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南的悲剧的由头由影片来看似乎由头是海媛的冷漠胆怯,但其根本在于无岛上的病态的统治秩序。
无岛作为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他的社会结构极端简单,作为统治者的万宗铁宗兄弟(实际来说,铁宗基本不具备统治能力,他只是万宗的附庸,岛上的社会其实是万宗的一人统治),和被统治阶层的五个成年女性和一个小女孩。
(岛上居民还有一个老头,但这个老头的社会性已经消无,只是作为生物体存在,正因为它对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威胁性,所以他是岛上腥风血雨后唯一存活下来的)。
这个统治模式的基础就是万总铁宗兄弟是岛上唯有的两位成年男性(再次排除了老头),也就是说在被统治者这方来看大多数人认同了这二者具备了岛上最强的力量,出于对力量的膜拜和迷信,被统治阶层的四位老年妇女完全认同了这种统治模式,他们无数次的说:“这种事还是需要男人来做啊。
”“这种时候还是需要男人啊。
”在这些话里表明他们完全承认了自己是弱者,而万宗兄弟具备他们所无法匹及的能力,并且由此肯定男人统治的合法性。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铁宗基本属于智力障碍人士,万宗也并没有多么突出的能力,就拿给房子换屋顶这件事来说,所有的老年妇女都认为没有万宗无法完成,可贡献最大的其实是他们都看不起认为最无力的被统治者福南。
可是一旦对统治者力量的迷信形成,那被统治者就会忽略真相,而甘心接受弱者的地位。
四位老年妇女与福南的关系是这个统治模式里最有意思的,按说作为被统治者,双方应该具有某种同病相怜的情感,可实际上四位老年妇女因对男人统治的迷信以及在统治秩序中地位稍高于福南,所以他们非但没有帮助福南,反而成为了体制的帮凶,做了福南的加害者。
这是一种最残忍却是在我们周遭也不断发生的现实,明明自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过着没有尊严没有希望的生活,可只要还有比自己更弱势的人出现,那这些人就一定要再去欺辱这弱者,一是为了获取自己受压抑的补偿,二是一定要将这弱者死死钉在弱势的位置上,要不然自己就会坠入最底层。
这也是鲁迅经常描写的“弱者对更弱者的欺凌。
”所以同是被统治者,四位老妇女比统治者更尽心尽力的去维持这种统治秩序,而因为她们的努力,她们又从统治者处获得或是实利或是一点温情的回报,于是她们又更加起劲去做维持这病态秩序的狗。
因为有了这些狗,作为统治者维持统治也非常简单,一是恐怖,二是愚昧。
如果遇上秩序的反抗者,如想要逃出岛的福南,那就用恐怖的统治手段处理,或是言语威胁或是暴力(在影片中一般是后者),所以被统治者里最不听话的福南就成为了拳打脚踢的对象,终日活在一种恐惧中。
而对于被统治者中相对听话的那就使他们愚昧,被统治者越无知,统治秩序就越好维护,所以燕儿十岁也没能去读书,而燕儿越愚昧就越好控制,万宗以一瓶指甲油和一丁点的父亲的温情就可以收买燕儿,使其成为他的玩物,并且还产生一种虚假的幸福感,燕儿屡次说:“要得到爸爸的爱。
”在福南拉着她逃出岛的时候,她还喊道:“我不要走,我喜欢岛上的生活。
”这都说明愚昧统治的威力,有时候还超过了暴力的恐怖统治。
影片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那所谓的“笨笨草”了,笨笨草越吃人就越笨(铁宗可能就是吃这草吃傻的),而无岛就是被这笨笨草所覆盖了,岛上的大多数居民甘于吃下有形或是无形的笨笨草,作为一个人他们甘愿不断退化变的愚蠢迟缓,失去自由的生活在这个病态压抑的岛上,可悲的是,在这岛上,也只有吃笨笨草吃到已经丢失了人性,像一块石头一样的老头能活下来。
一个人如果甘于放弃人格,做一块石头,那就肆无忌惮的去吞食笨笨草吧,在这病态的社会里可以活下去,可如果你并不安于做奴隶,受压抑,那就请你赶快摆脱笨笨草的侵蚀,不要学海媛的冷漠和冷眼旁观的心态,而是去积极的挑战病态的统治,烧尽这小岛上的笨笨草。
我看这部剧超级害怕的,相关的韩国犯罪片没少看,就这部害怕了。
为什么?
