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拉拉的枪

滚拉拉的枪,Lala's Gun

主演:王吉甩,石明妈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滚拉拉的枪》剧照

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2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3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4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5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6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3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4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5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6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7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8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19滚拉拉的枪 剧照 NO.20

《滚拉拉的枪》剧情介绍

滚拉拉的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介绍了我国唯一的带枪部落苗族少年滾拉拉(王吉甩 饰)的成长故事。在我国西南苗族部落,有好多世代相传的民族习俗,比如男孩要行成人礼,到一定年龄将得到父亲赠送的猎枪,以示长大成人。滾拉拉自小与奶奶(石鸣妈 饰)相依为命,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他不止一次问过奶奶爸爸在哪,但毎次都被奶奶搪塞过去。眼下他已届满十五岁,可困窘的家庭实在拿不出500元的制枪费,于是他只身外出寻找父亲。途中,他遇见好友贾古旺(滾当元 饰),俩人曾是患难至交,不料,贾古旺次日罹难,滾拉拉亲自送好友去了极乐世界。奶奶用一生攒下的银饰为他买了一把枪,送给本来应该父亲相赠的猎枪,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弃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非战区蝴蝶梦战疫之疯狂的口罩桃花缘起阿松阴阳美人棺印度英雄2看板猫家族纽带第二季沙漠大冒险难为女儿红食人鲨极速的浪漫青春最后的清晰时刻猎魂人寻人档案开心鬼藏龙老友记第九季柏林之翼刑警与大盗死尸死时四十四变形金刚之狩魔之战:巨狰狞的崛起皇上二大爷都市侠盗第二季普通人行为指南绽放的许开心杀死希特勒与大脚怪的人旺角黑夜乐坛毒舌嗡嗡鸡第七季

《滚拉拉的枪》长篇影评

 1 ) 爱与生死的成人礼

故事从滚拉拉即将十五岁开始,十五岁意味着要进行成人礼,而成人礼上必不可少的是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枪。

而滚拉拉又一时半会靠自己挣不到做枪的钱,于是展开了一场苗族岜沙式的寻父之旅。

淳朴而善良的滚拉拉由此认识了生意失败而躲进深山独自生存的猎人儿子,又受大伯一家的收留,参与劳作以后在敬酒歌中感受到满足与幸福。

却不经意看到大伯与其他女性夜晚在篝火旁互唱情歌,看到了爱与家庭的分裂。

在一场大火之后滚拉拉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意识到家的重要性,哪怕是这仅仅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简陋木屋,但对于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岜沙人来说这就是爱的起点和根基。

最后,滚拉拉被领到即将失传的指路歌人身边学习葬礼中唱的歌。

在反复练习中,他理解到歌词的内容,心底里油然而生对奶奶的牵挂,对活着的珍惜。

在回家的路途中偶然遇见外出打工才一个月的好友受伤回家,却在回家不久不治而亡。

而且他不经意间知道了自己不是奶奶亲生的孙儿,而是多年前奶奶捡来的弃儿。

这一连串的事情,不断迫使滚拉拉成长与反思,就像岜沙人生与死都与神圣的生命树息息相关,滚拉拉终于在自己的成人礼上明白了爱与陪伴,给予与信任,责任与家庭,生命与情感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2 ) 和泰戈尔的诗一样美的电影

看这部电影时,数度落泪。

很庆幸,在这个满街充满《爱情买卖》《老鼠爱大米》的年代,这个随处都是《寻找周杰伦》《寻找成龙》这样电影的影坛。

能有这样的一部影片,充满着人文主义,泛爱主义,和平主义情怀的影片。

影片很好的,将 神,人,自然的和谐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影片以树木为引导,以寻找为核心来讲述这个朴素的乡村的点点滴滴。

思绪回到现在,我在繁华城市的一个大宾馆看完这个电影。

我不禁想到:如此现代化的世界其实是建立在践踏文明之上的。

拉拉的父亲去北京建设奥运会鸟巢了,离开了年迈的母亲和未成年的儿子。

小伙子去广州打工赚钱了,去看看外面所谓精彩的世界。

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在伤心之余,看到那几个女孩纯真的笑容,听到她们天籁的山歌,我很庆幸这些女孩还没有到城市找有钱人嫁了。

很庆幸看到店老板没有宰拉拉的血汗钱,而是那么自然而然的送出那些代表纯真爱心的商品。

每次奶奶一出现,我总是无名的感动,为了家里的两个男子汉,她总是在沉默的付出与等待。

跟随自己一辈子的银饰也比不上 成为男子汉的一刻来的有用。

忽然觉得《百年孤独》中的奶奶不是也如此吗?

