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

主演:惠英红,徐天佑,黄明慧,雅丝敏·阿莫,阿兹曼·哈桑,哈桑·马托尔利布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马来西亚,韩国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马来语年份:2009

《心魔》剧照

心魔 剧照 NO.1心魔 剧照 NO.2心魔 剧照 NO.3心魔 剧照 NO.4心魔 剧照 NO.5心魔 剧照 NO.6心魔 剧照 NO.13心魔 剧照 NO.14心魔 剧照 NO.15心魔 剧照 NO.16心魔 剧照 NO.17心魔 剧照 NO.18心魔 剧照 NO.19心魔 剧照 NO.20

《心魔》剧情介绍

心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3岁的青年德仔(徐天佑 饰)与酗酒的母亲(惠英红 饰)相依为命。除了帮衬母亲的小杂货铺,德仔平日里无所事事,与附近高中15岁的少女盈(黄明慧 饰)谈起了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德仔与盈之间的情事被盈的父母发现,对方大发雷霆,向德仔的母亲索要一笔巨款,并威胁说要对德仔提出诉讼。软弱的德仔惊慌失措,心急的母亲找到离婚的德仔父亲借钱,却依然无法使盈的父母放弃诉讼。情急之下,德仔与两名朋友约了盈和其好友到郊外谈判,却没想到言语不合出手杀人。已经一无所有的母亲,究竟该如何面对儿子闯下的这无法收场的惨剧呢? 本片获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亚洲电影奖及香港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惠英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复活向东是大海糊涂英雄传:烈焰圣剑鸟!鸟!鸟!演播时刻第二季奔跑的蜗牛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超体再见我们的十年后排闺蜜致命呼叫皮特·戴维森:哥就是帅与君无别离少女茯苓2:七生七世桃花劫心跳源计划路西法第六季从足球流氓到黑帮崛起4阳光灿烂周三强我不是葫芦瓢风水轮流转掘火者夜幕惊魂神秘博士:红宝石路教堂疑犯追踪第一季二次旅程黑金风暴狗狗假日情缘烟花三月蜜谋逃杀失恋排行榜

《心魔》长篇影评

 1 ) 港式青春与亲情

在翻看《心魔》这部电影的相关资讯时,不难发现它所获的奖项基本都是演员个人的荣誉,尤其是惠英红借由此片包揽了多项最佳女主角的称号。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部靠情节取胜的影片。

导演何宇恒虽是马来西亚新晋独立电影导演,但是查过履历表之后,可以看出事实上他一直混迹在香港娱乐圈之内,因此这部影片也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港味。

横式翻看香港青春片,事实上是与台湾以及大陆不尽相同的一种风格,最好能证明的一部是两岸三地各自拍摄同剧本但不同执导的《九降风》。

在香港版本的“九降风”之《烈日当空》,所演绎的更是趋向于悲痛式的成长,是凝结在血与泪之中的绞疼。

同样,这部《心魔》之中,也暗含了这样一份情节,虽然故事的前半段用一种较为光鲜的方式表现主人公的“爱情”,但无法避免的是故事在层层递进之中开始暗淡色调,并到影片的末尾段达到故事的高潮,并以死亡和鲜血做终,也是用这样的一种极富港式腔调的风格来证明青春成长的残酷性。

这样青春成长的残酷性,同样可以再陈果的《香港制造》中得到相当好的印证。

在影片中,惠英红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当年以打女形象出道的她如今不如老年后开始转型文艺路线,确实是对演技的一次重点考验。

当年与其同一批的萧芳芳、郑佩佩等人都已经在文艺片上获得了肯定,此次惠英红以文艺片拿下演技奖,也证明了她老骥伏枥的雄心。

电影本身在展现了青春成长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母题则是母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与更多港片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节奏更慢,而且是全面的慢,这种过度的细嚼慢咽虽然是导演本身固有风格,但是这也绝对不是走大众路线的文艺片,观众甚至可以再每一个镜头的恍惚转移中小憩一会儿。

