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几年又看了一遍,我印象里几个故事好像还不错,我当时给的是3星,今天又想重温一遍,因为知道每个故事的结局,反而发现好几个故事都是完全没达到该有的水平。
看完了倒又扣了一星水泥,这是唯一有鬼的故事,也是拍的最传统风味的,不跟你插科打诨,故事倒也比较简单,就是个你杀我一世,我杀你生生世世的故事。
不过有点故弄玄虚了,既然母女俩本就是引他来杀的,一开始又干嘛不开门。
喜宴,这故事同样故弄玄虚,大家的理解各不相同,只有站在小孩角度想让父母复合这点是一致的。
拍的不错,卢海鹏饰演一个过气的绿叶,他对自己年轻时没拍完的那场开枪戏还是放不下,自己多年来也不被重视,一直支持他陪伴他的老伴近期也死了,他同样无法放下,还和尸体同吃同住,这一天碰上黑帮要债,本就准备烧炭自杀的他,奉献上了自己一直想要的那场表演。
——这个故事作为点题之作,创意很好,整个这部片,一众香港过气老配角也贴合这个故事,(与之类似的《奇幻夜》《迷离夜》《僵尸》其实也一样),结果,却真的没表现出来,他对老婆说这是他最精彩的戏,但是,他却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他只不过扮演一个传教的牧师,对着小弟啰啰嗦嗦几句,拖延时间等警察,引得林雪扮演的大哥忍耐不住用枪指着他,他只是在搅局拖时间。
而最后拔出小弟的枪打了墙,吓跑要债的,起关键作用的分散注意力这个契机,也不是他主导出来的,而是发现屋主被老婆用塑料袋套着藏在柜子里闷死了这么个变故,很有无厘头的感觉。
最重要的在于,镜头最后只是停留在他跪在老婆床前,并没有展现出他因此走出心结,放下执念,接受老婆死了的现实。
戏与人生,还是没有合二为一。
如果结局是他终于把几十年来的遗憾一扫而空,抱起老婆的尸体,回到现实,那这段经历对他才是真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一定,这故事就没什么好讲了,烂俗的女人复仇的故事,唯一的亮点是没有把女主设置为被强奸之类的受害者,她也不是啥好鸟,只是嫖资没给足。
所以她最后取走肾也不是以一个胜利者的高姿态侃侃而谈,而是说“我们才是狗”。
吓鬼,这也是个要吐槽的故事,本可以好好拍的,结尾却拍这么2。
这故事是想当喜剧拍的,这没问题,故事无非是收楼的被鬼屋吓住,这些困难户保住了居住的地方,但是,最后却变成了闹剧,装鬼的直接跑出来打架了??
苗侨伟跟她打的赌是,如果住不了一晚,整条街全给她,那这个结局岂不是更二?
苗侨伟都喊了“装模作样”,明知道这些是假鬼,他凭什么来个“愿赌服输”?
这才几点,随便叫点小弟,楼都能给她移平了,竟然明知假鬼还认输?
而且还不是少收她一栋楼,是整条街送给她,这得多少钱?
看看这一幕多2???
面对这些堂而皇之跑上街的假鬼,你还送一条街?
你完全可以正正经经的拍啊,喜剧,搞笑可以保留,但是剧情上必须是至少天亮前没有穿帮,苗侨伟派去的人,硬是被吓得没敢呆一晚,这才能叫赌赢了。
甚至可以无中生有,本来装鬼的,快要穿帮了,女主的外婆帮忙显灵,真的吓跑了苗侨伟。
总之,哪有你这么反过来真戏假做的?
装鬼装了一半,直接跑大街上打架了?
看的真是尬的不行。
总而言之,水泥还好,喜宴含糊不清,拍的不错差了口气,不一定太波澜不惊,吓鬼好开头烂结尾。
每个故事多加把劲,完全可以4星的。
2018.07.15水泥逻辑凌乱,亦或是理解能力不足。
喜宴“你有像爸爸一样优秀吗?
”“我们喜欢做梦,因为简单如[爱],在现实里也变得过度复杂。
”Good Take白兰花,是留住你最美好样子的坚持,奈何人终有一死,烈士暮年终无可避免。
不一定要把人当人,别当狗。
吓鬼老港片的各种元素汇聚。
恐怖的小街,睿智的大叔,浮夸的老板,无厘头的混仔,皆大欢喜的结局。
BGM就足够了。
“水泥”为了看pakho……惊喔!