因为金福南被打的时候,简直是我童年生活的重现,我的父亲就跟 电影里的金福南的丈夫一样,大男子主义,动不动就火。
我家就是这样,最后我跟我妈都不敢说话,小心翼翼, 一不小心就会引燃火焰筒,全家爆炸。
我爸也跟金福南里的丈夫一样,把女人带回家。
还动不动打我妈。
虽然说我也有过把我父亲干掉的想法,但我还是忍下来了。
剧毕竟是剧,有极大的夸张在里面,虽然说有极强的代入感。
最后金福南把所有人都 杀了,我 并没有觉得很解气,只是觉得很难过,本该有更好的选择。
一开始的金福南的逃跑时的害怕,和后来提刀追杀形成鲜明的对比。
曾经有人给我讲解圣经,我问引导人,地狱到底是什么样子。
我当时没有想明白,现在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吧。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老好人,不喜欢看到别人不开心,就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
所以哪怕拜托了这个家我还是这个样子。
对别人的要求,毫无反抗。
金福南提起了刀,给了我很多勇气。
不是说我也得去杀人,而是我可以真正去为自己考虑些什么了。
有时候因为内心对别人的惧怕,喜欢去顺从。
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也不会在意。
哪怕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会很不开心,因为在我的original family里这就代表着危险。
所以我一直努力地做一个好学生,争取到最好的给老爸看,仅仅是规避危险而已。
而后来自己所看的书,看的电影和剧,都是为了别人。
我觉得很浪费时间。
到了大学一样,同学要我去买辆山地车来骑,我一点也不喜欢,但还是买了辆2000的,花了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之后就没骑过。。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开始思索这一切,直到金福南 提起自己的镰刀,我才知道,不必这么窝囊的活着的。
做你喜欢的事情,维护你自己的权益。
“当你和一群畜生住在一起,除了拿起屠刀,别无他法。
”最近看韩国的片子看得特别多,好像韩国伦理片都拍得不错。
这一部讲述了一个备受折磨的女人终于奋起反抗的故事。
于我而言,金福南呆滞又倔强地看着太阳,而后爆发式地用镰刀讲岛上欺压侮辱她的人通通杀死的画面实在太震撼,我想看这部片子的人应该会有跟我一样的感受:终于等到这一刻。
福南朴实又善良,即使在岛上从没过过好日子,也还是勤劳地度过每一天。
直到小时玩伴海媛回到了岛上,她向往自由和对压迫的抵抗情绪终于被逐渐激发。
在岛上的这些年,她变得麻木,就连丈夫招妓她也只是木然地坐在门口吃饭,直到她得知自己的女儿竟然被丈夫染指,她的底线被触碰,仇恨在心中不断积累。
终于在海媛也不帮她的时候,她的仇恨到了临界点,于是酿成了这一出惨案。
海媛是首尔的白领,我想她代表了所有冷漠又自私的人。
不管是来贷款的老婆婆、被欺负的女人,甚至是自己儿时最好的玩伴福南,她都吝啬于伸出援助之手。
福南几次三番救了她,她却不愿意帮助福南,甚至连信任都不给。
这也是造成福南最终爆发的主要原因。
我想,当海媛抱着浑身是血的福南,像儿时一样教她吹笛子时,她冷漠的内心才终于感到了悔悟和愧疚,可一切都晚了。
导演想指责的,并不只是岛上代表封建守旧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群人,也是海媛那样冷漠自私的“都市人”,人性的碰撞和冲突,在这部电影里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再加上音效音响的渲染和烘托,配合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道德拷问。
你洗完澡后她总是不耐烦地抱怨地板很湿、你的衣服总要和她家人的衣服单独分开清洗、有专属漱口杯所以她的女儿希望你用一次性塑料杯漱口,这样的亲戚对你而言真是尴尬又陌生的存在。
而金福南小姐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没有娘家的亲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人,连唯一一个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儿时玩伴都是一个尴尬又陌生的存在。
