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08年4月30日)貌似每一个或春风得意或退休失意的银幕孤胆英雄都有一个心爱的女儿,且这个女儿还都有点小小的不听话或者根本就正值青春叛逆期,于是,英雄们往往在“拯救世界”的同时,也为营救爱女而再展雄风,如《真实的谎言》里阿诺救女儿、《虎胆龙威4》里老布救女儿等桥段。
不似阿诺和老布,《飓风营救》里的前特工布莱恩的目标就单纯得多了,就只是救女儿,并且由此再现了巴黎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另一面——贩卖人口、控制卖淫的移民集团日益泛滥而猖獗,去年著名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隐秘女人心》也对此类现象有部分的揭露。
可以说,这部法式动作片虽然故事老套,所幸呈现方式不俗,结构紧凑有致,剧情设置环环相扣,整体节奏流畅自如,加之称职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令观影感觉轻松畅快,如同炎夏吃着冰。
看后回答一个还没看的朋友的提问,只说了一句,“还好,导演没浪费90分钟的片长”。
朋友立刻惊呼——“那一定是不错了,因为在当下商业片制作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下,说一个导演没浪费片长,那已经算是很高的评价了。
”哦?
原来当今影坛已经到了这步境地了!
说导演皮埃尔·莫雷没浪费片长,属实话实说,整部影片显得张驰有度,整体的流畅性和局部的灵活性被拿捏衔接得当,各场景的起转承合也被处理的干净利落,该释放的时候彻底放开了去,该收的时候又收的干脆,不带半点废话。
另外,虽然打斗、追车这类镜头在商业动作片中屡见不鲜,有的影片还甚至不惜血本启用直升机来搀合火爆的场面,以求获得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但这部影片并没有追求过奢的排场,而是十分注重画面的真实质感和实用效果。
如,营救的过程虽如游戏通关般需要冲破重重阻挠和不断打斗,但过程堪称迅猛,动作设计简捷而有效,几乎招招致命,令这类暴力镜头呈现出简单写实的强力风格,从而增加了观影的紧凑感与通畅感。
虽然在看时产生些许疑惑,如那个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就缺德的“处女喜好者”老殿下,为何一下子就猜到该用哪一个女孩的生命来要挟身为父亲的来袭者?
片中饰演速度与机智的化身、集专业素质与硬朗作风于一体的老爸布赖恩的是“辛德勒”廉姆·尼森,对女儿肯姆的情感戏分,算是尼森此次表演中最彰显演技的部分,而尼森也将情感流露呈现得颇有层次,时而张力十足,时而内敛含蓄,如将卡拉OK机作为17岁生日礼物送给幼年时喜欢唱歌的女儿时,正逢女儿那有钱的继父牵来一匹名贵的小马,望着女儿于马背上的欢呼雀跃,尼森这个亲爹无措地杵在那里,此时镜头也扫过那个被晾在一边的礼物,物和人一样的尴尬,而人物的面部表情也流露出其内心的涟漪,有一丝失落一丝愧疚一丝不干还有一丝窘迫,早年的卖命效力、怠慢家庭所造成的遗憾,此时显得越发浓烈。
再如,女儿计划去巴黎旅游,他只是被通知来签授权文书,他中肯的意见被一直颇有怨言的前妻忽视,而影片片名和此时的戏分已让观众感到了危险的临近,于是只好替那个没什么发言权的父亲叹息。
该片导演在就任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之前,主要担任摄影导演的干活,很多镜头画面眩酷的商业片,如《出租汽车4》、《玩命快递》都出自他的掌镜。
同样是摄影出身,人家就目标专一,没急着往编剧堆里扎,剧本创作自然由比较会讲故事的胖子贝松来操刀,此次吕克·贝松不仅是编剧之一,还是该片的制片人,现在看来,当初给自己定的拍片数量有点少,或许胖子也有点后悔,或许距离他因技痒难忍而食言的时候不算远了。
影片在挥拳痛击、车影媚影、言语碰撞间,还顺便揭露了巴黎警方的贪污腐败,布赖恩假装巴黎警员混进“匪据点”收保护费的那场戏被拍得十分风趣,而这场戏里还有个熟面孔,即曾经在《真实的谎言》里饰演恐怖分子拉兹的那位,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貌似他保养得不错。
