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这样战争题材的电影不好评说,电影表现手法太专业也无法评论,但那种观影后的回味总让人想写点什么。
但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那种克制的表达。
“克制”,就是那种感觉,剧情是简单平淡的,感情看起来也是平淡的,不需要带入感,眼泪也是在克制很久很久之后才流下的。
我说很久没有这样的观影体验了,记得上一次应该是《海边的曼侧斯特》,全片没有特别激烈的点,但却足够让人感伤,那种淡淡的忧伤,挥之不去。
有时候,感同身受泪如雨下的剧情,反而让人过后就忘了,仿佛发泄完的情绪,烟消云散。
而往往是那种克制隐忍的表达,让人舍不得忘却,就是不用感同身受,但又会淡淡的悲伤,仿佛触及内心某个柔软的点,说不清,道不明。
(ps.有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这种感受)烽火芳菲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我似乎很难在国产电影里有这种体验,要么感同身受放任情感,要么无法感同身受想要吐槽,而这种作为旁观者,又于无知觉间注入一些情愫的观影体验很少(不排除看的电影本来就少的原因)。
电影表达出来的都是克制,剧情克制,演员克制,情感克制,但是一切行动又那么干净利落,就是战争的那种真实......台词很少,那是一种克制;女主英子作为一个寡妇带着女儿独自生活,卖丝换钱,跟村长说话,去见公公婆婆等,女儿说起想爸爸了她说“我也是”都表现的很克制;村长对英子的感情也是一种克制,等等;如果没有后来的故事,这一切的克制都是真实的村庄生活。
与此相反的,Jack执行任务时,出状况时,都表现的很干脆果断;到日本人进入村庄寻找美国兵,询问无果打死村长,那一枪多么干净利落;甚至最后英子死的时候,只有一个眼神,一句话没说甚至声音都没发出......如果不是Jack喊了“英”,如果不是妞妞哭喊妈妈,或许英子的死去还会让人克制住眼泪。
因为是战争背景,讲的是那个历史场景下,那些值得铭记的无名英雄。
英子和Jack的感情,如果作为一部爱情片看,不免让人觉得产生得奇怪甚至牵强,但着眼于整部影片,这样的情感却是非常精妙的一笔。
其实导演有埋下很多细节,两人的互动眼神交流是情感变化的直接线索,而有关英子的一切背景和细节交代,如丈夫是军官,她使用香水,她存钱准备去城市生活等等,都让她的情感显得合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英子姓什么)。
Jack首先是一个美国兵,那个时候和国军是同盟,作为普通村民那个时候都知道要保护他们;英子本是个善良的妇人,她丈夫是军官,她知道城市大概是什么样子,她有向往的生活。
因为身份的特殊,英子在外面跟别人都客气而疏远,但她把杰克接回家的时候毫不犹豫架起了他的手;Jack擅自离开地洞还爬上屋顶帮英子修瓦,原本就冒着极大危险藏着美国兵的英子生气的叫他下地洞去,但最终还是善解人意的让他在有人来的时候再下去;Jack教妞妞唱歌,两人互相教数数,这样的画面,透露着温馨。
于是,不用刻意的去强调和渲染,就是很平淡的情感(ps.其实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那个吻要那么深情,但是少了又觉得这样最好)。
其实,英子和Jack的情感,一直都淡淡的,直到很多年后,Jack给妞妞写信,说 “我无时无刻不怀念着你的母亲,我想我真的爱上了她……” ,这时候,才明白很多年前克制的情感,其实是一种让人动容的深情,因为这个时候,观众会在年老的Jack身上感同身受开始回忆。。。
有大量剧透!
