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喜剧开场,喜剧结尾,极度淡化了悲伤难过成分。
艰难的治疗过程也只不过是半夜吐了一次,看完的感觉,似乎轻轻松松就把癌症搞定了。
而且整个过程中,除了颓废一点,别的生活习惯上没什么变化。
也没有表现出,我要珍惜可能不多的时间这种感觉。
我以为他起码会去学车买车呢。
虽然摇号不一定摇的中吧。
影片不赖,简单朴素的生活展现的很有滋味。
不会觉得狗血。
剪辑流畅,该抒情的地方起音乐抒情。
但是可能忽略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吧,看完之后缺的缺少韵味。
对,有滋味,没韵味。
这是在看了一个癌症患者的影评以及更多评论后感受到的。
健健康康地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还在为之前一个电话的内容感到愤愤难平,现在觉得,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思前想后权衡再三的,累不累啊。
剪辑方面其实可以更加细致地关注一下,结构上感觉很流程化的流畅。
附老狼的一句歌词:你始终不明白,每一个真实的现在,都是你曾经幻想幻想的未来。
就像看到的其他影评一样,剧本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导演排的,演员的表达力度还是可圈可点的。
也许是因为影片被定义成“喜剧”,所以关于“哭点”,导演有意控制。
不过,这部电影也让我看到,有很多事情,我们觉得我们在自己扛,但你身边的人却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你扛,所以不要轻易对身边的人下定义尽量美好回应。
片名叫《活個痛快》,但一點也不痛快啊,看起來是反話。
基本上男主角的人生和個性就是不太痛快,所以他和女友感情有問題,和父母關係不好,但是有個個性完全不同的搞笑好友也是有點奇怪。
然後他得了個癌症,雖然過程很痛苦但結果反而讓他人生稍微變好了一些。
不過導演也無意去探討主角的性格源由以及患病過程中他有何啟發或轉變,就是很平淡地呈現他的情緒變化,以及他和家人朋友間的關係,再配上清新的搖滾樂,就是美國獨立製片的調調。
不灑狗血是很不錯,但反過來說好像什麼也沒說。
如果不是周围的人罹患癌症,你根本想不到生命是多么残酷。
如果不是生命有个deadline,你根本不会去在乎什么是最珍贵。
疾病与健康等字眼,如果不是发生在你或者周围的人身上,它一定是陌生的,你对它们也是尽可能的排斥。
你总以为那些切肤之痛关乎垂死老翁、驼背老妇。
我也是这么想,直到身体健康的年轻导师突然有一天进了重症病房,直到年富力强的朋友父亲突然罹患了癌症。
《抗癌的我》的开头也是如此,二十七岁集高帅富于一身的大好青年事业爱情双丰收,家境殷实,制作着一档介绍火山的广播节目,有一个貌美如花的白瘦美女朋友,同时还有一个爱带你去风月场所流连的多年好基友。
影片伊始,便采取“欲抑先扬”的手法,将一切属于年轻人活力范畴的元素表达出来。
轻松舒坦的伴奏音乐,伴随男主角在气候宜人城市中任意穿梭,海边大道的晨跑,被香波沐浴露簇拥的雄性肌肉在氤氲的浴室隐隐出现,临上班前谈谈恼人的事业与生活,顺便得到爱人牙膏味的吻。
歇口气喝口咖啡提提神,好基友还不忘调侃你的房中之事。
被上司堵到迟到,拼命工作的成果兴许也只不过是别人两秒之内的换台。
每个人都在忙碌,每个人都在追逐,属于年轻人的日子,电影在开篇有了细腻而琐碎的勾勒。
直到有一天,小毛病升级大问题,你或许才意识到,生活的戏码远比电影要狗血。
但一切的确发生了,如中彩票一样的几率被你摊上,你不抽烟、不喝酒、新陈代谢快、性生活和谐,但惟独病魔就是看上你。
如果是一出东方伦理苦情剧,势必要出动三姑六姨演绎一出泪水涟涟的戏码,大叫老天为何如此不公。
如果是一出好莱坞流水线的商业喜剧,一个以“癌症”为借口的“好梦一日游”兴许会以某种浮夸华丽的童话予以展现。
但作为一个以本片编剧真实经历所改编的剧本,一个以450万美元小成本独立小品文,它却摒弃了两者的极端,以朴素的手法绘制了一幅关于生命的图景。
单单以“励志”、“喜剧”的标签去定义本片,也许并不算贴切。
它映射人生的光明却也不拒绝人性的黑暗,它有荤段囧事点缀却不吝啬眼泪迸发。
它不去刻意渲染病者接受治疗的伤痛却愿意袒露临终之人的点滴心声。
它拒绝乌托邦般的甜美说教却乐于见证片中人的成长。
当癌症来临时,一个年轻人究竟该如何抉择、如何面对?
