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频率

Frequency,隔世救未来,生死频率

主演:丹尼斯·奎德,吉姆·卡维泽,肖恩·多伊尔,伊丽莎白·米切尔,诺亚·艾默里奇,梅利莎·埃里科,丹尼尔·汉森,约旦·布里奇斯,斯蒂芬·约菲,杰克·麦科马克,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黑洞频率》剧照

黑洞频率 剧照 NO.1黑洞频率 剧照 NO.2黑洞频率 剧照 NO.3黑洞频率 剧照 NO.4黑洞频率 剧照 NO.5黑洞频率 剧照 NO.6黑洞频率 剧照 NO.13黑洞频率 剧照 NO.14黑洞频率 剧照 NO.15黑洞频率 剧照 NO.16黑洞频率 剧照 NO.17黑洞频率 剧照 NO.18黑洞频率 剧照 NO.19黑洞频率 剧照 NO.20

《黑洞频率》剧情介绍

黑洞频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约翰的父亲弗兰克(丹尼斯•奎德 Dennis Quaid 饰)死于30年前一次救火行动中。一次,翻看父亲的遗物时,约翰(詹姆斯•卡维泽 James Caviezel 饰)发现了30年前父亲使用过的一台老式无线电。在随手翻拨频段的时候,他竟然和一名年轻叫弗兰克的男子搭上了线。经过整夜长谈,约翰确定时空发生了错乱,这个弗兰克正是自己30年前的父亲。 约翰兴奋异常,顺利帮助父亲躲过了30年前的那场灾难。当他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了相框中白发苍苍的父亲,他知道自己成功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历史一切都改写。约翰的拯救了父亲,而他的母亲却死于了多年前的一起连环杀人案。当约翰通过无线电再次联系30年前的父亲,意图让父亲阻止母亲被杀时,父亲却又意外成了嫌疑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卡巴迪小子默默的我,不默默的我们中转停留阴阳镇怪谈侦探者也迷雾篇喜欢本大爷的竟然只有你一个?月光爱人管你来自哪颗星夜幕将至恐惧之地感谢你抽烟地牢女孩魔法禁书目录2水果宅急便出走女朋友惊恐小镇求安慰少年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五亿元的人生实习医生格蕾第八季迷情杀机:卷土重来男才女貌2御龙江湖守护BOSS不安分的狗H是幸福的意思这个男人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妖怪大战争奔月美国精神病人

《黑洞频率》长篇影评

 1 ) 一段旅程的开始,新闻报道称百年来黑洞第一次被证实

“让我们叫醒全世界吧。

”“Tell me your story.”忍不住记录下来的台词。

剧情的脑洞好大。

一开始以为是传统的“飞船”科幻片,往后看竟然是跨越时空的亲情片,再后来竟变成了悬疑片。

这个编剧的水平太可以了,一个故事的走向总是在意料之外,用跨越时空的元素设定去弥补亲人缺失的遗憾。

一时之间让我无法选择先从故事开始分析,还是情感开始表达。

2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很限制故事情节的发展,想要故事饱满非常考验导演的镜头语言与画面、故事节点的取舍。

当然这些门道不是我们外行人能够清晰的。

可作为一名直接接收者——观众,对于故事节奏,我们很有发言权。

有些电影若是想要很多,就会频繁地切换镜头,让人觉得很散,抓不住重点。

而一些长镜头的电影,会比较平铺直叙,观众在当下观看的时候会缺少思维定位和发散的空间,更甚者,会催眠观众。

这部电影元素很多,科幻、时空对话、悬疑、亲情……却没有让我产生导演既要又要的感觉,只是觉得故事讲了很多,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展。

双线并行,脑洞大开。

最惊艳我的是,父子两人通过电磁波通话。

给我的感觉:你在过去改变未来,我在未来重新书写遗憾。

(发现自己写到这里卡壳了,很难受,想传达记录下来的东西无法表达出来。

)当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也希望自己拥有时空对话的能力,穿破空间打破多维,无论是对过去的还是未来的自己讲话。

让自己的人生也做一点小弊。

这也是我一直钟爱水仙的原因,人总是在不断成长的,多个复杂的方面,我们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很多遗憾,即使时间再流淌多少年,依旧能摸到心灵的那道伤疤,淡红色,像惨败凋谢的,一朵花,就这样深深地扎根着。

我们永远都无法欺骗自己释怀,因为每当你忆起时,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疼痛。

我该这么办,我也很无奈。

所以若是真的有时空的对话,请帮助我们的人生吧,哪怕只会产生一点点作用。

儿子对父亲说:“那天你不应该照直觉行事。

”人最痛苦的就是改变。

无论是好的抑或是坏的。

当一件事在变化,我会就不自觉地焦躁不安。

但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变动中度过的,于是在很多的后来我都忍不住问自己,“你以前不会这样的啊,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真的是你想要的自己吗?