慎入(不举例子我可能不太会写评论)我相当佩服刘亦菲的打戏身段,因此对她有偏爱。
我相信从她学武打的刻苦程度来看,她是真的想成为一名优秀演员。
如果一个角色的情感起伏有一条曲线的话那么她可以表演出人物某些关键情感,但是一个点并不能真正让观众产生共鸣,一条情感曲线的产生是需要无数个情感点的堆积才能真正看出起伏,换言之,情感的爆发固然很重要,但是无数细小的角色细节也同样是人物塑造的重点。
很高兴在这部影片中她展现出了相当数量的细节演技,比如对公婆无理取闹的委屈,洗衣服时发现敌人的警觉,甚至是开场与人换钱时的略显急迫,都演的较到位。
这些看似与救人的主线不太相关,但都是对人物生动性的重要补充。
配乐很不错,不错在它一开始放字幕的时候看着崇山峻岭的画面就带起了一种哀伤的情绪(不排除是我多愁善感)。
从画面来看,就如主持人介绍所说,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看到导演的风格,比如男主从山洞醒来时,男女主对视时,女主做饭时的光影,真的是,好看。
烟雨中的江南小镇,真的如诗如画般美丽。
故事是简单的故事,但是带入那时的人民而言,再简单也不简单。
看这片子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到血色湘西的结局,谁不是敢爱敢恨的儿女啊,为了抗战谁又会贪生怕死啊!
这部电影也是有不足的,当然这个不足因人而异。
故事节奏是对的,但是氛围渲染还有欠缺,当然这也可能是留白艺术,具体大家可以自己看看。
故事本身也有一些可推敲的点,比如某些“可怕的错误”,定时上线推动剧情发展的霓虹人,某些比较西化的台词等。
我的观点是,瑕不掩瑜。
最后想说一下男女主的感情线,导演用了好几个铺垫情绪转变的点来完成这条线,使得最后的情感爆发不至突兀,我感觉完成度不错,给最后情感爆发的眼神戏点赞。
但是我想说的是电影中间男女主的一段对视。
女主到男主到女主到男主最后到女主,前两次女主与男主对视,最后一次女主侧脸,英的眼神,有感动,幸福,悲伤,和幸福;杰克与英感同身受,为这段戏爆灯!
很开心刘亦菲的演技有了进步,希望她能和越来越多的优秀导演合作,不断学习,成为优秀的演员。
背景:对刘亦菲有好感,听说这部电影是名导导的,质量挺高,又作为亚洲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所以非常心动,等不及视频网站上线就用了百度云。
但豆瓣和一个国外网站的评分都不高,所以既有期待又有点担心失望。
结论:没有辜负我的高期望,个人认为确实是名导的质量。
视频网站上线以后会去开会员的。
本人阅片不多,以下说出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1.导演拍出了影片中的小乡村江南水乡的感觉,很有美感,非常细腻的美感,山溪、竹林、小石桥……如果一定要形容的话,就是会让我信服影片中的英生长于这样一个乡村,生于斯长于斯,非常和谐。
2.我很喜欢剧情,觉得跌宕起伏,有很紧张的时候比如日本军官两次见英,也有放松的时候比如妞妞和杰克相处,因为看到有人吐槽剧情所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故事整体不错,很完整流畅,而且内涵很丰富,像寡妇的流言蜚语、公婆的矛盾态度……特别是村长和英的死,跟一贯的套路不一样,但又令人特别震惊,特别是英死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英居然死了,萦绕不绝,很震撼。
不过缺点也有,一个是台词有点像翻译,第一次英送妞妞上学那里有点生硬。
再一个就是个人认为英和杰克相爱那里还需要点铺垫,加点情节或者细节,当然他们本身相爱是可以理解的。
总体认为瑕不掩瑜,8-9分的样子。
3.刘亦菲的表现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首先她饰演的英给我的感觉就是和环境完全融入进去了,不突兀,很融洽,仿佛她就是生长于斯的那个英子。
因为个人认为她在这部电影里实在是非常漂亮,尽管听说已经是素颜但还是被shock到,但她饰演的是一个抗战时期的村姑寡妇(丈夫应该挺有能力的),一般气质太过出尘或者太漂亮就会让人产生违和感,但英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一方面我一直在想真漂亮真天仙,眼睛大鼻子挺,脸那么漂亮皮肤还在地窖里白得匪夷所思,但另一方面我又不会产生她是刘亦菲的感觉。
其次有几段戏我认为她表现得特别好。
a妞妞不肯告诉英子自己在学校里受委屈了,英子转过身手扶着女儿双臂,她本来很平静,然后出现了一个有点心酸又强压制下去的片段,这个片段让我感觉刘亦菲这回可能会很不同。
b日本军官两次来找英子的片段。
那种恐惧、战战兢兢、强装镇定,还有被强暴的那段。
c英子被婆婆误会的时候,出门以后委屈得流泪的片段。
d英子给杰克送东西被杰克拿枪吓到的片段,觉得有点萌又觉得那个年代或许老百姓平常就会遇上这样的事情,有点心酸。
e英子跟杰克说不通被气哭的片段。