卢海鹏 焦娇 林雪 曾国祥 这段很棒“不一定”李灿森先生依旧是那个坏到讨厌不起来的悲剧 应采儿很出彩“吓鬼”太棒了!
香港电影需要支持!
3哥 我都舍不得眨眼(昨晚射雕演到杨康死了……)今天看这部看到3哥好开森!
梁烈唯近几年越来越棒!
支持香港电影
本以为是恐怖片,看到水泥时候还觉得还蛮有意思,看到喜宴就以为是小孩不在了还等着反转,结果是个温情故事。
那个演员的故事倒是有些感触。
不一定那个不就是前几年盛传的卖器官吗?
最后那个倒是挺有趣,朋友都笑了。
这几个故事感觉也不同,放在一起会很容易相互影响。
水泥我给两星,因为剧情没说好;喜宴我给一颗星,表达了父亲无奈;老演员我给三颗星。
不一定我给一颗星。
最后给两颗星。
平均下来就是两颗星。
这电影对不起这片名,倒是有些讽刺。
《水泥》。
我一直很看好曾国祥,但是这次有点失望。
母女俩浇水泥的时候一直有个问号,多少给点线索才看得下去。
好奇心就像狗一样,诱饵不够近就不跟过来。
方中信的大肚子也有点出戏。
《喜宴》看到宣萱和张兆辉同框,简直要唱一曲《天地男儿》的主题曲——雪凝和大飞哥。
稍微朴素了点,动画片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宣萱和张兆辉有些小表情很动人《Good Take》有点《僵尸》感,男人老了好惨,曾国祥演得不错,只是藏尸的暴露太没力度了,冲淡了戏剧性。
《不一定》。
超级像设计精心有点想法的学生作业,没想到居然看到戚美珍。
色调摄影太刻意了,故事还是讲得挺好。
《吓鬼》最喜欢,被戳中港片情怀了嘛。
冯淬帆出来就截图不能停。
黄精甫当年拿最佳新导演时说知道这部戏(《江湖》)让很多人失望了。
从此鲜有长片,多见这个名字出现在预告片剪辑一栏。
这部片算是不错的功课。
苗侨伟的娘娘腔还不够癫,后面的设计虽然还是老人老梗,但是仍有可爱之处,可见电影并非全拼故事或者概念,最终要落在讲故事的方法上。
昨晚无聊,找来这个片子看。
如果你还没看本片,暂时不要往下看。
(此处建议大家在观看本影片前一定不要看影评!
不要看介绍!
)(此处建议大家在观看本影片前一定不要看影评!
不要看介绍!
)(此处建议大家在观看本影片前一定不要看影评!
不要看介绍!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故事由五个部分组成的。
1.看到第一个曾国祥执导的《水泥》<图片1>演员有方中信、周柏豪、叶童等。
讲述警员9413(周柏豪饰)前往报案地点查案,但却被一妇人及一少女打晕,醒来时被水泥封住半身。
其同伴接报到场,却只发现9413遗下的手机、一妇人及一少女的骸骨。
从时间或是从剧情上推断都十分可疑+诡异,按照时间推算,前后不过一刻钟左右,警员失踪后经过被一妇人及一少女用水泥封印杀害,但妇人和少女在案卷中却是早已失踪,探案人员破除地板发现了墙壁内的骸骨,警员定性为失踪警员的上司引咎辞职后不断刷寻人启事希望找到警员却未果,终有一日见到与失踪警员长相一样的男子,竟与害死警员的妇人及少女在一起,令人不禁联想起《万能钥匙》的桥段:人恐到寿命后灵魂无所依附,于是采用换身体的方式续命。
(这只是一个猜想,另影片中有线索说之前失踪男子照片竟与失踪警员长相一样,大家可以尽情推理)2.导演黄智亨的《囍宴》<图片2>讲述一个小孩跟爸爸(张兆辉饰)一起赴妈妈(宣萱饰)的新婚囍宴,童真与成年人的无奈都尽在心头。
在开头没有故事背景的情况下,只是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孩子又和母亲对话被嘈杂声打断,此时孩子妈妈表情略显波澜,让人意识到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婚礼。
场景的设置和气氛渲染让人产生一种无力感、惋惜感,同时又有温情和无奈,孩子的童真就像一缕干净的阳光穿插其中,将阴雨般的氛围照的明亮温暖。
穿插在影片中的怪兽大战机器人游戏也在不断透露一家人的关系微妙变化。
