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映的日本电影,今天偶然又想起,已经是三刷了,笑点不再能像第一次那样让我捧腹,但看到卖竹荚鱼的啊蜜和妹妹还有丈夫相认,仍然忍不住流泪。
我是个很少再看第二遍的人,无论书籍还是电影电视剧,这部电影倒是个例外,前面两次让我捧腹之余,电影中饱受磨难的女人们的反抗,让我印象深刻,而一些细节并未注意,但这第三次,我看到了前面对竹荚鱼小贩的伏笔,信次郎说她 早早就寝,黎明即起,无论晴天阴天,天天不落。
后面源兵卫老太太也提到,她无论刮风下雨,每日都来。
甘愿与自己的丈夫分开甚至是不见面整整两年,连封信都没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消失”,为了妹妹能脱离魔掌,有自己的新生活,姐姐阿蜜对于妹妹的爱实在让人感动。
而丈夫也愿意忍受“被逃婚的没用男人”这种别人的有色眼光,这样豁达宽广的胸襟也让人佩服,两年之后,在没有妻子一点点的音信下,初心也未变,大概对妻子阿蜜也是一种深沉的爱吧。
逃婚的女子,大都遭受了丈夫的虐待,没有幸福的家庭,也与他对阿蜜的支持,忠诚形成了反差。
我爱这部影片,大概也是因为里面包含的美好吧,无论爱情,友情,憨厚的信次郎,善良的老太太,石井大人,主持师傅,还有其他可爱的人啊。
2018.02.09
阿吟走之前踹了铠甲一脚,可能一夜五次是真的出门之前环顾了房间一周晚上跟丈夫见面时眼睛亮亮的,细端看他的眉眼,手轻抚过他的衣襟。
走之前听的是八犬传还是外面的诵经声呢镰仓的树镰仓的雨镰仓的离别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大梦一场。
勇于最先离开的人大概才是最风流的人。
太好看了。
底层女性的自我救赎和互相帮助令人感动,小人物与高层意识的斗争交织,故事线饱满。
每个人物的改变都合力让电影更加温情,一部绝处逢生的好电影。
雨滴在苔藓上的呼应看得太舒服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贴tag,日本导演拍的互动就是能冷静之中见真情,既克制求全(感受自一丝不苟的绑袖带),又对野趣无比宽容。
我们要学的还有太多,日常惋惜+1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这一幕差点没把我笑死!!!
说明法秀尼姑是真没做过爱。
是个大美女还是个处女之身!!
很久没有动手写影评了,完整的作品也是很久都没有拿出来,惰性太重的时候也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
2016年的12分之一马上也要过完了,可原本应该在2015年完成的计划也没有做太多。
上周的时候看了自己豆瓣观影报告,诧然发现2015年自己记录的影片居然只有三部;但事实上我的阅片量不下百部,这就是惰性,仅仅是记录这样的事都让我不想做。
最近经历了很多事,或者说其实我一直在都经历很多事,但是最近的事让我更迅速的成长了。
猛然惊觉,不能再这样懒惰下去,不然离我想要的生活与日子,我只能是渐行渐远。
昨晚缩在被窝里安静地看了《投靠女与出走男》,很幸运,我能把2016年的起点交给这样一部作品。
刚看影片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轻松诙谐的日式喜剧片,而且因为大家评分比较高,我任何明细甚至连预告片都没有看就直接看了,唯一所知的就是户田惠梨香参演这部作品。
看到十分钟左右就发现与自己的预期完全不一样,但是却很惊喜。
大泉洋刚出场就嘴炮MAX大谈文化与民生,再加上周遭群演专业的妆容与表演,那个苍老邋遢的年老艺妓,还有那些被捆绑的卖艺女子迷茫的眼色,我登时感觉——阿勒,画风不对!
说好的轻松诙谐日式古装喜剧呢?
紧接着满岛光出场小夏我更是一惊,高度还原的日本古代富贵女子妆容,苍白如纸的面色,连牙齿都染黑,分明就是一部正剧节奏,但是接下来光妹自带腔调松弛有度的表演却又把我已经严肃的观影态度带到了放松的阴沟里;最后敲击盔甲的一下,更加满满都是戏谑的态度。
紧接着就是光妹全片水准最高的一段表演,在夫君宴会上最后告别。
光妹给观众,以及给戏中崛切屋展现的都是一个长袖善舞、风情万种的日本古代贵妇人的形象。
那一句情话出口虽然有些许谄媚,但是阿吟坐在崛切屋身后唤他时那轻轻地一伸手,饱含着深情与不舍,在片尾再去回想,有些泪目。
梨子出场显得有些灰暗,包括找夫君回家的那一段表演也力度不足,在阿茹这个人物塑造上有些单薄。
阿茹与阿吟的相逢作为全片第一个线索点,很奇妙,但也很突兀。
轿夫为什么绑架阿吟?
