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BJIFF看的电影。
周二的工作里,我被要求把设备拆了装装了拆,被要求把方案改过来又改回去。
脑海里一直都是昨晚那个对话:【你不觉得我们一直在重复过这一周吗?
】【这样的生活我感觉已经重复了十年了。
】最可怕的不是无限循环,而是知道自己在无限循环却不做出任何改变。
❶ 故事循环♾️的开始,一直都是女主从办公桌上醒来,说的第一句台词一直都是:【夢?
】可能直到真的想清楚夢 是什么并为之行动,无意义的循环才会结束🔚。
直到我不再麻木的陷入这个循环,主动追寻自己的梦想,我才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一个真正的人。
❷另一个层面也是在说,如果你在一个leader都不知道你们到底在干啥的团队工作,就永远都是无限意义的NPC式重复。
(此处拉踩自己想不清楚就知道让底下人忙来忙去的leader😠)这也是能讲好企业故事的公司才会受到好评的原因吧。
❸最后吐槽一下上申制度,明明都在一个办公室怎么就不能集中起来讲一遍让大家都听到呢?
为什么呢?
^_^因为领导不关心你在想什么,领导听不到你说话。
意料之外的好看,有心酸、有热血、有感动。
延迟退休的消息出来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注意到了,如果后面还要继续工作的话(这是当然不然还能怎样呢),那就还有三十多年才退休,对,剩余上班的时间,居然比已经活过的时间还要长;火上浇油的是,退休时候的养老金,还不知道后续有没有人给交,原本是很绝望的事情,但却也可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与其想着早日飞黄腾达好乐享晚年,还不如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今年刚好是工作十年,有些心得,有人听就算分享,无人听就当劝诫自己。
1.快乐比成功重要,除非你的快乐就是成功。
2.比起工作还有更重要的事,如果满足只能通过工作带来,算不算也是一种悲哀。
3.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一件工作很棒。
4.但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够独立完成的,大家共同完成一件工作,也会记住很久;年轻气盛是正常的,十年之后就会觉得,工作上的脾气真的有必要么,都是为了工作,何必惹自己生气。
5.进取和摸鱼并不冲突,没有人能够打鸡血工作四十年。
6.工作环境很重要,领头羊、头雁很重要;好的领导是成功的一半;人心都是肉长的。
7.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树挪死人挪活(但没试过,大不了申请换个部门换个环境)。
8.不要有请假羞耻,工作和生活都是人生的必修课,生病了必要硬撑,及时去看;重要的日子和重要的人,同样值得花时间。
9.珍惜眼前的生活,眼前的人。
10.人生很长。
最后大家一起完成漫画,帮助部长实现梦醒,也为自己的人生打破僵局,真的很燃啊!
那些本职以内的通力合作,建起了人与人之间的革命友谊;那些工作之外的同舟共济,才让同事之间成为了更加珍贵的朋友。
回味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731887/
这部电影的设计非常聪明,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社会性作品。
在电影创作中,时间循环的玩法已经非常成熟,也有了比较稳定的主题方向。
像《土拨鼠之日》《明日边缘》《十二猴子》这样的名作,都会将时间循环与人的宿命结合起来,打破循环即是挣脱必然的命运。
这是非常西方语境的主题,到了日本人的手里则完成了一种“本土化的继承”。
日本人同样有所谓的“宿命”,却是高度社会性的“社畜”宿命。
他们没有作为人类的原罪,却带着作为当代日本人的“枷锁”。
经济发展的停滞带来了上升空间的封闭与商业拓展的止步,个体失去了梦想,上班只是为了基本的吃饭需求,管理者为代表的企业则丧失了目标,一切都只是出于“维持现状”的诉求。
这导致了所谓的“宽松世代”,但表面的宽松其实对接着内心的苍白,维持现状而循环往复的生活变得没有激情起来。