片中有句台词被布赖恩的老友、曾经的外勤人员多次提及,“我现在有自己的办公桌了。
”令观众在发笑的同时,不免感叹起这个外勤人员的终极梦想,而这个有了办公桌的男人只在乎自己家人,却不在乎拿什么钱来填补收入和支出之间的亏空。
被重复的台词还有那句“这只是生意”,接连说此话的那位拍卖场所管理人员在这句无力辩驳中死去,而这种生意的罪恶是不言而喻。
导演曾表示他“想要表达巴黎的真实一面。
”真实往往很残酷,这个就不例外,片中的肯姆无疑是幸运的,有个身手不凡的特工老爸,而其他女孩儿们在被抓走的哪一刻起,就注定了悲惨的命运和死亡的临近,而这类现实存在的规模越来越大的犯罪,恐怕不是某个孤胆英雄就能解决的。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8739095_d.html)
Pierre Morel + Luc Besson确实是品质保证,这部电影干净、紧凑,像莫文蔚的脊梁一样毫无赘肉,畅快淋漓。
整个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眨也不眨,一个嗝也不打,太享受了。
而且这部电影很有教育意义。
它除了阐述了处女膜的重要性之外,还告诫姑娘们一定要听爸爸的话。
你瞧,不听话的后果是什么?
爸爸单枪匹马至少干掉了半个连的人,给巴黎色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然,幸亏他最终救出了女儿,要不然:“要是逼急了,我会炸平埃菲尔铁塔。
”这个爸爸当得实在太有魅力了。
越看越觉得男主角熟悉,于是搜索Liam Neeson。
靠,原来这家伙演过《辛德勒名单》。
五星。
因为看《十三区》的时候给的是四颗星,总觉得欠他们一个人情,在这里补上。
片子看完了,节奏感很强,似乎不给人片刻喘息。
兴奋,激动,现在似乎冷却下来了。
简单总结一下吧。
这个片就说了这么个事:社会很危险,警察别指望,有好爸爸才有希望。
你没有吧,我也没有。
好吧,洗洗睡了吧。
看了《飓风营救》,一部直线条的暴力片。
却又十分奇特,之前的这类片子很少像它这般“腐朽”。
看完以后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身份很重要。
绑匪在绑人之前最好查明对象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出身。
二,所谓“好人”就是对坏人心狠手辣绝不留情的人。
三,摇滚,特别是重金属绝对不是好东西。
四,所谓幸福就是亲父身手不凡,养父腰缠万贯。
最关键的是,只有处女才能得救。
1、不远9000公里,参加这个女人的生日party而擅离职守。
2、不惜杀死无数人,只为营救这个女人。
3、从未忘记这个女人的梦想,时刻准备好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她。
4、为这个女人准备好长途电话卡,时刻想知道这个女人安好。
5、为一个女人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就是男人胸口的那抹温柔,没有人能夺得走。
这就是一个男人永远的情人——女儿。
没有女儿的人永远无法真的懂。
作为动作片,干净利落是必备技巧。
而且要拳拳到肉,每一次出手要有击打感。
某些“大片”里的动作戏是“如同儿戏”这个词的鲜活注解,刀枪拿在手里如同纸一样轻飘飘。
至于动作镜头那就更不要提了,非得要我亲口说出你们是慢镜头快放么?
这些玩意就不一一点名批评了,其实我压根记不住这些名字。
反正看到屏幕左上角有个橙色马桶的古装剧最好别看,要不真的影响智商。
这部剧里,干净利落的不仅仅是动作戏,连普通的叙事语言也是干净利落,每个镜头都有对应的信息量。
譬如开头,在斯图尔特搂着布莱恩的前妻之前,我们已经一眼就能看出布莱恩和他老婆感情已经亮了红灯。
那貌合神离的表情和对话,轻则分居,重则离婚。
女儿在遇险后,布莱恩立刻利用一切资源赶到女儿被绑架的酒店。
并且根据仅有的资源找到了绑架团伙的钓鱼人彼得。
没想到追踪路上彼得被车撞死,这是他第一次失手,也是唯一的一次。
经历几次,布莱恩终于打进了绑匪的老巢。
杀开一条血路后,他把一个嘴硬的绑匪绑在了椅子上。
嘴硬不招?