”很多时候都会得到否定的答案。

更让人恍惚的是,父亲与儿子聊现况。

“我”没有如愿成为一名棒球运动员,也没有组建一个家庭,“我”成为了小时候过家家时的警察……算幸福吗?

我们对人生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呢?

电影主角认为是家人的陪伴,在人生道路上,一直有爱自己的和自己爱的人陪伴。

我也在想,我们的人生不会像电影般“剧终”,不会像电影那般单调得只剩下一条主线。

我们的人生展开的版图太辽阔了,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不会像剧本书写般明确、波澜壮阔。

不是蝴蝶效应那样复杂的因果轮回,而是像大海自然涨潮的扑朔迷离,无边的、无知的、深邃的、千变万化的、无法被征服的。

很多事情缺少了一个明确的结果,“众人渡各人”。

说着说着,更像在探讨结果论还是过程论。

一个无解的辩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偏向于哪一方。

十分羡慕父母与儿子不分年龄的亲昵。

让我忍不住想倒流时光,再经历一次与父母一同出行的童年。

长大之后,觉得很多相处陪伴都无所谓了,为什么呢?

怀念那些初中时期的周末,那样地纯粹与天真。

不仅是自己在成长,好像父母也在成长,高中住宿之后,很多隔阂就不自觉地被我们堆积搭建着。

现在我们偶尔也会一起出行,但自己总是心里有疙瘩,不自然不适应不舒服。

是我自己的青春叛逆期吧(苦笑)。

小时候梦想着波澜壮阔的人生,英雄的人生,长大后梦碎了,又羡慕起普通的成长。

“欲求不满”,心里想的种种样样都不切实际,所以总是因为那高度差而痛苦。

高度差产生了重力,压在自己的身上。

或许在一个街区成长、周围都是熟悉、亲切的大家,过着一个“小”人物的一生是我们普通人最佳的选择了。

思想漂浮,会失去生活的实感。

这部电影往小的看,一直在触摸生活的褶皱。

有一颗善良的心,享受生活的一切。

于是即使在高二时期被伤病打碎的棒球梦,也不会再在午夜梦回,泪流满面。

爱让生活长出盔甲,抵抗不安与不遂。

很喜欢的画面,是男主仅仅只是学会了骑自行车,爸爸就大喊:“让我们叫醒全世界吧。

”小男孩也仅在那小小的街区绕圈圈,仿佛那就是他的全世界。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感知生活幸福的能力。

有些快乐就藏在生活的罅隙里,你可千万不要错过。

最后的圆满真好啊。

放在现在,编剧肯定会在某个地方写一些很咯噔的剧情来制造所谓的“虐点”与“意难平”,让观众如鲠在喉。

这个故事太幸福太圆满了,看到如此明媚的结局,即使是四星也会忍不住给五星。

故事里的每一个,都获得自己相应的“剧终”,很棒很暖。

想写下这一段影评,是因为故事的发生有宇宙百年一遇的巧合,在极光下,空间的延展性和时间的流动性都消失了。

人太渺小了,却又忍不住眺望星空,寄情于广阔的宇宙,来作为自己一段旅程的纪念,妄想在时间长河的流动之中划下一个刻度。

我那段旅程的开始,新闻报道称百年来,人们第一次观测到黑洞。

遇到了很多舍不得忘记的人,发生了很多事情,好的缺憾的,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南柯一梦。

在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让我自己对物理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这么久过去了,应该已经被很多人忘记了,但是我依然想要珍藏着那份柔情到世界的尽头。

刻骨铭心的人与事,不想忘不敢忘不能忘。

到如今,我恐怕只能道出一句,祝所有的人、大家、我们,都能前程似锦,勇敢地走向各自的未来。

以前觉得离别时的祝福很客套,现在才知道当一切发生时会有多么地欲言又止,只能道出一句祝福。

红尘来去散无痕,不见千里万里,悲欢与爱恨。

戏外哪像戏中有几春。

在下一个黑洞被观测的之前,我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吗?