导演将矛盾的冲突点汇集到亲情与爱情的两端,这样的交叉也有了“魔”的产生,“魔”是为了占有和保护,“魔”也是爱的过激。

 2 ) 落难母子心戚戚

夜幕下平静的水面被打破,画面跳切到女孩的脸。

一个缓慢的推镜,水开了的呜鸣声。

不出一分钟,我就判断出它是个文艺片,至少是走文艺路线的。

哪怕都讲粤语,都是典型90分钟情节剧,《心魔》与一般香港电影有本质不同。

一般香港电影会更快,强调剪辑的速度,快中有慢。

《心魔》完全相反,它的镜头整体偏慢,只有在一些特定时刻才会加快,出现快速跳剪的画面。

考虑到马来西亚的风土人情,《心魔》可以改叫《母子》,对应谭家明那部《父子》。

由于电影节奏偏慢,若非在电影院还真有点不好熬。

尽管戏剧冲突点设置得很到位,比如三分之一处进入主要矛盾、三分之二处进入高潮段落,最后回到中心人物母亲身上,但何宇恒还是暴露了很多毛病:给戏不到位、戏与戏的不连贯、过于依赖画面情绪。

对于如何把一件不算大的事情拍得更吸引人,他似乎没有更多想法。

《心魔》用了很大篇幅去交代德仔与盈的性格背景,德仔用开水淋烫老鼠,与母亲相依为命,包括后来四处筹钱、请不起律师,都表明这是个身处底层的家庭。

盈与父母关系冷淡,偷衣服、公车上的冷漠反应、在学校里跟同学有过节,这些都暴露了她的性格缺陷并直接左右了人物命运。

中段时有黑屏白字的交代,然而影片把两人如何相识给模糊掉了。

德仔与盈是网上认识的,平时手机联系,后来的说不清道不明就很好理解。

事情败露后,双方父母对峙,由于阶层差异和盈的未成年身份,对方的咄咄逼人把事情引向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中也能看出德仔与盈的感情并不牢固。

相比盈父母的脸谱化形象,惠英红出演的德仔母亲无疑要生动鲜活太多。

在电影圈,有些演员可能会故意接一些顺手的戏,哪怕最初的本子看起来真不行。

不过看完《心魔》,我觉得惠英红的角色在剧本里并不算突出,顶多是内心戏多了些。

可能一般电影奖都偏爱这种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所以她就节节高升,顺风顺水。

惠英红为这个角色增肥,加上她经历过人生坎坷,进入角色应该不成问题。

母亲给儿子掏耳朵,一边打趣说那个女孩子漂不漂亮。

与其说母亲对儿子比较放心,不如说她完全放任他所做的任何事情——— 哪怕进了对方家门面临谈判,母亲还是脸上挂笑。

午夜难眠到出外求助的几场戏,母亲不断承受儿子带来的痛苦与重负。

对这样一位单身母亲来说,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她不敢有任何闪失。

我并不认为里头涉及占有与支配的欲望,否则母亲对待儿子的感情,就该是另一种表现方式。

哪怕是德仔突然爆发、母子扭打在一起,那其实更像两个无助者的互相发泄———恨全世界都与他们为敌,他们也找不到打败自己的敌人,徒劳,无力。

【南方都市报 http://gcontent.nddaily.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c32/f5313b.html】作为影片的最大亮点,惠英红饰演的单亲母亲,与前夫、儿子及朋友的几场对手戏,尽现欲言又止的复杂情绪,带出角色暗藏的心理状态,大大丰富了影片的层次。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3 ) 心魔

1惠红英凭借《心魔》里单亲母亲角色获得台湾金马奖和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不过这不是她第一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女主角,1982年她凭借《长辈》已经获奖。

不过后来的惠红英曾经走过一段打女的生涯。

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她在《神经侠侣》里饰演颠痢症王成(吴镇宇饰)的姐姐,朴素犹如邻人,演技来自于生活。

