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离婚,生活落魄,本来就嫉世愤俗,加上早上没定时,路上又遇堵车,客户还因为她迟到解除了生意,所以心情很不好,于是就用喇叭按了前面老是不走的车子,骂了一句后超车而去。
不想遇到了一个不依不饶的主,追上前来,要求女主为刚才的不礼貌道歉,女主不从。
男主就一直尾随她来到加油站,偷了她的手机,一路追杀她的朋友亲属。
最后女主发现男主是在用藏在她座位下的电脑定位她,在儿子的帮助下,扔掉了定位她的手机。
跑进了女主和儿子熟悉得外婆家,利用男主对此处不熟悉的优势与男主周旋,最后击杀男主的故事。
女主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她也在影片的最后放下了冲动,选择了忍让。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需要很强的修为和克制,很多人常常放任自己的脾气做不到,因而引发纠纷,甚至造成血案。
在浮躁的现实世界,大家还是克制一些,退让一步,可能就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纠葛,让自己独善其身。
当然男主绝对是个亡命之徒,为了一口气不管不顾,大杀四方,什么人都不放过,内心真是太黑暗了,几乎是个变态杀人狂,这样的人,就算女主不按他,他也会找个由头大开杀戒,绝不收手,毕竟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感叹国外的治安真的好乱,没有几分钟包围圈,路上都撞成一锅粥了,就不能设卡抓人嘛?
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中国人还是感慨很幸福的。
对于女主,还想告诫一句,有危险,还是第一时间求助警察,比如把车来到警察局什么的,还是比较安全的。
急躁的翠花狂按喇叭,恨不得想要有一万只草泥马踏过前面的小皮卡,眼看着绿灯变成黄灯,翠花急打方向盘,一脚油门,超了上去,还不忘冲着小皮卡比了一个国际手势。
可还没等翠花走几步呢,又遇到了大堵车,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周一的早上,可是,刚刚的小皮卡已经缓缓的跟了上来,翠花瞥见了面露凶相的皮卡司机丧彪,立刻神情紧张起来,丧彪示意翠花的儿子小帅摇下车窗,同样害怕的小帅赶紧按下按钮,丧彪向小帅展示了如何礼貌的按喇叭,并质问翠花刚才为何那么粗暴的问候他全家,翠花根本不想跟他纠缠下去,示意小帅关闭车窗,可车窗偏偏在此时被卡住了,翠花暴躁的大叫着说,刚刚明明是绿灯,你为何不走,丧彪说刚才可能一时走神了,并真诚的向她道了歉,但作为回礼,丧彪也要求翠花为她刚刚的行为道歉。
可是,暴躁的翠花哪里有心情跟他道歉,直接把丧彪怼了回去,并再次问候了他全家,被整懵逼的丧彪彻底愤怒,威胁翠花说,要让她知道糟糕的一天到底是怎样度过的。
道路畅通后不久,丧彪驾驶皮卡疯狂的追了上来,一个紧急变道超过翠花,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急刹,幸亏翠花反应灵敏,死死踩住刹车,翠花被吓出一身冷汗,差五毫米就撞上去了,丧彪鄙夷的嘴角上扬,一脚油门扬长而去,心有余悸的翠花母子,只能慢慢的跟丧彪后面,准备抄小路避开这个有毛病的人,可就在快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丧彪突然快速发动方向盘,急踩刹车,皮卡直接横在了路中央,恶狠狠的给翠花来了两分钟的死亡凝视,之后又再次帅气的扬长而去。
被吓尿的翠花找准时机赶紧拐进旁边的小路,母子俩回头张望没有看到丧彪追过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翠花根本不知道的是,被她激怒的丧彪,就在昨晚的雨夜,因为老婆出轨离婚律师,而愤怒的杀了她全家,刚才的一幕仅仅是她恐怖一天的开胃小菜。
精神错乱 (2020)6.22020 / 美国 / 惊悚 / 德瑞克·伯特 / 罗素·克劳 凯伦·皮斯托里斯
如果你有天心血来潮想坐下来看部恐怖电影,你会想看什么?
或者说你第一个闪过脑海里的会是什么画面?