最后,广州打工的小伙子走了,山歌祭奠,还有那一排排的树:此时此刻,心与那一颗颗大树,都是最好的祈祷者(泰戈尔《飞鸟集》)。

祈祷每年不再有干旱,有泥石流,有地震。

当我们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还能庆幸听到那没失传的山歌,看到那一片片的森林,感受那最原始的感动。

 3 ) 相比很多少数民族题材,这个可以了

里面提到行歌坐月,这是侗族男女相恋的习俗。

出现了几首山歌,“你我岁月常相守”最动人。

少数民族风情片,音乐很美,一个穿着传统服饰的少年穿行在城市,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祖宗传下的规矩,砍柴只能肩挑,为免过度索取,导致山成光头山。

这很环保。

大概越是与自然深入相处的民族,越懂得自然资源的可贵,努力寻求和谐共处。

一个异族少年次成人礼,从男孩到男人的必然之路,寻父和求枪两条线交叉,最终身世之谜揭晓,而奶奶卖掉银饰给孙子做了一把枪,这个很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祖孙相拥一刻最动人。

导演宁敬武因本片成名,很多人以为他前途不可限量,大有接班张艺谋等第五代之势,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被高估了,他其实就是一主旋律搞手,本片只不过瞎猫撞着了死老鼠,题材和本子还不错。

 4 ) 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两个多月的酗酒和熬夜,终于让睡眠习惯彻底崩溃了,升华到了一种打破时间概念的境界。

比如前天晚上八点多趴在桌子上睡了两个小时,然后碾转到床上,凌晨三点起床,兴致勃勃的做了碗炸酱面。

再比如昨天凌晨一点多睡了,早晨五点多起来后熬了碗白粥。

其实这些都还好,最令人恐惧的莫过于早晨八九点的太阳。

一直以来,这个时间总让我莫名的深深感到绝望。

没有中午的清醒,没有下午的慵懒,没有深夜的宁静。

家里的窗帘都是透光的,无奈翻出两幅弟弟送的蜡染的画挂在窗口,结果太短,仍旧没什么效果。

幸好,一部安静的影片,稀释了这种绝望的气氛。

影片以贵州岜沙苗族为背景,讲述一个苗族少年寻找父亲的一个旅程。

寻找,是一种贯穿人一生的行为,寻找的结果是少年滚拉拉获得了身世的真相。

同时,也在这个旅程获得了少年对生活,对爱情以及亲情的感知,不同的人教会了滚拉拉不同的东西。

也正是这个过程才是滚拉拉真正的成人礼。

而少年贾古旺也在进行着同样的寻找,企图融入现代文明的环境,却再《指路歌》的吟唱中回归到祖先那里。

导演没有直接描述古老民族文化和现代社会文明的对撞冲击,而是仅仅在质朴宁静深山生活中氛围穿插了几个县城的画面。

这种方式让人平静的心绪不时被偶尔出来的画面搅乱,也逼迫观众不得不进行思考。

我一直自私认为少数民族都应该成为文化孤岛,以保全历史和文化的痕迹。

可惜现代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成全了物质,毁灭了意识。

单纯平淡的思维被欲望黑洞所取代。

影片中有些镜头似曾相识,几年前在山里赶路,碰到同样赶路当地人一起坐下来休息。

当地人拿出树叶包着的米饭,水煮白肉和我们分享。

用锋利的小刀割下来的一片片白肉,分明是对现在文明的一种嘲讽,没有味道的白肉却异常好吃。

剧中的岜沙苗族也确实固执的守卫着孤岛,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顶部绾着“户棍”,出门身背腰刀、手牵猎狗、肩扛火枪。

可是,这样的守卫,还能坚持多久?