 2 ) 很经典,强烈推荐!

很早听说但一直没看,出乎意料的好看,将悬念和亲情融合在一起是它最大的特色,父子之间,隔着三十年的时空,靠着太阳黑子作用下的老式无限电互相联系,浓浓的亲情共同穿越时空,为改变彼此时空的生活共同努力,每一次时空的改变都扣人心弦,也浸透了感人的深情,一次意外的跨时空交流改变了父子两代彼此的世界,也从此蝴蝶效应般扭转了历史的轨迹,为了尽量改善各自的世界,父子齐心协力,试图将事实朝愿望的方向推动,不断缩短时空距离,最后终于完美的实现父子重聚。

这当然只是一种虚构,但这种幻想很温馨,令人向往,让人不禁憧憬:如果真的存在不同次元的时空,那么人类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往好的地方想,人类就可以弥补很多不可挽回的缺憾,成就许多幸福佳话——这是多么美妙的童话!

 3 ) 有父爱的陪伴对男生成长的不同影响

抛去科幻,时间交错,平行世界等宏观主题,我想简单聊一下影片中的一个细节--有父爱的陪伴对男生成长的不同影响。

影片开始的20分钟,孩童时失去父亲的男主角,潦倒于各种生活琐事。

他酗酒(喝光一瓶白兰地,扔到棒球场的看台);他不在运动(放弃了从小热爱的棒球项目,只是在夜幕后,独自一人坐在看台上,似乎回忆下童年);他对技术类型的工具不感兴趣(兄弟的孩子央求下,才开始琢磨父亲留下的70年代的无线电设备然而当一次不期而遇,使父亲在他的年轻时代复活后,男主角的一切都变了(你可能会说,这是父亲的复活带来的附加值,其实这是在一个男生年轻时是否经历过陪伴行父爱的大不同):他的破案思维更加敏捷(对周围的变化更加的敏感,所以很快发现蝴蝶效应引发的变化);他不在酗酒(多次行动出入于酒吧,却从没有喝过一滴酒);他重新热爱上了运动(最后一幕的全垒打)因为我从小缺少一个能够读我,懂我,陪我的父亲,所以有感而发。

见笑。

 4 ) 黑洞频率:跨界达人的成败得失

有人说中国电影最大的毛病是对“类型”的界定不清晰,这不是最大的毛病也是很大的毛病。

但就算在好莱坞,对类型无法驾轻就熟的人也大有人在,只是这些没有掌握商业时代电影真谛的“物种”,很快就被好莱坞星球淘汰了。

然而,就在类型片大行其道的年代,却常常有人剑走偏锋且收获颇丰,我愿意指名道姓点出来的,首先就是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当年颇为抢眼的《一级恐惧》、《哈特之战》、《黑洞频率》都是其作品,从这些影片中我们能发掘出甚为丰富的元素:科幻、犯罪、战争、家庭、惊悚、灾难……如果一个元素成为一部电影的关键词也就无甚称奇,但是如果数个元素同时抢占一部影片的情节走向,未免让人有些情绪失调。

很多时候,霍布里特更像是一个不同类型的跨界者,在失调与协调之间,成就了其独特的叙事美学。

先来看《黑洞频率》。

它是科幻片么?

也许是。

是灾难片么?

算是。

是犯罪片么,是啊。

是家庭片么?

当然是。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夺人眼球的首先是它科幻片的外衣:当惯了科幻影片制片人的托比·艾默里奇亲自操刀编剧,讲述了一个电波在不同时空互动的故事。

但是,如果深入看片,时空穿梭也好平行宇宙也罢,科幻在这里与其说是噱头,不如说是幌子,撩拨到一大帮科幻迷们的神经,却犹如隔靴搔痒。

助推情节前进的,不是“改变了的过去如何改变未来”,而是忧郁的詹姆斯·卡维泽饰演的警察约翰,如何游走在对父亲深深的爱和侦破南丁格尔凶杀案之间的暧昧不明。

由于没有在电波时空传递的前因后果上过多着力,很多喜欢扯相对论淡的硬科幻迷们不屑下嘴去咬破绽。

相较而言,艾默里奇领衔制作人的另一部影片《蝴蝶效应》似乎更得人心,它祭出“混沌理论”的大旗,立刻迎来硬科幻迷们的热烈讨论。

晚于《黑洞频率》四年之后成片的这部《蝴蝶效应》中,关于“不同的决策带来不同的结局”的命运大分割,对故事的走向的划分更为清晰,虽然生硬但却绝不失协调,它似乎以《黑洞频率》为起点,在命运大挪移的光转流离之路上,走得更远。