这也正是本片的思路,用时间循环将缺乏梦想与人生目标的社畜生活进行具象化,员工仿佛是每日循环一样的“无新意,无新目标,无新工作内容,维持现状的机械重复”,直接变成了物理意义上的单日循环。
这有点类似于欧洲文艺电影的“高概念”,用一个概念化的形式去放大、直观呈现某种社会现象,却远远没有高概念电影的晦涩,反而依托于一个开发成熟的娱乐化类型,堪称聪明无比。
它的走向并不难猜,部长代表了企业甚至社会,他是时间循环持续的关键,也是打破循环的重要人物,意味着导致国民现状的集体,而个体的员工则需要激发自己的梦想,并感染部长,激发他的梦想:集体已经对此习以为常,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无进发目标”,也只有让它重新焕发作为国家的活力,日本才能恢复曾经腾飞时的全民奋斗热情,带动国家和国民个体们走出发展停滞、只能社畜的无趣“循环”。
梦想与奋斗,正是日本曾经确切拥有的东西,也是娱乐文化作品中的一大传统主题,与“王道”“少年”等受众极广的主流商业划分相关联。
在近年来,现实中的日本社会愈发缺少了这样的特质,相应的作品也少了很多,反而是“丧”类内容顺势而起。
文化层面的内容交替,也正构成了对客观社会的反映。
当然,“主流王道”在世界范围内的受众依然很广,这也充分说明了奋斗、梦想、热血的普适性。
当本片喊出“我们的梦想”时,它就具有了走出日本的能力。
更进一步地说,它的内容、情绪,反映的个体心理与社会现象,事实上尤其与与我国有着密切的对等性。
日本的宽松世代类似于我国的躺平一族。
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活动能够如此风靡,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因为“新”:它穿插在循环往复的一周之中,提供了一种与争抢之激情相关的“新事与变量“。
因此,比起西方的时间循环电影,我们或许会更能与它产生共情。
而对比我国的现实题材电影,它高度娱乐化的类型基底又易于接受得多。
大家想看到反映自己生活的共情作品,却不会愿意接收一些过于沉重的内容和情绪。
毕竟就像它反映的那样,我们已经在现实生活里有了太多的消极体验,想要的是共情基础上的轻松开解,而不是对现状的又一次沉重感受,那样的观影行为本身就无异于一种时间循环,让我们在电影院里回到了“周一”。
这是该片去年在我国电影节上获得好评的原因,或许也可以成为票房以小博大的资本。
”疯狂星期一”的大陆版片名无疑有着丰富的寓意。
它是对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暗指,与本片的“打破工作无趣循环,工作日之中的激情”高度关联。
同时,这个片名又让自己成为了电影版本的“疯狂星期四”,在工作日之中上映,而观众要做的只是走入电影院,在电影的娱乐与“打破时间循环”中沉浸,完成自己现实生活的某种“打破社畜循环”体验,哪怕只是短暂的两个小时。
《疯狂星期一》,又叫《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
顾名思义,这个电影讲述的是“时间循环”。
“时间循环”,也就是说故事主角所在的时间线,并非如正常箭头型流动,而是以循环的方式反复、重复进行。
时间循环类电影有很多。
最出名的,大概是《土拨鼠之日》《恐怖游轮》《源代码》等等。
这类电影叙述目的各有不同,其看点则是相同的。
即观众期待着主角如何在反复循环的人生中,获取熟练度与未卜先知能力,从而不断接近完美人生,结束循环。
但是,很少有故事把时间循环与上班打工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时间循环与上班打工,两者天然就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
具体表现为:(1)都是在进行一项重复性活动;(2)都给人一种无法逃脱的束缚感;(3)都在寻求如何突破循环(逃离上班)等。
因此,有人说电影《疯狂星期一》就是新时代打工人必看作品。
电影讲述的是:主角吉川和她的同事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工作条件很艰苦,经常熬夜加班。
像往常一样通宵后的某个星期一,伴随着一只鸽子撞到窗户,吵醒打工人。
主角与同事们逐渐意识到,他们被困在办公室永无尽头的一周循环之内。
为了让关键人物——部长意识到这一事实并打破循环,打工人逐渐使出浑身解数。
时间循环类电影的难题在于,如何解释循环背后的原因?
如果循环被打破,原因又是什么?