现代文明始终如同猛兽,个体意识被削弱甚至同化不过是迟早的事。

据说少年滚拉拉的扮演者王吉甩也已经剪掉户棍。

很久没有看人文色彩的片儿了,这个类型的片儿越来越少了。

所谓的饕餮大片总是枕头加拳头,这种社会意识和电影工业互相作用的结果最终堆砌出畸形虚幻意识壁垒,让人们争先恐后的进去,却再也逃不出来。

“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部分珍贵纪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正如电影结束后导演所述,至少我们都企图改变过世界,可经过种种残酷的,残忍的,无奈的,于是都扛不住了,于是绝望了。

所谓绝望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过,应该有两种“生”。

一种变成顺应,一种演化成旁观。

旁观的人把生活建立个人意识的基础上,构成自己的世界,刻意避免与群体意识发生交集。

看这片的时候还天黑,看完忽然发现天光大亮。

楼下,人们发动汽车,各奔前程。

 5 ) 《滚拉拉的枪[Lalas Gun]》苗族

http://axinlove.com/2010/03/lalas-gun/《滚拉拉的枪[Lalas Gun]》苗族by @xinl.ve 100317宁敬武十多部作品就看过这一部,《滚拉拉的枪[Lalas Gun]》,其它连听都没有听过。

这类独立的小制作,或许只能撞上了才算数,没有仿佛就不存在。

选一个偏僻的命题,拍完送外国影展,能在国外卖一点版权算一点,然后发行DVD,再传到国内。

小众电影的标签是被打上去了,没有院线会尝试做这个区别市场。

贾樟柯这样轻微出了下头,《三峡好人》和《二十四城[24 City]》却又让院线经理退了回去。

太依赖观众自身调度情绪的电影,很难吸引需要“娱乐”的观众,宁敬武的本片也存有同样的问题。

苗族?

电影版《笑傲江湖》里的蓝凤凰介绍自己名字时的调调,为数不多的有关记忆。

“它除了是一部剧情片,同时也是人类学的一部珍贵记录片。

我无力改变世界,只有把握自己的梦想,写在这三千米的胶卷上,以图无愧于卑微的人生。

”导演的两句话,道出本片尴尬处境,在我看来包括了影片内容和生存状况的两个方面。

要是没有最后这段话,看完电影的我真不知导演所云。

特别是加入了贾古旺去广州打工又因伤回到山寨后死亡的情节,好像只是为了包含苗族的全套“人生”仪式的环节,而非常生硬地加进了“死亡”。

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死于生滚拉拉之时,即将成年的滚拉拉,没有人送他一只昂贵的枪,完成对他非常重要的成人礼。

离家,在重山中找父亲,找那把应该由父亲送给儿子的猎枪。

在找寻的过程中,收获苗族少年失去的温暖和温情,但注定找不回父亲。

太老套了,有关小男孩的故事怎么都是从“找父亲”的出发点开始?

都2008年了,编剧宁敬武在剧本上还是没有搞出新的东西。

从苗族小孩认大树做另一个父亲,到滚拉拉学会唱起为离去的人送上的挽歌,《滚拉拉的枪》穿着“找父亲”的大外套,走着描写苗族生存状况的路,后者的点点滴滴由于编剧功力不足未能圆润自然地糅入剧情之中。