是血肉模糊的肢体肢解,阴森可怖,晃荡在耳膜中里的音效,还是神出鬼没,面目狰狞要索你命去的妖魔。
这些电影大多是可期的,或者说我还没去看但就知道整个故事的轮廓,心里已经有了被突然来到的血腥场面兀地闪出做了准备。
比如电锯惊魂,比如死神来了。
这种准备是我们会被惊吓,就像去鬼屋一样,会害怕但心里知道这不是真的。
跟常常挂在口中说的那样:这你怎么也相信,拜托,这些不过是电影。
这些都是电影啦,现实里是不会发生的。
和大部分恐怖,惊悚电影相似的是,现实里大概率不会发生电影里类似千里追杀的情节。
但起由的路怒,确是每天都在发生的。
就我自己的日常,市区的出行不管是以前上班要开车还是自己下班平常骑电动车都是非常不痛快的体验。
变道不打灯,打灯过了几分钟不变道,龟速打电话我见过,甚至玩手机也见过,更过分还有20码最左道舔冰淇淋的我也见过。
我相信绝大多人不会将之认知成危险的事,高速快车道开80也理所当然成听妈妈的话,要慢点开。
开小车的说骑车的没素质逆行乱窜,骑车骂开车的没教养,远光狗,动不动嘀嘀嘀,嘀你妈啊,前面不走,你嘀什么??
总之要成为一个路怒症能找到无数个理由。
而这部电影的出彩点就是把这个东西,给弄成一部电影。
常常在发生,但常常被无视的东西。
至少是在我的生活环境下。
而它给我感觉不出彩的点,就是作为一部电影,它是没有内核的。
面上是个变态杀人狂因为被女主嘀了两下,于是触发了路怒技能。
但其实他只是个变态杀手,尽管他一路杀,可我看不出和路怒症有半点关系。
电影开头和背景电视不断在说着现代生活下人们的内心不断焦躁,女主也是因为不耐烦地长长嘀了两下而惹怒男主,我不知道电影是想说到底哪个才是路怒症。
因为你看不出这是不是他们平时的常态。
男主是个落寞失意而又暴躁的杀人狂,女主是个没时间观念,爱找借口甚至喜欢推卸责任的在离异的少妇,但还是看不出有半点路怒症的东西.电影借了这个话题,可并没有挖掘出太多的东西。
所有的逻辑,只情节的发展也看不出太多的细节。
你把它套在林中小屋里是你走进了那个小房,放在死神来了,人家死神都来了,杀你还要啥理由。
所以他是离电锯惊魂,或者闪灵,七宗罪这样不同类型但值得推敲的片子,少了太多很细的东西。
在我看来。
人人都习以为常的陋习,无时无刻是堆积了每个人生活的负面情绪,其实比起魑魅魍魉,血腥追杀,对我们来说是要恐怖的多的。
毕竟这些都是电影啦,现实里是不会发生的。
急躁的翠花狂按喇叭,恨不得想要有一万只草泥马踏过前面的小皮卡,眼看着绿灯变成黄灯,翠花急打方向盘,一脚油门,超了上去,还不忘冲着小皮卡比了一个国际手势。
可还没等翠花走几步呢,又遇到了大堵车,她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周一的早上,可是,刚刚的小皮卡已经缓缓的跟了上来,翠花瞥见了面露凶相的皮卡司机丧彪,立刻神情紧张起来,丧彪示意翠花的儿子小帅摇下车窗,同样害怕的小帅赶紧按下按钮,丧彪向小帅展示了如何礼貌的按喇叭,并质问翠花刚才为何那么粗暴的问候他全家,翠花根本不想跟他纠缠下去,示意小帅关闭车窗,可车窗偏偏在此时被卡住了,翠花暴躁的大叫着说,刚刚明明是绿灯,你为何不走,丧彪说刚才可能一时走神了,并真诚的向她道了歉,但作为回礼,丧彪也要求翠花为她刚刚的行为道歉。
可是,暴躁的翠花哪里有心情跟他道歉,直接把丧彪怼了回去,并再次问候了他全家,被整懵逼的丧彪彻底愤怒,威胁翠花说,要让她知道糟糕的一天到底是怎样度过的。
道路畅通后不久,丧彪驾驶皮卡疯狂的追了上来,一个紧急变道超过翠花,紧接着又来了一个急刹,幸亏翠花反应灵敏,死死踩住刹车,翠花被吓出一身冷汗,差五毫米就撞上去了,丧彪鄙夷的嘴角上扬,一脚油门扬长而去,心有余悸的翠花母子,只能慢慢的跟丧彪后面,准备抄小路避开这个有毛病的人,可就在快到下一个路口的时候,丧彪突然快速发动方向盘,急踩刹车,皮卡直接横在了路中央,恶狠狠的给翠花来了两分钟的死亡凝视,之后又再次帅气的扬长而去。
被吓尿的翠花找准时机赶紧拐进旁边的小路,母子俩回头张望没有看到丧彪追过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翠花根本不知道的是,被她激怒的丧彪,就在昨晚的雨夜,因为老婆出轨离婚律师,而愤怒的杀了她全家,刚才的一幕仅仅是她恐怖一天的开胃小菜。
精神错乱 (2020)6.22020 / 美国 / 惊悚 / 德瑞克·伯特 / 罗素·克劳 凯伦·皮斯托里斯
故事的开始,拉塞尔克劳就很“丧心病狂”的杀人焚尸。
这一切,都归咎于故事背景里头各种压力的爆发。
这个社会,大概每个人都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发展到拉塞尔克劳这种极端的,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但是,我们把这一切,归咎于拉塞尔克劳本身自己的心理建设不够强大,好像又有点说不过去。
因为拉塞尔克劳在电影中有一段“强词夺理”的自辩,不妨看一下。
一个人,即便是万般努力,也被社会无情的抛弃,没关系。
但是,这样的人,难道就不配得到哪怕是一点的尊重吗?