2《心魔》整个节奏非常台湾电影化,虽然是在马来西亚拍摄,大部分演员来自于大马。

但电影舒缓的情调和慢节奏的叙事风格,乃至音乐里慵懒的颓废,天空明灭的街景,一如台湾电影。

第一,惠红英凭借本片的挑战性的演出,一人包揽两项大奖激起我的兴趣;第二,介绍里说电影里母子二人对彼此都有强烈的占有欲望;第三,单亲家庭演绎出的社会悲剧。

如上,是吸引我的原因。

惠红英在电影里的剧情安排并不多,对话了了,不多的情节安排里,惠红英凭借准备的把握和细腻的表演把一个单亲母亲复杂的情感世界演绎较为到位。

偶尔间歇性的歇斯底里,偶尔酩酊大醉的不省人事,偶尔生活艰苦的忧郁,偶尔为儿子担心的眉头紧皱。

典型的小众电影,本片适合空暇时,一人独看

 4 ) 13年前50岁的惠英红,凭啥击败赵薇和舒淇夺得影后?

2010年,在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时年50岁的惠英红击败张静初、赵薇、舒淇和吴君如,一举拿下影后的桂冠。

让惠英红获奖的这部电影叫作《心魔》,由何宇恒执导,惠英红、徐天佑和黄明慧主演。

片中惠英红出演一位单亲母亲,由于自己的儿子与一个中学女生发生关系,并致使对方怀孕,因此受到对方家庭的法律追究,为了逃脱法律追究,母子二人陷入混乱,最终儿子走上不归路。

整部影片都是在围绕人性来讲故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暗藏着各种黑暗和危机。

惠英红在片中出演的母亲,从遭遇上来说是不幸的,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搞到一块,导致两人离婚,这其中心理和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自己的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在致使中学女生怀孕的事情败露后,没有体现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他除了一味地逼迫妈妈筹钱摆平,再有就是逼迫那个女生说服父母撤销法律追究,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想承担任何责任。

从片头一段儿子用热水烫杀老鼠的镜头中,在他淡然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他的心狠手辣,这也与片尾他亲手杀死女生形成呼应,更加印证了这个儿子人性的丑陋和卑微。

惠英红塑造的母亲,在全片中都是处于一种默然的状态,但是她对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恋爱之后,未见她有只字片语的教育,更多的是纵容和放之任之,所以片中她被儿子打的一段,也可以看得出儿子对她的恨。

当然这部影片拖沓的剧情,严重缺乏娱乐性的氛围,不会对太多的观众形成吸引力,反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看。

很有意思的是,惠英红凭借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与金像奖对比,这也引发了有关惠英红在片中是女主还是配角的讨论,其实有关这个问题,片尾一段惠英红的特写镜头,很可能征服了金像奖的评委,因为这一段镜头完全就是女主的范。

以打女形象进入演艺圈的惠英红,演技对她来说一直都不是问题,1982年她就凭借影片《长辈》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2017年凭借影片《幸运是我》再次获奖。

仅仅凭借影片《心魔》,惠英红就获得了大小电影节共计5个影后,如此战绩与《万箭穿心》中的颜丙燕完全有的一拼。

【END】

 5 ) 整体还是有点乱

焦点似乎太多了,导演却想一篮子打齐。

这方面的题材,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法超过《香港制造》和《香港有个荷里活》。

导演的功力差强人意。

 6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心魔

第一次的评价:感觉剧情有的部分没有看懂,但是红姐演的太好了!