这些人在心里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总不断提醒着你:她真的很不亲切。
这位不亲切的玩伴从小天性就不亲切,又在首尔这种压力颇大的都市生活,所以凡事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姿态过活着。
然而金福南每天面对的是无休止大工作量的农活、毫无爱情基础的老公、态度恶劣的婆婆和禽兽一般的小叔。
金福南以乐观的姿态承受这令人难过的一切,因为她觉得世上还是有自己女儿和儿时玩伴这些美好的存在。
问题是搭上一个你对她好对她真她却很不亲切的儿时玩伴,这事就有点危险了。
于是虽然你隔三天就为玩伴没人住的房子清理打扫;每天给她做上一顿好吃的农家餐食;甚至在背地里救了她好几次,这位玩伴依旧相当不亲切。
你很快就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当你准备带着女儿逃跑时玩伴再三推托不帮忙不说,在女儿被害死时目睹整件事情的玩伴因为贪生怕事居然拒绝指认凶手。
世上最爱的女儿死掉了,满怀着十几年感情觉得是世上唯一一个朋友的儿时玩伴原来根本就不把你当回事,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生不足惜死不可惜这件事情足够悲凉么?
除了她日复一日遭受的种种非人待遇和原本单纯乐观的心态,以上就是金福南杀人前的一切生活。
值得吐槽的是,我一直觉得母爱是世界上最给力的爱——无论是《告白》里化悲愤为复仇的森口老师,还是《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里化绝望为复仇的金福南;促使两个弱女子萌生杀戮之心的导火索都是女儿的死。
相比较森口的心理复仇战,金福南这个乡下女子的复仇显得更加血腥直接和畅快淋漓。
为了不影响你观影的效果,杀人的过程这里隐去。
实际上,在最后,当福男化着不搭嘎的浓妆对船夫说:“想要去首尔走一趟呢”的时候,我心里一直隐隐替她高兴,也许这对她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不是么?
可惜,她明显已经失去生存下去的任何支撑,她搭船出岛原来是另有目的。
果其不然,在最后的最后,儿时玩伴依旧不理解福南为什么一夜间可以从一个单纯的弱女子变成一个毫不畏惧的杀人魔。
福南只是简单地说:“因为,你实在是太不亲切了。
”对福南来说,反正活着也没有依恋了,如果已经不怕死,那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我沉淀了许多日才能平和写下这篇影评,因为如同标题一样,越是给力的影片,往往越难下笔写影评。
总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去看这部精彩的电影却担心影评没有足够的煽动性。
实际上,这部影评也写得简单粗糙,但是我却可以说在《告白》的电影遭遇滑铁卢后,《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无疑成为今年我所看过的日韩影片中最棒的一部,《大叔》在它的衬托下也有了一丝矫情和褪色。
付诸一片真心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是最最令人难过的事,就如同那些从不关心我近况却又莫名其妙不知为何关注着我的友邻一样,我们彼此啊太不亲切了不是么?
看之前,我以为它讲的是杀人者的故事,看之后才知道它是在对我们每一个冷漠的人的控诉,虽然除了自己没有人可以真正拯救自己,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别人的冷漠才让这世间多了这么多悲惨的故事。
岛上的8个人因为愚昧的思想和封闭的环境而生活成真正该杀的样子,唯一一个正常人,但她为什么没有爸爸,为什么是孤儿,同样的环境下,海媛可以学习、可以离开岛屿、到首尔生活,而她就要在岛上每日生不如死。
恶毒婆婆,通过她跳崖前的话可以猜测到,自十五岁嫁到这座岛屿生活也必定非常痛苦,只在年长,成为岛上辈分最高的人,将自己遭受过的施加在了儿媳身上。
海媛曾对福南说过,到首尔也是一样的,外面的世界一样很丑陋和残酷,都市的那种压迫,紧张的环境,造成了海媛的自私,在多处细节海媛都在回避问题,但不插手真的对么?