阿吟一个女子是怎么能搞定几个大男人的?
导演都铺成的有些不合理,其实导演在很多小细节上都有些问题。
比如后来信次郎与阿茹阿吟在东庆寺前的相逢,守门人明明也是多年未见信次郎却一眼认出信次郎,法秀尼进入密室的反应,许多小细节都有些问题。
或许是受篇幅限制,毕竟本片是从四个小时的时长缩至两个小时,存在一些瑕疵也是难以避免的吧,但其实这样为时长而舍弃逻辑的做法并不明智。
阿吟与阿茹进入东庆寺部分的有些匠心,阿悠的出场也很有意思,光妹在这里也再一次以自己的表演压住了梨子的女主光环,但最后进入山门时候那一场光妹有些用力过猛,甚至让我在很长时间里也都误以为光妹真的是因为钱才决定逃婚的。
如果能够再放松一点,或许能够让片尾更加催泪。
但其实不管是梨子的角色阿茹显得单薄,还是光妹的角色阿吟某些部分有些不合理,其实都不是演员的锅啦!
演员在三次创作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偏差,但导演在全片调度以及演员把控和戏份分配上没有控制好就是导演的锅了。
不得不说的是片中的着重刻画的几个逃婚女还是能够看得出导演的用心,阿吟代表被压迫的商人阶层,阿茹是底层的手工业者,阿悠是没落的武士阶层,阿雪阿蜜则是平民中的平民。
导演将彼时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层层结构都照顾到,并且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那些阶层在那个大环境的真实生活,还原了历史,也算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但是可能还是导演功力不够的原因,原本作为女主的梨子饰演的阿茹,人物单薄也就算了,就连她的环境她的苦难也都单薄了,倒让阿吟和阿雪阿蜜出彩了一番,让阿茹的苦难全都归结到了她的老公是渣男,从而失去了这个角色厚重的历史感。
阿吟最成功部分就在于阿吟的存在不是割裂的,而是与她的丈夫这个人物及丈夫的事业和境况相辅相成,从而给了观众一个完整的观影背景,阿雪阿蜜的成功也在此。
阿悠本来也是可以好好着墨的,估计最后也是被导演放弃了。
而阿茹,全片结束之后大家对这个人物的感受就是这是个女汉子,她老公是渣男,但这样的人物放到任何时代环境里都是成立的,那么在这样的历史电影里阿茹被其他更真实更有历史感的人物淹没也就是必然的了。
导演原田真人其实在日本也算是名导了,经验丰富,但是至今在学院奖上一直都是提名陪跑,刨除掉运气的成分,大概就是导演在许多细节把控上真的还有待打磨。
但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名导,原田真人当然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在几个角色的设定以及选角。
原田真人用自己老道的手法,丰富的经验让原本沉重久远的故事变得诙谐起来,并且切入点找得非常准确。
从近代日本女子逃婚入手,却可以辐射到当时整个近代日本社会,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最难得的部分还是那些轻松诙谐的片段,比如信次郎的嘴炮,法秀尼的攻气满满,还有两人给阿吟和阿雪看病时的对手戏,点到即止,却满是笑料,让原本久远的故事鲜活了起来,更加提升了观众对于整个故事的接受度。
但又不得不说,原田真人的导演功力真的是有限,成功之处在于有一双慧眼。
这个故事的选取,角色的设定,演员的选定,都做得很好。
尤其是宝冢出身的阳月华,本身是个过于现代在宝冢显得突兀的娘役,但是演法秀尼这个霸气满满的将军之女却是恰到好处。
而其他的配角,如树木希林,也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这样到位的演员阵容,这样有趣却又有意义的故事,其实如果放在其他更有实力导演手中,本来可以做成更完美的作品。
所以之前一个朋友跟我说的,很多戏剧作品的锅真的都不是别人锅,全是导演的锅。
说到这里了,还有几个槽不得不吐,就是最后部分。
阿茹的性格转变太突兀,两年时间从一个连逃婚都要问菩萨的逆来顺受的女子猛然就变成了一个力战恶武士的女汉子,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完全不给交代,观众接受起来逻辑真的很吃力!