再来看《黑洞频率》的灾难片元素。

“灾难”本不该成为《黑洞频率》的关键词,但为拍摄火灾而烧掉的25000加仑丙烷、主演丹尼斯·奎德在仓库大火中收获的缝了16针的头部创伤,显然不是闹着玩的,这一切只因为丹尼·斯奎德饰演的是一名消防员。

当我看到影片开头火场一幕,几乎认定这将是一部灾难片:丹尼斯·奎德临危受命,穿越火海,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人于阴阳边界。

但这场开篇大戏不过走一个过场,剧情很快归于平淡,我们的目光随着主人公年轻时对棒球的迷恋,又过渡到极光照耀下高耸的天线,最后——几乎令人疑惑地——转而投向年少主人公与消防员父亲的父子情谊。

直到主人公发现电波穿越时空的惊天秘密,谷仓火灾大戏才重装上阵。

虽然大火激动人心,但明显是在主线剧情外的一次用力过猛,因为接下来的线索,突然转向“南丁 格尔”连锁杀人案。

这就引出了影片的第三个属性:犯罪片。

对于导演霍布里特,犯罪片可谓信手拈来。

他曾因指导《纽约重案组》(NYPD Blue)的部分剧集而荣膺艾美奖,而其大荧幕出山之作《一级恐惧》,也是一部犯罪心理片。

《黑洞频率》显然是他放手一搏的另一次机会。

影片中,30年后的儿子与30年前的父亲联手断案:儿子靠父亲收集的证据找到嫌凶,父亲靠儿子指点的线索亲手擒贼,并且,二人与罪犯数次巷战肉搏,最后一场客厅遭遇战可谓经典桥段:在不同时空的同一时刻,父子两人居然共同遇敌,随着镜头的来回切换,观众的视听也遭受了双重压迫,为了两个场景中的人物共同揪心。

父子两人靠电波携手出击的段落,几乎是整部影片的亮点所在。

另一些无法忘却的片段就是卡维泽忧郁的目光和深情的泪水。

目光所向,写满了痛失父亲或母亲的悲伤,泪水无声,仿佛说尽对无法挽回过去的遗憾。

影片真正感人之处,是渲染至深直抵人心的父子亲情和家庭温暖。

30年后的小约翰尼已经成为一名警察,但父亲却死于火灾,当他发现电波的秘密如获至宝,不断地唤回父亲的重生,经历过几次失败:谷仓大火、吸烟导致的肺癌……父亲终于出现,而母亲也由于约翰的不断地改变时空,遭受了生死几重天。

我们看到约翰永不放弃地挽回再挽回,而几起几落的剧情跌宕,也使得催泪观众成为必然。

很多看过影片的观众说:哪个经历过痛失亲友的人,不想通过一切机会挽回他们呢?

《黑洞频率》成为最方便的弥补过失的救命草和后悔药,结结实实地发挥效力,让观众一诉衷肠。

跨界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造出或是顾此失彼或是厚此薄彼的“四不像”,但《黑洞频率》虽然有旁逸斜出,但却绝不芜杂。

比如,各种元素在马上就要失调的时候点到为止,像两场大火的戏还有关于棒球的几场戏等。

另外,各种元素始终保持着前后呼应和随时互动,比如消防员父亲的职业设置,为改变命运提供了方便,也为警察约翰挽回父亲生命提供了感情支撑;护士母亲的职业设置,与父子携手侦破的“南丁格尔”连锁杀人案息息相关,甚至母亲成为某个时空中的被害人;棒球不仅是维系父子感情的道具,也成为后来证明父亲清白的证据。

这些元素环环相扣,不露痕迹。

在经历了“科幻片”的时空感和未来风、经受了“灾难片”的千钧一发和扣人心弦、经过了“犯罪片”的层层悬疑和深深恐惧,影片终于通过宣泄家庭情感尤其是父子亲情,到达了数个类型元素锦瑟和鸣的巅峰。

可见,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很乐意在一部片里同时玩转各种类型元素,真可谓跨界达人啊,但稍有不慎,便有马失前蹄的危险。