如果先知道结果她还会这么冷漠自私么?
岛上死的人没有人是无辜的,最后画面闪过几个福南离岛后岛上的样子,每个人都被埋起来了,有小小的坟包,掉下悬崖姑姑被火化,年纪最大的爷爷面前的桌子摆满了吃的,福南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坏人,只是依靠自己这样的觉醒太晚了。
看似很遥远的一个故事,可我们的社会现在不也是这样吗?
当我们碰见这样的事时,我们会勇敢的站出来吗?
我们是所谓的文明人,还是一个自私的人?
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
但起码现在勇气会更大一点吧。
杀死金福南的是什么?
她日常生活充满了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轻视、侮辱、强暴、毒打,但金福南却忍了下来,甚至我们经常看到她露出憨厚的笑容,她的单纯、隐忍其实可以让她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很久,可能会像那些老女人一样,过完一生,然而悲剧还是出现了,导火索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女儿的死,女儿的突然死去让她悲痛,但还没有崩溃,真正让她崩溃的是朋友的自私与冷漠,于是临界点终于突破,于是金福南杀了别人,也杀了自己。
其实,这种理由看来并不充分,也许友情的丧失只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如果这是一份超越友情的东西,如果这是一份深沉的爱情,那么这也就不足为奇了吧在影片中,金福南对海媛的感情描写其实并不含蓄,但却又完全贴合金福南的性格。
如果说初见海媛时,金福南那份手足无措的惊喜,热情与无微的照顾还可以看做老友重逢,那么山泉中洗澡的一幕就已经将爱情一角显露出来,耳厮鬓摩时的讨价还价,金福南笑得那么开心,甚至动人。
她对海媛是憧憬着的,海媛的美丽与独立的,她的衣服都会让她凝视与轻叹,她照顾着海媛,在屠杀来临之前,保护着海媛,甚至帮昏迷中的她盖好被子,最后在疯狂的丈夫面前,她说“到了这一步没什么好怕的,只是对不起亲爱的”,她的亲爱的就是海媛。
好了,最后的表白来了,爱情也不容置疑了。
影片中穿插了很多回忆,那个竖笛对金福南来说则是信物,而海媛教她吹笛子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影片中有个细节,海媛会仔细擦拭金福南用过的笛子,而金福南却直接将海媛用过的笛子放进嘴里,海媛问她不脏么,她只是羞涩的笑。
回忆中最重要的是成为这段感情的起点那个恶作剧般的轻吻,但随后金福南为了保护海媛被打晕(联系到后来关于轮奸生女的情节),表明了这份单方面付出的感情有多么深厚,却也更加预示了金福南最后的悲剧。
虽然微笑的死在爱人的怀里,这种桥段用的俗烂,但影片结尾那些从垃圾桶捡回的信却让人感慨,一封封信里,歪扭的字迹表达着最主要的意思和最真切的心——“亲爱的海媛,我想念你”。
金福南的丈夫对其有一种变态的控制欲。
一般来说控制欲和性欲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是成反相关的关系。
(SM关系除外)你对一个人完全没有控制权的时候,往往是最想要ta的时候。
在金福南和丈夫在冲突顶端,也就是丈夫准备痛下杀手的时候,说,自己对她没有性欲,因为金福南从来没有像他敞开心怀。
其实是因为他对金福南的控制已经达到了极端,因此相应的,性欲也消减为0。
金福南这个时候抓住了她丈夫的变态心理,开始舔舐那把刀子,这个时候的金福南,是已经失控的金福南,丈夫很自然地就产生了性欲从而丢掉了手中的刀子。