还有阿茹与信次郎萌生的爱情,阿悠突然就不想复仇的转变,一样不交代,一样接受无能;包括最后搞定堪助那一下,导演为了给梨子这个女主多一点光环,硬是把这个任务给了梨子。
但其实阿茹能够跟武士对打,阿茹这个人物就已经很成功了,搞定的那一下如果能交给阿悠,或者,尤其是能够交给被挟持的阿种,阿悠或者阿种的人物形象就能更完整了。
原来本片的名字叫《徒花》,但是因为出品方的要求才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其实从名字上看得出导演的野心。
但是导演在几个女演员的塑造上真的做成了徒花的只有三个半,分别是阿吟、阿雪、阿蜜,还有半个阿悠;至于女主阿茹,戏份受限,角色受限,怎么也不是徒花的样子,不幸的婚姻只能怪阿茹自己没有识人之明。
徒花虚无,就如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飘摇的久远的女性形象,她们是一个个个体,但也是历史本身。
导演原本的野心是以裹挟着历史感的小女子让我们感受那个时代,说这作品着重在女权上其实也不尽然,说是人权更贴近一点。
因为“徒花”们的悲剧不是男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时代强加给她们,那时的男人们一样在品尝“徒花”虚无的苦涩果实,只是导演讲述的不够完整。
说到徒花,我就猛然想到“虚花悟”。
虽然“虚花悟”与“徒花”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但是共同之点在于两者都是旧时代造就的悲剧产物,其实也无所谓男女,任何人都可以是徒花,也可以是虚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如镜花水月,终将被历史消灭,被人们摒弃的存在。
但是无论徒花虚花,若是能够像种子钻破土层那样,去打破时代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都能够结出自己真实的果实。
所以说梨子的阿茹在故事里的单薄是《投靠女与出走男》最大的遗憾,若是这朵“徒花”能够开得更艳丽娇媚一些,叫观众印象深刻。
那么最后阿茹作为唯一一朵打破了时代加在身上的枷锁的“徒花”,必然会在世间开出最美最真实的样子。
科普一下背景知识:在日本江户时代,受武士时代的封建制度所影响,男尊女卑的风俗极为浓厚。
由于女性没有离婚权,所以除了被休以外,想要主动离婚可谓困难之至。
话虽如此,但女性如果拼了命地想要离婚,也并非走投无路。
不过她们的救星不是幕府,而是被称为「縁切寺」且被幕府公认的「駆け込み寺」。
东庆寺山门 © Ktmchi / wikipedia说到江户时代的「駆け込み寺」,虽然那时之前就有不少,但被幕府公认的只有镰仓的「东庆寺」与群马的「满德寺」。
故名思议,所谓「駆け込み寺」,需要女性「跑进」寺内申请离婚。
至于为什么要跑进去,则是因为…丈夫为了阻止妻子会在后面狂追…如果在跑进寺院之前被拖了回去,那么妻子就算Game over了。
由于古代女性主动离婚的原因通常为男性家暴,所以被抓回去后结果可想而知。
满德寺「駆け込み門」 © 京浜にけ / wikipedia要是离寺门还差一步之遥时被逮住,那么也别灰心,因为还有一线生机:可以把随身物品扔进去(比如草鞋或发簪)。
只要随身物品进去了,就等于本人已经进入。
而丈夫则被禁止入内,因此就不能将妻子胡乱带走了。
当寺方听取妻子的控诉后,如果觉得有道理,便会向其丈夫寄送一封召唤状。
由此还令寺院周围形成了一条以民宿、旅馆、代书写为主的产业链。