被苗族仪式牵着走的导演,在推动电影情节时难免束手束脚,不够自然,和他选择普通人担任演员一样的“硬”。

硬表现在剧中人和人交流时,语言、表情和肢体都失去了情感,仅有叙述的内容或动作的因果,才使人明白剧中人之间不是路人而是有情感交流的彼此。

大滚拉拉5岁的贾古旺与滚拉拉在一起时,二人说的是陌生人之间的话,不是兄弟之间的语言。

责备滚拉拉用小车拉木材去卖的老人,不像苗族山寨里的一个关怀关心晚辈的长者,只是在那按导演要求说完台词。

正常应该有表示关心、勉励的身体语言消失,只有台词的内容和把猎枪送给滚拉拉的结果。

房屋失火的妇女接滚拉拉的送给她的袋子,也不问什么东西,给了就接了,然后继续前续的哀痛。

虽然是苗族,但这样的人际交往方式,应该还是属于“不近人情”那种吧。

猜想导演如此安排,是想表示拒绝煽情,不用点而用块来调动观众情绪,让观众在“冷漠”的场景中思考着人物状况,寻觅自己内心情感的脉动——如侯孝贤的缓慢长镜头。

不过,这样的安排在本片中并不成功,“私密”的情感太依赖个人,电影能感动的人就太少。

中国苗族在深山中的生活和仪式,如导演所言的人类学资料,应该是能吸引外国市场的注意,华语电影小制作始终按这个走,出路艰难。

Lalas.Gun.2008.DVDRip.XviD-CoWRY

 6 ) 喜欢别人和被别人喜欢总不是坏事

首先要说,我很喜欢这个电影!

我觉得孩子应该看一看这个电影。

16岁的男孩滚拉拉,马上要举行成人礼了,但是奶奶口中出走的父亲,一直没有回来,滚拉拉决定,要走出大山,去找父亲。

虽然是08年的老片子,但故事简洁流畅,有种质朴的美。

苗族老乡本色出演,不可避免的表情有些僵,但是几乎不影响观感。

这个片子给我的感受是,它的情感像冬天一块纯白的猪油,看起来是凝滞的,但只要稍微加热,它就会化成液体,流淌起来,散发着原始的、野生的香气。

苗族飞歌的歌词好好听呀,像诗经。

比如,我天不亮就在等你,你去了哪里?

我天一黑就在等你,今晚你总该来相会。

还有,水自山中来,流往江海去。

哥从哪山来,哥往哪山去。

流水本无情,一去不回头。

电影里有对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冲突的关注。

有一个镜头,我很喜欢。

滚拉拉穿着苗服,站在一个小县城的街口,他单手拄着挑柴的长扁担,身后是人来车往,而不是大山梯田,他眼神略带懵懂,很像刚学艺下山,第一次闯入闹市的孙悟空。

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对话。

比如,滚拉拉着急凑钱买枪,所以要用车推柴去卖。

村里的一位叔伯告诉滚拉拉,柴只能用肩挑,不能用车推。

滚拉拉说,用肩挑一次只能挑两捆,用车一次能推四捆。

叔伯说,这是我们对树神的敬重。

用肩挑柴,肩膀会痛。

你想想,用刀砍树,树也会痛啊!

滚拉拉不说话。

叔伯又说,柴够烧就行了,不要贪。

今天你用木车推四捆,明天我用卡车装一车,柴很快就被砍光了呀!

嗯。

简单又神圣的道理。

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很有触动,滚拉拉告诉暂时收容他的苗族妈妈,爸爸昨天晚上拉着另一个女人的手,唱歌喝酒流眼泪。

这位苗族妈妈,呆滞了一会儿,她特别温柔又哀伤地说,滚拉拉,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喜欢别人和被人喜欢总不是坏事。

 7 ) 大美岜沙

惊艳于这样一卷至真至纯至美的苗家少年的故事,任谁也不可能将它讲述完整,不如随了缘,你看就看了,错就错过吧。

托时光网的福参与了导演见面活动,就记录下导演的语言好了。

1首先感谢大家来看这样一部节奏很慢的电影,谢谢大家。

2旅游发现的这么一个地方,本来是苗族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在苗族也是很古老的,这个文化对我是一个触动。

我记得好象张成志在一个散文里写到:肉身置于闹市,灵魂却追逐自然。

对我来说拍这个电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

3我们反映的是苗族的一个文化,这个不是我们演义的也不是虚构的,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

我觉得房价都长成这样了,我们生活的很不自在,肯定需要一种能让我们平和下来的,让我们觉得自然的,向这种方向我觉得是一种本能吧。

4这个拍摄呢,是一种手工业的方式,内个演员除了旅途上遇到的那些歌手,基本山都是一个寨子里的,就是叫岜沙的这个,我们基本上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和他们都成了很好的朋友,快成亲戚了。

喝了很多米酒,但是,现在他们也开始喝啤酒了,这个工业化的进程,眼看着就来了。

5我们作为电影的创作者在很坦然很真实地表现苗族这样一个逐渐失去的文化,我们在记录一个正在消失的人类学的文化,我们不觉得这是一种落后,它可能恰恰有它文化上的先进性。