(2023.1.6)修正:(2023.1.25)今天又看了《心魔》,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全部都看完了,我确实不明白,而且我非常不喜欢里面的那个女孩,我很不喜欢她在家长面前不说实话,之后很小的年纪就做那些我无法理解的事情。

德仔呢,就是很懦弱,“我不要坐牢”总是萦绕耳畔,他没有责任感,而且已经成年的他,对于一个小女孩儿都说服不了。

德仔阿妈,失败的婚姻、不富裕的生活、没出息的儿子等等等等,都被她摊上了,她好像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母爱过度呵护她的仔。

女孩的父母,也是非常冷血,对于自己的女儿根本就不了解,在教育上存在极大的问题,钱是不能解决一切的,女儿最后的结局,也有他们很大的责任……当看完这些人这些事,好像对于结局也并不是多重要了,因为电影的基调就是悲哀的,德仔阿妈“你们骗我”,真的是骗吗,还是为了掩饰自己身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度关爱和自己内心的心魔……最大的感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心魔,当它无限放大后,当它不断的被我们的思想包围时,心魔就会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所有的东西都一发不可收拾。

又联想到《血观音》的片尾終……但心魔永在

 7 ) 皆是意外

早先看到[心魔]的故事梗概,以为会像郭天王的[父子]一样,着力表现主人公居住环境之恶浊。

关注一桩谋杀案,以社会原因为进路,继之追根溯源,实乃万用良药。

“新村”之类希望渺茫的社区,发生些耸人听闻的案件,好歹算得“顺理成章”。

不过[心魔]最终没有走这个捷径。

相反,导演在有意识地淡化社会背景,自己的电影“应该是普世的,而非仅局限马来西亚,很小架子气的东西”。

这个个案的背后是原子化个体的封闭和人的软弱。

不论生在高级或者低级的社区,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缺点,平常还可以浑浑噩噩地掩盖,一俟机缘巧合,产生交集,后果便不可收拾。

若说故事结构,[心魔]倒与尔冬升导演的[早熟]有些相近。

都是因爱生恨,无疑[心魔]的后果要惨烈的多。

惠英红女士重温金像奖影后的光荣,大概是结尾时的神经质表现区分了中庸与精彩。

母子间的暧昧关系,未必会有什么大不了的破坏性,母子关系的分崩离析也没有必然性。

母亲最后诡异的“魔障”状态,应和了中文片名“心魔”。

加之对杀人实况的表现,剥光衣服以防索命的迷信,德仔在穆斯林祷告声中死去和无解的自首电话,再有(如果不是幻觉的话)突然切入的死者面孔,影片后半段笼罩在急转直下的恐怖当中。

好在正常生活的部分已经足够压抑,不至于让影片像芦苇一样一折两段。

德仔混蛋得令人发指,但是母亲无原则地庇护他。

(如导演云)到最后,他对母亲却是可以推卸责任的。

这是无奈,又是讽刺。

另一方面,盈敏感、懦弱又叛逆,需要面对冷漠的父母。

两个年轻人的感情不大“正确”,可是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安慰,这种轻松带来了不多的浪漫场景。

对人性幽暗处的注视,可以看到这位“亚洲新星导”的追求。

说各色也好,没说挑战自我也好,总归是不甘于平庸。

何宇恒导演参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太阳雨],是一部关于残酷青春的影片,咱家下载了都快四年,最近一定借[心魔]之力观赏之。

已故的大马名导演雅诗敏在[太阳雨]里有过客串演出。

有趣的是,在[心魔]与雅诗敏执导的[单眼皮]两部影片里,最后男主角都离开人世,原因都是骑电单车出车祸。

在拍摄特辑里,何宇恒提到了侯孝贤导演对他的鼓励。

如同很多报道所说,影片的故事愿意来自于台湾的真实案件。

当他敏感地觉察到这件事的价值时,朋友们都认为这种电影拍出来没有人会愿意看。

最终还是侯孝贤导演的偶然鼓励,使他把自己的构想认真地拍出来。

如果再加上韩国投资、香港演员的因素,他的成就更可以被视为全球化时代的青年导演的一个标本了。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4404754/

 8 ) 我们为何不闭上眼睛

我们为何不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导演,换位思考下!

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跟理解!