一旦寺院接受申请,并且派出仲裁者负责离婚调停之时,大多数婚姻都会就此告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此事继续拖下去的话,妻子会住进寺内,丈夫也被官员斥责,所以同意最初的离婚调停对彼此都是好事。
三行半收到召唤状之后,丈夫要不得马上动身前往寺院,要不就得派「飛脚」(快递)将「離縁状」(相当于中国的休书)寄送过去。
由于这份休书很简短,往往只有三行半,因此也称为「三行半」。
如若不然,寺院便会联系「町奉行」(相当于中国的衙门)强行把人带过去。
要是都到这个份上了,丈夫还是不肯同意离婚的话,妻子只好跑去尼姑庵待上长达3年之久。
虽然在此期间并不需要出家为尼,但因为寺院生活艰苦难熬,也有女性待不了这么久就会开溜。
如果女性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待上那么久之后(有时只需2年),离婚便算是自动且强行生效了。
从逃婚开始,到再婚结束。
一个女人会变得有多么坚强,这是所有男人的想不到的。
那个东庆寺就是婚后不幸女人的避难所,阿茹不堪忍受丈夫的无所作为与无度剥削,选择离开拼命维持过的铁铺,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阿茹是一个很坚强,能力很高的女人,所以到了东庆寺,一样可以种好草药园,可以跟其他女人撕逼,可以向恶人挥刀,可以偷偷撩汉子。
这样看来,东庆寺只不过给了她一个合理离开前夫的场所,这样优秀的女人,怎么会不幸福呢。
阿吟却是知道自己身患绝症,要给男人留下一个最美的印象而离开了家乡,选择孤独离开,最后在信次郎诵读着《八犬传》,以及那个男人的诵经之中安详离去, 如同听着催眠曲般睡去一样。
小悠是另一名受害女性,她带着深深的仇恨躲避到东庆寺,想利用两年的时间磨练武艺,再下山复仇,最终时间到了,仇恨也淡了,可是因果报应,自己在山中修行的同时,丈夫也在俗世间煎熬着,两人各自走向善恶的两端,纵然放下的仇恨之刀,最终还是斩断了这份孽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处小小的寺庙中先后上演,影片结尾处介绍这里保护了两千多名女性,也许那个执笔写书的人应该是法秀尼,而信次郎就和阿茹好好的过日子吧,刚开始最多一天三次,三年以后好好磨练技巧就是了。
虽然剧名很俗,但是景色很美,而且满岛光和户田惠梨香演技真的棒。
toda很适合演这种饱受磨难又坚毅不屈的角色。
阿茹这个角色的心境转换是很多的,从她的眼神能感受到内心的丰富情绪,所以感觉toda演技终于有了很好的体现 。
阿茹刚进东庆寺时的卑微和迷茫… 后来坚持自学和种植药草的投入和自在…一开始对男主的戒备怀疑…被男主治疗时的尴尬…再到后来对男主逐渐信任和尊敬…toda的眼神十分动人到位地表现了这些情绪。
一起采药草时男主帮她整理发带,她那受惊和转身掩饰害羞的表情,我就知道这爱情线成了,虽然唯一的吻戏真是笑死人。
非常喜欢一个片段: 阿茹在寺庙里被一群女人嫉妒和欺负,一开始她不想搭理,但被打了几下之后开始反抗把她们全打跑,冷酷眼神超霸气。
结局阿茹为了帮助被施暴的女性而手刃渣男也是很爽,仿佛在看女权主义复仇片。
回到角色本身,我觉得阿茹本质就是很坚强的人。
一开始她也迷茫过是要逃离或是自杀或是继续忍受,但好在她在求菩萨指示的时候上天帮她选择了投靠东庆寺,而她也勇敢行动,并成功打破命运枷锁。
她在菩萨面前哭是因为命苦和迷茫未来而哭,并不是因为得不到男人的心而哭。
后来前夫求复合,她有犹豫的原因也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打铁,而不是对前夫抱有什么幻想。
这才是她最酷的地方啊!