通常,大部分创作者会选择避而不谈,或归于玄而又玄的命运和其他神秘主义因素,或直接留给观众进行思考。
电影《疯狂星期一》亦是如此,它并没有在故事中真正解释循环和结束的原因。
不过,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看,答案很明确,即上班本身是无意义的,唯有每个人重新找到人生的价值,循环才会终止。
电影最后几分钟,每个人都放弃工作,为了部长曾经漫画家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仔细分析,这并非循环结束的原因。
从主角的视角看,她放弃跳槽进入更好公司,放弃内卷,选择珍惜眼前人和平凡生活,这才是循环结束的真正原因。
电影很好地解释了打工人的“内卷”现象。
近些年,“内卷”这个词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它原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意谓事物发展到一定层次后,无法向外突破,只好在内部继续发展。
在目前中国互联网的语境内,“内卷”则用来指内部恶性竞争的现象。
如某公司员工通过不断加班,从而提高自己在职场的竞争力。
这导致其他原本不想加班的人,为维持自己的生存,也不得不加班,防止淘汰。
拼尽全力,不被别人挤占原本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当今“内卷”一词的实质。
事实上,无论原本内涵多么清晰、明确的词语,在流行传播中,指称内容必然会发生变化,区别只是程度上的轻重而已。
然而,如果无法感知流行所带来的无限深度之意味,那只会以为,词语意涵的改变,只是一阵子热闹而已。
显然,“内卷”之所以会演变成今天的涵义,是因为曾经的语言对社会解释是无效的。
唯有被年轻人拣选出来的新的流行,才能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心境。
对于当下年轻人来说,最受挫折、最心酸的事情莫过于上班。
上班,也就是打工。
打工,又叫劳动。
按照定义,劳动指的是人类进行的一项有意义活动。
但是,目前很多人的打工、劳动明显是没有意义的。
这也是电影《疯狂星期一》的主旨。
大部分的打工,只是在重复与甲方、乙方、领导、同事、下属进行拉锯。
更可怕的是,重复过后换来的往往是更高、更无理的要求。
在一遍又一遍的循环中,很多人已然被这种习惯性徒劳麻痹。
于是,唯有意识到这种徒劳,选择跳出赛道后,内卷才会停止,循环才会结束。
进而言之,岂止打工、劳动没有意义,人生又多有意义呢?
很多人以为,人生的意义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
可是,即便不是打工,即便不是劳动,内卷现象依然存在。
“家庭之所以崩坏,肯定是长辈的缘故;社会之所以内卷,肯定是规则制定者的放任”。
这样的理解尽管有一定的道理,却不会产生任何有价值的结论。
被内卷的人通常会有这种感受,社会内部的恶性竞争、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通常是由于规则制定者放任或者不当管理所导致。
如果规则制定者缺乏有效监管和控制,会导致社会内部资源的过度集中、利益的不均等分配以及竞争的激烈化,最终产生社会内卷。
可是,采取有效管理、颁布合理分配,就一定能防止内卷化吗?
答案是否定的。
内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原因也涉及到诸多方面。
就算制定有效的措施,人类对新环境、新身份的定义和追求,仍然无法避免。
换言之,只要有人存在,只要还有竞争,内卷毫无疑问就会出现的。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即便是平淡无奇的人生,即便毫无意义,是否还要选择继续?
我想很多人都会选择“是”吧。
这样来看,其实我们从来都是在循环之中,却毅然决然。
这部电影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像漫画一样的情节设定,可爱又有趣。
想了想,我们的生活不也是怪圈一样不停的循环往复嘛?