最后期待刘亦菲以后的作品。
4.个人感觉严宽饰演的村长应该对英子没有那方面的想法。
埃米尔很帅,果然要作品才容易对艺人有好感。
余少群饰演的老师很好,但是我个人在他穿上游击队的衣服的时候觉得有点文弱,个人特质有点重,到打日本人的时候就没有了,最后日本人刺向他同归于尽的时候痛恨影片里的日本军官。
4.真诚地希望明星们产出能少一点,质量能好一点,花边新闻少一点再少一点。
也希望编剧们能够振作一点,虽然最近已经有好几部好电影。
另外希望脑残粉能少一点,黑子也少一点,尽管不可能。
看过电影后,挺喜欢的,特地注册来打分,打五星的原因只是看到太多打一星的了,想拉高下评分,这电影怎么说也是及格,故事挺平淡的,人物也脸谱化,但我很喜欢电影的画面,就当做回免费水军吧😄 看过电影后,挺喜欢的,特地注册来打分,打五星的原因只是看到太多打一星的了,想拉高下评分,这电影怎么说也是及格,故事挺平淡的,人物也脸谱化,但我很喜欢电影的画面,就当做回免费水军吧😄
历史背景还是很感动的!
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鼓舞士气,美国时任总统下令轰炸东京。
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杰克·特纳上尉以及他的队员迫降在中国浙江省境内。
英子和她女儿无意中发现了昏迷的杰克,尽管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英子依然没有放弃这位需要救助的美国人。
尽管他们语言不通,但这段感情注定将会影响他们一生。
刘亦菲是有那么一丝丝的进步 但刻意的表演还是使本该很感动的剧情失色了!
电影《烽火芳菲》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与美国飞行员共同维护正义与和平的革命史诗。
有幸提前观影,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部作品。
电影《烽火芳菲》以各式各样的小人物为叙事中心,不仅对人性进行了真实的刻画,同时以波澜不惊的表现方式让我感受到了“爱”在不同国籍,不同事件和不同人物关系中的震撼力。
它立足于普通人,立足于那些惊心动魄的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它真正的诠释了“二战的胜利来源于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一主题。
导演及主演不得不说Bille August导演对抗战片的描述格外的与众不同。
电影没有对某个人物做非常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渲染,每个人物做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按照事情发展的逻辑有条不紊的进行。
无论是村长,老师,还是英,在救助美国飞行员的过程中,他们没有神乎其神的技能,也没有扭转乾坤的本领,更没有高深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但他们执着的做着一件事,这些普通的小人物,都在尽着自己的努力,做着救人的接力赛。
是接力赛,因为没有见过世面,因为不够睿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在牺牲,但他们也坚定的从彼此的手中接过救助的义务,这就是普通人,但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欲望的个体。
他们也有想要得到或者已经在守护的美好,也在经历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折磨,也有对更好生活的默默努力和向往。
但他们在完成突如其来的救助义务的过程中牺牲了。
电影的主人公英较为全面的展现了这种人物的命运。
她可以织出倍受货郎夸赞的生丝,她为了女儿努力攒钱憧憬着去城里生活,但她也一直遭到公婆和旧时社会观念的畸形约束和指责。
她不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但也不是愚昧无知的村妇。
她一直紧守本分,却也因为“意外”而滋生传统观念所不能容忍的欲望。
她在无措与紧张的生活中收获了难得而真挚的爱,但芳华也只绽放于瞬间。
她在各种风险和考验中救助了美国飞行员,但也牺牲于微末。
在观影过程中,最直接触动我的地方是导演对英的牺牲场景的展现,是真正抵达像我这样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一个很短很短的片段,当然,这种感动其实来源于整部电影精准的表现力,让我在不经意间流泪,甚至后知后觉发现自己竟然哭了。
电影海报借用刘亦菲微博中的一句话作为对电影《烽火芳菲》的总结——Keep it simple。
我对该片和这句话的理解是:因为简单,所以直达人心!