之前有《一级恐惧》就有节奏拖沓和“到底在探讨心理疾病还是法理公正”疑惑的弊病,之后有《哈特之战》的战争和法律元素孰重孰轻的失衡问题。

看来,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戒掉“贪心”二字,把一两个关键词讨论清楚,其他的,再说。

 5 )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在这首曲子中结束了Frequency。

然后一秒钟也等不了,搜到了,下了,听着,平复着,回味着,着手写下这一切。

已经很久没有这样部片子让我一看完就有种冲动,要来写一篇影评把心里那些感受到的,触动着的,跃跃的给写下来。

最喜欢的是那一段。

Frank从仓库大火中死里逃生之后父子俩在无线电中终于相互确认,询问近况,聊着最爱的棒球。。。

时间几乎被忘记,空间也在镜头中两个人的影像交互重叠中被摸淡。

父子之间的感情,那种不同于母女之间的亲密和柔情,通过Frank和John的话语之间和各种细微的表情被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种隐忍着但又深埋于血肉之间的浓浓情意,用一种男人的方式在无线电波中暗暗地传递着,这种微妙的感觉几乎难以捕捉。

那是一种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变的骨子里的passion。

其实这段我倒回去重看了无数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数度哭瞎。

然后再一次忍不住泪奔就是结尾的时候,从John回头看见父亲开始,到所有的至爱亲朋都出现在棒球场,暖阳把满场的欢笑融化,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响起,我就彻底不行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这首片尾曲,极富老式美国电影金曲的韵味,只消听上那个拖音,便如着了魔一般欲罢不能。

感觉好像整个人也被带回了那个黄金年代的美国,那些我们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八十年代的美利坚,闪耀着午后灿烂的金色日光,总是充满活力,激情,勇敢和正义,看完之后总是留给人无尽的荡气回肠和沧桑感。

那是个我多么想要去看一看的年代。

回到片子。

跟结尾一样让我着迷的是开头Frank回家那一路的场景,感觉是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蜂蜜之后晕染开来,尤其是戴着墨镜骑摩托,包括后来很多零碎的家庭场景,其实完全是我的命门所在。

流淌着浓浓亲情的画面就像在梦里一样让我迷醉。

而这其中有一个异类。

那就是Frank把小女孩儿救出仓库时穿梭滑梯的那一段,唯美而不失充实,让我着迷不已。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镜头就是John对着当年的自己说话时,我几乎要被融化了!

好吧,那个yahoo确实是唯一的笑点I love you, partnerI love you moreAre you still there, chiefI am still here,little chief本片另一个最对我的点就是连续杀人狂。

重口味永远都是欢迎来我们家做客的,何况是专杀同一职业的女人,保留他们的物件。

独居身份特殊的这种典型性变态杀人狂呢。

肯定开膛手先森的入室大弟子,才能这么干净利落,最后以这个案子为主线,用我闺蜜的话来说就是父子完胜大Boss简直太对味了,你们实在难以想象我对这种连续杀人事件的热衷程度,而由此引出的黑人警察朋友我也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不知怎么的,这部片子不是那么的锋芒毕露,但就是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缎带般柔滑亲近而又不失羊绒的温暖。

最后,我也想要一台这样的无线电发报机。

W2QYV CQ15晚安导演先生。

我想看看您的《破绽》了。

或者,去梦里看极光吧

 6 ) 徘徊在商业与文艺片之间―――评《生死频率》

过去,现在,将来,这是人类生活的命题也是电影的重要取材源泉。

儿子在无意中通过一台老式的无线电与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

这是故事的基本创意,这种创意在现在看来十分普通,大片《哈利波特》中那个可以书写的笔记本,还有《世间奇妙物语》中的那个日记本,还有诸如手机等等。

用一种媒介联系两个时间,这是此类科幻色彩影片的大前提。

与《回到未来》不同,人作为媒介的使用者是无法到达另一个时间或空间的,这很显然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毕竟仅凭借着物质,人不可能达到更有利于自己意愿的事情。