我身边不止一个朋友抱怨过自己每天重复又枯燥的生活,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跳脱出去。
导演把这种生活魔幻化还挺有意思的😂所以我看完迅速拿起笔画下了脑子里的画。
至于观后感嘛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日本公司还要由下到上,不越规矩地汇报,换了我早疯了,艹
感觉这部电影被目前的热评看低了。
很多都在控诉说升华还是帮上司实现梦想,说导演不知道东亚女性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等等。
其实日本社会也没那么脑袋一根筋,墨守陈规,这个电影的讽刺现实意味也很明显(至少在我这个在日本做社畜5年的人看来)。
无论打破循环的是什么任务,这个团队都会去做,说到根本还是为了自己。
升华,应该说是女主意识到了不能只想着自己的未来而忽略了眼前。
当她看到了一直想去的梦之所的崇拜的女强人,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她才逐渐开始动摇了自己以为的以为。
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只是在这个瞬间,女主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契合哪一种工作氛围了。
有了这份成长,哪怕之后再跳槽我相信她也会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不过,热评的视点也没错,确实不要把这个电影当热血电影看,看完一股劲继续当低头赶路的社畜。
多停停看看想想,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做到的事情,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不是和现在的环境契合。
毕竟,不是谁都能遇到一只扑窗赴死的鸽子来警醒你。
名字又长又无厘头的这部电影,通过十分巧妙的方式对将现代人深陷其中的lifestyle和正在忘却的对人生而言更为宝贵的事物进行了有趣讨论。
但它也不是偏激的全然否认现代工作基调,而是对工作该有的样子与作用进行了重新梳理。
电影中对无限循环的一周的辩证讨论我其实很喜欢。
事实上,在一定区间内,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循环,重复差不多的工作和私生活,体验大同小异的日常。
你可以将其视为平面的东西,对它大摆其烂;但也可以将其视为一次又一次精进的机会,追求螺旋攀升。
事物的发展与自我的存在方式,仰赖我们对当下的理解与认知。
其次,我喜欢女主和上司对梦想和现实的重新定义。
或许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规训,让人们总以二元论看待事物,比如认为现实与梦想是冲突的,生活与工作是冲突的,友爱与竞争是冲突的,等等。
但事实上,它们都是相辅相成的。
现实的稳固才能支撑对梦想的追求,生活的平衡才能丰满工作的成绩,友爱的长青才能促成良性的竞争。
矛盾,是因为我们只记住了冲突的部分,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人间游戏》里有句话——人类永恒的问题是如何规划醒着的时间。
睡着到醒来、周一到周日、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是对这些看似循环往复的时间的使用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脉络和终结的意义。
很开心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看到对于有些时间的「时间循环」系列依旧有着新的创意影片的前半段诙谐幽默,从单一觉醒发展成了团队觉醒,但觉醒的过程依旧有着对于日本职场文化的调侃,无论是逐级上报还是回复甲方,都透露出职场中难以改变的规则与无奈后面话锋一转,转由指向个体与团体的矛盾。
吉川一直以来都未曾放弃泡腾味增的项目,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吉川却从未离开过团体的帮助,这在她见到木本与崎野之后才意识到。
虽然这两个角色塑造的有些扁平,但是作为小成本单一场景的电影来说起到了需要的作用当然以当代国内的阶级对立观来看很难接受帮助部长完成梦想,但部长与员工之间从来也不应该是所谓的压迫关系,部长上班无所事事,但是负责拉客户与担负整个项目的责任;员工努力工作完成项目,这种关系理应叫做双赢。
如果真的有错,那也应该是不健全的社会保障,而不是两种关系的矛盾部长的漫画其实也是对于生活的寓言,即使拥有重来的机会,有些事依旧很难做到,有些目标依旧达不到,但是过程中可能会收获其他的美好,比如漫画中的女学生,和吉川从未有过的同事关系当然,你可以嫌弃它依旧有日本电影惯有的生活说教味道,但是,指望他们改变职场的望向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人们永远需要工作,永远会有星期一,保障你的权力,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这比什么都重要。
没有落实双休却有调休的国家,真没立场嫌弃他人
喜欢周一的朋友们有福啦!
因为这周的打工人,喜提两个周一!
明明昨天已经上过班了,为什么今天才是周一啊?