导演对英所处的环境和她的人物形象的表现是以完全展开的状态呈现的,他把国人习以为常甚至认为不需要表现的细节和观点直白而简单的呈现在银幕上,个人认为这是非常巧妙和高明的做法。
正是因为没有隐晦和曲折的情节,影片全力而自然的表达了“爱”、“正义”和“和平”这些主题,并使普通观众获得了最直达人心的感动。
光影不仅记录历史,也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通过这些优秀的作品去认识、缅怀和谨记那些为和平与正义牺牲了生命和爱的所有英雄们!
感谢电影《烽火芳菲》剧组所有的创作者和参与者,感谢所有铭记历史的艺术工作者!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请指出)
补影版三生三世的时候想起来当年心心念念的《烽火芳菲》(中国寡妇)没看,翻来覆去在各大软件上找不到片源,只好看了网上的资源,发现国外上映的版本叫 藏起美国大兵(误),一开始还以为找错了片源,结果看完之后,发现如果中国也叫这个名字的话,整部片子就顺多了,毕竟编剧都是美国人,视角转换为标准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战争片,就不觉得有太大的违和感了。
我自己一个是不喜欢战争片,另一个是实在对近代史不怎么感兴趣,所以主动看过的抗日片实在少之又少;不过倒是想到之前刷过的《一把青》,看完觉的不过瘾还去读了白先勇先生的小说;算是难得认真看过的中国当代战争片,两部作品反而能够在我身上引起很大的反战情绪。
因为叙述者角度的不同,使得两部作品能够把角色作为人的需求作为主要的讲述目标,让它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得以实现、得以破灭,容易让人觉得感同身受、为人物惋惜,再体会到和平之可贵。
否则按照另一种角度叙述,这两个故事就应该是英子是一位一心参加游击队的农村妇女,而不是努力劳作想在城市展开新生活的乡村寡妇;朱青也该是积极参加学生运动闹革命的进步青年,何故沦落至风月场,唱起东山一把青。
反面角色也没有用了猥琐易怒下一秒就会失控的形象来刻画,看起来也舒服很多,《烽火芳菲》中大佐少校对英子的觊觎在前期用大佐的镜头铺垫了很久,即使到了发生那一刻,也是用了不打开窗户和让英子坐的再近一点时的话术来反复递进,起码坏人也终于不是一头饿急了见人就扑的怪兽了。
英子偷看大兵洗澡和吃鸭子前换上了结婚时的衣服(如果没记错的话)两个镜头真拍的很妙,英子救下轰炸日本的美国大兵,可以是为了民族的正义,但也不妨碍她的暗生情愫,民族大义可以和个人情情爱爱交织在一起;而这些情爱,却不是因为杰克代表正义而产生的,而是产生在终年无人修缮的漏雨屋顶终于有人修好,常年阴雨的地方,家里终于不再滴雨;也可以产生在,语言不通,我们却依然能沟通、为彼此着想,英子急的以袖抹泪,杰克却承接住了这些焦灼;甚至连英子的孩子逐渐打开心扉和杰克玩在了一起,终于有了三口之家的氛围。
这些情感是找得到来处,寻的到脉络的,所以最后破灭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感叹战争的残酷。
亦菲对待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认真,她自身做了许多突破,只是开始半小时,我不太清楚导演意图,这是导演叙事的一种方法,这期间,亦菲作为一个在日军占领区的弱女子,的确是非常紧张,又不能表露出来她紧张的原因,所以亦菲镇定自若的确是非常好的表现那感觉不到气氛升级,主要在导演的方法,既然找美国兵,应该是日军挨家挨户搜查,对周围残暴,比如殴打亦菲扮演的寡妇,还有寡妇的父母。
还有周围人看到日军的恐慌。
衬托亦菲的镇定,更加鲜明。
只是杀一个村长,只是村长镇定自若的回答,无法烘托,而且村长抢戏了,镇定的必须只有亦菲亦菲照顾美国兵的步骤是对的,让美国兵上来活动也是对的。
这里,导演比国内的好,懂的亦菲最性感的脸角度是30-75度这个位置。