有局限性才更加有戏,所以我认为此种创意在许多时空交错的科幻片中是很有想法的。

即便有了某种神奇的媒介,但人还不是万能的,于是这种创意有很现实意味,从某个角度来说,它天生地便是对过份依赖物质的一种反讽。

于是,此种影片多多少少都带有些许的文艺气质。

但回到本片中,终归我们要看一部商业影片,于是,儿子通过无线电解救了差点遇难于火灾的消防员父亲。

紧跟下来的剧情我们似乎总是看到,当你无意中改变了某个历史,哪怕只是一个杯子破碎了,也会造成不一样的未来。

当父亲成功得救了的时候,三十年后的儿子却又失去了母亲,于是引出一桩连环杀人案。

世界的物理性是不是如此深切地联系着,哲学问题中关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论点是否适用于这种时空交错的事情没有人会深究的。

但有一点,这种构思实际上是一种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即历史不容篡改。

闲话少说,回到本片。

连环杀人案是一桩悬案,身为警察的儿子为了查明此案,为了解救因为自己篡改历史而无辜死去的人,于是指导父亲阻止案件的发生,但父亲却成了嫌犯,此时,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是无线电的毁坏。

无线电毁坏意味着父亲与儿子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那种先知先觉的神奇不再拥有,人的力量也就在此时突现了出来。

当我们看到父亲在孤立无援地情况下自救,甚至长生到在未来时空救下自己儿子的时候,我们知道,这部影片终于跳出了无线电的魔爪,没有沦落成一部只靠一个科幻创意支撑起来的无聊影片。

于是,反观此片,个人的力量,父子情,母子情,正义与善良都存在着,也正是由于这些元素地存在,才使得此片才有了它独特的魅力,就如许多导演说的,还是拍人的。

虽然影片结尾之处有些纰露,但整部影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铺垫基本上都可以印证后来人物的改变。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父亲将烟揉成一团这个细节,没有语言,不足五秒的镜头,可产生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是这么一个细微的镜头,父亲将不会死于癌症,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小镜头,父亲才会在儿子危机时刻出现,杀死了罪犯。

于是,人只能自救的主题提到了层面上,被儿子救于火灾是机会,但把握机会的只能是自己。

可见编剧在这个方面考虑得是如何周密。

这是一部商业片,仔细分析一下,套路还是很明显的,第一步是神奇出现,改变了未来,第二步是化解所改变的未来,第三步是化解成功,人比那个神奇还要神奇,人才是最主要的。

三步走的故事很不错,但同样是三步走,它却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样子,那就是文艺片的走向了。

在我看来,儿子救父亲,与父亲破案实际上都是同一创意,同样是具有商业元素的演绎,所以,影片的上部与下部我完全可以看做是同一创意下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是并列的,并没有产生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完全脱离开。

这给我一下很大的跳跃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就是情感,其实影片救人于火灾与救人于连环杀手刀下都是一样的,但他们之所以能够联系起来,除了前者是后者的因(这个因当然并非必须的)以外,最主要的还是父子之情。

但很可惜,强烈的商业色彩将父子之情多少有些冲淡,影片更强调的还是救父亲于火灾中产生的那个因果关系,正因为这个因果关系不是唯一的,所以它看起来好看却没有父子之情真实,没有父子之情的递进关系。

所以,会给人一种隔裂感。

当父亲从火灾中难生了之后,父子之间通过无线电已经达成了一种认同。

此时,影片通过一系列镜头表现出父子之间那种合协的感情。

但要知道,儿子已经是36岁的人了,而无线电那边的父亲同样也是三十多岁的人,这样的父子感情真的能合协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的,如何合适呢?

于是,一部商业影片走向了文艺片的路线。

当然,作为本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如我说的这样变幻了片种,而且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孰高孰低也没有作出比较的意义。

本人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只是说明,商业与文艺其实是很近的,同样的创意前提,只看编剧是如何选择。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2006-7-4于通县