不得不说,端午调休给了大家一种时间循环的既视感。
其实就算没有调休,人在面对日复一日的劳动时,也时常会有被困在工作的循环中无法自拔的感觉。
周一拖着疲惫的身躯上班,周五在满心欢喜的心情下结束一周的工作,周末短暂的找回自我,然后又陷入到周一的新一轮工作中。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部影片,没有阵容华丽的卡司,也没有预算豪华的制作,也不是什么名导名片。
却在刚刚过去的北影节和上影节中,两度一票难求,堪称年度爆款新片。
能够引起无数观众如此大的共鸣的电影,一切都要从“社畜”的循环一周开始说起——
疯狂星期一 (2022)6.92022 / 日本 / 喜剧 科幻 / 竹林亮 / 圆井湾 槙田雄司
想想看,如果你正在焦头烂额的处理手头的工作,一门心思想要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摆脱眼前的一切,刚刚为了工作在公司熬了一整个通宵,睡眼惺忪、大脑宕机时,突然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后辈跑到你面前一通胡扯,“我们一直在重复同一个星期!
为了避免你将这一切误以为是梦,请记住信号,鸽子是信号......”嘶!
想想就头大!
影片的主人公吉川朱海就在周一的早上经历了这一切。
吉川任职于一家小公司,意识到发展空间有限的她决心离开这家公司,她已经物色好了心仪公司,并拿到了口头的offer。
万事俱备,只差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可以美美离职。
早晨,办公室中所有的同事都因为甲方上周末无理取闹的追加了五个方案而加了一个周末的班,通了一个大宵。
大家陆陆续续地醒来,这时一只鸽子突然撞到了写字楼外的玻璃上。
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是两个后辈却对此开始窃窃私语。
吉川抬头瞥了两眼看起来像是在划水不务正业的后辈,电脑发来了甲方的消息,仅仅是对吉川自己的。
原来这个木本事务所,就是吉川想要跳槽的下家。
没有新方案,没有新工作。
吉川无奈只能继续爆肝。
永久部长带着昭和时代的冷幽默姗姗来迟,并且询问了吉川跳槽的事宜,吉川也没有给出很明确的回复。
回到工位上后,两个后辈立马凑了过来。
有毛病吧?!
吉川心里一定是这么想的。
解释失败后,两个后辈又在拼命证明他们周围即将发生的一切他们都已经看过很多次了。
部长会在3、2、1后打喷嚏。
快递员也会送错快递。
面对两个神经质的后辈,吉川狠狠无语。
匆忙地赶完十个方案,吉川抓紧时间出外勤。
两个后辈连忙提醒,千万不要坐出租车!
果不其然,吉川出了车祸,头上挂了彩。
屋漏偏逢连夜雨,木本那边还对他们的方案有所意见,还想要增加视频讲解。
吉川又紧急找了一个外包,但是效果,真是很好地践行了搞笑片的风格啊.....
倒霉打工人的痛苦还未结束,无休止的听从甲方的修改意见;欢脱的部长下班毫不了解事情严峻情况,还想要和大家喝点小酒......令吉川崩溃的还在后面,突然停电。
但是两个后辈却又像早就预知一样,甚至在倒计时。
忙碌的一周终于以停电但是没保存而结束了。
周末大家又要加班,以公司为家。
就连早就约好了的男友,也只能被迫鸽掉。
周末加班时,后辈二人组不舍弃,再次劝说吉川。
两人背过身去,让吉川写下一个词语。
可甚至还没等吉川写完,后辈二人组就已经说出了吉川写下的内容。
这次吉川终于起疑,但是面对两人奇怪的话,奇怪的鸽子手势,吉川还是选择了无视。
吉川继续奔走,继续在办公室加班度过周末的夜晚。
上个周发生的事好像一场梦。
醒来的吉川重复着自己的工作,重复着上周的工作!
日历再次跳转回25号,一切再度重演!
鸽子再度撞上玻璃,后辈二人组再次窃窃私语。
面对后辈的反常举动,吉川的记忆中浮现了那个鸽子手势。
但是吉川还是没能相信,这样的一周又过了一遍。
等到鸽子梅开三度,再次撞向玻璃时,吉川看着做鸽子手势的两个后辈,一下子好像开窍了。
后辈二人组向吉川详细地讲解了身边一遍一遍重复的事情。
吉川最终还是相信了循环。
而两个后辈则认为,要想逃出循环,关键在部长。
部长手上带着诅咒之石的手串,而刚刚过了50岁生日有些年龄焦虑的部长每天都高喊着,让时间停止吧!