没关系,给你过过电。
过了两次电,这个不算什么硬汉的家伙终于招了。
但是这就能饶恕你了?
我相信你,但是你得死。
继续享受电击治疗吧。
通过线索找到另一个线人。
在杀光杂兵后,布莱恩终于用枪指着一个安保的小BOSS。
而这家伙知道他女儿的下落。
如果男一号用枪指着大反派却还有耐心听他絮絮叨叨,被抢了手枪反杀也是活该。
但是我们的布莱恩大叔绝不会拖泥带水,三句话不给老子上干货,我就让你四肢废掉三个。
再不说,就一个也不剩。
反观那些仁慈的国产剧里,大反派总能在男一号的枪下全身而退。
真的怀疑那些编剧们的脑子是不是被社会主义大门挤坏了。
面对毫无作战能力的最终BOSS,虽然挟持着男主的女儿,但是最终连一句话都没说完就被爆头了。
故事结束。
这样的复仇才叫酣畅淋漓,我们的电影里那种苦大仇深的复仇那叫憋屈。
而且世界上有一种最和谐的憋屈,叫原谅。
因为原谅太多,所以神州大陆上罪恶横行。
我可以原谅你,条件是我得亲手弄死你。
所以,别废话,直接霸王硬上吧!
拥有救赎和给予权利的只有神。
人类不曾了解也不曾拥有救赎的光环,因为神迷了他的眼。
因为拯救而杀戮,因为善良而残忍。
正义的两面。
道德的溃散。
自从巴别塔之后,就没有人打算尝试了解他人,纵有此志亦无此能。
所以,就安于现状,无视此身之外的一切残酷,对尚未波及自己场域的灾难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吧。
维持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摒弃一切的无序状态于此身之外。
在这里,人们的视线都被集中在一个疯狂的复仇天使之上,无视了银幕背后的文明意识形态冲突。
当所有人都在最终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或许还有很多父亲仍然在步入绝望。
这正是一个世界纷争的缩影,有力者睚眦必报,无力者任人宰割。
你所爱之人,与我无关。
所以,这一切果真是ALL IN MESS。
教育孩子是很费心的事儿,特别在青春期以后,虽然我还没有孩子,但是想想俺青春期的时候,也让我爹娘够戗,况且当时我已经号称听话的“好孩子”了。
父母们有操不尽的心,比如自家闺女突然从乖乖女变得一天到晚想着跟些穿着不着四六的人去野,还常常不回电话,打了不接,甚至几天不归,这样怎能让人放心。
所以,这种情况下,父母有必要进行一些恐吓教育,比如,当女儿戴着你感觉会重的把她耳朵拽下来的耳环说,明天要去外地跟一个你眼中的坏家伙旅游时,先别动怒,面带微笑,带着她看下这部《飓风营救》,或许能吓她一身冷汗。
在这部法国人拍的,节奏风格却很好莱坞的片子里面,一个家庭婚姻不顺,被前妻恨之入骨的美国男人一天到晚只有为女儿操心的命。
说实话,他女儿已经挺乖了,性格活泼,想与女伴去巴黎玩玩也是不过分的事情。
但是在这位父亲眼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更凶险,他极力想跟随保护,但是禁不住女儿瞪眼噘嘴,前妻马脸猛拉,只能放行。
后面的故事印证了保守的老男人的看法,也充分说明最有诱惑力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巴黎,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浪漫之都,让很多女孩听了都要崩溃,但是恰恰流氓会浪漫,谁也挡不住。
很快,乖女儿不幸被阿尔巴尼亚的人贩子绑架,眼看就要被卖去当妓女,不听老爸言,吃亏在眼前,看似保守的价值观和人这个时候表现了它的价值。
尽管本片是法国导演所拍,但是它的后来走向没有那么欧洲式的文艺或者伤感,那样的调调要让拉斯冯特里尔来拍,或者去看看瑞典影片《永远的莉亚》。
而本片后来的走向是《碟影重重》加《24小时反恐》,节奏及其紧凑快速,让人看着非常爽快,板起面孔教育常常让人排斥,在娱乐中吓你一下,再让你回味的电影才最是好看。
