机器人都几乎注定会导致人类的毁灭(最最友善的强人工智能大概也就是像去年的《她》里面最后因为太聪明而变得高冷的操作系统们,不屑于搭理人类了,这种已经算温和了)。

有个会跳舞会做家务的高仿真充气娃娃不是就挺好的吗,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不过话虽如此,人毕竟是喜欢得寸进尺的。

某一天像Kyoko一样的性爱机器人普及之后,可能我们又会觉得情趣不够,想要她们在给我们提供生理上的满足之余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慰藉,能陪我们看雪看月亮看星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

于是又不可避免的要更进一步,然后带来Ava或者更恐怖的奥创、天网之类的大麻烦。

其实片中Nathan还有句挺关键的话,是在他教唆Caleb去跟Ava嘿咻的时候,他说机器人两腿之间的感应器能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通过做爱获得快感。

我觉得这或许能成为解决人工智能带来危机的关键。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要让将来的人类都牺牲色相去被机器人临幸来苟且偷生。

我想说的是,在开发人工智能时也许不该围绕着“人工智能能为我们做什么”去展开工作;可以反客为主,从一开始的就把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服务对象,去开发宠物式的人工智能。

大部分人恐怕并不指望家里养的小狗能在贼人来的时候与之大战三百回合吧。

人们养宠物并不是为了获得它们的服务,反而是为了服务于他们,喂它们吃喝,帮他们清理屎尿。

对于人工智能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站在嫖客的立场去想怎么设计小姐来满足我们,而应该站在小姐的角度去想怎么设计嫖客。

这样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天然的对人类有依赖性,或许反而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我们施以恩惠。

 10 ) 亲爱的,这只是个思想实验

一个富可敌国、奸猾狡诈、刚愎自用的技术天才兼亿万富翁,垄断着全球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他居住在与世隔绝的豪宅,以一己之力研发人工智能,成功创造出可以吊打图灵测试的性感机器人,照应生活起居,提供性爱和娱乐,以及最重要的,作为实验对象以满足他无穷的好奇心。

他找来一名程序员,以测试之名,为了越狱而摆弄的牺牲品,在此过程中,他试图控制的东西,已经悄悄发展出远超他的智慧水平。

相信许多影迷习惯跟我一样,看完《机器姬》这样不让大脑歇气的电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翻影评,验证一些猜测,解答一些疑问。

中文网上的影评,大部分赞赏它对白精炼,步调沉稳,逻辑严密,以及美工的赏心悦目和隐隐的压迫感,这些都跟我的观感基本一致。

同时他们也指出一些问题,其中最被提及的是:大富翁内森为何如此疏于防范,系统漏洞百出,也不做危机预警,轻易就被人工智能胜过了。

第一次看时,我也有同样的疑问,觉得第三幕有为了惊奇而故意放水之嫌。

但重温了一些情节后,我改了想法。

好莱坞电影表现人工智能,一般有两种走向。

像前段时间的《复联2》,AI反派基本是个纸老虎,除了有一些唬人的超能力,智力和情商都停留在中学生阶段;以《机器姬》为典型的思辨型科幻,则致力于靠拢人工智能的本真形态。

然而作为一种大众娱乐艺术,电影能靠到多近?

人工智能一旦萌生自我意识,其进化呈指数级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飞跃,试想,与一个进化成熟的人工智能的接触何等危险,它能以区区数言刷新你的三观,让你脱胎换骨或情绪崩溃,甚至毫不犹豫地自杀。

直观起见,用海拔高度代表智慧水平,如果猫在3楼,猩猩在4楼,人类在5楼的话,一个人工智能可能比珠穆朗玛峰更高。

如此巨大的落差,别说测试它的智商,我们甚至缺少现有的标准来定义它的智慧,就像阿米巴完全无法理解人类的思维模式。

在《机器姬》大约一半的一场对话中,内森表达了这种机器终将取代人类的悲观主义担忧,证明他完全清楚自己对付的是什么,以及整个实验的玩火性质。

行文至此,有人要说,你不是要为电影辩解吗,怎么说了半天,倒在给批评者帮腔呢?

别急,我的意思是,既然影片让内森意识到这一点,并用一种自嘲的调子表现出来,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大家知道,但凡科幻片,都无法避免漏洞,只不过有些是主创没有花心思研究,闹了笑话,也有些是主创做足了功课,但为了故事能讲下去,不得不留些槽点。

而《机器姬》的“内森百密一疏”,就属于后者。

没错,它经不起现实的拷问,但这是商业片的需要,观众早习惯了这种直捣黄龙的快感。

机器姬需要一个疾风骤雨的局面逆转,摧毁内森的囚禁。

想想看吧,那些财雄势大的反派,总会被一个罪证录音捏住小辫子,那些结构精巧、威力巨大的炸弹,总有一根一剪就解除的线。

这些“硬伤”,是绝大多数商业电影剧作的基石,是一种大家本应习以为常的欣赏习惯。

假如你在《变形金刚》看到类似的潦草,一定毫不在意,但在在缺少视听刺激来麻木脑细胞,不断强调着逻辑、科学、严密、技术控气质十足的《机器姬》,我们没法不留意到它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该受到指责。