德仔最后是出车祸死了。

第一个镜头,德仔躺在地上喘粗气,到后来的第二个镜头,也就是影片最后结尾的那个,德仔同样是躺在地上喘粗气,影片戛然而止,两个镜头的前后联系告诉了我们德仔已经死了。

加之以下几点可以更加肯定这种推定。

一,同样是带着头盔。

这可是很有意思的细节,不得不细说。

我想问问看过《心魔》的朋友,你们怎么来看,德仔在出车祸受那么大伤后,还要拿着头盔离开,不累吗?

在德仔拿着头盔招出租车的长镜头里面,你会不会若有若无的注释那个头盔?

回到开始,也就是德仔躺在地上,你会很自然的注意德仔是戴着头盔的。

这就是一种强制心理暗示。

懂魔法的朋友会知道,魔法师在让你选一张牌时,比如说红桃A,方片5,梅花10,他想让你选红桃A的几率增大,他通常的做法就是强制心理暗示,他在逐一报出这3张牌时,会特别加重红桃A的声音,和延长读A的时间。

反之,降低读其他俩张牌的声音和减少读的时间。

这样做,没有进行过心理方面训练的人,通常选A的几率高达65%。

头盔就是起到了同样的效果。

借助于头盔吸引目光的做法,就会让你不知不觉的将前后俩个德仔同样躺在地上的镜头联系到一起。

二,同样能清晰的听到德仔在喘粗气。

三,同样是夜晚,都看到月亮。

基于这几点,我们有理由认为德仔是在车祸中死了,之后出现的德仔属于德仔死前的意识飘散。

既然德仔死了,那么警察在审英红中说,刘太太,我想跟你(英红)说你儿子刚给我们打过电话来,怎么解释?

别急,别急,听我娓娓道来。

我喜欢例举推理,因为这样才能有理有据,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千万别嫌我烦啊!

^_^小警员走过来说,李探警有重要电话找你。

注意用词,点名道姓说李探警察,然后说,找(你),德仔在那种情况下(德仔杀了人,既然没有被抓到,肯定是躲着警方,当然这是说他还活着的话)会知道是谁在审他母亲?

而且还是警方正在审他母亲的时候打来?

为什么小警员不说,案件犯罪嫌疑人打电话来了?

德仔要是打电话给警方,一定是会告知自己身份的。

这就不难理解,这个电话根本不是德仔打的。

那李探长为什么对刘太太那么说?

我们只能认为这是李探长的一种审讯手法和见机起意。

不相关的电话给了他灵感,从李探长和另一个老警员的对话中我们能知道,德仔至今杳无音讯,于是他就假借德仔给警方打电话讹刘太太,想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消息。

还是回到李探长和老警员的对话,我们也能知道,刘太太‘交代’的事情跟他们已经知道的消息相差无几,所以他们急需知道另外一些有价值的消息,这才有了这么一出。

那你说李探长是见机起意,你说是就是啊,就因为你是wee啊。

来,我们看台词:李探长:你有没有给他(德仔)什么压力?

尤其是在那女孩子方面?

照你儿子所说的,如果那件事摆不拢的话,就尽量想方法摆脱,或是解决,是不是这样?

那女孩子的死是不是跟你有直接的关系?

刘太太,你儿子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是哭着说的,所以我们很肯定你儿子和这件命案有关!

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你儿子现在在哪里?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李探长已经审过王友杰和陈昆明,以及了解过死者家属方面的信息。

那他就起码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一,案件跟德仔有关,而且是德仔杀了盈。

二,盈父母告德仔XX。

三,刘太太已经给过盈父母一笔钱,盈父母答应取消控诉,却出尔反尔。

能明白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李探长的话了。

一,他说我们肯定你儿子和这件案子有关是因为他根本就知道德仔杀了人。

二他说的‘那件事’就是指盈父母告德仔XX,以及刘太太已经给过盈父母一笔钱,盈父母答应取消控诉,却出尔反尔的事情。

三,他说那女孩子的死是不是跟你有直接的关系,是想给英红造成心理压力,让英红急于摆脱干系,而交代德仔的下落。

他们找不到德仔,必然会考虑英红藏匿德仔的可能性。

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李探长的目的,也就是他最后的一句话而已: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你儿子现在在哪里?