生活犹如火山,一旦爆发,一切又将重新来过。
亲情上: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直接表明父权的缺席。
母亲试图与儿子和解,儿子却不忍心与羸弱的母亲承担。
爱情上:原本可以谈天说地聊梦想话人生的枕边人,也竟然在朝夕之间选择了背叛。
友情上:一个是用上半身的言论去指导下半身实践的好基友,在你生命最脆弱关头还不忘带你去寻欢作乐。
一个是二十四岁刚工作的心理女咨询师,她的患者甚至还数不到十位数。
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环:亲情、爱情、友情,穿插在故事之间,他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有缺点、有脆弱的心态、有跨不过去的心坎、有治愈不了的疾病,但他们却帮助着男主角完成人生中最艰难的自我救赎,同时每个人也完成着自我蜕变。
片中并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之分,心理医生难以治愈自己“仍然挂念前男友,不忘在FACEBOOK上看看他是否有了新女友”的心病。
男主角的女友并非绝然义薄清淡,她在责任与欲望中纠结徘徊,试图悔过和好如初。
男主角并非好莱坞英雄直线型的强悍,他从开端的无法接受到逐渐尝试着治疗,逐步地与家人朋友和解,与心理咨询师治疗,与共同罹患癌症的老者一起直面人生。
人物的心理状态更趋于写实的线性状态,有期望治愈的乐观,有不久于世的忧患,有无法斩断的情欲,有无法割舍的人生。
“疾病”众所周知,是电影题材的一个”大俗套“,但仔细细想一番,究竟什么是俗套?
生老病死是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重大命题,吃喝拉撒睡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情感是维系人生存下去的依据。
所有的一切,都在往复循环,重复着一遍又一遍。
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人生中的步骤,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再寻求一种不落窠臼的表达方式去抒发内心中的情怀。
想起今年大热的《落日车神》,瑞恩·高斯林所扮演的车手,与约瑟夫饰演的癌症患者,本质上是有些许相似。
同样的“俗套”的题材,但你却能感受到人物细腻的情感,死水微澜中的跌宕起伏。
毫无疑问,时代的视阙从不缺乏宏大的主体命题,但惟独缺少的便是《抗癌的我》、《落日车神》中的一种复古的、复归的、本真的人物情怀。
回头张望,不期然发现,生命是一件朴素的事情,电影如是说。
电影找来好久,一直没找到机会看...一直想等一个静静的夜.没想到 在正月15的夜里看完了...虽然电影里淡化了痛苦,但好几个瞬间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流泪....电影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抛弃了后遗症,转移.复发所有让人胆战心惊的话题....但人生却真的不是如戏,,我真是越看越想爸爸....爸爸的抗癌之路走的是何其艰苦,,,电影就是电影呀.我都做了什么.伴随着他,恶心,食欲不振,虚弱,消瘦, 还有渐渐损伤的器官逐步衰竭..我只能往返各大医院寻求良方, 我只能拿着各种CT胶片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我只能祈祷,,祈祷下一个药 会有效,我只能陪爸爸吃爱吃的小吃,我只能陪爸爸散步,我只能陪爸爸去度假,我忘不了深夜我在梦中惊醒,眼角湿湿..我搀扶着他感觉脚步日益沉重.我却还在说:你会没事的爸爸.会好的.我曾双手抓住医生的肩膀说:在试试,在试试下一个.你在想想办法.主角手术前担心麻药的时候,真的和爸爸一模一样.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了...爸爸,有一天你还郑重其事的对我说,你对不起我..呵呵.我说父子一场,说那些不是见外了么..我爱着的人却已随着时间慢慢消逝,悄无声息的走出我的生命,只留下一片绚烂便一个人孤零零的离开。
这种深重却永远无法再见的思念犹如负赘般,压在我心头.我只能说,我爱你.爸爸.我相信生死虽然无法避免,但真情和思念却可以跨过生死的鸿沟,真正的走向永恒。
看见手机生日提醒 你生日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我哭的像个孩子..我只能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诉说我对你的思念...原来,我一直在想你.