这个时候的隐喻就很好,金福南含住刀柄,圆柱体的刀柄,大家懂,刺杀了她的丈夫,这个时候导演给了两个镜头,分别是丈夫在家公然狎妓时强迫妓女帮其BJ时候的镜头,一个是从上往下,可以看见金福南含住刀柄捅进丈夫的身体,但是那个机位就是A片常见的俯视视角。
另一个就是从丈夫身后,下半身一个三角形的构图的机位,之前也出现过,这是讽刺意味非常浓重的两个镜头。
丈夫被金福南唤起的变态性欲所害死,害死的过程和性交的姿势又相呼应。
最后导演还不过瘾,还来了一个女上位(girl-power) 的砍杀镜头。
很有意思。
最后说说贯穿片子两人百合情的竖笛,金福南人生的第一次的凌辱是因为被竖笛打了,竖笛因此断了,最后虽然被粘起来,但是被海媛折断了用来杀她,最后死也死在竖笛上,不得不说令人唏嘘。
同时我觉得竖笛是暗喻男权,电影DVD版本的官方英语字幕里,最开始,姑姑说:(中文字幕) 女人还是要和男人在一起才好,英文字幕是: a woman is most happy with a dick in her mouth. 竖笛就是that dick in the mouth, 片子最后的竖笛,虽然已经粘好,但是已经吹不出音调,也许是暗示着传统男权社会的结构正在崩塌。
↑↑↑以上当然是我在装逼,我自己还吹过竖笛呢!
无制度,无法律,无规则,无道德,无信仰,人性的恶必将发泄到极致,无岛正如现今的北朝鲜,或者世界上许多国家。
封闭的环境,对外界的向往,作为独裁者的丈夫残暴无良,霸占着受压迫者的劳动成果。
作为体制维护者的姑姑,如同宣传部门每天念叨着教条,作为既得利益集团的亲戚们,成为帮凶助纣为虐,作为无知民众的女儿同样遭受着暴行,被洗脑以为暴行是爱,作为执法者的警官,接受贿赂而对罪行熟视无睹,作为普通民众的好朋友,因害怕打击报复不敢揭露真相。
既然全民无良,金福南北逃又多次被抓,她只能仰望苍天:“我直视了一会刺眼的太阳,它对我说话了。
”长期艰苦的繁重劳动磨练了她的意志,强壮了她的身体,算总帐的时候终于到来了,金福南先使用镰刀,后使用锤子,最后海媛对着嫌疑犯用上笔。
查看一下朝鲜劳动党党旗,就能清楚导演的用意。
用独裁者的图腾,杀死独裁者,乃宿命之轮回。
五年前,《无极》那会,陈凯歌做过一次挺有名的访谈。
他说对韩流判断要特别谨慎,韩国电影基本上两件事,色情加暴力,基本价值就在这儿。
那会有人觉得,他真是嫉恶如仇的导演。
也难怪彭浩翔拍完《AV》会补充说明,这可说是由陈凯歌导演引发的电影,但它应该不是陈凯歌风格的电影,更加肯定的就是,这必定不是陈凯歌会喜欢看的电影。
如果从这席话谈起,那《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好像真的落入了色情加暴力的俗套,除了时不时遭暴打,金福南还要忍受日复一日的性虐待,充当泄欲工具。
韩国电影演员十分敬业,依然还是毫不遮拦的作风。
但事物都有两面,关键是你从哪个角度看。
从杀人事件这样的字眼来看,片子就是来者不善,卖点明确,不爱看的自然敬而远之。
看到后半程,我想到一个讽刺结局。
那就是女二号自己逃出岛了,除了傻老头,岛上的人全死光了,她就成了头号嫌疑人。
想来是很荒谬,无动于衷的旁观者成了有冤无处申的犯罪者。
不过这样做的话,影片倒是呼应不了开头,也没有办法出现绝佳的岛屿意象。
那个从女人身躯曲线过渡到岛屿远景的相似物匹配剪辑,简简单单又独具匠心,堪称个人年度最爱的结尾之一,它把隐喻蒙太奇利用到了极致,可以收到电影类的教科书里头。
除了有些章节略显冗长,影片大概每二十分钟安排一个冲突点,全程交代了事件的“始”与“末”。
二十分钟左右是性虐,金福南习以为常。
四十分钟发现女儿秘密,金福南感到恐慌和绝望,想到的也只有逃。