 7 ) 好电影是给有阅历的人看的

我有一个家庭,30岁,没有特别大的能力,也不算差,生活平庸,有一个不慎满意的妻子,11月大的小公主,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她,看着她会翻身,看着她能笑出声,看着她会爬,看着她会站起来...我跟她的关系不好,因为家庭的关系,可以说如果不是孩子,真的已经分开了,对这段婚姻我们都是抱着放弃的态度,因为孩子,我们依旧在一起.每天晚上一部电影,是我的必修课,也是我每天唯一的快乐,两个半到三个小时时间,没有任何打扰,安心,静心的去欣赏,去思考,去评论,铁打不动.看这部电影之前,以为是一部纯科幻电影,只是抱着娱乐的想法去看,看着男主偶然发现的无线电,看着他联系上自己去世多年父亲,看着他通话的时候激动的眼泪在眼眶打转,到后期他改变了历史,开始引发蝴蝶效应,我以为悲剧开始了,一件一件的出事,一件一件的补漏却发现会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心里还有点小得意,看,依旧是一部杯具的人生,依旧会无法收场,甚至期待最后发生更大的意外最终让男主明白,未来是不能改变的.可是....导演真的让我震惊了,当爸爸拿着那把枪出来的时候,瞬间呆住了!这不是我看过的好多好多的美国惊悚电影,这不是那些悲剧的结局!最后的棒球赛我基本是哭着看过来的,想起了我的宝贝,想起了我的家庭,看着男主为了父亲,母亲一直在努力,一直想有一个完整的家,而我呢,我在做什么?为了自己的舒服而放弃了这段感情,放弃了家庭,口口声声说最爱的宝贝,可是没有一个完整的家,还何谈幸福?感谢这部电影,感谢那些为了家庭的完整而一直努力的子女,感谢在我做出决定之前让我看到了这部电影,没有努力是没有收获的,没有坚信也不会得到幸福,击球手和接球手是要都要一致才能打好比赛的.我想,我要重新开始生活了,谢谢电影!

 8 ) 似乎只有爱,才能如此穿越!

《黑洞频率》。

8分。

格里高利·霍布里特导演,丹尼斯·奎德、吉姆·卡维泽主演作品。

起初,我的确以为这是个科幻故事。

因为极光的原因,宇宙空间发生了频率的错乱,三十年前被记录的时光莫名进入了三十年后。

但我也深知,穿越剧做大的障碍在于历史的自圆其说,这非常考验编剧和导演的能力。

吉姆·卡维泽饰演的警探约翰无意中翻出了父亲生前留下来的老物件,一台老式无线电,受极光现象影响,约翰竟然莫名和三十年前的父亲丹尼斯·奎德饰演的消防员弗兰克对上了话。

穿越时空的联系,不仅成功地拯救了原本死于火灾营救的父亲,还牵出了南丁格尔连环凶杀案。

在时空的平行世界中,父亲活了过来,这改变了很多东西——时光重来带来的连锁反应是,约翰的母亲死于凶杀——凶手是一个专门盯着护士下手的变态。

而这桩凶杀案,时隔三十年,都苦于找不到凶手无法破案。

约翰能想到的唯一办法是,再次通过父亲的复活,去营救即将死于凶杀的母亲。

这个故事在逻辑中的确存在诸多漏洞,比如桌面上的痕迹、凶手遭到枪击而消失的手,这些细节都过于魔幻,而不是科幻。

一个特别搞笑的桥段是,男主提醒三十年前还是小孩的自己,务必要关注“雅虎”这个词……结尾非常温暖的结局伴随着无比好听的歌曲,让我们回归到故事的温情中而不再计较逻辑。

 9 ) 感人

父子之间穿越时空的感情把我看哭了 完美的情节 结束的音乐 when you come back to me again 。

大爱

 10 ) 怎样改变命运

需要后悔药或者穿梭门吗?

如果我们也能如主角一样听到来自未来的真理之声,有一座灯塔帮助正确的前行,那该多好。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能够预知和判断当前行动在未来好或坏得结果,但我们仍然带着侥幸置若罔闻,不去规避可能的坏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明知故犯。

比如此片父亲的火灾死亡,他因为自负选了条死亡之路,第二次癌症死亡,因为长年的烟瘾。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故意无视后果,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无视善意的提醒,不相信长辈的预见。

此片最不同的是没有让主角真正的穿越,而是由未来人提供一些信息,让过去的人在过去自己改变命运。

这点比当代人穿越回过去当预言王有意思多了。

搞不懂的地方在开篇大肆渲染父亲的勇敢和强壮,后来遇到坏人却被一打就趴和各种犹豫,前后太矛盾

《黑洞频率》短评

又一部没多少特效场面的科幻片,可惜由于剧本的漏洞太多,导致观影过程不能自已地去斤斤计较,造成对故事情节的不认同,因而对影片产生好感很有限:⒈用电烙铁在桌上写字与未来的儿子交流想起了《不能说的秘密》;⒉高潮时相同人物在不同时空对抗的蒙太奇段落想到了《盗梦空间》;⒊黑子造成频率错乱。