利用审讯手段以及捏造电话也只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已。

英红教唆德仔杀盈?

无稽之谈!

有段画面是三个警员在湖边的在对话。

其中一句是,我看这不是预谋杀人。

而且我们也能知道,德仔叫盈出来也就是想让盈帮忙而已。

杀人纯属意外了!

从车上下来的是英红?

这就是朋友们瞎琢磨出来的了!

德仔上车打车灯只不过是想赶走那对男女而已,不想让他们撞破他们杀人。

很多人纠结于德仔的电话,到底是真打还是假打。

不论从推论和艺术角度,我都是希望德仔是死了!

对于一个能让自己依赖到软弱无助的母亲,不管母亲的做法是对还是错,我都舍不得去怀疑德仔对与英红没有爱,以及一丝一点真正程度上的自私与恨!

 9 ) 《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无力的单身母亲

http://axinlove.com/2010/04/at-the-end-of-daybreak/《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无力的单身母亲by @xinl.ve 100425穿过黑暗的过道,水烧开的嗤嗤叫声不停,陷入铁笼陷阱的老鼠吱吱尖叫,穿女士拖鞋的德仔先凑近炉火点着了香烟,然后才是关掉燃气,不再让开水壶发出尖锐的声响,让人心烦。

关在铁笼子的老鼠,被烧开的水烫死,实施的人是德仔——特写的镜头为后来的惨剧发生做了准备。

用老鼠的境况作为电影的引子,可以参考《窃听风云[Overheard]》。

在《心魔[At the End of Daybreak]》中饰演母亲的惠英红,凭借本片中的表演,赢得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和香港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

女主?

女配?

同一部电影,同一个角色,不同的认定,比较滑稽的结论。

单纯戏份而言,惠英红的母亲角色够不上女主角的戏份。

论单身母亲的表演,《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里的贵姐,才是实至名归的最佳电影里的最佳女主角,惠英红的单身母亲太过无力。

改变母子相依的窘迫生活也好,避免儿子德仔遭遇牢狱之灾也罢(防止后来惨剧的发生),电影中的母亲角色太多沉沦和自我放逐。

酒精可以麻痹身体,但不能摆脱儿子对自己新婚姻的干涉,生活是一天熬过一天。

混日子的态度,连带着不放23岁的儿子出去,收获的却是儿子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行为的违法之举,太可悲的母亲。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情节的走向不需违背事实,但母亲的绝望、颓丧或者奋起可以更激烈一些,加入更多的情绪和力量,不要让剧中人知道女方父母坚持要告之后把头埋进双腿之间,做一个无法改变生活的鸵鸟,也不要发了狂的儿子回来后与自己厮打一场后像个没事人一样继续整理衣物。

坚强的母亲可以获奖,绝望的母亲也能获奖,无力的母亲获奖用不着大惊小怪。

单身母亲无力的问题根子在电影本身。

《心魔》就似一个白描,把真实事件表演了一遍,所谓底层人物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镜头如实记录。

但之所以会让普通人生活变得困顿,少年过早成熟,人心变得难以琢磨(女孩的母亲收到钱后还坚持要告的动机)的成因给出丝缕分析,电影缺乏了深度导致影片的中演员浮在角色之上。

徐天佑是一个单薄少年,不是最后冲动杀人,并且为尸体“鸡动”的德仔。

黄明慧的女孩要好一点,毕竟她的年龄和片中十多岁的女孩接近,对性无所谓,对人毫无心机。

整个事件记录下来,电影非常散,情节之中找不到一个集中的情绪出口,也就不明白电影要“说”些什么了。

At.the.End.of.Daybreak.2009.DVDRip.XviD-GAYGAY

 10 )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王菲版本的《暗涌》。

歌曲一开始便是一连串仿佛弹奏得无休无止的钢琴和弦音律,而后音符一个个从挤得让人喘不过气的琴声背景跳出,等你一口气憋到焦灼,王菲尖刺的嗓音才吐出一句歌词,像划过肌肤的玻璃一般,让人失控。