这个社会,大概每个人都会因为压力问题而感到焦躁,表面平静下蕴藏的迸发可能造成巨大破坏。
这样的问题,难道没有人知道?
既然知道,那为什么没有人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难道,非要等到类似拉塞尔克劳这样的人,采用极端的手段引起社会关注,才会有人意识到?
或许,人们习惯粉饰太平,那些问题,就让它去吧。
再来看看故事中的女主。
这场路怒引发的血案,女主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通过故事情节,可以发现,这位女主,在生活中就是个不怎么负责的货色。
离婚官司的种种,不在故事设定范围之内。
但是,睡过头这种事儿,自己也就罢了,谁没个疏漏的时候,连累自己孩子上学,这个就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了吧。
而且,根据故事设定,这货不遵守时间,可不是一次两次。
既然是接送上下学,各条路线的情况也应该清楚的吧。
对不起,这货选择走哪条路,完全不过脑子的,想走哪里走哪里。
连孩子知道的事情,她也不清楚。
死乞白赖地上了高速,结果堵了吧。
好好排队不行么?
这时候才知道睡过头了,才知道选错了路线,是不是有点晚呢?
好吧,错已错了,哪个给你的勇气,走应急救援路线的?
就这么阴差阳错,撞到了拉塞尔克劳,命中该有此劫。
可是,事情即便是发展到这种地步,还是可以“渡劫”的。
因为一个绿灯,这货先发飙了。
拉塞尔克劳先道的歉,连小孩子都知道,双方表示一下歉意,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可是这货偏不。
路怒遇上“垃圾人”,事情愈发不可收拾。
说来说去,还是心态问题。
这个社会压力太大,自己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尤为重要。
而且切记,遇到“垃圾人”,保持距离。
有人超车后就别车,随他去吧。
有人常按喇叭,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也随他去吧。
有人直行,却偏偏为了一个车身的距离,选择停在直行+右拐的车道,也随他去吧。
谁知道,那样的司机,是不是个“神经错乱”。
一位急急忙忙开车送儿子上学的母亲,正碰上马路大堵车,赶时间驾车烦躁的她,不小心冒犯了一位更加烦躁的路怒司机,噩梦般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许久未见的罗素克劳体型暴涨,仿佛吹起的气球,其人眼神中的阴鹜狠劲儿配合庞大身材,愈发显得凶神恶煞,完美代言了一个暴躁的社会垃圾人。
装载着对社会无处发泄的怒火,和满满的负能量,这位破坏欲超强的疯狂司机驾着一辆健硕皮卡穷追不舍,将那位冒犯他的可怜母亲、和她身边的亲友彻底逼上了绝路....
剧情很简单,但横冲直撞的节奏迫力十足。
观众将目睹无助的女司机一步步从最初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到最后为救儿子绝望中拼死反击的全过程。
电影教给我们简单的做人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重要:远离社会垃圾人!