所以利用光暗搭配的非常好。
这种紧张体现出的苍白,高压下的麻木,就能表现出来。
而这些通过前三十分钟日军高压才能体现。
后面40分,导演进入状态了,亦菲扮演的寡妇,被日军军官的调戏,到施暴,亦菲做的很像,看出在自身突破上的功夫。
同时,然后就是三人吃饭的场景,这时候才感觉到导演表达的是温馨,亦菲的确适合演温馨家庭剧。
如果这不是一个战争环境,只是一个普通家庭剧,也是非常好的,因为侧面的亦菲,笑起来很美,又有些僵硬,很能体现出被占领下,的艰辛,艰辛到笑都是那么艰难。
这里感受到了温馨。
如果把那种外部日军严密搜查,再升级一下,就会更体现这种短暂温馨的来之不易。
毕竟亦菲扮演的寡妇要面对的是死亡。
再就是撤离时候非常好,只是亦菲扮演的寡妇,的确不应该这么跑。
应该是日军追杀,为了引开日军,故意制造动静,向另一边跑去,然后日军开枪后追了过去。
这时候,导演要么让美国军人冲回去,杀了日军,然后深情的看着她,要么就是妞妞跑过去抱着亦菲,然后被拉走,吻戏其实没必要,这时候,不该接吻,而是两个人靠近,做到一起,然后互相紧紧拥抱,脸贴着脸,感受到对方身上仅存的温暖,从而给对方一丝安慰,而外面应该传来巨大响声,枪声,炮声,突出日军找不到指挥官,恼羞成怒,而且声音越来越近。
而此时,只有双方体温才能给安慰。
1.片尾字幕:“迫降在浙江省的64名美国机组人员中,有56名被当地百姓救起并送回国内。
为了报复,日军屠杀了将近25万中国人民。
”这样强烈的数字对比下,在影片中我仍然没有看到对中国人民的感恩戴德,反而只有中国人民的无脑付出。
你可以说这反映了很多中国人民的美好品质,但一个美国飞行员不是天神,我想说他真不配吧。
2.国外编剧笔下的日军少佐,是印象中看过所有影视作品里对一位居住偏僻、美丽动人的小寡妇最显得彬彬有礼的了。
这一点我不予置评,因为之前看过的大多我不敢排除没有丑化、恶化的嫌疑,这当然也是很多同胞喜闻乐见的。
3.凭什么中国军人就那么差?
整个故事由一名国军军官的失误展开,这个失误发生的及其莫名其妙,纯粹的是在说你国军就是脓包。
关于余少群的有两幕令我印象深刻:第一是把机枪递给受伤的美国大兵,他就能打下战斗机;第二是自己断后,对着警犬拿枪瞄了半天,这样的对比,令人愤怒。
4.乱入的感情戏,令人作呕。
英子这样的战争遗孀,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中国妇女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一个人,就相处了一段时间就和杰克相爱了。
久旱逢甘霖?
一见钟情?
见色起意?
真恶习。
2021-1-17 烽火芳菲 小米盒子美国轰炸东京 杰克特纳从航母起飞在东京投放了炸弹 飞机飞往重庆途中坠毁 英子的女儿妞妞上山看到挂在树上的飞行员后叫来了英子和凯叔 英子知道一个山洞 凯叔将杰克背到山洞 英子送食物给杰克 英子把背包遗落在山洞 日本人搜查发现坠毁飞机 日本人让村里人跪下质问谁看到了飞行员 凯叔是村长 凯叔被枪毙 英子把杰克背回了家放到地下 杰克发烧腿部受伤 英子去拿了药喂他日本人搜山发现了背包 岛本来到学校里 妞妞看到包迟疑了一下岛本少佐来到英子家 岛本发现香水 英子的丈夫是国军死于南京 英子养蚕纺线挣钱 岛本离开 英子让杰克出来 妞妞不敢正视杰克 杰克用英语询问 语言不通无法交流 英子送妞妞上学 杰克爬了出来给英子修房 英子让他不许出来回地洞 杰克不愿意 二人争执 杰克道歉 英子到公公婆婆家送钱并询问游击队的事情 婆婆说小凯死的时候英子悲伤过度并怀疑小凯去过英子家 英子说从来没让男人进过家门 英子用蚕丝换了鸭子和大米 英子劈竹子给杰克做了拐杖并给他包扎 杰克教妞妞吹哨是一首美国歌岛本前来 英子赶紧让杰克进入地洞 岛本让英子慰劳自己 英子拒绝 英子被打被 杰克从地洞开枪打死岛本把尸体放入地洞 教书先生前来 因为听见了妞妞的口哨 先生会说英语 先生说游击队会送杰克到重庆 日本人发现岛本消失开始搜查英子送了杰克一缕头发 二人接吻 游击队在山上接应英子妞妞和杰克 日军飞机空袭 游击队开枪击落飞机 日军带狗搜山并烧了村子 游击队与日军展开枪战 游击队员被打死 教室先生拔掉手榴弹与一日军同归于尽 日军开枪打死英子 剩下两名队员划船带杰克和妞妞离开 杰克执意带妞妞回国收养 长官给杰克新的任务并告知他已经给妞妞找了福利院让中国夫妇收养妞妞 杰克走出病房接受采访 杰克给妞妞写信 已经过了五十年了迫降在浙江的64名美国人 有56名被救并送回国 为报复 日军屠杀了将近25万国人