整体看起来设计精微,小演员表演非常到位。
3.黄进执导的单元《Good Take》
甘草演员泰勒在年轻时演戏中有一句:总有一天,我要将我失去的都本部分由卢海鹏、曾国祥、林雪、焦姣演出。
这是一个向资深电影从业员致敬的故事,甘草演员泰勒(卢海鹏饰)准备烧炭,与去世的太太一起长眠,却遇上邻居被恶汉追数,泰勒以其精湛演技化险为夷,其后发生更荒诞的事。
甘草演员泰勒早上醒来,他他太太还未醒,但见枕边有花朵(白兰花),后泰勒做早餐,与太太谈天,突然一个镜头转向收拾桌子,此时才知道他太太已经去世,无人伴他早餐。
之后他继续幻想,与太太跳舞谈天,为了留住太他的身躯到处找白兰花,奈何这个季节没有白兰花,他于是心灰意冷,欲与太太同去,却突然遇到楼上邻居被恶汉追数,他于是演技爆发,报警999同时进到邻居家以神父布道名义拖住坏人,为警察争取了时间,最后一枪镇住歹徒,也算完成了他之前龙套的命运,这次他真的用自己的演技拯救了邻居也如他所说,拿回来了他失去的一切。
4.杨龙澄执导的《不一定》
泽少(李璨琛饰)被舞小姐芳芳(应采儿饰)扣在床上导致遍体鳞伤讲述泽少(李璨琛饰)被舞小姐芳芳(应采儿饰)扣在床上导致遍体鳞伤,原来背后有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故事。
芳芳原是护士,在医院照顾病人的日子让她觉得无聊,她向往灯红酒绿的生活,终于在与朋友夜蒲的时候认识了泽少,泽少的粉色跑车和芳芳的粉色大衣浑然天成,在暗黑色背景下格外抢眼,也暗示着迷离的少女在想要的生活上的加速,在路上撞到一个人,泽少说是狗,芳芳认定是人,回去看时,泽少指人为狗,芳芳说一次“是人”,泽少就打她一次,终于把芳芳从内心驯服,一夜过后,芳芳无法回到以前的生活,泽少却将芳芳当做妓女处置,给了她500澳门币,芳芳歇斯底里。
画面转回,芳芳穿上衣服,泽少满脸满身枕头上都是血,经芳芳独白表述才知道距离他们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很久,而这次,芳芳取走了泽少的肾,用她的话说:我一直留着你给我的500块,现在我收下了你的肾,谢谢你的30万。
(不看到最后不知道结局的翻转不一定系列)5.导演黄精甫的《吓鬼》<图片5>由蔡卓妍、苗侨伟、卢大伟主演。
故事讲述Charlene(蔡卓妍饰)挑战鬼屋一夜游,遇上中国殭尸、长髮贞子和辫子姑娘,过程又惊又笑。
开始觉得是个简单的鬼屋式恐怖故事,看到中间竟然充满温情,Charlene回来收外婆的楼,楼内却有各种鬼怪:中国殭尸、长髮贞子和辫子姑娘(最后还有绿巨人女版),原来大家是在导演的组织下扮演各种鬼怪防止最后的居所被地产商收走,Charlene知道实行后决定绝不会卖掉外婆的楼,坚决保障各位的住处。
此时田氏地产来收楼,Charlene表示楼内有鬼,地产商与Charlene打赌,找大胆人住在楼内一晚则收楼,否则,整条街送给Charlene。
入夜,地产商找来两位自吹大(S)胆(B)人士,进到楼内听到导演的恐怖背景音就要吓尿,而后各位鬼怪各就各位,类似于成(da)人(ren)版小鬼当家,不,大鬼当家,与两位大胆人士发生各种趣事,最后女版绿巨人终极大招KO,将两位大胆人士轰出窗外,掉落楼下。
地产商完败,按照约定将整条街送给了Charlene。
故事在笑声中结束,大家合力保卫了最后的家园,Charlene在剧中表现不俗,依旧是能量满满的阳光少女形象,感觉非常棒。
(1)《水泥》——当惊悚故事看:惊悚悬疑开端有趣,结尾胡乱填坑、无法自圆,完整性很差。
当隐喻故事看:母亲教导伙同女儿杀人、男友相警察心存获救希望选择只能呼吸的慢死,解析过程有些意思,但细嚼不过是延续十年的幼稚绝望。
(2)《喜宴》——比较讨厌了,主体故事已经没法看了,除非硬着头皮解释为荒诞。
老爸大话王,中干而外强,故作幸福成功态,一家三口照片中扮演和谐一家人。
编剧丫的真够港灿,描绘的两地都心知肚明,就特么HK的幼稚、天真、外加单纯,要不要脸?
