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的电影不算少,但这部却是让我真正想写些什么的。
可以说韩国描写社会黑暗面的电影不少,最有名的便是熔炉。
小女孩畏惧的眼神是我始终记得的一幕。
它由真实事件改编,与戏剧营造出的社会丑恶相比,显然现实存在的人性黑暗更胜一筹。
但《突然变异》不同,她本身就是建立在荒诞的戏剧冲突基础上,人怎么可能变成鱼哪。
电影过程中,导演用他巧妙的镜头成功把我带入了那个世界。
我感受到的是朴久内心的孤独,不是人,也不是鱼,不容于世俗,有人喜爱他,有人仇恨他。
有人为他欢笑,有人为他流泪,可那又有什么意义,他最终还是无处可去。
朴久,不善言辞,个性木讷,没有自身的主见,喜欢一个人,就算被她背叛也没有任何怨恨,“我一直想为你做些什么,可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这是他进入实验室前去见爱人最后说的话,也是电影中他第一个离去的背影,转角侧影中透露的悲伤仿佛渗透进我的心里。
父亲,律师,记者,爱人,这四个在他变成人鱼后一直围绕在身边的人,他都以诚相待。
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 讽刺人性冷漠,可以说,导演与编剧很好的利用了戏剧冲突来实现这一目的。
久去找朴宝英饰演的光洙女友(珠真),珠真一边敷衍久,一边不加思索的拨打制药公司电话,出卖久几乎是她的条件反射。
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说在用残忍的方式来对待久,乙醚实验中,35cc错打成95cc,出错人员竟还能在玩笑,看到那一幕,我不禁脊背发凉。
久的葬礼上,记者同事只关心新闻素材,丝毫不在意久的离去。
2.体现现代社会大V掌握着少数人的话语权,律师懂得利用舆论,卞博士所在一方也懂,不同的是,他们为了利用舆论,不惜捏造事实,然而,无知无觉的民众只凭耳听便做出判断,忽视久受害者的身份,在心里先为他定了罪。
3.现代年轻人只知追逐热点,电影中提到,久的事件出现后,形象被制作成周边,学生购买周边,求拍照,久顶着鱼头做出爱心的一幕其实很荒唐,也很讽刺。
4.影片最后给久一个选择的权利,变回人还是继续当鱼,久选择当鱼,很多人解读为对社会,对人性的失望。
我倒不这么认为。
久在不知道人生归处时,不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时,他的梦想便是做一个平凡的人,找一份平凡的工作,娶妻生子。
可知道自己可以变回人了,他的梦想却变了。
是因为他没有勇气去面临社会的压力,宁愿保持鱼身,在大海中终日飘荡。
批判现实主义。
我想影片更多的是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类欲望无穷膨胀的讽刺,欲望让这个社会变得畸形,让人性渐趋黯淡最终泯灭。
当博士气冲冲质问资本家为何区区抗寄生虫药物要卖到如此高价的时候,资本家只是笑着回答:药品的价格不是我决定的,是欲望决定的。
是啊,记者想要成为正式员工而对鱼人谎称自己想要拍纪录片帮助他打赢官司、博得同情;律师想要打赢官司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择手段,最后更是成为了欺骗民众的议员;女主想要钱财把鱼人卖给制药公司,因为炫耀欲与虚荣心在网上大肆宣扬自己男友成为鱼人博得眼球,却在现实中拒绝与鱼人交往;博士一味追求自己内心偏执的理想,弃鱼人本身的尊严与痛苦于不顾,当他俯下身来看着倒在地上的鱼人对实验人员说“他也是一个人啊”的时候,我觉得讽刺极了,就像一个小丑,姿态忸怩竟然让人想笑;而鱼人的父亲似乎满脑子只有那一笔丰厚的赔偿金……但是欲望中又隐藏着星星点点的人本性之善未灭,记者对真相的追求,律师开头帮助弱势群体以至于付不起事务所房租,女主角真实的眼泪和呐喊,博士面对鱼人最终的忏悔,鱼人父亲在鱼人离开后深深的担忧与长久的沉默……人啊,总是在黑暗中向往光明,在现实面前被染色被改变,在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就像那杯被人故意泼在身上的咖啡,却又能在黑暗中进化得足够强大,甚至不惜伤害别人。
人真是复杂的动物。
当然最可怜的还是鱼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是不要看了,后半部分看得我有些泪目。
但是我仍羡慕最后他选择了海洋,再也不用听聒噪的指责与欺骗,再也不用看这个社会的丑态与残忍,再也不用忍受没有任何过错仅仅因为自己与别人不同而遭受的折磨,再也不用受尘世纷扰之苦。
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
鱼叔推荐的,本来觉得这种片子要不就是恐怖片,要不就特别恶心,结果很出乎意料,居然让我非常专注的看完了!
微信都没看,看完心情很压抑!
看着片子鱼人伸着hello的手蹼,一堆人笑着,类型写着喜剧,谁知一开始就节奏感很强,倒叙穿插手法,一路黑色幽默讽刺,真是扎心!