片中的人贩子也够倒霉,因为他们抓错了人,东欧的人贩子通常都骗弱势的东欧女同胞们(人性之劣根啊,老乡见老乡,骗你没商量),而片中长相讨喜的骗子都套出对方是美国人后,还要骗之,找一个强势国家的人骗,绝对是过于高调之举,何况,这个少女的老爸的身份不同,他过去是一名美国特工,这些骗子即将懂得什么叫做找死。
实际上,这位父亲之前为女儿操心的表现,唠叨的如同祥林嫂般的说着外面的世界多险恶,与他的身份密切相关,作为美国特工,他面对的是太多黑暗,而同时他也代表美国用同样黑暗的方式去应对,或者说本来他们也在制造着黑暗。
所以,为了所谓的美国利益他尚且可以不择手段,为了自己的亲身女儿,啥事儿都干得出来那是可想而知。
父亲寻女一段节奏很快,而且快而不乱,很有《碟影重重》味道,而且本片线索比较清晰,中间又埋下些小伏笔,小智慧,父亲很专业的分析线索,很多举动开始让我看着不明白为何,后面看出明堂,又为这位特工的专业叹服,这是本片做的很出色的地方,很多悬疑、惊悚片,到后面导演自己都晕了,稀里糊涂的让整部影片都失控,而本片则张驰有度,让人看着惊心动魄,大呼过瘾。
另外,从动作上,片子简练干脆,也是波恩式的,寻女心切的父亲的举动让人感觉他一定是《24小时反恐》中“小强”杰克鲍尔的同事,当然他的时间比杰克充裕,但是也必须在96小时内找到女儿,所以,为了找到女儿,对敌人毫不留情,而且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在巴黎他不顾一切的大开杀戒,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杀戮,但是这一切都以父爱的名义合理化,就如杰克鲍尔们的刑讯逼供都以反恐的名义正义化一样。
所以,这里可以做下“过度诠释”,虽然导演是个法国人,但是片中的女儿就可以看作美利坚,谁敢动他一根毫毛,他的捍卫者们会不顾他人死活对之赶尽杀绝,他人的罪恶叫罪恶,美利坚捍卫者们的罪恶他们肯定会道貌岸然的制造个理由,他们管这叫个人英雄主义。
抛开“教育意义”,如果你喜欢那种节奏紧张的动作片,本片绝对是娱乐上选,也是今年我观影经历的一个小小的惊喜。
本片糅合了少女的诸多恶梦,被骗,被卖,被打,被折磨,被强迫注射毒品,被强迫卖淫,而有个细节是片中的女儿也是因为是处女,人贩子想等着卖个高价才为她父亲争取了时间,而少女那个见着个陌生巴黎人就琢磨要当晚与他上床的女伴,却被抓后很快受折磨而死,两相对比,教育意义昭然若揭。
所以,我要向教育部推荐本片,作为中学生到大学生入学影片集体观看,最好父母陪同,电影上映前请周杰伦改改歌词唱首《听爸爸的话》。
当然,作为一部娱乐程度很高的影片,最后的结局还是大团圆式的,所以,看时千万要提醒大家,现实中爹娘职业是特工的概率很低,指望飓风营救是不靠谱的。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ee377f096cf886a82fddd4c9.html
简单老套的剧情,不过是一个老特工为了拯救女儿远赴法国,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历尽千辛万苦杀了无数跑龙套的后终于救出女儿的冒险故事。
话虽如此,但是故事不是重点啊,故事不过是为了动作戏所做的合理解释罢了。
话说此片的动作戏和谍影重重系列的动作戏很相像,都是通过快速的剪辑和晃动的镜头来体现出动作的速度感和拳拳到肉的感觉,老男人特工的各种技能也是十分出彩,对于困境中女儿的指挥虽然没有救出女儿,却为后来的营救打下基础,其间的台词也是相当霸道,i will find you and i will kill you,当然了他确实是做到了。
还有后来通过对讲机和手机让那帮人瞎忙活的段落也很有意思,果然是老特工,对于那些新人的手法果然很了啊。
一个很牛的父亲遇上很不听话的女儿!