因而,诅咒之石就收到了部长的愿望,凝固了时间。
要想破局,就只能让部长自己亲手毁掉手串,在这之前的前提,就是必须让部长意识到时间循环的发生!
而让部长理解这一切,他们打算采用一种很职场的方式——“上申制度”。
这个真的很有霓虹国等级森严的职场特色,总的来说,尽管后辈二人组早就看清了这一切,但是他们自己的话语权太小了,部长不会听。
而“上申制度”则是需要层层上报,后辈劝说吉川,而吉川上面还有组长森山和总监平一郎,最后才是任务的关键部长永久茂。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森山组长和平一郎总监也相信了时间循环。
而吉川这边也靠着时间循环的bug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自己的方案。
(是的,卷王王中王)
在全员集合后,终于轮到攻略部长大人了!
依旧是满满的社畜风格——风格统一做工精致的PPT、穿戴整齐统一着装、甚至还为部长端上了他最爱的卡布奇诺。
就这样循环了三次,部长才半信半疑,并且犹豫道:“我有这么难说服吗?
”
他们成功地带着部长毁掉了手串。
公司一行人在天台上狂欢。
但是,一切真的回归正常了吗?
周一再次到来,鸽子再次撞向玻璃,一切照旧。
公司众人面面相觑,这究竟怎么办呢?
在刚刚过去的北影节和上影节中,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制作,一时间拥有了和《悲情城市》比肩的抢票难度。
在《Monday》上映一天后,北影节各大抢票群立马炸锅,甚至有自来水为它p了求票海报。
可能这个片子单独来看确实也没什么值得名垂影视的,但是要是满场都是刚下班的社畜,一边看一边疯狂鼓掌,主打的就是一个氛围!
时间循环,这个主题其实已经并不新鲜,年初火爆的日剧《重启人生》去年国内大热的网剧《开端》,再往前还有好莱坞作品《源代码》等等,在剧中,创作者也狠狠玩梗,主动的cue起《土拨鼠之日》,也是打破次元壁。
当然这也不是导演竹林亮第一次尝试时间循环题材。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20年,那个火爆互联网,全球播放量超5000万次、在B站被列入“入站必看”的短片《受够了,我真的不行了。
好想逃》。
在阿伦·雷乃导演作品《我的美国舅舅》中,曾以生物学角度来洞悉人心。
趋利避害的小白鼠实验,是从最本能的生理角度探寻人在遭遇重复的困难时逃避和抵抗的心境。
短片中,日本网红浅聪喵发现自己被永远的困在了同一天,恐惧、害怕、想要逃离,这是人最基本的反应。
日复一日的工作,我们被困在了一个又一个的格子间中,被劳动分工带来的异化所侵蚀。
但无论是在短片中,还是在电影里,每次循环的微小改变,都足以拯救人生。
吉川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循环中努力完善好方案,从焦灼、颓丧,到井井有条、信手拈来。
浅葱喵在重复了5000遍,才终于迎来了完美的一天。
b站最高赞评论:诸神判罚西西弗将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巨石又因自身重量再滚落下去。
诸神当初不无道理地认为,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无用而又无望的劳作。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曾在其《西西弗神话》中这样阐释:这块石头的每一颗粒、这座夜色弥漫的高山上每道矿石的闪光,都单独为他形成一个世界。
推石上山这场搏斗本身,就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应该想象一下幸福的西西弗。
西西弗在面对诸神眼中最可怕的惩罚时,成为了荒诞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