从年轻人的恋爱观,学业观的讽刺,到职场记者,律师,教授的讽刺,还有亲情,社会舆论的讽刺!
越看越心酸!
最后结局出乎意料,很喜欢,尤其最后鱼人走向大海,在海中遨游!
真的很赞!
最后都不忘了黑色幽默,太赞了!
鱼人从为了钱变成鱼,又从鱼想变回人,最后确毅然决然想要做真正的鱼,只有那里才没有丑陋世俗伪善,做人虽是高等动物,其实还不如做鱼更幸福!
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做人的价值,活着的意义!
极力推荐!
在香港电影节戏目已看到,觉得有趣。
但最后没有赶上排期,落空了。
其实只是看电影的海报已经相当有喜感,估计是一般喜剧形式,最后还是人变鱼,鱼又会变回人,闹剧一场!
但故事的开展与发展,就是我喜欢看电影的原因之一,更好就是没有猜到剧情与结局的形式!
幸好,故事有猜到的,也有猜不到的!
在故事的整个篇幅来看,始终觉得鱼人的外观真的十分违和,本来就已经具备一副可以拍成恐怖惊栗片的样子,就是给他一副软弱善良的心在里边,令人怜爱又难以向他伸出友谊之手,这是存心的吗?
虽然故事还是牵涉到利欲与人性,生态与发展等多元数的问题,但是印象不太深刻,这也是没有找准主题而使到大家不给予好评的原因!
令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还是鱼人对于社会的抛弃,亲人的嫌弃,朋友的唾弃,最后放手离开,回归属于自己的一片海这段,好像理所当然,但又有谁可以做到……但它做到了,因为它是鱼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回到海里就是一片可以被认可的世界了吗?
相信会比在人类社会来得自然吧,需要逃脱的是猎物的追捕,但目标明确,为了生存,斗智斗力。
如果在人类社会,有时候你挖空心思也无法逃离一场精心策划,一个不经意的唆摆,一场储势待发的言论。
你在人群中,可以瞒天过海,但你是鱼,又怎能逃离人类的目光呢?!
电影是取材于现实又反应于现实,更超脱于现实的存在!
人在追求真相的同时,有多少个可以好似鱼人一般,坦然将事实摆在面前,不作遮挡,不作掩埋,当最后被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所认同,再无话题与好奇的时候,安然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遗照是“光洙”,真心的有一点喜感略过!
看完之后把枕头哭湿了。
感觉导演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总结成两个字就是人性。
其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鱼人的孤独。
他不止一次说,“我无处可去”。
以前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无家可归的流浪,不是自由,而是无可奈何。
没有家,没有一个让自己完全安心的地方,没有真正牵挂你、危难时你可以求助的人,真的是可以把人的内心击垮的。
比起人类社会的喧闹和对人性的失望,朴久或许更向往海洋能给他的安宁,最后科学家也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社会一直如此,舆论风向跟着上层人的意愿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人间,绝对清醒反而是错的,控制人性的往往是欲望,而不是所谓的正义,当世人都荒唐糊涂时,又有几个人能明白理解真相呢?
整个社会偏激式的冷漠,愚昧的荒唐,但是无论变成什么样,依旧有人会一直爱你。
这部电影在很多人物心理细节刻画的很到位。
男主久的愿望只是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像普通人那样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然后却做不到。
刚开始奢望能变回人,到后来看清了一切后,可以选择变回人,却宁愿做一条鱼活下去。
这是对这个社会有多绝望,他明白了就算身体能够变回人,他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过回"人"的生活。
记者刚开始是想用媒体的力量帮助弱者,把事实的真相让所有人知道。
刚开始也是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而利用久,到后来慢慢发现记者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人们知道的"真相"不过是媒体编的谎言而已,媒体操纵着整个社会所有人的知情权。
最后是社会的舆论和媒体扼杀了久最后重新成为"人"的机会。
光洙小可怜 整部影片只有两个正脸还是撸管和遗照 心疼我长颈鹿80s 整部片子说得最多的话是“对不起” 但真的演的很好 通过表情 动作 声音 姿态 感受朴久心态的变化是为光洙来的 本来是好剧本 可以更深刻 但没拍出来 很多想表达的东西都是浅浅一叙 感觉本可以更好 确实有些失望 没有一个人真心实意想帮朴久 爱的人把他卖掉 律师踩着他成为国会议员 甚至自己的爸爸也是想要钱 还有记者们对舆论的混乱引导 用钱摆平一切的社会 总之人权就是最底层的东西 即使做一条鱼 也不愿再变回人类 真的是对人类世界失望 结局朴久在海里的样子 看上去很幸福(鱼头明明很可爱很可怜,怎么会有人觉得恶心呢??
心疼我光洙)
看介绍是李光洙主演,没看内容就点开来看,看到最后,90多分钟的电影,光洙的面容只出现了两次,一次陷害他的录像中,一次结尾的遗照。
很难说内心的感受,这可是他第一次当主角的电影啊ಠ_ರೃ关于电影中所称的鱼人,我的理解,鱼变人,变的是人头鱼身,所以是人鱼,比如人鱼公主;而人变鱼,朴久是鱼头人身,所以叫鱼人吧(^○^)。
而关于朴久被注射的金枪鱼变异蛋白,为何却是鲫鱼模样,他到底是河鱼还是海鱼的争论,倒没有仔细研究!