如果你27岁,未婚,在某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早晨,有人告诉你,你得了癌症,你会怎么样?
电影《抗癌的我》是我喜欢的一部新片,小的成本,小的立意,没有撕心裂肺的眼泪,没有满坑满谷的煽情,它安静地讲完了一个故事,哀而不伤。
小时候总是以为,飞来横祸,死生无常是八点档电视剧用来赚人泪水的桥段,现实中发生的几率远低于彩票大奖,后来我发现这些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在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群中。
只是故事虽然悲切,却很安静,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认认真真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后,覆盖在荏苒的年华下。
他们是一对年轻夫妇,这不过就是一次普通的短途之行,带着他们两岁半的女儿探亲后回家,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小伊伊温热的小手在差点被吊走的车厢残骸中被发现,成了死神镰刀下的幸存者。
但此时,深爱她的那两个人,已无法分享奇迹。
他是一个只见过一面的朋友,记忆中阳光开朗,没心没肺的样子总是让人觉得好笑,后来陆陆续续在微博上得知他父亲生病的消息,在一个满眼喜庆的日子,他发了一条微博“今天是平安夜,也是家父头七。。。。
去年发现XX癌晚期后我放弃攻博回国,谢谢各位关心,我爱我的双亲”她是一个女生,我不认识她,因为网络而听到了她的故事。
她留下了遗书,告诉我们这些不相识的人,因为婚姻和感情的问题,她的痛苦和无奈。
最终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他们对于这个世界,也许只是无关紧要的普通人,但是对于某些人,他们却是整个世界。
我能想象他们的离去,对于爱他们的人会有多大的打击,生活的残酷,在这一刻才显得那么真实。
是啊,在命运面前,人会变得像石缝间的小草,在起大风的夜晚,被吹摆得忽高忽低。
有些人熬了过来,在夜的尽头迎来晨曦。
有些人骤然谢幕,成为记忆中用来怀念的过往。
然而,不管这个世界如何一点点改变我们对于人生的期许,那些消失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总会提醒我们,一个生命的孕育和延续,便是一场最浩大最有意义的工程。
所以,请善待它
看标签说是励志,一直以为高潮会是男主人翁发现自己患癌之后励志活好每一天的故事。
没想到,却是这样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让我淡淡的感受。
随着电影选择的这些哼唱的音乐声中,和亚当一起经历了强装平静的阶段,崩溃的阶段,慢慢康复的阶段。
让我第一次飙泪的,居然是亚当一个人坐在来来回回的公车上。
是的,那种安静,那种孤单,让我都快窒息了。
嗯,还好,有只狗陪着。
有个基友,能陪着一起泡妞,一起在同一个房子里面xxoo,一起剃头,一起换药。
还能在发现好友被出轨的时候义正言辞的呛她一顿。
是的,我同意热门短评里面那句,电影的高潮其实是在基友卫生间发现那本做满标记的书里。
这样的一个大手术,相信会是人生的转折。
所以,那么安静的喂狗,那么故作轻松的送亚当去医院。
所以才会在打麻药期间焦躁的问这问那。
其实我懂,你是在担心你醒不过来。
还好。
你醒了。
不过,疤痕真的挺丑的。
其实我挺怕死的。
看了这片,其实变得没那么害怕了。
生活就是如此,不管怎样,都是我们自己的。
祝愿所有受着病痛折磨的人们,都能快乐
看完影片随手给的3星,饭间一直在想混蛋的男主。
回头看完豆瓣上的影评,原本只想写个短评了事,无奈一顿饭的功夫展开太多。
以下是一点小小议论。
--我是配角菊花剃头刀-巧的是在电影的50分钟,我已经明白这混蛋的另一半50了。
-亲情-一位分不清儿子的老爹,一位爱的过分的老母。
伙伴们一定看出我们的混蛋男主不谈高富帅,起码也是个衣食无忧的中产家庭的产物。
痴痴的老爹是幸运的,不会有老母对男主爱的包袱,也不会有无法交流的枕边人。
他无法承受亲情,因为那太浓烈。
-爱情-用基友的话说,每一任女友都操蛋。
甚至因为对面漂亮而不敢上去搭讪。
不管夜店寻欢,还是画家女友。
试问一枚学不会爱自己的混蛋,如何更好的爱别人?!