典型的外国人视角拍中国电影,从情节到布景,处处都是老外的痕迹。再怎么拔高,依然是外行啊。
如果这不是比利拍的,那它就是一部平平淡淡毫无亮点的电影。但它确实是比利拍的,那它就不仅平淡平庸,还让人大失所望。
因为听说这电影的导演很厉害,就去瞅了这部电影。怎么说呢,看这部电影就是听一个故事娓娓叙来,讲述当年战争时期历经的事,有点回到当年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的感觉,虽然不是什么神奇的战神故事,但是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悲惨与痛苦。只希望世界和平!特别要提一下配乐,好像是史诗音乐,很大气滂湃!
剧情很有看点,刘亦菲的演技没的说了 颜值与演技并在
大是大非面前,老百姓都会自觉站队。演的一般,但刘亦菲颜值真高!
整体叙述很完整,特别真实,音乐也非常棒,节奏稍微慢了些。叙述都是以西方人的视角来说的,所以有些对白会感觉突兀。演员表现的也很不错,刘亦菲算是突破以往仙女的形象,表现的可圈可点,最后死的时候有泪点,影院里好几个人偷偷抽泣。不是现在流行的商业大片,是需要静下心感受的影片
在合拍片里算完成质量很不错的了,最起码这个片子都能让人不出戏的看完。台词太硬,为什么不找个好一点的台词翻译打磨一下???除此之外都挺好的。刘亦菲终于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演技,这波我黑转路人粉了。。毕竟这年头认认真真拍戏揣摩角色的年轻女演员不多了,都是同行衬托的好。希望刘亦菲好好演花木兰
金棕榈导演晚节不保系列
【2024.10.13】
外景地的江浙水乡很棒,故事稍嫌简单,营救过程太直接、突兀,人情情感戏还是比较克制的,尺度把握较好,结尾一下跳到50年后,有点突然,其实如果一开头就是现在杰克准备给妞妞写信,也许到结尾一呼应就舒服多了。刘亦菲演江浙小寡妇,气质上还是比较适合的。
刘亦菲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不错,一直觉得她的表演很有潜力和张力,期待未来的花木兰。
美国佬真香?
刘亦菲表演仍旧流于表面,并没有表现出人物在那个风雨飘摇年代里应有的沧桑~缺乏饱受生活磨难后的真实感。让我看时不由想到如果是巩俐会如果处理,如果是章子怡又是什么感觉。而在多处长镜头下的呆滞表情,也未见细节上的情感变化,让人失望。
故事平平淡淡,代入感不强,很难对二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台词透着明显的合拍电影的味道 但是!神仙姐姐的演技感觉飙升了 看过之后完全不尴尬 有些细节竟然很走心 这是绝对惊喜点!
一点演技没有
拍的个啥啊,辣鸡
哎,虽然片子一般,但居然也是刘亦菲近几年评分最高的一部电影了。
开头发现没有字幕想弃,但随后出现的山村氛围吸引我看下去了。看完以后感觉超出预期的棒,画面处处体现了导演的功力,安静祥和但又盖不住丝丝缕缕的惊忧。导演对死亡的处理很克制,但正是这种克制才让人感觉到战争下的生命是多么脆弱易逝。本来以为会过誉,但看完以后发自内心觉得这部电影作为上影开幕影片和亚影闭幕影片一点都不虚。刘亦菲给出了最好的演绎,她就是英子本身。一星扣在了文化差异吃的亏上,部分中文台词还是显得有些出戏。非常棒的影片,会推荐给别人。
这班底 这跨国制片 都啥跟啥啊
战火芳菲的菲指的是刘亦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