#精神错乱#★★★★★,墙裂推荐,以路怒症为引子和线索的惊悚片,导演用非常现实的拍摄手法,仅以紧张的节奏牵领观众,堆叠出窒息感,而它真正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在于事件的日常性和随机性,虽然变态杀人狂不常有,但如果没有上班上学迟到、没有堵车后变道换路、没有在那个路口等红灯、没有生活工作上的烦心事令女主情绪爆发的话,那就不会有后续的剧情。
没想到本片是如此的短小精悍,这年头不到九十分钟的电影不多了,而就在这有限的时间之内,也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连前期看似闲聊式交代出来住在敬老社区的老母亲、居家的弟弟和准弟媳、糖果剪刀、处在迷宫一样街道的老房子、邻居的新车等等都为之后的剧情做了铺垫甚至是推动剧情的关键元素。
这电影算是极好的交通部门宣传片,比《流浪地球》里那段俏皮的北京第三交通委宣传诗深刻多了……影片最后,女主再次遇到自己马上要路怒的临界点终于停下了按向喇叭的手,坐在后面的儿子总结性地说了句“明智的选择”。
想起来一句老嗑: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人们在路怒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能打得过对方,也许单纯觉得骂出去两句不至于让自己吃亏,也许在和谐社会里的确没有什么变态杀人狂,但总有比你更“熊”的人,天外有天,“熊”外有“熊”,当你发现你开始惹不起对方的时候,可就真的停不下来这“糟糕的一天”甚至付出更大更不值当的代价而毁了余生。
——九戒影评
本人也是天天开车的物流货运司机,看完这部片子真的是感触太多。
想想这要是在国内,你要想跟片子罗素.克劳扮演的精神异常患者一样,路怒了还对别人不依不饶往死里弄实在太难太难了...1.在国内,你碰上个开车在你后面猛按喇叭催命似的最后超车还开窗对你骂咧咧走的司机,心里气不打一处来想上去追住一顿反骂。
十有八九在追的过程中又被别的车堵得无可奈何去...不会像片中那样有机会开到那货旁边还叫摇下车窗咱俩唠唠!
2.在国内,你在餐厅突然跟一个不认识的人像片中那样打招呼还扯淡的话,十有八九人家直接换桌或者马上离开餐厅躲得远远,你会在那里一脸懵逼,哪还有机会拿茶杯呼他一脸血。
3.在国内,你在餐厅突然揍懵逼了别人,最后还拿刀干死人家。
不会像片中那样还有机会打一通那么长时间的电话然后坐上车潇洒离开。
警察或者公安人员保证15分钟内赶到堵死你。
(这不是瞎说,国内路上巡警经常看到巡逻的,哪怕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产生报案电话公安也会联系最近的治安联防队或者就近骑行的交警迅速赶至现场,这点我国确实是做得比国外要好得多的。
)4.在国内,你要想拿别人的手机来威胁他人,首先开机解锁这步一定让你抓狂....还威胁个毛???
5.在国内,你要想在密集的别墅区里找一部车简直跟登天一样有难度。
(本人是货运司机,也碰到过像片中那样在别墅找收货人的车,他电话告诉在某某栋等我。
在电话里说得模模糊糊的而你又不熟悉录路的情况下,及有可能最后迷路还让别人来找你....对,就是这么尴尬...)6.在国内,你要犯了人命案还想像片中那样开车死追别人...想多了,这么恶性的伤人事件在有那么多目击证人和视频录像等等有关你和驾驶车辆的一切信息被警察知道后,马上各大路口机会有交警排查,而且公安部监控也会迅速查找你的车辆,当天这个时段路一定堵得水泄不通。
哪里还有什么路上追逐的桥段,赶紧下车躲警察你都来不及!
综上所述,太多太多的情况在国内很难出现....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洗洗睡吧,可能梦里会有这样的桥段!