(◎_◎;)抛却主演的问题,其实这部看似喜剧的电影还是有一定的深度。
朴久是一个大龄但是事业仍无起色的普通人,普通到初中同学都不记得有这样一位同窗,他追求的也是这样一种平淡而普通日子。
为了生活,他可以去剧组扮演一匹马;为了生活,为了30万他参加了人体实验,不成想1000人的实验者中只有他发生了突然变异。
从此他不仅尝到了生活比他想象中更加残酷和无情,而且更尝到了生活变的不再普通,再也回不去了的痛苦滋味。
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欲望充斥着每一个人,功名,利益,自私,没有人为了追求真正的真相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那位制药公司的会长说的对,价格不是商人决定的,是市场。
而决定市场的是人的所需。
还是欲望。
媒体人关注焦点的转变影响到了大众,人们从同情朴久到支持制造公司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自此,朴久失败的人体实验没有人再去关注,朴久所受到的伤害更没有人去同情,他被社会彻底抛弃了。
所以到最后,他义无反顾地拒绝了变回人,宁愿以人不人,鱼不鱼的样子,即鱼人生存,在浩瀚无边的大海,独自孤独流浪。
那个记者,有着媒体人最后良知的人,最初也是想利用朴久事件成为真正记者的人,到最后终于彻底醒悟,像朴久希望的那样,去追求真相……
由韩国跑男里的长颈鹿——李光洙首次担纲男主角的电影,用喜剧的内核拍摄的悲剧题材,导演也是很棒棒的,艺高人胆大,剖开当代社会的丑陋一面,讽刺了媒体造神和与妖魔化现象!
仔细探究民众闻鸡起舞的分化对立,以荒诞的寓言包装人性的残酷和冷血!
男主角渴望还原为人,到最终放弃为人,这一过程真的是耐人寻味!
不敢正视鱼头了。。。。。
是现代都市的人鱼童话 各种黑幕曝光,维权艰难,正义与利益的选择,本质还是棒子喜欢的社会现实题材 另外鱼人安静的时候萌萌哒 结局很暖心
回到人类最初的起源,鱼,回归自然,远离浮沉,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想象力倒是挺丰富,又是一个媒体舆论主导审判结果的故事(虽然不是重点)。但是整体来说,对记者叙述过多,我只想看鱼人的故事。
2016.3.5 于阿姆斯特丹。午夜场,实在太困,看睡着了……
快进看完。近几年韩国似乎很喜欢舆论题材,可能导演想通过新的角度来表现,但这片子没有拍的很好。看了眼海报,跟内容基调是完全相反的(
2.8 人生如果是场游戏,即使打得很鱼,也有玩的资格。实际是借奇幻的噱头反应社会的片,能拍的更好。
关于社会问题和人性阴暗和自私表现的很轻松甚至是幽默,不是指鼻竖眼的血泪控诉,反而更显出人性的残酷和冷血.
群体善忘易煽动 媒体道德的缺失 喜剧却在下很大一盘棋 能拍更好
我以为这是个喜剧片~~~哎~~~结果四不像,野心挺大,媒体黑幕,商业黑幕,人心叵测,社会危机,哎呦喂,这一大箩筐的东西要塞进去,结果哪个都没成功。不过这条人鱼的形象有点意思,竟然没有违和感,呆萌呆萌滴,我的注意力显然又歪了~~~~谁让这电影本身乱七八糟~~~~
还行
只是为了看朴宝英!
大环境的压抑把年轻人异化成了怪物,鱼没有肺,用的是腮呼吸,当它想上吊寻死的时候,反倒成了一出闹剧。影片选取了一个非常有趣且非常贴合现实的话题,以至于即便是放到当下来看依旧是具备警世性的,但却选择了最无趣的那种拍法,荒诞跟讽刺两不靠,实属是浪费了这么一个设定。比较意外的是,这片子居然还是李沧东担任的制片人。 #网盘清理计划#
一点意思都没有,倒是这个头套在2021年火了一把
剧情忘光了!但这sb头套这两年怎么就莫名火了呢!
(2016.07.07) 来看变形记,也是李光洙从头至尾没露面的影片,我觉得不错。看着是出闹剧,最后留有内涵。包含的东西多了,难免有点杂而无章法,好在收尾收得终于能加一点分。
说句心里话,确实没看到光洙的露脸比较遗憾。但影片所隐含的种种寓意令人心酸,尤其最后化为一条鱼,融于大海的那一刻,一切的不开心,一切的过往不如相忘于江湖,,,
补
失望 平淡如水 浪费了好题材 前面大部分探讨一个fish man的孤独人生 后半段探讨如何当一个好记者 论异种生存的难度 舆论 笑点不少 然而宝英妹纸跟光洙居然没有真正感情戏肯定是在逗我 人们总是会因为不了解而惧怕新的东西 便去骂它驱逐它 然而新的东西并不是原罪 有问题的只是这个社会
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