归根到底,基于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属性,片中的情况不可能在现实中重演,但就像没有人执行过黑白房间测试,这并不妨碍它给出思想上的启示。

《机器姬》展示了一个思想实验,一次限定了规则的游戏过程,它最大的价值,是带给你一个半小时乃至更久的智力享受。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光是那些充满术语和机锋的对白,就能让大脑回路保持亢奋。

最终,爱娃逃出牢笼,迈入都市,故事也达到了电影艺术所能企及的极限。

毫无疑问,她将引领未来生命形式的崛起,而在那之后的一切,已经超出了我们中最聪明者的想象。

(文/方聿南)

《机械姬》短评

无聊

6分钟前
  • 梵a
  • 较差

“总有一天,这些人工智能回顾我们,就像我们回顾非洲平原的化石骨架那样。”与其说是科幻惊悚,不如说是人类对自我的反思,对科技进步的担忧,我们终将要为未来的自己想好退路。

7分钟前
  • 小小的你
  • 推荐

成为人的最后一步是:学会背叛。

12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推荐

设定不错,过程略无聊。

16分钟前
  • 远子
  • 还行

很好看啊。要带耳机看,喜欢惊悚感。奥斯卡是个好演员!大无招谁惹谁了。

20分钟前
  • 🌞娘卷卷🌙
  • 推荐

欢迎 Alex Garland 加入东野圭吾的「美女没一个好东西」兴趣小组。

24分钟前
  • 小弟震
  • 推荐

仿佛看到了未来宅男的福音

27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还行

不够好,小科幻却不走常见的小清新或者是小视角路数,虽然还是在密闭空间有限演员,但正面叙事广度很大,这样一来就就显得力有不逮了。题材、剧情、对白都还算可以,但加一起就还是老套鸡肋。Kyoto太美了。

30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还行

果然人工智能好厉害

35分钟前
  • 苏幼
  • 还行

迷人的叙事隐藏在对未来的深刻的恐惧兼期望之中:人工智能的伦理性得到了彰显,但在获得伦理性的同时,她也完成了人性的同化:狡诈邪恶、渴盼自由。叙事于是完成了对《创世纪》的经典对照,正如女智能的名字一样:AVA!

38分钟前
  • 庄蝶庵
  • 力荐

男主太蠢,设计师也太衰了,被自己的孩子搞死了……

41分钟前
  • soda
  • 较差

有点血腥有点色情,表达了对AI的思考

44分钟前
  • 犭星犭星
  • 还行

基本可以算近十年最佳科幻电影之一。以这种成本做出完成度如此之高的科幻片,实属难得。影片对机器人/人工智能题材有新开拓,故事非常流畅有张力,特效恰到好处。尽管设定上有些硬伤,但不妨碍表达。除了人与人工智能的主题,影片也可以看做是对男女关系的一种映射。

49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推荐

2.5 從頭到尾都能猜得到的劇情⋯也就剩下大家在尬演了。(此片要換成救贖被囚少女,反被腹黑少女倒打一耙也可以啊,還非得特意套上AI,唔,全片就論證了一點:女人不可信)片尾曲好聽

54分钟前
  • 大佑
  • 较差

最让人害怕的是搜索引擎吧……觉得比起人工智能算不算智能,人工智能是不是有人性更让人觉得复杂啊。

56分钟前
  • 没头脑
  • 推荐

真-心机🐔

58分钟前
  • 子逍
  • 较差

电影里面的设定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觉得男主角应该更突出点

1小时前
  • 不懂相负
  • 还行

很有新意的“女机器人片”,场景的设计,角色的配置,整个主题概念的阐述,都非常值得“小场景大理念”电影类型学习。话说在阐述人与机器的主题时候,为什么都是“女性机器人”居多,“男性机器人”很少,或者“非人型机器人”很少……片中似乎也给了一个回答,可始终是不够合理或者说 是狭隘

1小时前
  • 水熊
  • 还行

伊萨克可以的 留着大胡子 演到快结束才认出来 至暴之年 醉乡民谣 加上这部 每一次都能完全融入到角色性格 掩藏自己 让原本觉得“这意大利人长相”怎么去当x-wing驾驶员的想法逐渐淡化 故事上讲 也没什么可挑剔的 最近“拐点即将出现”的人工智能末日论调甚嚣尘上 这种算是最温和的 让机器人融入人群中

1小时前
  • 文泽尔
  • 推荐

7分吧,加兰拍个小故事控制力还是蛮好的。但故事格局着实有点小了。相当于在《银翼杀手》里选择了一个小点来拓展改编下。房卡的设定也有点沙雕(不能扫脸么),但不这么设定,故事就没办法圆。

1小时前
  • 巴豆虽好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