-友情-好基友,一辈子。
至始至终的相伴。
你选择不了父母,你甚至能一起烧毁前女友为自己创作的画。
但你会留下你们的狗(真黑),然后边遛狗,边想着怎么去舔蛋蛋,不管是狗还是人的,哈哈。
当然在老母面前会帮你圆大麻的谎,友情面前你们是平等的。
我是配角涂药膏的棉签-大龙毁一生,撸啊穷三代。
一人得癌,负能量如同生化危机超级病菌般的传染。
友情的突破口是一本基友的马桶书《一起面对癌症》,转折开始了。
还记得男主混蛋的对治疗师讲,每个人都跑来和你说会好起来,实话说出口那么难?
他拒绝了病友载他一程的好意,却同意治疗师不得不答应的大众。
由基友和妹子水把般的吸力,终于涌开和老妈的心结。
同志,一路走好,催命的手术大夫一个个的来了。
这就是个腐片,是个成人童话,是个女主每次换衣胸领越来越低的片儿。
有了赛斯罗根这样的好基友,什么杯具都化为了喜剧。
本是一部小清新的励志片,活活的折腾出无数的笑点。
没心没肺的一天天,嬉笑怒骂的对话,让癌症这样沉重的话题,变得似乎不是那么难以面对。
《抗癌的我》,一部关于年轻的癌症患者,如何从绝望到有勇气去和死神战斗的故事。
某一天,因腰痛而来医院就诊的亚当,被医生告知患了癌症,五五开的存活率。
没有太多的震惊,但其实,那种深层次的压抑带来的伤害,远甚于直白的哭泣。
而片子直到结尾,才出现了亚当因难以承受死亡的压力,而疯狂砸车子的镜头。
对于个人而言,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过客。
特别是生命随时会终结的人。
你不知道还能不能看见明天街头的落叶,能不能看见拥挤的公交车上那一张张陌生的脸。
当亚当做完化疗,坐上晚归的公交车,落寞和绝望的目光,写满了悲伤。
日渐消瘦的身影,为化疗而自行剃的光头,配合情节飘出的那一首首淡淡的曲子,都将压抑表现到了极致。
但压抑并非导演所要表达的一切,于是,夸张搞笑的基友出现了。
满嘴脏话的家伙用自己的言行冲淡了全片压抑的基调。
生拉硬扯的带着亚当去酒吧泡妞,最后成功的上了床。
在自家院子里,用鸡蛋和斧子来毁坏前女友留下的画,两个人看着火烧斧砍的油画,开心的大笑。
于是,胖子罗根成为全片最让人感动的人。
某次不经意见,让亚当看到了那本《一起面对癌症》。
镜头扫过,只见书上有许多折痕和阅读后的记号。
原来胖子一直用书上学来的招数,来帮好友渡过最困难的时光。
除了友情的依靠,爱情也不可思议的适时出现。
长的清新脱俗的女实习生,在对亚当做心理治疗时,也渐渐萌发了爱意。
电影结尾处,手术室外,父母、死党、暗生情愫的心理医生,一起等待着。
人的生命从诞生就伴随着哭声,而痛苦的经历也似乎一直是和快乐并存的。
虽然年纪轻轻就遇见死神这种守关型BOSS,不是时常有的事,但人生的低谷,总是随处可见。
有些事,谁都不想看见,可还是会发生。
有些人,你想紧紧的握住,可终有离开的一天。
不管是被动的承受某些外来的伤害,还是作茧自缚,划地为牢般的自虐,接受悲伤,学着坚强,才是王道。
真的是一部很平静的电影,尽管主题很悲伤,导演却用了轻松诙谐的语调来讲述,所以当我得知男主角得了癌症的时候我以为最后会以误诊来结尾呢。
当然那样就比较俗套了,但是电影的诙谐基调实在是让人悲伤不起来。
后来男主角上网查了下说治好的几率是一半一半,就像他的好朋友安慰他的那样,其实还好啦,你会没事的,这在赌博里算是胜算很大啦。
我想男主角刚开始也是带着侥幸心理觉得没所谓啦,我才这么年轻,又没做过坏事,老天没理由就这样夺走我的生命啊,一定是开玩笑的。
就这么想着,他一边做着化疗,一边接受心理治疗,偶尔还和好朋友搞个party,甚至去酒吧掉妹子,好像只是在等待一个面试似的,通过之后还可以继续快快乐乐的生活。
直到一个和自己一起化疗的老人突然去世,他才意识到自己离死亡是如此的接近,才意识到也许没有后来的日子了,也许自己的生命到此为止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挺理解男主角的这种心理突变,其实我想男主角和我有个共同点,不仅和我,是和很多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经历过这些大灾大难。