或许生活本就平静如水,人们也会在重复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但是无论是努力做出一点点微小的改变,还是放宽心接受这场辛苦的搏斗,大家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这场人生冒险中的荒诞英雄。
*本文作者:浅浅
喜剧的皮肤,惊悚的底色.一群人进入时间循环,只想着加班真是太恐怖了,这个文化也太窒息了.本来每周40小时工作,一年2000小时.他们每周能干84小时,唤醒每个人都需要7-10个循环,圣子至少循环了52周,整整加班一年,4368小时. 也就是说她多干了一年,最后只拿一周的工资,还没加班费. 你图啥类?换做别人呢?先在周二中个miniloto头奖,1000万日元,然后其余5天可以去191个免签国家玩,顺便到各国中个几亿日元的彩票. 就算真继续加班,也不妨碍这帮人把能得的钱都捞到:彩票/赌马/股票/, 公司里每个人先赚个几亿日元再继续加班也不迟,跳出循环后起码钱还在如果去旅游,一周玩一国,圣子本可以玩50多个国家了.还可以体验不同工作和人生,不用考虑钱.而主角只想着把slides弄好方便跳槽,简直让人吐血. 然后有了那么多的时间,反而不陪男友,主动放弃私人生活,再吐血就算不为了钱,咱们也可以当个英雄,到处救人,比如一周内发生的火灾/车祸/爆炸/塌方, 起码能把在体育馆里训练女排队员都提前救出来. 一周救个几十口子人还是没问题的.跳出循环后,救了人又发财,心里得多满足.还可以去探索自己的爱好但又一直没时间做的,喜欢宅游戏的,可以把所有市面上的游戏大作打通.喜欢看书的,看个100本书. 喜欢玩车的,换50种跑车下赛道. 喜欢学技能的,可以学会20种技能: 木匠/皮匠/游泳/滑雪/跳伞/滑翔伞/冲浪/自行车/开车/开卡车/排蓝足羽毛网乒乓橄榄台球/打猎/野外生存/做甜点/法餐/意餐/鲁粤淮菜等等. 喜欢换专业的,可以学它四年的在线课程. 喜欢抢银行的,可以试验出100%成功的方法. 喜欢追星的,可以重金邀请参加你的party. 但是,不,就要加班,就要实现天天让你加班的老板梦想. 集体主义感太强了,强到社会主义都甘拜下风.最后主角这么削尖脑袋的不求涨薪就不跳槽了?? 尼弄煞雷?这片子太适合作为中国政府给'躺平者'看的洗脑片了, 洗脑的目标: 无条件加班, 随时可以住公司, 努力提升自己技能且不要求涨薪, 工作和生活冲突时牺牲生活, 一个人当三个人用, 毫无怨言, 接受并满足于以工作为重心的平淡生活, 即使有能力改善现状也继续当苦力.
小而精的时间循环电影,在狭小且场景重复的空间内,与现实中的工作环境以及内容体验结合,和一个特别符合日本人形象拼命往前冲的热血梦想剧情,结构上做的是层层递进的上报关系,但实际上还是要贴团结冲的主题,而且也只有女主有对于循环之外的思考与想法,以及这场循环本身对于她的意义,新鲜感来自于这部有在探讨循环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以及漩涡中心之外众人的想法,所以影片的主题也就很自然地滑向团结一致,可惜的也是其他人的形象还是说服力不够以及比较关键几个的女主心理转变的戏份也就这么过去了,再一个是序幕戏观感比较糟糕,太急着揭底,给角色和观众都不留下一点怀疑的余地。
很贱的一个电影,借无限循环重构了社畜的日常逻辑,为了一个荒唐的事奉献自己的时间,并且无限轮回,自我上价值。主人公醒悟在轮回那一刻是唯一的自由时态,此后就慢慢皈依到新的群体逻辑,新的规则中,并且再度为一个新的荒谬事情无限发功下去。
还可以哦 不过每天加班的社畜居然和公司老板相亲相爱一家人 也真的太童话了
社畜电影就应该社畜到底!结局应该是后来发现帮社长完成了梦想也没用,症结在女主这里。因为女主想要以完美的企划案给新公司留下好印象然后跳槽,但是不管怎么做都觉得不够完美,所以才一直卡在循环里出不来。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女主做出了超完美企划案,甲方公司对她极为欣赏,但是团队因为这件事已经有了团魂,所以女主决定不跳槽了,在现在的公司和米娜桑一起继续努力!
