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卓玛
益西卓玛,Song of Tibet
导演:谢飞
主演:丹增卓嘎,仁青顿珠,拉琼,大旺堆,巴桑,次仁多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00
简介:暑假,达娃回拉萨看望多年不见的姥爷和姥姥,正遇到姥爷病重、去世。在看护病人和料理丧事的过程中,姥姥益西卓玛给她讲述了自己曲折的一生,讲述了五十年来,她与三个男人的爱恨恩怨…… 益西卓玛老人一生的婚恋恩怨经历并不特别,在各民族、各时代的生活中常常都会遇到。但是,半个世纪以来西藏地区从农奴制到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详细 >
在审查制度的制约下能做出这样涉及敏感题材的电影已经很不容易了。最打动我的还是桑秋喇嘛送益西卓玛去寻夫,快到终点却选择放手。
从故事到拍摄都不是那么水到渠成,你我都懂的因为太多制度和题材敏感的原因,能够呈现出现在的故事完整度已实属不易。到底是老导演,缺少灵性,但异常工整。一个女人带着她三个男人三段故事,各有精彩情感相同。一头一尾的独白倒胃口。
2000 依然时空交错叙事 进一步女性视角 益西卓玛主观视角进入少爷家宅/把我的黑马喂好 我要离开了 什么你要离开了?你杀人了? 不 我爱上了一个女人 便走遍了牧场村庄 神山圣湖/月黑风高 益西卓玛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宝贝 仓央嘉措诗歌集/大喇嘛赐名相遇 闪回/三个男性回溯 强权 豪情 宗教 象征 只有归依佛才能获得平静安定/布达拉宫调度
是姥姥那代人的珍贵影像,益西卓玛坚韧质朴,信仰纯真,她逆来顺受,却也有个美好的结局,选择用爱和包容去感化一切,益西卓玛有好有坏,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人
这部电影放在那个年代题材或许过于真实了,为导演忠于真实点赞👍。原以为会看到苦大仇深的农奴,或万恶的农奴主……却不过是一个女人坎坷的人生。
我斐对少友的统战片……亮点是女主曾经有情的三个男人晚年居然彼此谅解一起守护女主🤣
想不到看了部藏语生肉...
桑秋和贡萨才是对她最真的,(免除税务、遇到事情照顾她和孩子)可惜没有在一起。她老公加措对她只有占有欲,包括把她抢走那次,哪怕经过层层美化也依然能看出来当时社会对女人的残酷物化(贡萨和桑秋起码相对比较文明有素质)。但也说不准,有可能就是因为没在一起所以才显得那么完美?想起来我的生命里也有一个类似桑秋默默守护我的人,可惜终究是无缘。命运如此吧。想到黄锦树《雨》里的一句话:失去的时光无法赎回,曾经青春年少,但四十年过去后,生命中多半再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所有重要的事都过去了。也许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完了,剩下的只是午后的光影。但愿别就那样枯萎了。
这的确是一部14年前拍摄的影片。适合我在八岁那年观看。
女人这一辈子啊
(๑⁼̴̀д⁼̴́๑)ドヤッ‼ What are you 弄啥嘞!
时间会给出最好的证明,融化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还可以,
三星给原汁原味的藏族风情和最喜欢的桑秋,精神恋人
若不是解放军来了,差点奴隶给地主养儿子了。
感觉是藏版黑骏马,但是没有黑骏马那么让我感动难受,这么看确实感觉到文化差异,好多片段我的反应都是“啊?”。算是讲了西藏普通人的故事,和普遍的像冈仁波齐那种藏区信仰的不同,让我看到了平民百姓除了信仰以外的生活还挺好的(虽然不知道这是不是正常人的生活。。。)
谢飞老师最后一部电影作品了,倒叙插叙的手法用得非常娴熟流利,此时第五代正全面走向商业化,而谢老选择了回归校园,保住了艺术电影的魂。我其实挺奇怪为什么内陆导演们如田壮壮会去拍藏族的故事,隔着语言和风俗的巨大差异,驱使着他们是什么呢?等到我看到结尾那个俯拍加措和卓玛共同去世的镜头时,突然明白这是属于全民族的哲理,好好活着面对命运施加的困难,再迷茫也要知道自己爱的是谁。纵观谢飞老师最后四部作品,无一不刻画了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在这片土地上真的很超前难得了。而藏语电影有万玛才旦接班也算聊慰了。
7 极其的工整和扎实 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影片里看到了更多的一种可能性 2000年拍的片子在那个年代不算老 但放下2021来看 讲故事的手法有一些太陈旧了
#PYIFF 拍得特别美,也看得津津有味,又哭又笑。本来以为是被强取豪夺的穷苦少女的故事,原来是段位极高的早年玛丽苏的一生,以及她一生中跟“生菜”大喇嘛、高官少爷和匪帮老大三个男人的故事。能让丈夫请来情敌送走自己真的是太牛了!这样的故事现在可不敢这么讲。但是真的很好看!
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个体生命与藏区六十年间的历史沧桑因缘际会。谢飞导演迄今为止最后的电影作品,因题材之故,这也是他最难被看到的作品。影片叙事手法有些陈旧,对藏区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汉族视角,导演虽然有宏大叙事的野心,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