布莱恩好像有种神力,在女儿出发之前就有预感。
虽然一开始他是拒绝的,可是抵不住女儿伤心难过,为了保证他的安全,为她准备了国际电话和一切,告诉她不要和陌生人搭话……。
可是到了巴黎之后就被人盯上,两个毫无戒心的女孩就这样被别人摸清了底细!
接着上演的就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同行的朋友被绑架,还好他爸爸这通电话来得及时,在电话的一头,布莱恩冷静地指导这一切,在最后关头知道了绑架者的外貌特征,电话这头还说了一句话“祝你好运”仅凭着现场的想像再现和女儿留下的线索,他找到了搭讪的那位男子,却在追逐中死亡,线索中断!
要庆幸女孩有这么一个心思缜密的父亲,他接下来找到了贩卖女孩的地方,找到了他女儿的那件衣服,又找到了那个红门里面,找到了那些绑架者,仅凭着“祝你好运”锁定了目标,最后逼出了她女儿的下落!
混进拍卖地的他被抓住,在最后一刻挣脱!
这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紧凑又刺激,有一点就是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
这个嫉恶如仇塑造得完美但是还是觉得个人英雄主义太强,当然了也许是父爱的力量吧!
剧情进展迅速,各种搏杀,追车,追船应有尽有!
赶在第二部上映之前看完前传。套路用得很旧了。无非就是单枪匹马单刀赴会,救援路上如入无人之境。各种劈打斩杀虽然看得过瘾但绝不能说是独当一面独树一帜。父女情如蜻蜓点水,排除万难深入虎穴最后竟然只是换来一句简单的“I love you”,怎么也觉得太随便了。总评三星半。
我为什么要看这个第一集!没事找事,手贱砍手!这下非得看完三集才行了。关键是,它还不!好!看!
有女儿的,一定要把这个片循环播放给她看~!
远不如Tony Scott。且太男了,我比较想看女特工救不听女人话被拐卖做鸭的儿子的故事。
动作值得一看,很真实的擒拿格斗,影片节奏也不错,但是题材无新意
全片充斥着对女人百谈不厌的控制,实际上没有一个父亲会这么教育儿子:世界很危险,要乖乖听爹话,不要出远门,出门要有爹陪着,要不然会被其他男人骗,骗去被卖掉,非处就分次卖给没钱的男人,处女卖给有钱的老男人。但你要相信,老爹会干掉那些男人来救你。
老酒,新瓶子 匆匆而过
看来,连姆大叔已经成了中年危机特工男专业户了,而且似乎只要是他主演的动作片,中国都会翻译成XX营救诶...
主角光环真强大啊 同样被拐卖的女孩 两种命运
引用下"营救是成功的, 飓风是没有的。" 法国真的这么不安全么? 哪里有人渣,哪里就有人贩子,所以全世界都有人贩子这个片子还是有启示意义的
还行。就觉得有钱人玩女人真是花样百出啊。搞个XXOO,跟高台跳水一样各种翻腾。
打打闹闹该有的都有了,看着挺带劲儿的,只是情感的表达方面还是觉得生硬了~
不作会死的前妻、女们都是为我连叔要飚了铺路…… 所以虽然前奏轻浮,还是要为后半杀杀杀击下节。
[12.28]你妹的译名,还以为是灾难片,看到2出了才知道是讲智勇双全的慈父救被劫持的女儿,先去补了1,这片确实如网友评价的那样——辛辣,主角对待女儿像春天般温暖,而对待伤害他女儿的人那绝对数如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魔挡杀魔佛挡杀佛,每个青少年都会希望有这么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超人老爸。
The end of the story is good.But we still don't know how the world is.
此爹神勇,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3.5吧,除了尼森叔从头到尾很puppy的眼神看得人母性泛滥以外,其他都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常规个人英雄主义动作片,比起当年莱昂的惊艳,这片子真心爆米花了
一流的爆米花,但也终究只是爆米花,没有走得更远。
本以为是俗套的电影~但是看了导演名字直接加一星,虽然剧情俗套但是不妨碍天才导成经典
这个老爸不简单,可惜虎父出犬女,自家闺女有难,只能老爸出山营救。社会险恶,帅哥危险,还是多听听老爸的话吧。