身处于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但她的自我意识并没有泯灭。
阿茹真是一位独立坚强的令人敬佩的女性。
最早认识户田惠梨香当然是《上锁的房间》;然后看了《诈欺游戏》。
户田不算美女,而且人设略带傻气,都不是我不待见的。
可是她总有一种说不清的吸引力,很喜欢。
这次又认识了大美女满岛光。
法秀尼也很美的说。
户田强吻信次郎,单挑勘之助,帅得不要不要的。
东庆寺的设定太吊了,还很女权。
信次郎每次入寺都会生出事端。
女儿国中来了男人,什么情况可以想见。
第一次给阿吟治病还偏于搞笑;后来公开问诊真是精彩,阿雪的意识怀孕,阿吟的不治之症,玉虫的秘密使命,阿茹的情感归宿,都得到了救赎。
优秀的医生在施救之前,都先是优秀的心理医生。
而东庆寺强大的结界,本身就充满了慈爱的力量。
这个故事有关女子,东庆寺是她们最后的救赎。
感谢导演拍成喜剧,没有毁掉这最后的希望。
阿茹和信次郎的故事很美好,但不知为何,我记的最深的,却是阿吟这个傻丫头。
曾经她于觥筹交错间妩媚多情,长袖善舞;如今病痛缠身、倦梳妆容,但仍旧风姿潇洒,于大殿上为阿雪呐喊,古道热肠、感同身受。
重新回看一遍,终于发现她在与夫君告别之日,曾留恋地看过屋子的每一处摆设,那柄梳子大概也是故意遗落给夫君的念想。
在宴会上她的手轻轻触上夫君的衣角,那一刻她的眼睛一刻不离地望着他,深深凝视、如落雪之渊。
此去经年,纵有千言万语,终究不复相见。
那男子在知晓真相之时,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一位江洋大盗的头领,此时竟脆弱如孩提,受尽下属鄙视。
长夜横流、南柯一梦;不舍别离、晨钟唤醒。
美梦如泡影,终成虚妄。
阿吟病重,弥留之际十分平和。
我愿意相信那位站在门外诵经祈福的男子就是她的夫君,没有死去。
只是遁去姓名,从此为僧。
这是最后的送别。
从此,所有的爱恋柔肠都将重锁楼阁,任它灰尘满布、再不开启。
整部影片的配乐都婉转优美,最后的尾曲更是勾人愁肠。
实在太美。
懂日本历史的人可能会看得更有味的。
完全没有拍出历史感啊…
明明是喜剧,为何被戳中泪点了... ...
幕末背景,且看,且珍惜·
Toda和光妹的cp我磕了,传记本身未免有点太无聊了,属于三无的那种,角色和角色之间也不说人话。
對影片的背景一概不知,但整個觀影過程緊湊暢快。佈景之美不消說,鏡頭也應用絕妙。開場“甚好”。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是兩性的衝突,更是新舊的對抗,還有東西的激撞。用輕鬆喜劇的方法講述反抗強權的故事。最好的時代劇,不過究一人或一物或一群體之背後,展示其真實的歷史經過【151226】
看《投靠女与出走男》,有如男主角附体,未免想起以前许多呆萌的往事来。不知从何而起,“嘉稚子而哀妇人”七字真言,影响了我的前半生。在学校时,就曾劝小姐们从良,后被拉黑;来北京后,又劝小姐姐们在一桩事实婚姻面前,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平等和尊重,要自立,要以牙还牙,要学会好好保护自己。当然,说了她们未必会听,都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动动嘴皮敲敲字,谁都会,或许只有我,才是最大的问题。当然,如果有东庆寺那样的所在,能免她们惊,给她们出路,不让她们四下流离,又何苦我费这心呢!故看此片,非常亲切,如在浮世绘中游,谁不想被温柔眷待,阿吟、阿茹、阿悠、阿千……花一朵一朵地盛开,每一朵花都有所不同,怒放,全都是含泪的微笑呵。说是徒花,其实是拂了一身还满的落花,阿茹是聚,阿吟是离,惹得我到现在都还睡不着。
历史不是这么说的吧
这里有聂隐娘故弄玄虚之下本该有的美丽全景,在风雨飘摇时代里,一袭青衣柔弱又坚强的女性身影们,逃离不幸福的人生,奔向星辰大海。
将近三年过去,依然记得很美的阿吟
不怎滴
对日本文化和历史没什么了解兴趣也不大,看起来真心痛苦,咬着牙才坚持看下来。喜欢满岛光的颜~
女性、风物都很好,男主的设置实在没太大必要,阿吟的逃婚原因真是令我两眼一黑。。中间什么“年轻男人的味道”太让人不适,如果到底还是在男的里面打转的话,就太落俗
逃婚女与见习男。。。那个满嘴胡说八道的剧作家做医生倒是挺好的。场景道具很用心。
2016.01.03一直没空看,终于补完。卖竹荚鱼的和阿吟下山这里两度哽咽,而柏屋门口诵佛的孤单身影也是让人唏嘘不已。感人至深,感人至深。
7分,一个理想化的故事
看不下去
东庆寺化为难世中的一片净土,给了受尽世间苦难的女性一个避风港,最后的变迁了也象征着统治百余年的幕府统治终将被新的时代取代。
卡司棒棒哒~但是剧情有那么点乱…大泉洋是本片最大笑点w 他和toda的吻戏太逗了~满岛&toda百合线好评ww 还有还有toda穿黑色超好看!!Betta betta dan dan~~
一个不严肃的题材,拍的特别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