东亚社畜打工人就算时间循环也要积极完成客户的需求以及努力实现老板的梦想……
日本人真是把時間循環這個概念玩出了無聊的新高度,怎麼會有國家的人困在時間循環裡還在工作,而且更是在重複工作,同樣的方案一遍遍做,同樣的漫畫一遍遍畫,都這樣了,最後方案難道還不能快速做出來交過去嗎?還有這個循環越久,一周的工作量反而越大,一邊要完成日常的基本工作,一邊要畫漫畫,一邊還要幫部長社調漫畫市場行情。這已經不是諷刺了,就是純純噩夢,純純根深蒂固的奴性吧。就像這個女主一樣,真的是丑人多作怪,顏值堪憂,又讓人無語,別人都想逃出時間循環的時候,她還想把已經做了50遍的工作再做一遍?我是真的想不通,已經做出了讓對方滿意的方案了,那再復刻一遍是有多難?怎麼到最後出循環還是做不好?歸根結底,最有執念的不是女主自己嗎?導演對相同素材的重複利用和剪輯方法真的很無聊,80分鐘拍出了無限重複的漫長感。
打工社畜循环打工干活的一周,惨不惨,人类社会打工阶层的生活真是无聊的循环。
什么垃圾解决方法
一星只给前半段对于层层汇报和ppt展示的讽刺,但是整部片的立意非常有问题,一开始我以为是批判日本人职场环境之类的问题,结果越看越不对劲,居然变成了724加班赶工还不够,一群人还要为了实现老板平庸的梦想而疯狂努力才能打破循环,这一点都不热血,资本家看到都要梦中笑醒好吗!这是double剥削!女主铺了这么久的跳槽梗结果最后还被老板一把夺过电话拒绝失去了人物弧光,变成一种半推半的抉择,还有众人的双标,说女主为了自己工作不顾他人死活不来帮画画,结果老板也没顾他人死活把大家困在循环里一年,甚至帮他画了好多次都被拒绝投稿,脏活累活都被下属干完了。他那不切实际的梦想被他人如此重视却被他自己轻易否定,这也有坚持的必要吗?整部片子到最后只看到导演的自我感动罢了
东亚人确实没救了,连陷入时间循环想的都是怎么把方案改得更好,怎么层层上报,连给上司说明都不忘开会做ppt。啊人类!真是搞不懂他们!
时间循环也能反套路
小有趣味,但也仅限于此,破除时间循环的方法差了点意思。不过无尽加班的时间循环,还是需要靠加班才能破除,这种二律背反式的因果关系倒是歪打正着地让人玩味。
好好看啊!搞笑又热血的故事,导演和编剧真的很懂社畜的心理和日常,打工人也要放过自己追求自己的生活啊!!各种伏笔和呼应元素真的很有趣ww(和同事看完电影,感叹今天才周二啊啊啊………!)(一边抱怨一边开启新的一天)
好厉害的作品,超越了类型片的奇技淫巧,将类型概念与表达主题丝丝入扣的关联在一起,一般常规下的循环用来讲人生的任务或者爱情的命题,但这部电影非常准确找到了职场环境,它对于人生来说本身就是日复一日的循环,真循环叠加假循环,再辅以日本职场上申制度的内耗循环的笑料,琳琅满目,悲喜交加。它同时也很动人,将职场和梦想和遗憾的人生三重叠加在一起,后来女主角执意去工作,说我们停下来一周,让循环的本身在更大的内耗循环里被消解,这就是现代人的缺口啊,寿命更长,却更加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度过了一生,满满遗憾,回过头来还在大步朝前走,五十岁时羡慕年轻人,不需要知道循环的存在,连时间在面前都失去了意义,人当然要超越那个执拗的自己,做没有理由的改编,不然因果就是循环最大的伤害。
可太焦虑了。
全场欢声笑语,好久没在电影院这么乐过了👐👐👐👐👐👐
越看越是苦涩 像镜子似的看到生活里挣扎的自己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多少往事 半途而废 弃置不顾 无法拾起
东亚人情社会才是永远逃不出的枷锁啊,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hhhh 从制片角度来看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小成本佳作
7.0/10,谁家好人会在星期一去电影院看《疯狂星期一》啊👻
故事设定还挺有趣的,女主是真不讨喜感情转变是那么生硬,加班都那么励志吗?结尾结束循环的方法也比较恶心,实现老板的梦想,打工族看到这个剧情能被气死吧。根本不知道想要表达这么歪曲的观点,导致影片就是一个长篇喜剧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