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诺亚·霍利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乔恩·哈姆,丹·史蒂文斯,莎姬·贝兹,艾伦·伯斯汀,科尔曼·多明戈,尼克·奥弗曼,泰格·诺塔洛,克里斯托弗·达尔加,乔·威廉森,阿尔洛·默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简介:影片讲述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女宇航员从太空中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逐渐偏离原生活轨迹,现实感逐渐消失的故事。详细 >
5/10
想要讲述的情绪太多,就显得表达很肤浅。
去了趟太空变成了精神病,其实和太空有何关系?想说看尽一切依旧囿于现实俗事?归根究底还是取决于个人性格及撕扯后的平衡能力。目前为止娜姐电影最让我出戏的一部。
看完就一个想法,导演应该是为了凑in the sky和under ground这个破梗而非常想拍这部电影的,给辛苦的波特曼女士加一颗星。
很多方面都可以和Ad Astra对照着看。尽管一个几乎都在外太空,一个几乎都在地面,主题却都是在讲对某种宏大的执念导致人的异化。尽管是第一次执导长片,Noah Hawley之前在Fargo和Legion中就非常惊艳的视听语言使用已然得心应手。无论是aspect ratio随心所欲的变换,还是频繁的俯拍镜头,以及适时插入的闪回,对女主内心世界的展现实在是太有趣了。自然,波特曼出色的表演也功不可没
在日本回来的飞机上看的…就看睡着了
女权吧,除了训练都没有拍别的,要上天的一点党性都没有的,下地后私生活都管不好
科幻是本片的调味剂,隐喻跨越巨大节点的人对原来生活的重新认知,这种人文思考类的片子是老美很多科幻作品的深层内核,不爆裂但很有厚度
本来不及格,拍摄技巧救了你啊弟弟电影还能来回切换画幅的我服了
2020看了忘了标记
诺亚霍利对影像应用的探索,有些梗不关心宇航史书是不懂的,小破站上的负分证明六成以上用户缺乏人文和科学素养。
像是嗑药之后的戒断反应,神经恍惚和易怒易躁不断交替到耗尽所有能量,肉体在那里,灵魂早就detached,频繁的转场和换屏幕比例很真实地反映了那种精神状况下的人思维不会是连贯的,是混乱的随机的。整个叙事都像是一个精神病在呓语,挺真实的,娜塔丽果真还是演神经病最精彩
从太空中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逐渐偏离原生活轨迹,现实感逐渐消失
哪有那么差,应该是女主的出轨放纵让观众难以产生角色认同,特别是在女主拥有一个完美丈夫的情况下。这与一般电影刻画出轨的方式不同,多数电影女人出轨必定会安排一个很渣的丈夫角色。但这部电影的剧情走向是非常规的,就如同它的摄影一样,本质上是一个关于迷失的充满哲学意味的故事,并不是在探讨婚姻生活,所以没有必要纠结于道德判断。顺便说一下,现代人对天文学的关注,总具有某种宗教的意味。这也是近些年很多关于太空的科幻电影喜欢呈现的,那种对人类存在的荒诞感觉。
過於調皮的剪輯 令人髮指的遮幅不停的變來變去 還有年度最差的“move on” 千萬不要學 被蜜蜂蟄成傻逼可還行
存在主义是虚无的救赎,不要把目标或者说意义押在一件事上,不然容易走火入魔
1800部达成
成功的人会不会特别难以接受意料之中的失败?