  《心魔》就如同这曲《暗涌》,也许正是这种一致性,导演也特别选了这首歌作为全片唯一的粤语插曲。

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故事情节再简单不过,少年杀人的事件背后,如沟渠污水一般的黑洞。

种种细节在马来西亚旖旎的风光下铺垫而起,压抑的情绪却仿佛随着让人几近窒息的炎热气候席卷而来。

  一幕幕平淡的故事就这么上演,铺出的却是冷漠社会的一曲悲歌。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头仍聚满密云”  女孩总是开启罪恶的钥匙。

如果没有盈,故事也就不会发生。

  父母关心她的学业,思索着是否要让她出国念书,却不知道她规规矩矩的校服底下,其实藏着她从商店里偷来的衣服。

这件并不昂贵的衣服,如同她未熟而又不甘掌控的心。

她想要摆脱家庭的压力,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想要在别人的目光之外,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所以她每天乖乖上学,放学后却穿着那件偷来的衣服,和一个无业小青年厮混在一起。

  盈不愿意被忽视,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她在德仔身上找寻自己表现欲望的出口,却始终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沟通。

德仔期望得到的代替母亲的爱,她没有能力给予;而对于自己的欲望,她也并没有足够清晰的判断和勇气。

她始终无法用稚嫩的心灵和躯体撑起自己成熟的欲望,当家人说要告德仔强奸时,她立刻收起自己佯装成熟的叛逆,选择做回不谙世事的自己。

  “你以前总是讲笑话给我听,现在你跟我说爱我,你变得好正经。

”年轻的女孩只是在用玩的心态过生活,一旦正经,女孩就只能逃开。

“你的心和眼口和耳亦没缘分,我都捉不紧”  丈夫跟着有钱的妹妹跑了,儿子无所事事,生活的压力让她终日用酒精麻醉自己。

失去了丈夫,母亲的世界里只剩下儿子。

她给儿子剪头发,对儿子犯下的错误视而不见。

  为了儿子,她低三下四,希望让儿子躲过牢狱之灾;为了儿子,她找前夫借钱,却换来儿子的鄙视;为了儿子,她千辛万苦筹来钱,却被痛摆一道。

她的爱死心眼,甚至疯魔。

就像她剪发时用惯的剪刀,她的母爱是下意识的,是自己熬成习惯的,是强烈占有欲望下的产物。

  但母亲大无畏的爱却只换来儿子更加强烈的反抗。

早已成年的儿子用尽一切方法摆脱母亲的无微不至,甚至用相同分量的恨回报母亲,冷漠、唾骂、暴打,儿子的反抗让母亲无奈,也让她更失控。

明明已一无所有,她却始终不愿承认。

直到罪恶呈现眼前,她无法再平息狂乱的内心,于是眼泪夺眶而出,为儿子,更为自己。

  但最后,她笑了。

她对自己说:“你骗我的。

”“其实我再去爱惜你又有何用,难道这次我抱紧你未必落空”  男孩德仔,叛逆又软弱,骨子里头还有极其残暴的一面。

父亲的抛弃,母亲的溺爱,让德仔的心理在家庭的矛盾和压力中逐渐变得畸形。

在母亲的眼里,德仔永远是个未长大的小孩。

想要挣脱母亲保护的德仔,却又无法否认自己对母亲的依赖。

  他幼稚地将跟盈的关系视作他生活的出口,这也是悲剧的源头。

当盈的家人说要告他强奸时,他只晓得向母亲喃喃道“我不想坐牢”;当母亲向父亲借钱时,他只晓得唾骂母亲的所作所为;当母亲交付巨款后却依然无法使盈的家人放弃诉讼时,他更是惊慌失措。