当我们在北京在上海以这样的一种对于居住空间,对于旅行,对于情感,对于交往,这么一个的需求时,我看到在这个寨子里,他们可能比我们的幸福指数要高,他们居住的比我们的房子大,他们推开窗户是云海,他们高兴了就唱歌,他们不高兴了就跳舞,我觉得这是恰恰我们想望的一种境界。

所以我觉得从经济上比较他们也许会落后,这恰恰是我们要思考,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偏离了我们原本的内心多少,而他们的是不是值得我们来思考。

所以说当我们以我们工业化的进度达到今天的时候,他们因为交通等种种原因还在保留着文化的原始性。

在完成了这个之后,有可能是他们在我们的前面,而不一定是我们在有了通讯有了电脑有了宝马车之后就比他们进步。

拍这个电影很重要的一个初衷是我自己想来找我们自己对于生活方式的一个检讨,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恰恰也印证了我们非常值得检讨的一个东西。

6我觉得不管是对于苗族还是对于今天中国,这种文化上的自信是更重要的。

7这个电影融合了几种类型,一个是对文化的记录和表现是遵循当地的文化的我们没有加工,我们想记录到08年我们所能恢复到的文化,假如说是纯粹的记录片来记录的话那也要看记录片的概念了,我觉得把存在的我们今天所能找到的86岁的老人,在这些老人的回忆中,我们把这些文化整和,这也是记录片的方式。

假如从文化意义上讲,那今天的景象和曾经有过的景象是两种真实,我觉得只要没有对文化进行演义和改变,就都是对文化的尊重。

这个电影也可以当作人类学意义上的记录。

8我们拍完到现在已经变化非常大了,在当地对于旅游的过度开发对文化的破坏很大,我们今天也很复杂,它的文化就不再是那种本真的原始的,它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问题。

9通过一个小孩对他父亲的寻找,更好的能表现他们对自然,对生死,整个他们的文化,以一个少年跨入成人之门变成一个男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截点。

他前一天是少年,第二天就成了一个有责任的男人,所以说我就选了成人礼的时间点。

这也是他们独有的一个文化。

我觉得一个对父亲的寻找更能把我们对精神上的寻找放进去。

在今天我们的世界,我们可能父母都很好很健康,但是我们也要找我们精神上的源头。

寻找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戏剧张力。

 8 ) 缓慢地被打动

作为这次巴黎中国电影节的闭幕影片,滚拉拉的枪是对得起这待遇了。

从开幕式到现在,31部片,从30年代的胡蝶到今年的非诚勿扰。

活动被主办方弄得乱七八糟,电影选得倒是还好,至少这部滚拉拉的枪,弥补了我对梅兰芳的失望。

我并不喜欢看这类型的影片,如果它不是闭幕影片,如果可爱的宁敬武同志没有出席,如果前几天没跟毛毛同学遇到而且他也想看这部片,我想我大概会错过它,并且不觉得遗憾。

电影一开场,我就被语言雷到了。

完全没预料到这会是一部连中国人都听不懂的中国影片。

这片子似乎是在四川附近拍的,我这个四川人仍然听不懂,只是看到那个坏心的收树枝的老板比着手说五块五块的时候有点共鸣。。。

TAT 于是只能跟外国人一起看法语字幕。。。

我想触动我的第一个时刻 是GUWANG的歌声。

这个单纯向往着城市卡拉ok的男孩,为了捡个帽子而丢了命。

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剪掉的头发,在回家的路上执意换上家乡的服装。

就如同毛毛同学在影片后说的,这不过是个简单的故事。

只是这缓慢又真实的故事,缓慢又美丽的音乐,缓慢又如画的风景。

让拉拉长大的那条路变得格外美丽。

宁导在影片开幕前略带羞涩地讲: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我想说的话,都在这里面了。

谢幕时我看到有外国人抹着眼泪站起来鼓掌。

我想我们都听到你想说的话了。

 9 ) 滚拉拉的枪

滚拉拉的枪2015-04-03最开始看这部电影还是由于马原老师老石的推荐,看片名很有意思,于是决定看。

在累成汪的周末。

贯穿整个片子的两条线,一是滚拉拉,这个苗族的15岁男孩,寻找父亲,寻找枪的历程。

二是一路上展现的苗族的山水、风情、风俗。

先说后一点,对苗族并不了解,但是这部片子可以说对苗族人的精神世界有一个精致、温和的刻画,不能排除导演为了表现而刻意突出某些情节的意义所在,比如女孩对初次见面的男子敬酒唱情歌,先抛开电影的处理技巧,来谈谈他聊了什么。