有不止一个瞬间跳到了第一归正会,连画幅都是相似的。摄影机在不断推进,试图攫取,而最终展现的还是最表层的情绪。俯拍狂魔,利用光线和镜头带来画幅的伪变化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就像这一切都是在太空舱里一般,被四周的黑压迫着。画面边缘的略微失焦带来一种失重,使观看只能栖息在中心的某些区域上。天空中的露西和天空中的皮特之间,相距着一次着陆/坠落,因为Lucy一直都是漂浮的,她始终在遥望飞升而没有落入家园。如此,最后应该再疯一些。
果然“in the sky”只是作为故事背景的幌子,归根到底还是一次女性自我意识在现实世界的崩溃,完全把问题的本质归结于外部环境然后通过影像来折磨观众,那我可不答应。大表哥与对其不忠的娜塔莉组成的银幕夫妻形象也是今夜看到的奇特联系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5/10
想要讲述的情绪太多,就显得表达很肤浅。
去了趟太空变成了精神病,其实和太空有何关系?想说看尽一切依旧囿于现实俗事?归根究底还是取决于个人性格及撕扯后的平衡能力。目前为止娜姐电影最让我出戏的一部。
看完就一个想法,导演应该是为了凑in the sky和under ground这个破梗而非常想拍这部电影的,给辛苦的波特曼女士加一颗星。
很多方面都可以和Ad Astra对照着看。尽管一个几乎都在外太空,一个几乎都在地面,主题却都是在讲对某种宏大的执念导致人的异化。尽管是第一次执导长片,Noah Hawley之前在Fargo和Legion中就非常惊艳的视听语言使用已然得心应手。无论是aspect ratio随心所欲的变换,还是频繁的俯拍镜头,以及适时插入的闪回,对女主内心世界的展现实在是太有趣了。自然,波特曼出色的表演也功不可没
在日本回来的飞机上看的…就看睡着了
女权吧,除了训练都没有拍别的,要上天的一点党性都没有的,下地后私生活都管不好
科幻是本片的调味剂,隐喻跨越巨大节点的人对原来生活的重新认知,这种人文思考类的片子是老美很多科幻作品的深层内核,不爆裂但很有厚度
本来不及格,拍摄技巧救了你啊弟弟电影还能来回切换画幅的我服了
2020看了忘了标记
诺亚霍利对影像应用的探索,有些梗不关心宇航史书是不懂的,小破站上的负分证明六成以上用户缺乏人文和科学素养。
像是嗑药之后的戒断反应,神经恍惚和易怒易躁不断交替到耗尽所有能量,肉体在那里,灵魂早就detached,频繁的转场和换屏幕比例很真实地反映了那种精神状况下的人思维不会是连贯的,是混乱的随机的。整个叙事都像是一个精神病在呓语,挺真实的,娜塔丽果真还是演神经病最精彩
从太空中完成任务返回地球后,逐渐偏离原生活轨迹,现实感逐渐消失
哪有那么差,应该是女主的出轨放纵让观众难以产生角色认同,特别是在女主拥有一个完美丈夫的情况下。这与一般电影刻画出轨的方式不同,多数电影女人出轨必定会安排一个很渣的丈夫角色。但这部电影的剧情走向是非常规的,就如同它的摄影一样,本质上是一个关于迷失的充满哲学意味的故事,并不是在探讨婚姻生活,所以没有必要纠结于道德判断。顺便说一下,现代人对天文学的关注,总具有某种宗教的意味。这也是近些年很多关于太空的科幻电影喜欢呈现的,那种对人类存在的荒诞感觉。
過於調皮的剪輯 令人髮指的遮幅不停的變來變去 還有年度最差的“move on” 千萬不要學 被蜜蜂蟄成傻逼可還行
存在主义是虚无的救赎,不要把目标或者说意义押在一件事上,不然容易走火入魔
1800部达成
成功的人会不会特别难以接受意料之中的失败?
有不止一个瞬间跳到了第一归正会,连画幅都是相似的。摄影机在不断推进,试图攫取,而最终展现的还是最表层的情绪。俯拍狂魔,利用光线和镜头带来画幅的伪变化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就像这一切都是在太空舱里一般,被四周的黑压迫着。画面边缘的略微失焦带来一种失重,使观看只能栖息在中心的某些区域上。天空中的露西和天空中的皮特之间,相距着一次着陆/坠落,因为Lucy一直都是漂浮的,她始终在遥望飞升而没有落入家园。如此,最后应该再疯一些。
果然“in the sky”只是作为故事背景的幌子,归根到底还是一次女性自我意识在现实世界的崩溃,完全把问题的本质归结于外部环境然后通过影像来折磨观众,那我可不答应。大表哥与对其不忠的娜塔莉组成的银幕夫妻形象也是今夜看到的奇特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