六十分钟左右,也就是全片的中间点,电影迎来了大转折,女儿惨死,金福南陷入精神崩溃。
再过二十分钟,金福南拿起镰刀杀人,血色降至。
她杀出了无人岛,迎来了结局大高潮,接受必然到来的死亡命运。
与此同时,电影始终笼罩一股怪异气氛,山雨欲来。
开头是女二号目睹恶性命案,电影营造了普通人害怕被报复的恐怖心理。
由于戒备心很强,女二号处处提防,异常冷漠。
随着剧情不断深入,观众方才知道女二号的冷漠是大有源头可循。
一般恐怖片总会突出凝视和窥视等视觉体验,看到不该看的或者知情太多,这些都带来了无妄之灾。
女二号充当了类似角色,她佯装置身事外,岂不料令事情变得更糟,同时也害了一干弱者,包括她的可怜朋友。
电影把受害者和女英雄的形象合二为一,因为早于金福南动手,许多观众已经恨得牙痒痒,恨不得直接跳进银幕里头,行使正义。
导演让金福南去泄愤,也替观众泄愤,这是一个情感上的认同,而不是绑架情感或者偷换概念的洒血浆。
当女人柔软的舌头不停舔舐过刀锋,男人只有颤抖的份。
正如早先分析过的金基德作品,本片人物也活在玻璃容器当中,与现实脱节。
女二号似乎人缘欠佳,无亲无故,独自一人在首尔生活。
金福南生活的岛屿更是与世隔绝,没有法律,缺乏现代文明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场所被约束,人物的情绪更容易爆发,因为他们无处可逃,无人可以依靠。
当然,光有这些并无法让张哲洙成功,顶多让人想到金基德的《漂流欲室》,有水、岛屿和女人的身体。
导演的过人之处是汲取了老一辈导演金绮泳的坏女人和女人岛灵感,以传统复仇女形象,顺利继承了韩国电影史的优良传统。
处理放手杀人的一段戏,影片用了一连串快速剪辑,金福南刨土豆提着大袋,在田地上挥汗如雨,边上几个老婆子在唱歌。
单纯从这一段来看,除了顶上烈日,促成她杀人的动机似乎不存在。
这时候,烈日当空已经成了符号象征,就好比炙烤金福南的男权压迫。
她忍无可忍,而在迈出第一步之后,天降大雨,一改之前天气。
片中的拉拉情节虽有新意,但值得商榷,后半段的竖笛爆发更是有点莫名,不过这段感情却让金福南多出了难得的天真。
与这段几乎不涉及欲望的感情相比,岛上痴呆老头的秘密方才劲爆,这是一个伦理混乱的变态之岛,堪称一处极具参考价值的微观社会,可以说是寓言式表述。
有批判、有宣泄,这才是《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的成功所在。
【北京青年报】
你见过打女人的男人么,我曾经在大街上看到过,那个模样俊朗的男人不停地抽女人大嘴巴。
我没有去阻拦只是漠然的看着,觉得和自己没关系……是不是和福南的朋友很像,因为我们大家都和她很像,事不关己就算是朋友也会袖手旁观的金福南的朋友就是这样,目睹过少年时金福南被强奸,目睹过福南的女儿惨死在继父的手上,目睹过福南被打,而她就像我们一样,仅仅是看着,当被问起时也仅仅是我当时在睡觉 不知道为什么社会上会有这么多的不幸,和我们这些冷漠的旁观者不是没有关系的当你看到邻居在打架 你假装没看到而走过;当你看见同学被欺负 你假装没看到而走过;当你看到小偷横行偷东西的时候 你假装没看见而走过;那么是不是所以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假装呢记得汶川地震各个网站关闭游戏、娱乐场所暂停营业时,一个人却提出了质疑声:他们死关我们什么事?!