电影主题聚焦在枪上,15岁的男子在行成人礼的仪式上,要有一把自己的枪,鸣枪以示成年。

这代表他将成为一个男子汉。

但是父亲出走,母亲早逝的滚拉拉和奶奶相依为命,没有钱买一把枪。

铁匠告诉滚拉拉,可以为他打7折,但是不能不收,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

滚拉拉踏上了寻父之旅,不仅是为了父亲送给自己一把枪,代表着成年、责任、成熟、坚毅的一把枪;也是为了寻找自己命之所源。

每个人问滚拉拉,你要去哪里。

去找父亲。

你知道你父亲在哪里吗。

不知道,所以要去找。

或许可以这样解读,不知道父亲在哪里,所以要去寻找。

不知道生命之源在哪里,所以要去寻找。

不知道成长之路在何方,所以要上路。

所以有一句歌词在唱滚拉拉,“哥从哪里来,哥到哪里去”遇见的第一个人,是孤独的猎人。

因为欠银行贷款而躲在山里,有一个有名的猎人父亲。

猎人说,现在枪已经没用了,原本用来猎杀动物保护自我的枪,现在只是一个符号和象征,那么滚拉拉是否还那么需要他。

第二次遇见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滚拉拉开始想,人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吗。

阿叔有幸福的家庭,可是夜晚他会牵着另外一个女人的手唱飞歌,流泪。

阿娘说,等你长大就会明白了,有喜欢的人和被人喜欢着,都是幸福的。

第三次滚拉拉遇见了一群火灾中逃出来的人,眼看着自己的家园毁于大火,滚拉拉感受到了生活之无常、生命之无力。

直到他重新上路,遇见了修船工,唱悼词的人。

苗族人死后,他们是回到天那里去了。

上天需要他们,他们也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滚拉拉学会了唱悼词,他开始想念自己的奶奶,于是决定回家了,不再寻找了,“如果一个人不回来了,就是他走丢了,那就不会再回来了”。

电影还想要探讨的一个话题,我想是现代化和少数民族生存境况的冲突。

扩展一下,他可以是多数和少数的冲突,“文明”和“落后”的冲突,不同的生存观和自然观的冲突。

好几个情节都在展现,苗族人是如何思考人和天,和地,和自然的关系。

滚拉拉拿了推车去卖柴,被长辈呵斥,“柴只要够烧火做饭就够了,背柴的时候肩膀疼,难道砍树的时候树就不疼吗。

即使急要钱也不可以。

”他们的观念里,带着对人性贪婪的警惕,为了防止这样的贪婪蔓延,他们宁可让自己过得不那么舒坦,也要遵守“祖宗的规矩。

”最后的底线。

拉拉去卖柴的时候,老板说卖不出不要那么快拿来,最近的价钱也要减掉一块。

拉拉没有还口的力量,只能默认。

在城市生活里面,他们是多么的被动。

拉拉的童年伙伴去了城市打工,他向往卡拉ok后面的城市的生活。

但是因为“户棍”而被拒绝当保安,后来在快餐店当送货员,当掩饰“户棍”的帽子飞出车外的时候,他纵身去捡,头部受伤,回到家的第二天,就再也没有醒来。

帽子成为他掩盖“户棍”和之后的伤口的双重道具,其中又有多少年轻人生活的纠结和痛苦。

双重文化在自己的心里呼喊,传统的苗族的教育铸就了他们灵魂的基底,但外面的世界变化发展又何其大,何其有诱惑力。

电影兼具了记录片和电影的特质,用一个故事冷静和缓地为表达这样一种多数和少数,文明和野蛮的思考。

或许这些村民不是合格的演员,但也因为这样电影有了纯正自然的聚落气息。

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是“文明”的,或者说文明本身就兼具了野蛮的气质和逻辑?