当盈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之时,德仔积聚到极致的恐惧终于得以爆发。

  有多强大的母亲,就有多软弱的儿子。

正是由于母亲的保护和溺爱,使得德仔身上的懦弱基因被无限放大。

他恐惧,他残暴,他习惯性地逃避自身的罪恶,将错手杀人的过错,归结到母亲对他的溺爱和保护中。

在一顿暴打中,他将所有的过错宣泄在了母亲身上。

  他如同那只一无是处的猫,只能在母亲的供养下可怜兮兮地生活;又如同那只被他用滚水活活烫死的老鼠,除了在笼子里绝望地挣扎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然后睁不开两眼看命运光临,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有缺憾的家庭是这样,而那些看似完美的家庭呢。

盈的父母,事业成功家庭和美,但在人性的选择上却依旧贪婪冷血。

只关心子女的学业,无视精神上的沟通。

当问题发生后便硬要找一个替罪羔羊,然后无休止地向德仔家勒索,在厚颜无耻地将钱财据为己有之后依然对德仔不依不饶。

  即便是在相对纯洁的学校里,也是流言满天飞,于是老师体罚学生,学生欺负学生。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人性的丑恶,对金钱的渴望,对青少年心理的忽视。

《心魔》说的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这些无法忽视的社会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障,这个社会的魔障也由此而生。

故事的结局没有答案,说到底,也不过是“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心魔》短评

导演想说的情节甚至主题,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不必如此躲藏。

4分钟前
  • fingcat
  • 较差

何宇恒真的不行,这片子也就惠英红是唯一亮点.....PS:预告片真好...

7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节奏慢到我要疯了

9分钟前
  • 程小咪
  • 较差

演技取胜

12分钟前
  • freeup
  • 推荐

一部烂片,一个最佳女主角

17分钟前
  • Yami
  • 还行

灭绝师太一个人的电影

22分钟前
  • ~leah dizon~
  • 较差

个人的悲剧,家庭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一个看似知书达理的中产家庭贪婪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其女儿的自私害死了自己,心魔一词很好的诠释了两家人的心境,片名堪称完美

26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惠英宏的演技没得挑.

27分钟前
  • halfdino
  • 推荐

最佳女主角实至名归。但是这种片子我确实看不懂。

29分钟前
  • 叩桑叩桑.不在
  • 还行

四颗星都给天佑。。。

34分钟前
  • Paktin
  • 较差

因為趕場的關係,所以我又缺失了前面45分鐘,但是對兒子的演技覺得不錯,後面媽媽的鏡頭很少,以至於我懷疑金像獎是不是應該像金馬獎那樣頒最佳女配角而不是女主角?總體來說感覺很楊德昌,細膩的長鏡頭,要平衡那種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度,還好沒覺得太過,只是導演本身對影片的解釋讓人覺得有些無厘頭

37分钟前
  • Strelizeia
  • 还行

大马的普通话和英语口音真的是很奇怪,不过粤语倒是挺正宗的,不知道是演员的关系还是就是这样

40分钟前
  • foxbok
  • 推荐

@2010-09-22 14:33:28

4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三星全给惠英红

46分钟前
  • 孟美味
  • 还行

同样是一对母子,在看完《母亲》后再看这部实在差距太大。

49分钟前
  • ricky
  • 较差

好弱的故事 两星半咯 惠英红都系麻麻

54分钟前
  • 富豪雪糕车
  • 较差

啥啊这是 太普通了

58分钟前
  • 刹那。
  • 较差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博纳悠唐影城//果然,最多给个金马女主。

60分钟前
  • 安小安
  • 较差

形式完全大于主语,惠英红影后拿的莫名其妙的,可能这肯定来的晚了点儿

1小时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总觉得进展慢,然后……确实是有现实性吧,但是看着不舒服。

1小时前
  • 老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