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正是因为我们的不关心,这个社会坏掉了当解救被撞老人而换来一句:你就是肇事者时,当营救无知登山学生失足摔死而换来学生的一句:处理好危机 你就是下个社长时……这些事情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教育的失败回来看金福南本人,一个被欺凌侮辱打骂的妇女她不知道反抗,就算女儿被自己男人强暴她也紧紧是要逃离而已最终自己最重视的女儿死掉了,才想起拿起锄刀做最后的反抗;可是都这样了 又还有什么用呢都说人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要么反抗,要么疯掉都说中国人最能忍了,可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句屁话,日本侵略者强奸你妹 杀了你爹 干死你全家 最后人一句投降 你就当没事人一样了…还屁颠屁颠要送人家回国,你要不要在送几个慰安妇给人家展示一下友好啊…要我说全世界最傻逼的就是你了为了不再让悲剧重演请不要再做一群看客顺便说一句: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打女人的男人都他妈去死吧……
正日当空的时候觉悟,用镰刀和锤子杀人,还有比这更左的吗
我喜欢女二这个冷漠人的设计,因为她是女主的童年、是女主的首尔、是女主一封封恳切所求的唯一的希望,没有她在女主女儿死亡现场淡漠地走开,或许女主还不会杀遍全世界,只能在绝望中逆来顺受地成为真正的疯女人。但如果结局是她杀掉在岛上的她、成为生活在首尔的她,就好了。
新韩国电影完全发展出自己的类型片了 直截了当的暴力血腥和无法直面的人性丑恶 但节奏把握不好就会显得刻意、冗长、满是说教
那都是该死。。该死的人就得死。。
奇葩的朋友压垮了金福南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时候,男权的执行者监督者恰好是享受奴役的被压迫者。
农田上剧烈的日光终于敲碎了金福南所1忍再忍的底线,原来再隐忍的人都还是有极限的。镰刀已经再也不能从土豆的挖掘中找到宽慰,她那紧绷的神经终于在血肉横飞的画面里得到了释放,老娘不要命了你们这帮逼也他妈别想活,1刀1刀冲着喉咙直往死里搂,从小岛1路磕到首尔,绝不手软,绝不解释。
终于看完了这部令人震撼的电影。觉得这部电影最妙的设置就是女二这个角色,说她是压垮女主的最后一根稻草吧,还不到那种程度,但是她的冷漠又确确实实助推了女主。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女性的异化共同造成了最后疯狂的结局。
韩国片还真不能看
世界上最爱我的人.去了~
屏幕前的我们心中是不是也有一把镰刀?
素不相识的妓女都愿意打船回来救福南,而从小玩到大的同伴却连求救信都扔进垃圾桶,福南为了海媛处处挺身,而海媛却从不曾为她做什么,这个女的从头恶心我到尾,谁做她同事朋友谁倒霉,她没死在福南手里真是太让我难过了
人得多晒太阳
这么阴郁的电影,少看为好。这个反应不了什么,韩国片
很多隐喻的镜头...精彩...要细心看才会知道..女一扮村姑实在太像了.和女二黑白一对比,,不要在各自的社会迷失自己.
韩片剧本智商始终是硬伤。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也宛如智障,倒是很像这个民族的气质。
印象最深的片段,男人拿刀,女人用最柔软的舌头舔刀。两星半
郭德纲对本片的预见性总结:"你欺负我,我退一步;你又欺负我,我再退一步;你还欺负我,我弄死你."
女二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啊,其余的毫无电影美感,多次想弃!
狗急了跳墙,人急了,俺就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