(3)《Good Take》——Bad Take空巢老龙套,Good Take圆满致知音亡妻。
借着林雪之口拐弯吐槽了香港电影受限,回归前香港电影中出现的澳门枪炮齐鸣、血浆四溅、悍匪开挂干警察,回归了之后连个杀手都没有了。
(4)《不一定》——狗用钱欲诱惑把人变成狗,然后再狗咬狗中不敌青出于蓝的新恶狗。
用肾交的老梗做隐,用丧失人性的老生常谈宣泄不满,意图将港人堕落迷失于诱惑、丧失人性道德全盘归罪于回归,简直像个温室里被宠坏的孩子在满地打滚的推卸责任。
(5)《吓鬼》——直叙回归后港片的惨淡没落,港片人的悲惨收场,整个小短片也颇具港式B级片气质。
搞出娘娘腔假大胆来做占点嘴上便宜,你也是够贱了。
导演给予观众最大的提示——不要当成故事看,前两个故事为了植入角色象征,基本放弃了故事的逻辑,单纯剧情会看懵逼,因为故事是讲不通的。
综:各自相对独立的五段小短片的拼盘,明明都在描绘今日之香港,不知为何让澳门来背锅。
香港这帮年轻导演,耍个小聪明、占个小便宜、拐弯抹角吐个槽,也实在是无聊啊。。。
微信公众号:燚见(ID:xiaoyizhijian)说起国产恐怖片,小燚真是一声声地叹息。
这几年国产恐怖片霸占了大荧幕,名字和海报照着外国恐怖片抄就是了,就连预告片剪得都像是三级片一样。
以情色、尖叫、故弄玄虚为特征的国产恐怖片因其成本低、回本快,而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但是品质实在让我无法认同。
里面不仅各种逻辑混乱,更多甚至都没有一个完整故事主线在。
最后从电影院出来的人十个有九个都骂娘,还有一个没骂是因为睡着了。
即使是团购票都嫌不值。
看到这样的片子,越发怀念以前经典的香港鬼片。
它们或另类或惊悚或搞笑,却总能把人心底对人性、对恐惧的认知不断激发出来,让你去感受、去想象。
最近小燚看了一部港片。
讲的是一个女生继承了家里的一栋老宅,却遇到了一屋子鬼。
她们包括贞子、僵尸、整个面部都是辫子的女鬼等等,这一系列诡异现象的出现让她惊慌失措。
但在观众看来,是既惊悚又好笑。
原来他们并不是真的鬼,而是一伙租住在老宅的落魄之人。
因为担心女生把房子收走,所以在扮鬼吓她。
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合理的逻辑,人吓人也可以达到鬼吓人的效果。
当然,这一情节也不是这部电影的首创了,相信熟悉港片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这样的讲故事方式。
其实讲故事的方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种,但是一部电影的创新之处并非一定要在这里呈现。
小燚尤为印象深刻的桥段是,该片借演员之口,讲出自己生活穷困的原因时,影射了香港电影的发展现状。
原来这些住在老宅中的租客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一直在拍香港鬼片的电影人。
后来因为市场不好,香港导演都到大陆做合拍片,本土电影的发展举步维艰,这些人自然生活越发落魄。
所以,这是一部念旧的港片,从演员到桥段到暗喻的方式,都让观众在一瞬间无察觉地时空转移。
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港片的全盛年代。
这二十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美国电影崛起,香港影人纷纷到好莱坞发展;香港回归后,留在本土的影人几乎没有创新,还在吃老本,在竞争中渐渐示弱;更多影人北上发展,合拍片已成趋势等等等等。
以前的港片经常借小人物的话语暗喻社会,这部片暗喻的则是这个时代。
更有一众华丽的香港一线演员甘当绿叶,精彩出演,让整个故事的沉重基调不会那么闷。
这部电影的名字也非常个性,叫《拍得不错》。