如题,这片其实说的是一个被现实压垮的人最后采取极端的手段来报复社会,也提醒我们,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在外面尽量不要去惹事,你也不知道和你发生矛盾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状态,相类似的案件在国内也发生的太多了。
这是社会病,一时半会儿是医不好的,我们尽量能关心身边那些”不成功“的人士,从身边做起,一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社会更和谐(这高度有点高了,就是随便来BB两句的)。
这片应该是疫情期间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了,一点不夸张 真的是开场五分钟就死了很多人,而且不仅是虚构角色的死亡,很多是真实的交通事故及公路暴力实况录像,立刻就能把所有开车的人吓出冷汗。
之后#罗素·克劳# 出演的公路杀手就越来越变态,现在想起他的脸还是浑身发抖。
本片太适合在汽车影院上映了,对于坚持本周末上映的决定我完全支持。
因为其目标观众群就是开车的人。
特别是在加州,几乎每个人都开车,片中遇到公路暴力(Road Rage)屡见不鲜。
片中也出现了几个非常直观的撞人镜头,冲击力不亚于恐怖片。
加上节奏很快,也足够令人紧张,从头到尾可以说没有松懈之机。
不过很快,影片就从展示公路愤怒变成了一个变态跟踪狂的故事,这也是影片的问题所在。
它没有深入探讨公路暴力背后的原因,而是专注塑造了一个很令人难忘的反派。
公路暴力是十分令人有共鸣的事,如果能就此进一步展开探讨,比如类似之前奥斯卡获奖的《Crash》讲一些更为触动人心的小故事会更让人深受感触。
但本片则是前半部分有类似的企图,但后面就完全成为了一个变态杀手如何发泄暴力,且并没有对他的行为有过多解释。
这就把一个很好的题材浪费成了B级片,最终只变成了一种暴力宣泄。
甚至有时你会觉得这暴力是否有点太过了?
不过女主和罗素·克劳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我更希望看到本片去探讨究竟是什么给人们这么多愤怒和压力。
比如我们每天看到新闻,谁又被杀,谁又被砍,不仅应该关注凶手如何处理,更应该去关注其背后的原因。
适合疫情期间观看,保证看完更上火。
本片还是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公路暴力的严峻性及思考要如何避免成为公路暴力的牺牲者。
比如我自己开车真的需要听音乐舒缓情绪,堵车是真的考验耐心,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或糟糕的一天,真的需要音乐来镇静和调解心情。
而且一旦遇到有人挑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像本片中的女主角那样硬扛,而是避免与对方对话,甚至避免任何对视,装作没听到没看到,这样真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是在加州这种必须开车的地方一定要掌握的生存技巧.
一日內上足咁多堂人生課,重要有命笑到最後,執到啦。
开车真的不要跟陌生司机吵架。太可怕了。
这电影挺不讨喜的,正常上班族一天来回平均有2小时堵在通勤路上,结果看这电影还跟着堵了半小时。为了突出反派,所以主角和路人们集体降智,反而反派前半段集实力和运气于一身,中枪也无事了,警察来了也不追了。逃逸没车了,诶?邻居的车开走。中枪有点疼,诶?刚好身边有缓解药。高速上警察发现了,欸?路过的卡车把警察碾死了。女主不见了,诶?靠在路边休息一下女主的车刚好停在边上。小男孩在楼上藏起来了,诶?小男孩就打翻个东西弄点响声出来。明明这么厉害的反派,结局戏就草草结束了。明明才80分钟的电影,何不在结尾高潮戏部分加个5分钟,这个战斗力的反派会死得更合理点?
文艺片,看不下去
无趣。
哪怕称为低配版的《城市英雄》都太勉强。就算在惊悚片领域,也算是挺糊弄的一部。
手机一定要设个密码
就是一神经病追杀母子二人的CULT片而已,路怒只是一个由头,由头可以是报复医生,报复律师,报复学校等等等。剧情一般,比瞎编强一点点,角斗士先生演得倒是认真,女主也演得卖力。
女主长这么大没有基本常识,遇到这事也算是活该吧。看着很心累。
路怒症,后果很严重!隐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6.5/10看得出借鉴了决斗和致命笑话,不到90分钟的电影里基本把能塞的元素都塞了进去,足够爆米花也足够紧张刺激,但无奈本身的剧本太过粗糙所以请不要带脑思考,降低期待有惊喜。
有意思,估计这是导演/编剧的亲身经历(被嘴臭)。对路怒症最好的警告!同理也适用于任何在公共场所嘴臭的人。kkkkkk。
天呐,女主的眼睛好漂亮!以及,罗素叔,你这,发福了哈..
这么一个烂俗的故事都能拍得那么好看,剧本和表演加分了。女主害死了多少人,她是第二该死的。女主演技不错,让观众会讨厌这个角色。
克劳怎么变成这样了,沦落在小成本电影里演反派,还这么肥胖油腻,电影节奏很好,克劳演技不错,就是电影漏洞太多了,人物智商根本不在线。
这不是路怒症的问题了,这TM就是个变态。
想在学校交通安全教育课上播放
The moment I was watching, I was like: Why I am here...
紧张到停不下来,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扣人心弦的影片了,我给满分
千万别考虑情节,能把人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