影片在最后向我们暗示了,苗族的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它还有那么多坚守他的人。

虽然包含的民族元素很多,这也是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地方,但比较遗憾的是,影片站立的视角,还是一个外族人的视角,且有一些标签化的嫌疑,一些细节或许还值得考证。

不过这些都无法阻碍我对苗族飞歌的喜爱。

懂的歌唱的民族真是别样温柔。

 10 ) 冲涤心灵的清泉

虽然题材老套、演员业余,但是主题积极向上情感流露自然、风景美丽怡人、表演朴实得体,绝对称得是优雅的并且值得多看几遍的上乘之作。

拉拉的天真纯朴、自尊自强、热心助人的品质在寻父旅程中优雅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修船匠那里意识到奶奶才是自己的最爱后毅然的回家更是令人畅怀的感动。

完美的成人礼重要,拥有枪的尊严重要,但是自己的亲人才是最最重要的!

此外,小卖部的老板、小女孩、铁匠铺的老板、农夫一家…,这些出现在拉拉旅程中的人都以各种不同的外在但又共同有着善良的内在来感染着我们。

这些善良的人组成的优雅的电影就象一股清泉流过并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暂时忘却了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尔臾我诈、自私自利、斤斤计较、虚伪假面……

《滚拉拉的枪》短评

难以想像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纯净到环境和人心都还没污染的地方。很传统的三段式,还有公路片的元素在其中。推轨镜太多有点破坏影片本身天然的美感,最喜欢里边所有人都没心机的样子,把可能的狗血降到了零。这才是世外桃源。

4分钟前
  • 果樹
  • 还行

这不仅仅是一部剧情片,还是一部风景片,歌舞片,苗语教学片……

6分钟前
  • 啊啊
  • 还行

就算是素人演员也不能这么僵吧

11分钟前
  • 九日空
  • 还行

个人问题吧听苗语好难受影视人文学课看的

15分钟前
  • Tintin(滑冰版
  • 还行

只希望那片质朴的山不要改变,可是...

18分钟前
  • 忘川掌灯人
  • 还行

发型挺不错。小伙为了证明自己成年,需要成年仪式上的一把枪,于是他用各种办法找枪。过程使他变化了,真的成年了,坚强执着有爱。当然过程中附带的苗人传承和人文执着守规矩,想的挺好。

19分钟前
  • 刑法徐光华
  • 还行

学会找你喜欢的姑娘,让你喜欢的姑娘不离开你,这才是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明白不?民族片,也是风光片,拍的很有现代感啊。小男孩不错,腐女福音。

24分钟前
  • 糕41
  • 推荐

挺好

28分钟前
  • 只想和你们一起分享baby
  • 推荐

我有个疑问,只听到人们叫他拉拉啊,请问那个“滚”是哪儿来的

32分钟前
  • 🌞娘卷卷🌙
  • 还行

2013年9月28日在電影頻道上和老婆一起看的,很不錯的一部片子,本色演出,纯朴感人,苗人对土地、森林、自然、爱情、死亡的态度值得汉人反思。

34分钟前
  • 落地麦子
  • 推荐

“包括主演在内的所有演员均为当地村民,本色出演。其中多人从来都没看过电影,参与电影演出更是前所未有。面对镜头,他们的“表演”相当自然。”非常质朴感人的成长电影,还有纯朴的苗族风情和山歌。

35分钟前
  • 乌咪
  • 力荐

怕不是儿童看了也要睡

38分钟前
  • Kinbote
  • 较差

苗族生活风光宣传片

42分钟前
  • 困难户
  • 还行

人类学

43分钟前
  • 洋人
  • 还行

没什么技巧,人物有时很木头,可是最后也觉得感人

47分钟前
  • 阿银
  • 推荐

可以说是一部少数民族的公路片,不过有点地方有点太过矫情了,老外肯定会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总觉得导演功力不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如果田壮壮来拍肯定会更好。

50分钟前
  • likefox
  • 还行

没看懂要表达什么

55分钟前
  • 竟然是鱼
  • 较差

以图无愧卑微的人生

57分钟前
  • Amun
  • 力荐

虚假,做作,媚俗。(好刻薄...)

1小时前
  • Connie
  • 还行

最美丽的童话

1小时前
  • Sea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