事实上它由五个故事组成,背后分别是五位香港青年导演的奇思妙想,并且汇聚了香港老中青三代的全明星演出阵容。
刚才小燚分享的故事叫《吓鬼》。
作为《拍得不错》最后一个故事,它的收尾满怀着对港片全盛年代的致敬和感慨,意味悠长且让人唏嘘。
其余四个故事分别是《水泥》、《囍宴》、《Good Take》、《不一定》。
都是发生在城市的曲折故事。
因为不同导演的不同视角,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社会也好,人性也罢。
都给观众以不同的思索空间。
在《拍得不错》,你会看到非常多熟悉的面孔,我随便说几个名字,方中信、林雪、应采儿、宣萱、李灿森、蔡卓妍......怎么样,香港全明星阵容吧。
因为都是青年导演,《拍得不错》几个故事完成水准难免良莠不齐。
但是,当多数人都在感慨港片没落,甚至连香港影人都这样说的时候。
仍有人在为香港电影正名,并且积极做着有意义的努力。
小燚必须献上深深的敬意,谢谢。
更多文章、电影资源,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燚见(ID:xiaoyizhijian)燚见——一个新乡八零后的生活态度。
关于电影、书籍、美食、音乐。
我这里再加一点给你们想一下。
因为不讲明你们好象转不过来。
假设双胞胎都是20岁。
这里说的警察弟弟只是一个代号。
那个时候可能没有考或者在做别的工作。
或者是弟弟被哥哥弄到车祸后死了再由哥哥代弟弟去考上警察的。
我上面的解释只是一个代号。
以下是我的猜测:由于哥哥欠下巨债没法偿还。
但是高利贷天天追债甚至骚扰他和两母女。
于是乎他想了一个方法,杀了2个人藏尸在租的房子里。
并放风出去,他母女两是他杀的。
(两条尸体只是用来打掩护,以防高利贷不信)然后他再利用自己的弟弟,弄成是自己车祸自杀。
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逃过高利贷。
或者高利贷信了又或者看见他车祸死了。
所以这一切本来已经完结。
但后来发现了一件事情让他不得不露面。
那就是那栋曽经埋尸的楼层准备拆了。
这样一来,他以前的秘密说不定就给查出来。
于是乎他报考警察又或者早就考到警察的他,想了这么一条疑神弄鬼的方法。
希望警方以为一切都是鬼神。
这样他又可以继续逍遥法外。
剩下的细节你们自己想一下就可以了。
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那些说轮回的。
我有一些疑点,希望可能解答一.鬼弄死年轻警察的时候是给了他一根吸管,然而老警察找到的时候地面并没什么东西。
二.既然是鬼这个轮回弄的 为什么尸体是几十年前的尸体?
如果你说这是男主之前杀的母女尸体。
那么警察的尸体呢?
三。
剧里说了老警察之后就因为个人原因和精神问题辞职了。
好明显是一直内疚,所以他才会一直去贴纸寻人。
这也说明了他为什么这么苍老和憔悴。
如果按你说的,又一个轮回,那么最起码是20年。
你认为老警察还能贴20年的寻人?
好明显最后的镜头是不会太久的日子。
因为他跟年轻警察吃饭的时候已经有白头发的。
四。
欠钱的是周柏豪,他跟母女两有男女朋友关系并不是债主关系。
但为什么要杀她们两,动机?
开篇跑题:本片为苗侨伟影迷必看之作,同时友善提醒方中信影迷慎重观影。
电影和小说,绘画等消遣方式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你了解越多,可以串联的片段就越多,获取的欢乐也越多。
本片没少干移花接木的事。
卢海鹏故事有一段跳探戈的片段,出自经典电影《闻香识女人》,怎么说,看完后不被阿尔·帕西诺魅力击倒的人·····大概还不存在。
李灿森的故事,明显是香港版的《罪恶之城》,可圈可点。
黑白背景中,一抹艳丽如血的口红,美就是这么简单被营造出来的。
神经质专家李灿森先生又一次奉献了他的本色演出。
最后一个故事,梗有点多啊。
《狮子山下》催泪效果从不过时。
胆子超大的那位,大喊我还有一个外号叫:揿--钉--华!!