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令这场悲剧得以拥有一丝浪漫以及一瞬的Happy Ending的,是一位认真负责又勇敢的母亲、一个信任孩子且善良的父亲,以及一名追寻正义、不放弃任何受害者的警察。

11分钟前
  • 别古居士那那酱
  • 力荐

科幻只是作为故事的一个特定背景,将各种类型元素融合其中,相当精彩。即使将本片的各种元素从电影类型中独立出来看,也是不错的。演员表现的都很棒。情感饱满却不泛滥。尤其父子的隔空对话,还是很考演技和台词功力的。

12分钟前
  • 夏天西瓜
  • 推荐

看不下去啊看不下去……

13分钟前
  • 掰卡
  • 较差

其实这电影看到后面挺无聊的,什么东西都不是了!

15分钟前
  • ★冰凌宫★
  • 还行

James Caviezel萌得我都瑪麗蘇了啊……

20分钟前
  • mi4444d
  • 还行

蝴蝶效应类的电影里难得的happy ending~值得一提的是饰演女一号的是Lost里Juliet的扮演者,她在电影中的某一段时间被谋杀,而杀她的人名叫Jack Shepard,多诡异的巧合啊~~~

22分钟前
  • 猴小鞋
  • 较差

额,漏洞百出,快进快进

25分钟前
  • 慎独
  • 较差

很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片子,还没出演后天、凤凰劫的丹尼斯奎德知名度还没那么高,十年前很流行的完美结局,剧情的跌宕起伏也是很符合当年的水准,相比蝴蝶效应什么的编剧,差了好几条街。

30分钟前
  • velawoo
  • 推荐

这货标签显然错了。摆明就是部亲情剧嘛。

33分钟前
  • 还行

看到一半才发觉是以前听说过的有内心mark的。而且这个题材(通灵术)香港电视剧有一部讲的是可以和老爸通跨阴阳界的电话,来破案。结局好棒!而且太严密了这个思路!打算和张老师再看一遍,或好几遍。编剧究竟是大神!(平行宇宙唯独大爱)

36分钟前
  • 小本
  • 力荐

既然讲得是时间轴上的两个点相连 那么bug数量的多少才是我关心的

38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但从剧情上说,时空交错的内容并不算新颖,难得的是导演的节奏把握得很不错。多线索叙事,但整部影片不繁复拖沓,且紧张刺激,又不乏温情。如果人生真的能够改变,是否是好事呢?

42分钟前
  • unsheath
  • 还行

一般般,这种穿越总会出现逻辑问题,本片中的最大漏洞——全世界所有人都改变了,人的记忆变了,连历史都变了,唯独他俩的保留了

45分钟前
  • 楚神轩
  • 还行

抱着看惊悚片的心态 却意外感受一场父子情深的温馨活剧~比#蝴蝶效应#温情 比#罗拉快跑#真实 没#时光旅行者的妻子#娇情文艺 浓浓的上个世纪好莱坞遗风 sifi迷们应该很喜欢 片尾曲点个赞!

48分钟前
  • dodofish
  • 推荐

『蝴蝶效应』式电影。这个片子说实话从商业角度看很不错了,可惜从头到尾的剧情发展我每猜必中,简直好像也有一个未来的我跟我通过气一样,还是俗套了啦编剧~

49分钟前
  • ♫欧德伯裔
  • 还行

确实偶尔让人想起美剧《迷失》,平行宇宙理论的片子里,这部是最温暖呢,充满了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亲情维系,节奏也绝对堪称好莱坞商业片的范本,很值得反复观摩。编剧专业的孩子看什么蛋疼的文艺大导大都是浪费青春,真该多看看这类文本起承转合情节跌宕起伏的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蹩脚的科幻,只是裹了一层亲情的外衣

57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看点电影# 《 Frequency(黑洞频率)》 IMDB得分居然有7.3,豆瓣评分居然8.0?很老套的电影啊,改变过去,于是也改变了现在。或许在2000年的时候不是老套吧?。。。

1小时前
  • Hutoo D
  • 较差

BUG确实太多了,准确说是关于平行宇宙和时空紊乱的情节都经不起推敲。但是非科幻类的内容比如朋友之间的友情、父子之间的亲情、父母之间的爱情等,都好得不能再好,虽然最后大团圆结局没有那么出人意料,但是我喜欢这样的结局!I am still here,chief!

1小时前
  • 孑然殇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