影片中作者曾对心理医生说过一句话,说你和我一样都是新手。
那个心理医生只是在医院里实习的待毕业博士生,男主角是她第三个患者,而男主角也是第一次面对死亡的威胁,之前的他是那么平庸,生活是那么平淡。
当灾难突然来临该怎么办?
也许我们曾经假象过这种场景,但那仅仅是假象,谁也不知道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我们会变成怎样。
男主角的第一反应是,切,别开玩笑了,我怎么会死呢?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经历,去年我在乘公交的时候被扒了钱包和手机,当我发现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也是,切,怎么可能会被偷呢,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的。
第二反应则是,恐慌,最后则是平静的接受现实。
以前想着说电影里的那些英雄人物们那种临危不惧的霸气与成熟应该没什么难的吧,我觉得到时候我也完全hold住。
其实自己还太嫩了,只有真正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才能如此冷静,所以当发生灾难的时候不要假装成熟,该找人安慰的时候就找,该找人照顾的时候就找人照顾,这不是显示你很幼稚,这只是人之常情。
boring。把前女友都刻画成弃你于患难的bitch,把好基友都神话成没心没肺的生死莫逆,再拉进来一个刚失恋的医学美女博士实习生待你如天使,然后摆出一张最苦逼的脸让你找代入感,然后你就被打动了,稀里哗啦了,参悟人生真谛了,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了。休想给我灌输成功学那一套。三星。
这种治愈系小电影负责大团圆就好。囧瑟夫总是带着囧气呀
人生中得塞胖这样的基友也无憾了。阿囧表现得真好,坐在街边无助的时候真想摸摸头把他领回家 =.=
勇敢的说Get the fuck out of my porch! 小囧太Q特~看到最后怎么有种在看grey's anatomy 的错觉。。。
结局太傻了,不过还是清新流畅的好电影,sound track也好
当电视剧看掉了
我肯定会积极很多吧。
无论痛苦疾病忧伤背叛,只要你能挺过去,一切都会变好的~
How to face cancer together
纯粹为了男主角看。。剃头发那段太真实了。。。新女友绝对比ex美
一份给囧瑟夫,一分给狗,半分给女主的身材= =还好我也是fiftieth fitty的fan,不然就五分了,片子实在是没啥亮点,所有的都在囧身上了。两分半,不能再多了。
Unwatchable 分三天才看完
熊男与囧苦中作乐,有哭有笑。看完心都暖了。
so, what?
还是喜欢囧瑟夫演文艺片,更适合他的气场。不过我倒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此片在烂番茄新鲜率那么高,在我看来有泪水有感动但整体感觉平平,可能同类题材因为有了the big c,其余作品特别是走同样路线的应该很难超越。
尊重病人的态度,就是不把他们当病人;尊重自己的态度,就是别拿自己当特殊人。
谁他妈说这个是喜剧的 seth的叼脸已经完全不能演正剧
情绪铺陈没有想象中的精彩。但是,胖子送他去医院手术,车里的那段让人想想都忍不住要掉泪。
囧瑟夫一如既往地帅气。话说故事很简单,不知不觉影片就撒过。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