·····这一幕就厉害了,出自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大赢家《野兽刑警》,囊括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全部重要奖项,最佳男主角是黄秋生,最佳男配角是谭耀文,而影片中谭耀文奉献了他从影以来数一数二的演出,他的外号就叫做:图--钉--华!!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首劲道的粤曲,想必也是出自香港某个经典,可惜我不知道出处。
但我想那已不重要了,从三哥苗侨伟出场的瞬间,我的眼睛,我的全部脑细胞都跑到他身上去了。
娘娘腔有很多种,有任达华式的,有梁家辉式的,而本片中你看到的,是苗侨伟式的。
就在娘娘腔三哥的背后墙上,贴着风华正茂的他的照片,我们一般把他叫做:杨康。
也许还有什么梗是我不知道的,有看出来的朋友欢迎补充。
最后我想把所有所有的尊敬,献给本名出演的冯淬帆先生,没有点年代感的肯定都唔识佢。
从五福星时代就活跃在香港影坛的冯先生,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作为香港电影爱好者评测试题的中等难度题出现了。
近年他重返影坛,为重振香港电影不遗余力,这是香港电影的骄傲,也是香港电影爱好者的骄傲。
不要脸的可以跟着电影来做一遍:我不是收缩水,我是冯淬帆!!
另外一个和他轨迹有些相似,也值得尊敬的人,叫:吴耀汉。
有人说这样的电影是新瓶装旧酒,也有人说演技浮夸,剧情狗血,特效敷衍, 而我想说,香港电影从来不需要和其他类型的电影做比较,香港电影自有其魅力,像这样虽还不够有力,如风中微颤野花一般的香港本土电影,再多来一点吧,再来100部我也不嫌多。
说了这么多废话,不介意我再多说一句吧:原来水泥杀人这么有学问,cult片知识+1。
如果让我选,我会选哪一种呢?
第一种死的过程太痛苦,第二种也许有获救的机会,也许会在意识涣散中死去,我不了解缺水缺食物后身体的反应,所以无法估测痛苦程度,就感觉而言,似乎会比第一种轻松一点。
但相对的,可能有在精神折磨方面偏重一点。
另外,一想到有些小虫子或者蟑螂有可能顺着管子跑进去我就接受不能。
最后,我的答案是,没答案······可能发生的事情太过痛苦,超出我的意识和理智承受程度,我没办法强迫自己继续思考下去,也没办法给出答案。
也许,答案只会诞生在她拔出管子前的最后一秒。
这不是废话,这是所有中国小学生都会写的读后感:看完本片,我非常激动,收获很大,我学到了一个词,叫了无惧色,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了无惧色的人。
这真是一部有意义的电影啊。
苗侨伟式娘娘腔
不是香港的恐怖片水准,只有噱头,气氛也不够。不吓人的喜宴回想起来反倒会细思极恐。赞成蕾丝一说。
2017.3.29
拍得无聊
我说句实话,应采儿真的美,烟嗓好听。这部片子的评价跟名字一样,就拍的不错。真的不错
拍得不错
乜鬼呀……除了爸爸带儿子参加妈妈新婚喜宴外,其他故事要么剧本幼稚、智商离线,要么表演离谱。叶童? 还以为赵学而呢……
第一个故事水泥氛围营造得不错结尾也有点意思。其他的几个故事,都略微有点莫名。第三个故事里那个老头让人觉得是在模仿秦沛的演技。
水泥+囍宴+good take+不一定+吓鬼...移址澳门,一群落魄香港电影人的短片习作...除了曾国祥和黄精甫的可看外,其他都过于片段...
我对于短片合集向来没有任何抵抗力,感觉还是水泥最好吧,放在第一个,也是吸引眼球的作用
拍的很烂
小惊喜
还不错的香港分段式恐怖片!
也就那样
没有拿捏好
不喜欢,而且还看的配音版更不喜欢
想看理由:去看看周柏豪,观后感:周柏豪葬生之后本部剧对于我已经结束,后面继续看,十六分钟一幕,十分钟看解析,最后一个苗侨伟好gay哈哈哈哈哈哈
学生作业集锦
说起来还真有点像世界奇妙物语,不过有人话唔好侮辱咗后者。
不错啊 几个小故事 能看
拍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